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儿子们
王羲之的女儿儿子有谁
王羲之的女儿儿子有谁她和刘畅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刘瑾很有才华,曾近担任尚书,太常侍卿,在仕途上很有成就,女儿刘氏,嫁给谢奕的孙子,生了一个儿子,是著名诗人谢灵运,所以说,谢灵运是王羲之的重外孙。
王羲之的子女在书法上都多少有些成就,大儿子王玄之擅长草书和隶书,但是王玄之在婚后不久病逝,没有后代,王玄之生前曾经更随父亲参加王羲之参加兰亭的聚会。
次子王凝之,曾经担任过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和哥哥一样,弟弟同样在草书和隶书上表现出色,他的妻子是才女谢道韫。
三儿子王焕之草书很厉害,他从小和父亲一起学习,深的父亲指点,达到了形似的境界,继承了父亲的笔法最多,同时也参加了兰亭的聚会。
四儿子王肃之担任过中书郎官职最大,而且王肃之又自己的诗作流传到后世,但是他的字帖倒是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子王徽之,是兄弟中在书法上有突出成就者之一,他对父亲书法的继承也是建立在常年的刻苦练习上的。
六子王操之也是往仕途发展的一类,他担任过侍中、尚书及豫章太守等职,他的妻子贺氏的祖父是朝廷中大臣。
王献之是最为人们称道的王羲之的后代,他也是在众兄弟中书法成就最高的一位。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琅邪国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的法家,拥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代人尊称为“书圣”。
他的父亲是王旷,母亲的姓氏没有明确考证,从康熙年间的《王氏宗谱》得出,王羲之的母亲是河东安邑卫氏。
西晋末年,司马氏政权受到北方势力的威胁,内部又有八王之乱等着平定,政权动荡不安,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坍塌的危机。
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向琅邪王司马睿建议,转移到江南寻求自保,并且让王羲之更随伯伯王敦和王导,王羲之和王敦一起辅佐司马睿渡江,王旷带领部队北征,结果战败后就不知去向了。
王导和王敦让司马睿登基当皇帝,建立东晋,一时间王氏家族名声大噪,还有王氏马氏一起拥有天下这一说,是当时江南四大家族的首位,但是后来王敦起兵叛乱,王导晚年的时候又没什么作为,所以琅邪王氏势力才渐渐走向没落。
王羲之五岁的时候就和长辈们渡江来到南京,年纪不大的他虽然出生名门,特殊的环境再就了他从小就孤高自傲的特点,太尉郗鉴在王氏家族中选女婿,王羲之满不在乎,我行我素,被郗鉴欣赏,将女儿许配给他。
王羲之与王献之的故事(精选7篇)
[王羲之与王献之的故事篇二]
一次,王羲之吃饭时,用筷子在桌上划字,把酒杯撞翻了。 他就用手指头蘸(站 Zhàn)①着酒写字,饭都忘了吃啦。 他的第七个小儿子王献之见到哈哈大笑,说爸是个“字疯 子”。他妈听见了,说道:
“儿呵,只要功夫深,‘泰山顶,高不过脚面儿’②。你爸 苦苦下功夫,书法一定会胜过古人的呵。”
5
老婆婆笑笑道:“没什么,也不过象王羲之写字,熟练罢了。” 王献之一想,对呀,可不是这样吗?于是急忙忙跑回家, 一头栽(灾 zāi)进书房里,天天安心下苦功练字了。 有一次,王羲之来到书房,悄悄走到王献之身后,猛然间 拔他手里的笔杆,没拔动。王羲之大喜,他知道王献之写字 有了手劲啦,于是悉(希 xī)心⑦教导他习字,写了一本《乐 毅论》⑧让他临摩。到后来,王献之完完全全写光了十八大 缸水,也成为我国一个着名的书法家啦。人们把他与王羲之 合称为“双王”,称王羲之为“大王”,叫王献之为“小王”。不 过 “大王”和 “小王 ”写的字,功 夫还是有差距 的。 一次,王羲之到京城去,临走的时候,在墙上写了几个字。 王献之等爸走了以后,连忙把墙上的字擦掉,自己照样写了 几个字在原来的地方。自己左看右看,认为很不错了,象得 很呢。等到王羲之从京城回来,又经过这儿,见到墙上的字, 反复仔细端详⑨了一会儿,叹道:“咳,我临走的时候,真 喝得太醉了,竟然写出这样的字来!” 王献之在一旁听到,惊得说不出话来,这才不敢骄傲,更 加努力地老老实实练字了。
7
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与王献之的故事篇四]
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 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 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 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 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 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 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 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 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 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 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 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 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 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 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
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什么关系
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什么关系王羲之和王献之其实是一对父子,而且王献之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或许是受到家庭环境影响的影响太大,王羲之一家都对书法十分热衷,很多人都在书法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王羲之的七个儿子中,只有王献之所取得的成就达到了王羲之的地位。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书圣的美名。
他不仅精通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多种字体,而且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
他的书法摆脱了汉魏以来的笔风,自成一家,对后世很多的书法家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有一个典故可以说明他钻研书法之深入。
