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
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
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
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
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
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
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
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
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
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
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
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七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七现代文阅读1材料一:明代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曾讲到中国古代造物的最高境界当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这种观点与我国古代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李耳的《老子》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美学观点相似。
其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
老子所谓的“大巧若拙”,我们可以理解为那种高超的技艺,即通过人为的艺术加工之后并不露痕迹,而更显自然稚拙、富有生气,恰似天造。
“这种巧是大巧,绝非一般的技巧、技能。
一般的巧可凭借人工的力量达到,而大巧作为最好的巧,是最一般的巧的超越,它是绝对的巧,完美的巧。
大巧就是不巧,故在此老子以‘拙’来表达这种高度的巧。
”所谓的美在“自然”,其表现在工艺美术作品之上,即为造物材料的天然性、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不逆自然之法。
在其装饰方面,切不可为装饰而装饰,忽视功能本体的重要性;也不可一味地重视功能性,忽视其本身的材料、造型的特殊美感。
如,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伏虎》石雕,采用一种整体写意的表现手法,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势造型。
虎的身躯借助了石料自然起伏的形态变化。
虎身蜷曲的毛皮则是石料天然的纹理,斑纹则运用线刻手法刻出,线条明快、简练自然,整体气势磅礴,再现了猛虎伏击时的精彩瞬间。
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吟诗作赋,以抒发胸中之情。
如,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罗列了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一些具体的物象,这些物象联合起来,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这种平淡中见真情、朴素中见深刻的手法,体现的正是一种“大巧若拙”之美,是美在枯槁的朴素的表现。
吴鸣的《大语系列》,其创作融合传统紫砂造型工艺,运用单纯的划痕纹理来演绎现代性的装饰手法,风格朴素,单纯自然。
这种枯槁朴素之美,表现在工艺美术领域,则更多地涉及对作品精神性的分析。
中国艺术推崇老境,老境也是一种拙。
也可以这样说,老境是对婴儿般活力的恢复,是对生命童稚气的回归。
高中语文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高三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红豆树下公开课件
现代文阅读
————红豆树下
《红豆树下》现代文阅读思路梳理——概括段落大意: 1、开头即点出所吟咏的对象---红豆树,并说明在钱塘 情史与遗存踪迹中的独特价值。 2、3作者对人们把红豆树视为神树,来这烧香拜佛祈祷 的质疑。 4、5、陈寅恪为柳如是写传,是在为一种精神和风骨写 传。 6、7、8、通过对比,写具有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 豆古树就象征了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柳如是、陈 寅恪,借物喻人。 9、红豆树古迹周围,一座再造的红豆山庄即将出现。 10、以细雨结尾,写红豆古树给作者无限忧思和惆怅。
–
凡 事都 是多 棱镜 ,不同 的角 度会 看到 不同 的结 果。若 能把 一些 事看 淡了 ,就会 有个 好心 境, 若把 很多 事 看开了 ,就 会有 个好 心情。 让聚 散离 合犹 如月 缺月 圆那样 寻常 ,
凡 事都 是多棱 镜, 不同 的角 度会
凡 事都是 多棱 镜, 不同 的角度 会看 到不 同的 结果 。若 能把一 些事 看淡 了, 就会 有个好 心境 ,若 把很 多事 看开 了 ,就会 有个 好心 情。 让聚散 离合 犹如 月缺 月圆那 样寻 常, 让得失 利弊 犹如花 开花 谢那 样自然 ,不 计较, 也不 刻意执 着;让 生命 中各 种的喜 怒哀 乐,就 像风 儿一 样,来 了, 不管是 清风 拂面 ,还是 寒风 凛冽, 都报 以自 然 的微笑 ,坦然 的接 受命 运的馈 赠, 把是非 曲折 ,都 当作是 人生 的
回顾 文章段落的作用(内容、结构、表达效果)
开头段 : 点明写作对象,照应题目; 开篇点题、点明主旨、 总领全文; 渲染气氛,设置背景,奠定基调; 埋伏笔,做铺垫;引出下文; 与下文形成对比;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
• 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试分条作答。 (4分)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攻略
散文作品阅读攻略分类讲解题型透视:思路类考点3: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说明】文本的结构、思路主要指作者对材料主次、详略、前后等方面的有心安排;文本中段与段间的关系会呈现出一些特点,如并列、承接、因果、总分以及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等。
题干:“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题要点】①将文本内容划分出段落层次。
②根据题干要求,依序写出相关内容,必要时写明段间关系。
作者思路题示例【17海一】《吟唱》(6.3 第92页)22.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22.(6分)参考答案:先是忧虑(“忧虑袭上了心头”),吟唱是那么美好,而老一代的骚坛诗人或年事已高,或已故去,作者为传承问题担忧。
再是感动(“我心里一热”),听到徐正端嘱咐把他师传的宝贝《韵学津梁》印给更多人,作者被他的责任感和胸怀打动了。
最后是高兴(“我的心特别爽快”),看到卢琼有热情和能力继承吟唱事业,作者感到吟唱也是人之天性,传承大有希望。
示例【18西城一模】《枪挑紫金冠》22.文章写了作者看过的三出戏《罗成带箭》《白蛇传》《单刀会》,请分别概括作者借这三次观看经历所表达的对戏剧艺术的认识。
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7分)【答案要点】认识:①《罗成带箭》:戏剧艺术要遵守戒律。
②《白蛇传》:戏剧与人生一样漫长真实、内涵丰富。
(借小青与法海的戏表达了“戏如人生”的道理;借白素贞与许仙的戏说明优秀的表演能引人入胜,让观众觉得戏剧与生活似乎没有分别。
)③《单刀会》:戏剧应记录复杂真实的人性。
匠心:作者以这三出戏与新编戏剧的胆大妄为与匮乏形成对比,表达了戏剧要遵守戒律、内涵丰富的观点,从而表达了对那些胡编乱造的新编戏的批判。
【评分参考】“认识”4分,“匠心”3分。
意思对即可。
题型透视:解释类考点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1)要求解释的是文中词。
