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集合住宅经验与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日本保障性住房制度分析及对我国有关制度启示的研究

日本保障性住房制度分析及对我国有关制度启示的研究

日本保障性住房制度分析及对我国有关制度启示的研究关键词:日本;保障性住房;制度分析;启示研究0 引言自从有人类以后,人们就把其将近30%的时间在房屋中度过,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就需要房屋来住。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住房,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阶段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只有部分家庭或个人有经济实力去购买属于自己的住房,但仍有一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或个人未拥有属于自己产权的住房。

从客观义务上来讲,国家和社会有义务也有责任来帮助自己的公民拥有住房。

因此,在世界的各个国家与地区,住房问题不仅是复杂的经济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社会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帮助中低收入的家庭解决其居住环境,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等有关政策,但其效果不尽人意。

因此,如何有效地借鉴发达国家的方法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在住房上的问题,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日本保障性住房制度的主要形式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本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此时许多无房可住的难民大量集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为了有效遏制社会矛盾,日本政府开始在社会上有目的的实施一系列与住房有关的保障制度来确保自己本国公民的住房问题。

日本保障性住房的主要方式有:(1)公营住宅:是由政府出钱来建筑的住宅,主要是给那些收入水平在日本平均水平三分之一以下的低收入群体。

该种方式的运营模式是由当地政府来投资建设,中央政府来贴补,以出租的方式租给当地民众。

(2)住宅工团:是由日本政府来贷款建设,其面向的人群是大城市中中低收入的国民;(3)住宅金融公库:是日本政府性金融机构,其主要是为日本本地打算购房或者建房的国民长期提供低息贷款,来鼓励自己的公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

2 日本保障性住房的特点虽然日本的保障性住房制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迅猛,取得的效果不差于其他发达国家,它的保障性住房特点主要有:(1)法律体系的完善:日本政府对其每一项的保障住房建设都会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不仅有效的对保障性住房制度进行了规范也使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出现了有法可依。

日本公团住宅建设及改造的经验和启示

日本公团住宅建设及改造的经验和启示
( 二 )适应发展需求的住宅公团机构调整
2 0 世 纪 7 0 年 代 ,日本城市化率超过7 0 % , 住房短缺问 题也基本解决。1981年 ,曰本住宅公团与宅地开发公团合 并 ,成 立 住 房 • 都 市 整 备 公 团 (1981-1999年 )。随着经济 进 入 稳 定 期 ,住 房 需 求 减 少 ,公 团 住 宅 建 设 政 策 开 始 从 数 量 转 向 质 量 ,重 心 转 到 宅 地 开 发 ,重 视城区 的 开 发 。2 0 世 纪 9 0 年 代 初 日 本 房 地 产 市 场 泡 沫 破 裂 ,公团出售型住宅销 售低迷。为 将 建 设 重 点 放 在 都 市 改 造 与 规 划 上 ,1999年改 组 为 都 市 基 盘 整 备 公 团 (1999-2004年 ),停止按揭住房建 设 业 务 ,只 从 事 与 都 市 基 础 设 施 的 修 建 、改 造 、政策性租 赁住房供给和老城改造、老旧租赁住房改建等业务。2004年 , 都市基盘整备公团和地域振兴整备公团的地方都市开发整
住宅公团制度与面向本地細女入群体的公营住宅制度形 成 互 补。 日本住宅公团制度自建立至2 0 世 纪 7 0 年 代 末 ,住 宅 公 团 机 构 作 为 特 殊 法 人 ,基 本 代 表 政 府 组 织 和 实 施 城 市 区
域 规 划 和 住 宅 建 设 业 务 ,支 持 工 薪 阶 层 住 房 需 求 ,解 决 跨 部 门 、跨区域住房建设协调问题。此 外 ,公团住宅建设资金受 中央财政支持,除了有效运用公共资金、政 府债券外,还拓 展 保 险 企 业 、信 托 银 行 借 贷 以 及 自 身 发 行 的 宅 地 债 券 、住宅 债券等。
76

备部门合并,成 立 了 独 立 行 政 法 人 都 市 再 生 机 构 (简 称 U R 或 U R 都 市 机 构 ),公 团 租 赁 住 宅 名 称 改 为 U R 租 赁 住 房 。 机 构 调 整 过 程 中 ,公团住宅制 度 的 重 点 也 由 住 宅 建 设 转 向 政 策 性 租 赁 住 房 供 应 、管 理 及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开 发 、城市更 新改造。

日本集合住宅建设经验与启示

日本集合住宅建设经验与启示

日本集合住宅建设经验与启示
刘东卫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通过对日本集合住宅的生产工业化的发展和现状分析,阐述了集合住宅生产工业化理念,并对相应的住宅体系等技术体系的研发及实践。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合住宅的生产工业化的新方向,并展望了我国集合住宅的生产工业化未来发展的趋势。

