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内容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臵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2005年8月16日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的5.8 %左右,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方案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国家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对南方的丰沛水资源进行调配,以满足北方干旱地区的用水需求。
该工程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缓解不同地区间的水资源矛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实施方案、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南水北调工程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初步构想自1952年开始,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和讨论后,于2002年3月起正式启动实施。
整个工程由东、中、西三条调水线组成,分别是东线、中线和西线。
其中东线自江苏泗洪县,沿淮河干流至北,经状态苏州支流大运河传输,至北京;中线自汉江支流去黄河起,断转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等地;西线则自长江支流水口排水闸左干跨黄河桥水转六直渠,通过地下途径,最后将水沿新平线将调水源输送到中国西部干旱地区。
总体来说,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如下:1. 工程规模宏大: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全线工程总长超过1200公里,工程总造价约7000亿元人民币。
2. 对资源整合利用:该工程集中南方水资源,通过调水方式输送到北方,达到资源整合利用的目的。
3. 利国利民: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协调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贡献。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方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根据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贫乏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个系统的工程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水质保证、环境保护等内容。
1. 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是多层次的,分别包括东线、中线和西线。
每一条调水线都有其独特的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2. 水质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在输送南方水资源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保障北方地区的用水水质。
在输送的过程中,设立了多个水质监测站点,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管理。
3. 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注重环境保护,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输送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规划,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保证了工程的环保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目的是解决华北地区长期缺水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利资源向黄淮海平原输送,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可行性。
而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实现南水北调工程的全面规划和建设,为解决北方水资源问题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是指从长江以南三条水利干渠分别引水北上,其中东线、中线和西线分别走向不同的方向。
三线方案将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整合和调配,实现南北水资源的互补和统一利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的规划和建设。
一、东线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起自长江中游,终至北京市,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线自武汉开始向北引水,途经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市,最终抵达北京。
东线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干线之一,其引水能力和输水距离都是最大的。
东线工程全长约1400公里,预计总投资超过400亿元。
东线工程将解决京津冀地区缺水问题,提高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东线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引水渠道、输水管线、调蓄工程等。
引水渠道主要沿江而建,考虑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以确保水质和水量的安全输送。
输水管线主要是将长江水送至需要的地区,为城市和农田提供优质水资源。
调蓄工程主要是在输水过程中设置调节设施,确保整个工程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二、中线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起自长江中下游,终至山西、河北等省市,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线自湖北开始向北引水,途经湖南、河南等省市,最终抵达山西、河北等地区。
中线工程全长约850公里,预计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中线工程将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提高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中线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引水渠道、输水管线、调蓄工程等。
引水渠道主要沿江而建,考虑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以确保水质和水量的安全输送。
输水管线主要是将长江水送至需要的地区,为城市和农田提供优质水资源。
调蓄工程主要是在输水过程中设置调节设施,确保整个工程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内容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内容简介一、调水规模论证(一)黄淮海流域资源性缺水严重2000年黄淮海流域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有效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粮食、棉花的主产区,具有承东启西、优势互补的有利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2%,人均水资源量为462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不适应的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
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尽管各地特别是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都加大了节约用水的力度,但仍然不得不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不合理占用农业和生态用水以及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造成目前黄河下游断流频繁,淮河流域污染严重,海河流域基本处于“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的严峻局面。
黄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已分别高达67%、60%和超过95%,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特别是海河流域,为了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过量开发利用地表水,平原河道长期干涸,被迫大量超采地下水,20多年来已累计超采900多亿立方米,造成地下水位大面积持续下降。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河湖干涸、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土地沙化、地面沉陷以及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恶化 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采取节水、污水资源化、挖掘已有工程潜力等多种措施的前提下,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黄淮海流域缺水量现状为145亿~210亿立方米,2010年为210亿~280亿立方米,2030年为320亿~395亿立方米。
(二)供水目标与范围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