题干中有“指出文中某词语的含意”“说说某词在文中的特定含义”等。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教衔接,现代文阅读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
一、2023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命题规律和2024年备考对策一、规律与对策1.老高考选择项55字左右,新高考第二个题选择项38字左右。
[如](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父亲想象儿子上大学后会像时髦青年一样爱旅游,由此切入长大成人和出门旅行这两个关联话题。
(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B.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
C.父亲设想儿子一路上常会遇到狗,并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可见狗应是父亲当年乡村生活中难忘一部分。
D.儿子的板桥之旅除了坐车乘船,还需步行走过许多路,如江堤、大路、大埂、渠边小路、石桥等,带有较浓的寻访意味。
(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
(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C.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
D.句子④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
【对策】新高考注意联考习题字数选择,选阅读量合理出题规范的联考题。
2.重视教材,重视比较阅读。
[如](2023全国乙卷)D.德贵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德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老人的永不言败,都是他们坚韧执着性格的体现。
(人物形象比较)(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自然环境比较)比较阅读+自然景物作用(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专题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3.对比论证 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 论点的目的。 如马南邨《不求甚解》,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 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 “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这样,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会意的重要 性。
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 化深奥为浅显。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 蛋”“废物”比喻对待文化遗产持错误态度的人,用“鱼翅”“鸦片”“烟 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这些比喻新颖别致,形象 生动。比喻论证法的运用使说理浅显易懂,妙趣横生。
论证综合题总结
创新探究题
一、多文本组合创新考查
考查角度(一)整本书阅读+“×文本”
根据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部编教材初次设置了《乡土中国》 整本书阅读单元。《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作 者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 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在新的高考形势下,作为整 本书阅读单元首次进入教材的《乡土中国》,大概率会进入命题者的视野,与 当今同题材的文本或研究性文本组合在一起考查,因此,一轮总复习中应引起 足够的重视。
2.分清“论”与“述”,分条作答 (1)概括段意与层次要注意分清“论”与“述”部分 论述,是“论”加上“述”。论,是做论断;述,是陈述材料,分析事 例。 (2)题型技巧 论述类文本层次大都是三到四个,每个层次得分一般是两分。这些都 是可以利用的信息。当然,考场上的“王道”还是要从具体文本、具体题 目出发,不能形成思维定式。
高中语文第一册现代文阅读复习
高中语文第一册现代文阅读复习一、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完成1-5题。
老马(1932年4月)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第一节的‚重‛‚扣‛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答:_“重”“扣”字用得生动、形象、深刻地刻画了老马承受重负的惨状。
2.前人有《病马》《瘦马行》等诗,本诗标题换成‚病马‛或‚瘦马‛好不好?为什么?(4分)答:____不好。
“老马”是个久经生活折磨的形象,它给人一种衰萎枯瘦的感觉。
而“瘦马”“病马”给人的感觉较单一。
3.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了老马的哪些方面来增强老马的悲剧感染力?(4分)答:___命运、感受和心境。
4.诗人突出了老马的什么特点?(4分)答:____忍辱负重、忠厚善良。
5.如果我们把老马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农民的象征,那么这首诗能激发读者怎样的感情?答:_____对受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对旧制度和剥削者的憎恨和愤怒。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题。
(一)(1)①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②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④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2)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的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一)
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一)肖邦之夜①四季之夜,秋夜在北京最美。
去年北京的秋夜,因有一夜是傅聪演奏的“肖邦之夜”,更是平添了一分难得的美丽与温馨。
②音乐并非与北京无缘。
北京有无数的夜晚,歌吹乐喧,有的是“迪斯科”和伪摇滚,也不乏酒吧的靡靡之音,还有大街上劣质音箱里迸发出的燥热的电子乐声。
只是没有肖邦,肖邦似乎在遥远的巴黎或者华沙。
③是傅聪为我们带来了肖邦,从异国他乡,从夜的深处。
④傅聪走上台来,一件黑色的燕尾服,和18年前回国演奏时好像没什么两样。
他的手指还是那样的美,虽然缠着绷带,却依然柔若无骨,触动琴键时连琴键也变得柔软得如一匹黑白相间的丝绸。
我坐在楼上的第一排,他的手指看得格外清楚,清风临水一般掠过琴键,那美妙的琴声便像是荡漾起一圈圈清澈动人的涟漪,偌大的剧场和我的心都被这琴声抚摸得有些湿润了。
⑤看傅聪坐在钢琴前弹奏,让我不禁想起了柏辽兹当年看肖邦在钢琴前演奏时曾经说过的话:“他变成了一位诗人,歌颂着自己幻想中的主人公奥西安式的爱情和骑士风度的功勋,歌唱着他遥远的祖国。
”在我眼中,傅聪和肖邦在钢琴旁叠印着,融为一体。
想想他和肖邦共同的身世,萍飘絮泊,浪迹天涯,便越会体味出柏辽兹话中的滋味。
⑥说实话,傅聪带来的肖邦的钢琴曲,我有许多的遗憾。
我并不大想听肖邦的前奏曲,虽然才华横溢,但怎么也脱不出练习曲的痕迹,是太小的小品。
而我想听的那些情爱缠绵、美丽而忧郁的夜曲,他此次并未演奏,比如被誉为“抒情诗篇”的升F大调和降D大调夜曲。
但他毕竟为我们带来了那样动听的、明朗而宁静的降B小调、降E大调夜曲,凝神谛听,琴里关山,梦中明月。
还有他年轻时弹奏、得到了肖邦钢琴比赛大奖而就此走向世界的、他最拿手的玛祖卡……这就够了,因为它们毕竟都是玲珑剔透的诗。
