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理论与学习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华生的行为学习理论
恐惧习得实验: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 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评价
进步意义: 1. 以行为心理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方法上以客观的观察 代替主观意识的自省,奠定了行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推 动心理学研究方法科学化进程。 2.不仅研究自省还研究心理学对行为的研究,扩大了心理 学的研究领域。 3.促进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进一步促进心理学 的发展。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 程。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 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 过条件作用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华生的恐惧形成实验
1920年,华生应用条件反射对8个月的阿伯特做了情绪 实验,证明儿童害怕有毛的动物是后天习得的 。
以行为心理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方法上以客观的观察代替主观意识的自省奠定了行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推动心理学研究方法科学化进程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 论与华生的行为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1849—1936),前苏联生理学家,
1901 年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
并以此著名。
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的。巴 甫洛夫给狗食物时意外地发现,除食物之外,在食物出现之前 的其他刺激,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1901 年根据谢切诺夫《脑的反射》理论,将狗对食物之外 的无关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现象,称之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是指在某种条件下,非属食物的中性刺激也与食物刺激同样引 起脑神经反射的现象。
将条件刺激与无条 件刺激多次结合呈 现,可获得条件反 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 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 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 次出现。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条件反射与学习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条件反射与学习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条件反射与学习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是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条件反射”这一重要理论,对于理解行为的形成与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条件反射和学习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一、条件反射的概念与影响条件反射是指通过接触到的外部刺激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
华生在他的研究中使用了实验中的“小阿尔伯特”的案例来证明条件反射的存在和影响。
他通过给小阿尔伯特提供刺激(例如声音)同时伴随着一种恐惧感(例如大声响),逐渐建立了声音与恐惧的条件反射。
这一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在情绪和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示范行为形成的,而条件反射则是一种学习和模仿的结果。
这对于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学习与行为的关系华生进一步将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学习和行为的研究,他认为学习是通过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实现的。
他提出了“刺激-反应-结果”(S-R-R)的学习模式,认为学习是基于外部刺激引发特定行为,而行为的结果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过程。
在教育领域中,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对于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强调了外部环境对学习和行为的影响,提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激励和奖励来增强期望的学习行为,以此来促进学习的效果。
三、应用与实践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在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行为矫正中,条件反射理论被用于改变和调整个体的有害行为。
例如,通过建立正向刺激与健康行为之间的条件反射,帮助个体树立正面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此外,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也在广告营销和消费行为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个体与产品之间的条件反射关系,营销人员可以设计更加有效的广告策略,引导消费者形成与特定产品相关的购买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也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是关于学习理
论的一种重要思想流派。
该学说由俄罗斯科学家伊万·巴甫洛夫在19
世纪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同。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在环境中,一个特定的刺激
(无条件刺激)和一个特定的反应(无条件反应)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这种内在联系是通过大脑皮层中的神经网络形成的。
当一个新的
刺激(条件刺激)和一个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时,这种内在联系会逐
渐形成,从而导致一个新的反应(条件反应)。
这个过程称为条件反射。
例如,巴甫洛夫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一只狗在看到食物的时候,
它会开始分泌唾液(无条件反应)。
然而,当实验者在食物出现前响
起铃声(条件刺激),并且多次重复这个程序时,狗会逐渐学会将铃
声与食物联系起来,当铃声响起时开始分泌唾液(条件反应)。
这种学习过程在人类和动物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比如看到熟
悉的教师进入教室时,我们会立即起立的行为就是一种经典条件反射。
而在实验研究中,这种学习过程也被广泛运用,例如在心理治疗中通
过逐渐建立特定刺激与特定反应之间的联系来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方式。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不仅在行为心理学中应用广泛,在神经科学和
认知心理学领域也有许多研究成果与应用,深刻影响了现代心理学的
发展。
同时,这一学说的许多理论也成为了行为学派(Behaviorism)
的基石之一,为人类行为研究和改变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持。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学习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重要环节,各种学习理论旨在解释学习的本质和原理,并提供指导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进行要点归纳,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称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早在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Pavlov等提出,并在后来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主要要点如下:1. 学习的核心是行为的改变,主要通过刺激和反馈产生。
