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的基本知识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农业,是以生产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产品为主的社会生产部门。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
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农业生产有五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连续性、综合性、商品性。
我国的农业由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组成。
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
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阶段。
现在,我国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
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
主要内容是: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农业技术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手段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社会化;管理现代化。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一)建立起一个发达的农业农业生产达到品质优、产量高、效率高。
农产品能充分满足人民需要,能充分满足工业需要,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的农村农民达到小康水平,进一步达到富裕水平。
农民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
农村由传统文明转变为现代城市文明。
(三)建设一个美好的农村环境农村交通四通八达,山川秀丽,信息灵通。
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是由人工栽培的植物,通常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三大类。
生长,是作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长大;发育,是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生长发育就是作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长大和成熟。
作物的一生:作物从发芽出苗,经过根、茎、叶的生长,开花结实,到新种子成熟的全过程。
1、作物的生育期作物的年龄,叫生育期,以天数计。
作物从种子发芽到新种子成熟经历的天数,叫作物的生育期。
农业基础知识
农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它不仅提供了足够的食物,还为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理解农业基础知识不仅对个人自身的生活有帮助,也有助于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类别与土地类型土地类别是按照土地利用的不同目的进行的划分。
一般可以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农业用地通常是指用于种植作物、畜牧、渔业等生产活动的土地。
土地类型是指同一地区的土地按照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划分。
例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不同的土地类型对于农业生产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二、土壤的类型与特点土壤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构成,包含了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不同的作物有着不同的适用性。
黄壤:黄壤在我国是最为常见的土壤类型,土质疏松,肥沃,富含养分,适合种植大部分作物。
但是黄壤水分渗透性差,抗旱能力弱,需要注意保水。
红壤:红壤颜色鲜艳,富含铁氧化物和有机质物,水分渗透性好,适合种植经济作物和果树。
褐土:褐土色泽较深,肥力良好,能耐旱耐寒和耐盐碱,适合种植玉米、大豆等耕作作物。
三、肥料的种类与用途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它能够提高种植作物的产量,并保证作物生长健康。
肥料的分类较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类。
有机肥:有机肥是指来源于动植物排泄物和其它有机物,例如粪便和腐烂的植物等。
有机肥的优点是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性。
无机肥:无机肥是指以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为主要成分的肥料,例如氮肥、磷肥和钾肥等。
无机肥的优点是肥效快,作物吸收利用率高。
四、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种植作物的收成情况和品质。
不同作物种植技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水稻:水稻需要充足的水源和湿度,通常采用田间灌溉的方法,并注意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15个有关农业的知识点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15个有关农业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1.农业的定义:农业是指通过种植和养殖来获得粮食、原料和能源等农产品的生产活动。
它是人类最早开始的经济活动之一,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2.农业的历史:农业起源于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类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转变为种植农业。
农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3.农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农业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包括无人机、传感器、基因工程等。
4.农业的分类:农业可以分为植物农业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植物农业主要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畜牧养殖则涉及牛、羊、猪等家畜的饲养和繁殖。
5.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创新,如精准农业、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机械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6.农业与环境:农业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土壤质量的下降、水资源的消耗和化学农药的使用。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旨在保护环境并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7.农业与粮食安全:农业的发展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
全球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挑战,包括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农业资源有限等。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供给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8.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风险,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9.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发展不仅关乎农民的生计,也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促进农村发展,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和提供农业支持。
10.农业创新与科技:农业创新和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科技创新,农业生产可以更加高效和可持续,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1.森林分类经营根据森林兼有经济功能和生态、社会效益,将森林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
正确答案是:(A)A 是B 否2.生态公益林能保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正确答案是:(A)A 是B 否3.有机蔬菜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蔬菜产品。
正确答案是:(A)A 是B 否4.杂种优势是指两个相同遗传背景的材料杂交后,形成的杂种一代生长势增强,早熟,产量、抗性提高的现象。