在一个枫树已不再那样火红、银杏已不再那样金黄的“污染”严重的季节,在一个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世界变得王纲解体却王旗频变的季节,一颗赤子之心尚存,一粒诗的种子尚存,不仅保护得那样好,还能让它绽放出如此美丽清新的花朵来,已是实属不易之事了。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小说 专题训练(301-4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训练(301-4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背叛余显斌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
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
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
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
现在,打败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
也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
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
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
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
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
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
【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论证方法+论证特点
埃德加·莫林和安娜布里吉特·凯恩在《地球·祖国》一书中区别了两种 不同的现实主义:一种是不对抗现实,并且去适应它;一种是重视现实,以便 改变它。对现实妥协、屈服,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伪现实主义”往往只是 对现实的低级的模仿,丧失了作家的意志,丢失了文学的价值。
“重视现实,以便改变它”,我以为才是我们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应当坚持 的“真现实主义”。借用罗兰·巴尔特的话来说,现实生活在人那里一直都呈 现着三重面貌:真实的、意象的和书写的。小说作为某种特殊的书写形式,它 要书写的并非“真实的生活”,而是“意象的生活”。现实主义不能仅仅当作 一种描写现实、接近真实的创作方法,不应仅仅满足于对现实的逼真摹写,更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在今天,某些作家以为只要自己写的是现实题材,就一定是货真价实的现
实主义作品。这让人不得不存疑:写现实题材的作品就是现实主义文学吗?答 曰:非也。
在我看来,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与现实题材的结合无疑更能显示 出写实的重量和深度,二者是相得益彰的,但并非写现实题材的作品就是现实 主义文学。正如鲁迅当年批评“革命文学”时所言:“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 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 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 迅的现实主义不同于茅盾的现实主义,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不同于卡夫卡的现 实主义。可见,最重要的不是写什么样的现实,而是作家如何理解现实,又如 何表达现实,由此决定了现实主义的“真”与“伪”。
类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 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
儒学之所以充满了现代性,乃是因为它是一种世俗的社会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 体系。它用世俗的、建立在实用理性基础上的观点和原则,解决了西方人需要借助 神才能解决的信仰问题;同时,它又通过诉诸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解决了西方文化 中必须通过外力强制立法才能解决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问题(即所谓法治和德治 之分)。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儒家文化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延续、 稳定与治理。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Ⅱ名校11月模考试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11月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湖南长沙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昭关①冯至伍子胥在郑国和陈国绕了一个圈子,什么也没有得到,又回到楚国的东北角,他必须穿过这里走到新兴的吴国去。
他知道应该怎样隐蔽自己:他白昼多半隐伏在草莽里,黄昏后,才寻索着星辰指给他的方向前进。
秋夜,有时沉静得像一湖清水,有时动荡得像一片大海。
①身体疲乏,精神却是宁静的,宁静得有如地下的流水。
他自己也觉得成了一个冬眠的生物,忘却了时间。
他有时甚至起了奇想,我的生命就这样在黑夜里走下去吗?可是那有时静若平湖,有时动若大海的夜渐渐起了变化,里边出现了岛屿,他不能这样一直无碍地走下去了,他的夜行将要告一个结束。
昭关在他的面前了。
楚国在这里屯集了一些兵,日夜警醒着怕有间谍出没。
一个没有节传的亡人,怎么能够从这里通过呢?一天,他在晓色朦胧中走到昭关山下的一座树林里,雾气散开后,从树疏处望见一座雄壮的山峰,同时是一片号角的声音,刹那间他觉得这树林好像一张错综的网,他一条鱼似的投在里边,很难找得出一条生路。
他在这里盘桓着,网的包围仿佛越来越紧,他想象树林的外边,山的那边,当是一个新鲜的自由的世界。
蚕在脱皮时的那种苦况,现在的子胥深深地体味到了。
子胥觉得新皮在生长,在成熟,只是旧皮什么时候才能完全脱却呢?子胥逡巡在这里,前面是高高耸起的昭关山,林中看不清日影的移动,②除却从山谷里流出来的溪水外,整个的宇宙都好像随着他凝滞了。
怎样沿着这蜿蜒的溪水走入山谷,穿过那被人把得死死的关口,是他一整天的心里积着的问题,但是怎么也得不到一个适当的回答。
夜又来了,远远有豺狼号叫的声音,树上的鸟儿们都静息了,只剩下鸱枭间或发出两三声啼叫。
③使人的心境感到几分温柔的,也只有那中间不曾停顿一刻的和谐的溪水。
他听着这溪声,稔熟,亲切,仿佛引他回到和平的往日,没有被污辱的故乡。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库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1-3题。
文章文章作者:张晓风文章内容摘要:时光如同一位艺术家,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都试图用文字去捕捉时光的足迹。
然而,时光是无形的,它悄无声息地流逝,却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本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探讨了时光对于个人成长和记忆的影响。
1. 文章中提到的“时光的印记”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时光的印记指的是时间在个人生活和记忆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包括个人成长、经历和记忆。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文人墨客试图捕捉时光?答案:文中并未具体列举文人墨客的名字,而是泛指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
3. 文章中作者对时光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时光的态度是既感慨又敬畏。