由于黄淮海流域的缺水量80%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因而优先实施东线和中线工程势在必行;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缺水量中,又有60%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产值集中,缺水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巨大。
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方案一、背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地区分布不均衡的国家,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缺水严重。
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使得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重大挑战。
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始于20世纪末,旨在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促进区域发展和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运输南方的水资源到北方地区,解决北方城市、农田和工业生产中的缺水问题,并保护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该工程也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分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原则: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规划、依法实施、科技先导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环保和生态平衡,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和效果显著。
三、工程设计和实施方案1. 总体设计:南水北调工程采取“三横三纵”总体设计,其中“三横”是指东、中、西三条输水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和湖北地区引水向北方地区,而“三纵”是指黄河、淮河和鲁河的水轴线。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连通,使得水资源的分布更加合理和有效。
2. 输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工程主要包括引水、输水、配水和利用等环节。
引水工程以用于从水源地引水的工程,输水工程是指通过管道、隧道、渠道等方式将水资源输送到相应地区,配水工程是指在接受地区对传送水资源进行储存、分配和利用的工程。
3.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一方面,要保护水源地和输水线路两侧的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的质量和安全;另一方面,要在接受地区开展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工作,提升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四、长期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1. 长期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可以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推动南方地区经济转型和生态保护。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简介2003年8月25日中国环境规划院一、总论(一)编制原则1.突出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规划将紧紧把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动因进行重点规划,使工程的综合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负面效应得到重视并提出防范措施。
2.源于流域规划,高于流域规划由工程引发的跨流域流量、流态、流质变化,以及由输水主干渠及其联接的调蓄湖库形成的新的生态系统变化,都是工程活动造成的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需要针对跨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防治对策。
因此,工程生态环境规划既源于流域规划,又高于流域规划。
3.统一分区、统一目标、统一规划规划把东、中、西三线工程所影响的四大流域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按调水对不同区域的生态影响特点,统一划分为调水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统一确定生态保护目标、范围和时限,统一规划,使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与原有的流域、区域生态保护任务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保护系统。
4.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规划将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生态保护总方针,对各类生态管理区、水源保护区,规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削减调水不利影响的同时,综合发挥法制、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对工程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改善。
5.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三阶段并重规划将分区域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期等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生态保护要求,以完整地体现生命周期评价和绿色设计理念。
6.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规划要力求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从生态系统的变化与调控措施的效果进行方案评估,制定与主体工程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工程立项到实施、运营的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规划环境背景1.地下水超采、污染及湿地退化是黄淮海流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985年以来,黄淮海流域地面沉降及地下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140亿元左右,影响城市包括太原、石家庄和天津等城市;最近几十年来,海河流域平原地区的深、浅层地下水位分别下降了90米和50米。
南水北调西线总体方案
2.生态环境效益:工程实施将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有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3.社会影响:工程实施将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增强水资源支撑能力,为我国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南水北调西线总体方案
第1篇
南水北调西线总体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这一状况,国家决定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长江、汉江水资源调配至黄河流域,为北方地区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
3.社会影响风险:包括移民安置、土地利用、水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防范措施:依法依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合理补偿受损利益,确保社会稳定。
本方案旨在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提供总体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依法依规、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为我国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2.输水区:主要包括黄河流域,工程采用隧洞、渡槽、管道等输送方式,将水源从水源区输送到受水区。
3.受水区:主要包括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工程通过新建水库、渠道等设施,将输水区的水资源合理调配至受水区。
四、主要工程内容
1.水源区工程:
(1)新建水库:在长江上游和汉江流域新建水库,提高水源地水资源调控能力。
二、项目目标
1.合理调配水资源,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
2.提高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简介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简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
中国北方特别是黄河流域一直处于水资源短缺状态,而南方却经常遭受洪涝灾害。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中国政府于2002年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将南方富余的水资源送到北方,解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该规划的制定旨在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该规划包括了生态保护目标、保护措施和监测措施三个方面。
其中,生态保护目标主要包括了保护区域划分、保护范围确定及生态保护目标及控制措施等内容。
保护措施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水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措施。
