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关文献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Altmetrics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Altmetrics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Altmetrics研究可视化分析作者:邢绍艳来源:《卷宗》2018年第16期摘要:【目的/意义】Altmetrics的研究热度近年来居高不下,为揭示其研究现状、演变历程及研究热点。

【方法/过程】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Altmetrics为主题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其学科分布特点、作者合作情况与研究热点等问题。

【结果/结论】从学科分布来看,Altmetrics的学科分布以情报学与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为主,多学科交叉科学、医学、生物学为辅。

从作者合作来看,合作网络密度较低,容易形成同一研究机构内的小社团团体,而跨机构的联系较少。

从研究热点来看,Altmetrics 研究热点包括很多方面,但是研究的关注点稍有单一。

关键词:Altmetrics;知识图谱;可视化;词频统计伴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深入以及学术社交软件的普及,科学交流的网络化既是提高科学交流效率的需要,也是网络时代科学家交流偏好变化的产物,是一种必然趋势[1]。

传统文献计量学难以准确、客观、及时地反映各类型研究成果的综合影响力,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测量方法以应对不断增长的科学评价与管理需求[2],Altmetrics应运而生。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以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文献源,检索式为主题=‘altmetrics’+‘article-level metrics’,检索日期为2018年2月6日,得到相关文献共358篇。

1.2 研究方法CiteSpace工具以绘制知识图谱的方式常被作为探测学科或领域研究前沿的工具之一[3]。

本文借助CiteSpace第四版(版本号4.0.R5.SE.64-bit.12.29.2015)进行可视化分析。

2 学科分布特点本次实验中软件的各项参数设置如下:“Time Slicing”设置为2009-2018、“Years Per Slice”设为1、节点类型选择Category、节点筛选的阈值为Top50、使用pathfinder剪枝算法,可视化图谱如图1。

基于知识图谱对中国合作创新网络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对中国合作创新网络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对中国合作创新网络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李婧玥
【期刊名称】《江苏商论》
【年(卷),期】2024()6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合作创新成为促进产业转型,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作创新网络研究对指导组织创新有重要意义。

围绕中国合作创新网络研究现状与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借助知识图谱(CiteSpace)软件,对发文
趋势、核心作者等进行研究,对高频关键词、关键词突现等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进
行分析。

研究发现,国内合作创新网络研究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团队规模小、数量少,整体呈大分散、小聚集形态,三个代表性研究团队成果丰硕。

当前国内合作
创新网络领域研究热点一是以网络结构和创新绩效的关系为主题的应用型研究;二
是以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为主题的实证研究。

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发现,未来研究
趋势围绕社会网络、合作网络、结构洞、创新绩效展开。

【总页数】6页(P29-34)
【作者】李婧玥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4.6
【相关文献】
1.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发展态势——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网络安全实验教学研究可视化分析
3.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的热点主题与前沿演进——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4.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知识库构建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知识库构建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知识库构建研究可视化分析仇岗【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18年来知识库构建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利用CiteSpaceⅢ信息可视化软件对知识库构建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章分别从时间分布、核心作者分布、核心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方面对知识库构建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研究,以期对相关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8)002【总页数】8页(P33-40)【关键词】知识库构建;知识图谱;可视化;CiteSpace【作者】仇岗【作者单位】昌吉学院,新疆昌吉 831100;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5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库从用户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通过对特定领域的知识采用一定的知识获取方式收集起来,随后以某种或多种知识表示方式,实现在计算机中组织、存储、管理,并最终应用于实际问题。

而知识库构建在整个知识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目前知识库构建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文章将利用Cit eSpaceⅢ信息可视化工具形象化地对国内知识库构建领域进行定量研究和可视化分析。

本研究可以让国内知识库构建领域的研究者了解现有研究状况以及该研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导其研究工作。

1 相关研究CiteSpaceⅢ是美国德莱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用Java语言开发出来的可视化分析软件。

该软件可以通过对学科领域文献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和研究,使该学科领域研究者能够更直观地辨识出学科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

目前CiteSpaceⅢ软件在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魏瑞斌针对国内知识图谱期刊论文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国内知识图谱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人员和机构相对集中,研究论文的合著率较高,研究主题鲜明[2]。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检索与可视化方法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检索与可视化方法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检索与可视化方法作者:李磊鲁兴河康警予陈忠朱峰来源:《计算机与网络》2020年第05期摘要: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通过本体构建工具建立起包括组织、人员及设施等本体概念,通过对本体间建立关系,利用本体概念下的参数关系构建实体知识图谱,为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同时对需要支持检索的本体模型建立索引,并利用图谱间的关联关系,直观、高效地向用户展现检索结果,满足检索结果的个性化和智能化,从而更好地为决策提供支撑。

