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814c85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7.png)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人造材料,其制作工艺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
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原料准备、成型、烧制和装饰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描述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确保流程清晰且实用。
1. 原料准备陶瓷制作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其他添加剂等。
原料的选择对成品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原料准备的步骤如下:1.1 开采和筛选:根据产品的需求,从矿山中开采出适合的原料,并经过筛选去除杂质。
1.2 粉碎和混合:将原料进行粉碎,使其颗粒大小更加均匀。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不同种类的原料,以获得所需的化学组成。
1.3 湿法制浆:将混合好的原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形成均匀的浆料。
湿法制浆有利于原料颗粒的分散和反应的进行。
1.4 筛网分离:通过筛网分离,去除浆料中的大颗粒杂质,得到均匀细腻的陶瓷浆料。
1.5 真空除泡:对浆料进行真空处理,去除其中的气泡,避免在成型过程中产生缺陷。
2. 成型成型是将陶瓷原料按照设计要求形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主要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方式。
2.1 手工成型:手工成型是一种传统的成型方式,通常用于制作小型、复杂的陶瓷制品,如陶瓷艺术品或陶瓷壁砖。
手工成型的步骤如下:•拉坯:将陶瓷浆料倒入制陶机上,然后通过手动操作制陶机,将浆料塑造成直接欲制作的形状。
这个阶段需要考验陶艺师的技巧和经验。
•手工修整:用刀具和刷子对成型后的坯体进行修整和雕刻,去除多余的材料,增加装饰。
2.2 机械成型:机械成型通常采用压制和注塑的方式。
机械成型的步骤如下:•压制:将陶瓷浆料放入模具中,然后使用压力机将浆料挤压成形。
•注塑:将陶瓷浆料通过注塑设备注入模具中,然后取出成型。
3. 烧制烧制是将成型的陶瓷制品置于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以使其形成致密的结构和理想的物理性能。
烧制的步骤如下:3.1 低温干燥:将成型的陶瓷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自然干燥,以去除部分水分,避免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爆裂。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de7505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a.png)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精美的工艺品,它以其独特的美学和实用性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成为一门复杂而精细的工艺。
下面将介绍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制和装饰等环节。
1. 原料准备。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瓷石、石英和长石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加工和混合,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地和均匀性。
首先,原料需要进行筛选和清洗,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杂质。
然后将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以确保陶瓷制品具有所需的性能和外观。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造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陶瓷制品的形状和结构。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手工成型、注塑成型和压制成型等。
手工成型是最古老的成型方法,它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用手将原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注塑成型和压制成型则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成型方法,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经过干燥过程,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陶瓷制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陶瓷制品会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加热干燥,以确保其内部完全干燥。
4.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造的核心环节,它将成型干燥后的陶瓷制品转化为坚硬的陶瓷制品。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是关键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陶瓷制品的质地和色泽。
通常情况下,陶瓷制品会被放入窑炉中进行烧制,温度和时间会根据不同的陶瓷制品和要求进行调整。
5. 装饰。
装饰是陶瓷制品的点睛之笔,它可以赋予陶瓷制品更加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常见的装饰方法包括釉上彩、刻画、贴花和镶嵌等。
这些装饰方法需要经过精细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陶瓷制品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它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制和装饰等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湛的技艺,以确保陶瓷制品具有高质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希望通过对陶瓷制造工艺流程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精美的工艺品。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d8698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1.png)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过程,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创新。
从原料的准备到成品的烧制,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的设计和操作。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陶瓷制造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石膏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筛选和混合,确保其成分和质量达到要求。