监测措施包括水质监测和生态监测,以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接受范围之内。
首先,该保护规划指定了18个生态保护区,这些区域主要涵盖了南水北调工程经过的湖泊、河流、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环境区域。
针对这些生态保护区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了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水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对这些生态环境区域的保护,可以为南水北调工程创造一个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其次,该规划还要求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遵守《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生态补偿实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并应用科学的生态保护技术和措施。
同时,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和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的及时掌握,规划还要求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单位与地方政府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最后,该规划还指出了必须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对水环境的监控,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完善的人工水生态修复技术和标准,以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会对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一、中线工程方案中线工程起于江苏南京,止于北京市,全长约1278公里。
其主要工程包括引水渠、引水泵站、调蓄调节工程和配套工程等。
在具体的工程实施方案中,首先需要设计引水渠的规划和布局。
引水渠的设计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地形地势和水源水质等因素,确保引水渠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在引水渠的沿线设置引水泵站,以提高引水效率和保证水质。
调蓄调节工程主要负责提供水量和保证水质,并在特殊情况下能够进行调节和调度。
最后,配套工程包括水源地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等,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二、西线工程方案西线工程起于四川盆地的岷江上游,止于北京市,全长约2000公里。
其主要工程包括引水渠、引水泵站、调蓄调节工程和配套工程等。
在具体的工程实施方案中,首先需要考虑到工程的地形和地质特点,确定引水渠的规划和布局。
其次,需要设置引水泵站,以提高引水效率和保证水质。
在调蓄调节工程方面,需要根据西线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调节池和调节设施的设置和规划。
最后,配套工程包括水源地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等,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三、东线工程方案东线工程起于江苏南京,止于山东济南。
该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矛盾问题。
其建设和实施包括引水渠、引水泵站、调蓄调节工程和配套工程等。
在具体的工程实施方案中,需要考虑到工程的地形和地质特点,确定引水渠的规划和布局。
其次,需要设置引水泵站,以提高引水效率和保证水质。
在调蓄调节工程方面,需要根据东线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调节池和调节设施的设置和规划。
最后,配套工程包括水源地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等,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四、工程建设和实施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
首先,需要开展全面的勘察和设计工作,对工程的地质、水文、水质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工程的方案比选和优化,确定最佳的工程实施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方案一、工程背景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国家,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特别是在北方干旱地区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和工业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即通过工程手段将长江的水资源引入黄河、汉江以及其他北方地区,实现南北水资源的调剂和互补。
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对于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的必要性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是出于以下几个必要性考虑而进行的。
首先,南北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北方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状况。
再次,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改善黄河流域的环境生态、改善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有着巨大的意义。
最后,人民群众对于水资源的渴望和需要不断增长,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和农田灌溉需求。
三、目标和基本原则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目标主要为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南北水资源的调剂和互补,改善水资源的分布格局。
其基本原则包括: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公平合理、全面协调等。
规划的实施需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推进工程,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需求,确保工程实施的公平合理和全面协调。
四、项目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范围包括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主要是沿长江流域引水北上,涉及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市;东线工程主要是通过输水隧道将长江水引至黄河流域,涉及江苏、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市。
两条工程一起构成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框架。
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细化的划分,可以对工程的实施步骤、工程的目标、实施的方式方法、工程进度安排等进行详细的规划。
五、实施方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技术及设备的准备、资金的调配、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众多方面。
南水北调工程的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我国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工程目标1. 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三、工程总体布局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汉江和黄河调水。
1. 东线: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市的长江干流取水,经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最终向华北地区供水。
2. 中线:从长江中游湖北省宜昌市的汉江干流取水,经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最终向华北地区供水。
3. 西线:从长江上游青海省的通天河取水,经黄河、海河等流域,最终向华北地区供水。
四、工程实施方案1. 工程建设阶段(1)规划阶段: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全面规划,明确工程规模、布局、技术方案、投资估算等。
(2)设计阶段:根据规划阶段确定的工程规模和布局,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工程设计、设备选型、施工方案等。
(3)施工阶段:按照工程设计,进行施工建设,包括土建工程、设备安装、管道铺设等。
(4)验收阶段:工程建成后,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工程技术方案(1)水源工程:采用大型水库、湖泊、河段等水源,确保调水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输水工程:采用管道、渠道、隧洞等输水方式,确保调水工程的输水能力和效率。
(3)泵站工程:建设大型泵站,实现调水工程的能量转换和输送。
(4)水生态保护工程:采取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等措施,保护调水工程沿线的水生态环境。