王羲之十分喜欢养鹅,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通过观察鹅的体态姿势还可以领悟到一些运笔的道理。
有一次,他和自己的儿子王献之乘船观赏风景,忽然在岸上看到了一群白鹅,王羲之看得十分入迷,想要把他们买回去收养。
但是这群鹅是一个道士,这个道士一听是王羲之要买鹅,便对他说只要他给自己摘抄一部《黄庭经》就可以把这些鹅送给王羲之。
王羲之听了欣然答应,这就是著名的书成换鹅的由来。
而王羲之对于教导自己的儿子练习书法也是颇为严格的,一次只有十几岁的王献之来问他怎样可以练好字。
他指着窗外院子里的大缸说,如果他把院子里的大缸的水全部染黑,或许就能练好字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于王献之有多严格了。
正是因为王羲之的严加教导,王献之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王献之桃叶的故事世人所知道的王献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书法大家。
而他的父亲更是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他在家中排行老七。
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活在父亲的盛名之下,而是勇于突破和创新,在借鉴、吸收前人书法作品的基础上,大胆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风格,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他和自己的父亲一起被称为二王。
但是世人所不了解的是,他悲惨的家庭生活。
王献之的原配妻子是他的表姐,东晋大臣郗昙的女儿郗道茂。
他们两个从小便生活在一起,性情、志趣都十分相投,对彼此都十分欣赏。
那是近亲结婚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于是在长大成人之后,双方家人就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
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
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
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
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
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王羲之,字逸少,晋代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小酷爱书法,勤奋好学,对书法艺术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才华。
王羲之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不拘泥于古人的风格,而是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被后人誉为“王体”。
王献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书法风格,还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献体”。
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对传世父子。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家族史,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家族史,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王羲之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他不断钻研、勤奋创作,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在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王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献之继承了父亲的书法衣钵,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书法风格,还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书法作品。
他的书法作品在后世也广受赞誉,被誉为“献体”。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无止境,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
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最终成就了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非凡成就。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更是对后人的启示。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让我们铭记这对传世父子,传承中华书法艺术的精髓,让中国书法艺术在创新中继续发展,绽放出新的光彩。
王羲之和他的七个儿子们
长子王玄之
●王玄之在书法上也有一定造诣,擅长草书和隶书, 参加过兰亭集会,婚后不久病逝。
次子王凝之(334--399),谢道韫的丈夫
● 东晋官员,将领,书法家,曾任会稽太守。娶了当时号称“咏絮才女”的谢 道韫(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后在会稽太守任上,被孙恩叛军一刀枭首。
王羲之和他的七个儿子
王羲之和他的七个儿子
王羲之
王
王
王
王
王
王王
玄
凝
涣
肃
徽
操献
之
之
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之
之
之之
王羲之, 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称誉
(303年—361年)
《兰亭序》书法(局部)
东床快婿的故事
● “郗太傅在京品,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门生归白郗曰:‘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 闻。’”(《世说新语》关于东床快婿 的记载。)
● 王献之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想不出用什么方法抗旨,只有自残用艾草烧 伤双脚,自称行动不便,不能娶公主,但这个方法显然不奏效,公主声称 不在乎,即使他瘸了,也要嫁。
● 最终,一对伉俪被迫分开,王献之一生都对郗道茂愧疚。
王献之休郗道茂迎娶新安公主图
新安公主:晋简文帝司马 昱第三女,母亲徐贵人, 初封余姚公主。嫁桓温之 次子桓济,后与之和离, 逼婚王献之, 与王献之生 一女儿即王神爱,后为晋 安帝司马德宗皇后。死后, 谥号愍,追封新安公主
东床快婿的由来