2. 成型:原料在经过混合后,需要进行成型。
成型的方法有手工成型、机械成型和注塑成型等。
通过成型,原料可以被制成各种形状的陶瓷坯体。
3.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坯体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水分未能充分去除,会在烧制过程中导致产品变形或开裂。
4. 装饰:一些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装饰,可以使用绘画、贴花、贴金或刻字等手法。
这些装饰可以增加产品的美观度和附加值。
5. 烧制:烧制是陶瓷制造中最重要的环节。
陶瓷坯体需要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以将其变成坚硬的陶瓷制品。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会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和原料特性有所不同。
6. 磨光和包装:烧制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磨光处理,以去除
表面的毛刺和不平整。
随后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完整性。
以上便是陶瓷制造的典型工艺流程,虽然每一步骤都显得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
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生产出更加优质的陶瓷产品。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abd47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3.png)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陶瓷制作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瓷石、瓷土和釉料。
在制作陶瓷之前,首先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准备。
粘土需要经过淘洗、过筛等工序,去除其中的杂质;瓷石和瓷土需要经过研磨成粉末状;釉料需要经过配比和研磨,以便后续使用。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作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方式。
手工成型是指陶工通过手工将粘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机械成型则是通过模具或者成型机来实现,效率较高但是灵活性较差。
3. 干燥。
成型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
干燥的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以免出现开裂或者变形的情况。
一般来说,干燥的时间需要根据陶瓷制品的大小和厚度来确定,一般需要数天到数周不等。
4.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作的关键步骤,也是最为复杂的工艺之一。
烧制的温度、时间和气氛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
根据不同的陶瓷类型,烧制的温度可分为高温烧制和低温烧制两种。
在烧制的过程中,陶瓷制品会发生收缩和变化,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尺寸的控制。
5. 上釉。
烧制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上釉。
釉料可以增加陶瓷制品的光泽度,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水、防污、防腐蚀的作用。
上釉的工艺包括浸釉、刷釉、喷釉等多种方式,需要根据陶瓷制品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6. 装烧。
上釉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第二次烧制,这个过程称为装烧。
装烧的温度一般比首次烧制的温度低,时间也相对较短。
装烧的主要目的是让釉料熔化并与陶瓷制品完全融合,形成光滑、坚固的表面。
7. 装饰。
装饰是陶瓷制品的最后一个工艺环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彩绘、贴花、镶嵌等装饰工艺。
装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陶瓷制品的用途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装饰方式。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陶瓷制品就完成了整个制作过程。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最终的陶瓷制品质量。
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fe9b2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8.png)
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原料的准备、成型、装饰和烧制四个步骤。
第一步,原料的准备。
根据所需的陶瓷种类和质量,选用不同的原材料,并将它们进行配料、混合和制粉。
配料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一定比例
混合不同的原料,以确保制成的陶瓷质量符合需要。
原料的制成需要使用
先进的生产设备,如破碎机、球磨机和窑头机等。
第二步,成型。
成型是将混合好的原料通过加压、造型等方式形成所
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式有手工揉制、滚花、压机成型、注塑成型等。
不同的成型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原材料和陶瓷种类,因此在进行成型之
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和筛选。
第三步,装饰。
装饰是指将制成的陶瓷表面进行彩绘、釉料涂抹、刻
花等装饰过程,以增加其观赏性和美观度。
装饰可以通过手工或机械实现,不同的装饰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陶瓷类型和目的。
第四步,烧制。
烧制是将成型好的陶瓷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焙的过程。
该过程是确定陶瓷物质、品质和性能的关键环节。
不同种类的陶瓷需要进
行不同的烧制,温度和时间也需有所区别。
而一般的烧制过程包括干燥、
脱水、初温、高温、降温等阶段。
烧制后的陶瓷品质、色泽、硬度等都会
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陶瓷制作工艺流程需要进行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每一步都
必须精心处理,否则将会影响陶瓷的质量。
因此,生产加工陶瓷需要有专
业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陶瓷工艺流程
![陶瓷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f3e7ea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b.png)
陶瓷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精湛的工艺,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美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喜爱。