感慨时光的无形和流逝,敬畏时光在个人生命中留下的深刻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6题。
文章标题:《岳阳楼记》文章作者:范仲淹文章内容摘要:《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范仲淹在文中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
4.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愿意先考虑国家的忧患,然后再享受个人的欢乐,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5. 文章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意境是什么?答案:这句话描绘了登上岳阳楼时,心胸开阔,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境界。
6. 范仲淹在文中是如何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的?答案:范仲淹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自己登楼时的感受,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9题。
诗歌标题:《静夜思》诗歌作者:李白诗歌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静夜思》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高中语文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四道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现代文阅读I)【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鉴、互促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的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于“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202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6——现代文阅读
202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6——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考点。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成绩。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现代文阅读也是必须重点加强的内容。
一、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行动计划,也就是我们如何去阅读。
现代文阅读,需要采取正确的阅读策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
1、快速浏览快速浏览是指在阅读前,先快速浏览一遍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需注意的是,快速浏览不要深入推敲,只需要了解主题和大意,以便后续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2、重点标记重点标记是指将文本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标记出来,这些重点可能是重要的观点、建议或者结论等。
通过标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还可以筛选给出答案的关键细节。
3、深入阅读深入阅读是指在快速浏览和重点标记之后,针对某些难点或不明白的地方再次深入地读一遍。
需要注意,深入阅读时,要避免读到一个细节上“卡壳”,而忽视了整体结构和内容上的逻辑性。
二、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采取一些技巧和方法,辅助理解和掌握文本。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1、建立框架可以将阅读的文本按照主题、目的、结构等内容建立框架,将这个框架记住。
这样,我们在阅读时,可以向着这个框架的方向进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
2、使用画图工具可以通过画图工具,对文本的结构、主旨等进行整理和记录。
特别是一些图表、例子、数字等,可以通过画图工具更直观地理解。
3、词汇理解阅读时遇到生僻、难懂、特别专业的词汇,可以通过上下文理解、查阅词典等方式进行词汇理解。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
三、阅读实践阅读实践是指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阅读实践的建议:1、多读多练阅读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多读一些现代文,注重练习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
思。
精选ppt
5
一、解释句子所蕴涵的意义 二、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精选ppt
6
【高考回放】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 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 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 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精选ppt
10
【答题方略】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 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 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 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 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 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 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 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 外,我们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 不全而丢分。
精选ppt
12
【高考回放】 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1题是这样的: 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语段信息】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到的世 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1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 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2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 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3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 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 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4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 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解, 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 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 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 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精选ppt