关键词:知识图谱;本体模型;数据可视化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739(2020)05-61-40引言知识图谱是在传统知识工程的基础上以及语义Web的发展中孕育并发展而来的知识表示技术[1],旨在描述客观世界的概念、实体[2-3]、事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知识图谱亦可被看作是一张巨大的图,图中的节点表示实体或概念,而图中的边则由属性或关系构成[4]。

知识图谱已被用来泛指各种大規模的知识库,知识图谱技术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5-6]。

同时,随着作战保障和业务处理系统稳步发展,各类数据资源逐渐丰富,各领域军事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作战指挥、作战保障和日常业务处理信息系统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各类作战保障和业务处理信息系统规模逐步扩展,积累形成了一批可用、实用的信息资源,成为构建知识图谱的重要支撑。

1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基于本体模型构建知识图谱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

首先将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内数据构建成多个本体模型,然后利用原有数据库表内字段之间的关系构建本体模型间关系,完成现有数据架构下的数据关系图谱构建,接着获取本体模型下所有的实体数据,利用本体模型关联参数构建实体数据关系,形成实体数据关系网,最终将本体模型、实体数据和关系按照邻接表的方式存入到图数据库中,并实现基于图结构的索引技术,提高对图数据库中节点和关系的查找速度。

1.1本体模型构建方法存在于数据库中的各基础和业务数据通常包含各种本体模型,如人员、设施及地名等,这些本体多以表为单位进行存储,本体之间的关系通过主外键进行关联。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外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审美思想、文学结构及其影响。

本文以《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为标题,探讨知识图谱对外国文学研究的潜在作用和可能的意义。

一、外国文学研究的现状外国文学的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复杂而全面的工作。

目前,外国文学研究有两个主要模式:一种是以文本为基础的研究,另一种是以文学史为基础的研究。

虽然两者都能够得出较为深刻、准确的结论,但在研究外国文学时,仅以文本或文学史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思想是,将外国文学作品的内容、知识点数据及相关信息存储在知识图谱中,并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通过知识图谱的绘制和统计,可以为外国文学研究带来更加宏观的综合对比,同时可以有效抓取相关文献信息,从而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外国文学发展及其影响,及其它相关信息。

三、知识图谱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具体作用(1)可以使外国文学的关联性更加清晰。

将外国文学的内容、知识点数据及相关信息存储在知识图谱中,可以使研究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外国文学当中作品和人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外国文学的研究更加宏观。

(2)可以构建完整的外国文学发展网络。

知识图谱可以将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文学结构及其影响绘制出来,使外国文学发展的网络形成一个整体,使外国文学研究更加全面。

(3)可以提高外国文学研究的准确性。

知识图谱可以将外国文学的内容、知识点数据及相关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一系统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可以使外国文学研究的结论更加准确。

四、结论以上,本文综述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认为知识图谱对于外国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外国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宽度,并可以使外国文学研究的结论更好地准确性。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摘要:本文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研究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分析方法。

首先,简要介绍了知识图谱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文学领域中的应用;其次,介绍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方法,以及它如何能够有效地分析外国文学作品;接着,分析并介绍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几种可视化分析方法,以及这些可视化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可视化分析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可视化分析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挑战。

最后,结合相关实验结果,总结出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可视化分析的一些有益经验。

本文首先介绍了知识图谱技术,将其定义为一种能够捕捉、表达和组织信息关系的技术,并着重介绍了它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知识图谱可以将文学分析任务抽象为知识图谱结构构建和查询,以支持外国文学作品的进一步分析和理解。

随后,本文介绍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些方法,如语义分析、句子分析、情绪分析等,并阐述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手段是如何有效地获取深度信息的。

接下来,本文介绍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技术,包括语义网络、文本关系图、文本可视化等。

特别地,本文还列举了可视化分析技术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一些优势,如能够有效提取文本中隐藏的信息,模式挖掘和决策支持等。

然而,这些可视化分析技术也有一些不足,如视觉展示的灵活性受限,缺乏可视化的抽象特征,以及可能产生的多样性。

最后,本文介绍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可视化分析在实践中的一些应用,并提出了一些技术挑战,如如何有效地应用可视化技术来解决复杂文本分析问题,如何在可视化分析过程中发现和利用文本中隐藏的信息,以及如何设计可视化工具,等等。

最后,从实验结果出发,总结出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可视化分析的一些有益经验。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可视化分析方法。

通过介绍知识图谱的基本思想及其在文学领域中的应用,介绍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以及可视化分析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本文总结了可视化分析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有益经验。

