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
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不仅包括现金货币和活期存款等狭义货币,还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各种准货币和商业票据等所有市场上可交易的可兑换货币的总量,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等多个因素。
首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国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将增加银行间拆借资金供应,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从而实现货币的增发和货币供应量的扩大。
相反,当国家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会减少货币供应量,对货币市场进行收紧,以抑制通胀等宏观经济问题。
其次,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对广义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在市场需求增加和资金供应减少的情况下,银行将增加贷款规模,从而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
反之,在市场需求减少和资金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银行减少贷款规模,货币供应量也会相应下降。
第三,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也是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因素。
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直接影响着广义货币的供给和市场上的流动性。
当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它们将创造更多的存款,并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
相反,当商业银行的贷款减少时,广义货币供应量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也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
例如,政府开展财政支出,资金进入市场并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
同时,出口收入的大量流入也会刺激国内需求,增加资金供应,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
综上所述,广义货币供应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由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和其他因素影响。
因此,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是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侧重点,灵活调整政策措施,以保持货币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摘要】货币是一国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流通媒介,而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就与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性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国家的合理投放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中国2008-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被定义为在一定点时间上全社会具有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的存量。
当今,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流通中现金M0,也就是在银行系统之外流通的现金;第二层次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羊类存款。
第三层次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1则能够体现出在经济体系中的实际购买能力;M2则不但能够体现实际的购买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可能的支付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依据2008-2017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基本总结与分析。
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不可忽略的事实即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快速增长。
一、我国货币供应量现状由图1的M2近十年的总量走势可以看出,广义货币的供给量一直呈较快速度上升,由2008年1月的417846.17亿元到2017年9月1655700亿元,可以看出M2总额扩大了近4倍,其上升速度较快。
由M2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来看,08年后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上涨,同比增长率一度达到30%的高值;而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其增长率也就下降到今天9%左右,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在减慢。
二、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货币的供给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相乘所得到的数值,那么它们就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总额的关键因素。
(一)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主要为商业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及其分析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 ,代理财政金库是它 的重要职能, 因此 , 一切财政收支都要经由中央银行 的账户实现。财政收入过程意味着货币从商业银行
账户流人中央银行账户; 财政支出过程则意味着货
少 平 以 17 9 8年— — l9 94年 为 样 本 , 用 Gagr 运 rne
由于我国货 币供应量这个 中介 目标没有得到较好的
实现 。 因此 本文 用理论 和实证 两 种方法 来 重新分 析 影
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在实证分析中尝试采用货币 检验进行 实证研究 , 验证 了 中国通货 膨胀形 成 的 供应量的多元 回归方程 ,探寻主要影响货币供应量 基本原 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李谓文(0 8 ) 2 0 年 认 的相关 因素 ,对一些没有达到效果的相关变量进行 为 :货币经济 的稳定运行在 于货币供应与需求 的 分析。 最后 , 为如何控制好货币供应量以及物价提出 是 否均衡。根据货 币供给学派的理论 以及相关 的 政 策建 议 。 实证 检验, 币需求在 长期角度处 于稳定状态, 货 因 此货 币供应 的过量 或不 足就会 导致通货膨胀或通
一
现以 20 年 l 月的数据为例 , 08 2 其他月份类似。 被动供应出货币。近年来 , 我国大力吸引外 2 0 年 1 月央行分别对中小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 备增加 , 08 2 商投资 , 鼓励企业 出1 , : 这将引起 国际收支顺差 , 1 在 机构调整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 如表 3 1。 一)
表 3 12 0 — :0 8年 1 2月央行调整的准备金率
人民币不可 自由兑换和人 民币有管理 的浮动下 , 为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控利率 、再贴现率等间接影响公众和商业银 行对未来 的预期 ,从而间接调控 c 、t 、e 、f 、S 这 些货 币乘数 影 响 因子 。
综上 ,从 央行宏 观调 控 的角 度分 析 ,货 币供 应 量 的决定 可分 为央行 可控 和不 可控 两部 分 。本 文将
( )平 稳性 检验 二
础货币变化的影响和冲击 。何运信 (0 6 2 0 )从货币 乘数角度 ,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进
行 了实证 分析 ,得 出货 币乘数 变动 不稳 定但 变动趋 势可 预测 的结 论 。袁 永德 、邓 晓 兰 、陈 宁 (0 6 20 ) 则 综合 了影 响基 础货 币和货 币乘数 的因素 ,得 出商
这 恰 与 研 究 目 的 相 符 合 。 用 L HG 、 LW C 、 N BY NH B LX G 分 别 表 示 货 币 供应 量 、外 汇储 备 额 、商 业 ND M
1对 货 币供应 量 的衡 量有 多种 层次 ,现 由于经 . 济 的发 展 以及 支付 手段 等 的扩 展 ,广义 的货 币供应 量 M 指 标 越 来 越 被认 可 。故 本 文选 用 广 义 的货 币 2 供 应量 (B Y HG )作为变 量 ,据此 进行研 究 。
( D ,所 以有 e)
B C R C (+ )D C ( + )( + + ) = + = + r e : + r e F T S
为影响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 响 主要表 现在 外汇 储备 规模上 。特别 是 随着我 国长
期 的贸易 顺差 ,形 成 了庞 大 的外汇 占款 ,据此 很多
2 1年 9 02 月
经 济 论 坛
E o o c F r m c n mi o u
2019年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供给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是影响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变量,也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实现对货币供给水平的合理调控是各国中央银行追求的基本目标。
本文将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给出各因素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中国的经济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了波动,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张型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走向复苏。
今天, 全球经济日益复苏, 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在此背景下, 保持经济的增长便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政策,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货币供应量,如何调节货币供应量, 从而使国民经济健康正常运行便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我国从2003 年开始物价回升,出现了通货膨胀势头。