【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刘东卫
【作者单位】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总建筑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2
【相关文献】
1.农村康居住宅建设经验与启示——温州瑞安康欣花园建设实践 [J], 田灵江;林锦勋
2.日本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经验与启示r——以"东日本大地震"为例 [J], 江海萍
3.城市集合住宅建设现状思考 [J], 黄建英
4.日本资本市场开放的路径选择及其启示——基于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J], 阮华;
5.日本大学图书馆与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合作建设数字资源的经验与启示 [J], 孙惠英;朱莲花;陈淑英;徐剑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50301_日本_日本集合住宅解决高密度居住的50年

20050301_日本_日本集合住宅解决高密度居住的50年

日本集合住宅解决高密度居住的50年Integrated Residence in JapanResolving High-density Living in 50 Years二战之后,为了在短期内缓解住房短缺问题,日本政府建造了大量集合住宅。

50多年间,日本经过了战后恢复期、高速发展期,现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城市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集合住宅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49年提出面积只有40m2的公营住宅标准设计。

1950年,nLDK型方案被提出——即以L(起居室)、D(餐厅)和K(厨房)为住宅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家庭团聚的起居室为中心,布置各房间,连接n个卧室。

1960年,经济高速增长,农村人口的大举流入,使城市急速膨胀。

为此日本政府鼓励在大城市郊区集中兴建大规模、低价的公团住宅(即公立住宅小区),以应付大量流入的人口。

1970年,“小住宅区”开始流行,它以高水准的社区服务、优雅的居住环境质量和用地上灵活的适应性等优点,成为主流,大住区规划逐渐消失人们开始关心居住的环境质量,住宅本身的发展重点也转向居住质量的提高。

住宅套型、面积标准、附属设施、环境质量、社区服务等都成为在住宅设计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在国际式样及规划理念指导下制造出的单调、庞大、重复的都市住宅空间,大量的“包豪斯”式住宅充斥的城市空间开始厌倦。

经济高度增长期的结束带来了住宅自身的巨大转变,住宅由高层转向底层、由新区开发转向旧城改造、由单纯注重住宅面积大小转向高标准的外部环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最后确定了发展低层高密度集合住宅的方向。

同时,建筑师们积极参与公共住宅设计,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和生活形式的多样化。

aroom“aroom”,即nLDK+a,在原来nLDK的基础上增加一个a,即住宅内功能不固定的可变空间。

1990年竣工的由坂仓建筑研究所设计的东京多摩新城集合住宅中,这种增设了“aroom”的住宅平面形式首次出现。

中、日、韩集合住宅比较

中、日、韩集合住宅比较

中、日、韩集合住宅比较在亚洲的住宅市场中,中国、日本和韩国是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本文将围绕集合住宅这一主题,对这三个国家的市场进行比较,探讨各自的特点、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一:中日韩集合住宅特点中国集合住宅特点中国的集合住宅市场发展迅速,主要受到政策驱动。

政府推行城市化战略,鼓励在城市中心地带建设高层住宅小区,提供基本的居住条件。

建筑风格方面,中国的集合住宅普遍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以适应快节奏的城市生活。

在面积和房间数量上,中国的集合住宅户型紧凑,以中小户型为主。

同时,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小区内通常配备了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如超市、健身房等。

日本集合住宅特点日本的集合住宅设计理念注重实用性、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风格方面,日本集合住宅以紧凑、精致的现代风格为主。

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日本集合住宅的面积普遍较小,但房间数量较为合理。

为了提高居住品质,日本集合住宅通常会配备全套的家具和电器,以及智能家居系统。

小区的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包括健身房、游泳池、公园等。

韩国集合住宅特点韩国的集合住宅市场相对成熟,建筑设计注重个性化、舒适性和节能环保。

建筑风格方面,韩国集合住宅以现代、简约和个性化的设计为主。

在面积和房间数量上,韩国的集合住宅户型较大,以大中户型为主。

为了提高居住品质,韩国集合住宅通常会配备精装修和高端家居品牌。

小区的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包括健身房、游泳池、公园等。

关键词二:中日韩集合住宅优缺点中国集合住宅优缺点中国集合住宅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政策支持和价格竞争力上。

由于政府大力推行城市化战略,使得中国集合住宅在政策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倾斜。

同时,中国的集合住宅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吸引了大量的购房者。

然而,中国集合住宅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如品质参差不齐、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缩短建设周期,导致住房品质下降。

一些小区的配套设施不尽如人意,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日本集合住宅优缺点日本集合住宅的优点主要表现在设计理念和品质保障上。

行成于思--解读日本集合住宅,创住宅建筑精品

行成于思--解读日本集合住宅,创住宅建筑精品

行成于思--解读日本集合住宅,创住宅建筑精品
王彤哲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3(000)024
【摘要】通过日本集合住宅,介绍了日本建筑师精打细算,充分挖掘住宅空间功
能的特点。

并结合中国住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居室要有“阳光”和“呼吸”通道,合理设置尺度适宜的空间,用精品意识打造住宅设计。

