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改良剂对盐碱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2020年第1期(上)改良剂对盐碱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景鑫鑫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不可或缺的有限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到2050年,全球农业生产必须增长60%,发展中国家需增长近100%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受人为不合理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壤板结、沙化、盐碱化、排水与通风性差、保水保肥能力低、侵蚀、水渗透性过强或过弱、钠交换程度高和贫瘠等现象逐渐普遍,造成土壤退化,加大半干旱地区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土壤与作物抵御灾害风险能力减弱,农业生产产出率偏低。
作为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土壤盐碱化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围绕土壤盐碱化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涵盖了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机理,土壤盐碱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盐碱地得到了有效利用。
盐碱地的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于机耕,具有潜在的肥力。
因此,开发利用盐碱地不仅可以扩大耕地种植面积,提高作物总产量,还可以扩大绿化面积,改良生态环境。
随着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壤盐碱地的改良技术多种多样。
笔者对近年来利用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盐碱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一、改良方法的选择盐碱土壤改良是一项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常见的改良措施主要有采取工程水利设施、增施有机肥、种植抗盐碱化植物、改良气候等方法。
国内的盐碱地改良起步较晚,主要有工程、化学和生物等改良方法。
工程改良法是建立健全排灌工程体系,进行脱盐、排水与洗盐; 生物改良法是建设防护林,种植耐盐植物和绿肥;化学改良法是向土壤中添加改良剂,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改善,从而达到降盐和降碱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施用土壤改良剂相比其他方法来说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快捷的方法。
土壤改良剂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开始于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展了利用天然高分子改良土壤的研究,但由于用量大、成本高而无法大面积推广。
我国盐碱地现状及改良研究进展
我国盐碱地现状及改良研究进展摘要:土壤盐碱化是威胁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问题,改良手段包括物理化学改良、生物改良以及工程措施等方法。
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的盐碱地现状以及改良手段,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关键词:盐碱土;盐分;改良;盐碱土是对盐土以及碱土的总称,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障碍性土壤,根据盐碱化的严重程度通常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土。
盐碱土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盐碱土性质不佳,对作物正常生长不利,大量的盐碱化土壤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耕地资源愈发紧张,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境内的大量的盐碱土地具有改良应用的价值,是潜在的耕地资源。
因此对盐碱土的改良利用关系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民生活质量。
1盐碱土现状1.1盐碱土的定义盐土通常指可溶性盐类物质含量大于2g/kg会影响到作物生长的土壤,碱土通常指交换性钠在土壤胶体中较多,且呈碱性的土壤。
由于盐土与碱土常混合存在,因此以盐碱土作物对盐土以及碱土的总称。
1.2盐碱土的分布及现状我国的盐碱地面积位列世界第3位,达到了9914万hm2,约占全球盐碱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大致有东部沿海、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以及新疆青海地区五片盐碱区,超过30%的盐碱地分布于西北、东北以及滨海地区,其中约有40%的盐碱地具有农业利用的潜力,占到我国耕地的10%以上。
滨海盐碱土本身的性质不利于土壤保肥。
2改良盐碱土研究进展2.1通过添加土壤改良剂进行改良在土壤中添加土壤改良剂,从而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盐碱土改良。
生物炭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土壤改良剂,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用生物炭对盐碱土进行改良。
孙枭沁等(1)针对江苏沿海围垦区盐碱土进行添加生物炭的改良研究,发现生物炭提高了土壤的饱和含水率以及饱和导水率。
周文志等(2)发现配施生物炭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降低土壤的盐分和PH。
董宁等(3)以菌糠为基质,添加石膏和硫酸铝,发现复合改良剂有效的改良了盐碱土,土壤容重、PH改良效果明显,但土壤盐分随着菌糠添加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1.引言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是指在上海市境内由于海水浸润和盐碱化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土地。
由于盐碱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滩涂盐碱地的改良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农业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进行介绍,并分析当前对该类型土地的改良研究进展。
2.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上海地处在我国的华东沿海地带,是一个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重要农业生产区。
由于上海地区地势较低,土壤盐碱化情况较为严重。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面积约为1400万亩,占上海市总面积的30%以上,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地区。
这些盐碱地在盛夏季节,经历连续雨水的冲刷后,盐分较高的土壤会使农作物长势受阻,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滩涂盐碱地的改良研究进展为了解决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存在的问题,农业科学界一直在进行土壤改良方面的研究。
目前,主要的改良方法包括土壤改良剂的应用、作物的选择种植、农业排水制度的改善等。
3.1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土壤改良剂是指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或有机物质等改良土壤结构和性质的技术。
通过添加石灰、腐殖质等物质可以中和土壤中过多的盐分,降低土壤的pH值,从而改善盐碱土壤的生长环境。
有研究表明,施用石膏、有机肥等改良材料,对提高滩涂盐碱地的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目前,这些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已经在上海地区的滩涂盐碱地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
3.2作物的选择种植针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的情况,科研工作者通过引进适应盐碱地生长环境的耐盐作物,如盐耐性水稻、盐耐性小麦等,以减少盐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这种方法通过选择种植适应盐碱地环境的作物,可以减少盐分对作物的伤害,提高作物的产量。