1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 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 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 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 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 含义。
精选ppt
2
【答题方略】
表面义和深层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 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 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 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 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 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 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 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 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 对应的阐释。
精选ppt
11
2008安徽卷《我与地坛》
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 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 经死了。(自然现象)
(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经去世。 (生活变故)
(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 (心理感受)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精选ppt
9
三、筛选整合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 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 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 的命题形式是:1. 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 具有怎样的特点;2. 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 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精选ppt
3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 “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方令 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 【语段信息】 的精神家园。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 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 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 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 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 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精选ppt
4
二、句子理解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 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 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 揭示文 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 统摄全篇,或揭示 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
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
含义。2.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1. ……作用是什么? 2. ……的好处是什么?3. 请分析……的表达效果。4. 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 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精选p源自t15【答题方略】
精选ppt
8
【高考回放】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那 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
答案: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 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 【语段信息】可笑的。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 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 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 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 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季羡林《马缨花》,2007年高考江苏卷)
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 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精选ppt
7
【答题方略】
主要应着眼于句子本身的分析,将思维指 向句子的内部,对句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阐述。 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 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 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 释。
精选ppt
13
答案:
①父母亲族的爱; ②家乡的山水草木; ③悲欢离合的家史; ④邻里乡情。
精选ppt
14
四、技巧分析型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表达 方式方面的技巧,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材料 安排方面的技巧,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也有修 辞运用方面的技巧,每一种技巧都有其常规作用。 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