3. 工程投资估算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约1.8万亿元,其中东线约5000亿元,中线约1.2万亿元,西线约1000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课件 (一)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课件 (一)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民生项目之一,从南方将丰富的水源运输到北方干旱的地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普及南水北调工程,相关部门制作了一份详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课件,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总体布局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布局包括四个沿线干渠、七条主要引线和四座分水岭。
它们分别是:1.东线工程:起点为江苏扬州,长度约1480公里,终点为北京市丰台区。
2.中线工程:起点为湖南岳阳市,经过湖北、河南、山东省,长度约1416公里,终点为北京市房山区。
3.西线工程:起点为四川省广元市,经过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长度约2667公里,终点为北京市怀柔区。
4.南线工程:起点为长江干流江西省南昌市,经过赣、闽、粤三省,长度约1390公里,终点为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
二、沿线干渠沿线干渠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输水通道,包括东干渠、中干渠、西干渠和南干渠。
这些干渠主要负责将水从运输源头输送到各个重要节点,如集水调节工程(JT工程),以及主要的引水工程。
三、主要引线主要引线是指沿线干渠连接到的主要引线,主要负责将水源调控到大中型城市或大型灌溉区域,它们分别是:1.京杭大运河引水工程:淀江入河后,将通过引水设施进入连接京杭大运河的引水渠,再经过通惠河,最终到达北京市。
2.京杭之间引水工程:从淀山湖出发,通过桥架和埋地输水方式,将水源输送到扬州市。
3.北运河引水工程:从淀山湖出发,与中线干渠相连,将部分水源输送到天津、保定等城市。
4.南归工程:从洞庭湖入手,通过赣江、闽江、粤江,将水源输送到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
5.常德-长沙-岳阳-鄂州引水工程:从沅江出发,次级引水系统将水,输送到湖南省常德、长沙、岳阳、鄂州等城市。
四、分水岭南水北调工程还设置了四座分水岭,它们分别是:扬子江-黄海分水岭、淮河-长江分水岭、长江-珠江分水岭和黄河-海河分水岭。
通过这些分水岭,南水流域和北水流域得以分界,使工程运输效率得到了桥轮提升。
南水北调工程路线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尤其是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系的水调往北方,以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
本方案将详细阐述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方案。
二、工程目标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标是:1. 调配长江、汉江、黄河、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 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促进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工程规模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长度约1300公里,总投资约4500亿元。
四、工程路线方案1. 东线方案(1)起止点:东线起点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市,终点为北京市。
(2)主要调水线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取水,经过京杭大运河,向北穿过黄河,最终抵达北京市。
(3)调水方式:利用现有河道和新建的渠道,采用泵站提水、水库蓄水和河道自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水。
(4)工程规模:东线方案调水总量约460亿立方米,受益范围覆盖黄淮海平原、天津、北京等地区。
2. 中线方案(1)起止点:中线起点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武汉市,终点为北京市。
(2)主要调水线路:从长江中游武汉附近取水,通过新建的渠道,经汉江、淮河,最终抵达北京市。
(3)调水方式:采用水库蓄水和河道自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水。
(4)工程规模:中线方案调水总量约300亿立方米,受益范围覆盖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3. 西线方案(1)起止点:西线起点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终点为北京市。
(2)主要调水线路:从长江上游四川省取水,通过新建的渠道,经金沙江、雅砻江,最终抵达北京市。
(3)调水方式:采用水库蓄水和河道自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水。
(4)工程规模:西线方案调水总量约300亿立方米,受益范围覆盖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
五、工程实施方案1. 施工阶段(1)施工顺序:按照东线、中线、西线的顺序进行施工,先施工东线,再施工中线,最后施工西线。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及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及意义一、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对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大举措,具体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线工程、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
1. 中线工程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程区域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北、河南和河北等省份。
中线工程自南向北,途经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三省区。
其中汉江、黄河间干渠主要工程具体包括一些主要的工程如分水工程、输水工程、防洪工程、节水工程和水利枢纽工程等。
中线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输水和节流。
其中汉江干渠与引水工程是中线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建设,中线工程已经顺利完成,为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
2. 东线工程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该工程主要任务是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资源,经过中央引水工程输送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北京等地。
通过该工程,可以有效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东线工程的主要施工区包括上游水源地区、中游水汇地区和下游供水地区。
该工程主要通过大型水库和输水设施将长江水资源输送到华北地区。
通过该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3. 西线工程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补充,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沿线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该工程主要是将长江水资源通过水利枢纽设施输送到西部地区,为当地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西线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输水和灌溉。
通过该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该工程还可以保护和利用长江水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北方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水资源严重短缺。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为当地居民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保障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
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
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
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
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方案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中国北方地区是水资源短缺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平原地区,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过度开采,导致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与需求严重不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水资源压力。
2. 意义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水、调沙、调科技等手段来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有效调剂水资源,减轻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压力,保障供水安全;其次,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南水北调工程还可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国统一市场。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方案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中线工程、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三个部分,其中中线工程是最大、最复杂的工程之一。