正确答案是:(B)A 是B 否5.园艺产品多是鲜活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为了保证园艺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标准化生产十分必要。
正确答案是:(A)A 是B 否6.杂交稻收获后可以留种。
正确答案是:(B)A 是B 否7.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所有生物类型或原始材料是种质资源。
正确答案是:(A)A 是B 否8.按照植物学特征和用途,粮食作物分为谷类、豆类和薯类三大类。
正确答案是:(A)A 是B 否9.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小麦。
正确答案是:(B)ABABABCABCABCDA 60%B 70%C 80%A 30B 50C 70A 110B 135C 180D 200D 环境保护3. 目前茶树育种的主要目标有()。
(正确答案是:BCD)A 产品单一化B 产品多元化C 功能成分优化D 多抗4. 激光加工木材的不足表现在()。
(正确答案是:ABC)A 投资和运行费用高B 设备的场所和作业环境条件要求高C 加工工件的被加工面有轻微的炭化现象D 切削锯路大,加工余量大、出材率低5. 无公害食品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是:AB)A 重金属含量B 农药残留C 轻金属含量D 化肥残留6. 我省粮食加工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大米加工、米面制品及烘焙食品、加工三大领域,优势产品包括()(正确答案是:ABD)A 快食性米粉丝B 方便米饭C 方便面D 方便糊7. 现代农业集群化的模式主要有()。
(正确答案是:ACD)A 农业高科技园模式B 农业产业的单一化模式C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D 专业市场带动型模式8. 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园的主要作用是()。
农业基本考点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知识的普及和农业技术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现将农业基本考点进行总结,以期为农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报告内容一、农业基础知识1. 农业概念及分类农业是指利用土地、生物、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通过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活动,生产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农业可分为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
2. 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其中,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资本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管理是农业生产有序进行的保障。
3.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由生物、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等要素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生物多样性;②能量流动;③物质循环;④生态平衡。
二、农作物种植技术1. 耕作制度耕作制度是指在一定地域内,根据气候、土壤、作物种类和种植习惯等因素,对土地进行耕作、播种、收获、休闲等农事活动的时间安排。
常见的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等。
2. 播种技术播种技术包括播种方式、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播种深度等。
播种方式有撒播、点播、条播等;播种时间应根据作物种类和气候条件而定;播种密度应考虑作物生长习性和土壤条件;播种深度应保证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3. 浇溉技术灌溉是保证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措施。
灌溉技术包括灌溉方式、灌溉时间和灌溉量等。
灌溉方式有喷灌、滴灌、沟灌等;灌溉时间应根据作物需水量和气候条件而定;灌溉量应保证作物生长需求。
4. 施肥技术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施肥技术包括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等。
施肥种类有氮、磷、钾、钙、镁、硫等;施肥量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量而定;施肥时期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需肥规律而定;施肥方法有撒施、穴施、条施等。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现代农业可不简单,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咱先来说说现代农业的种植技术。
过去种地,全靠老天赏饭吃,风调雨顺就能多收点,赶上旱涝灾害,那可就惨喽。
现在可不一样啦,有了大棚种植技术,甭管外面是严寒还是酷暑,大棚里的蔬菜水果照样长得水灵灵的。
我就记得有一次去参观一个草莓大棚,一进去,那满眼的绿色和点点的红色,真是让人欢喜。
草莓秧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每一颗草莓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红宝石,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诱人。
种植户告诉我,这大棚里的温度、湿度都是通过智能设备精准控制的,什么时候浇水、施肥,都有严格的标准。
而且,为了让草莓长得更好,他们还用上了无土栽培技术,草莓的根就泡在营养液里,吸收着充足的养分。
这可真是科技改变农业啊!再来说说农业的灌溉方式。
以前,大家都是大水漫灌,浪费水不说,效果还不好。
现在呢,有了滴灌和喷灌技术,水就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准地流到农作物需要的地方。
有个农场主就跟我讲,他们用了滴灌技术后,用水量减少了一大半,农作物的产量还提高了不少。
还有农业的机械化。
以前收麦子,全家老小齐上阵,顶着大太阳,弯腰割麦,累得腰酸背痛。
现在,大型收割机轰隆隆一开动,一会儿功夫,大片的麦田就收割完了。
我亲眼见过那种场面,那收割机就像一个巨大的怪兽,把麦子吃进去,麦粒就乖乖地从肚子里吐出来,麦秆则被粉碎还田,变成了肥料。
说到肥料,现代农业也有了新变化。
不再是单纯地用化肥,而是更多地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
有个村子专门搞生态农业,他们把牲畜的粪便经过处理变成有机肥,施到地里,种出来的蔬菜口感特别好,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现代农业也离不开优良的种子。
科研人员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培育,让种子的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
就像袁隆平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多少人的吃饭问题呀!另外,农业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不再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而是成立了合作社,大家一起抱团发展。
一起采购农资,一起销售农产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
总之,现代农业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它让我们的餐桌更加丰富,让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在当今时代,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特点1、科技化现代农业高度依赖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从种子培育、种植技术到病虫害防治,再到农产品的加工和储存,科技贯穿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使其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和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利用精准农业技术,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精准施肥、浇水和施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产业化现代农业不再是孤立的个体生产,而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从农业生产的前端,包括农资供应、种子研发,到中端的种植、养殖,再到后端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物流,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这种产业化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还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规模化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将分散的小块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大规模的农场或农业企业能够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管理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推广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信息化在信息时代,农业也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农民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气象信息、农业技术信息等,从而更好地做出生产决策。