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黏土、瓷石、瓷土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加工和混合,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地和色泽。
首先,原料需要进行筛选和清洗,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杂质。
然后将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均匀的陶泥。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作的第一道工序。
陶泥经过成型工艺,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陶瓷制品,如碗、盘、壶等。
常见的成型工艺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
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工艺,工匠们通过手工捏、拉、捻等方式将陶泥塑造成所需的形状;而机械成型则是通过模具和机械设备将陶泥压制成所需的形状。
3. 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工艺。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陶瓷制品中的水分,使其变得坚硬和稳定。
通常情况下,陶瓷制品会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烘干处理,以确保其内部的水分完全蒸发。
4. 装饰。
装饰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陶瓷制品可以通过刻画、绘画、贴花等方式进行装饰,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不同的装饰工艺会赋予陶瓷制品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青花瓷、釉上彩等。
5.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陶瓷制品需要经过高温烧制,使其成为坚硬、致密的陶瓷制品。
烧制的温度、时间和气氛都对陶瓷制品的质量和色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烧制工艺包括釉下彩烧制、釉上彩烧制等。
6. 配件。
一些陶瓷制品需要进行配件的加工,如提手、盖子等。
这些配件需要经过成型、干燥和烧制等工艺,然后与主体部分进行粘接或组装。
7. 检验。
最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的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色泽均匀度等。
合格的陶瓷制品才能够进入包装和销售环节。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原始的陶瓷原料经过精心的加工和处理,最终成为精美的陶瓷制品。
陶瓷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倾注大量的心血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陶的制作工艺流程
![陶的制作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605504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5.png)
陶的制作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品,它的制作工艺流程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从最初的手工制作到现代的工业化生产,陶瓷制作工艺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
1. 材料准备。
陶瓷的制作主要材料是陶土和釉料。
陶土是制作陶瓷的基本材料,它的质地和成分对陶瓷的质量和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釉料则是用来给陶瓷表面进行装饰和保护的材料,通常是由各种矿物质和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作的第一步,它决定了陶瓷的形状和结构。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轮盘成型和模具成型。
手工成型是最传统的方法,制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轮盘成型则是利用陶轮来制作陶瓷,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更加规整和精致的陶瓷制品。
而模具成型则是利用模具来制作陶瓷,这种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 干燥。
成型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
干燥的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以防止陶瓷制品出现裂纹或变形。
通常会采用自然风干或者烘干的方法来进行干燥。
4.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作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陶瓷的硬度和耐用性。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陶瓷的材质和用途来进行精确控制。
一般来说,烧制的温度在800°C到1300°C之间,烧制时间则根据陶瓷的厚度和尺寸来确定。
5. 上釉。
烧制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上釉。
釉料可以提高陶瓷的表面光泽和硬度,同时也可以进行装饰。
上釉的方法有浸泡、喷涂和刷涂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6. 再烧。
上釉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再次烧制。
这一步叫做釉烧,它可以让釉料与陶瓷制品充分融合,形成坚固的表面。
釉烧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釉料的种类和要求来进行精确控制。
7. 检验。
最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的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和功能性能等。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检验,陶瓷制品才能够出厂销售。
以上就是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精细操作,才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daf36b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3.png)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是一种古老而优雅的工艺品,其生产过程繁复且技艺要求高。
下面将介绍一般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第一步是选择原材料。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石英砂和长石。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配比和筛选,以保证制成的陶瓷质地均匀。
第二步是制作坯胚。
将精制的原料混合搅拌后,倒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成型后的坯胚需要进行烘干和修整,以确保其表面光滑、坚固。
第三步是烧制。
