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爱国事迹材料
辛弃疾爱国事迹材料
辛弃疾爱国事迹材料辛弃疾的爱国事迹篇一辛弃疾最后差点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机会让我们看起来有点啼笑皆非。
当时权倾朝野的韩侂胄,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也不作过多的描述,只说一点,他发起了“道学党禁”,有人认为这一行为相当于秦始皇当年的焚书坑儒。
大名鼎鼎朱熹相当于死在了他的手下。
因为宁宗皇帝是他一手扶上去的,所以韩侂胄经常做一些超越自己宰辅权限的事情。
终于有一天有人弹劾韩侂胄“无君之心”。
这一罪名看似是说不替皇帝分忧解难,实际是说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
虽然这件事的结局是以弹劾者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冷静下来的韩侂胄还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这个罪名往大了说是要被诛九族的。
韩侂胄反复思量,最终明白党禁让他失掉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接下来的韩侂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向皇帝谏言,希望吧贬黜到各地的能人志士召回朝廷,同时还意气风发地提出了北伐的建议,认为作为大宋之人,朝廷上下都不应该忘记靖康之耻和后来的国难。
就这样辛弃疾像一枚棋子一样在小人韩侂胄私利指使的“爱国大义”中再次被启用北伐抗金。
辛弃疾何曾不知韩侂胄的嘴脸,但是不管怎样或许这是他实现抗金梦想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只要能够抗金,只要能够杀敌报国,哪管他韩侂胄是何目的!哪管自己是别人的一颗棋子!因此辛弃疾在朋友的嘲讽中欣然接纳了韩侂胄的召唤。
闹剧的开始,也必然会以悲剧而终结。
重新回到临安的辛弃疾,他认真分析了敌我形势,将南宋的现状和金国的局势做了详尽的对比,从而辨出彼此的优势与劣势,为出兵北伐做出了全面、良好的分析总结。
可惜,宁宗不是孝宗,政治上的观望与附和让他成为韩侂胄的傀儡。
一场靠北伐口号赢得民心的政治闹剧过后,辛弃疾发现韩侂胄“打到长江对岸”的口号也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已。
辛弃疾失望了,命运终究没能给辛弃疾一个圆满的结局。
不久,韩侂胄就因为与辛弃疾用兵思路的不同而将他临阵换下,辛弃疾沮丧到了极点,他不得不接受再一次与理想擦肩而过的事实。
一年后,辛弃疾在绝望中去世,那些伴随了他一生的关于恢复中原的信念从此长眠地下,沉淀成裹尸之沙,幻化成墓志之名。
辛弃疾的小故事(精选5篇)
辛弃疾的小故事辛弃疾的小故事(精选5篇)故事是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那么关于辛弃疾的小故事你听过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辛弃疾的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辛弃疾的小故事篇1现在我们讲的是南宋时一位叫辛弃疾的抗金英雄,他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
那时候,我国北部在金国的统治下,人民生活非常痛苦。
山东有个农民叫耿京,他带领了一支起义军,经常打击金兵。
辛弃疾也是山东人,他非常敬佩耿京,就组织了两千多人,加入了耿京的队伍。
起义军在耿京和辛弃疾的领导下,常常打胜仗,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久有了二十几万人。
耿京就派辛弃疾到南方去和南宋联系,好联合起来把金兵赶走。
谁知道起义军里面出了一个叛徒,叫张安国。
他乘辛弃疾不在的时候,暗杀了耿京。
起义军没有了领袖,就这样散掉了。
辛弃疾从南方回来,叛徒张安国已经逃到金国的兵营里去了。
辛弃疾心里又悲痛又愤怒。
他对同伴说:“我们一定要活捉张安国,为耿京报仇!”同伴中有人说:“张安国躲在敌人的兵营里,那儿驻扎了五万金兵。
咱们只有几十个人,怎么去捉他呢?”辛弃疾叫道:“五万!就是五十万,我们也要闯进金营,杀了这个叛徒,为耿京报仇,为老百姓报仇!”当天晚上,辛弃疾挑选了五十名勇士,个个骑了快马,带着刀剑,向金营直奔而去。
快到金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们都下了马,把马拴在树上,然后乘黑悄悄地摸进了金营。
金营里灯火辉煌,张安国正在跟两个金将喝酒猜拳。
他们看见辛弃疾和勇士们拿着刀剑冲进来,吓得魂都没了。
张安国赶紧钻到桌子底下,两个金将急忙举起椅子来抵挡。
勇士们一拥而上,把两个金将连人带椅子砍翻了。
辛弃疾一个箭步上前,把张安国从桌子底下揪了出来。
张安国抱着个脑袋,直喊饶命。
辛弃疾用剑指着张安国骂道:“你这个叛徒!耿京哪点对不住你?”张安国吓得浑身打颤,说:“我……我错了!”辛弃疾冷笑一声说:“错了?来,绑起来,带回去办罪!”大伙儿一拥而上,把张安国绑得结结实实,拉出了营帐。
爱国情怀作文素材辛弃疾
爱国情怀作文素材辛弃疾我呀,就想跟你们唠唠辛弃疾。
这人呐,那可是浑身透着一股让人着迷的劲儿。
我就想象着辛弃疾的模样,他肯定是那种浓眉大眼的汉子,眼睛里像是藏着一团火,那是对国家炽热的爱啊。
脸庞呢,透着一股坚毅,胡子可能有点乱乱的,就像他那不太顺遂的一生,可乱中又有着一种刚强的秩序。
辛弃疾生活的那个时候啊,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金兵在北边虎视眈眈,宋朝的土地被人占着,百姓们过着苦哈哈的日子。
辛弃疾呢,他可不是那种只会躲在屋子里唉声叹气的人。
他心里想的就是把那些金兵都给赶跑,把失去的土地都给夺回来。
我就琢磨着,他写那些词的时候,那肯定是心里憋着一股劲儿。