3.3农业排水制度的改善目前,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排水制度相对较差,造成了土壤中盐分积累较为严重。
对农田排水系统的改善将是解决盐碱地问题的重要途径。
盐碱土改良技术中的微生物研究
盐碱土改良技术中的微生物研究引言盐碱土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盐碱土指的是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植物难以生长。
为了解决盐碱土的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盐碱土改良技术。
其中,微生物研究在盐碱土改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盐碱土改良技术中微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微生物在盐碱土中的功能微生物在盐碱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降低土壤盐碱含量微生物能够分解和转移土壤中的盐分,通过其代谢活动将盐分转化为可溶解或可挥发的化合物,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例如,一些盐耐受微生物如嗜盐细菌和真菌,可以在高盐环境下存活并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
此外,盐碱土中的某些微生物还能分解土壤中的碱性物质,改善土壤酸碱性。
2. 提高土壤质地和肥力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有机酸和胶体物质,改善盐碱土的质地和结构。
有机酸能够与土壤中的过量盐分形成配位络合物,减少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此外,有机酸还能够溶解土壤中的矿物质,释放植物所需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
微生物还能够产生多种植物生长因子,如植物激素和促进根系发育的物质,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二、盐碱土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盐碱土微生物主要包括盐碱耐受菌、解钠菌、硅酸盐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在高盐碱环境下生存和繁殖,并对盐碱土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其中,盐碱耐受菌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微生物。
盐碱耐受菌能够在高盐碱环境下保持正常的代谢活动,并利用盐分作为能量来源。
解钠菌则能够分解土壤中的过量钠离子,减少盐碱土的钠离子含量。
硅酸盐细菌则能够分解土壤中的硅酸盐矿物质,释放出养分供植物吸收。
三、盐碱土微生物研究的应用盐碱土微生物研究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盐碱土改良和植物适应性研究。
1. 盐碱土改良通过研究盐碱土中的微生物,科学家们发现一些能够耐受高盐碱环境的微生物物种。
这些微生物可以被引入盐碱土中,通过其代谢活动降低盐碱含量。
盐碱地修复技术研究
盐碱地修复技术研究一、概述盐碱地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自然生态系统。
由于这种生态系统的特殊性质,盐碱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受到了很多威胁,而且这种威胁会不断加强。
因此,人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修复盐碱地,以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
本文将对盐碱地修复技术研究进行详细讨论。
二、盐碱地的形成原因盐碱地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类行为,以及自然原因引起。
在人类行为方面,主要包括大规模农业和大量使用化肥等行为。
这些行为导致了盐碱地的土壤盐分量超过正常水平。
由于各种原因,水分排放导致土壤表面的盐分结晶,这使得土壤表面变得更加干燥,从而导致盐分积累更加严重。
在自然原因方面,主要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
三、盐碱地修复技术盐碱地修复技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技术,因为盐碱地的治理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不同的土层和水文条件等进行不同的修复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盐碱地修复技术。
1、机械化修复技术机械化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地整治、土地回灌和遮荫。
土地整治是一种机械化技术,它可以使盐碱地上的土壤更加肥沃,从而使植物能够生长。
土地回灌是一种机械化技术,它通过大量的水灌溉来淘汰盐分,从而恢复土壤生态系统。
遮荫是一种机械化修复技术,它通过有效的遮荫来降低土壤表面温度,减少盐分的积累。
2、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盐碱地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盐分来减少盐分的堆积,从而提高土壤的肥沃度。
这种技术在很多盐碱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植物修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所选植物种类,种植密度,植物营养水平和土壤条件等。
常见的植物种类包括草地植物和耐盐树种等。
3、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一种使用化学物质来减少或消除盐碱地的盐分含量的技术。
使用这种技术的主要原因是它可以快速地减少盐分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肥沃度。
但是,由于化学物质的副作用和环境影响,这种技术往往是有限制的。
四、盐碱地修复技术的潜在问题盐碱地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其中一些问题可能与修复目标有关,例如,修复目标的明确性,监测和评估等。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盐碱地是指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土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特别是中国的西北地区。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盐碱地的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到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盐碱地的存在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流失严重,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盐碱地上的盐碱物质会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进入到河流和湖泊中,引发水质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盐碱地上的植被覆盖较差,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
为了解决盐碱地带来的种种问题,盐碱地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主要的治理方法等方面,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克服。
有必要加强盐碱地治理研究,提出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盐碱地的治理和恢复。
1.2 研究目的盐碱地治理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索盐碱地形成的机制和规律:通过研究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可以深入了解盐碱地的特点和环境背景,从而为有效治理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
2. 分析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盐碱地对农田生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危害程度,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3. 探索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方法和措施:通过研究盐碱地治理的主要方法和具体措施,找出适合不同类型盐碱地的治理方案,提高盐碱地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4. 为盐碱地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通过研究盐碱地治理的进展和现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农业专业人士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盐碱地治理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盐碱地治理的研究意义在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恢复土壤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盐碱土改良技术研究