总体方案主要包括项目选址、水源地选取、输水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
1. 中线工程总体方案中线工程主要从长江干流中下游的湖北襄阳市启动,自南向北分别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输水。
中线工程的总体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选址中线工程的项目选址主要考虑了输水距离、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在满足输水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水源地选取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主要选择了江汉平原和江汉上游盆地等地区,通过调水来解决中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输水方式中线工程输水方式主要采用了地表水、地下水、引江水等多种方式,并且充分考虑了地质条件、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
(4)保障措施中线工程在施工前后都做了充分的保障措施,包括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防渗措施、生态修复等,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 东线工程总体方案东线工程主要从江苏淮安市开发,自东向北向沿海城市输水。
东线工程的总体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选址东线工程的项目选址主要考虑了输水距离、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在满足输水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28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第3卷第4期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是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北方地区(主要是黄淮海流域)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它关系到我国黄淮海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遵照慎重研究,充分论证,科学决策的原则,近年来,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分别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研究和论证,对北方地区的缺水形势,节水治污安排,长江可调水量,生态环境影响,调水线路总体规划,工程规模,工程建设与运营的有关经济,管理政策等问题取得了共识.水利部提出的实施意见经与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协调后,基本具备宏观决策条件.国务院要求水利部于2001年上半年提出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报告.经多年的勘测,规划,研究,按照长江与北方缺水区之间的地形状况,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规划了三条调水线路,形成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总体规划.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合理的供水范围,但每一条调水线路的建成对黄淮海三流域的水资源配置都可以进行互相调济.1东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东线工程自50年代初就有设想,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电部组织进行研究.20多年来由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牵头,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与有关省市,部门协作做了大量勘测,设计,科研工作.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并进行初审.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水电部上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9月水利部会同有关省市共同审查并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主要目标是提供沿线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提高现有灌区的供水保证率,改善灌溉条件;结合输水,恢复和提高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利用调水工程设施,提高沿线易涝地区的排涝能力.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杨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60km,黄河以北490km.从东平湖向东送水到山东半岛的威海市,输水线路长约690km.全线最高处东平湖蓄水位与抽江水位之差为40m,共建13级梯级泵站,总扬程65m.江苏省于1961年开始建设江都泵站,经过不断扩建延伸,现江苏江水北调工程向北调水能力为:抽江水量500m3/s,年均抽江水量约33亿,干旱年抽江水量可达60亿,可送水到徐州和南四湖下级湖(50m./s,年供水量5~7亿m.).抽水泵站总装机容量为200多MW.东线调水工程可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向北延伸至天津.工程规划的总规模为抽江流量800~1000m3/s,年供水量130~170亿,其中过黄河400ma/s,供水量60~80亿;抽水泵站总装机容量约800MW,年均用电量约35亿度. 根据受水区供需水量预测,规划的工程规模宜分三期实施.东线工程分期实施方案见下表:东线工程分期方案特性指标表调水规模调水方式分输水期流量水量其中扬程落差方式m0/s亿m.黄河胶东mm500501O6540600~70090~1O030~401O6540运河800~100013O~17060~8015~2065401.1工程规模与调水量长江下游水量丰富,多年平均人海水量约9600亿m.,即使在特枯年也有6000多亿m.,东线工程2002年12月地质装备29从长江下游抽水,水源充沛,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规划中考虑了东线工程合理的最终规模,以2020年发展水平为目标的规划规模和在本世纪内把水调到华北的第一期工程规模.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四省.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两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1.2工程布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1)输水工程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河工程. (1)输水河道引水口有淮河入长江口三江营和京杭运河入长江口六圩两处.输水河道从长江到终点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5lkm,穿黄河段9km,黄河以北490km.分干线总长740km,其中黄河以南665km.输水河道9O%利用现有河道.京杭运河为输水主干线,部分输水河段增设分干线. (2)泵站枢纽东线的地形以黄河为脊背向南北倾斜,引水口比黄河处地面低4O余米.从长江调水到黄河南岸需设13个梯级抽水泵站,总扬程65m,穿过黄河可自流到终点.黄河以南除南四湖内上,下级湖之间设一个梯级,其余各河段上设三个梯级.黄河以南输水干线上设泵站3O处,主干线上13处,分干线上17处,设计抽水能力累计共10200m./s,装机容量101.77万kW,其中可利用现有泵站7处,设计抽水能力llOOm3/s,装机容量11.O5万kW.一期工程仍设13 个梯级,泵站23处,装机容量45.37kw.黄河以北各蓄水洼淀进出口设5处抽水泵站,设计抽水能力共326m./s,装机容量lI46万kw.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泵站的特点是扬程低(多在2~6m),流量大(单机流量一般为15~40m./s),运行时间长(黄河以南泵站约5000小时/年),部分泵站兼有排涝任务,要求泵站运转灵活,效率高.(3)穿黄河工程选定在山东东平县与东阿县之间黄河底下打隧洞方案.通过多年地质勘探和穿黄勘探试验洞开挖,查明了河底基岩构造和岩溶发育情况,并成功解决了河底隧洞堵漏开挖的施工难题.穿黄工程从东平湖出湖闸至位临运河进口全长8.67km,其中穿黄河工程的倒虹隧洞段长634m,平洞段在黄河河底下70m深处,为两条洞径9.3m的隧洞.第一期工程先开挖一条.2)蓄水工程东线工程沿线黄河以南有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湖泊,略加整修加固,总计调节库容达75.7亿m.,不需新增蓄水工程.黄河以北现有天津市北大港水库可继续使用,天津市团泊洼和河北省的千顷洼需扩建,并新建河北省大浪淀,浪洼,黄河以北5处平原水库总调节库容14.9亿m..3)供电工程黄河以南有泵站3O处,新增装机容量88.77kw,多年平均用电量38.2亿度,最大年用电量57.5亿度.第一期工程有泵站23处,新增装机34.32万kW,年平均用电量19亿度.1.3工程效益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4省净增供水量143.3亿m.,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66.56亿m.;农业76.76m.;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30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第3卷第4期2中线调水工程近期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平原北部及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布设自流输水总干渠,终点北京,天津.为鄂,豫,冀,津,京5省市提供城市生活,工业,农业及其它用水.远景规划再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增加北调水量.