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你看这画面感多强。
他晚上喝醉了,挑着灯看自己的宝剑,心里想着的是军营里的事儿。
我想啊,他拿着剑的时候,手肯定紧紧握着剑柄,眼睛盯着剑刃,就好像那剑能带着他的军队冲向敌人一样。
那眼神里的光,估计比灯还亮呢。
我还听说他带着兵打仗的时候,那可真是勇往直前。
在战场上,他骑在马上,风呼呼地吹着他的战袍,他大声地喊着指挥士兵。
那声音啊,就像洪钟一样,让士兵们听了就热血沸腾。
他的士兵们肯定都特别崇拜他,一个个跟着他,就盼着能把金兵打得屁滚尿流。
有一次,他可能和手下的将士们坐在营帐里。
有个年轻的小兵就问他:“将军啊,咱们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些金兵都赶跑,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啊?”辛弃疾就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说:“快了,只要咱们齐心协力,肯定能行。
”他的眼睛看着营帐外的天空,眼神里满是坚定。
他写的词里,也有那种很惆怅的。
为啥惆怅呢?他空有一腔爱国的热血,可是朝廷里那些当官的啊,净是些胆小怕事的。
他想打仗,想为国家效力,可那些人总是阻拦他。
他就只能把自己的郁闷都写进词里。
像“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他拿着宝剑看来看去,拍着栏杆,心里的想法没人能懂啊。
我都能想象出他皱着眉头,满脸无奈的样子。
辛弃疾这个人,他的爱国情怀那就是作文素材里的一座宝藏啊。
辛弃疾的五则著名小故事
辛弃疾的五则著名小故事辛弃疾(1140.5.28-1207.10.3),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的五则著名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辛弃疾的爱国故事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广为传颂的便是他的爱国。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大片地区已成为金朝的统治区。
辛弃疾自幼丧父,他是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的。
宋朝廷南渡时,辛赞因受家口拖累,只能留在北方,并且担任了金朝的开封府知府等职。
但辛赞身在曹营心在汉,念念不忘的是大宋政权。
他常带领子孙们登高望远,放眼山河,希图恢复中原。
他对辛弃疾寄予的期望尤其殷切,曾两次让辛弃疾去金都燕京参加科举考试,乘机侦察、了解金人的形势。
在祖父的培养教育下,辛弃疾不仅诗文写得好,剑术高超,而且从小就立下了抗金爱国的大志。
他曾豪迈地说:我要用词骂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公元1161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大举南下,想灭亡南宋,统一江南。
但这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因不堪金朝的压迫,纷纷起义。
当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毅然率众起义,组织了有两千多人的队伍。
后来他又带领起义,投奔了在山东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受到耿京的器重,让他掌管全军的文件和大印。
1162年,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即位。
他对起义采取了劝降诱降、分化瓦解和调集兵力、严酷镇压相结合的政策。
耿京领导的起义军,是他们重点镇压的目标。
面对这样的形势,辛弃疾力劝耿京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与宋军配合作战。
耿京即派辛弃疾等十一个人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联系。
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并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掌书记。
辛弃疾等人回山东复命,走到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耿京的部下张安国、邵进等人在金朝的收买下,杀死了耿京。
歌颂辛弃疾爱国作文素材
歌颂辛弃疾爱国作文素材
《爱国诗人辛弃疾》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厉害的人的故事,他叫辛弃疾。
辛弃疾是一个超级爱国的人。
他生活在一个不太安稳的时代,国家常常受到敌人的欺负。
可是辛弃疾一点儿也不害怕,他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把敌人赶跑,让国家变得强大。
有一次,辛弃疾带着一小队士兵去打仗。
敌人很多很多,大家都有点害怕。
但是辛弃疾一点儿也不退缩,他冲在最前面,大声喊着:“别怕,我们一定能赢!”他的勇敢让士兵们也变得勇敢起来,真的打了胜仗。
他还写了好多好多诗词,在诗词里表达他对国家的爱和担忧。
就像我们不开心的时候会跟爸爸妈妈说一样,辛弃疾把他的心情都写在了诗词里。
辛弃疾真的太厉害了,我们要向他学习,要爱我们的国家,长大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了不起的辛弃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辛弃疾吗?他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英雄!