【总页数】2页(P61-61,72)
【作者】王彤哲
【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济南 250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树精品意识创精品设计--建筑设计精品匮乏之我见 [J], 赵培国
2.浅谈日本家族式集合住宅建筑设计 [J], 王艺武;徐璐
3.职业道德教育是创"精品工程"的保证(在创精品工程研讨会的发言) [J], 廖运臣
4.瑞典新建集合住宅建筑设计特点初探 [J], 苏岩芃
5.不辱使命担重任初心引领创精品——中铁十四局集团四公司大广高速公路江西南康至龙南扩容项目强化"四基"创精品工程实录 [J], 赵作玲;庄新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集合住宅设计经验在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应用

集合住宅设计经验在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应用

集合住宅设计经验在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日本集合住宅设计与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文献综述摘要:日本地少人多,物资短缺,长期以来在住宅建设方面坚持小面积、适用舒适的理念,长期开展对居住行为方式和家庭人口结构的研究,无论是住宅设计还是产品都是做到了精细的程度。

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要坚持户型小、功能齐、配套好、质量高、安全可靠的要求,合理布局,科学利用空间,有效满足各项基本居住功能。

日本集合住宅与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有很多共通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首先讨论了日本集合住宅的典型代表、户型特色、设计方法等,确立了研究的主体。

与此同时,展开了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分析,得出了设计中的某些特点。

通过对照分析,探究两者拥有的共性,为应用设计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之后撰写论文时,可继续深入到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在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寻找与日本集合住宅相对应的内容,并通过设计案例的分析,印证日本集合住宅设计方法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日本集合住宅保障性住房小户型1前言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的意义 (3)1.3综述的目的 (4)1.4概念的界定 (4)2国内现状研究 (5)2.1我国保障性住房研究现状 (5)2.2日本小户型住宅研究现状 (16)2.2.1日本标准化设计的典型代表 (16)2.2.2日本集合式住宅的户型特色 (17)2.2.3日本集合住宅的设计方法 (18)2.2.4日本集合住宅的精细设计 (19)2.2.5 nLDK模式 (22)2.2.6人体工程学与日本小住宅 (22)2.2.7妹岛和世的城市与住宅设计研究 (23)2.2.8日本小面积住宅值得借鉴 (25)3国外研究现状 (27)4关于“应用研究可行性”论文的研究方法 (27)4.1参考1《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7)4.2参考2《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在当代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27)4.3参考3《现象的透明性与校园教学建筑》 (27)4.4参考4《结构仿生方法及其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0)5评述与展望 (31)5.1评述 (31)5.1.1日本集合住宅 (31)5.1.2我国保障性住房 (31)5.1.3应用的可行性 (32)5.2展望 (33)6参考文献 (33)1前言1.1研究背景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的重大举措。

日本适老性集合住宅设计新趋势对我国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的启迪_潘卉

日本适老性集合住宅设计新趋势对我国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的启迪_潘卉
参考文献 [1]周燕珉. 老人.家——老年住宅改造设计集锦[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薛峰,李晓鸿,朱中一,周燕珉,赵晓征,林文洁,胡惠琴,袁 戎,范雪.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住区发展趋势及居家养老—— 2013适老研究与设计座谈会[J].建筑学报. 2013(03) [3]深尾精一,耿欣欣. 日本走向开放式建筑的发展史. [J]新 建筑.2011(12) [4]周燕珉,林婧怡.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养老建筑设计—— 中、日养老设施设计实例分析[J]. 装饰.2012(09) [5]周燕珉,王富青.现代城市居家与社区养老的多元建筑 空间模式[J].上海城市管理.2011(07)
KEY WORDS
适老化;日本集合住宅;老年居住建筑;老年设施 proper aging;collective housing in Japan;housing for the elderly;living facilities for the aged2014.12 No.129源自建 筑 与 文 化 学术争鸣
文/潘 卉 丁 炜 Pan Hui Ding Wei
作者简介 潘 卉 三江学院建筑学院 讲师 丁 炜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ABSTRACT
本文对当前日本适老化集合住宅的户型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对其户型空间构成、主要空间 特点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我国老年居住建筑及设施在户型设计中可以借鉴和学习的要点。
2.2. 当前日本适老化集合住宅的发展趋势 二战后日本高速发展时期大量供给的无差别板 式集合住宅,已不再满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要求, 迎合适老化需求的新型集合住宅应运而生。 2.2.1 多世代混合型住宅 老年住宅设计的重要先决条件在于老人居住模 式的选择。日本受传统文化影响,一直把居家养老

日本适老化集合住宅设计新趋势对我国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的启迪

日本适老化集合住宅设计新趋势对我国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的启迪

日本适老化集合住宅设计新趋势对我国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的启

潘卉;丁炜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4(0)12
【摘要】本文对当前日本适老化集合住宅的户型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对其户型空间构成、主要空间特点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我国老年居住建筑及设施在户型设计中可以借鉴和学习的要点。