盐碱土改良技术研究一、引言盐碱土对于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包括降低土壤肥力、抑制植物生长和影响作物产量等。
因此,如何改良盐碱土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盐碱土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二、盐碱土的成因盐碱土是指土壤中水溶性盐和钠离子过多,PH值偏高,且无机物含量较高的土壤。
盐碱土的形成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和人类活动。
主要的成因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因素。
干旱和高温的气候条件可以导致土壤水分蒸发,而未被排除的盐类和钠元素则会留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形成盐碱土。
2. 土壤因素。
盐碱土的形成还与土壤质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数量等有关。
如果土壤缺乏生物量,则该土壤会变得更为厚重,盐类和钠元素在土壤中也会留存更长时间。
3. 地形因素。
地表的岩石类型和地形特征对盐碱土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地表在阳光下暴露时间较长的区域往往会更容易形成盐碱土,而低洼地区则会因为水流不畅,盐碱度也会更高。
4. 人类活动。
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活动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盐碱土的类型和分布产生影响。
三、盐碱土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盐碱土改良技术是指将盐碱土转化为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壤的一系列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盐碱土改良技术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1. 化学改良技术。
化学改良技术是指通过施加化学剂对盐碱土进行处理。
流行的技术包括石灰施用、硫酸钙施用、硫酸亚铁施用和硫酸铝镁等。
这些化学剂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钠元素,同时降低土壤中的盐分,以改善盐碱度。
2. 生物改良技术。
生物改良技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对盐碱土进行改良。
包括了绿肥、环境修复菌和盐耐性植物等。
这些生物改良措施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3. 物理改良技术。
物理改良技术是指在盐碱土上施加物理力量来改造土壤结构,以提高水分的浸透性,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常用的物理改良技术包括耕作、翻土、压实和蒸发等。
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自治区,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质构造的特殊性,新疆部分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盐碱地。
这些盐碱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因此,对新疆盐碱地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新疆盐碱地的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文章将回顾新疆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分析近年来盐碱地的变化趋势。
文章将重点介绍目前针对新疆盐碱地治理的各种措施,包括水利改良、生物改良、化学改良等,以及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估。
文章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解决新疆盐碱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不断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相信我们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盐碱地治理方法,为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变化新疆,作为中国最大的自治区,其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具有独特性。
由于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加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灌溉方式,导致盐碱地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变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目前,新疆盐碱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低洼地带。
这些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盐分容易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地。
据统计,新疆盐碱地的总面积已达数百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相当大比例。
近年来,新疆盐碱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盐碱化程度的加深。
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涝等,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过量灌溉等,也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在地表累积,进一步加剧了盐碱地的形成和扩张。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导致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的土地。
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对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研究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探讨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
盐碱地治理方法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添加有机物质、石膏等物质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降低土壤的盐碱浓度,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明显、可持续性好的优点,能够有效地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质量,为农作物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排水处理盐碱地的盐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的上升和排泄。
通过合理的排水处理,可以将过多的盐分排除,减少盐分对土壤的影响。
常用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建设排水沟、安装排水管道等。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特点,适用于盐渍化严重的盐碱地。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盐碱地治理的一种生态修复方法。
通过选植耐盐碱的植物,如碱蓬、糙隐子草等,将其引入盐碱地,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植被恢复不仅可以改善土壤质量,还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经济收益。
然而,该方法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周期,并且对植物的选择和管理要求较高。