同时,农产品的销售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拓宽市场,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5、生态化现代农业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不再单纯追求产量,而是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如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技术1、农业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
农业小知识科普
农业小知识科普一、农业概述农业是指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生产的活动。
它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农作物1. 稻谷:稻谷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2. 小麦:小麦是全球第二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3. 玉米:玉米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
4. 大豆: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三、畜牧业1. 猪:猪肉是全球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之一,猪肉产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2. 牛:牛肉是全球第二大肉类消费品,但牛只数量相对较少。
3. 羊:羊肉在中东和北非等地区消费量较高。
4. 鸡:鸡肉是全球最主要的家禽肉类之一,其产量也是最高的。
四、农业技术1. 种植技术:包括耕作、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2. 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
3. 农业机械化:包括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
4. 农业科技:包括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
五、农产品加工1. 粮食加工:包括面粉加工、米饭加工等。
2. 油料加工:包括油脂提取和精炼等。
3. 肉类加工:包括腌制、熏制和加工成香肠等。
4. 蔬菜水果加工:包括酱料制作和罐头生产等。
六、农产品贸易1. 农产品出口:主要出口国家有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
2. 农产品进口:主要进口国家有中国、印度和日本等。
七、农业环保1. 水土保持: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灌溉方式来保护水土资源。
2. 农药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农业废弃物处理: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的处理方式。
八、未来发展趋势1. 精准农业: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2. 绿色农业:通过有机耕作和无农药种植等方式,实现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3. 智能化养殖: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养殖。
九、结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也在不断发展。
农业有关的知识点总结
农业有关的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的发展历程1.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萌芽阶段。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是以采集、狩猎和渔猎为生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气候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尝试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逐渐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转变。
2. 农业的主要历史阶段农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原始农业时期、古代农业时期、封建农业时期、资本主义农业时期和现代农业时期。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农业生产工具、技术和生产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的生产方式也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农业生产1. 农作物种植农作物是指供人类食用、饲养和加工的植物,如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
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农作物的种植,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处理、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操作。
2. 畜牧养殖畜牧养殖是指人类利用草原、牧场和农田养殖家畜和禽类的生产方式。
通过畜牧养殖,人们可以获得肉类、乳制品、蛋类及其他动物产品。
畜牧养殖的技术包括放牧、饲养、疾病防治、粪便处理等。
3. 农产品后期处理农产品后期处理是指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储存,包括蔬菜水果的加工、粮食的碾磨、畜产品的屠宰和加工等。
合理的后期处理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期限,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包括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
传统农业技术主要包括耕作、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技术操作,现代农业技术主要包括育种改良、化肥农药使用、农业机械化、生态农业技术等。
三、农产品营销1. 市场营销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是指将农产品从生产地输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包括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
2. 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是指将生鲜农产品加工成便于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加工食品。
农产品加工可以大大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3. 农产品贮藏和运输为了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农产品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处理。
现代农业管理基础知识指南
现代农业管理基础知识指南1.现代农业管理的核心概念现代农业管理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目标的系统性管理方法。
核心概念包括:(1)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对农田进行精确管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精确定位和绘制农田地图•全球定位系统(GPS):用于农机导航和精准作业•遥感技术:用于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条件•变量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进行精确施肥•智能灌溉系统: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案例:河南省某玉米种植基地引入精准农业技术后,通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巡查发现部分区域存在氮素缺乏。
随后使用变量施肥设备,针对性地对缺氮区域进行追肥。
结果显示,这些区域的玉米产量提高了15%,而化肥使用量减少了10%,既提高了产量又降低了成本。
(2) 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强调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