● 东晋重臣郗鉴,他有个女儿叫郗璿[xuán],到了适婚年龄,可以说肤白貌 美,郗鉴很是疼爱这个女儿。因此决定从丞相王导所在的王家选一位佳婿。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导,王导说:“那好啊,我 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三则
关于王羲之的⼩故事三则 王羲之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书法⼤家,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关于王羲之的⼩故事三则,欢迎⼤家前来参阅。
不避之字 斐松之、刘牢之、寇谦之、司马孚之、司马亮之、司马景之、司马昙之……王羲之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孙⼦桢之、静之。
上述⼈为什么不避家讳?这⾥藏着个⼤秘密,与西汉张良有关的秘密。
王羲之⼀辈⼈名有“之”字的12个,⼦侄辈有“之”22个,孙辈12个,曾孙13个,⽞孙9个,五世孙4个……陈寅恪说这些⼈所以不避讳是因为都是天师道成员,这个“之”是暗号、徽章。
⽽天师道⽼⼤张天师,是张良的⼋世孙。
道教情缘 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度。
究其成因,与王羲之信奉道教,书籍、道合⼀有很⼤的关系。
⼟⽣⼟长的道教,很早就产⽣ 道教符。
在抄写经书时,必须由精于书艺的经⽣抄写,⽽在书写经本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道教⽂化的潜移默化影响。
历史上诸多道家学者多是有名的书画家,他们修⾝养性,既精通道法,⼜能挥毫泼墨,落笔成体。
王羲之就是这⽅⾯的典型代表,他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产⽣了具⼤的艺术魅⼒。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
王⽒家族是东晋时最有代表的⽂化⼠族。
从上到下,奉信黄⽼学说。
《晋书·卷⼋⼗·列传第五⼗》记载,王⽒家族“世事张⽒五⽃⽶道,⼜精通书道。
”《道经》中记载了王羲之始祖王⼦晋向往神仙之灵虚,迈⾏放达于天台北门⾦庭桐柏⼭(即今嵊州⾦庭)第⼆⼗七洞天(道界三⼗六洞天之⼀)的故事。
《潜夫论》记载:“因⽒王⽒,其后⼦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
” 巧补春联 ⼤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都要亲⼿写春联贴之于门。
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书”,很多⼈都想得其字⽽⼜难得。
所以每年除⼣他的春联⼀贴出,不到半夜,就被⼈偷偷揭⾛。
这⼀年,除⼣⼜⾄,王羲之照旧写了“福⽆双⾄,祸不单⾏”⼋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
王羲之、王献之故事
王羲之故事王羲之(303--361)东晋大书法家。
字逸少,琅邪临沂(今临沂)人。
后定居会稽山阴。
出生于世家大族。
年少时,木讷不善辞令。
酷爱书法,连走路、休息时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间架和笔法。
手指在身上不断比划,日子一久,衣服竟被划破。
每天写完字,总到门前池塘里去洗刷毛笔,以致塘水变成墨色。
骨鲠正直,为人坦率,不拘礼节。
其书法功力,深为时人所重。
初官秘书郎,后任职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故人称王右军。
因与骠骑将军王述不和,遂于355年称病辞官。
后专攻书法、诗赋。
草书主要学张芝,正书主要学钟繇。
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一变法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为研美流便的新书体。
其书备精诸体,草隶正行皆臻精美。
尤擅长正书、行书。
其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为古今之冠”,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阙”、“天资自然,风神盖代”之誉。
其书法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历来有“书圣”之称。
真迹无存,今有少部分唐人钩摹拓本。
宋代所刻帖,多为零篇短札。
行书以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及《兰亭序》、草书以《姨母帖》《初月帖》《丧乱帖》等最著名。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
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
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
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
历史趣谈王子猷王子敬的关系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子猷王子敬的关系王子猷子敬俱病笃的故事导语:王子猷和王子敬是王羲之的两个儿子,王子猷排行第五,王子敬是最小的儿子,排在第七。
历史上流传他们俩兄弟的故事比较多,两兄弟感情深厚,王子猷和王子敬是王羲之的两个儿子,王子猷排行第五,王子敬是最小的儿子,排在第七。
历史上流传他们俩兄弟的故事比较多,两兄弟感情深厚,书法也遗传了父亲的优秀但是又各自有风格,是书法史中重要的两位人物。
王子猷本名王徽之,字号为子猷。
曾担任东晋时期的参军,侍郎等职务。
虽然在朝为官,却生性放荡,对仕途并不热衷,并没有沾染官场俗气,喜好游历不拘小节,有清风傲骨之姿。
他为官时期,他的上司欣赏他的才华,对他的为官失职并没有刻意追究反倒十分宽容。
王徽之交友当官任性而为不贪图钱财喜好竹子高风亮节,虽然才名在外,最终还是选择归隐山林了。
他的书法和父亲相比,主要被后人评为遗传了书法中的运势,这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
王子敬,名献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儿子。
徽之和献之相比,弟弟书法成就高于徽之,王献之的书法更独具一格,主攻行书和草书。
他从小就好学,书法绘画都很擅长。
关于他小时候学书法天赋和勤奋学习的典故比较多,他在官场上担任了中书令一职,他的女儿还成了晋朝皇后。
这为有名的书法家同样也是才华过人,性情倨傲。
王献之和哥哥徽之同时病重,并且先徽之去世,徽之得知后,来到献之的住所抚琴却不得所以,于是摔琴痛哭,过了一个月,徽之也去世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用来形容看到死去的人所用的物品而怀念死者悲伤的心情,比喻对死去的人的深厚感情或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同义的有睹物思人。
生活常识分享。
王羲之的家族成员_王羲之的家族成员介绍