辛弃疾生活的那个时候,国家不太平,经常有坏人来捣乱。
但是辛弃疾特别勇敢,他一心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有一回,敌人悄悄地来攻打他们的村子。
辛弃疾马上组织大家一起抵抗。
他想出了好多聪明的办法,比如挖陷阱、设埋伏。
成功地把敌人打跑了。
辛弃疾还写了好多好多好听的诗。
他在诗里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就是他心里想着要为国家打仗的愿望呀。
我们要记住辛弃疾,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好孩子!。
辛弃疾爱国事迹素材
辛弃疾爱国事迹素材
辛弃疾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和将领,他的爱国事迹丰富而感人。
以下是一些关于辛弃疾的爱国事迹素材:
1. 奋勇抗金: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中国北方被金国占领。
他深感国家的耻辱,积极主张抗金救国。
他亲自率军奋勇抗敌,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多次打败金军,展现了高昂的爱国热情。
2. 诗词抒发爱国情:辛弃疾的诗词多抒发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恢复的渴望。
他的《青玉案·元夕》中写到:“烽火戏诸侯事,一入赋税家犹在。
唇齿相依关外天,长使英雄泪潸潸。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国家分裂的痛心疾首和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渴望。
3. 提倡尚武精神:辛弃疾非常重视尚武精神,他认为这是保家卫国的重要条件。
他积极推广武术,提倡强身健体,以备战时之需。
他自己也精通武艺,以身作则,鼓舞士气。
4. 忧国忧民:辛弃疾不仅关心国家的命运,也深深忧虑人民的生活。
他的诗词中常常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他主张改革社会弊病,减轻人民负担,以改善民生。
5. 坚守气节:在面对金国的诱惑和威胁时,辛弃疾始终坚守自己的气节。
他拒绝金国的招降,宁死不屈,展现了一个真
正爱国者的坚定立场。
这些事迹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品质,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辛弃疾的爱国故事
辛弃疾的爱国故事
辛弃疾的爱国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为您推荐的故事:
1.辛弃疾号召大家抗金。
辛弃疾在21岁那年,金兵南下准备进攻南宋,辛弃疾在家
乡组织了2000多人的抗金队伍,加入了耿京的抗金队伍。
在辛弃疾的说服下,这支抗金队伍准备归附南宋。
没过多久,队伍里出现了叛徒张安国,他杀了耿京以后投降了金国。
辛弃疾听说后,怒火中烧,亲自率领数十名骑兵夜闯敌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拿叛徒张安国,为耿京报了仇。
2.辛弃疾被弹劾导致落职。
虽然辛弃疾进入仕途,可朝廷并没有委以重任,让他实现
报国之志。
辛弃疾被频繁调任,七年间竟改职十二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虽然官职不高,辛弃疾还是缕缕向朝廷上奏,请求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可皇帝畏畏缩缩,根本听不进去劝告。
主和派占了上风,辛弃疾遭受排挤,被弹劾导致落职,开启了他二十多年的闲居生活。
辛弃疾的爱国事迹五篇
辛弃疾的爱国事迹优秀范文一以前只知道辛弃疾的豪放,而读他的词,我不禁愕然,以武起事,竟然是壮志未酬的苦闷与悲愤成就了文学的他。
而这对他来说,又会是怎样一种辛酸?有人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写成的。
我坐在桌边沉思:对于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领来说,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悲哀。
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的,是他栏杆拍遍的一脸惆怅。
这也是历史的悲哀!如此强烈的爱国之心一次次被昏晕的朝廷和奸佞的小人淬火。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行驶,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强大而迅速发展的祖国。
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面,拿着笔我会想:要是让辛弃疾看到,是否会让他羡慕不已呢——我们也在走一条携笔从戎的道路。
作为一名国防生,我无需以一方面的人生悲剧来换取另一方面的光彩;我有我的追求,我要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壮;“将军本色是诗人”,我也要有文人宽广的胸襟;我会实现我的理想,时过境迁,辛弃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报国无门与龟因无路的徘徊也一去不复返了。
我曾为辛弃疾的深深的爱国之情所感动,面对着祖国,可能我们仅仅是大海中的一粒小水滴,但正是这一滴滴小水滴的积累,才有了大海的波涛汹涌。
同样,祖国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投入,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们欣赏“沙场秋点兵”的辛弃疾,献身祖国的国防,我们无悔!我又仿佛看到了辛弃疾,但这次一头白发的他一改以往的忧伤,对着我脸上出现了灿烂的笑容……辛弃疾的爱国事迹优秀范文二以前只知道辛弃疾的豪放,而读他的词,我不禁愕然,以武起事,竟然是壮志未酬的苦闷与悲愤成就了文学的他。
而这对他来说,又会是怎样一种辛酸?有人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写成的。
我坐在桌边沉思:对于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领来说,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悲哀。
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的,是他栏杆拍遍的一脸惆怅。
这也是历史的悲哀!如此强烈的爱国之心一次次被昏晕的朝廷和奸佞的小人淬火。
辛弃疾爱国事迹素材7篇
辛弃疾爱国事迹素材7篇辛弃疾爱国事迹素材【篇1】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如《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朝廷却反应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