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水量可靠,覆盖面大,自南向北自流输水,自西向东自流供水,供水机动灵活的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最佳方案.中线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始于5O年代初,4O多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有关省市,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勘测, 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1994年元月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计委建议兴建此工程. 中线工程的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中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自陶岔渠首闸起,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4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输水渠道为专用供水渠,总干渠长1246km,其中黄河以南462km,穿黄河段约lOkm,黄河以北774km,天津干渠长144km.江汉是中线调水工程的水源地.汉江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91亿m.,目前流域内各种用水的实际年耗水量约4O亿m.,占7,有较为丰富的余水可供北调.丹江口水库年均天然入库径流量409 亿m.,约占流域水量的7O.现水库已建成初期规模,发挥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效益,也初步具备了调水条件.按原规划完建后期工程后,可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增大北调水量.在近期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论证中,考虑调水和汉江中下游提高防洪标准的需要,建议加高丹江口大坝至后期规模,实施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调水130~140亿l'n.,其中过黄河8O~90亿m..中线工程分期实施方案见下表:中线工程分期方案特性指标表调水规模调水方式分输水期流量水量其中黄自流落差方式m./s亿m.河北m35080~9050~601OO专用立50013O~14080~901OO交渠道2.1可调水量与供水范围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5亿m.,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O亿m..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 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5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2.2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1)水源区工程(1)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7O年代建成的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规划中即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O9/6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亿m.,入库水量393.4亿m.,考虑上游发展,预测2020年入库水量为385.4亿m..水资源较丰. (2)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利枢纽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现在的162m,加高至176.6m,设计蓄水位由157m提高到170m,总库容达290.5亿m.,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m.,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m.,增加防洪库容33亿m..2002年12月地质装备31丹江口水库区现状及预测水质良好,可满足地面Ⅱ类水要求.中线总干渠在线路选定和工程布置上都考虑了水质保护要求,干渠水质也可保持地面水Ⅱ类标准.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正常蓄水位170m时,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km.(3)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2)输水工程(1)总干渠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 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总干渠自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km渠道延伸,至姚营过刁河,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北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在鲁山县楼子张过沙河后折向东北,经宝丰西,禹州西, 新郑西,往北经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经焦作市东南,辉县北至潞王坟,经淇县,安阳西至丰乐镇过漳河,经邯郸西,邢台市西,石家庄市西北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和拒马河冲积扇,在惠南庄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市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5.6km.(2)陶岔渠首天津干渠自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北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西河闸,全长143.6km.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2m,终点49.5m,全线自流.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喷浆抹面等方式全断面衬砌,防渗减糙.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m到北京3.5m.总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已基本清楚. 对所经膨胀土和黄土类渠段的渠坡稳定问题,饱和砂土段的震动液化问题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问题,通过煤矿区的压煤及采空区塌陷问题等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解决.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km 以上河流603条,跨越铁路39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665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1672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 条,有建筑物179座.(3)穿黄河工程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km,设计输水能力500m./s,采用两条内径8.5m圆形断面隧道.中线工程控制进度的主要因素是丹江口库区移民和总干渠工程中的穿黄河工程.穿黄河工程采用盾构机开挖,工期约需6年,并需考虑工程筹建期.按1993 年底价格水平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约400亿元. 2.3工程效益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m.,增供农业30亿m..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经济效益309.17亿,其中:工业及城镇生活供水效益多年平均277.76亿;灌溉及其他供水效益多年平均26.55 亿;防洪效益多年平均4.86亿.3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自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考察队始,40多年来黄委会与有关单位做了大量勘测和规划研究工作.1987年国家计委将西线调水工程列为超前期工作项目,要求用10年时间回答西线调水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黄委会等单位在边远高寒缺氧地带的艰苦环境中对调水区和邻近地区进行大量基础工作,先后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初步研究报告》和《雅砻江调水工程规划研究报告》,经国家计委,水利部评审验收.通天河,大渡河调水工程规划研究工作也基本完成,计划1996年提出《南水北调西线32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第3卷第4期工程规划研究综合报告》.西线工程的调水目的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重点解决青,甘,宁,蒙,陕,晋6省(区)的缺水问题,主要目标是以6省(区)工业,城市用水和农林牧业用水为主,兼顾生态环境用水.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 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积蓄来水,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人黄河. 规划年均调水为12O~170亿m3,其中通天河55~80 亿m3,雅砻江35~40亿m3,大渡河30~50亿m3.西线调水工程地处海拔3000~4500m,各引水坝址的河水面高程较调人黄河的水面高程低8O~450m.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研究了自流和抽水调水方案,需要修建lO0~300m的高坝和开挖3O~130km 的超长隧洞.西线工程分期实施方案见下表:西线工程分期方案特性指标表分期河流调水量(亿m.)调水方式输水方式大渡河3O~50雅砻江35~40通天河55~80自流或抽水隧洞合计12O~17O3.1可调水量与供水范围五,六十年代曾考虑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澜沦江,怒江等5条河调水方案,工程规模过大,可作为远景轮廓设想.