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下,虽然通货膨胀率上升不明显,但因为国内国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被消除。
回顾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货币供给量,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二(理论分析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由来已久,是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深入探讨货币供应量同产量、收入、就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各种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各种不同的学派,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古典货币理论、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现代货币学派货币理论,三者皆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派。
古典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货币的功能只是媒介。
(2)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产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视为常数。
(3)认为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物价的同比例上涨,进而达到通货膨胀的境地。
(4)认为货币政策应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物价水平和币值稳定。
简述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简述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1.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基础货币供应时,它可能会降低政策利率或者购买国债等资产;反之,如果它希望减少基础货币供应,那么它可能会提高政策利率或者出售国债等资产。
2.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也会影响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例如,如果政府发行大量债券以筹集资金,那么这将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3.外汇储备: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可以影响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比如黄金),那么这意味着它可以用这些储备来购买更多的国内货币,从而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4.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强度和方向也会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经济活动强劲,企业盈利增长,那么这将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导致基础货币需求增加,供应量可能因此减少。
反之,如果经济活动疲软,企业盈利下降,那么这将抑制投资和消费,可能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
5.通货膨胀预期:如果市场普遍预期通货膨胀将上升,那么中央银行可能会采取措施来防止通货膨胀,比如提高利率。
这将减少基础货币的需求,从而可能导致供应量减少。
6.外部因素:全球经济状况、国际政治形势等因素也可能对基础货币
产生影响。
例如,全球经济危机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从而减少对国内货币的需求,可能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减少。
总的来说,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关联。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中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它直接影响着物价的水平和稳定性。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引起通胀或通缩,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本文将探讨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一、货币供应量和物价之间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直接影响物价的水平和变动。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减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购买力增强,人们的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相反,货币供应量不足时,购买力下降,需求减少,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然而,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
它受到许多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增长率、劳动力市场状况、生产率的变化等。
此外,人们的预期也会影响货币的需求与供应,进而对物价产生影响。
二、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原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通常源于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和政府的财政政策。
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规模,提供更多的贷款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随着贷款的增加,人们手中的现金增多,从而增加了货币的流通。
此外,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来融资,以满足财政支出,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原因还包括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整。
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开展量化宽松政策等方式,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促进经济增长。
这样的政策有助于刺激消费和投资,但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三、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能的后果货币供应量过大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特别是对固定收入人群和储蓄者来说,通胀会造成财富的贬值。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影响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对投资、生产和雇佣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可能有积极的影响。
适度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它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鼓励了消费和投资。
此外,通货膨胀有时也被视为经济活动的正常现象,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四、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法为了维持物价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需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货币供给是指整个社会拥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
本文将从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两个方面探讨。
一、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一)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调节公开市场操作、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减。
此外,中央银行还通过外汇储备的投资和管理,影响货币汇率对外部环境的响应。
(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供给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例如,在经济有利的情况下,企业的收入增加,进而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这一需求就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长。
(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情况对货币供给量同样产生影响。
例如,在存款利率上升的情况下,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会选择将资金投向银行存款,而非投资于股票市场或其它投资项目,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二、货币政策分析(一)货币宽松政策货币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手段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带动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胀的风险增加,但同时它也能够鼓励企业借贷、扩大经济产出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货币紧缩政策货币紧缩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手段来限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以稳定通胀水平。
这种政策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和消费支出,但同时也能够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持续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的泡沫风险。
(三)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采用适宜的政策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以稳定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可能不适用于通货膨胀或经济衰退时期,但可以在经济波动期间维持经济增长。