从乾道四年(1168年)年始,辛弃疾先后担任过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等职,在平定了赖文政领导的茶商军之后,又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成为封疆大吏,后历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
频频的调动与升迁并没有使辛弃疾感到满足,他日夜渴望的是驰骋沙场,收复失地。
但辛弃疾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
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
后来,辛弃疾因在地方上大刀阔斧地整顿、创置“飞虎军”等事,妨碍了权贵们的利益,淳熙八年(1181年)十一月被交章弹劾,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等罪名(台臣王蔺语),罢去所有职务。
早在淳熙七年(1180年)再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西安抚使时,辛弃疾便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
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
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
在被罢官时,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辛弃疾的好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即辛陈之晤)。
鹅湖之会后,辛弃疾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
辛弃疾传奇英雄事迹故事1000字
辛弃疾传奇英雄事迹故事1000字是时,弃疾……辛弃疾传奇英雄事迹故事篇6早年经历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卯时,祖上为狄道人,自始祖辛维叶时迁居济南历城。
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国。
尽管如此,辛赞却始终期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美芹十论》),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苦痛。
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少年时,又曾与党怀英一同受学于刘瞻(《宋史》作蔡伯坚),并称“辛党”。
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抵制。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与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当掌书记,主管文书,参与机密。
步入仕途当金人内部抵触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突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惊人的英勇和果断,使辛弃疾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二十三岁。
辛弃疾传奇英雄事迹故事篇7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勇敢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如《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赞扬,广为传诵,但朝廷却反应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
辛弃疾主要事迹
辛弃疾主要事迹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主要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辛弃疾主要事迹1辛弃疾的个人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闸村)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二十一岁时即参加抗金义军。
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将领。
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主要著作有《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念奴娇·赋雨岩》《一剪梅·中秋元月》《稼轩词》等。
辛弃疾活捉叛徒在完颜亮大举南下的时候,北方和中原人民趁金朝后方空虚,纷纷起义。
济南府有一个农民叫耿京,也聚集了几十个人举行起义,先后攻占了莱芜、泰安(都在今山东省)两座县城。
耿京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二十几万人,成为各地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队伍。
投奔耿京起义军的人,大多是在金朝统治者残酷压迫下的贫苦农民,也有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济南人。
他出生的时候,家乡已经沦陷在金朝统治者的手里。
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占领区里做过几年地方官,但是心里却一直向着宋朝。
辛赞常常给小孙子讲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带着辛弃疾登上高山,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给辛弃疾留下很深的印象。
辛弃疾长大后,因为文才出众,被金朝的济南官府推荐到燕京去参加进士考试。
辛庆疾爱国事迹1200字(精选)
关于辛弃疾的爱国事迹作文1辛弃疾自幼习武,又受祖父思想影响。
虽处金地,终为宋民,勤习练武,收复失地。
南宋不图霸业,苟安一隅,更为暂时安宁,无奈对金俯首贴耳,年年贡财不断。
少年辛弃疾,愤至狗肉官人,仇恨金敌,不屈反抗,一面丹心。
绍兴二十一年,金人小吏巡查,至辛府,扬言至此要辛弃疾祖父以大宴招待。
无法!有苦对谁言?只得以酒肉大宴换得一时平静。
但或许只有他看不惯而又敢表达这一切,心中忧愤顿起,愤然抽剑起身,至吏前,直言以剑助兴。
不待吏悟,挥剑而起。
身姿矫健,快似雷霆,刀光剑影中,挥剑直至吏前。
酒杯倾倒,碟盘落地,厌恶一哼,拱手退下。
绍兴三十一年,辛弃疾乃“隆中诸葛”,五月渡泸,一骑平冈,以才能与胆识,开始结团为盟,戎马抗金。