将修整好的坯胚放入窑炉中进行烧制。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炉温和烧制时间,以确保陶瓷在烧制过程中不会出现开裂或坍塌等问题。
第四步是装饰和彩绘。
烧制好的陶瓷可以进行装饰和彩绘,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装饰效果。
这个过程需要熟练的技艺和精湛的审美眼光。
最后一步是包装和销售。
制作好的陶瓷需要经过包装、检验和销售等环节,最终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以上就是一般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这个过程需要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严密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陶瓷产品。
陶瓷的工艺流程
![陶瓷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d7c19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6.png)
陶瓷的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精致的工艺品,它是通过对粘土进行成型、烧制而成的。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装饰、烧制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陶瓷的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而粘土的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着陶瓷制品的质量。
在原料准备阶段,首先需要对粘土进行筛选和搅拌,以确保粘土的纯净度和均匀性。
同时,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可以在粘土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瓷石、石英、长石等辅料,以提高陶瓷制品的强度和质感。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作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陶瓷制品的外形和结构。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
手工成型主要是通过陶工的手工技艺将粘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而机械成型则是利用成型机器对粘土进行压制成型。
无论是手工成型还是机械成型,都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精细的雕刻和修整。
3. 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干燥都会导致陶瓷制品出现开裂或变形的情况。
通常会采用自然风干或者烘干的方式进行干燥处理。
4. 装饰。
装饰是陶瓷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上釉、绘画、雕刻等方式对陶瓷制品进行装饰。
上釉是常见的装饰方式,可以提高陶瓷制品的光泽度和防水性。
而绘画和雕刻则可以赋予陶瓷制品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5.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作的最后一道工艺环节,它决定了陶瓷制品的硬度、密度和颜色。
烧制的温度、时间和气氛对陶瓷制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烧制分为初烧和再烧两个阶段,初烧是将陶瓷制品进行低温烧制,使其初步固化;再烧则是将初烧后的陶瓷制品进行高温烧制,使其达到所需的硬度和密度。
6. 包装。
经过烧制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其表面免受磨损和污染。
包装的方式多样,可以采用纸盒、泡沫塑料、布袋等材料进行包装。
以上就是陶瓷的工艺流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严格的操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做陶瓷工艺流程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做陶瓷工艺流程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20e6f3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8.png)
做陶瓷工艺流程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陶瓷工艺流程详解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陶瓷,这种古老的工艺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致的工艺,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68aa0d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4.png)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品,它通过对陶土进行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步骤制作而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1. 选料。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陶土,而陶土的种类不同,制作的陶瓷也会有所差异。
在选料阶段,首先需要对陶土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陶土配比。
2. 成型。
将经过筛分的陶土与水混合,形成泥浆状的陶泥。
然后将陶泥放入成型机中,经过压制或注塑成型,制成陶瓷制品的初型。
3. 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一般来说,干燥分为自然风干和人工烘干两种方式。
自然风干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而人工烘干则需要将陶瓷制品放入烘干室中进行加热处理。
4. 装饰。
陶瓷制品在干燥后,可以进行装饰处理。
这包括上釉、彩绘等工艺步骤。
上釉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光泽度和硬度,而彩绘则是为了赋予陶瓷制品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5. 烧制。
装饰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是整个陶瓷生产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为复杂的一步。
烧制的温度、时间等参数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
一般来说,烧制分为初烧和再烧两个阶段,其中初烧是为了将陶瓷制品中的有机物质烧尽,而再烧则是为了使陶瓷制品达到所需的硬度和密度。
6. 检验。
烧制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检测。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质量检验,陶瓷制品才能够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
7. 包装。
通过质量检验合格的陶瓷制品将进行包装。
包装是为了保护陶瓷制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损坏,一般采用纸箱、泡沫等材料进行包装。
8. 成品。
经过包装后的陶瓷制品就成为了最终的成品,可以进行销售和使用。