王羲之的家族成员_王羲之的家族成员介绍王羲之是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家族也是个文学大家族,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王羲之的家族成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王羲之父亲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山东琅琊临沂人,王旷在晋元帝大兴初年当淮南太守,王旷著有《唐书经籍志》,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公元280年,司马懿的孙子统领着西晋大军开始向东吴京城建业发起进攻,东吴灭亡,三国第一次统一,作为王都的南京没过多久又变成一个普通的小县城,有丹阳郡掌管。
公元303年,张昌造反,他的手下石冰想要攻占建业,西晋王朝派右将军打败了石冰,这是,王羲之的父亲王旷被任命为丹阳的太守,来到建业。
王旷是山东琅琊的王氏子弟,魏晋时期王氏作为著名的大族,一般都是活跃在北方居多,他们的势力范围也多是以北方为主,所以王旷来到建业只是一次很普通的派遣,想要让他到建业当个小官,似乎没什么特殊的意义。
哪知他刚到一年,右将军陈敏就起兵造反,他自号楚公想要匡扶正义,逐个驱逐扬州刺史刘机、丹阳太守王旷,结果王旷又被迫逃回北方,陈敏被打败后,王旷也就没有继续回到建业当太守了。
他这次的南方之行,虽然短暂,但却为王氏家族的鼎盛和新王朝的建立定了一个契机。
当时西晋混乱,政权动荡不安,加上北方少数名族乘机介入,晋王朝内忧外患,王旷提出的避乱江左的主张,307年在王道的策划下,王氏家族来到建业,十年后西晋被消灭,司马睿在南京登基,史称晋元帝。
可以说是王旷的一句话成就了东晋的百年大计。
王羲之妻子郗璿,字子房,是郗鉴的女儿,王羲之的妻子。
为王羲之育有七子一女。
郗璿的父亲郗鉴是东晋鼎鼎有名的政治家、书法家。
而且郗家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世家。
郗鉴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尤其擅长草书,其书法卓绝古劲,现在流传的《灾祸贴》书写深沉而稳重,下笔流利顺畅,丰茂宏丽,决不滞。
郗鉴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他的大儿子郗愔擅长写草书、隶书和正楷,至今仍有传世的作品《至庆帖》和《比书帖》。
而郗鉴的二儿子郗昙擅长写草书和楷书。
世说新语故事梗概
世说新语故事梗概一、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书中收录了东汉至南朝时期的名士逸事、言行举止和风趣幽默的故事。
这本书是古代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誉为“小说史上的珍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梗概1.故事一:谢安与子侄辈的雅谑谢安是东晋时期的风云人物,他才华横溢,家族地位显赫。
有一次,他的子侄辈们在一起聚会,为了让长辈高兴,他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才艺。
谢安指着其中一个侄子说:“你的胡须这么长,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侄子谦虚地说:“哪里比得上您老人家。
”谢安听后大笑,说:“你这么会说话,怎么会把胡子留这么长呢?”全场哄堂大笑,气氛更加融洽。
2.故事二:王羲之的儿子们的才华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五个儿子也都才华出众。
有一次,王羲之的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王家的子弟都在读书,便问王羲之:“你们家谁的书法最好?”王羲之指着大儿子说:“他的最好。
”朋友又问:“那他的字跟您的字相比如何?”王羲之说:“他写字的时候,我教他怎样握笔;他教我怎样写字。
”3.故事三:曹操的试探与刘备的智谋曹操和刘备都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他们之间的智慧较量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有一次,曹操邀请刘备喝酒,暗中试探刘备的野心。
刘备心知肚明,却装作不知,巧妙地回应曹操的试探。
曹操感叹:“刘备真是个英雄,我不如他。
”4.故事四:阮籍的狂放不羁与嵇康的正义感阮籍和嵇康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成为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
阮籍善于辩论,却故意装作口吃,让人摸不着头脑。
嵇康则因为正义感太强,常常在朝廷上与权贵争论,最后被陷害致死。
5.故事五:名士们的聚会与辩论东晋时期,一群名士相聚一堂,互相辩论文学、哲学和政治等问题。
其中,领军人物谢安、王羲之、阮籍、嵇康等人都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口才。
这场聚会成为了后世文人雅士们津津乐道的佳话。
三、世说新语的价值与影响《世说新语》作为古代笔记体小说的代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法家小故事
王献之书衣被夺王献之是东晋时的书法家,他是我国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他的字被当时的人们所推崇、争抢。
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精明的年轻人知道王献之喜爱在洁白的衣服上写字,就特地做了一件雪白的缥纱长衣裳。
一天,他就穿着这件长衣裳去拜访王献之。
王献之见了他,看到他穿的一身白衣衫,顿时书兴大发,立即抓起笔,在他的纱襟上写了楷书,然后又写了草书、行书等各种书体,连他的两只袖子和袖口的绲(gǔn)边上也都写满了字。
年轻人察觉站在献之身旁的人要来抢夺,急忙抄着衣襟往外跑,几个人果然追了出来,你抢我夺,没多久,就把他的衣裳扯裂成了许多碎片,这位精明的年轻人最后只留下了一只袖子。
王献之新裙作书王献之一生爱好书法,尤其喜欢在洁白的衣服上写字。
有个叫羊欣的官员,他在十五六岁时,书法已经写得很有意趣了。
当时任吴兴太守的王献之也早就想会见会见他了。
有一天,王献之路过乌程县城,特地去拜访羊欣。
当王献之跨进书房时,正赶上羊欣在睡午觉。
当王献之看见羊欣身上穿着崭新的白绢裙时,不禁来了书兴。
他没有叫醒羊欣,而是不声不响地在羊欣衣服上挥笔写字,写着写着,最后连裙幅、衣带上都写满了字。
当羊欣一觉醒来时,看见自己身上写满了字,不禁惊讶万分,等到问家人,得知是王献之写的字,顿时又高兴起来,他立即叫人把这件裙服当作珍品保存起来。
后来,羊欣还特意把这件裙服奉献给了朝廷,使得王献之的字得以流传、发扬。
王献之劝父改体王献之才开始学书法,老师就是他自己的父亲王羲之,后来他又跟张芝学了一段时间。
他对各种字体都很精通,尤其擅长写草书和行书。
在十五六岁的时候,他与父亲交流说,传统的章草气势不够宏阔、潇逸,过于死板,他经过深入研究书法的奥妙,探索到了今草纵横不羁(jī)的意趣,最后他还以书无定法、万事贵在变化为由,劝父亲改变书体。
勤奋学书的王献之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人们都尊称他为“王大令”。
他自幼喜好读书,十来岁时,他自认为字写得不错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们,名字里为都有个“之”他们为什么不避讳?