后与耿京义军合并,任书记长,掌管印信。
其手下一僧义端,将印信偷走,辛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三日,终提回一人头。
为光复大业,说服耿京南归,亲自南下联络,不料几日之内,部下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以文为业观至此,人们或许会觉得辛弃疾会征战一生罢,或至战亡,或至南归而息,这或许也是他想要的吧?但世上之事并非心想事成,待其南归,立刻失去了手中的钢刀利剑,仅剩赣东北舍中一枝羊毫软笔。
从此,再无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仅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与无奈的'自嘲。
细品宋词,或只能以“辛”一词形容。
艰辛、酸辛、悲辛,辛辣五内俱焚。
世上好事之多,为何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是被闲置就是被走马灯似调动。
一一七九年,由鄂至湘同僚心情难平,辛弃疾便作词感叹,作《摸鱼儿》。
而他的伤痛又有几人能感触到?宋孝宗看后不悦,但其只能以政化词,以武化词,以悲化词,以心化词罢。
虽已离政多载,但依旧深切关心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
只得到赣东北修舍,独自咀嚼寂寞。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他的金戈之声,“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他的悲愤之叹,登危楼,临江水,望长江,拍栏杆,只得热泪盈眶。
辛庆疾爱国事迹
关于辛弃疾的爱国事迹作文1辛弃疾自幼习武,又受祖父思想影响。
虽处金地,终为宋民,勤习练武,收复失地。
南宋不图霸业,苟安一隅,更为暂时安宁,无奈对金俯首贴耳,年年贡财不断。
少年辛弃疾,愤至狗肉官人,仇恨金敌,不屈反抗,一面丹心。
绍兴二十一年,金人小吏巡查,至辛府,扬言至此要辛弃疾祖父以大宴招待。
无法!有苦对谁言?只得以酒肉大宴换得一时平静。
但或许只有他看不惯而又敢表达这一切,心中忧愤顿起,愤然抽剑起身,至吏前,直言以剑助兴。
不待吏悟,挥剑而起。
身姿矫健,快似雷霆,刀光剑影中,挥剑直至吏前。
酒杯倾倒,碟盘落地,厌恶一哼,拱手退下。
绍兴三十一年,辛弃疾乃“隆中诸葛”,五月渡泸,一骑平冈,以才能与胆识,开始结团为盟,戎马抗金。
后与耿京义军合并,任书记长,掌管印信。
其手下一僧义端,将印信偷走,辛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三日,终提回一人头。
为光复大业,说服耿京南归,亲自南下联络,不料几日之内,部下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以文为业观至此,人们或许会觉得辛弃疾会征战一生罢,或至战亡,或至南归而息,这或许也是他想要的吧?但世上之事并非心想事成,待其南归,立刻失去了手中的钢刀利剑,仅剩赣东北舍中一枝羊毫软笔。
从此,再无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仅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与无奈的'自嘲。
细品宋词,或只能以“辛”一词形容。
艰辛、酸辛、悲辛,辛辣五内俱焚。
世上好事之多,为何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是被闲置就是被走马灯似调动。
一一七九年,由鄂至湘同僚心情难平,辛弃疾便作词感叹,作《摸鱼儿》。
而他的伤痛又有几人能感触到?宋孝宗看后不悦,但其只能以政化词,以武化词,以悲化词,以心化词罢。
虽已离政多载,但依旧深切关心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
只得到赣东北修舍,独自咀嚼寂寞。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他的金戈之声,“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他的悲愤之叹,登危楼,临江水,望长江,拍栏杆,只得热泪盈眶。
辛弃疾的英雄事迹800字汇总
辛弃疾的英雄事迹800字汇总宋朝时期,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最为大家熟知的词人也有很多。
而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辛弃疾的英雄事迹范文,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关于辛弃疾的英雄事迹范文1辛弃疾是南宋卓越的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为主,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他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在于,他出生时北方早已被女真人占领了,在他父亲的“登高望远,指画河山”的熏陶下,就产生了恢复统一的雄心壮志。
以及在后来看到了女真人的霸道残忍,于是对恢复中原的壮志更加的确定了。
辛弃疾长大后,为了恢复中原初次来到南方,拜见皇帝。
可是他并不知道朝廷的软弱无能,以至于他的出色的才能和豪放的雄心壮志,恢复中原的愿望,无法再这样畏缩,腐败的官场上立足的。
他也十分羡慕那些归隐的诗人,对于这些内心毫无波澜。
辛弃疾也不是所有的词抒发的豪情壮志,他的婉约词也十分的出色。
我最喜欢的词是---《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词人从北方初次来到南方是,看见祖国的大半个土地被那时的侵略者所践踏。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辛弃疾在这些年的经历和所遇见的人,没有一个是为国家而担忧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可能是词人对自己的安慰,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上一定有和我一样对祖国的安危而忧愁。
或是作者想凭借“那人”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孤傲的性格。
这首词开篇就写“东风夜放花千树”,写出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街道都是欢声笑语。
但是作者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了反衬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或者是词人自己的与众不同。
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再写“那人”就是为了能够更加的突出词人对那人的向往。
再“那人”身上体现了词人所追求的情感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辛弃疾的简单爱国事迹
