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同步练习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练习目标解读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称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紧随其后的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在政治上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在经济上主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在思想上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这些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儒学的行动,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从而也使儒学有了又一次发展。

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1.(原创)下图是位于福建泉州的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的故居,形成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原因有()①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②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④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原创)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表现()①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②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③主张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反对追求平等、个性④赞扬寡妇再嫁,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原创)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A.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D.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4.(原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类似经历是()A.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B.处在动荡的时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C.中年都做过小官,感受到清朝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D.晚年都拒绝清政府的征辟5.(2004年东北三校第一次文综联考,17) 下列反映中华民族写照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6. (2005年海淀4月模拟)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这段话的“本”是指A. 孔子的《论语》B. 孔孟之道C. 宋明理学D. 民本思想2.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这一观点出自A.B.C.D.3. 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这表明顾炎武A. 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 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C. 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 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4.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

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

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

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A. 反对盲目相信孔子B. 强调人的个性自由C. 肯定人的正当私欲D. 倡导经世致用学问5. 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据此可知,顾炎武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6. 王夫之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

……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 理欲一致B. 理先于欲C. 欲先于理D. 礼即天理7. “圣人所能者,夫妇之不肖可以与能,勿不视世间之夫妇为。

……妇之不能者,则虽圣人亦必不能,勿高视一切圣人为也。

”最有可能说这种言论的思想家是A. 孟子B. 董仲舒C. 朱熹D. 李贽8. 明末清初反理学思潮高涨的社会原因是A. 民间抗清斗争的迫切需要B. 士人集中总结明亡的教训C. 理学束缚人性和思想发展D. 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9. 黄宗羲说:“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 “天人感应”B. 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C. “存天理,灭人欲”D.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2.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明理的经(儒家经典)和用来记事的史(史书)关系密切。

宋代以来,理学家提出“经本史末”、“经先史后”的主张,即经学是史学的前提和根据,史学只是经学的外在表现。

明末以来以章学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六经皆史”,认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

这种变化反映了( )A. 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B. 理学的空谈受到批判C. 理学为史学服务D. 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3.明末清初,儒学迎来了新的发展,下列属于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 仁者爱人B. 独尊儒术C. 格物致知D. 经世致用4.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5.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顾炎武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6.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选择题1. 黄宗羲曾对朱熹有这样的论述:“假其名以欺世。

……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世道以是潦倒泥腐。

”据此判断,黄宗羲主张A. 君臣平等B. 经世致用C. “循天下之公”D. 限制君权2. 在都穆(明)《听雨纪谈》、黄宗羲(清)《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近代学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先后出现了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

这反映了A. 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的学风B. 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C. 儒家思想的进取性不强D. 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3.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 ②④B. ②③C. ①④D. ①②4.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认为李贽悲剧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吏治的腐败黑暗C. 腐朽的专制制度D. 自由思想被禁锢5. 孔子主张“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 。

顾炎武这一主张A. 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B. 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C. 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D. 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6.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一单元第4课[练案4]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D) 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西方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故选D项。

2.(2020·九江高二检测)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B)A.反对尊崇孔子B.提倡独立思考C.反对专制皇权D.批判程朱理学[解析]反对尊崇孔子,与材料“学仲尼之精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主张要批判地继承学习,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李贽对孔孟之学的态度,与专制皇权、程朱理学无关,故C、D两项错误。

3.(2020·荆州高二联考)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

这表明李贽(C)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可知李贽的思想仍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故C项正确。

4.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

而黄宗羲在明清思想史上,非预期地“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刘述先)。

这个“新”时代(A) A.开始出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B.民主启蒙思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C.彻底结束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开始倡导“自由”“平等”思想[解析]A项开始出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这一说法符合史实。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卷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卷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对上述思想理解错误的是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冲击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D.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答案】D2.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

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答案】C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答案】A4.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

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

王夫之的这一思想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答案】C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及:“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

”这种社会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增强了私有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C.孝敬父母的传统观念打破D.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答案】A6.顾炎武指出:“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

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这表明顾炎武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B.主张回归到“封邦建国”C.主张推行郡县制度D.旨在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答案】A7.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随堂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随堂