以上就是陶瓷生产的详细工艺流程。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能够对陶瓷生产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7a41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8.png)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陶瓷制作工艺流程是指在制作陶瓷制品时所需要经历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包括原料采集、制泥成型、干燥烧制、装饰和包装等环节。
下面以手工制作瓷器为例,总结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第一步:原料采集陶瓷制品的原料包括瓷土、陶石、釉料等。
制作陶瓷制品的第一步是采集原料,原料应当具备一定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第二步:制泥成型采集的原料先经过淘洗、筛选去除杂质后,与适量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形成瓷泥。
然后,将瓷泥放入制泥机或手工揉制,使其内部水分逐渐排除,得到柔软、光滑且易于成型的泥坯。
第三步:成型将制泥好的泥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成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塑造、轮盘制陶、压制等。
不同的成型方法可以制作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陶瓷制品。
第四步: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适度的干燥,以去除水分。
干燥过程需要控制好温湿度,过快或过慢的干燥都会导致陶瓷制品出现开裂。
第五步:烧制干燥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以使其变得坚硬且具备陶瓷特性。
一般烧制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低温烧结,通常在700℃至800℃进行,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质和一些水分;接下来是高温烧制,一般在1200℃至1400℃进行,使陶瓷制品形成致密的晶体结构。
第六步:装饰烧制完成的陶瓷制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整和装饰。
修整是指对制品进行打磨、修补、去毛刺等处理,使其表面平整光滑;装饰可以包括刷釉、绘画、镶花等多种方式,以增加陶瓷制品的美观性。
第七步:包装装饰完成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包装,以防止在运输中出现损坏或破碎。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纸盒包装、泡沫袋包装等,可以根据制品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以上就是陶瓷制作工艺流程的主要环节。
当然,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陶瓷制品的设计、质量控制等因素,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制作陶瓷工艺流程
![制作陶瓷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deef2b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d.png)
制作陶瓷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装饰、烧成等环节。
以下为详细描
述:
1. 原料准备: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主要包括瓷土、釉料和颜料。
瓷土是主要成分,常见的有高岭土、长石等。
釉料用于给陶瓷表面涂层,增加光泽和色彩,常见的釉料有釉蓝、透明釉等。
颜料则用于在陶瓷上进行彩绘或装饰。
2. 成型:将准备好的原料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混合,搅拌成糊状物。
然后,将糊状物倒入模具中,通过挤压、压制、注浆等方法将其成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挤出成型、注浆成型、手工成型等。
3. 干燥:将成型好的陶瓷制品放置在通风干燥室中,让其自然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
去除陶瓷中的水分,使其达到适合进行装饰和烧成的状态。
干燥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陶瓷制
品的大小和厚度。
4. 装饰:干燥后,可以对陶瓷制品进行装饰,常见的装饰方法包括彩绘、刻花、贴
花等。
彩绘采用颜料进行绘画,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颜料进行创作。
刻花则利用
刀具在陶瓷表面进行雕刻,贴花则是将彩绘好的花纹等物贴在陶瓷表面。
5. 烧成:陶瓷制品经过装饰后,需要进行烧成。
烧成的温度和时间根据所用原料和
制品的种类而定。
一般情况下,先进行预烧,使陶瓷制品硬化,然后再进行高温烧成,使
其结晶并形成坚固的陶瓷体。
烧成后,制品会发生体积收缩,因此需要进行尺寸调整。
以上便是陶瓷制作的整体流程及每个环节的详细描述。
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
![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935508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6.png)
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
《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
制作陶瓷是一门古老而精美的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以下是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
1. 准备原料: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硅酸盐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筛选、搅拌和混合,以确保它们的质量和纯度。
2. 成型:经过准备的原料会被送入成型机器,通过压制和模具,将原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比如碗、盘、杯子等。
3.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通常会将成型好的陶瓷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自然晾干。
4. 装饰:在陶瓷制品干燥后,可以进行一些装饰工艺,比如刻画、绘画、上釉等,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美观度。
5. 烧制:装饰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这是制作陶瓷的关键一步。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通常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和耐久性。
6. 装配:烧制后的陶瓷制品还需要进行一些后期处理,比如打磨、修整边角等,以使其更加完美。
7. 检验:最后,制作好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以上是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经过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才能制作出优质的陶瓷制品。