写辛弃疾的爱国事迹作文1你的笔下有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在战场杀敌的故事。
你的笔下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
你的笔下还有宋文帝刘毅隆、王玄谟之北伐,而一事无成还被魏击败的故事。
你就是豪放派的领袖,一代词宗——辛弃疾。
你一生的梦想就是收复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国土,所以写出了不朽的爱国诗篇,其中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更是豪放,悲壮异常。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江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你举头眺望长安,可惜只看到了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山挡住,这滔滔江水依然向东流去,夕阳西下,你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叫声。
你不仅善于写豪放词,婉约词更是别具一格。
你写的《青石案·元夕》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末尾所讲的那人也许并非确有其人,不过你寄托的理想化身,寄寓着你政治上失意的身世之惑。
你就是一个一心为国,屡遭磨难的辛弃疾;你就是一个屡遭磨难,不折不挠的辛弃疾;你就是一个不折不挠,抱憾终生的辛弃疾。
你就是词中之龙——辛弃疾。
写辛弃疾的爱国事迹作文2惟愿终夜长开眼,报得平生未展眉。
这是元稹悼念亡妻的千古名句,送给辛弃疾,恐怕一点也不合适。
可我还是觉得,读罢辛词,恐怕真值得一宿不眠。
辛弃疾是那个永远热血,永远眼含热泪的少年英雄,他几百骑独闯金营,活捉叛徒,全身而退,还军南宋,这是他一生难忘的高光时刻。
可从此,他也再没长大过。
他的词,确实拓宽了宋词的题材,确实豪迈高亢有力量,确实是时代最强音,也确实是典故层叠,诘屈聱牙。
所以我总不记不住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种典故套典故的句子,也总不知道寄奴和佛狸,谁才是他心中的大英雄。
但是,我轻易地记住了,某个初春时节的灯火阑珊处,某个夏夜的蛙声一片,某个中秋的明月向何处去悠悠,某个冬天里的剩水残山,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还有那十里平世界的小小兴亡。
所以当一个少年英雄,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的时候,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的时候,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时候,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的时候,见青山多妩媚的时候,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时候,就总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无法和解的不甘心,所以他的眉头也总是紧锁着吧。
辛弃疾的事例
辛弃疾的事例辛弃疾的事例有哪些呢?著名的抗金英雄、诗人、政治家的辛弃疾深受人们的爱戴,而他的精神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辛弃疾的事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辛弃疾的事例篇一:陈亮是辛弃疾的知交,是一位爱国词人。
淳熙十五年冬天,陈亮从他的故乡浙江永康到江西拜访辛弃疾。
辛弃疾住在自建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其取名为“瓢泉”的一条小溪。
小病中的辛弃疾见到陈亮,十分高兴。
他俩或在瓢泉共饮,或往鹅湖寺游览。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纵谈国家大事,时而欢笑,时而忧愤。
陈亮在铅山住了十天,才告别回去。
辛弃疾一程又一程地送他。
第二天早晨,辛弃疾又赶马追去,想挽留陈亮多住几天。
当他追到鹭鹚林地方,因深雪泥滑,不能前去,才停了下来。
那天,他在方村怅然独饮。
夜半投宿于姓吴的泉湖四望楼,听到邻人吹笛声,凄然感伤,就写了一首《贺新郎》词。
记述他们这次交往。
辛弃疾的事例篇二: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的情况下度过的。
他刚满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领了。
他目睹烽烟翻滚,山河破碎,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有一天,金人贵族中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完颜千户耀武扬威地来到辛家,硬逼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用酒肉款待他。
辛赞是个老实人,憋着一肚子气,勉强摆了一座酒席。
骄横的完颜千户几杯酒下肚后,更加得意洋洋,竟当众侮辱起敬酒的小僮来了。
这一来,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再也忍不住了。
他“嗖”地从墙上抽出一把宝剑,“噔、噔、噔”几步走到完颜千户面前,激昂地说:“趁诸位酒酣耳热,让我舞剑给大家开心助兴!”说罢,便挥剑起舞。
只见他有时轻似燕子点水,有时重如泰山压顶。
舞到兴头上,剑人合而为一,只有剑光闪闪,不知人在何处。
正在这时,忽听辛弃疾猛喝一声:“看剑!”一个大鹏展翅,宝剑直指完颜千户的脑门。
“啊!——”完颜千户吓得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连人带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盘叮当落地,打得粉碎。
辛弃疾急忙收剑做了个干净洒脱的收势,说了声“莽撞了!”从容地站立一旁。
以平定山河为己任的事例辛弃疾
以平定山河为己任的事例辛弃疾【引言】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勇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以平定山河为己任,为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辛弃疾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本文将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以期对当代社会产生一定的启示。
【生平事迹】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官的家庭,自幼便立下了“平定山河、恢复中原”的抱负。