第一单元第4课一、选择题1.(2020·太原高二期末)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可以出来讲学,应该允许婚姻自主;认为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以孔子的是非标准去行事。

上述言论说明李贽(D)A.倡导经世致用B.主张民主法治C.认同个人主义D.反传统反教条[解析]“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等人的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但是并未主张民主法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出的倡导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并不是个人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李贽反对封建纲常伦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为标准,体现了对旧的传统和教条的反对,故D项正确。

2.(2020·顺德高二期末)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

这体现了李贽(C)A.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B.对科举制度的否定C.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D.希望得到后人认可[解析]由材料“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可以看出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A项错误;由材料“科场当以选士”可以看出李贽并不反对科举考试,B项错误;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表明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成为科举的内容,C项正确;由材料“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可以看出李贽并不仅仅希望得到后人的认可,D项错误。

3.(2020·贵阳高二联考)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

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

这反映出当时(D)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解析]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A项错误;材料只是对“存理灭欲”的反思,当时社会仍以压制个性为主,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儒学世俗化的内容,C项错误;明清时期封建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对“存理灭欲”进行的深刻反思是对宋明理学思想的批判,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选择题练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选择题练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四课小题专练1、明末“经世致用”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不包括( )A.政局动荡,统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B.商品经济发展,“重商”思想占统治地位C. 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将学术与现实相结合D.明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2、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 挑战宋明理学权威3、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名从所好,各骋所长”。

李贽的这些言论( )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4、黄宗羲认为“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这表明其( )A.代表市民利益向封建君主抗议B.是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第一人C.抨击“家天下”,倡导公天下D.否定当时政治制度,提倡民主5、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6、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

”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7、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A.“天之立君,本以为民”B.“受命于天,既寿永昌”C.“君臣友朋,相为表里”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8、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1.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后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1.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后习题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它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封建统治的专制腐败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最易错选D项,错选的原因在于忽略“新”。

只有①②是明清时期独有的。

答案:A2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做反孔的先驱。

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李贽的主张(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虽孔夫子亦庸人类也C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解析:李贽是一位“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根据这一标准衡量,很容易判定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3(2013·江西南昌检测)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 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 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D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解析:注意时间“宋代”,用排除法。

A项“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者是汉代的董仲舒,排除;B项表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排除;D项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

答案:C4“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 格物致知B 尊崇道统C 心外无理D 经世致用解析:“明道”“救世”体现了为学力求解决关于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

答案:D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黄宗羲思想的最大特色在于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清朝统治者将其著作列为禁书,是出于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作业

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西方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答案:D2.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封建理学占统治地位D.新兴市民文学的产生解析:社会根源应该从经济方面找原因,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统治和儒家思想阻碍了其发展。

答案:B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三种思想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

答案:B4.黄宗羲认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其历史意义是()A.尖锐揭露封建制度是天下之大害B.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C.号召人民使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D.否定了“家天下”行为的合法性解析:黄宗羲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而非封建制度本身,A、C两项错误;B项中的“根本”明显夸大了其历史意义;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视天下为自己的产业,尽享天下之利,而使百姓受害无穷,从而否定了“家天下”的行为,D项符合题意。

答案:D5.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中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民主启蒙色彩”的含义,即反封建的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3、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主张:认为世界是_______________,一切事务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_____________
(2)明清时期记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也十分微弱,这使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与思想专制的影响。他们并不全面否定儒家思想,只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因此,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最终没能冲破封建儒家思想的藩篱,提出一个全新的社会改革方案,更没能引发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或革命。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5分)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4.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5.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3、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得到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这些以个性解放、追求民主与倡导求实为核心的批判思想,正是当时这种政治、经济发生很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这些早期启蒙思想的悄然滋长,开创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作业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解析: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做出判断。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选A项。

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影响。

答案:A2.明清之际有位思想家说,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位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

“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天下为主,君为客”均出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原君》,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3.观察右图,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在于()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表达了作者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

答案:C4.右图中的条幅是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解读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图片中的题词为“天下为公,人民最大”,题干中强调它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