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学习大数据分析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学习大数据分析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学习大数据分析研究第一章前言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和教师讲义,而是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其中,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学习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兴起,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和智能化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通过对知识图谱、可视化学习、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学习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实现方法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

第二章知识图谱的概念及其应用2.1 知识图谱的定义知识图谱是指用图形化的方式来描述和呈现知识,并在知识之间建立关联的一种工具。

它不仅是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语义化处理,更是一种对知识进行高效存储和创新利用的一种方式,所以它在数据挖掘、搜索引擎、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知识图谱的应用知识图谱具有很强的推理和分析能力,在科学、医学、教育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中,知识图谱可用于学科知识建模、学习内容的推荐、学习者画像分析等方面。

2.3 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互联网上的大规模数据中提取出知识关系,进行语义化处理后构建知识图谱;另一种是由知识专家通过人工方式构建,然后添加语义标注,生成知识图谱。

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第三章可视化学习的概念及其应用3.1 可视化学习的定义可视化学习是指通过视觉化手段,将学习材料如图、表、视频等呈现给学习者,并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拆解、分类和组合,帮助学习者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学习材料,并提升学习效果。

3.2 可视化学习的应用可视化学习已经成为目前数字化教学中的热点领域,通过可视化手段,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可视化手段可以应用于实验环节的设计、知识点的呈现、学习者的行为分析等方面。

3.3 可视化学习的技术方法可视化学习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技术、图形学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技术方法可以通过视觉化手段,将学习材料呈现为生动、鲜活的图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的MOOC

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的MOOC

构建指标体系
数据提取和处理
可视化展示
根据研究需求和目标, 确定研究领域和主题, 搜集相关文献。
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数 据清洗和处理,包括去 重、格式转换等。
根据研究需求,构建文 献计量的指标体系,如 被引次数、篇数、作者 数量等。
根据指标体系,提取和 处理文献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和挖掘。
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 展示,如制作图表、构 建知识图谱等。
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 方法的mooc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mooc的发展历程 • mooc的教学模式 • 文献计量的方法 • 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方法 • 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的
mooc应用
contents
目录
• 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的 mooc研究展望
数据来源
教学质量评估的数据来源可以是课程平台上的用 户评价数据、教师背景数据、课程元数据等。
实践案例
一些MOOC平台已经开始尝试将文献计量和知识 图谱技术应用于教学质量评估中,以帮助教师更 好地了解课程的质量和改进方向。
06
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 化方法的mooc研究展望
研究不足与挑战
数据收集和处理
05
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 化方法的mooc应用
基于文献计量的mooc课程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应用
基于文献计量的MOOC课程推荐系统是一种利用文献计 量方法对MOOC课程进行评估和推荐的智能系统。
数据来源
推荐系统的数据来源可以是课程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 课程元数据、学习者社交网络数据等。
推荐算法
文献计量的方法
文献计量的定义
文献计量学

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何静;赵睿;张恒硕【期刊名称】《计算机科学》【年(卷),期】2024(51)S01【摘要】随着网络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检索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图谱的产生和发展为其提供支持。

因此知识图谱研究逐渐受到学者关注,与各领域融合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加。

为洞察知识图谱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文中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知识图谱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按年发文量、机构共现、作者共现、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突显词对2013-2022年的文献进行梳理。

文中选取中文研究中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文献计量、可视化,外文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任务分析、数据采掘、多智能体系统为研究热点进行关键词综述。

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知识图谱相关研究尽管呈现全面深入发展趋势,但中文研究中存在联系性不强、稳定性较弱、研究范围较窄的情况,可在后续研究中进行相应完善。

【总页数】10页(P1-10)【作者】何静;赵睿;张恒硕【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6【相关文献】1.现代学徒制领域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研究——基于2014-2018年CNKI期刊4583篇文献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2.中国人力资本文献计量研究——基于CSSCI文献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3.基于文献计量学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研究文献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4.国外智慧农业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5.首饰设计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基于中国知网2002-2022年的期刊文献计量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知识图谱论文共词分析论文:国内知识图谱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论文共词分析论文:国内知识图谱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论文共词分析论文:国内知识图谱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摘要]对国内知识图谱期刊论文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表明:国内知识图谱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人员和机构相对集中,研究论文的合著率较高,研究主题鲜明。

今后的研究需要加强学科间的合作,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创新研究方法,优化数据质量。

[关键词]知识图谱可视化共词分析ucinet1、引言知识图谱是以科学学为基础,涉及应用数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诸学科交叉的领域,是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

随着统计分析、引文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在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图形学和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知识图谱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迅猛发展。