王羲之与他的⼉⼦们,名字⾥为都有个“之”他们为什么不避讳?“古⼈讲究避讳,尤其是为尊者避讳,为长者避讳,通俗点说,当⼉⼦当⼥⼉的,绝对不能念⽼⼦的名,要想办法换⼀个字代替。
⽐如,红楼梦⾥,林黛⽟⽼妈叫做贾敏,所以林黛⽟念书,碰到“敏”字,都念作“密”字,必须写这个“敏”字,就有意减⼀⼆笔。
避讳是很森严的规定,有可能还闹出笑话。
为什么王羲之王献之这对⽗⼦名字⾥都有个“之”,他们为什么不避讳?要知道,六朝⼈对避讳也是⾮常讲究的。
其实,不单单是王献之,王羲之七个⼉⼦,每⼀个名字⾥都有⼀个“之”字,依次是:王⽞之、王凝之、王焕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
七⼦都擅书法,但以⽼七王献之最出名。
王羲之七个⼉⼦中,王徽之最有个性,著名的“雪夜访戴”,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其实,不单是王献之,王羲之所属的王⽒家族,是六朝著名的世家,名字中最后是⼀个“之”字的家族成员,还⼤有⼈在。
⽐如王羲之的胞兄王籍之,另外,王⽒家族还有王颐之、王建之、王闽之、王胡之、王耆之、王彭之、王彪之、王兴之、王翘之、王宴之、王崐之、王陋之、王冲之、王允之、王范之、王肇之、王慧之、王仲之、王承之、王茂之、王和之、王随之、王羡之、王韶之、王弘之、王镇之、王裕之、王越之、王临之、王闵之、王嗣之、王咸之、王预之、王望之、王纳之、王瑰之等⼈,名字中都有个“之”。
注意,“之”字并⾮王⽒家族的辈分字,也就是说,这些名字带“之”的王⽒家族成员并不是同⼀辈⼈,他们彼此之间可能是兄弟,也可能是⽗⼦、爷孙,甚⾄隔着好⼏代。
按照中国古代“避讳”的传统。
爷孙、⽗⼦名字中有⼀个字相同,实在不可思议。
不过,在整个六朝或者说南北朝时期,名字最后⼀个字是“之”字的,其实⼤有⼈在,不仅仅局限于王⽒家族。
⽐如南朝名将陈庆之、著名书法家祖冲之;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六朝⼤族沈⽒家族的沈攸之、沈演之、沈庆之;司马皇族的司马尚之、司马恢之、司马允之、司马休之、司马楚之、司马景之。
王羲之7个儿子简介
王羲之7个儿子简介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留下了许多传世的作品。
他的七个儿子也都是书法家,他们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赋,各具特色,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佳话。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王羲之的七个儿子及其简介。
王珣王珣是王羲之的长子,他的字是子卿。
他在书法上继承了父亲的风格,尤其在楷书方面表现突出。
他的作品风格清秀,笔画流畅,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他的代表作品有《麻姑仙坛记》、《玄秘塔碑》等。
王献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次子,他的字是子昂。
他在书法上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擅长行书和草书,尤其以草书著称。
他的作品大胆奔放,气势磅礴,笔力雄浑,给人以豪迈激昂之感。
他的代表作品有《兰亭序》、《祭侄文稿》等。
王瑶王瑶是王羲之的三子,他的字是子瑶。
他在书法上继承了父亲和兄长的艺术风格,擅长楷书和行书。
他的作品笔画流畅,线条柔美,给人以温婉秀雅之感。
他的代表作品有《临淄雅堂碑》、《石渠宝笈》等。
王孝之王孝之是王羲之的四子,他的字是子孝。
他在书法上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他的作品雄健有力,气韵生动,给人以刚烈雄奇之感。
他的代表作品有《祭姑文稿》、《祭母文稿》等。
王懿之王懿之是王羲之的五子,他的字是子懿。
他在书法上擅长楷书和行书,他的作品端庄典雅,笔画秀丽,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他的代表作品有《王荆公碑》、《石门岩刻》等。
王恭之王恭之是王羲之的六子,他的字是子恭。
他在书法上以草书和行书见长,他的作品气势磅礴,笔力雄浑,给人以豪迈激昂之感。
他的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祭祖文》等。
王愉之王愉之是王羲之的七子,他的字是子愉。
他在书法上擅长楷书和隶书,他的作品端庄大方,笔画秀丽,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他的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碑》、《祭侄文稿》等。
王羲之的七个儿子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佳话,他们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赋,各具特色,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珍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学习的范本,也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献之练字的阅读答案
篇一:王献之练字的阅读答案___________王羲(x9)之是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
他练字很勤奋,在走路和休息的时候,老是用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地写着,琢磨字体。
日子久了,他把衣服都划破了。
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去洗笔砚。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练字也像父亲一样专心。
王献之练了几年字,渐渐有些不耐烦了,就问他父亲:“爸爸,写字有秘诀吗?”父亲听了儿子的话,就叫人抬了十八口大缸来,缸里装满了水。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全明白了。
琢磨()渐渐()有名()(1)王羲之练字很勤奋,简要写出文中的两个事例: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献之明白了写字的秘诀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动物寿星--乌龟乌龟是一种古老而又长寿的爬行动物.它有一个又宽又短的身体.外面包着沉重坚硬的甲壳.爬行时好像一辆有生命的小坦克在慢慢地前进.乌龟的头颈很灵活.又细又长.平时伸出甲壳寻找食物.一遇到危险.长脖子就立刻缩进甲壳中.敌人面对它的硬壳.一点办法也没有. 乌龟的硬甲很有意思.由十三块小甲组成.每块小甲的形状都是六角形的.所以有人给它取了个外号.叫“十三块六角 . 乌龟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到300岁左右.而其他动物的寿命就要短多了.例如.大象能活70岁.老虎50岁.猪20岁. 1.填空. (1)乌龟有的身体. 的甲壳. 的头颈. (2)乌龟还有一个外号.叫 . (3)乌龟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到岁. 2.