主要包括:•轮作制度:通过合理安排作物轮换,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有机肥料使用:减少化学肥料使用,增加有机肥料投入•水资源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案例:江苏省某稻田采用"稻鸭共作"模式,在水稻田中放养鸭子。
鸭子不仅可以吃掉杂草和害虫,还能为稻田增加有机肥料。
实施一年后,该稻田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了80%,化肥使用量减少了30%,而水稻产量提高了5%,稻米品质也得到显著提升。
(3) 农业信息化管理农业信息化管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全面优化的过程。
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大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农业生产数据,辅助决策•智能农机:使用自动化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农产品追溯系统:建立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追溯体系•农业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和营销案例:山东省某苹果种植基地引入了农业物联网系统。
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和创新
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和创新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和创新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的农业发展模式。
农村现代化则是指通过改革和创新,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各方面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
以下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
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2.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多样化经营。
3.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4.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加强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推进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5.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高性能、智能化、绿色农业机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7.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水平,保障农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8.农村社会治理: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务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9.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拓宽农民融资渠道,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0.农村人才培育:加强农村人才培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1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一、《现代农业基础知识》文章大纲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文章的整体结构。
概述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发展趋势,阐述研究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明确本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现代农业基础知识,提高公众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介绍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主要章节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阅读导航。
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概念、内涵以及特点。
阐述现代农业的定义,包括其广泛涵盖的农业领域和先进技术。
分析现代农业的特点,如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生态化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对现代农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章介绍了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挑战和争议。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包括农业机械的种类、功能和发展趋势,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分析这些技术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本章介绍了农业信息化与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应用实例。
包括农业大数据、物联网、遥感技术、GIS等在农业中的应用。
分析农业信息化与智能技术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保护。
阐述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等内容。
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分析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
探讨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如资源约束、气候变化、市场波动等。
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总结全文内容,强调现代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普及现代农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鼓励读者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农业实践,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农业领域的转型和升级成为了必然。
现代农业知识概述课件
横向整合
通过联合同类农业生产者,共同采 购、生产和销售,降低成本,提高 市场竞争力。
数字化与智能化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 、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数据共享与 协同,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整体运行 效率和效益。
农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
农业合作社
由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 助性经济组织,提供农资供应、 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实 现成员间的资源共享和利益共赢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系统平衡、尊重自然规律的农业方式,它强调农业生产的多样性 、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村社区的发展。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一种遵循有机认证标准,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物、基因改造生物和辐射技 术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
B
C
D
信息化技术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农 业机械与信息系统的融合,提升农业生产 的智能化水平。
农业机器人
应用于果树修剪、蔬菜采摘等作业场景, 减轻人力负担,提高作业质量。
03
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链整合
纵向整合
通过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 环节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
通过基因编辑和基因工程 等生物技术手段,改良作 物品种,提高产量和抗逆先进技术,实现农田 信息的精确获取和处理,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机器人
研发和应用农业机器人, 实现自动化播种、施肥、 除草、收割等作业,减轻 人力负担。
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前景
。
家庭农场