2. 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习者只需接受环境刺激并做出相应反应。
3. 学习过程可以通过建立联结来实现,即将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4. 鼓励使用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减弱学习者的特定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内部思维过程对学习的重要性,它由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教育学家Bruner等人提出。
以下为认知学习理论的要点:1. 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活动,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和组织。
2. 强调知识的建构,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建新的概念和理解。
3. 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4. 鼓励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Vygotsky首先提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其要点如下:1. 学习是个体和社会的交互过程,学习者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构建知识。
2. 强调与他人的合作和互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即社会交往是学习的核心。
3. 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鼓励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应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反思和调整来提高学习效果。
4. 强调文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过程是承载和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对数学学习的启示-文档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对数学学习的启示一、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简要了解一、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简要了解 1.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把食物显示给狗,同时测量狗唾液的分泌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狗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铛,这只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铛而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食物就是无条件刺激,因食物而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应叫无条件反射;铃响这一中性刺激称条件刺激,而由铃响引起的分泌唾液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射分泌唾液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射[1][1][1]。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对数学学习的启示二、经典性条件反射对数学学习的启示1.1.习得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习得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习得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巴普洛夫研究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对形成条件作用的影响,通过实验可知,无条件刺激在有条件刺激出现之后效果比较好。
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建立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由对简单事物的了解,建立事物与新知识的连结,从而对抽象概念有新的认识。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映射的概念时,首先可以联想生活中看电影时,电影票和座位号得对应关系,从而把映射概念先形象化,进而在对映射概念反复学习理解,当学生建立连结时就可以撤掉无条件刺激(形象事物),达到对新概念的完全掌握。
达到对新概念的完全掌握。
2.2.消退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消退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消退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的出现,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过程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过程[2][2][2]。
条件反射的消失并不意味。
条件反射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这一习惯再也没有了,在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的恢复,从这一学习律可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常复习才能抑制知识的遗忘,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公式、定理、性质的记忆,如果不经常复习巩固,就会遗忘或者混淆,更难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第二节 条件反射理论
第二节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进化上最高级、最年轻的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形式。
如果说无条件反射是某种有机体全体成员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天生的反应,那么条件反射则是有机体后天获得的,是有机体个体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
条件反射主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分,对高等动物和人来说主要是由大脑两半球皮层实现的。
无条件反射主要是由皮层下神经组织实现的。
自然巴甫洛夫并没有排除皮层下有形成条件反射的可能。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是密切联系、协同工作着的。
无条件反射不仅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而且也是遗传下来的先辈经验的集中表现,即遗传记忆的表现。
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俄国的伊万M.谢切若夫(1829~1904),他是第一位在行为研究中以严谨的实验来取代哲学遐想和偶然观察的学者。
伊万P.巴甫洛夫(1849~1936)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巴甫洛夫提出的关于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作用于感受器的外界刺激发生规律性反应的学说。
它是巴甫洛夫学说的核心内容。
巴甫洛夫从反射学的原则出发,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反射。
他把反射区分为两大类,即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外界动因与有机体对它的回答活动之间的固定联系称之为无条件反射,它们之间的暂时联系称为条件反射。
所以称为条件反射,是由于这种反射的建立和消退依条件为转移。