制作陶瓷是一门复杂而美妙的工艺,也是一门充满艺术和技术挑战的技能。
陶瓷厂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厂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7cb76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e.png)
陶瓷厂生产工艺流程陶瓷厂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研制、制胚、成型、烧制、包装和质检等环节。
以下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具体工艺流程。
1. 原料研制:首先需要研制陶瓷所需的原料,通常主要包括陶土、石英、长石、瓷石等。
这些原料需要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特性进行混合,然后通过研磨、过筛等工序进行加工,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陶瓷原料。
2. 制胚:将经过研制的原料进行粉碎、混合和调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和糊化,然后将糊料倒入制胚机中进行脱水和成型。
制胚机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来选择,常见的有挤压机、注塑机、注浆机等。
制胚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进行造型、雕刻或印花等工艺处理。
3. 成型:成型是将制胚后的陶瓷坯体进行定形成型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注塑成型、干压成型、浸渍成型等。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干压成型,即将制胚后的糊体放入模具中,在一定的压力下压制成型。
4. 烧制:成型后的陶瓷坯体需要进行烧结过程,以使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烧制是将陶瓷坯体置于烧炉中,经过一定的升温、保温和降温过程,使其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形成致密的瓷质结构。
烧制过程中还可以进行釉料的施加,使陶瓷表面具有光亮的效果。
烧制完成后,陶瓷产品需要进行冷却和清洁处理。
5. 包装:烧制完毕的陶瓷产品需要进行包装,通常采用纸盒和泡沫塑料袋进行保护,以防止在运输和储存中受到损坏。
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包装材料的选择,保证陶瓷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6. 质检:质检是确保陶瓷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原料的质量检测、制胚过程的控制、成型过程和烧制过程的监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质检还包括对烧制完成的产品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和物理性能测试等。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陶瓷厂可以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陶瓷产品。
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注重工艺创新和技术更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67def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e.png)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阶段1.1 选择原料:陶瓷生产的原料主要有粘土、石英砂、长石、白云石等,根据产品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比例的原料。
1.2 研磨:将选好的原料进行研磨,使其成为细粉末,以便后续工艺使用。
1.3 混合:将各种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二、成型阶段2.1 制作模具: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制作模具,模具材质多为硅胶或橡胶。
2.2 压制成型: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模具中,采用压制或挤压等方式进行成型。
2.3 干燥处理:将成型好的陶器放置在通风干燥室中进行自然干燥或加速干燥处理。
三、装饰阶段3.1 手工装饰:采用手工刻画、彩绘等方式进行装饰,以增加产品美观度和艺术性。
3.2 印花装饰:采用印花机将图案印在陶器表面,以实现批量生产和一致性。
3.3 烧结前处理:将装饰好的陶器进行烘干处理,以保证烧结过程中不会出现开裂或变形等问题。
四、烧结阶段4.1 装窑:将陶器放置在窑内,窑内温度和气氛控制是关键。
4.2 烧结:采用高温烧结方式进行加热处理,使陶器成为坚硬的陶瓷产品。
4.3 退火:将已经烧结好的陶器放置在窑内进行缓慢冷却处理,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五、包装阶段5.1 检验:对于已经完成的陶瓷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无明显缺陷和损伤。
5.2 包装:对于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采用纸箱、泡沫塑料等材料进行包装防护。
5.3 运输:将包装好的产品运往销售渠道或客户手中。
六、清洗阶段6.1 清洗:对于已经使用过的陶瓷制品进行清洗处理,以便下一次使用。
七、回收利用阶段7.1 回收:对于已经损坏或无法使用的陶瓷制品进行回收处理。
7.2 粉碎:将回收的陶瓷制品进行粉碎处理,以便重新利用。
7.3 再利用:将粉碎好的陶瓷制品用于生产新的陶瓷产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以上就是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454e0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b.png)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陶瓷的原料包括多种无机物质,如石英、长石、粘土等。
这些原料需要先经过研磨、筛分等处理,以获得均匀的颗粒大小和化学成分。
二、成型:成型是将经过处理的陶瓷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注塑成型和挤压成型等。
其中,手工成型是利用人工将原料挤压、拉伸或压制成形;注塑成型则是将原料加热熔化后注入模具中冷却成型;挤压成型是通过压力将原料挤出模具,形成所需形状。
三、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制品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分,需要进行干燥。
一般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方法。
自然干燥是将制品放置在通风处晾晒,以使含水量逐渐减少;人工干燥则是利用烘箱或干燥室等设备安排较高温度和适当湿度,加速制品的干燥。
四、烧结:烧结是将陶瓷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原料中的化学反应发生并形成致密的晶体结构,从而提高制品的强度和硬度。
烧结分为单次烧结和多次烧结两种。
单次烧结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一次性放入烧窑中进行加热;多次烧结则是将制品分成若干部分,分批放入烧窑进行烧结。
五、装饰:装饰是为了美化陶瓷制品,通常包括彩绘、贴花、喷釉等处理。
彩绘是通过手工或机械将颜料施加在制品表面,形成图案或文字;贴花则是将设计好的图案用特殊的胶水粘贴在制品上;喷釉是将一层薄薄的釉料均匀喷涂在制品表面,以增加制品的光泽度和触感。
六、包装:最后一步是将制品进行包装。