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评估在选择盐碱地治理方法时,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估,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技术可行性在评估技术可行性时,需要考虑治理方法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治理方法应能够有效地降低盐碱地的盐分浓度,改善土壤质量,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治理方法应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操作和管理。
此外,治理方法还应具备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程度的盐碱地。
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评估主要考虑治理方法的成本和效益。
治理盐碱地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回收期等指标,评估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
此外,还需考虑治理项目对农业产值、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综合评估经济可行性。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使得土壤肥力下降,甚至无法生长作物的一种土地类型。
我国盐碱地面积广泛,占据农用地的1/4以上,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盐碱地的存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盐碱地治理一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和重点。
本文就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盐碱地治理研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壤学、植物学、地理学、农业科学等多个学科。
盐碱地的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降盐碱、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
1.降低土壤盐碱度盐碱地的盐碱度过高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
降低土壤盐碱度是盐碱地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主要的降盐碱措施包括水分管理、盐渍化物质的淋洗和添加复合材料等方法。
水分管理是指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提高土壤湿润度,减少土壤中盐分溶解度,从而降低土壤盐碱度。
盐渍化物质的淋洗是通过灌溉和排水的方式,将土壤中的盐渍化物质冲洗出土壤层,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累积。
添加复合材料是指在盐碱地种植作物时,向土壤中添加一些改良剂,如有机肥、石灰粉等,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盐碱度。
2.改良土壤盐碱地的土壤肥力较低,改良土壤也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内容。
目前,改良土壤主要包括施用有机肥、灌溉改良水和开垦固碱地等方法。
施用有机肥是指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灌溉改良水则是通过改变灌溉水的成分和质量,来减轻土壤中盐碱物质的积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开垦固碱地是指在盐碱地上进行固碱地的改造,通过改变土壤盐碱度的方法,提高土壤肥力。
3.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肥力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环节。
当前,提高土壤肥力主要包括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制度、种植抗盐碱作物及土地复垦等方面。
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制度是指根据盐碱地的特点,实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制度。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
而在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良好的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加快盐碱地的改良进程,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1. 盐碱地的分布上海地区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岸边、海岸滩涂、沿海盐场和盐碱化地下水带等地区。
长江口地区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崇明、南汇等地,这些地区由于地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面积较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 盐碱地的成因上海地区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从而导致土壤的盐碱化现象。
盐碱土壤的形成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盐碱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的面积不断扩大,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滩涂盐碱地改良研究进展1. 土壤改良技术目前,对于上海地区的滩涂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改良方式。
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石灰施用、腐殖质施用、有机质施用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中和土壤的盐碱性,减缓土壤的盐碱化现象,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促进盐碱地的土壤生态环境的修复。
2.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环保的盐碱地改良方式。
植物对盐碱地的适应性较强,通过在盐碱地上种植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可以有效地修复土壤的盐碱化现象。
目前研究表明,一些盐碱地植物如碱蓬草、碱蓬、蓬莱草等对盐碱地的修复效果较好。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上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地区内有大量的滩涂盐碱地。
滩涂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导致土壤质量低下,对作物生长和土地利用造成影响的土地类型。
在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研究和改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1. 地理位置上海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东临东海,地势低平,大部分地区属于滨海滩涂地带。
由于地处长江口附近,有着湿润多雨的气候,同时也面临着海水潮汐的侵蚀和淡水的盐碱化等问题,因此在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分布范围相对广泛。
2. 土壤特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土壤主要表现为盐碱化和排水不良。
由于长期受海水潮汐侵蚀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影响,土壤中盐碱质含量较高,土壤排水不畅,会导致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浓度增加,从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土壤特点十分突出,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3. 生态环境影响在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存在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土地盐碱化的问题,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
滩涂盐碱地的存在也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 土壤改良技术上海地区从事滩涂盐碱地改良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一直在探索适合当地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营养物质调节技术、土壤固碱技术、排水设施建设技术等。
通过针对不同土壤特性和环境条件制定相应的改良方案,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土壤改良技术体系。