在括号里填上加粗词的近义词. (1)爬行时好像一辆有生命的小坦克在慢慢地前进.( ) (2)一遇到危险.长脖子就立刻缩进甲壳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保护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已满目疮痍! 在黄河源头.一位藏族牧民指着一座大草山对我说三十年前那整座山上都长着草二十年前那山头上没草了山腰与山脚上还有现在那山头与山腰上的草都没有了只有山脚上还有一点. . 这位牧民感叹道:“人口靠牲口.牲口靠吃草.草场坏了.人就要倒霉了. 目前.3.8万平方公里的黄河源区正全面面临着沙漠化的严重威胁! 在甘肃省靖远县.一位常年吃黄河水的老乡对我说,“现在黄河水污染很严重.我们吃黄河水就是吃毒啊! 这位老乡诉苦时显得痛苦而无奈.眼下的黄河已成了沿岸城镇.厂矿的污水排放沟.垃圾堆埋场.黄河正变成可怕的黑河! 在鄂尔多斯高原.我去毛乌素沙漠里探访统万城遗址.统万城是我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首都.史载.统万城在筑城之时.周围是广阔的水草丰美之地.后来.不合理的人为开发终使水草丰美之地演变成毛乌素沙漠.衰落在一片沙漠中的统万城遗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口警钟.一部启示录:如果不好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就是自掘坟墓! 在郑州市的黄河大堤上.一位在附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乡指着远远高于大堤外郑州市地面的黄河河床不无忧愁地对我说:“这河床一年比一年高了. 下游的黄河如一柄利剑高悬于中原大地上.如何让黄河长久安澜无疑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我们的母亲河在哭泣.我们的家园在凋零! 母亲河已到非举全社会之力不足以从根本上解除大患的地步! “保护母亲河的呼声四处响起! 有一句名言道:“有信心而没有行为是死的. 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切实的行动比呼吁更重要. 1.在第二自然段的空缺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根据第二自然段中藏族牧民说话的意思.在横线上写上他接着可能会说的话. 3.给下列每个词搭配两个伙伴. 4.选择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母亲河已到非举全社会之力不足以从根本上解除大患的地步! [ ] a.母亲河不要用全社会力量就能从根本上解除大患. b.母亲河只有用全社会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大患. c.母亲河就是用全社会力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大患. 5.文章是围绕“这一句话来选择和安排材料的.用一句话概括所选的四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 文章得出的结论是: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鹿花的影.叶的影. 给你披一件斑斓的彩衣. 你站在那儿. 和无边的森林融合在一起. 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小树. 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 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 一会儿和这棵树. 一会儿和那棵树. 交谈着春天的消息. 1.写音节.抄词语. 2.“斑斓的彩衣实际上指 .作者把小鹿当做 .这样写的好处是 . 3.为什么说小鹿像“飞跑的小树 ? 4.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刻苦自励的人文学家鲁迅年轻的时候.父亲长期有病.家境贫寒.在南京读书时.他由“江南水师学堂转学到“路矿学堂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那里给学生的津贴多一点.可以用来买些课外读物.供自己课外进修. 为了买书.他节衣缩食.用粗糙的大饼充饥.穿中式的夹裤过冬.为了御(yù)寒.他不断地吃辣椒.想借它来刺激体温. 在班里.他的年龄最小.但理解力记忆力却很强.而且生活上的困难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情绪.他勤奋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总是最好的.得到学校颁发的许多奖章.有一次获得了一枚金质奖章.为了买书.也把它卖掉了.他认为书籍比奖章更重要.他孜(z9)孜不倦追求的.是对人们有益的学问. 鲁迅就是这样一个生活简朴.刻苦自励的人. 1.写出第一.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2.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篇二:王献之练字的阅读答案父子练字是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
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
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王献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学书法的故事非常有名,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王献之是东晋另一位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王献之从小就特别喜欢书法,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书法。
有一次,王献之正在认真的练字,王羲之走了过来,伸手抽去王献之手里的笔,但是由于王献之将笔握的很牢,王羲之最后没能成功。
于是王羲之就夸奖王献之,说他握笔姿势不错,王献之心里很是得意。
后来王羲之的一位朋友也夸了王献之,于是他就更得意了。
有一天,王献之问妈妈:“我只要三年就能赶上爸爸了吧。
”妈妈摇摇头。
“那五年总行了吧?”妈妈还是摇了摇头。
妈妈就对王献之说:“只要你练完了院子里的18缸水,你的字就能练的跟你父亲一样了。
”王献之虽然心里有些不服,但还是认真的练了几年。
几年过去了,王献之把一堆写好的字拿给父亲王羲之看,想让父亲表扬他。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王羲之一张纸一张纸的翻过,就在一张“大”的面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还随手在下面加了一点。
王献之心里还是不服气,就将字拿给妈妈看。
妈妈看过后,就指着“大”字下面的一点说,“你练了三缸水,就只有这一点像你父亲。
”妈妈还鼓励王献之不要放弃,只要功夫深,一定就能成功的。
王献之最终练完了院子里的18缸水,终于与父亲并称为“二王”,成为大家公认的书法家。