包装的目的是保护陶瓷制品不受损坏,并便于搬运和销售。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纸盒包装、泡沫塑料包装和木箱包装等。
综上所述,陶瓷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结、装饰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工艺流程中的环节也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cf2ab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b.png)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陶瓷是指以无机非金属物质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结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制品。
而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装饰、烧结等几个环节。
以下是陶瓷生产工艺的详细流程:一、原料准备:1.1、确定陶瓷产品所需的原料,常见的原料有粘土、石英、长石、煤泥、白土等。
1.2、对原料进行筛分、破碎等预处理工序,除去杂质。
二、成型:2.1、按照设计要求和产品形状,选择适合的成型方法,一般有手工成型、注塑成型、温压成型、挤塑成型等。
2.2、根据成型方法,将经过粉碎和混合处理的原料加入到成型模具中,施加压力使其定型,并取出模具。
三、干燥:3.1、待成型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成型过程中含有的水分。
3.2、常见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其中人工干燥一般采用电热器、煤油灯等加热设备。
3.3、在干燥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制品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
四、装饰:4.1、在成品完成干燥后,可以进行装饰处理,以增加陶瓷制品的美观性和附加价值。
4.2、常见的装饰方法有贴花、彩绘、烧制、喷釉等,也可以采用印刷技术将图案印在陶瓷表面。
五、烧结:5.1、装饰完成后,将陶瓷制品放入窑炉中进行烧结处理。
5.2、烧结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根据陶瓷材料的特性确定合适的烧结温度和保持时间。
5.3、烧结过程中,陶瓷制品中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制品具有一定的强度、致密度和耐高温性能。
六、包装:6.1、经过烧结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不受损坏。
6.2、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纸箱、泡沫、包装纸等,根据产品尺寸和形状,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
七、质检:7.1、对包装完成的陶瓷制品进行质量检验,以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市场需求。
7.2、常见的质检项目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硬度、韧性等。
八、存储和运输:8.1、质检合格的陶瓷制品可以入库,进行存储。
8.2、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陶瓷制品需要注意防潮、防碰撞等措施,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受潮、破损。
陶的制作及工艺流程
![陶的制作及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0ebeaf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2.png)
陶的制作及工艺流程陶瓷是中国传统的工艺之一,其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陶瓷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制、装饰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制作,才能最终呈现出精美的陶瓷作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陶的制作及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黏土、瓷石、瓷土、釉料等。
首先需要将原料进行搅拌均匀,以确保陶瓷的质地均匀一致。
黏土是陶瓷的主要原料,不同种类的黏土可以制作出不同种类的陶瓷,比如红陶、青瓷、白瓷等。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作的第一道工序,它决定了陶瓷的形状和大小。
成型的方法有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
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制作方法,需要陶工将原料放在专用的转轮上,利用手工技艺将其成型。
而机械成型则是利用机械设备将原料压制成型,效率更高,但是手工成型更能体现陶瓷的艺术感。
3. 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增加陶瓷的硬度。
干燥的时间一般需要根据陶瓷的大小和厚度来决定,通常需要数天至数周的时间。
4.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作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陶瓷的质地和颜色。
烧制分为初烧和装饰烧两个阶段。
初烧是将干燥后的陶瓷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以使其硬化。
而装饰烧则是在初烧后,将釉料等装饰材料涂抹在陶瓷表面,再次放入窑中进行烧制,以使其具有装饰效果。
5. 装饰。
装饰是陶瓷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可以使陶瓷更加美观。
装饰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彩绘、贴花、雕刻等。
不同的装饰方法可以赋予陶瓷不同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加具有观赏性。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陶瓷制作完成后就可以呈现出精美的作品。
陶瓷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每个环节都需要陶工们精心制作,才能最终呈现出精美的陶瓷作品。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一件精美的的瓷器,我们在欣赏之余,在赞叹它的巧夺天工的同时,应该知道,从蛮顽不化的瓷土矿石到灵光四射的手中之物,粗略统计,必须经过近四十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应通力合作,环环紧扣,方能大功告成。
除了探矿、采矿部分,单就矿石进厂到产品出厂,大体可分成八大工序,即:坯料制备、制模、成型、干燥、施釉、装烧、装饰、包装。
一、坯料制备德化的陶瓷坯料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高岭土。
按其制品的成型方法可分为可塑法坯料和注浆法坯料。
1、可塑法成型是陶瓷生产常见的一种成型方法,常用于生产碗、盘、杯、碟等圆形、敞口的物件。
(1)选料:进厂矿料、石英、长石、硬质粘土,软质粘土,必须经过挑选弃除劣质材料及夹层杂质。
(2)洗涤:水洗杂土。
(软质粘土除外)(3)粉碎:用水礁、机礁或破碎机、轮碾机将矿石加工成粗颗粒。
(软质粘土可免)(4)过筛:筛出超大颗料,继续粉碎。
(5)除铁:用干式磁选机吸除铁杂或来自原矿及粉碎过程中机器磨耗而混入的铁屑,以提高成瓷的白度、透光度,减少斑点缺陷。
