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地貌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地貌
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美国黄石公园间隙泉钙华墩
第五章 地貌
(2)外力作用概指以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日月 引力能等为能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在固体地球 表面所产生的作用。外力作用按动力特征可以分为风 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海洋作用、 生物作用等。
第五章 地貌
地貌发育中的外力作用是说它使地貌形体组成物质 发生位移运动。
第五章 地貌
第一节 地貌的形成因素 第二节 地貌类型 第三节 构造地貌 第四节 外力地貌(流水地貌、 喀斯特 地貌、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冰川地貌 与冻土地貌、 海岸地貌、、 地貌灾害与 防治) 第五节 地貌灾害
第五章 地貌
地貌也称地形,系固体地球表面起伏状态的总称。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起伏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 空间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变化和规律。
坚硬的岩石多造成高大峻岭,软弱的岩石只能形 成低矮的的丘陵;可溶性岩石造成特殊的喀斯特地貌。
世界地形
第五章 地貌
早期地貌研究主要是地貌描述(可以追溯到 几千年以前,关于山、水地理分布与形态特征的 文字记载);现代地貌研究还对地貌形体进行度 量和检测。
第五章 地貌
经典地貌学基本理论是对地貌形态发展变化的抽 象和概括,以戴维斯(W.M.Davis,1850-1934)为 代表。他在对美国西部地区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提 出了“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与“侵蚀轮回”理论等, 认为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 在构造抬升的基础上,外动力侵蚀剥蚀作用下,该地 区的地貌发育过程(时间)可以分为幼年期、壮年期 与老年期等几个地貌发育阶段。每一轮回即从构造抬 升到再次达到老年晚期,全区呈现和缓波状起伏准平 原状态,大约需要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之久。
对地貌的影响:主要是指由上述能量产生的,对 固体地球表层物质有直接影响的构造运动,及其所产 生的地球表层物质的变位和变形。
第五章 地貌
内力作用使地球表层物质全部处在构造运动状态 之中,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褶皱运动、 裂断运动、岩浆活动、地震活动以及重力作用等。
内力对地貌的影响最深刻,世界上巨型和大型地 貌主要是由内力所造成,但它的作用过程除火山和地 震外都非常缓慢。
的原意; D:L.C.King (1950)模式
第五章 地貌
地貌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这种那种力的作用下,地 表物质的运动及其变化。
地貌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
⑴“地貌”实质上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气—地、海— 地与生物圈—地之间的界面,活生生的“地球表层系统” 就通过该界面发生着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的物质与能量 的交换,其中有部分直接表现为组成地貌形体的物质的 运动及其变化。
第五章 地貌
第一节 地貌形成的因素
1 营力因素 2 地质构造因素 3 岩石因素 4 时间因素 5 外力剥蚀作用与剥蚀速率
第五章 地貌 关于“地貌发育”的讨论
地貌发育是构造、营力、岩石和时间的函数 (W.M.Davis,1850-1934)。
地貌发育系内动力与外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地 貌学教材)。
⑵ 另外“地貌”界面是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基面, 所谓的相互作用其中有的是通过组成地貌形体的物质的 运动及其变化而得以表达的。
第五章 地貌
⑶ 与此同时,“地貌”还作为因素之一,直 接地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圈层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及其所谓的相互作用。
⑷ 地貌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地貌”乃人类 生存的依托及一切活动的基地。对地貌及地貌发育 的正确认识有助于使实践获得预期的效益。人类社 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在于“地貌”开发利用率 的不断提高。
第五章 地貌
图31-1 台维斯提出的“侵 蚀轮回”示意图
(转引自R.J.Chorley et al.,
1984) A 最初,地形起伏和缓,排 水不畅; B 幼年早期,沟谷狭窄,高 地宽阔平坦; C 幼年晚期,谷坡为主,仍 有沟间平坦高地; D 壮年期,尽是谷坡与狭窄 的分水岭 E 壮年晚期,地形起伏较缓, 谷底宽展; F 老年期,成为具残山的准 平原; G 再次构造抬升,进入第二 轮回,重现幼年早期地貌。
地貌发育乃是固体地球表面组成地貌(形体)的物 质,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位 移运动,以至于地貌(形体)本身也发生种种变化。
第五章 地貌
地貌是构造、营力、岩石和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成的。
1、 营力因素
指地貌形成的动力。地貌营力分内力作用和外力 作用两种。
⑴内力作用:泛指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 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运动所产生的作用。如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第五章 地貌
2 地质构造因素
地质构造决定了地貌规模大小、性质、活动与否。 如板块边界为构造活跃带,多形成庞大的褶皱山地 (汇聚型)或大型裂谷(分离型),而板块内部, 构造稳定形成平原、台地、低山丘陵等。活动构造 对全球地貌格局起主导作用。
第五章 地貌
3 岩石因素
岩石是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岩性,岩石 的节理、片理和层理,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机械成 分和化学性质等,影响到岩石的软、硬和抗蚀强度以 及风化的形态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十分明显和迅速,产生的地貌以中小型为 多,而且都叠加在巨、大型地貌之上。外力地貌也具有 气候的地带性。
黄土地开发 (据殷鹤仙,1998)
第五章 地貌
(3)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 ①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在作用对象与作用时间方面 两者是不可分离的,都隶属地貌发育的“外因”范畴, 仅为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地貌发育的“内因”或其本 质仍然是组成地貌形体的物质自身的种种运动),在造 貌过程中同时出现并互相影响; ②但对于地貌发育来说,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有作 用方式与作用强度的差别,这就是营力的主导性。 ③人类也越来越成为影响地貌发育的一种重要因素。
第五章 地貌
周期性地貌演化模式。所示 为基面不变情况下地形高度随
时间的变化(引自J.B.Thornes and D. Brunsden, 1977; R.J. Chorley et al., 1984) A:Davis(1909)模式; B:Von Engeln (1948)对
W.Penck模式的解释; C:W.Penck(1924)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