%In this article, the features and developing trends of col ective housing in Japannowadays are discussed.,on the base of which the essay proposes the inspiration that the former has on the research into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and living facilities for the aged in our country.
【总页数】2页(P160-161)
【作者】潘卉;丁炜
【作者单位】三江学院建筑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英国可负担住宅设计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英国“住宅设计奖”获奖作品解析[J], 惠丝思
2.集合住宅室外环境适老化设计研究——以西班牙巴塞罗那某老人集合住宅为例
[J], 张冬卿; 陈易; 傅宇昕
3.浅析我国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现状及趋势 [J], 万钧; 侯惠荣
4.可变住宅设计理念在城市居住建筑设计中的探讨 [J], 覃雪成;徐晧
5.日本集合住宅设计与生产工业化——住宅高附加值生产与多样化对应 [J], 孙志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住房的适应性、精细化设计——国外保障房设计实践对我国住房的启示

住房的适应性、精细化设计——国外保障房设计实践对我国住房的启示

住房的适应性、精细化设计——国外保障房设计实践对我国住房的启示刘汉懋【摘要】以国内保障房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保障房建设发展概况并归纳出社区及套型空间品质有待提升之处.文章通过对国外保障房设计实践项目的研究分析,提出街区多元素融合、套型的适应性、精细化设计与多元混居模式等设计理念.【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适应性;精细化设计;多元融合;多元混居【作者】刘汉懋【作者单位】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福建南平3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出自杜甫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诗中大致描述了作者携家人客居四川成都期间,居住的茅屋因受秋风所破而遭受风吹雨淋的难忘经历,进而诗人为家人也为天下寒士抒发出了沉痛而深切的情怀:怎样方能得到千万间高大且敞亮的大屋?由古至今,住房一直是从政府到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购房自然成为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整个社会持续不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逐步推行的房改政策,直至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大幅提升,各类居住建筑纷纷拔地而起,持续推行的住房体系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解决了很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困难,据官方统计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也保持稳定在30m2水平区间。

然而,国内保障房“量”的显著提升的同时,对“质”的把控却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无论是与国内商品化住房相比亦或是国外同类型的保障房品质相比。

国内中低收入群体急需舒适度更好、居住空间品质更高的住房来满足与国家实力和自我需求相对应的住房条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房改政策以来,经历了从探索萌芽期到转型过渡确立时期再到当下的逐步完善时期,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同时也积累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及设计经验:套型设计可以满足从一人居到多代居、多层建筑至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风格从传统中式跨越到各个大洋的异域风情;住房条件也完成了从人人“忧”居到户户“乐”居这一持续转变过程。

日本住宅三大支柱政策对完善我国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

日本住宅三大支柱政策对完善我国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

日本住宅三大支柱政策对完善我国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摘要]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无疑对构建、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有着重大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住房社会保障;住宅金融公库;公营住宅1 日本住宅政策的三大支柱1.1 住宅金融公库——为住房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住宅金融公库的性质属于政府全额出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由国家出资,每年接受国家融资,对于融资中出现的亏损则由国家财政予以补助。

住宅金融公库贷款利率低,成立初期为 5.5%,大大低于银行的14.6%,而且不同于民间的浮动利率制,采取固定利率制。

1.2 公营住宅——中低收入的乐园公营住宅是政府在居住生活领域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手段。

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公营住宅是以地方政府(分都道府县与市町村两级)作为提供主体,“中央与地方的合作”体现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提供资金补贴上。

补贴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建设或收购费用的补贴,一种是对房租差额(标准负担额与市场租金水平之间的差额)的补贴。

1.3 住宅•都市整备公团——由量向质的方向转换1981年住宅公团与宅地开发公团合并成立了住宅•都市整备公团。

公团为非营利性质,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面向全国居民提供住宅。

公团主要职能是以中心城市为主,以中等收入阶层为对象,直接建造低成本住宅,向中等收入家庭出售、出租。

1999年又更名为“都市基盘整备公团”,简称“都市公团”。

职员4871人,资金4942亿日元,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当今中国房地产旗舰企业万科。

并将业务重点从“供给大量住宅用地以改善住宅情况”转移到“建设和改造城市基础以实现健康文明的城市生活和富有机能的城市活动”。

截至2000年3月,都市公团累计为社会提供约150万套住房,为解决住宅不足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2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及改进2.1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目前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方式主要通过购买产权解决居住问题。

中国住房制度与日本住房制度的比较

中国住房制度与日本住房制度的比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住房制度与日本住房制度的比较篇一:当前中国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市场经济制的不断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商品的价格也不断的升高。

由于人口高峰期的到来,人们对房屋的不断需求,商品房的价格不断升高。

近年来,中国各类城市的房价不断走高已有目共睹,百姓的购房负担急剧上升,演绎了“蜗居”的场面。

房价的虚高态势不仅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性问题,也对面临改革重大关口的中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住房制度有以下几点:1、以婚姻为标准,以家庭为单位,实行一户一房制(基准性住房),允许一户二房制(改善性住房)、禁止一户三房制(投机性住房)。