据对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3条河引水方案的规划研究,从3条河年最大可调水量约为200亿m.,其中从长江上游通天河调水100 亿m.;从长江支流雅砻江调水约50亿m.;从大渡河调水50亿m..供水范围初步考虑为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和山西6省区.3.2工程布置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阻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450m.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用泵站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引水方式考虑自流和提水两种.无论采取哪种引水方式,都要修建高200m左右的高坝和开挖lOOkm以上的长隧洞.引水线路初步研究如下:1)雅砻江引水线从雅砻江长须附近修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枢纽坝高175m,线路全为隧洞,全长131kin. 2)通天河引水线通天河玉树河段,此方案系与雅砻江引水联合开发,即在雅砻江引水先期开发条件下的二期工程.在通天河同加附近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雅砻江,再由雅砻江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枢纽坝高302m,线路全为隧洞,全长289km,其中同加到雅砻江158km,雅砻江到黄河131km.3)大渡河引水线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斜尔尕附近修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枢纽坝高296m,线路全长30km,其中隧洞长28.5kin.泵站抽水扬程458m,年用电量71亿度.3.3工程效益西线工程3条河调水约200亿人黄河,增加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3,增加黄河供水量的1/2,将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1)经济效益增加灌溉面积2662万亩,增产粮食1168万吨,增加工业及生活用水86亿m.,增加黄河梯级保证出力4500MW,增加电量405亿度,总效益809亿元,调1方水合4元钱效益.2)社会效益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3)环境效益增加植被面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气候,遏制土地荒漠化,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3.4技术可行性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m,在此高寒地区建造200m左右的高坝和开凿埋深数百米,长达lOOkrn以上的长隧洞,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地震烈度大都在6~7r.,局部8~9., 工程技术复杂,施工环境困难.还须加深前期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这些难点.。
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方案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国水资源调配体系,推进北方水资源向南方输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区域发展协调。
下面将对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项目概况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的总体规划包括:新建南水北调东二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扩建工程、京杭运河北水调工程、江淮地区水资源衔接工程等,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生态补偿等多方面内容。
1.1新建南水北调东二线工程新建南水北调东二线工程位于南水北调东一线工程的东侧,主要沿着太湖-杭州湾城市群、黄海沿岸地区的城市发展轴线布置。
南水北调东二线工程起点设在江苏省太湖流域的某水库,沿途经过苏州、嘉兴、舟山等城市,最终通过东海入海。
1.2南水北调中线扩建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扩建工程将会对现有的南水北调中线进行扩建,加大调水量。
中线扩建工程的起点设在河南省的水源地,终点设置在河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
1.3京杭运河北水调工程京杭运河北水调工程将会利用现有的京杭运河进行水调,从江苏一带的水库将水资源导入到山东省的城市。
1.4江淮地区水资源衔接工程江淮地区水资源衔接工程将会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与淮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衔接,实现水资源的互通。
这一工程将会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配置。
二、工程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的工程建设将分为多个子工程,各个子工程将合作协调,确保总体工程的顺利推进。
2.1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将需要新建水源地的水库、提升水源地的抽水站、新建的输水管道、以及相应的水厂等基础设施工程。
这些基础设施将会确保水资源的准确调配和输送。
2.2输水管道建设输水管道是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建南水北调东二线工程将会新建大型输水管道,加大调水量。
南水北调中线扩建工程和京杭运河北水调工程将会对现有的输水管道进行改造和扩建。
江淮地区水资源衔接工程将会新建输水管道,实现水资源的互通。
2.3水资源配置设施建设水资源配置设施包括新建水源地的水库、提升水源地的抽水站、新建的水源地水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内容简介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一、调水规模论证(一)黄淮海流域资源性缺水严重2 0 0 0年黄淮海流域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有效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粮食、棉花的主产区,具有承东启西、优势互补的有利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 2%,人均水资源量为4 6 2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不适应的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
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尽管各地特别是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都加大了节约用水的力度,但仍然不得不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不合理占用农业和生态用水以及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造成目前黄河下游断流频繁,淮河流域污染严重,海河流域基本处于“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的严峻局面。
黄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已分别高达6 7%、 6 0%和超过95%, 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特别是海河流域,为了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过量开发利用地表水,平原河道长期干涸,被迫大量超采地下水,2 0多年来已累计超采9 0 0多亿立方米,造成地下水位大面积持续下降。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河湖干涸、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土地沙化、地面沉陷以及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恶化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采取节水、污水资源化、挖掘已有工程潜力等多种措施的前提下,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黄淮海流域缺水量现状为14 5亿〜2 1 0亿立方米, 2 0 10年为2 10亿〜2 80亿立方米,2 0 3 0年为3 2 0亿〜3 9 5亿立方米。
(二)供水目标与范围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
由于黄淮海流域的缺水量80%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因而优先实施东线和中线工程势在必行;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缺水量中,又有6 0%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产值集中,缺水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巨大。
因此,确定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的供水目标为: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涉及7省直辖市的44座地级以上城市,受水区为京、津、冀、鲁、豫、苏的3 9座地级及其以上城市、2 4 5座县级市(区、县城)和17个工业园区。
(三)受水区缺水量预测根据水资源条件,考虑不同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强化节水措施和调整供水价格等措施,抑制需水增长。
同时,考虑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未来的可供水量中扣除了地下水超采和超指标引黄的水量,增加了污水处理再利用量、海水和其他水源的利用量,对受水区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确定了受水区缺水量。
1•节水在经济合理的节水水平下,预计到2010年在受水区可实现节水量39亿立方米,占需水量的13. 5%;到2 0 3 0年可再实现年节水量37亿立方米,占需水量的18. 2%。