三、结论货币供给的变化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央银行政策、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情况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的选择应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而定,货币宽松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平衡调节将有助于维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在经济学中,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内可流通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对物价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体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数量增多。
这会导致人们的购买力增加,引发消费需求的增加。
由于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
此外,企业会加大生产和投资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成本增加,也进一步推高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一旦形成,很难被控制住,影响会比较深远。
其次,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会导致通货紧缩。
当经济体减少货币供应量时,人们手中的货币数量减少,购买力下降。
这会导致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跌。
企业面临销售不畅和下降的利润,可能会减少生产和投资,进一步导致经济扩张受限。
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同时也会增加债务负担,加重经济衰退。
然而,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线性关系。
除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货币需求也在影响着物价水平。
如果货币需求增加,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是购买商品,那么即使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水平可能并不会上涨。
反之,如果货币需求减少,人们更倾向于消费和投资,那么即使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水平也可能保持稳定或上涨。
此外,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还与经济结构、产出水平等因素相关。
在发达国家,由于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对货币政策的调控也更加精细,所以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通胀风险。
总结起来,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有着显著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减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然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非是影响物价水平的唯一因素,货币需求、经济结构和产出水平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因此,在货币政策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稳定的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与机制
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与机制货币供应是一个国家经济中非常重要和敏感的指标。
它直接关系到货币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发展。
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和机制多种多样,包括中央银行的政策、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货币市场的交易需求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些因素和机制。
首先,中央银行是影响货币供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来调控货币供应。
货币政策通常由中央银行制定,并以利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的量和速度。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准备金率来刺激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进而增加货币供应。
相反,当中央银行希望收紧货币供应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来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从而减少货币供应。
其次,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也是影响货币供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来满足社会经济中的融资需求。
当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活动时,将增加对市场的资金投放,进而增加货币供应。
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息息相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可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利率水平。
另外,货币市场的交易需求也会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
货币市场是指不同期限的货币工具的交易市场,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银行间拆借等。
货币市场的交易需求是指市场参与者对货币资金的需求程度。
当市场参与者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增加时,需要更多的货币供应来满足交易活动。
此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更多的货币,满足市场交易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
此外,国际因素也会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外汇市场的波动以及外国投资等都会对货币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国际贸易活动增加时,需求货币的量也会相应增加,进而增加货币供应。
外汇市场的波动也会对货币供应造成冲击,特别是当货币价值贬值时,需要增加货币供应来维持经济的稳定。
在货币供应的机制方面,中央银行起着核心作用。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的量和速度。
货币供应量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
货币供应量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货币供应量是经济学中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对通货膨胀有着明显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波动。
在经济繁荣期,人们的信心增强,购买力增加,需求上升,货币供给也会跟着增加。
这时,货币供应量扩张,导致货币多于商品,引发通货膨胀。
相反,在经济低迷期,货币供给有可能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减轻。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一种手段。
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下,政府增加支出,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量自然会相应增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三、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的手段。
央行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贷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如果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将刺激经济增长,但也会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
四、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意味着该国货币的价值下降,可能引起汇率贬值。
贬值的货币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推动通货膨胀。
五、产能水平产能水平是指经济中能够生产的最大产出。
当产能水平不足时,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快于生产能力增长速度,这将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过多会刺激需求,进一步加剧产能短缺,从而推高价格水平。
六、预期通胀预期通胀指的是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加剧,他们可能会采取行动,如提前购买商品或投资物价上涨抵御通胀风险。
这将刺激需求增加,推动通货膨胀发生。
综上所述,货币供应量受多种因素影响,这种供给量的变化会引起通货膨胀。
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市场、产能水平以及预期通胀等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了解和控制这些因素,对于稳定通货膨胀水平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注会七班闫博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
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
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
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061141班闫志伟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已突破100万亿,居世界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目前庞大的货币供应量?过多的货币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本文首先研究了CPI与M2的影响关系,试图通过研究M2的量来研究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情况;接着又探讨了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利用EViews软件建立关于M2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GDP、利率及大量的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M2的供给。