根据教材知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答案:B5.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由此可以推断() A.论者反对忠君报国思想B.论者批判理学空谈心性C.西学东渐推动妇女教育D.儒学正统地位已经动摇解析:颜元没有在材料中反对忠君报国,故A项错误;材料中颜元说“宋元来儒者……袖手谈心性”,指出理学沉迷于空谈,“临危一死报君王”,等到国家危难需要有真才实干来力挽狂澜的时候,那些平时空谈义理的儒者只能以“气节”殉难,不能经世致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西学东渐”和“妇女教育”,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理学占据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作业练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作业练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2017·荆州期末]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A.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动摇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C.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D.城市工商业发展和市民意识产生答案 D解析明清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依然是程朱理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到君主专制问题,故B项错误;西方人文精神的大量传入在19世纪末期,与李贽时代不一致,故C项错误;材料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强调对“私”的一种肯定,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背景下,最初的市民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

2.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认为:明清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的进展……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大的反动”的是() A.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B.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C.顾炎武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的思想主张D.王夫之提出“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的辩证法思想答案 A解析李贽批判道学家,黄宗羲提出早期民主思想,皆是对传统正统思想的“反动”;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都是对陆王心学的一种“反动”。

但是,李贽属于明朝后期的思想家,与材料中的“在清朝”不符,故选A项。

3.“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材料中的“其书”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A.李贽《藏书》B.黄宗羲《明夷待访录》C.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D.王夫之《读通鉴论》答案 B解析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这一思想对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民主思想产生了影响。

故B项符合题意。

4.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本知识拓展: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条件(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综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为思想批判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2,明清儒家思想有何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十分惊惧。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学风。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3,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的转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晚期。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4,【学思之窗】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解题关键:儒学已经成为读书人谋官的工具。

答案提示: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使得儒学日益僵化,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解释做学问甚至生活,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会遭到社会的不容甚至道德的谴责。

于是,读书人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解释学习儒家经典,以谋取官职。

读书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社会风气虚伪,官场环境污浊。

5,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1)、创立: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等级尊卑。

儒学产生但备受冷落。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

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3)、重创:秦始皇“焚书坑儒”,崇法抑儒,儒学遭受重创。

4)、独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5)、挑战融合: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

但三教逐渐走向融合。

6)、理学:宋明时期,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7)、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8)、利用: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9)、抛弃: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利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出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10)、抨击: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1)、继承发展:我国提倡以德治国、进行公民道德教育,需要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儒家思想。

6,◆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7,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8,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异同比较相同点:(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2)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努力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不同点:(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称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近代梁启超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认为“气”(物质)在先,“理”(精神)在后,认识来源于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

9,材料一:李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尧舜同普通人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圣人。

种地、做生意,一切谋生活动,都是普通人的物质利益,这些就是道。

材料二:李贽还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

“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

问:上述两段文字主要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李贽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和地位;他提出人皆有私,揭露道学先生的虚伪,反映了其反对宋明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和对纲常礼教的揭露、批判。

10,经世致用思潮对我们今天的现实意义,1)、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结合起来,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实地考察。

2)、爱国“经世”的优良传统、务实革新的精神和求真求是的学风,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要以天下为已任,关心国家、民族的兴亡和人民大众的疾苦,要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

4)、在学习问题上不能只停留在定计划、下决心,要拿出实际行动,要注意把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

,1,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A.封建王朝的更替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3,明未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是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4,《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5,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传入D.商品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6,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其目的在于说明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C、孔子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D、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都是吃人的历史7,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因素是A.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B.受外来思想影响程度不同C.所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D.个人文化知识素养高低不同8,两千多年以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B.孔子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C.儒家思想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9.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制度文明比欧洲各国优越B.当时中国文人充分理解“理性”之含义C.儒学的主要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相同 D. 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家产生过影响10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针对( )A儒家学说B孔子思想C理学宣扬的道统观念D明朝专制统治者1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12,、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13,6、以下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焚书②读通鉴论③论语④春秋繁露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②①④③D ③④①②14.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15.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16、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由此他强调A、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向善B、自然界的运行有着自己的规律C、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17、“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臣闻天下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瑞:吉祥之意)应诚而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