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民俗——社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民俗——社火
每年春节,在凉州大地上,传统的社火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庆的锣鼓,为城镇和乡村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流行于凉州的民间社火,阵容庞大,形式独特,装扮艳丽,表演精彩,引人入胜,风格鲜明,明显地保留了古典西凉乐舞的遗风。
关于社火队的形成,凉州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据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齐国开战,楚庄王被围困在一座城里,突围不得。
其时正逢春节,楚庄王苦思突围之策,终于计上心来,装扮成“春官老爷”,随从侍卫扮成执事跟班衙役,御林军扮成鼓子匠,王后嫔妃及宫娥彩女等扮成蜡花女,武将文臣等扮成金刚或罗汉,后随各色臣民百姓,最后由御医压阵。
他们打开城门,敲锣打鼓从容而出。
围城敌军见此阵势,以为是天兵天将下凡,纷纷围观看热闹,不予或忘记阻拦围攻,楚庄王因此得以脱险。
从此,楚庄王为纪念这次脱险,就在每年春节按照以上规矩闹起了社火,其本人也被尊奉为社火队的祖师爷。
凉州民间传统社火队的结构,一般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社火的前导部分。
打头的是“春官老爷”,
一般人都称之为“老爷”。
“春官”是封建社会对礼部的别称,
掌管礼仪、祭享、贡举、外交等职。
闹社火一是在春天,
二是文化活动,当属份内之事。
“春官老爷”是社火队的总
领队,担负着统领指挥整个社火队的重任。
按照民间的传
统习俗,“春官老爷”必须由当地辈份大且年龄在60周岁以
上的德高望重者担任。
因此,在社火队里扮演“春官老爷”
是一份难得的殊荣。
在闹社火前,社火会(民间又称元宵会)
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推选“老爷”,然后由会长亲自将大红请
帖郑重其事地送到入选人手中。
入选人为表谦虚,必然略
有一番推诿,而后答应下来。
为了不负众望,入选“老爷”
在接到请帖后还要有一番认真准备的过程。
待到社火开闹时,每天早晨社火会的人要敲锣打鼓,燃放炮仗,前往请“老爷”。
“老爷”装扮齐整,欣然就位,率领社火队,红红火火,走乡串户,正式开闹。
每天闹完社火,社火会的人还要敲锣打鼓送“老爷”回家,“老爷”家要设宴款待。
说起“春官老爷”的打扮,还有一定的讲究。
古时候,“春官老爷”的服装是朝廷命官打扮,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蟒袍,还坐一顶四人抬的官轿。
清朝时候,则穿满清官员服装,坐七品官轿。
民国时期,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架一付茶色墨镜,手执一把折扇或鹅毛扇。
官轿前,排列着全套仪仗执事,左右护卫手执写有“回避”、“肃静”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的虎头牌。
另外还有道锣、探马、报子、门子、衙役等一班人前拥后卫,俨然一派官员出巡的威仪。
到后来,这些人员逐渐有所裁减,如轿子、马匹及仪仗执事等都不再出现了,但道锣、探马、报子、门子等依然如故。
增加了“陪老爷”(一般由“春官老爷”的嫡亲兄弟担任)。
“老爷”仍在社火队里享有绝对的权威。
第二部分是鼓乐队,一般由大锣、大铙、大钹、铰子、长号、唢呐等组成。
社火队行进表演时,配以锣鼓音乐,表演的人们按锣鼓音乐的节奏扭摆踏步,左右摇晃,显得十分热闹和谐。
第三部分是天公和天母。
天公天母的扮相是一对农家夫妇。
天公扛着锄头,拿着木锨;天母提着蓝子,拿着笤帚。
凉州民间传说天公天母是司农之神,专管人间耕作之事,象征着勤劳与智慧,他们行进之地,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天公与天母的表演动作十分逼真生动,天公挥锄耕作,握锨扬场;天母撒种扫地,送茶送饭。
同时二人边唱边舞,真个是“夫唱妇随”。
第四部分是腰鼓队和蜡花队。
腰鼓队也叫鼓子队,打鼓人被称为鼓子匠。
鼓子匠一般为古代武士打扮,身穿黑色双排扣武士装,足蹬长筒靴,头戴黑色英雄巾,上扎红绒花,各背一面羊皮鼓,双手执鼓锤,边行进边打鼓表演,动作粗犷有力。
鼓子队的人数一般为8至16人,有些为32人甚至更多。
蜡花队的人数与鼓子匠相同,身穿彩色女袄裙,一手拿一面手锣,一手执锣锤,锣锤上系一条长长的彩绸,敲起小锣,舞姿翩翩,彩绸飘飘,十分动人。
队前有傻公子和丑婆子领头表演。
傻公子和丑婆子的化妆和表演都非常滑稽可笑:傻公子一脸傻相,憨态可掬;丑婆子丑态百出,令
人捧腹。
他们相对扭舞打浑,为社火队增
添了许多“笑料”。
傻公子和丑婆子的表演
是整个社火队里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特
别是两队或多队社火相遇时,要展开对舞,
互相迎接,以示礼貌。
这时,傻公子和丑
婆子便使出浑身解数,傻者愈傻,丑者愈
丑,将各自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引得
观众捧腹大笑,赞不绝口。
第五部分是和尚队,也叫大头队。
和
尚队一般穿僧衣戴僧帽,也有戴面具的。
金刚穿武士装,戴头盔,手拿降魔杵、钢鞭、画戟等兵器,人数一般为8至10余人。
表演
时,和尚模仿十八罗汉各种神态的舞蹈,金刚作武术表演。
第六部分是百色队。
这是社火队里最随便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队。
这一队由三教九流、七十二行各色人物组成,大部分扮成传统戏剧故事,如唐僧取经、白蛇传、桃园结义等。
这一队的人数最多,大约在五六十人至七八十人乃至百人以上。
表演时,百色队在紧锣密鼓声中跑大场,有四门斗敌、五典坡、六月雪、七巧会、八阵图、九穿梭、十面埋伏、八角茴香、
蒜瓣子、双龙会等很多花样,使观者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第七部分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这是一个贯穿全队、活跃全局的人物,即所谓的“膏药匠”。
这个角色是游方郎中打扮,一手执蝇拂,一手摇串铃。
他的主要职责是随时随地制止乱挤乱闹的人群,协调指挥各队表演,起着维护秩序和照料全局演出的作用。
在新到一个表演场所,或在各种表演间隙中,“膏药匠”能即景生情地现编现唱“秧歌子”。
“秧歌子”多为四句一首,内容大多为颂春节、贺太平、庆乔迁、祝长寿、恭喜发财等吉庆词语,但要唱得切合实际,具体生动,诙谐有趣。
长于此道的人,往往妙语连珠,好曲连台,博得观众齐声喝采。
社火队中,“膏药匠”这个人物的出现,还有其讲究。
据说,膏药是药物中的万应灵药,又名八面风。
“膏药匠”是古代凉州民间对医生的代称。
凉州王蛤蟆膏药非常有名,可能与此有关。
因此,这个人物既有联络社火全局的职能,又象征着驱瘟散疫、促进健康的良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