2. 植被恢复技术通过植被的引种和培育对滩涂盐碱地进行植被恢复,形成一定的保护屏障,起到减少盐碱渗漏、改善土壤环境的作用。
同时植被的生长也有利于土壤的固碱和排水改良,对滩涂盐碱地的改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的土地,其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严重影响着土壤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盐碱地的治理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盐碱地治理研究的进展及具体措施。
目前,盐碱地治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是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
主要包括盐碱土改良材料的筛选和使用、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方法等。
盐碱土改良材料广泛使用于盐碱地的基础修复中,如石灰、石膏、草碱等。
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方法主要有覆盖法、添加法和混合法等。
研究表明,适当选择改良材料和施用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土壤的性质,提高其肥力和适宜性。
其次是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植物来修复盐碱地的一种方法。
通过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耐盐碱植物进行种植,可以促进土壤中盐分的排放和土壤结构的改善。
常用的盐碱植物有盐碱蓬、碱蓬等。
在植物修复技术中,研究还包括植物改良剂的开发和使用,如生长调节剂、营养素添加剂等。
水分调控技术是盐碱地治理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可以调控盐碱地的水分状况,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
常见的水分调控技术包括滴灌、渗灌等。
还可以利用地下水位降低、井塘配套建设等方式,改善土壤的水分环境。
综合治理技术也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综合治理技术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盐碱地治理手段,由多种措施相互作用,提高治理效果的方法。
将土壤改良、植物修复和水分调控相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治理方案。
这种综合治理方案可以充分发挥各项措施的优势,提高整体治理效果。
盐碱地治理研究在土壤改良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水分调控技术和综合治理技术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的治理方案,提高治理效果。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盐碱地的长期治理和可持续利用方法,确保盐碱地的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过高,碱性过强的土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盐碱地的治理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热点问题,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和研究相关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就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做一详细介绍。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土地过度开发、不合理用地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土壤盐碱化。
我国目前约有2.3亿亩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问题,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盐碱地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并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盐碱地治理研究成为了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目前,盐碱地治理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盐碱地的改良是治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已经不再适用,研究者们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改良方法。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和应用,针对盐碱地的特点,科研人员积极研发了新型的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的盐碱度,提高土壤的肥力。
生物改良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理手段,通过引入适应盐碱地环境的作物种质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改变盐碱地生境,从而减轻土壤盐碱化的程度。
这些新的改良方法为盐碱地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盐碱地的水文调控也是重要的治理手段。
由于盐碱地的土壤盐分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盐分积累过多,土地过湿过于多水会导致盐分渗透到土表,因此土地过湿情况下盐碱地情况会加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科研人员们在水文调控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找到一种既能够满足农作物需水需要、又能够减轻盐碱地土壤盐分的水文调控技术。
通过合理的排水排渍,通过管理好水的分布和流动,有效地避免土壤盐分向地表迁移,提高土壤的排水排盐效率。
盐碱地的植被恢复也是治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盐碱地的植被薄弱,土地裸露,不仅容易出现风蚀侵蚀现象,还使土壤盐分积累速度加快。
恢复盐碱地的植被覆盖是治理工作的关键。
盐碱地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盐碱地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一、绪论盐碱地是指土壤中钠和氯盐、碳酸盐等含量过高,这会对植物生长、水文循环和环境生态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在中国,盐碱地的总面积已达到4.5亿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以上。
盐碱地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通过植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的利用盐碱地,这对于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盐碱地植物研究现状目前,关于盐碱地植物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的植物修复技术已经发展成为非常成熟的技术体系。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筛选适应环境的植物种类,搭配种植技术,为盐碱地提供生态保护。
通过增加盐碱地覆盖面积,分解土壤中的盐分,提高水文循环效率来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在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科研工作者们先后研究开发了多种适应盐和碱性环境的植物。
三、盐碱地植物的分类对于盐碱成分的不同,盐碱植物一般主要分为生活盐和耐盐两种类型。
1、耐盐植物耐盐植物一般是指植物在一定质量浓度的环境下仍然能够保证生长的植物。
这种植物一般生长比较茂盛,而且有适应环境、能耐受各种不利环境的特点。
这种植物在盐碱地生长的过程中,能够吸收盐分,将盐分转移到植物体外,从而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
2、生活盐植物生活盐植物主要是指植物可以在海滩或者沙漠中生存,这些环境中富含盐碱元素。
这种植物具有生命力比较强、并且能够适应炎热干旱的环境。
这种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肉质的叶子和根系可以有效的隔绝环境里的盐分,同时吸收水分以及养分,使得植物能够正常的茂盛生长。
四、盐碱地植物修复技术研究在盐碱地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过程中,主要的技术手段就是筛选和设计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