间接为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M2与通货膨胀及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提供借鉴内容。
关键字:货币供给量、GDP、外汇储备、利率一、理论分析与变量选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
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央银行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运行趋势,调整及实施货币政策的分析指标体系将发生明显转变。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
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
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货币供应量对国民经济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居民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各国央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调控经济主要手段的重要原因。
选择M2作为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指标的主要原因是随着金融系统的发展,各国央行逐渐将货币调控的目标放在了与利率有一定敏感度且利于控制的M2上。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和银行行为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货币、日本广义货币和美国广义货币数量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明显,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对此,本文提出控制我国货币供应和物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货币政策独立性一、引言近年来,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飞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
2008年以来,我国GDP的平均增速为9.24%,而广义货币余额平均增速为18.53%,至2013年10月底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8万亿元。
M2与GDP的比率已接近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英国的133%。
不可否认,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有一定规模的货币(M2)支持,但货币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健康发展并无益处,过快增长的货币余额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逐渐稀释民众的财富,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已由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金融系统仍存在信贷结构扭曲、期限错配等问题,导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和健康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试图找到导致我国货币过快增长的根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二、模型和数据1、模型基于现有经济理论和相关文献,本文着重分析经济发展(ED)、政府调控(GC)、大国货币(LC)和银行行为(BA)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M2)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lnM2t=?茁+?准EDt+?准GCt+?鬃LCt+?灼BAt+?着t其中,每类因素又包含若干变量。
具体如下:(1)经济发展。
按照货币数量理论的观点,一国货币需求由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即GDP)决定,货币供给的增加必将引起物价的上涨。
金融学知识点 (3)
商业银行
企业
家庭
替代性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利用市场调控基础货币
通过资产负债表调控基础货币
进而通过金融体系的多倍创造出存款货币
利用行政手段调控基础货币
主要方式是调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会导致超额准备金和存款派生倍数同时
变动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变动,都会引发货币供给的大
已知r=0.16;e=0.02;c=0.02 新增超额准备金△R=1000
存款派生倍数:
1
K=
++
=
1
0.16+0.02+0.02
=5
所以新增存款总量为
△D=K╳△R=1000╳5=5000 亿元
即本次增加基础货币会使货币供给最多增加5000亿元(含原
始存款1000亿元)
利用存款派生倍数定量分析货币供给变动
≈ 5.128
所以新增存款总量为:
△D=K╳△R=5.128╳5000≈25640 亿元
即本次降准最多能够增加货币供给25640亿元。
货币乘数简单公式
多倍存款创造过程揭示了基础货币可以通过存款创造放
大一定倍数后形成货币供给。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一个简
单的公式体现:
Ms=m×B
其中, m为货币乘数,Ms为货币供给量,B为基础货币。
适度减少基础货币。
替代性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为经济主体提供了额外选择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可能不会用于放贷而是投资于金融产品
企业和家庭可能将部分存款和部分融资转移到替代性金融市场
会导致经济运行所需货币减少
降息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机制分析
降息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机制分析降息政策是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常用手段。
降息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利率、信贷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降息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机制。
一、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央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以及社会公众的存款和信贷需求。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货币供应量。
降息政策就是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水平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二、降息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直接影响降息政策会降低市场上的利率水平,这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降低贷款利率会促使更多的借款人来申请贷款,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增加。
而商业银行贷款的增加将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扩张。
因此,降息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贷款需求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三、降息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间接影响降息政策对金融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影响将进一步影响到货币供应量。
首先,降息政策会提升股票市场的投资吸引力,投资者将更倾向于投资于股票市场而不是持有现金。
这将导致股票市场的活跃度提高,进而对货币供应量的扩张起到间接作用。
其次,降息政策还会对信贷市场产生影响。
降低利率将降低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激发信贷需求的增加。
商业银行在利率下降的背景下,更愿意通过放贷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将进一步促进信贷市场的发展,带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四、降息政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降息政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常来说,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和货币供应量。
但是,在降息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可能不会完全跟随市场利率的下降而下降。
这是因为商业银行自身的融资成本和贷款利润率也会对贷款利率产生影响。
因此,在降息政策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扭曲和影响。
综上所述,降息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机制。
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兼论货币管理与国库现金管理之间的协调
·金融与保险·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管理与国库现金管理之间的协调袁永德,邓晓兰,陈 宁(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摘 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从操作变量到中介变量为第一个层次,从中介变量到最终变量为第二个层次。
这两个层次的研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考察都极为重要。
采用回归、协整和向量自回归方法,对第一个层次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信贷途径、国库资金以及国债余额三种力量是影响我国M 2的最重要因素,从而,国库存款余额与国债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决策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实证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5-0013-07一、研究现状及其目标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长久以来,西方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所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名义货币存量的变动对实际经济变量是否产生影响,是否带来价格水平的变动,进而影响经济最终产出,其实质就是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