在南宋官渡之战、郾城之战等战役中,辛弃疾屡立战功,逐渐崭露头角。
【事例】辛弃疾在任上,积极推行一系列政策,致力于平定山河。
首先,他加强边境防务,对边境地区的叛乱分子进行清剿,稳定了国家安全。
其次,他改革税收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生产力。
此外,他还大力发展经济,整顿市场秩序,使国家财政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爱国情怀】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体现在他为国家安定、民族繁荣所付出的努力。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毫不犹豫地投身战场,英勇抵抗外敌。
在国家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他的诗词作品中也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独立的渴望,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精神内涵】辛弃疾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他坚定的信念、忠诚的品质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一生都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
即使在离职归乡后,他仍然关注国家大事,悉心研究军事战略,为国家的未来储备力量。
【结论】辛弃疾以平定山河为己任,为国家安定、民族繁荣付出了巨大努力。
他的事迹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传承辛弃疾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的爱国事迹篇一辛弃疾最后差点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机会让我们看起来有点啼笑皆非。
当时权倾朝野的韩侂胄,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也不作过多的描述,只说一点,他发起了“道学党禁”,有人认为这一行为相当于秦始皇当年的焚书坑儒。
大名鼎鼎朱熹相当于死在了他的手下。
因为宁宗皇帝是他一手扶上去的,所以韩侂胄经常做一些超越自己宰辅权限的事情。
终于有一天有人弹劾韩侂胄“无君之心”。
这一罪名看似是说不替皇帝分忧解难,实际是说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
虽然这件事的结局是以弹劾者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冷静下来的韩侂胄还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这个罪名往大了说是要被诛九族的。
韩侂胄反复思量,最终明白党禁让他失掉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接下来的韩侂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向皇帝谏言,希望吧贬黜到各地的能人志士召回朝廷,同时还意气风发地提出了北伐的建议,认为作为大宋之人,朝廷上下都不应该忘记靖康之耻和后来的国难。
就这样辛弃疾像一枚棋子一样在小人韩侂胄私利指使的“爱国大义”中再次被启用北伐抗金。
辛弃疾何曾不知韩侂胄的嘴脸,但是不管怎样或许这是他实现抗金梦想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只要能够抗金,只要能够杀敌报国,哪管他韩侂胄是何目的!哪管自己是别人的一颗棋子!因此辛弃疾在朋友的嘲讽中欣然接纳了韩侂胄的召唤。
闹剧的开始,也必然会以悲剧而终结。
重新回到临安的辛弃疾,他认真分析了敌我形势,将南宋的现状和金国的局势做了详尽的对比,从而辨出彼此的优势与劣势,为出兵北伐做出了全面、良好的分析总结。
可惜,宁宗不是孝宗,政治上的观望与附和让他成为韩侂胄的傀儡。
一场靠北伐口号赢得民心的政治闹剧过后,辛弃疾发现韩侂胄“打到长江对岸”的口号也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已。
辛弃疾失望了,命运终究没能给辛弃疾一个圆满的结局。
不久,韩侂胄就因为与辛弃疾用兵思路的不同而将他临阵换下,辛弃疾沮丧到了极点,他不得不接受再一次与理想擦肩而过的事实。
一年后,辛弃疾在绝望中去世,那些伴随了他一生的关于恢复中原的信念从此长眠地下,沉淀成裹尸之沙,幻化成墓志之名。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是悲哀的,他的悲哀的原因是自己拥有一世的才华,满腔报国热情,刚直的品格,但是当时懦弱、昏暗的朝廷、官场,尽管他无论怎样使出浑身解数寻找报国之路,甚至不顾气节接受韩侂胄的召唤,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时代的悲哀造就了辛弃疾悲哀的一生。
辛弃疾的爱国事迹篇二辛弃疾曾昔英武的将军,共样也是豪迈的诗人。
他是一个英武的将军,他诞生时,江山破碎,金卒入侵,民不聊生,齐被他紧紧记在心间。
几十年如一日,博览群书,能文能武,盼望“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撤”。
二十一岁便率五十人直冲五万金军的大营,“想应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引得仓促北瞅”。
稼轩,一个实真正正爱国的壮士。
他替国而生,毕生报国,“要挽河汉仙郎,东北洗胡沙”。
即便在南回后不蒙沉用之时,也仍然想着“试手剜天裂”。
他点对沉溺的帝邦,没有废弃,本人无论在何种顺境,皆能将国野取国民的好处视为大家的所有,敢于前去寻求。
他是豪放的诗我,仕途的不如意以及国度的危灭,更增进了他诗的创息。
“众面觅他千百度,暮然回想这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映射的是他心中无比的伤感。
试答有多少人,能如斯失神伤口,唯有辛弃疾了。
斜阳中,听到断鸿声声;关楼上,无数把风刀霜剑;吴钩前,一己将栏杆拍遍。
“了结臣王地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红产生,”事实终极仍是坠进了诗文之中。
该年年多英武,所向无敌;现在却壮志难酬,幻想覆灭,脸上只留下了岁月的风霜。
只是无奈,世事难料。
多少十年弹指一挥间,留下的无数的印记也在一点点消散变咸。
最末他的人生只留下了“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往;美芹哀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但人们心中稼轩却永遥不消失。
辛弃疾的爱国事迹篇三近来拜读《辛词》,颇有一股豪气涌上心头。
真想穿越千年,站在狼烟四起的抗金战场,看辛弃疾如何金戈铁马、挥斥方遒;想穿越千年,回到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做辛弃疾忠实的倾听者,替稼轩分担一点儿家国之忧。