在选择植物种类的时候,不同的环境和盐碱形成的土质条件需要用的植物也是不同的。
1、植物筛选在盐碱地植物的筛选中,科研人员会将能够生长在盐碱土壤中的植物种类以及所到达的土壤质地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选择一些适合于盐碱地土壤的植物作为修复植物进行种植。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滩涂盐碱土是指滩地或沿海地区因海水侵蚀和地下水位升高而含有过高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壤。
上海地区作为沿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存在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近年来,在科技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滩涂盐碱地的改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盐碱地分布广泛: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奉贤区、浦东新区、松江区等地。
这些地区因为长期受到潮汐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
2. 盐碱度较高: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盐碱度较高,一般超过耕作土壤适宜范围,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会对作物的根系吸收和利用养分能力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限制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滩涂盐碱地的存在不仅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制约,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高盐碱度的土壤会影响植被的生长,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面临一定的困难。
针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改良研究,目前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进展:1. 土壤改良技术:研究人员利用生物修复、物理改良和化学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滩涂盐碱地进行改良。
通过引入耐盐碱植物,利用其耐盐碱特性帮助土壤中盐碱物质的排斥和分解;采用土壤疏松和排盐排碱等物理处理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和排除盐碱物质;利用化学物质调节土壤pH值,减少土壤的碱性。
2. 植物适应性研究:针对上海地区的滩涂盐碱地,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和培育具有耐盐碱特性的作物品种,并进行示范种植和推广应用。
这些品种在耐盐碱性能、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3. 水利工程建设:为了解决滩涂盐碱地的排水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调控,以提高当地水位和排除多余的盐分。
修建排水渠道和水闸,调整水流和沉积物的分布,减轻滩涂盐碱地的土壤盐渍化程度。
虽然滩涂盐碱地改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Na+、Cl-、SO42-等盐类和碳酸盐等碱性物质过多,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养分失衡、土壤结构紧密等使土壤难以适宜农作。
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河流域、黄河下游平原、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盐碱地治理一直是一个长期的计划,这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介绍盐碱地治理研究的进展以及具体的可能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一般包括防止盐碱地的形成和减轻已形成盐碱地的程度,而现阶段的盐碱地治理技术主要是针对已形成的盐碱地制定措施。
1、盐渍化的影响及其治理盐分水分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毛管吸力、浸润度等因素,盐分与土壤水分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关系。
中低盐碱地治理方法为增加水分,高盐碱地应先将土壤中盐分移除,再增加水分。
盐碱处理的目的是除盐和改善水盐环境。
可采用生物、物理、化学方法。
沉积盐是指风沙和水沙将盐质物质带入土壤中形成的一种盐化现象。
沉积盐发生的原因是沙土地区风远、土地荒漠化严重,缺水、水土流失,常常会出现荒芜尘沙。
治理方法可分为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两类。
土壤疏松度是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是土壤物理性质的一种表现。
土壤疏松化降低了土壤的自然肥力、气息、水平和防止侵蚀的能力,使土壤质量下降,导致生态环境变差,出现“三度土壤”或“失土为寇”的现象。
治理方法主要包括结构改善、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等。
1、蓄水堤筑建水能被吸收到土壤更深的层次,因此蓄水池建造是一种可行的手段,可有效地减轻盐碱地的面积。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蓄水池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蓄水池的容积,而且还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2、植被恢复植被的恢复是减少盐碱地的长期有效措施之一,但盐碱地的土壤条件和营养状况等因素限制了种植植被的范围,为了达到种植的目的,应采用耐盐植物进行恢复。
采用传统耕地制度,即“实施保收、保肥、种植绿色品种、加大施肥量,维系水土保持”,也是有效的治理措施。
滨海盐碱地改良研究现状及展望
滨海盐碱地改良
1、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是滨海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方法包括:使用脱盐剂降 低土壤盐分;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 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但施用脱盐剂可能 会对地下水产生不良影响,而有机肥料的运输和施用成本较高。
未来研究方向应注重开发更高效的改良技术和耐盐碱植物筛选,同时加强生 态系统恢复和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以实现滨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感谢观看
3、中期维护
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应加强对森林的维护和管理。例如,防止人畜破坏、防 治病虫害等措施,以确保森林的稳定发展。此外,还要对森林进行抚育间伐和卫 生伐等措施,以提高森林的质量和抗逆性。
结论
滨海盐碱地改良及造林技术是提高滨海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 要手段。在改良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土壤改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等多种方法 和技术,以取得最佳效果。在造林方面,应选择耐盐碱的树种,并加强苗木初期 管理和中期维护。
滨海盐碱地改良研究现状及展 望
01 引言
03 展望未来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现状分析 04 结论
引言
滨海盐碱地是指海滨地区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对于农业和生态 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压力的增加,滨海盐碱地的改 良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次演示将介绍滨海盐碱地改良研究的现 状和展望,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滨海盐碱地概述
滨海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形成原因是受海水浸渍和气候因素的影 响。这类土地的pH值较高,土壤盐分含量大,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此外,盐碱地 还面临土壤贫瘠、物理性质差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困难。为了有效利用 滨海土地资源,降低盐碱地 急。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盐碱地是指含有过量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地,是我国土地资源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由于天然受限和农业开发过度,近年来我国盐碱地面积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加快盐碱地的利用和开发,目前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成为热点。