此外,巴甫洛夫还认为,条件反射是对动物有机体的发展起作用的机制之一,个体后天获得的反射可能转化为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相对作用在动物历史发展过程中变化着。
在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中,天生的神经活动形式比习得的神经活动形式占优势。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习得的神经活动形式的比重逐渐增大,成为主导的活动形式。
而且习得的神经活动形式,条件反射也日益复杂化、完善化,成为有机体更加完善、主动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工具。
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统一,也就是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的适应和平衡,是巴甫洛夫的主导思想。
随着动物在进化阶梯上的上升,它所面临的生活条件日益复杂多变。
学习一门新技能的认知与学习理论
学习一门新技能的认知与学习理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学习一门新技能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成长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认知与学习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掌握新技能,提升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认知与学习理论,并探讨其在学习一门新技能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来促使人们学习新技能。
其中,最著名的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联结刺激与反应来形成新技能的条件反射,例如,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就可以建立起对某种刺激的自然反应。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则认为人们在特定环境下采取某种行为后,如果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就会继续保持这种行为。
在学习一门新技能时,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理论,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以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
另外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过程,强调学习者对信息的加工和组织。
在学习一门新技能时,我们可以使用认知学习理论中的几个关键概念来指导学习过程。
首先是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这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是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分解复杂的技能为简单的部分,帮助学习者逐步建立起技能的整体认知结构。
此外,及时提供反馈和评估也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反馈和评估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除了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还有其他一些理论也对学习新技能起到指导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和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习一门新技能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表现和交流经验,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知识。
情绪与动机理论则关注情绪和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新技能可能伴随着困难和挫折,而情绪与动机理论中的策略,如设定合理的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等,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保持积极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理论解析
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理论解析条件反射理论是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学说,它描述了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重复的刺激来形成某种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条件反射理论的定义、原理以及其中的实现步骤。
请注意,本篇文章将不涉及政治内容,并将重点放在心理学领域。
一、定义条件反射理论,又称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心理学中一种解释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学说。
它由俄国科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提出,用于解释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影响。
二、条件反射的原理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本无条件产生的反射行为,在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之后,通过与一个特定的条件刺激相结合,能够通过这个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或增强的现象。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主要的因素:无条件刺激(UCS)和无条件反射(UCR)。
UCS 是一个直接引起反应的刺激,而UCR则是由UCS产生的反应。
三、实现条件反射的步骤1. 初始阶段在初始阶段,没有任何条件刺激与特定的行为之间的联系。
这被称为无条件刺激的阶段。
2. 条件刺激引入在这一阶段,引入一个条件刺激(CS),与无条件刺激(UCS)一起出现。
CS可以是声音、光线、味道、触觉等。
3. 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关联通过反复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同时呈现,可以在大脑中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联。
这个过程称为关联。
4. 条件刺激引发有条件反射经过重复的训练,条件刺激本身会逐渐引发有条件反射(CR),即在无条件刺激不存在的情况下,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时,会引发相应的反应。
这是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新的联结。
5. 消退实验当条件刺激不再与无条件刺激同时呈现时,条件反射的反应逐渐减弱和消失的过程被称为消退。
这表明条件反射是可以被消退的。
6. 再现实验如果在条件反射消退之后,再次呈现条件刺激,发现原本减弱的条件反射会再次出现。
这个过程被称为再现,表明条件反射可以重新被引发并加强。
四、条件反射的经典实例1.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巴甫洛夫通过给狗提供食物(无条件刺激),观察到狗会分泌唾液(无条件反射)。
动物行为中的条件反射及学习过程
动物行为中的条件反射及学习过程动物行为中的条件反射及学习过程是研究动物行为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动物是通过与环境不断交互学习和适应的,而条件反射与学习过程是动物获得行为能力的关键机制。
本文将介绍动物条件反射的原理和形式以及学习过程的基本类型,并举例说明这些概念在动物行为中的应用与意义。
条件反射是一种机械性反应,是一种通过反复的刺激和反馈产生的学习过程。
在条件反射中,刺激是触发动物行为的关键,反射则是动物对刺激做出的自动反应。
常见的条件反射有:唾液分泌反射、眼睑反射等。
例如,当动物的嘴巴被刺激时,会自动分泌唾液,这是一种条件反射。
学习过程是动物通过经验不断调整和改变行为的过程。
在动物学习过程中,存在多种基本类型。
其中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习得性行为。
习得性行为是动物通过重复接触和反馈学习到的行为方式。
例如,饮水习惯、寻找食物的方法等。
此外,还有一种学习过程称为扣除性学习。
扣除性学习指的是动物通过减少错误行为和改变行为策略来学习的过程。