知识图谱的研究发端于美国、荷兰等国。

根据刘则渊教授对科学计量学重大变革的三条路径与重要人物的介绍,笔者认为国外知识图谱的研究主要有三大学派:①科学计量学学派。

这个学派主要是以引文分析理论为基础研究不同学科的知识图谱。

如加菲尔德等人(1964年)手工绘制了dna领域的历时态图谱;普赖斯(1965年)运用相同的数据完成了他的经典论文“科学论文网络”;small(1973年)提出了论文“共被引”的概念和共被引分析方法,并绘制了粒子物理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共引图谱;white、mecain、noyons等人(1998年)将引文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相结合,建立了基于多维尺度分析的知识图谱方法。

②复杂网络学派。

这个学派主要是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对引文网络、科研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等展开研究。

如社会学家hummon(1989年)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了引文网络研究,提出了引文网络中的关键路径算法;纽曼(2001年)用复杂网络方法测定了生物医药、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科学合作网络中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并揭示了科学合作结构具有复杂网络的高集聚和小世界等特性。

③可视化学派。

这个学派的研究者将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引文分析等有机结合,利用专门软件对大量反映知识结构及发展脉络的数据自动处理,生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外信息可视化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外信息可视化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分析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3), 1686-1699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rf https:///10.12677/orf.2023.133170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外信息可视化研究热点和 前沿趋势分析吴铁柱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收稿日期:2023年4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10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6日摘要数据时代,数据无处不在。

信息可视化是将数据映射为视觉图形,提高对数据的认知效率,传达数据背后的有效信息。

为描绘国际信息可视化领域的研究图景,本文借助CiteSpace 软件,收集和分析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2007年至2022年信息可视化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构建信息可视化研究的时空分布、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三个方面的知识图谱,厘清信息可视化的研究范畴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数据可视化,CiteSpace ,知识图谱,前沿趋势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 Trends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Abroad Based on Knowledge AtlasTiezhu Wu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Apr. 13th , 2023; accepted: Jun. 10th , 2023; published: Jun. 16th , 2023AbstractIn the data age, data is everywher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is to map data into visual graphics, improve the cognitive efficiency of data, and convey the effective information behind the data.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research landscape of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吴铁柱research from 2007 to 2022 includ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 and clarify the research scop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by building a knowledge map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research in three aspect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re-search hotspots and cutting-edge trends.Keywords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ata Visualization,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 Frontier Trends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逐渐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外国文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可视化分析技术已经逐渐发展起来。

近年来,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推崇。

知识图谱是一种表达节点和边缘关系的数据结构,利用其丰富的结构信息以及强大的可视化功能,可以更好地分析和发现外国文学的研究问题。

通过将文学数据转换为知识图谱,可以大大提高分析的效率。

以往的文学研究技术,如文化分析和语义分析,只能从字面上进行研究,而知识图谱可以从更多角度来分析,可以更具体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特征。

另外,知识图谱还可以为外国文学研究带来巨大的改善。

例如,可以利用知识图谱跟踪不同文学作品间的关系,探索不同文学创作者之间的影响;可以利用知识图谱分析文学作品在不同时期的特征,跟踪不同文学流派的发展趋势。

此外,知识图谱还可以分析特定文学作品中的特定主题或现象,从而深入理解外国文学作品本身。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是一项新兴技术,其真正被广泛采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如今,已经有许多学术研究采用了知识图谱技术来深入探索外国文学,为此,学术界提出了一系列技术和方法来提高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效能。

综上所述,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可视化分析是一个技术新兴趋势,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为外国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研究和完善知识图
谱可视化技术,使其应用得更加广泛。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图书馆数据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图书馆数据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图书馆数据研究可视化分析目录1.内容概括................................................21.1 研究背景...............................................2 1.2 研究目的...............................................31.3 研究意义...............................................42.知识图谱概述............................................52.1 知识图谱定义...........................................6 2.2 知识图谱技术...........................................72.3 知识图谱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93.我国图书馆数据研究现状.................................103.1 图书馆数据研究的发展..................................11 3.2 图书馆数据研究的热点领域..............................123.3 图书馆数据研究存在的问题..............................144.基于知识图谱的图书馆数据研究可视化分析.................164.1 数据来源与采集........................................17 4.2 数据预处理............................................18 4.3 可视化分析过程........................................19 4.4 分析结果..............................................205.图书馆数据研究可视化分析的应用.........................225.1 图书馆资源建设........................................235.2 图书馆服务创新........................................245.3 图书馆发展趋势预测....................................266.基于知识图谱的图书馆数据研究可视化分析的发展趋势.......276.1 技术发展对可视化分析的影响............................286.2 图书馆数据研究的深化与拓展............................306.3 可视化分析在图书馆学其他领域的应用....................311. 内容概括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图书馆数据,通过可视化分析揭示图书馆领域的数据特征、趋势和模式。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遗传学实验教学可视化分析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遗传学实验教学可视化分析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遗传学实验教学可视化分析研究
知识图谱是一种现代化的知识表达方式,它将知识以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丰富了知识的表达和传递。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学习的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知识点构建成一个遗传学实验知识图谱,从而实现对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分析。