王献之的妻子在王献之的一生中,曾经有过两位妻子,分别是:他的表姐,也是东晋重臣郗昙的女儿郗道茂和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三女,新安愍公主司马道福。
先来看郗道茂。
此女长得十分标致,是一个十足的美人,而且个性又文静温雅,才情兼备,是一个颇具生活情趣的女子。
因为她是王献之的表姐,因此他们从小便相互结识,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对彼此都十分爱慕和欣赏。
于是在长大之后,两家人就给他们举办了婚事,这里要指出的是,古代近亲结婚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因此不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两个。
世说新语中王羲之儿子喜欢竹子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王羲之儿子喜欢竹子的故事
王羲之可谓是中国古代才学出众的一位怪杰,他更是在研究字体、著作文学史、研究医学子领域有着卓越的功绩。
王羲之的儿子王垚,也是一位古代学术家,虽然无法与父亲相比,但
也是当时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很高造诣的科学家。
据传,王羲之宝贵的儿子王垚本人年少时,有一处非常喜爱竹子
的事迹。
一次,王垚前去父亲的书房取了一些书籍来看,可王羲之却
和他深谈,以自然之理说明自然的奥妙,把“四时之寓”也说了一遍,使得王垚更加懂得后来才被称为“四时之美”的思想。
经过这段时间的教育,王垚对竹子颇有好感,并决心买一些竹子
回家,研究里面的奥秘。
之后,王垚住在洛阳,每天早上都起来检验
自己种植的竹子,为了了解后期它们植株的生长状况,他每天日夜做
好记录,终于研究出了竹子的植株发芽、生长等各个阶段。
他的研究被称为“王家竹谱”,他研究的竹子被定义为“翠竹”,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翠竹”。
这一研究不仅受到了当时北方贵
族的喜爱,也被后世称为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要素。
由此可见,王羲之的儿子—王垚非常喜爱竹子,他的行为为我们
树立了一个典范,激励着我们弘扬和推崇古代天文学科的优秀传统,
真正做到了“求真务实,重科学,游目骋怀”的理念。
王羲之的儿子们(1)
王羲之的儿子们(1)王羲之在逝世前几年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儿女帖》,说到自己的家庭成员“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
唯一小者,尚未婚耳。
”另外他还说:“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
”直系的儿孙,共有24人。
所谓“七儿一女,皆同生”,当然是郗璿一人所生。
长子王玄之王羲之的长子叫王玄之,字伯远。
永和九年(353)春天的兰亭雅集上,在众多参加雅集的高士中,王玄之也在内,而且,他写成了一首五言诗: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
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前二句写景,后二句写情,情景交融。
王玄之的史料很少,但如果仔细爬梳王羲之的存世信札,不难发现王玄之的“存在”——书信中提到的“远”,应该就是王玄之:十月五日,羲之忽有感,情兼深,足下得不可至。
前得足下似行一书为慰,故不适足下昨还如常耳。
虽不得旨问。
远得足下书,辄具问为慰。
吾顷胸中恶,不欲食,积日勿勿。
五日来小差。
七日,羲之白。
得远嘉兴书,计今日必度,喜迟可言!足下至慰。
今有书,想足下有旨信,别具告之。
知远比当造,顷迟见此子,真以日为岁。
足下得审问,旨令吾。
这里所说的“远”“大儿”,无疑就是王玄之。
然而,在王羲之的好几通信札中,都谈到了王玄之的病:此诸贤粗可,时见省。
甚为简阔。
远顷异多小患,而吾疾笃,不得数为叹耳!王羲之还有一封信提到王玄之的病让王羲之格外揪心:诸贤子,粗足自枝,注示。
吾弱息毁弊,大儿恒救命,足令人心燋!先是之欢,于今皆为哀苦,自非复衰年所堪,岂复以往累心?率事,自难为怀,如之何?“弱息”是指弱小的孩子,有时特别用来指女儿。
这里的“大儿”,当然是王玄之,他的病已经到了病危的阶段,一直在抢救之中。
王羲之说,以前和儿女在一起时的所有快乐,如今都成了痛苦的根源。
王玄之曾经参加永和九年(353)的兰亭雅集,王玄之可能不久就死掉了,五十多岁的王羲之自称“衰年”,也在情理之中。
不仅王玄之病重,王玄之的媳妇也病重:远妇疾犹尔,其余可耳。
今取书付,想一一。
这里的“远妇”,是王玄之的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的儿子们
王羲之的儿子们王羲之晚年曾给益州刺史周抚写信道:“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
”意即其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妻子郗璇所生。
《晋书·王羲之传》也说王羲之“有七子,知名者五人。
”知名者五人即王凝之、王涣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不知名者二人,为王玄之、王肃之。
据郭廉夫《王羲之评传》考证,其排序为:长子王玄之、次子王凝之、三子王肃之、四子王涣之、五子王徽之、六子王操之、七子王献之(对王玄之、王凝之、王献之的排序已有定论,其余四子的排序则难以确考,存在争议)。
其事迹分别如下:(一)长子王玄之王玄之,字伯远,王羲之的长子,工草书、隶书。
王玄之曾参与父亲羲之主持的兰亭集会,有帖传世。
其在兰亭聚会所作诗一首:“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
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王玄之娶妻何氏,婚后不久病逝,身后无子,以其弟王凝之之子王蕴之为嗣。
(二)次子王凝之王凝之,字叔平,王羲之次子,亦工草、隶。
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
其妻为谢奕之女(谢安侄女)、著名才女谢道韫。
琅琊王氏世代信奉天师道,王凝之崇信尤甚。
其任会稽内史时,隆安三年(399年)发生孙恩起义,攻入会稽郡,郡中文武僚属请王凝之加强守备,王凝之不从,入内室焚香祷告后,出来对
诸将说:“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如此一来,会稽自然守不住,遂被孙恩所破。
城破之际王凝之还认为同是天师道弟子的孙恩会对他网开一面,结果被擒住枭首。
倒是谢道韫“闻寇至,举措自若,命婢肩舆,抽刀出门,手杀数人,乃被执。
”处事十分雄豪。
谢道韫被擒后镇定自若,与孙恩对答不落下风,孙恩为其气势所慑,未敢加害,将其释放。
王凝之虽然号称“有名”,实则迷信鬼道,荒废世务,完全不似乃父的实干之风。
大才女谢道韫一向不太看得起王凝之,据《世说新语·贤媛》载,谢道韫在回娘家时向家人吐槽王凝之,谢安安慰她说:“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谢道韫答道:“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羯、未。
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这里的“阿大”即指谢安,“中郎”指西中郎将谢万,“封、胡、羯、未”分别是谢韶、谢朗、谢玄、谢川的小名。