例如,当动物通过试探和观察发现某种行为方式是错误的,便会减少或停止该行为,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动物行为中的条件反射和学习过程对于动物的生存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条件反射,动物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生存能力。
例如,当动物在野外觅食时,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到哪些植物是有毒的,从而避免食用有害的植物。
此外,学习过程还可以帮助动物破解困难和改变行为策略,提高生存竞争力。
例如,当动物在觅食过程中遇到困难,通过学习和尝试,可以找到新的食物来源,从而提高获食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动物行为中条件反射和学习过程的应用。
以狗为例,当我们敲门时,狗会通过条件反射联想到主人回家,并发出兴奋的声音。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狗狗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例如,当我们给狗狗一块食物,并声音警告它不要吃,狗狗会通过观察和尝试来学习到食物的习惯和规则。
总结起来,动物行为中的条件反射和学习过程是动物适应环境和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机制。
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
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1. 概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心理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理解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并从不同角度解析其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概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重复刺激,产生了动物和人类中一种无意识的自动生理反应。
这意味着,当某种刺激与原本无条件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结合时,这种原本无条件引起反应的刺激就会引起这种反应。
巴甫洛夫的实验以狗为对象,通过喂食与响铃声的结合,使狗在听到响铃声时分泌唾液,从而建立了条件反射的理论。
3. 巴甫洛夫的实验和发现巴甫洛夫进行了许多经典的实验,通过实验证实了他的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就是对狗的实验。
他先让狗咀嚼食物,这是一种自然的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
然后他在让狗进食时,同时响起铃声。
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当狗听到铃声时,依然会分泌唾液,即使没有食物在面前。
这就证明了巴甫洛夫的理论,也验证了条件反射的存在。
4.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意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对心理学领域的意义不言而喻。
它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方法。
它揭示了人类和动物行为变化的一种机理和规律。
它使心理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类和动物行为的变化和发展。
5.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对行为疗法的启示巴甫洛夫的理论对行为疗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他的理论,人的行为可以被条件反射所改变。
行为疗法可以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对于恐惧症患者可以通过曝露治疗建立条件反射来改善恐惧的行为反应。
6.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在教育领域,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形成学生的条件反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树立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信任也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
7.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现实意义的思考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对我们当今的理解和治疗行为问题带来了新的启示。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认知过程与知识获取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认知过程与知识获取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认知过程与知识获取导言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研究人类学习与知识获取的过程,探究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并深入探讨认知过程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外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实现的。
这一理论强调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是在重复出现的刺激下被塑造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获取的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1.条件反射理论俄国学者巴甫洛夫通过对狗的实验观察,提出了条件反射理论。
他发现,当给予狗食物时,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随后,他开始在给食物的同时发出一个铃声。
经过一段时间后,只需要发出铃声,狗也会分泌唾液。
这说明狗的行为在经历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多次关联后发生了变化。
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调行为是通过奖赏和惩罚来塑造和维持的。
他的实验中,给予动物奖励或惩罚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
例如,斯金纳发现在训练过程中,如果给予小白鼠食物奖励,它们会逐渐学会按下杠杆获取食物。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背后的思维和思考的过程。
在认知学习理论中,知识的获取与个体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信息加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和舒夫提出了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与记忆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
人们接收、储存、编码、检索信息,将其转化为知识。
这一理论强调注意力、记忆和思考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作用。
2.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观察,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
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儿童会通过适应性的过程,不断调整他们的思维结构,使其与新的知识相匹配。
三、认知过程与知识获取的关系认知过程是指人类在获取、处理和运用知识时所涉及的思维和认知活动。
第六章 条件反射和学习
约翰
John B. Watson 1878-1958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形成的 过程是学会把反应与其结果联系在一一起的过程 被强化的行行为会再次发生生 桑代克称其为效果律(law of effect) 心心理学家把操作性强化物定义为“伴随一一个反 应发生生并能增加这个反应再次发生生可能性的事 件”,有时奖赏并不一一定能成为强化物
2. 学习的认知理论-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是一一种心心理表征,是在生生物体头脑中 为自自身身在熟悉的环境中移动提供导向的图像 托尔曼通过小小鼠鼠穿越迷宫的研究,提出了认知地 图这种学习方方式 内隐(潜在)学习,在没有明显强化的情境中也 发生生了学习 发现式学习,人人们亲自自去发现事实和原理的时候, 学习更灵活,记忆更持久,这种通过顿悟和理解 的方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是发现式学习 脑成像技术发现,海⻢马可能是与绘制认知地图有 关的生生理结构