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 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 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 有较高的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
农业基础知识
农业基础知识农业在人类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食物,还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然而,要成功从事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讨论一些农业基础知识,帮助初学者了解农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一、土壤与农业土壤是农业的重要基础。
它是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组成的。
农作物需要合适的土壤以提供养分和支持根系生长。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的作物种植。
例如,沙质土壤透水性好,适合蔬菜和花卉的种植;粘土质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强,适合谷物和青饲料的种植。
了解土壤的质地、养分含量和pH值对于选择适合的作物和施肥计划至关重要。
通过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可以确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施肥量和种植作物的选择。
二、作物的生长与农业作物生长需要光能、水分和养分的支持。
光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于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阳光充足的地区适合种植需要充分日照的作物,如玉米和大豆。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光量,可以合理安排种植面积和种植时机。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
缺水会导致作物枯萎和减产。
因此,农民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降雨模式来制定水分管理计划。
在干旱地区,要使用灌溉系统补充作物所需的水分。
作物吸收的养分来自土壤。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
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养分含量,农民需要使用合适的肥料来补充土壤中缺失的养分。
农民还可以选择使用有机肥料,如堆肥和复合肥料,以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产量。
三、害虫与病虫害防治害虫和病虫害是威胁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害虫如蚜虫、飞虱和螨虫,以及病菌如细菌和真菌,会对作物造成重要的损害。
农民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作物免受这些害虫和病菌的侵害。
一种可行的方式是使用化学农药。
农药能够有效地杀死害虫和病菌,保护作物免受损害,并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农民在使用农药时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指导,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此外,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农民可以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和益菌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数量。
农业小常识100条
农业小常识100条文档标题:农业小常识100条一、种植篇1. 种植作物要选择合适的季节,不同的作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
2. 播种前应先松土,使种子易于发芽。
3. 适量的灌溉和施肥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防治病虫害是保证作物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二、养殖篇5. 养殖动物要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6. 定期给动物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7. 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力。
三、土壤篇8.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好土壤就是保护农业。
9. 土壤肥力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合理的轮作制度能保持土壤肥力。
10. 土壤酸碱度会影响作物吸收养分,要定期检测并调整。
四、病虫害防治篇11. 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
12. 使用农药要严格按照说明书,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13.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式,如引入天敌等。
五、农机篇14. 农机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故障。
15. 新购农机要进行试运行,确保性能良好。
16. 对于复杂的农机设备,操作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
六、农产品加工篇17. 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定。
18. 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
19. 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深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七、农业科技篇20. 掌握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能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
21.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
22. 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是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
八、农业政策篇23. 关注国家的农业政策,可以帮助农民把握市场动态。
24. 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政策是农民获得实惠的重要途径。
25. 农民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组织形式。
九、农业经济篇26. 农业生产和销售要有计划,避免盲目跟风。
27. 市场价格波动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28. 农业保险可以降低农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十、农业生态篇29. 农业生产应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知识讲义
农业农村知识(讲义)一、农业基础知识(―)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以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二)农业的地位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农耕时期,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产业,也是一国实力强大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1农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等。
2.农业保障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
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2019年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目标任务:(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1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农业基础知识
农业基础知识农业,作为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承载着人们的食物供给和生活支撑的责任。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基础知识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农业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包括土壤、作物、农药和农机等方面。