中国从古至今无数的爱国诗人,像一颗颗闪耀的明星镶嵌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坛的历史长河中,褶褶生辉。
从先秦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唐朝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如梦来"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多少为国家、为人民奔走疾呼的灵魂,多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辛弃疾也是其中之一,但他又是与众不同的`一位。
别人大多都是用文字、用感情在呐喊,以便唤醒"沉醉"的政府和民族,而辛弃疾则是拿起武器亲自上战场的爱国词人。
李贺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辛弃疾做到了。
他二十多岁时,组织抗金队伍,带上"吴钩"亲上战场,甚至夜闯敌营,擒拿叛徒。
他的英勇曾让"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让"懦士为之兴起".辛弃疾想这样一直为国家分忧,为百姓解难。
但腐朽的南宋王朝"亲小人,远贤臣",偏信谗言,懦弱胆小,贪图享乐,无心收复河山,所以,辛弃疾空有一腔豪情无法施展。
罢了!只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意。
我们不好说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这是历史的不幸,但这又是中国词坛最大的幸运,中国词坛从此多了一位光芒四射的词人。
光照古今,响彻千年!辛弃疾南归十年后写过一首《水龙吟》,我最是喜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南宋朝廷早已南迁,偏于一隅,想的不是如何收复失地,而是"乐不思蜀"整天享乐。
"红巾翠袖"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热闹情景,让辛弃疾伤情不已,不禁流下了"英雄泪".所有人都已把他乡作故乡,只有辛弃疾仍然把自己看成一个"江南游子".他眼望故乡,遥岑远目,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在敌人的手里,自己的同胞还在敌人的铁骑之下备受蹂躏。
但又有谁懂呢?无人会!当年跟随自己奋勇杀敌的"吴钩"多年未曾出鞘,是否已经失去了锋芒,现在也只能是拿出来看一看,心中的抑郁苦闷无处发泄,也无人会懂,只有"栏杆拍遍"表达自己的内心了。
辛弃疾最终不愿随流合污。
虽然无人理解他的内心,但他仍不愿学张季鹰、许汜之辈,为品家乡的鲈鱼、为求田问舍而归隐,他怕"刘郎"看不起自己。
说到底,辛弃疾还是不想放弃南宋王朝,不想放弃自己抗金的理想,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
《辛词》读来让我心潮澎湃,敬佩《辛词》,更敬佩稼轩本人。
不禁忆起金庸先生点赞郭靖的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辛弃疾的爱国事迹篇四辛弃疾是我最崇拜的伟人,他于公元1140年5月18日生,公元1207年10月3日逝世,他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字号“稼轩居士”。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我最欣赏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整首词抒发了辛弃疾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特别是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更使人感受到《水仓吟·登建康赏心亭》整首词荡气回肠。
但是整首词还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那么的豪放。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辛弃疾的爱国之情。
辛弃疾22岁就拉起千人队伍、率万人南下归宋,当时他还是个英雄少年,却如此血气方刚,欲为朝廷通杀贼寇,收复失地这又是何等的豪壮呀!但是,世上的事并非都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刻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中凛然的杀气和磅礴之势。
我们要永远记住,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品格,我们现在唯一要做到的是认真、努力地学习,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辛弃疾的爱国事迹篇五到底什么是爱国呢?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为国家慷慨赴义呢?在宋朝就有好多爱国人物,如北宋的岳飞,南宋的文天祥、陆游、辛弃疾和李清照等。
现在,我想要分享的是辛弃疾的爱国故事。
辛弃疾被誉为第一爱国词人,他是一位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脉的诗人。
公元一一六一年北宋被灭亡时,老百姓群情激愤,各地纷纷自组义军抵御金兵,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就领导大约二千名农民对抗金兵,获得重要的胜利。
辛弃疾的义行不仅打击金人的侵略,更鼓舞了人民抗金的信心。
为了彻底打败金兵,义军主帅耿京听从辛弃疾的建议,派他到朝廷商谈合作事宜。
当辛弃疾圆满达成任务时,耿京却被奸人张国安所害。
他悲愤填膺,只率领五十余人马就直冲五万人的金营捉拿叛徒张安国,趁张安国与金将饮酒时,捉拿张安国至京城,斩首示众。
而辛弃疾最后不得已只能南渡归宋。
从此就在南宋一展他的长才。
辛弃疾南归后,他独排众议:“打击敌人,恢复国土,是关系到国家、生民的大业,不是皇帝或宰相的私事,应当上下一心共同参加。
”但主和派却对辛弃疾的抗金行动表示反对,从此之后,辛弃疾竟被逐出朝廷达二十年之久。
直到辛弃疾六十四岁时,南宋大臣韩氏想再度进军中原建功立业才又把他找来,辛弃疾心愿未了,想藉此机会实现抗金愿望,到最后还是未能如愿以偿,他去世前还一直大喊:“杀贼!杀贼!”可见其抗金决心至死不渝!辛弃疾所做的一切,无不为国家着想的,可惜在最关键的壮年期被迫归隐山林二十年。
他所写的词真情流露,令人荡气回肠,并蕴含有志难伸的感叹,也只能说是时不我与!辛弃疾有此才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爱好读书的结果。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应该要学习辛弃疾努力不懈的精神,不但把读书当成习惯,甚至是嗜好,好好地学习书中的知识、汲取书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