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习得
习得:CS和US之间建立立联结的过程 习得某种条件反应后,还可以进一一步引起再次 条件反射,称为二二级条件作用用
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辨别
刺激辨别(stimulus discrimination)指对不同刺 激产生生不同反应的能力力
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期望
条件反射发生生在对有助于生生存的信息进行行加工工 时 经典条件反射是在我们辨别事物之间的关系时 发生生的 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使得有机体建立立起对这 些关系的新的心心理期望(expectancy) 例如打针时的反应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引言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涉及到环境刺激和自身行为的关联。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两种重要的条件反射理论。
它们对于解释学习和行为塑造在心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概念、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和动物在多次重复的刺激下,形成了有机体对刺激的自发反应。
这些反应在重复性刺激下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主要包括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四个要素。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是巴甫洛夫的唾液分泌实验。
他通过将食物与响铃声同时呈现给实验动物,经过重复多次后,实验动物在只听到响铃声时,也会分泌唾液。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了关联。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在医学上,该理论解释了许多病理学现象,为医生提供了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在教育领域,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也被广泛运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20世纪初提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环境结果的影响。
其基本认识是个体倾向于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达到某种结果,如果行为得到积极结果,个体就会更有可能重复该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是斯金纳的箱子实验。
他在实验箱中放置了一个按压杆,当动物按压杆时,箱子内会有食物奖励。
经过多次训练后,动物会学会按压杆来获得食物。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了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实际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教育和训练领域,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被广泛运用,帮助人们培养积极的行为和习惯。
在工业和组织管理中,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被用来设计奖励系统,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用来解释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学习过程。
斯金纳强调,行为是一种通过与环境的接触而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响应。
这种学习过程通过对行为的奖励或惩罚来加强或抑制。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基于实验室中对动物的研究。
在实验中,动物需要通过特定的行为来获得奖励,比如食物。
当动物展示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时,它们会被奖励,这增加了该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相反,如果行为不符合要求,动物会受到惩罚,这减少了该行为未来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积累的过程,通过与环境的互动的反馈来塑造和增加或减少行为。
他将这种学习过程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因为它涉及到个体主动操作环境来获得奖励。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第一个是“强化”,指的是增加或加强其中一种行为的结果。
例如,当一个学生表现出令人满意的行为,老师可以给予奖励,如表扬或小礼物,以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第二个概念是“惩罚”,指的是减少或抑制其中一种行为的结果。
比如,当一个孩子做了不恰当的行为,父母可以施加其中一种惩罚,如责骂或罚款,以降低这种行为的概率。
斯金纳还提出了“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的概念。
连续强化是指在每次正确行为发生时给予奖励。
这种强化方式适用于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帮助个体建立一个新的行为习惯。
而间歇强化是指不是每次正确行为都给予奖励,而是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或特定的行为频率给予奖励。
间歇强化可以增加行为的持久性,因为个体无法预知何时会得到奖励,所以会持续展示这种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教育、工业和临床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理论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给予学生奖励或惩罚,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
在工业领域,这个理论可以用来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在临床领域,这个理论可以用来帮助患者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例如戒烟、减肥等。
学习理论中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理论中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是关于个体在学习中如何获取新的行为、技能和知识的研究领域。
在学习理论中,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对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进行详细介绍,并比较它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和应用。
一、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在19世纪末提出的。
条件反射是指一种学习形式,其中通过将一种刺激与一个特定的反应相关联,个体会在接受刺激时自动出现这种反应。
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实验是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他通过给狗提供食物的同时发出铃声,逐渐使狗将铃声与食物联系起来,最终只要听到铃声,狗就会流口水。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通过联结刺激和反应来实现的。
在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中,食物是无条件刺激(US),引起口水分泌是无条件反应(UR),而铃声是条件刺激(CS),引起口水分泌的条件反应(CR)。
在这个实验中,通过多次重复刺激和反应的关联,最终形成了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
例如,当我们闻到美食的香味时,口水会不自觉地分泌;当听到火警警报时,我们会立即做出逃离的反应。