遗传学实验教学知识图谱包括实验器材知识图谱、实验原理知识图谱、实验步骤知识图谱、实验结果知识图谱等。

实验器材知识图谱主要包括实验室常用的遗传学实验器材,如震荡器、离心机、PCR 扩增仪等。

实验器材知识图谱可以通过对各种实验器材的图片、名称、使用方法等进行整理和分类,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对遗传学实验教学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可视化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遗传学实验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知识图谱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遗传学实验教学可视化分析方法。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数字素养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数字素养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数字素养研究可视化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个体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数字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在信息时代的生活质量,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数字素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成果。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知识图谱的方式,对我国数字素养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素养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阐述了数字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随后,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构建了我国数字素养研究的知识图谱。

该图谱不仅展示了数字素养研究的主要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还揭示了我国数字素养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通过对知识图谱的深入分析,本文发现我国数字素养研究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热点不断涌现。

本文也指出了当前我国数字素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研究方法相对单跨学科研究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我国数字素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基于知识图谱对我国数字素养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

希望这一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我国数字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知识图谱构建在深入研究我国数字素养的过程中,知识图谱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图谱是一种基于图的数据结构,它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事件、概念等以节点和边的形式进行表示,进而形成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

通过知识图谱,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字素养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

为了构建我国数字素养研究的知识图谱,我们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这些文献可以来自于学术期刊、会议论文、报告、书籍等多种渠道。

在收集到足够的文献后,我们需要对文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重复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实体识别等步骤。

接下来,我们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信息抽取技术,从预处理后的文献中抽取出实体、属性和关系等关键信息。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作为一种现代外国文学数据库,已经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可视化工具之一。

本文旨在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视角,分析外国文学的研究情况,为以后外国文学的可视化研究提供学术参考。

知识图谱把复杂的学术信息整合到一张可视化的图形中,使得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查看和分析外国文学。

知识图谱可以从概念层面和元素层面组织和表达外国文学相关信息,弥补外国文学可视化研究的不足。

首先,知识图谱可以将外国文学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可以将不同的主题、流派、作家、作品深入分析,利用图像的形式来表达外国文学的构架、渊源以及发展趋势,给学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其次,知识图谱可以帮助分析影响作品发展的不同因素,比如文学思想、文学史、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等,这些因素能够深入挖掘外国文学的背景,从而开发出新的研究视角。

此外,知识图谱还可以帮助分析外国文学的不同文本,引入更多的文学形式分析方法,比如文本分析和文本比较等。

同时,知识图谱也能够帮助学者获取更多的外国文学信息,比如外国文学作家的创作理念和文学思想。

在今天,知识图谱仍然是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借助它可以更好地分析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以及发展的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同时,知识图谱也为外国文学研究丰富了学术资源,深入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从而更好地探究文学发展的内涵和趋势。

本文通过知识图谱的可视化视角,分析了外国文学的发展状况。

它可以有效地收集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流派之间的关系,提供不同的概念和元素对外国文学的可视化研究,以及外国文学在当今的发展状况。