一、土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种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业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1. 土壤的组成:土壤由颗粒状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
颗粒状物质包括砂、粉砂、粉土和黏土等,有机质则由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等有机物质组成。
2. 土壤的质地:土壤的质地通常用砂、粉砂、粉土和黏土这四种颗粒状物质的比例来描述。
砂质土壤通透性好,但保水能力差;粉砂质土壤比例适中,既有透水性又有保水性;粉土质土壤保水能力较强,但透水性较差;黏土质土壤透水性和保水能力都较差。
3. 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酸性土壤对多数农作物不利,而碱性土壤对某些作物也有不利影响。
合理的施肥和调整土壤pH值可以改善土壤的酸碱性。
二、作物作物是农业生产中的核心部分,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和栽培技术是农业基础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作物的生长周期:每个作物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从种子发芽到收获的一系列过程。
了解作物的生长周期可以帮助种植者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2. 作物的生长需求:不同作物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需求,例如阳光、温度、湿度和土壤肥力等。
了解作物的生长需求可以帮助种植者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 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作物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可以保护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农药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
然而,合理使用农药也是农业基础知识的一部分。
1. 农药的分类:农药可以分为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农药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害防治。
2. 农药的正确使用:农药的使用需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包括使用方法、使用时间和使用剂量等。
农业农村现代化知识点总结
农业农村现代化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特点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指导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目标,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结构、生产关系和农村经济社会制度的变革,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 农业现代化的特点(1)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推广科学种植、养殖、管理等现代化生产方式。
(2)生产结构的多样化。
发展多种经营、多产业联合等多元化生产结构。
(3)生产关系的市场化。
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强农产品市场化流通和竞争能力。
(4)农村经济社会制度的民主化。
推进土地承包权、农村土地经营权、财产权的流转和规范化。
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路径1. 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
主要依靠农业机械化和化肥农药的应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中级阶段。
主要依靠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和附加值的提高。
(3)高级阶段。
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和农产品的国际化。
2. 发展路径(1)技术路径。
以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先进生产装备为主,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2)产业路径。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生态路径。
以生态农业为主,实现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指标1. 农村现代化的内涵(1)经济现代化。
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2)社会现代化。
实现农村社会制度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
(3)生态现代化。
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4)文化现代化。
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农民素质的提高。
2. 农村现代化的指标(1)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指标。
包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收入水平等指标。
(2)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的基本知识它的主要内容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一、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概念和特征(一)、传统农业的概念和特征什么是传统农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定义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史蒂文斯和杰巴拉指出:“传统农业可定义为这样一种农业,在这种农业中,使用的技术是通过那些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的农民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而发展起来的……,建立在本地区农业的多年经验观察基础上的农业技术是一种农业艺术,它通过口授和示范从一代传到下一代”。
传统农业是相对于现代农业的一个动态的概念。
传统农业主要有以下特征:(1)、传统农业的生产单位是分散的农户或小规模的家庭农场,属于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的性质。
(2)、传统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发展模式。
(3)、传统农业一般表现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不但反映在城乡之间和工农业之间的分割,而且还表现于农村经济的非单一的农业经营,即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并存。
(4)、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具有长期不变的特点。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整体情况而言,农业既不完全是传统农业,也没有进入现代农业,而是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1)、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①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②(农业部长杜青林的概述)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2)、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第一,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农业成为一个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这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第二,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
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
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
第三,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
农业主要为市场而生产,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
商业化是以市场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离开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
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产业商品率可达到100%。
第四,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
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