随着节水工作的不断深入,节水的难度和投资也会随之增大。
2.治污2010年受水区主要城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20. 3亿立方米,2030年将达到17 3.7亿立方米。
规划到2010年将新增废污水处理能力1818万吨/日;到203 0年将再增废污水处理能力1 2 2 5万吨/日。
到2 0 10年废污水处理量为9 0.6亿立方米,废污水处理率达7 4.1%;2 0 3 0年废污水处理量为140.0亿立方米,废污水处理率达到8 0. 6%。
在废污水处理再利用方面,到2010年和2 0 3 0年用于受水区城市工业、市政杂用和河湖环境等的水量分别为38亿立方米和60亿立方米,其余用于城区以外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灌溉。
3.挖潜由于受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下水超采严重,传统水资源开发潜力殆尽,需大力加强海水、微咸水和雨洪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预计到2 0 10年和2 0 3 0年,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将分别增加7亿立方米和8亿立方米。
在考虑上述节水、治污和挖潜因素后,受水区现状(2 0 0 0年)城市缺水量为5 1亿立方米,其中超采地下水3 6亿立方米挤占农业与生态用水15亿立方米;到2 0 10年缺水112亿立方米;到2 0 3 0年缺水19 2亿立方米。
(四)确定第一期工程调水规模的原则1•节水为先要以节水为前提,治污为关键,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正确处理调水规模和工程建设方案与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节水作为解决北方缺水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特别要重视发挥水价对促进节水的重要经济杠杆作用。
2•适度从紧依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成果,要严格控制调水规模和工程建设规模,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和过多的积压投资。
3.责权挂钩在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把调水水量的分配与节水、治污、水价改革、限制地下水超采、配套工程建设等措施相结合,沿线省(直辖市)政府要对所分配的水量作出承诺,供需双方签定所需水量与投资和水价责权挂钩的供水协议或合同。
4.生态环境保护把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为重要制约因素,使调水规模与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相协调。
在调水过程中,加强监测与保护,尽量减少和避免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工程布局(一)工程布局本次总体规划再次对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后,仍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可逐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形成我国巨大的水网,基本可覆盖黄淮海流域、胶东地区和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有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并与四大江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多水源供水的综合优势,共同提高北方受水区的供水保证程度。
要从根本上缓解黄淮海流域、胶东地区和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三条调水线路都需要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规划分三期实施。
中线工程: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 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 沿 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 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 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 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规划分两期 实施。
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 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 开凿穿过长江与黄 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同的输水隧洞, 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 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 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大柳树水利枢纽等工程, 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 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分三期实施。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亿448亿立方米, 总投资规模约 为5000亿元。
分期实施后可基本缓解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 并逐步遏制因 严重缺水而引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
180亿元。
第一期工程的重点是加强污水处理,完成江苏、山东两省治污及截污导流项目,同时实施河北省工业治理项目,于2 0 0 6~ 2 0 0 7年实现东平湖水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 地表水环境质量iii 类水标准的目标, 第一期治污工程投资140亿元。
总投资为320亿元。
中线第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70m —次加高, 渐抬高,分期分批安置移民;兴建从陶岔渠首闸至北京团城湖全长1267 5 4 k m 天津干渠;在汉江中下游兴建水利枢纽、弓I 江济汉、改扩建沿岸部分引水闸站、整治局部航道工程4项治理工程。
尚需加强丹江口水库周边及其上游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和水土 保持工作,保证水库水质安全。
该工程主要是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多年平均年 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
工期8年,投资920亿元。
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的静态总投资为1240亿元。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东线治污规划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研究了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对长江 口海水入侵的影响、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东线工程治污规划。
(一)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海水入侵的影响 长江口海水入侵问题是因潮汐活动所致并长期存在的自然现象,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目 前长江大通水文站以下沿江两岸有数百个抽水站, 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长江口的综 合治理。
从三条调水线路的情况分析,西线、 中线工程由于有三峡工程、洞庭湖、鄱阳湖等一系 列水库和湖泊的调节, 对长江口盐水入侵影响不大。
东线第一期工程调水规模仅增加抽江1 00立方米/s,只占长江最枯月流量的1. 3%,新增加的年调水量仅占长江多年平均入 海水量的0. 4%, 对长江口海水入侵基本无影响。
当2030年抽江规模达到800立方 米/s 时,年调水量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 .6%,影响也不大。
为了尽量减少东线工程在特殊枯水年的枯水期加重长江口盐水入侵的可能,规划当长江 大通水文站流量小于1 0 0 0 0立方米/s 时,减少抽江,由沿途湖泊调蓄向城市供水。
采 取“避让”措施后,可基本消除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口海水入侵的影响。
另外,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后,可使1〜4月大通站流量增加1 00 0〜20 00立方米/s , 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枯水期长江口海水入侵的可能。
(二) 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影响 主体工程和治污工程 随着水库蓄水位逐 k m 总干渠和1中线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是丹江口水库的移民和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
目前,丹江口水库周边地区环境容量有限,生存条件差,即使不加坝,也需要外迁长期生活在水库消落区的约10万人。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需要安置移民约30万人(测算2010年水平),同时可以彻底解决汉江中下游14个民垸约80万人的防洪安全问题。
规划除就地安置部分移民外,将以外迁安置为主,大部分移民将安置在河南省未安置小浪底工程移民的南阳市邓州、唐河、社旗三个县(市)的3 0个乡和湖北省未安置三峡工程移民的京山、钟祥、襄阳、枣阳4个县(市)。
兴建引江济汉工程、兴隆枢纽、部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4项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可使汉江下游改善灌溉、航运和生态用水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