⑴实行一户一房制,婚姻有四种基本形态:在婚(已婚)、离婚、单身、丧偶,都可以构成一个家庭,原则上实行一户一房制,该房称为“基准性住房”,国家将免征“房产税”。

对于没有购买能力的家庭,国家建立“廉租房”、“公租房”等制度,来加以解决。

⑵允许一户二房制:允许一户家庭,拥有第二套住房(单身家庭除外:离婚、丧偶的家庭可以保留存量的原有的第二套住房,不允许再购买增量的第二套住房),该房称为“改善性住房”,国家将征收“房产税”。

当单身家庭“结婚”,离婚、丧偶家庭“再婚”后,形成的“在婚(已婚)”家庭,既可享受“允许一户二房制”的基本国策,对于超出二套住房的家庭,须在“结婚”或“再婚”后,将其第三套(含)以上住房转让出售。

⑶禁止一户三房制:禁止一户家庭拥有三套(含)以上的住房,该房称为“投机性住房”,国家将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禁止,并以刑法的方式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2、国家将禁止任何非“家庭单位”购买“住宅房屋”。

3、国家将禁止任何自然人、法人等将“住宅房屋”(不包括商业用房),作为“投资”商品,而非居住用途进行买卖。

中国的房价问题,本质是制度问题。

当今,对中国房价形势和政策,众说纷纭。

一边是一些人在喋喋不休宣传“刚性需求”;一边是低收入百姓拼命感叹房价太高;一边在查囤地、增加土地供应;一边不断出现创新高的“地王”等等。

浅析日本住房制度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启示

浅析日本住房制度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启示

浅析日本住房制度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启示作者:李向花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02期摘要: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事关国民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住房难”已成为我国“新三大民生问题”之一。

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房价节节攀高、实施保障房政策困难等问题成为困扰政府的首要难题。

本文通过总结日本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安排、制度特点,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在分析总结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现存问题之上提出可行性、针对性的建议,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积极应对我国住房难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日本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经验启示;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 C91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92-01我国当前住房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构建了多元化的住房供应结构以及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但我国住房供应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住房保障体系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日本有许多跟我国相似和可比之处,通过研究日本住房制度,不仅能够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住房保障提供了发展方向;对于我国积极应付城镇化进程中“住房难”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日本住房制度日本住房制度主要有三种,廉租房保障制度、城市低价出售住房制度、住宅金融公库建房。

其中日本的廉租房主要有公营住宅、特定优良租赁住宅、老年人优良租赁住宅等几种。

住宅金融公库主要向难以从银行等一般金融机构借款以购、建房的个人与单位提供贷款。

1、以保证住房事业的顺利开展的法律政策。

日本十分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对于推动住房政策目标落实的重要性,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强化法律制度建设对于住房政策实施的制度保障,先后编制了《住房建设计划法》等数十部法律;二是结合住房发展新阶段与新问题,及时调整现有法律法规,以提高法律的适应性;三是针对城镇化与住房发展重点的阶段性转变,通过实施新的法律,以针对性的解决住房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cu t r f l s e o hou e i is r w t i alo s s n t g o h; t s pr des ovi us ih fe t nki w a a d w t a r sh hi ng y n de i ng sgni a ppr c s i ai g w ih t e pr bl m fva it us s oa he n de ln t h o e o re y ofho e . Ke y wor ds: l t r o us s; a i t c c to l b i h cus e fho e v re y; on ep i n; a yrnt
和 方法.
[ 键词] 集合住宅 ; 关 多样 化 ; 念 ; 宫 理 迷
[ 图分 类 号 ]TU2 12 [ 献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 —5 9 2 0 )30 4 —4 中 4 . 文 文 0 17 6 (0 2 0— 0 10
Va i t ou e re y ofh s s
维普资讯
20 0 2年 9月
西北 建筑 工程 学院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o . fNW n t o c . n . Na u a ce c ) I s . fAr h E g ( t r lS in e
Se p., 0 20 2 V o . o. 1 19 N 3
1 西 安 住 宅 市 场 的现 状 及 弊 端
近年 来 , 安 的房 地产 作 为城 市 经济 的重 要 支 柱 产业 , 以锐 不 可挡 之 势蓬 勃 发 展 . 西 正 新
楼 盘纷 纷亮 相 古城 , 地 开花 。 遍 住宅 市 场前 景 大好 . 历 了几 年 的磨合期 , 经 随着 市场 的逐 步 完 善 , 宅 设 计 正在 走 向成 熟. 片面 追求 气 派 型 向实 用 型 的转 变 ; 欧 陆风 格 ” 染 、 散 、 住 从 “ 传 扩 泛 滥直 至消 退 … …设 计 步步 追 随着 市场 . 向 、 风 、 光 、 朝 通 采 防卫 等 均 已发 挥 到及 至 . 了更 高 为 的得 房率 , 共 交 通 面积不 断 压缩 , 公 同时 也 宣告 邻 里 交 往 空 问 已成 为历 史 ; 元 房型 布 局 紧 单 凑 、 能分 区合 理 , 为商 品 几乎 到 了无 可 挑剔 的程 度 . 功 作 于是 , 大 小小 、 高 低低 的新 楼 盘 大 高