本文的可视化分析,为今后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学术参考,揭示了知识图谱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可视化应用价值。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知识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知识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Ke y wor s: k wl d e ma g e e t ma pig o o e g d no e g na m n ; p n fkn wl d e; ct pa e; if r to iu lz to ie s c n o mai n v s a iain
知识经济 时代 ,知识 成为组织发展的核心资源 和 关键 要 素 ,知 识 管理 成 为 现 代 组 织 管 理 的核 心 内 容 ,吸引着 来 自不 同专 业 领 域 的学 者 们 的 目光 ,并 成 为一 个全 球 性 的研 究 课 题 。借 助 处 于 国际 领 先 水 平的信息可视化软件 Ct Sae i pc ,对 We f c ne e bo Si c e (C S I— E P N E X A D D,S C ) 于 2 0 - 2 1 SI 0 1 0 0年 收 录 的题名 中含 有 “ 知识 管 理 ” 的 8 3篇 论 文 的引 文 数 6 据进 行 处理 ,以 图谱 的方 式 展 示 出 国 际 知 识 管 理 研 究 的经 典文 献 及 研 究 热 点 和 前 沿 领 域 ,并将 知识 图 谱与文献资料 、内容分析 、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对 当 前 国际知 识 管 理 的研 究 状 况 加 以分 析 和 总 结 ,为 中国知识 管 理研 究提 供参 考 。
( 聊城 大学 图书馆 ,山东聊城 22 5 ) 5 0 9
摘要 :借助 处于国际领 先 水平 的信 息可视 化软 件 Ct S ae i pc ,运 用 引文分 析、共现 分析 、聚 类分析 等 方法 ,对 e
We f c n e( C —E P N E bo i c S I X A D D,S C )于 2 0 00年收 录的题 名中含 有 “ Se SI 01 1 知识 管理 ” 的 8 3篇论 文的引文 6 数据进行 处理 ,以图谱 的方式展示 出国际知 识管理研 究的经 典文献及 研 究热点和 前 沿领 域 ,并将 知识 图谱 与 文 献资料 、内容分析 、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对 当前 国际知识管理的研 究状 况加 以分析 和总结。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各种大数据分析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于研究并可视化复杂的知识图谱。

为此,本文选择了外国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基于知识图谱对外国文学进行可视化分析。

首先,本文针对外国文学知识图谱建立了一个系统,将主要涉及的内容和元素进行分类,包括:作者、作品、作品类型、技巧、文化、地域、语言、历史等。

通过这样的分类,将外国文学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从而建立起一个外国文学知识图谱。

其次,借助知识图谱,本文构建了一个可视化分析工具,用于深入研究外国文学。

首先,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外国文学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展示,使用户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外国文学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

其次,利用语义网络技术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外国文学的细节,以分析外国文学的作家、作品类型、技巧等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外国文学。

最后,利用主题模型工具可以进一步分析外国文学的核心主题,以了解不同文化、地域及时期的外国文学的发展模式。

最后,本文运用数据可视化、语义网络及主题模型等技术对外国文学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知识图谱及相关技术进行外国文学可视化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外国文学,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就此,本文基于知识图谱对外国文学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通过数
据可视化、语义网络及主题模型等技术,进行了有力的分析,从而有助于深入了解外国文学,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可用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外国文学,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外国文学作品,从而发挥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科学知识图谱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表示方式,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了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和演化,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CiteSpace软件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深入挖掘科学文献中的信息,揭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脉络和趋势,以期对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简要介绍科学知识图谱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科研领域的重要性。

随后,将重点阐述CiteSpace软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构建和分析科学知识图谱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如何利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网络构建和可视化展示等步骤,从而揭示科学知识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

本文还将对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和讨论,探讨其优点、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将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CiteSpace软件介绍CiteSpace是一款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可视化分析工具,专注于科学知识图谱的生成与分析。

该软件以文献数据为基础,通过提取文献中的关键词、作者、引用关系等信息,运用网络分析、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多种方法,揭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脉络、前沿领域和热点趋势。

CiteSpace的核心功能包括数据导入、预处理、网络构建、可视化展示等。

它支持多种格式的数据导入,如文本、数据库等,能够自动提取文献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清洗、标准化处理。

在网络构建阶段,CiteSpace采用共词分析、共引分析等方法,构建关键词、作者、机构等之间的关联网络。

可视化展示则是该软件的一大特色,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网络结构、聚类关系、时间序列等信息,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演化过程。

除了基本功能外,CiteSpace还具有一些高级特性。

我国公务员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我国公务员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我国公务员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分析摘要:为进一步厘清公务员研究的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公务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发现:公务员研究起步较早,呈波浪式发展并趋于平稳增长。

大多数研究从管理学视角探讨公务员制度建设、行为影响因素、绩效评估等主题,但总体上仍存在学术合作少、理论建构不足、内容相对滞后、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未来需整合和完善理论框架、聚焦于治理时代新议题、促进多学科融合。

关键词:公务员;知识图谱;Citespace公务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保障。

尽管我国公务员研究起步较早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却缺乏了系统性的综述研究,难以回答“公务员研究状况如何?讨论了哪些主题?公务员研究的趋势是什么?”等问题。

为进一步厘清公务员研究的现状、主题和趋势,以公务员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以期通过趋势分析、知识图谱形式呈现公务员研究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形成公务员研究的学术镜像,推动新时期公务员研究的发展。

一、数据源与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CSSCI期刊为数据来源,删除报道专访、政策解读等非研究型文献以提高数据有效性,共获得1379篇公务员篇名的样本数据。