盐碱地土壤利用研究是指通过合理使用盐碱地土壤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秸秆覆盖、盐耐性植物种植、微生物改良等。
1. 秸秆覆盖技术秸秆是农户日常生活和农作物生产的废弃物,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作为覆盖物,在盐碱地上应用可以调控盐渍化程度,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存能力等。
研究表明,秸秆覆盖能够降低盐碱土表层土壤温度,减缓水分蒸发速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产量。
2. 盐耐性植物种植技术盐碱地的种子库和土地条件适合种植盐碱植物,这些植物具有适应高盐和高碱的特性,在盐碱条件下仍能存活和生长。
与传统作物相比,盐碱植物能够有效地收集并吸收土壤里的盐分,同时通过根系微生物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更新。
研究表明,种植铁线莲、狼尾草等盐碱生态工程植物在盐碱地上可实现良好改良效果。
3. 微生物改良技术微生物改良技术是指筛选和筛配适合盐碱地土壤的微生物种类,建立适宜的微生物群落,活化盐碱土壤和调控土壤盐渍化和碱化反应。
研究表明,节律菌、灰胶菌等微生物可通过代谢产生酶解有机质和吸附Na+离子提高盐碱土壤肥力。
盐碱地的土壤改良研究主要是针对改良盐碱土壤结构,提高盐碱土壤的肥力,调节盐碱土壤pH等问题,主要包括化学改良、物理改良、生物改良等。
1. 化学改良化学改良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改善盐碱土壤条件,例如,添加石灰、硫酸镁、氨氮等化学物质来实现提高pH值和土壤肥力目的。
但长期使用化学改良会降低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2. 物理改良物理改良是指通过采用物理处理措施来弱化盐碱土壤的结构。
例如,超声波处理、热泵处理等方法能够对盐碱土壤结构进行改变,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存能力。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摘要:目前,土壤盐渍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管理及治理措施也不尽相同,具体因地区土壤类型而异。从总体上看,国内外盐碱地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将盐水应用于灌溉和耐盐植物的栽培。我国土地辽阔无垠,盐碱地面积更是巨大,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滨海等地区广泛分布。因此,盐碱地土壤资源的优化和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治理盐碱地工程的有效措施分析
以某地盐碱地为例,其主要处于某河流的中下游,也有部分盐碱地出现在上游沿河阶地、低洼区域及平原水库周边。根据现场调查分析可知,产生盐碱地的主要原因在于地下水位过高。由于构成盐碱地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地下水位高以外,土壤自身的含盐量与灌溉水源矿化水平也是影响原因,而降水量、蒸发量属于自然因素,不科学灌溉、排水不流畅等属于生产及人为因素。通过明确盐碱地构成原因,在治理盐碱地时要提出综合措施,其中包含管理措施、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等。其中,工程措施作为盐碱地治理综合措施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实践工作落实的前提条件。现阶段,为了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变化,提升盐碱地治理水平,各地最常见的工程措施为建立明沟排水系统,并引用干、支及斗等排水管沟,排
(2)暗管排水。按照规定深度和距离在田间埋设滤水暗管,有助于聚集到一起的地下水进入农业排水系统,而后流经各级排水沟进入容泄区。这项工作与明沟排水一致,会随着排水沟等级的提高,增加设计宽度。但这种工程措施也可以控制农沟深度,各级排水沟所需耕地面积低于明沟排水。
(3)竖井排水。通过结合规定深度与距离在田间设计排水井,选用机械抽取方式,将地下水排入到斗排、农排中,而后经过各级排水沟进入到容泄区。因为这项工作是以机械化方式排放地下水,所以在工作中要保障压力水头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要保障斗农排水沟的沟底在地下水位以上,有的可以直接放在地表上。此时,各级排水沟可以按照输水渠道进行规划,不仅能降低开挖深度和断面,而且可以降低占用耕地面积。上述三种工程措施,从直观角度分析,第一种方法更加简单明确,有助于为后期施工维修提供方便,且实践投资较低;第二种的施工较为繁琐,且影响后期施工维修工作的落实,一次性投资过高;而第三种虽然也简单明确,且后期施工维修操作便捷,但一次性投资与整体运行成本支出过高。因此,现阶段我国盐碱地治理与改良工作依旧以传统明沟排水系统为重心。但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要想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全方位探索,此时竖井机电排灌方式的优越性将得到充分展现,不仅可以实现灌排结合,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变化,为当地盐碱地治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减少排水沟占用耕地的现象,解决周围居民频繁清除淤泥的难题。由此可知,竖井机电排灌将是持续优化盐碱地治理工作关注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世界生态学, 2014, 3, 30-36Published Online May 2014 in Hans. /journal/ije/10.12677/ije.2014.32005Progress on Salinization Soil RestorationMethodYufang Sun1, Lichun Niu2, Fuqiang Song2*1College of Sino-Russi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Email: sunyufang1026@, *0431sfq@Received: Feb. 18th, 2014; revised: Mar. 18th, 2014; accepted: Mar. 25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Salinization of soil not only leads to the decrease in soil productivity, but also elicits various kind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ith the increase in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effec-tive methods for repairing the saline soil are in urgent need. In this review, the cause and the type of salinization soil were elucidated, and afterwards the restoration methods to salinization soil were synthetized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prospect was put for-ward pertaining to the further required investigation on salinization soil restoration, on which the plant-microbial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the focus in the future and has a great spread and application potential.KeywordsSalinization Soil, Cause, Restoration Method, Bioremediation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孙玉芳1,牛丽纯2,宋福强2*1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哈尔滨2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Email: sunyufang1026@, *0431sfq@收稿日期:2014年2月18日;修回日期:2014年3月18日;录用日期:2014年3月25日*通讯作者。
摘 要土壤盐碱化不仅导致土壤生产力降低,而且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必须寻求有效方法修复盐碱土壤。