条件反射的形成有助于我们自动地对环境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李森斯基于20世纪初提出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形式,其中个体通过试错和反馈机制来学习与特定行为相关联的结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也被称为仪式化学习。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行为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是通过与特定结果相关联而具有意义。
例如,老鼠在实验中按下一个特定的杆,就会得到一块食物。
经过多次试验,老鼠将学会通过按下杆来获取食物。
这个过程中,按下杆是操作行为,获得食物是操作性反应。
与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主动学习的过程。
个体通过试错来探索并学习特定行为的结果,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在行为心理学和动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神经科学研究、动物行为和训练实验等领域。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过程
“条件反射”是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许多心理学家所关注的重点。
条件反射学习指的是当一个特定的先决条件被提出时,被认为是大脑中由于过去学习而产生的交叉联结,并可以由这个先决条件引起人的心理状态的反应。
它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产生一种强烈的关联,以实现知觉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习者在事件上得到一种预期的反应。
条件反射学习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原始反应(未经训练)。
一个原始反应是人们在实验中未经训练就能做出的先天反应。
也就是说,未经认知的反应,这是一种自动的、不受外来控制的反应。
第二步是连接反应,即在有训练暗示、暗示认知和发生事件的情形下,原始反应能够被连接上其他的认知活动。
通常来说,连接反应是建立在非常一致的训练过程中,即反复暗示一个与原始反应相似的训练物体。
当这个训练物体被发生时,原始反应就会被联结,最终大脑活动产生了联系,使发生任何特定事件,都会出现连接反应。
第三步是将原始反应与参与了连接反应的感知和认知进行联结,最后重复参与联结,使其变得十分稳定。
最后,大脑中的信息处理机制最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联系,也就是实验所涉及的“条件反射”过程,使得受实验者能够有所反应。
条件反射学习过程的实际应用遍及各个领域,尤其是实践型教育,比如操作技术指令,习惯养成和行为调整等。
学习者在接受训练时,会有助于他们获得及时反馈,更容易接受新学习模式,克服旧习惯,同时增强长期记忆;另外,条件反射也是动
物的本能行为,甚至包括人类的心理活动,比如情绪的调节,行为的调节等也都受到条件反射的影响。
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理论
• 条件反射理论为学习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 如研究观察学习、试错学习等现象
条件反射理论在行为疗法中的应用
行为疗法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生物的行为来治疗心理 疾病
• 条件反射理论为行为疗法提供了理论 依据 • 如暴露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
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 治疗师可以通过条件刺激来引导患者 建立新的行为反应 • 如通过奖励来鼓励患者建立积极的行 为模式
条件反射理论在动物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动物行为学研究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行为规律
• 条件反射理论为动物行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 如研究动物学习、动物记忆等现象
条件反射理论在动物训练中的应用
• 训练师可以通过条件刺激来训练动物建立新的行为反应 • 如训练狗完成特定任务、表演等
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
刺激分化
• 生物对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 如狗对铃声的条件反射与对敲门声的条件反射不同
刺激泛化
• 生物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扩散到其他相似刺激 • 如狗对铃声的条件反射扩散到对其他声音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退
条件反射的形成
• 生物在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同时出现 时,通过学习建立新的行为反应 • 如狗在听到铃声的同时给予食物,形成 流口水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及其启示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狗在听到铃声的同时给予食物,会导致狗在听到铃声时流口水 • 这个现象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
实验启示
• 生物可以通过学习建立新的行为反应 • 环境刺激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条件反射理论的重要贡献与影响
01
重要贡献
• 揭示了生物学习行为的机制 • 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行为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
行为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行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个体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
条件反射和学习理论是行为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条件反射和学习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行为心理学中的应用。
一、条件反射的概念与原理条件反射是俄国科学家帕夫洛夫在实验中发现并提出的概念。
条件反射指的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内部反应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固定联系。
例如,当我们闻到食物的香味时,会产生流口水的反应。
这种条件反射是在条件刺激(食物的香味)和条件反应(流口水)之间建立起来的。
条件反射的原理是,在特定的刺激条件下,原本不具备引发相应反应的刺激,通过与强有力的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多次,逐渐形成特定的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建立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学习和重塑来完成的。
二、学习理论与条件反射的关系学习理论是行为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试图解释个体是如何通过经验和行为相互作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
而条件反射则是学习理论中的一种具体形式,可以被看作是学习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获取新的行为和知识。
条件反射作为学习的一种形式,通过建立特定刺激和特定反应之间的联系,使个体能够通过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这种联系可能是通过强化或惩罚的方式来实现的,即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增强或减弱特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三、条件反射与行为控制条件反射在行为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特定刺激和特定反应之间的联系,个体可以通过特定刺激来预测和调控其后续的行为。
这种行为控制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在实验室中,条件反射经常被用来研究动物和人类的行为。
通过给予特定刺激,并观察个体的反应,研究者可以了解不同刺激对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行为的规律和机制。
在现实生活中,条件反射的应用广泛存在。
比如,广告商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将特定刺激与产品联系起来,使观众在看到该刺激时自然而然地想到该产品。