1988年《我国公务员制度实施中的缺陷与制约因素分析》是我国首篇以公务员为篇名的文献,故研究数据范围为1988年至2020年。

随后,对公务员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开展可视化研究。

对研究者而言,Citespace软件可以帮助研究者掌握研究领域热点话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全面把握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趋势。

二、公务员研究的计量分析1.研究时间分布图1 公务员研究的年度时间分布公务员发文数量的历时性分析,能够从宏观层面总体把握我国公务员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阶段特点。

由图1可知,国内公务员研究的发文时间可分为萌芽增长期(1998-2005年)、高速增长期(2006-2012年)、减速增长期(2013-202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海关文献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魏伟郭崇慧曹梦月陈静锋(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摘要:“粤海关”在中国海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首先对检索出的刊登在CNKI数据库中1957-2014年间的600篇与“粤海关”相关的期刊文献进行了时间分析。

然后用文化组学方法分别分析了谷歌电子图书馆收录的部分英文图书和中文图书中“粤海关”一词的使用频率波动现象。

最后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上述600篇期刊文献分别绘制作者分布与作者合作分布、被引作者分布、机构分布与机构合作分布、研究热点分布、高被引文献分布等知识图谱,进而试图探索国内“粤海关”研究的现状、演进规律、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国内“粤海关”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粤海关;文化组学;CiteSpace;知识图谱;使用频率1引言“粤海关”是广州海关旧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清政府设置粤、闽、浙、江四个海关[1,2]。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封建海关机构正式成立。

设关通商之后,“粤海关”越来越明显地重于其它三关,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多数在广州进行贸易,外国货物通过广州而转运于全国各地[3,4]。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将来一切外国商船,只准收泊广东,进行贸易,其他地方,禁止通商。

这样便开始了“粤海关”一口通商的垄断局面。

直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这种维持了将近百年的局面才被打破。

在这近百年里,“粤海关”作为特许的唯一通商口岸,它既是中外贸易事务的管理机构和清政府对外通商政策的实施机关,又是清政府了解“夷情”和对外联系的窗口。

鸦片战争后,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的制度被废除,“粤海关”开始直接插手外贸管理。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管理权。

1859年(咸丰九年)10月,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攫夺“粤海关”行政权,从此“粤海关”一直为帝国主义所把持,直至广州解放[1]。

“粤海关”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历史地位,使得对其的研究更有价值。

如何快速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在传统历史文献研究方法中,有经验的学者们往往根据自身的一些知识背景,有目的地阅读少量挑选的著作,在资料中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而初学者往往通过广泛的阅读大量文献才能对该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耗时巨大,并且往往由于不同的历史研究者阅读不同的文献而无法得到一致的见解,同时也无法宏观地解释并察觉历史现象,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者主观理解与固有思维的影响。

这种传统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缺乏量化研究及实证分析,更缺乏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对重点研究课题的演化趋势研究,这实际上减弱了研究的科学性及应用性,最终导致给读者一个模糊的结论,这给后续的研究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科学计量学是分析科学情报产生、传播和利用的量的规律性,以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机制。

具体来讲是应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技术等数学方法对科学活动的投入、产出和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科学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学分支学科[5]。

随着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尤其是知识图谱方法的提出,知识图谱已成为科学共同体结构与发展实证研究的主流方向,广泛应用于很多学科领域。

知识图谱,也称为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人类随时间拥有的知识资源及其载体,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和深入[6,7]。

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近年来成为科学计量学研究的最前沿,其目的是为了应用图示的方法揭示出潜在的学科结构,该方法能为学科研究提供切实的、有价值的*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1030);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CET-11-0050);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教财司预函[2012]343号);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3GXS2D018)参考,能帮助初学者快速的了解领域的整体框架[8,9]。

本文利用文化组学方法对图书资料中“粤海关”一词的使用频率波动图进行分析,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以此来了解“粤海关”研究现状、研究规律、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本研究按图1所示的研究路线进行展开。

图1本文研究路线图2数据来源、数据处理与研究工具本研究所用的数据来自于信息覆盖较全面的CNKI数据库。

为更多的找出与“粤海关”相关的研究文献,本研究以“粤海关”为全文检索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出2164条期刊文献。

另外本研究再分别以“广东海关”和“广州海关”为主题检索词,在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出1457条期刊文献。

如此,共检索出3621篇期刊文献。

因为1685年在广州正式设立“粤海关”,并于1950年1月31日“粤海关”改名为“广州海关”[3,4],故检索出的期刊文献中所描述的海关若是1685到1950年1月之间的“广州海关”或者“广东海关”,本研究则把该文献作为与“粤海关”相关的期刊文献,否则是与“粤海关”不相关的文献。