以日本公团住宅为鉴探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

以日本公团住宅为鉴探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

以日本公团住宅为鉴探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
开彦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日本公团集合式住宅设计及建筑的特点,并提出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可资借鉴的若干建议。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开彦
【作者单位】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4
【相关文献】
1.论日本住宅公团运作模式的方法借鉴 [J], 陈靖远
2.公团住宅:日本住房建设的启示 [J], 姚远
3.山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行住宅产业化的探讨 [J], 张雅婷
4.日本公团住宅建设及改造的经验和启示 [J], 王艳飞; 金浩然
5.日本公共住宅施工合理化技术的导入手法——关于住宅公团“性能招标”手法的技术导入效果 [J], 孙志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集中性养老住宅”对中国养老模式的启示

日本“集中性养老住宅”对中国养老模式的启示
出。
( 2 0 1 3 ) } 。该报告 指 出 , 2 0 1 2 年我 国老年人 口数量 达到 1 . 9 4 亿, 老龄化水平达 到 1 4 . 3 %。而我 国的邻 国 日本是举世公认
的老龄 化程 度最高 的 国家之一 , 早在 1 9 7 0 年 老龄人 口比例 即达 到 7 %, 进入 老龄化 社会 的行列 。在 4 4 年 的时间里 , 日 本 在应对老龄 化及完善 养老模式方 面做 出了许 多有益 的探 索 。 中国 目前对老龄化 社会 中的养老模式 问题 的研究 尚处 于初级阶段 , 传统 的养 老模式也 随着 时代 的发展显现出诸多 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 中国现有养老模式 中存 在的问题 ,
中性养老住 宅”为启示 ,从 “ 缓解 亲子矛盾” 、“ 减轻 国家地 方财政 支 出” 、“ 实现资源合理 配置” 以及 “ 拉 动中国经济新增
长 点” 四个方面探讨 日本 “ 集 中性养老住宅”在 中国建设 的可行性。 [ 关键 词] 老 龄化 ;中国养老模 式;集 中性养老住 宅
[ 中图分类号] C 9 1 3 . 6
址 问题 上 , 如何能够获得 同时兼顾交 通便 利又可大型租用 的 场地 很重 要 。在环 境上 如 何能 够 硬件 与 软件 相结 合 很重 要 。特 别是如果机 构内 出现 伤病 、 死亡等重 大问题 时 , 面对 可能产生的纠纷并没有相关的法规文件给予 明确规定 。 ( 三) 居家式社区养老
[ 文献标识码] A
[ 作者简介] 吴婷婷 ( 1 9 8 3 - ) ,女 ,硕士 ,讲 师,研 究方 向为 日本文化 与社会 、 日本文 学。
近年来 中国老龄人 口一直持续走高 。 《 老龄社会 白皮书》
中指 出 : 2 0 0 4 年1 O 月 1日6 5 岁 以上 的高龄者人 数达到 2 4 8 8 万人, 是过去 最高 的 。2 0 1 1 年全 国老龄 工作 委员会 办公 室

保障性住房发展研究:瑞典、日本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

保障性住房发展研究:瑞典、日本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
进 行 补 贴 ,2 0世 纪 4 0年 代 后 补 贴 重 点 逐 步 向 国 有 企
( )瑞 典 模 式— — 高福 利 住 房 政 策 。 一
表 1 19 — 0 2年瑞典住房津贴及其 占 G 9 120 DP的 比重 单位 :百万 克朗、%
年份
19 91 19 92
1 93 9
1 96 9 1 97 9
86 69 92 20
83 3 7 61 95
19 9 02 l4 0 04
9 3 92 9 44 5
158 99 160 96
1 96 82 1 39 57
1 9 O 1 5 O
0. 97 0 81
取 消后 ,实 行 对 困难 户 直 接 的 租 金 补 贴 ,4 % 的 人 口 0
二 、 瑞 典 、 日本 的 住 房 保 障 发 展 经 验
的租 金 水 平 也 比较 高 。 因 此 , 目前 瑞 典 的住 房 保 障 政 策 主要 是 使 各 个 家 庭 能 够 “ 得 起 ”房 子 ,具 体 措 施 租 包 括 : 1)针 对建 房 者 的 新 建住 房 补 贴 及 出 租 房 补 贴 : ( 目的 是 加 大 住 房 供 应 量 ( 期 ) 早 ,及 通 过 对 供 给 者 的 补 贴 降 低 租 金 。2 0世 纪 3 0年 代 率 先 对 私 有 建 筑 企 业
助 。 二 是 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共 住 房 项 目相 比 ,住 房 津 贴 可 以 根 据 申
请 者 的 收入 资 源 和 实 际需 求 作 个 体 “ 调 ”, 活 性高 , 微 灵
同时 被 认 为 相 对 公 共 住 房 项 目,住 房 津 贴 的 资 金 使 用