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表现为从中央银行操作目标到中介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央银行通过操纵各种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或者利率以及其他中介目标变量;第二个层次主要表现为从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介目标的改变通过微观经济最终影响到产出、物价和就业。
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必须是这两部分同时有效的过程,任何一个层次的传导不畅都会导致整个货币政策的低效或无效率。
近十几年来,我国不断增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但是货币政策的效率却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对于货币政策的效率,应当从以上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第二个层次(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影响)的研究上。
实证研究方面,在国外,弗里德曼和舒瓦茨在其名著《美国货币史》中用历史的试验方法证明了货币的确能带来产出的变化。
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作者:裴科峰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8期摘要:货币供应量是宏观货币政策的重要中介变量,但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比较复杂。
将实证分析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原因,包括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总储蓄率居高不下、广义货币流通速度以及国家债务负债程度等,从而更为有效地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理解货币政策变化以及判断金融市场走势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货币供给;多元线性模型;金融市场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03-02一、对M2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1997年版的《统计手册》规定,各国在编制货币供应量时,主要考虑的应当是本国经济、金融特点。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共有三个层次:第一,流通中的现金M0,即现金;第二,狭义货币供应量M1,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其所反映的是现实的购买力;第三,广义货币供应量M2,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另外,M2不仅反映了现实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购买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M2/GDP在改革期间不断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这一比值仅0.245,到2011年增长为1.800。
33年来,M2/GDP 增加了7.34倍。
相比于国外,印度的M2/GDP在1988年为0.402,日本为1.046,美国为0.651;到1999年印度为0.480,日本为1.237,美国为0.601。
相比之下,我国的M2/GDP过高且增长速度惊人。
理论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有所不同。
笔者从较为细化的方面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货币的流通速度。
从国民收入货币化的角度来讲,分为货币化国民收入与非货币化国民收入。
货币化国民收入的经济体吸收货币的能力较强,因此一定的货币供给量下,货币流通速度较慢。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问题的提出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我国从1994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
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是国家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也就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货币供应量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制定日益频繁,货币供应调控难度不断加大,现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货币投放过多或者过少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风险,对于资本市场,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变动都会引起其剧烈的反应,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变动与资本市场的变动的相关性最强。
对货币供应量的有效的预测可以使投资者预期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以降低买卖证券的风险。
本文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并结合Eviews对回归模型进行调整,建立关于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预测组合模型,通过预测货币供应量与市场预期相比较,有效规避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二、模型设定本文研究货币供给量M1,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本文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数值越大,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910.7
10780.7
2003
221222.8
84118.6
19746.0
64372.6
137104.3
20940.4
103617.7
12546.2
2004
254107.0
95969.7
21468.3
74501.4
158137.2
25382.2
119555.4
13199.7
2005
(三)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
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乘数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的参数主要有通货比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是指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称现金漏损率或提现率。这一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和企业等部门的持币行为。通货-存款比率越高 表明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持有的现金越多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越弱。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银行的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一般来说,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因此,定期存款比率影响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例,从而影响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影响信用创造能力。所以,总的来说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影响货币乘数,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也用信贷规模来衡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四、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收集
(一)模型设计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货币供应量的年底余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外汇储备(x1)衡量黄金和外汇买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用信贷规模(x2)衡量信用创造和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的模型如下:
y= β0+β1x1+β2x2+ui
(二)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y代表货币供应量,x1代表外汇储备,x2代表信贷规模,ui代表随机扰动项。我们通过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
(二)数据整理
货币供应量 (年底余额)单位:亿元
货币和准货币
年 份
(M2)
货 币
准货币
(M1)
流通中现金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2000
134610.3
298755.247.1
191476.9
33100.0
141051.0
17325.9
2006
345603.6
126035.1
27072.6
98962.5
219568.5
38723.1
161587.3
19249.1
2007
403442.2
152560.1
30375.2
外汇占款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人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迅速增多。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达到3万亿,位居世界首位。巨额的外汇储备如何运用直接影响到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所以,本文在基础货币的变化方面着重研究外汇占款的因素。
S.D. dependent var
190790.3
S.E. of regression
4694.02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9.97297
Sum squared resid
1.76E+08
Schwarz criterion
20.08149
Log likelihood
-106.8513
(二)模型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99516,说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中有99.9%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即在此模型中货币供应量有99.9%是受外汇储备和信贷规模的影响的。
2、F检验:y=β0+β1x1+β2x2+ui中的参数βj是否显著不为0.