经过上述方法去除不相关文献并且去除重复文献后,共得到从1957年到2014年间发表的600篇与“粤海关”相关的期刊文献,检索日期为2015年1月22日。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为美国费城Drexel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3.8.R1。

CiteSpace是用来分析和可视化共引网络的Java应用程序,适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该程序可用于探测学科领域研究前沿变化趋势以及分析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为知识领域动态演进可视化研究提供新平台,并能在绘制的知识图谱中显示某个学科领域在一定时间段中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10,11,12]。

把上述检索筛选出的文献的题录数据(Refworks格式)转换成CiteSpace软件可以处理的格式并导入软件中,生成CiteSpace可以直接作图的txt文件。

由于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下载的每条文献题录数据(Refworks格式)中不包含该文献的引用文献信息,故为了能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引文分析,本研究首先把引用文献变成固定的格式加入到CiteSpace生成的txt文件中,如此最后的txt文件中就涵盖了作者、标题、摘要、关键词、机构单位、参考文献、期刊名、参考文献个数、被引次数以及期刊文献的发表年、卷、期和页码等信息。

另外本研究运用文化组学[13](culturomics)方法中可视化软件Google Ngram Viewer (/)分别对词“粤海关”与“Canton Customs”进行词使用频率分析,可视化“粤海关”在谷歌中文图书语料库中的词使用频率波动图以及“Canton Customs”在外文图书语料库中的词使用频率波动图,依据书籍中“粤海关”一词每年的使用频率分析推测关于“粤海关”的一些历史事件。

此语料库是哈佛大学Michel研究团队与谷歌合作建立的语料库,语料库包含了1500-2008年的5195 769本源自谷歌图书的书籍,约占此期间世界所出版图书总量4%,并将这些图书处理为电子图书,在此基础上统计,总共包括了5000多亿单词,其中包含有3610亿英语单词、450亿法语单词、450亿西班牙语单词、370亿德语单词、130亿汉字、350亿俄罗斯语单词和20亿希伯来语单词[14]。

3期刊文献时间分布对上述检索的与“粤海关”相关的600篇期刊文献,按照论文出版年度得到如下期刊文献时间分布,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当代学者对“粤海关”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957-1978年“粤海关”研究开始起步,并且中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低谷阶段;1979-2000年期间论文量开始逐年增加,经历了1993-1996年徘徊期之后逐步走向稳定阶段;从2001年开始,国内对“粤海关”的研究量迅速增加,并在2003-2004年达到了顶峰,但从整体上看,最近十年的研究量呈下降趋势。

4基于文化组学的“粤海关”图书文献可视化分析图书文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过去的一些历史事件的发展情况,本研究选择Google Ngram Viewer 工具[13],用文化组学方法分别做出英文与中文图书语料库中“粤海关”的年使用频率波动图,进而由波动图反推“粤海关”的一些历史情况。

4.1英文图书中“粤海关”文献可视化分析“粤海关”和“广东海关”的英文翻译是“Canton Customs”,并且英文文献中“Customs”的首字母既可以大写也可以小写,故本研究以“Canton Customs”和“Canton customs”为检索词,做出两者年使用频率之和的波动图,以Google Ngram Viewer 工具中收集的所有英文图书做为英文语料库,得出1800-2008年间检索词的年使用频率波动,如图3所示。

图3英文图书文献中“粤海关”一词的年使用频率波动图由图3可以发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1842年),外文文献中很少有记载关于“粤海关”相关情况,只有1835年左右出现了少量相关文献,此期间的书籍有Carl F.Gützlaff 等编写的《China opened:or a display of the topography,history,customs》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的制度被废除,“粤海关”开始直接插手外贸管理,所以在1847-1855年间逐渐出现了一些关于“粤海关”的外文文献。

而1855-1860年间,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的影响,关于“粤海关”的外文文献量持续下降,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临近结束,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管理权,1859年(咸丰九年)10月,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攫夺“粤海关”行政权,从此“粤海关”一直为帝国主义所把持,但由于国内外局势动荡不安(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第一国际日内瓦大会(反对普鲁东主义的斗争)、国外普法战争等),导致国外对“粤海关”的研究文献出现了不稳定的增长,此期间主要的著作包括William Frederick Mayers 的《Treaties between the Empire of China and foreign powers:together with regulations for the conduct of foreign trade》等。

图2期刊文献时间分布图1880-1899年间,国际上发生了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中法战争、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第二国际成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及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等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这期间国际上对“粤海关”的研究波动较大,期间主要的著作有Sir Edward Hertslet等的《Hertslet's China Treaties》及海关总税务司署编写的《Reports on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