保障性住房 国外文献综述

保障性住房 国外文献综述

英、法、美、日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住房政策方面有着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多数国外学者对大都市住房保障政策的出台背景、主体、体制、模式及政策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如美国学者亚当斯(Adams)通过对本国政策的研究,指出住房问题是关系到个人社会地位、社会安置、财富、权力、追求及个人标志等多种意义的交互式问题。

①英国学者内维特(Nevit)指出,住房政策与社会安全问题紧密相关,住房政策的制定或执行的不当都会损害公民整体的安全和权益,进而对国家的运行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1.国外大都市住房保障政策的主要研究成果国外学者更注重多学科、多角度对住房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多尼森(Donnison)对住房问题的研究开始于回答四个问题:首先是住房需求人数是多少?其次是基于这些人数的住房需求家庭数量又是多少?再次是家庭需求房屋数量有多大?最后是房屋规模建设都会有哪些需求?他特别指出:“房屋对于其居住者而言,不仅仅是住所、可交易的商品,更是其寄托感情的家的所在。

而这种情感不因国别而不同,因此这是全世界不论哪个国家在解决自身住房问题的时候都必须考虑的一个共同的要点……也指出了由于各国具体状况不同而应谨慎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各国状况的不同使得各国甚至国家内的不同地区的政策具有相对的差异。

”②卡若里(Karely)提出:“不但应该考虑这种支付能力,更应当将因住房而产出的收入控制到一定数值内,也就是要保证住房支出在整个家庭支出的比重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扩大。

”③而当时学界都认为这个比值应当是25%,是社会可以接受的最大值,但随着经济不断地产生变化,比值不会一成不变,至今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国际性的住房可支付及其比值标准。

伦德(Lund)在《理解住房政策》中指出:“住房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分配及分配结果毫无疑问要同社会公平公正相联系,这种住房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可能就直接影响到住房者受教育水平或者身体健康程度等等,而与那些拥有富足住房资源的富有者相比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不利情况可能会因同样的原因而延续到下一代。

日本的住房政策及对我国住宅建设的思考

日本的住房政策及对我国住宅建设的思考

日本的住房政策及对我国住宅建设的思考一、日本住宅建设的基本情况(一)日本住宅建设的基本情况日本政府认为,解决了住房问题,对稳定日本国民民心,参与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住房不同于一般商品,不能把住宅作为完全的商品推向市场,政府必须拟定和依照有关法律,制定和执行有效的住房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必须从多方面给予资助和支持,保证每个家庭,包括低收入家庭都能有获得住房的机会,使国民的居住生活能充分体现与日本的经济实力相吻合的优质住宅和良好的住宅环境。

一是体现在立法上,颁布了《住宅建设规划法》、《公营住宅法》、《地方住宿共给公社法》等。

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住宅供应方面的责任。

法律规定地方政府要经常注意管辖地区的住宅状况。

为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建设公营住宅,国家在必要时,必须从财政上、金融上及技术上给予援助。

中央成立住宅都市整备公团,通过财政融资拨款,民间融资,以综合开发的形式,成片改造旧城区和开发新区,推进城市建设与住宅建设一体化。

二是体现在财政、金融的支持。

日本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创造了独特的住宅金融公库模式,向普通居民提供长期低息的住宅资金,为解决日本国民的住房问题,特别是对稳定金融市场的利率和资金,发挥了巨大作用,金融公库与住宅公团、公营住宅被称为日本住宅经济的三大支柱。

在日本,凡是居民建造或购买的住宅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均可向住宅金融公库申请低息贷款,平均利率比商业银行贷款低30%左右。

贴息由财政部门承担。

财政补贴和融资制度是日本建设省指导和管理住宅建设的重要途径,不仅个人能申请,地方政府如住宅建设资金短缺也可向公库或公团申请,而且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公库的中长期低息贷款进行各种项目的住宅建设。

对一些特殊性质的住宅如老龄住宅、节能住宅、新结构体系的住宅等,还可以申请特殊的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

财政提供的融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邮政储蓄归集的资金;2、各种退休金、保险费;3、政府债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集合住宅经验与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日本地少人多,物资短缺,长期以来在住宅建设方面坚持小面积、适用舒适的理念,长期开展对居住行为方式和家庭人口结构的研究,无论是住宅设计还是产品都是做到了精细的程度。

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要坚持户型小、功能齐、配套好、质量高、安全可靠的要求,合理布局,科学利用空间,有效满足各项基本居住功能。

日本集合住宅与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有很多共通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首先讨论了日本集合住宅的典型代表、户型特色、设计方法等,确立了研究的主体。