原假设H0:β1=β2=0
F-statistic
8256.215
Durbin-Watson stat
1.748710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所以,Y=3268.803+0.0572835X1+1.2761X2,由此表明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和信贷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具体来看,外汇储备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引起货币供应量0.572835%的增长;信贷规模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会引起货币供应量1.2761%的增长。信贷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外汇储备。可见,尽管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对货币供应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使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反而是信贷规模对货币供应量影响更大。
二、文献综述
在货币银行学中,货币供给是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学界对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的。夏斌、廖强(2001)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基础货币本身及其来源。黄燕芬、顾严(2006)采用协整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考察了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动,得出基础货币供给具有较强内生性的结论黄武俊、陈漓高(2010)采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定量研究方法,考察了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动对基础货币变化的影响和冲击。何运信(2006)从货币乘数角度,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货币乘数变动不稳定但变动趋势可预测的结论。袁永德、邓晓兰、陈宁(2006)则综合了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因素,得出商业银行信贷途径、国库资金及国债余额是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最重要因素的结论。
三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分析
(一)基础货币方面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基础货币的公式: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外汇储备;信用创造;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
一、引言
货币供应量作为央行调控的中介目标,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几何式的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货币流通量也逐渐加大。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推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使得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超额的增长,截止到2012年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2为92.5万亿。在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M2如此大的今天,居民的实际财富其实处在一个不断缩水的通道中,财富不断被稀释,通货膨胀不断。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货币供应增长如此之快,货币购买力为何会下降,我们有必要通过分析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来找出答案。
4860.791
0.672484
0.5202
X1
0.572835
0.103267
5.547123
0.0005
X2
1.276100
0.054685
23.33564
0.0000
R-squared
0.999516
Mean dependent var
346201.5
Adjusted R-squared
0.999395
本文则从重点从基础货币、信用创造以及定期存款三个方面来考察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社会公众三者的综合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和贴现窗口以及买卖黄金和外汇储备来控制基础货币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通过分析外汇占款的变化可以研究中央银行的政策与行为以及对外贸易发展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货币乘数是表明基础货币放大或收缩的倍数,由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存在,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具有信用创造的作用,通过研究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对信贷规模的影响来研究商业银行的业务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定期存款利率是构成货币乘数的重要参数,通过研究定期存款的变化来研究社会公众的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260767.3
43166.9
2010
725774.1
266621.3
44628.2
221993.2
459152.7
105858.7
303302.2
4999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单位:万亿
年份
货币供应量(Y)
外汇储备(X1)
国内信贷规模(X2)
2000
134610.3
13706.71244
99371.07
479195.5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五、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
(一)初步估计
Dependent Variable: Y
Sample: 2000 20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1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3268.803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在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窗口来控制基础货币的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权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但是贴现贷款发放数量的多少虽然与中央银行制定的贴现率有关,但是不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而与商业银行的决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条投放基础货币的通道是买卖黄金和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收购黄金和外汇会直接引起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如果向居民收购黄金和外汇,则使流通中的现金增加或使居民存款增加而引起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无论哪种情况都会使基础货币等额增加。反之,当中央银行出售黄金和外汇时。则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