谢道韫的意思是说:“我们谢家人才济济,真没想到王家差那么远,居然有王郎(王凝之)这样的人!”后来果然不出谢道韫所料,王凝之的迂阔与荒唐,使其沦为千古笑柄。
(三)三子王肃之王肃之,字幼恭,王羲之第三子。
历任中书郎、骠骑咨议。
生平不详,只知其参加过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集会,并有诗流传于后,但不见法帖传世。
其在兰亭集会上所作诗为:“嘉会欣时游,豁尔畅心神。
吟咏曲水濑,渌波转素鳞。
”(四)四子王涣
之王涣之,字子高,王羲之第四子。
善行、草书。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涣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其中对王涣之的书法评价颇高。
但史籍对王涣之的生平记载不详,只知其参加过兰亭集会,有诗一首:“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
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五)五子王徽之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善行书,如黄伯思所论,其书法有“得王羲之之势”的评价,世传书帖有《承嫂病不减帖》、《新月帖》等。
亦曾参与兰亭集会,有诗二首。
历任车骑将军参军、大司马参军、黄门侍郎,但生性高傲,任诞不羁,常懈怠公务,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王徽之最有名士风范的事迹是在他隐居山阴时,忽然想起戴逵(住剡县),连夜冒雪乘小船前往剡县,走了一夜,即将到戴逵家,王徽之却叫人将船开回去了。
人问其故,答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魏晋名士的任诞与洒脱,在王徽之这里表现得可谓登峰造极了。
洒脱的另一方面是不以工作事务为念,王徽之曾在大司马桓温手下任参军,整天放浪形骸,衣冠不整,对工作不闻不问,桓温虽然因其身份特殊且名气大而没有追究,但心里很不喜欢他,于是把他调到桓冲的车骑将军府担任骑曹参军,这是个事务性更强的岗位,但王徽之依然不改旧习,桓冲问他有
多少马,他说“我连马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怎么知道有多少马?”桓冲又故意逗他说“最近马死了不少呢”,王徽之答:“未知生,焉知死?”“未知生,焉知死”出自《论语》,本来是孔子反对“怪力乱神”的话,王徽之故意调侃经典,表达的是对桓冲所问问题的极端不屑。
在这一点上,王徽之像极了他二哥王凝之。
不过王徽之运气好,没碰上孙恩起义那样的严重事件,否则两人的下场很可能是相似的。
当然,也可能是王徽之心里还是有自知之明,早早就辞了官职,忘情山水,不像王凝之那样去当左将军、会稽内史之类责任重大的职位,故能避开险地,保全名声。
(六)六子王操之王操之,字子重,工草、隶书,如前引黄伯思所论,其书法有“得王羲之之体”的评价,有《旧京帖》等书帖传世。
历任秘书监、侍中、尚书、豫章太守等职。
其妻贺氏(贺氏祖父为司空贺循),有王宣之、王慧之二子。
(七)幼子王献之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
历任扬州主簿、秘书郎、卫将军长史、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自幼随父学书,兼取法张芝,行、楷、草、隶皆善,尤以行、草知名,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如前引黄伯思《东观余论》,其书法被评价为“得王羲之之源”,所谓“源”,即本质、根本,意指王献之继承了其父亲书法艺术中最具有本质性、根本性的内容,是最高的评价。
王羲之诸子大多善书法,但唯有王献之能达到与父
亲并肩的水平,只是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在唐代之后未能像其父亲那样有大量留存。
△王献之《洛神赋》(碧玉版原拓本)△王献之《中秋帖》(米芾临本)王献之不仅书法水平比哥哥们高,在为人处事、风度气质方面也胜于诸兄。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载,王献之年少时尝与五哥王徽之、六哥王操之一起去拜访谢安,王徽之、王操之两人滔滔不绝,吧啦吧啦说了很多家庭琐事,而王献之只是略微寒暄就不再说话。
三人走后,谢安的门客问王氏兄弟优劣,谢安曰:“小者佳。
”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可见谢安对王献之极为欣赏,对其评价在其二位哥哥之上。
又,《世说新语·雅量》载,王徽之和王献之曾经同坐在一个屋子里,屋内忽然起火了。
王徽之急忙逃避,连木屐也来不及穿;王献之却神色安洋地叫来随从,搀扶着再走出去,就跟平时一样。
世人从这件事上判定二王的高下,自然是王献之的举重若轻为高。
王献之娶郗昙之女郗道茂为妻(郗昙即王羲之妻子郗璇的弟弟,郗道茂实为王献之表姐或表妹)。
但后来,王献之又被朝廷选中为新安公主(司马道福,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女)之夫,被迫与郗道茂离婚。
传说王献之深爱郗道茂,为拒婚用艾草烧伤自己双脚,以致后半生常患足疾,行动不便。
尽管如此,朝廷依然无动于衷,王献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
此时郗道茂父亲郗昙已死,离婚后只好投奔伯父郗愔
篱下,终生未改嫁,郁郁而终。
此事对王献之影响甚大,王献之临终时按照天师道的道法进行首过(忏悔),说:“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王献之生于晋康帝建元二年(344年),终于晋太武帝太元十年(386年),享年仅42岁,当于此婚姻不幸有关。
王献之与新安公主生有一女,名王神爱。
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神爱被立为皇后(即安僖皇后),当时王献之已殁,安帝追赠王献之为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
不论生前死后,王献之都是兄弟中官位最高的。
(八)独女王孟姜王羲之有一女,名不详,字孟姜(据《大唐故临川郡长公主墓志铭》称:“朕闻王羲之女字孟姜,颇工书艺,慕之为字,庶可齐踪。
因字曰孟姜,大加恩赏。
”),嫁谢瑍(谢玄子),生谢灵运。
据此,王羲之是谢灵运的外公呢~。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王孟姜嫁刘瑾,生女刘淑珍,刘淑珍嫁谢瑍,生谢灵运,据此则王羲之是谢灵运的外曾祖父~。
总体来看,王羲之的儿子们,除了王献之,大多不成器。
在王述升任扬州刺史后,王羲之很不高兴,对儿子们说:“吾不减怀祖,而位遇悬邈,当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坦之”即王坦之,王述之子,号称“江东独出”,很有政治才干,其曲意逢迎桓温,实则与谢安相互配合,成功破坏了桓温篡位称帝的阴谋。
王献之虽以驸马之尊得以官拜中书令,但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政绩事功,其固然以书法名传后世,但在时人看来,其远远不
及王坦之,至于王凝之、王徽之之流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这也难怪王羲之会有上述感慨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