条件反射与幼儿教育
条件反射与幼儿教育条件反射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正处于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都在不断塑造中。
了解和运用条件反射理论,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
一、条件反射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条件反射是一种通过重复刺激和响应形成的学习方式。
巴甫洛夫发现,当一个刺激(称为条件刺激)与一个反应(称为条件反应)经常同时出现时,即使去掉条件刺激,也能引发条件反应。
这种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教育至关重要。
二、条件反射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 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引导幼儿形成与正面行为相关的条件反射,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通过奖励正面行为,如请幼儿站队、有序排队等,使幼儿在相应的场景中形成积极的条件反射,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律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学习兴趣:幼儿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兴趣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将学习任务与愉快的体验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设置游戏化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3. 培养注意力和集中力:注意力和集中力是学习的基础能力,对幼儿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专注力。
比如,通过在学习环境中创造相对安静和无干扰的氛围,以及适当的时间安排,让幼儿形成在学习中保持专注的条件反射。
4.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幼儿情绪的管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条件反射的训练,教师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形成积极的情绪反应。
例如,在幼儿面临挑战时,通过积极的鼓励和奖励,让幼儿逐渐形成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三、创造条件反射的教育环境为了有效地运用条件反射理论进行幼儿教育,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有效的教育环境。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创设有序的教室环境:有序的环境能够帮助幼儿形成秩序感和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imulus、
食物 (US) => 唾液分泌 (UR) 食物 (US) + 声音 (NS) => 唾液分泌 (UR) 声音 (CS) => 唾液分泌 (CR)
望梅止渴 谈虎色变 经典性条件学习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
2.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2.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2.2刺激泛化与分化 2.3高级条件的作用 2.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4.2习惯形成所遵循的规律
在学习的规律方面,华生主张频因律和近因律
*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
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越迅速。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
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经典性条件作用与学习的关系
(一)学习的概念 (二)学习的实质 (三)学习的作用
(四)经典条件作用与学习
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应用
在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性条 件作用而学到的。例如许多学生可能不喜欢外语,因 为他们将外语与要求在课堂上大声翻译句子这样不愉 快的经验联系了起来。在课堂上被提问难题(CS)引 起了焦虑(UR),学生形成了对外语恐惧的条件作用, 可能泛化到他们对其他课程或学校机构的恐惧,以致 在其他学校经验中发生类似的学习过程。 应用:教师 可以将快乐事件作为学习任务的无条件刺激。教师让 学生在群体竞争与合作中学习,或者创造一个舒适的 读书角,或者提供温暖、舒适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产 生温馨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泛化到学习活动中。
第二信号系统
懒羊羊听到:
杨梅
3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是一位美 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通过 动物行为研究而创立了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 强调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外在可观察 的行为。华生认为,人的所有行为性格都是后 天习得,他以宣称能将任意一打健全的婴儿用 适当的行为技术创造成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人而 著称,条件刺激可以像无条件刺激一 样诱发出有机体的反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条件刺 激似乎成了一种“替代性”的无条件刺激。
灯光(CS1)+食物(US)
=>
唾液分泌反应(CR)
铃声(CS2)+灯光(CS1)反复匹配而无食物(UR) 铃声(CS2) => 唾液分泌(CR) 这种有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 激条件化的过程,即在以一级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 二级条件作用,在二级条件作用基础上建立三级条件 作用,叫做高级条件作用。
●
2.1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刺激的泛化 刺激的分化
刺激的泛化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 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 激也能诱发其他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的泛化。 例如:如果实验动物学会了对一个高音分泌唾 液的话,那么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 的唾液分泌反应。 条件:泛化条件反应的强度取决于新刺激和原 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新刺激与原条件刺激越 相似,其诱发的条件反应就越强。
联系:都是反射 区别 获得时间 引发条件 是否需要 适当强化 无条件反射 与生俱来 无条件刺激 否 条件反射 后天习得 条件刺激 是
☆在华生看来,不仅动物的学习在于形成 习惯,人类的学习也在于形成习惯。他认为, 简单的条件反射反应和复杂的习惯反应之间的 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所以习惯的形成也 就是条件性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问 题。
条件反射理论与学习的关系
2013级课程与教学论 陈迪
条件反射理论与学习关系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2经典条件作用主要规律 2.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2.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2.3高级条件的作用 2.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3华生刺激反应说 4刺激反应说的基本观点 4.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 4.2习惯所遵循的规律(频因律,近因律) 5经典性条件作用与学习的关系 5.1学习的概念 5.2学习的实质 5.3学习的作用 5.4经典性条件作用与学习
4刺激反应的基本观点