第五,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第六,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
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有高效率的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组织体系,有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第七,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
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
第八,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
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第九,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
表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征比较二、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一般将现代农业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施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发达阶段。
(1)、准备阶段。
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开始有较少现代因素进入农业系统。
如农业生产投入量已经较高,土地产出水平也已经较高。
但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商品率还很低,资金投入水平、农民文化程度、农业科技和农业管理水平尚处于传统农业阶段。
(2)、起步阶段。
本阶段为农业现代化进入阶段。
其特点表现为:①现代投入物快速增长。
②生产目标从物品需求转变为商品需求;③现代因素(如技术等)对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已经有明显的推进作用。
在这一阶段,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3)、初步实现阶段。
本阶段是现代农业发展较快的时期,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进一步提高,已经初步具备农业现代化特征。
具体表现为现代物质投入水平较高,农业产出水平,特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但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等非经济因素还存在不协调问题。
(4)、基本实现阶段。
本阶段的现代农业特征十分明显:①现代物质投入已经处于较大规模,较高的程度。
②资金对劳动和土地的替代率已达到较高水平;③现代农业发展已经逐步适应工业化、商品化和信息化的要求;④农业生产组织和农村整体水平与商品化程度,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社会现代化已经处于较为协调的发展过程中。
(5)、发达阶段。
它是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较高的发展阶段,与同时期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其现代农业水平已基本一致,与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相比虽仍有差距,但这种差距是由于非农业系统因素造成,就农业和农村本身而论,这种差距并不明显。
这一时期,现代农业水平、农村工业、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建设水平较高,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进入了比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阶段,已经全面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一个阶段之间互相联系,不是截然分开的。
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制订指导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时,制定了量化的阶段性标准,分别从农业外部条件、农业本身生产条件和农业生产效果三大方面着眼,将评价指标确定为十项:1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农村人均纯收入、3农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重、4科技进步贡献率、5农业机械化率、6从业人员初中以上比重、7农业劳均创造国内生产总值、8农业劳均生产农产品数量、9每公顷耕地创造国内生产总值、10森林覆盖率, 1-3项为农业外部条件指标,4-6项为农业生产本身条件指标,7-10项为农业生产效果指标。
由于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评价的具体标准应随时间的推进而作相应的调整。
表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二是人多地少的日本模式(包括韩国、台湾等)。
无论那种模式,农业现代化起步时期的共同特点是:(1)人均GDP水平较高,达到1000美元以上。
(2)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很小,在30%以下。
(3)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较高,在30%以上。
(4)农产品商品率低,在40%左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时机,都是处于大致相当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上。
我国目前大致也处于这个水平。
我县2005年人均GDP达1098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15人民币,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3%,根据国际经验,这一阶段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共同经验尽管各个国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特点也不尽相同,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经验教训可供我们借鉴,使我们少走弯路。
(1)、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在此期间,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能否迅速实现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日、韩等国和我国台湾在迅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过由于过分剥夺而导致农业萎缩的情况,但都在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分别于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实行了对农业的反哺政策,从而使农业迅速强大起来。
两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共同点是:政府对农业的反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
初级阶段以硬件为主,重点是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装备水平、加速农村公共物品建设等;政策导向是为扩大再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级阶段则采取硬、软件相结合,以软件为主的方针,政策导向放在进行结构调整、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水平和农民素质等方面。
可以说,没有政府对农业的全方位支持,日、韩农业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土地制度直接影响到农村人口的经济福利以及国家政治上的团结和稳定。
尤其重要的是,土地制度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因此,改革土地制度,解除制度因素对农业的束缚也就成为发展农业的前提条件。
(3)、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搞好产业规划和建设,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普遍方法。
不管农业的地位多么特殊,它总是一个产业,应该按照产业的特性来发展,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这是各国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经验之一。
荷兰的经验极具典型意义。
早在19世纪后期由于新大陆廉价谷物的大量涌进引起欧洲大范围农业危机时,荷兰就利用这一机会大量进口廉价谷物饲料,并将其农业转化为畜牧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结构的方向性转变。
1962年,欧共体推行共同农业政策,进行经济分工,荷兰又借此机会重点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作物。
到70年代末荷兰的养牛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入80年代荷兰的畜牧产品相对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