文章主要阐述了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及类型,并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了盐碱土壤修复的方法,最后对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指出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关键词盐碱土,成因,修复方法,生物修复1. 引言盐碱土资源是我国一种很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随着人口增加与土地减少、资源短缺与生态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盐碱地来缓解危机,使人类的食物供应获得更为广阔的来源。
土壤盐碱化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 × 108 hm 2,且每年以1.0~1.5 × 106 hm 2速度增长[1]。
其中,我国盐碱土面积约为9.9 × 107 hm 2,主要分布于5个大区的23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原,包括滨海盐碱土区、黄淮海平原盐碱土区、西北半干旱盐碱土区和干旱盐碱土区以及东北盐碱土区[2],同时,土壤盐碱化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寻求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和改良盐碱土壤,已经引起了学者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本文针对国内外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土壤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土壤盐碱化概况2.1. 土壤中盐分来源土壤中的盐分包括不同的离子,如Cl −、24SO −、23CO −、3HCO −、Na +、K +、Ca 2+、Mg 2+等。
通常情况下,它们在土壤溶液中作为营养成分。
当这些离子的浓度达到足以对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时,就成为盐分。
主要来源:(1) 海洋,如风暴潮、海雾、海水入侵等。
(2) 土壤母质,如离子含量高的岩石、火山灰和矿质分解等。
(3) 成土运动,如自然条件下离子变化。
(4) 过量施肥,肥料中的一些离子残留在土壤中。
(5) 动植物分解物,部分无机离子若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则进入土壤。
2.2. 土壤盐碱化原因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气候干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大等因素有关,母质、地形、土壤质地层次等对盐碱化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2.3. 中国土壤盐碱化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现代盐碱化:在现代自然环境下,积盐过程是主要的成土过程;二是残余盐碱化:土壤中某一部位含一定数量的盐分而形成积盐层,但积盐过程不再是目前环境条件下主要的成土过程;三是潜在盐碱化:心底土存在积盐层,或者处于积盐的环境条件(如高矿化度地下水、强蒸发等),从而可能发生盐碱成分在土壤表面积聚的情况,而导致土壤的潜在盐碱化。
3. 盐碱土壤修复方法3.1. 水利工程及农业修复方法通过水利工程设施,改善用水、管水方法,以便淋洗、冲淡盐分,调控地下水位,达到改良盐碱土目的[3]。
暗管排水技术是土壤改良中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措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用较多。
在宁夏银南灌区,排水工程获得了突出的效果,暗管对农业增产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4]。
根据水盐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控制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减轻盐分积累起到良好的作用[5]。
为减少农田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可利用地膜覆盖[6]、水泥硬壳覆盖以及施用土壤改良剂[7]进行盐碱土改良。
在农业生产中实行有效的耕作措施,可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它包括深耕细耙、增施绿肥和发展节水农业。
深耕细耙,即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又能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增强透水透气性和田间持水量,达到保水保肥,降低盐分危害的目的。
增施绿肥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林木根际微环境,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抑制盐分积累的目的[8]。
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是种植耐旱作物,或采用滴灌、喷灌、管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方式,这样不仅能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还能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从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9]。
另外,很多地方尝试在盐碱地上种植一些耐盐作物、蔬菜等,如山东东营、辽宁营口等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并在水稻田中养鱼,放鸭等。
卢艳丽[10]研究燕麦与不同作物混作抗盐碱生理特性表明,混作比单一作物抗盐碱能力强。
3.2. 化学修复方法化学修复方法就是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轻或消除盐碱危害作用[11]。
主要利用其中的钙代换出土壤中的代换性钠,或用生成的酸直接中和土壤的碱性,达到改良目的。
碱土化学改良剂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含钙物质,如石膏、磷石膏、电厂脱硫后的煤灰石膏;另一类是酸性物质,如硫磺粉、硫酸、硫酸铝、硫酸亚铁等。
王彬等[12]采用大田和盆栽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脱硫废弃物后对盐碱土壤的改良状况及对油葵(Helianthus annuus)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的施用能显著改良盐碱土壤,促进油葵的生长。
魏耀锋等[13]研究得出脱硫废弃物施用量为 2.5t/亩时,盐碱土壤改良效果最好,枸杞根系生长最旺盛。
有时利用2种或数种化学物质作为盐碱土壤改良剂,例如王晓洋[14],采用4种土壤改良剂,通过改良剂单施和改良剂与石膏配施试验,分析测定了施用这些改良剂后的土壤含盐量和pH值,并测定了作物产量,结果表明,腐殖酸与石膏配施是滨海盐渍土适宜的改良剂组合。
但是,化学改良措施若不与生物、水利改良措施相结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3.3. 生物修复方法3.3.1. 动物修复方法盐碱土壤的动物修复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土中生存的动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将体内的某些分泌物排放于盐碱土壤中,与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土壤盐碱度,改良盐碱土。
蚯蚓是土壤中分布广泛的动物之一,伍玉鹏等[15]研究得出,接种蚯蚓能够改善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是巩固盐碱地改良效果、促进盐碱地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同时,由于动物的生理活动,松动土壤,改善土壤生物结构、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等。
申雪庆[16]利用蚯蚓处理污泥产生的蚯蚓粪有机肥研究其对盐碱土壤生化关键指标的影响,进而探讨利用蚯蚓粪来改良盐碱土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但盐碱土壤的动物修复方法研究成果欠缺,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
3.3.2. 植物修复方法盐碱土的植物修复方法主要是通过种植耐盐碱的植物,依赖植物的生长发育吸收土壤中的盐碱成分,从而降低土壤的盐碱度,达到修复盐碱地的目的。
此方法的功效比较强、经济实惠并且自然环保,研究成果比较多。
(1)种植草本植物: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经人工种植后能够在碱斑地上生长发育,并对盐碱土壤具有改良作用。
陈刚等[17]研究表明,星星草的生长增强了盐碱草地土壤氮素的矿质化作用和生物固氮强度,最终促进了盐碱草地的氮素沉积,达到了适合于其它物种的生长的水平,从而使碱斑植被得以恢复。
吴春霞等[18]通过植物的耐盐胁迫实验发现了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猪毛菜(Salsola collina)、艾蒿(Artemisia argyi)和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4种耐盐生植物对盐碱土的修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