4.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 4.2习惯形成所遵循的规律
4.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
☆在华生看来,学习的过程乃是形成习惯 的过程,即刺激与反应间牢固联结的过程。 ☆华生把刺激和反应分为无条件的和条件 的两类。他认为无条件的反应是非习得的反应; 条件反应是学习得来的反应,是由于在学习过 程中,通过条件作用过程,把非习得的反应组 织起来而成的。
(一)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 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
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 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在条件作用获得的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 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 同时呈现,间隔太久难于建立联系。 ●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 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 以建立。 ★在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 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 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 伊凡· 彼德罗维奇:俄国生理学家、心 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 的建构者,曾荣获诺贝尔奖,被称为生理学之 父。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 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实验方法: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 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 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 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 在 有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会分泌唾液。
2.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客观环境中的刺激可以分成两种性质不同的信 号刺激物,与此相应存在着两种信号系统,即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的条件 刺激,如声音、光等。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 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 一信号系统。 例如,让人闭上眼睛,在他嘴里放进一只酸梅 子时就会流唾液,这是无条件反射,而有吃过 梅子经历的人看见梅子时也会流口水,这就是 条件反射,即平常所 说 的“望梅止渴”,它 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外一种刺激建立 条件作用的过程,人类出生时候,只有几个 反射,(打喷嚏,弹跳反射)和情绪反应 (爱怒惧),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 用建立的刺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学习的 实质在于形成习惯,学习的过程乃是习惯形 成的过程,即刺激反应之间的牢固联结的过 程。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是指人类使用的言语、文字,这种言 语和文字是具体事物或刺激物的信号的信号, 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叫做 第二信号系统。 例如,当有吃过梅子经验的人,听到“梅子” 这个词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种“谈梅生津” 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谈虎色变) 人类不仅能够对具体刺激物,即第一信号做出 反应,而且对抽象概括的言语和文字(即第二 信号)也能发生反应。
华生简介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 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 人物 – 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 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我承认这超 出了事实,但是持相反主张的人已经夸张了数千年。”
华生所谓的行为,指的是有机体所说的或所的,是能 直接观察到的。他认为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刺激— 反应。 所谓刺激,他指的是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东西以及各组 织所起的种种变化。 所谓反应,他指的是有机体(动物和人)所 做的任何 动作。 华生宣称:“一切心理学问题及其解决,都能纳之于 刺激和反应的规范之中”。他认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 联系是直接的,不存在心理、意识的中介。” 他断定:“能够在有了一定的刺激时,预知出所要发 生的反应来;在有了一定的反应时,就能推知出那种 引起这个反应的情景或刺激来。”
(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 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 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 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 变化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 方式产生影响。
(二)学习的实质
第一、学习是一个获得知识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第二、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 第三、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三)学习的作用
学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在某种 意义上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学 习史。只有通过学习,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 新人。 1.获取知识 2.发展智能 3.提高素质
(四)经典条件作用与学习
实际上条件反射确实是一种简单的学习形式,在动 物和婴儿的学习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人们至今也 一致认为,有相当一部分行为,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的观点解释是很恰当的。例如,训兽员训练动物对信 号反应;训练幼儿对信号和语言反应等等。但解释人 的复杂学习行为就显得无能为力。这是它的局限性。 华生认为人类生来具有的仅是极少的一些反射和一 些基本的情绪——恐惧,怒和爱.经由经典性的条件作 用,这些反射与各种各样的刺激结合,才产生了学习, 他否认任何心理能力和先天素质的存在。
刺激分化
所谓 刺激的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 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 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例如:在学校里,教师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 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 质量和重量等。 注意: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 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 差异的反应。
一个原来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 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 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