与此同时,展开了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分析,得出了设计中的某些特点。

通过对照分析,探究两者拥有的共性,为应用设计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之后撰写论文时,可继续深入到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在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寻找与日本集合住宅相对应的内容,并通过设计案例的分析,印证日本集合住宅设计方法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日本集合住宅保障性住房小户型
abstract: japanese collection residential and china’s construction of affordable housing development has a lot in comm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japanese cluster of houses, siz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methods, and established the main body of the study. at the same time, expand the analysis of affordable housing,
put out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explore the commonalities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design.key words: a collection of japanese houses; affordable housing; small units
中图分类号:tu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理论的发展刚刚起步,在居住空间布局设计上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包括对空间尺度考虑不足、空间布局设计模式单一化、居住者未能参与设计、设计理念的相对滞后等。

因此有必要对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布局设计进行进一步研究。

日本在住宅设计上长期坚持小面积、适用舒适的理念,长期开展对居住行为方式和家庭人口结构的研究,尤其是在集合住宅方面研究成果丰硕。

而其集合住宅在文化背景、人口结构等多方面与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较高相似性。

因此有必要对日本集合住宅与我国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布局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2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日本集合住宅与我国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布局模式进行
比较研究,探讨适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空间布局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理论体系。

通过对日本集合住宅空间布局模式设计方法的分析和总结,可以
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设计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是提高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水平的重要途径。

3国内外日本集合住宅空间布局模式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一、特定功能居住空间尺寸
精细设计与居住空间尺寸
日本住宅的设计尺寸有求十分精准,可以精确到厘米。

对各个房间的设计定位都很精确和实用,如家庭的公共空间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家具的摆放和实用,空间是否能相互渗透,交通线是否能重合。

日本集合住宅虽然空间很小,但能把所有空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人体工程学与居住空间尺寸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空间设计,其意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办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功能,然后对设计居住空间进行设计,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

工业化生产背景下住宅部品化
住宅部品是构成住宅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住宅建筑中的一个独立单元,它具有规定的功能。

按照住宅建筑的各个部位和功能要求,将住宅进行部品部件化的分解,发挥其功能作用。

住宅部件的特点包括: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生产,并向通用化方向发展。

日本住宅部件化的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住宅多样化和标准化
之间的矛盾,而且为特定功能居住空间尺寸的通用化设计提供了大
量可行数据。

二、居住空间的多样化设计
以家庭为居住核心单位
按家庭人口为依据,用“家庭人数减去夫妇对数”来计算卧室数量,使集合住宅进入了保证居住实态和注重实效的阶段。

日本集合住宅不仅把“食寝分离”、“就寝分离”“干湿分离”和“公私分离”的理念容入了标准设计中去。

如以nldk 型套型设计模式,确立了集合小面积住宅的标准模式,使关于小面积住宅的研究进入了精细化的阶段。

适应性设计
尽管小面积集合住宅有许多标准形式,建筑师仍然在个性化和多样化方面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

1)根据居住者的情况,设定针对性的平面2)提供不同价值观的居住生活方式的相应住宅3)居住者能自行装修和自由分隔4)提供自由组合灵活住宅。

另外,还考虑由于家庭人口结构,老年住宅的“亲子型”的二代居、三代居住宅也得到了发展,设计上又分为同居型、分居型和邻居型三种。

考虑到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居住以后可以分隔变化的“可变型住宅”、“顺应型住宅”。

在居住空间形式中增设了西式卧室布置,使居住空间更加富有灵活性。

个人为居住核心单位
山本理显将传统的“社会←→家庭←→个人”的关系转化为一种
“社会←→个人←→家庭”的新型社会关系,家庭不再是杜会和个人之间的协调者,而是存于个人背后又个人自由选择去接受的形态,重新定义了居住的核心单位应该是个人而不是家庭,从而使集合住宅的设计脱离了以往传统家庭概念,创造了“脱nldk”住宅新的空间布局模式。

三、住户参与设计(合作共建)
合作共建型集合住宅设计模式
合作共建型集合住宅(co-operative housing)是一种以住户参与设计与决策过程、居民和建筑师共同作业的特殊设计方式进行建设的集合住宅。

共同协作的方式是其执行的基本精神,它强调的是与居住者一起设计,而不是为他们设计。

si住宅自由内部分割
si集合住宅提供了住户自己参与设计和决定居住单元的内部分隔和立面造型的可能性,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充分表现自我创造力的平台。

居住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爱好进行灵活布置,自由分隔,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的集合住宅设计。

脱nldk模式
脱nldk模式适应居住者多种要求的载体——代用空间的模式,进行新的空间组合的探索。

建造可以接受各种客户群,流动的生活方式的平台,居住者可以自行改变和调整空间。

四、新的居住理念
居住主体
个体与集合的关系研究:集合住宅与独立住宅最大的不同是要建立在公共性与私密性良好的平衡的基础上,基于“集合”与“个体”的关系学,集合住宅设计研究是“个体”的多样性的研究,设计多数的“个体”与“集体”两者同时成立的方案,“个体”描写自由的生活,集体是有约束、有秩序的生活,大的集体和自由的“个体”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