(6)配料:根据配方要求,将各种粉料称出所需重量,混合装入球磨机料筒中。
(7)湿球磨:在装好粉料的球磨机料筒中,加入清洁水(水、料重量比是6?4)靠球磨筒中的卵石的撞击和磨擦,将泥料颗料继续磨细、球磨时间约48小时。
(8)过筛:球磨石后的料浆再次过筛以达到细度要求。
(9)除铁:用湿式磁选机除去铁杂质,这是坯料制备工艺中最重要的除铁环节,要反复多次。
(10)压滤:将除铁质后的泥浆分装入压滤袋中,用压榨机挤压出多余水分。
(11)真空练泥:经过压滤的所得的泥饼,组织是不均匀的,而且含有很多空气。
组织不均匀的泥饼如果直接用于生产,就会造成坯体在此干燥、烧成时的收缩不均匀而产生变形和裂纹,而过多的空气则是造成气泡、分层的直接原因。
泥料经过真空练泥,可以排除泥饼的残留空气,提高泥料的致密度和可塑性,并使泥料均匀,改善成型性能,提高干燥强度和成瓷机械强度。
采用可塑法成型所需的泥料至此制备完毕,将共存放入库以备成型取用。
2、注浆法成型我县使用也很广泛,它适合于口小,腹大、内深的产品。
如壶、瓶之类,以及其他非圆形工艺陈设瓷。
闻名中外的德化瓷塑即是用这种方法成型的。
注浆成型的坯料要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悬浮性、稳定性、渗透性。
注浆泥料的制备流程基本上和可塑泥料制备流程相似,一般是将球磨后的泥浆经过压滤脱水成泥饼,然后将泥饼碎成小块与电解质(水玻璃)以及水在搅拌池中搅拌成泥浆,并存放1-3昼夜以增加其粘度和强度。
二、制模石膏模型是陶瓷制作中的重要辅助工具。
可塑法和注浆法成型,都广泛采用它作为模型。
它具有复制品棱角线条清晰的特点,制作过程如下:1、种模的制作制作者根据自己的构思或别人的图样、实物,用石膏车制或用可塑泥料塑出第一件原始作品,它的尺寸应该考虑到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而按总收缩率予以放大。
这就是种模。
2、翻制母模种模要成为真正的陶瓷作品或陶瓷产品还必须将它翻制成母模,因为种模是实心的,无法用可塑成型法或注浆成型法生产出坯件。
因种模的形状有简单、复杂之分,母模就会期是一块或多块。
3、翻制主模有了母模就可以进行少件数试制了,但要成批生产,只有一个母模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由一整批工作模来完成,要获得工作模又必须用母模制成多个主模。
4浇注工作模将多个主模摆在工作台上,一次就可耻下场灌注出多个工作模,如此反复浇注,直至达到所需数量为止,将所有工作模烘干或自然放置待用。
三、成型成型就是用干燥的石膏模,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成所需要的坯件,目前德化产区常用的成型法有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干压成型和等静压成型四种方法。
(一)可塑成型分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
1、手工成型分轮制、手捏、雕塑、手拉坯和模印成型等。
(1)轮制德化于唐代开始用轮制成型。
将泥料放在可以转动的轮盘上,以脚、手拨动,借轮盘旋转力量制作各种圆形的陶瓷器物或对陶器进行加工。
制作钵一次成型,大件陶翁上下二节粘接,大缸底用轮制手拉成型后,移放木砧候干,用坯土盘接成型,并保持适当湿度,拍打夯实,印打花纹。
(2)手捏德化传统的成型方法之一。
清末民国初,雕塑大师许友义作品"木兰从军"纤细的马绳环链即用手捏制成。
20世纪80年代,以手捏工艺制作德化各种瓷花篮。
(3)雕塑始于宋代,把坯泥贴于木桩上,根据作品要求,雕塑成型。
坯泥稍干后,脱出木桩,修整,使作品趋于完美。
明、清时代,用模印制人物、壶、杯、花瓶、花篮等。
不能一次性成型的产品,?把各部件粘接成一个整体,然后按器型繁简雕制。
(4)手拉坯手拉坯是由轮制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型方法。
拉制陶器坯,用一土一坯制法,即先将泥团底部沾上谷壳灰,投置在转盘中心,用右脚拨动陶轮车,使之匀速旋转,双手沾适量水,所泥团徐徐拉压,按器物形状拉制成坯体。
操作时,除用双手拉压外,还用刮板、蔑箍、签穿等技艺进行修整。
拉制后的坯体移出转盘,稍干后,再用手工粘接配件,刮修定型。
拉制瓷器坯(俗称细瓷)为一土多坯制法,其轮车与陶轮车结构基本相同,模印轮车轮辐为内凹沟,便于用脚踢动旋转瓷轮车轮辐较小,且平坦,上装一拉手,以左手拉动。
拉制杯、碟、碗、盆时,将坏泥堆于转盘上,抟拍成塔状,手拉轮车转动,双手沾适量水,把坯土上下反复拉压,用辅助工具削角、溜叶、篾弓、括仔,通过"一翻"、"二溜"、"三括底"的动作技巧,拉制成型。
稍后继续操作。
坯体干燥到一定程度,以大小弯刀旋括修整坯体,直至成型。
1960年前后,德化瓷厂改为动力机械制坯。
1980年后,手拉坯成型逐渐被淘汰,偶尔还有使用。
21世纪之始,日本客商来德化磨制一批酒坛、花盆等产品,特地要求用手拉坯成型。
(5)模印成型始于魏晋,分轮车旋印和手压印制,工艺延续至20世纪50年代。
轮车旋印,有一压、二钩、三签、四粘的传统技法。
即把土块纳入模印压实,再放置轮车中心校正,右脚拨动轮车旋转,手指沾水将模内坯体余泥钩出,签去边缘余泥,候干脱模,再用粘接等技法,使之成为器物的坯体,主要用于制作八角盏、转梭杯、瓣杯、龙眼膏罐、大桥茶壶等大件产品。
手压印制,即把适量坯泥放入模印内,用手指捏、推、修后脱模,再用粘、接、贴、镂、修等技法,使器物成型,主要用于制作汤匙、烛童、孩儿、杯壶嘴把、动物、拱形器皿等。
2、机械成型机械成型有旋压成型(刀板成型)和滚压成型两种方法:(1)旋压成型(刀板成型)以石膏模型为外形,以刀板为内形,模型置于车台之上,利用模型的旋成型。
这种方法称为阴模旋压,反之则为阳模旋压。
(2)滚压成型它是以及模型为外形,以滚头为内形,靠滚头的挤压、滚碾泥料和模型的旋转而成型的。
这是阴模滚压成型,反之则为阴模滚压成型。
滚压头的材料常用铸铁、钢或塑料(聚四氟乙烯)制成。
(三)干压成型把原料配成粉状,保持一定湿度,然后把配好的粉状料投入钢模,启动机械冲压成型。
20世纪60年代,德化瓷厂生产低压电瓷、汽车火花塞即用干压成型。
1976年,隆泰瓷厂生产面砖和马赛克,从浙江瑞安购进两台100号磨擦式冲压机。
80年代后,德化县建筑公司生产马赛克、釉面砖,德化县碳化硅厂生产碳化硅板等均使用冲压机干压成型。
(四)等静压成型把加工好的瓷土,通过喷雾干燥塔制成具有大中小颗粒状的坯料,加入粘结添加剂,其含水量不得超过3%。
瓷土颗粒通过输送带自动送到钢模后,用1000吨的压力把颗粒压成坯。
用等静压成型的坯体不必再干燥,不要修坯,可直接上釉。
1992年,第二瓷厂从德国购进喷雾干燥等静压白度高档成套瓷生产线。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修坯了。
德化传统的修坯法,即把粗坯行当干燥后,利用手拉轮车慢速转动修整。
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沿用旧方法。
20世纪50年代中期,采用脚踏带动辘轳机修坯。
1958年,德化瓷厂制成电动修坯机。
60年代,普遍采用电动修坯机,即把毛坯放在修坯机的转盘上,自动旋转,根据不同器物,用刀、铜丝布、砂布、海绵等,将坯体内外修磨光滑。
四、干燥新中国成立前,德化陶瓷坯体以自然干燥为主,即室内阴干,或室外晾晒,也有把坯体在烘房用炭火加温烘干。
1953年11月,德化瓷厂建成型坯房,场所宽敞,让其自然干燥,或建烘房,用木炭作燃料烘干。
50年代末,建卧式烘房,用无烟煤作燃料加热烘干。
1966年,建链式烘房,以半机械化干燥。
1985年7月,第二瓷厂改无烟干燥为锅炉蒸气干燥。
1988年,德化瓷厂从日本引进高档瓷自动生产线1条,其干燥设备更为先进。
2000年,德化瓷厂从江西都昌陶瓷机械厂购进4条链式干燥生产线,利用窑炉余热干燥。
五、施釉施釉,德化俗称"上釉"、"蘸釉"。
有生坯施釉法和素坯施釉法两种,根据不同产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采用浸釉、浇釉、刷釉、喷釉。
一、浸釉(一)粗陶浸釉将釉浆倒入大木桶搅拌均匀,手持陶坯,在釉浆中滚动,蘸上釉浆。
(二)瓷器浸釉唐代,德化的瓶和烛台等瓷器采用浸釉方法。
从宋代以后一直沿用浸釉法。
施釉前,坯体要保持清洁,防止灰尘等侵入,釉浆浓度要调匀,经常搅拌,使釉浆保持浮悬状态。
浸釉时,用手持坯体浸入釉浆中,使釉料吸附在坯体的表面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碗、杯、盘、汤匙等平体制品施内外釉,罐、瓶等制品施外表釉。
小件瓷雕制品亦采用浸釉法,雕塑品异形处、凹形部位,积存的釉水要及时处理,用口吹或用毛笔刷干。
20世纪80年代,手持浸釉改用手架吊着坯件浸釉。
90年代中后期,又改用机械浸釉。
二、浇釉浇釉,俗称淋釉,始于宋代,用手工操作,用于陶器的缸、瓮等大件产品。
把坯体倒置放正于架上,手艺熟练的操作者两人合作,一人掌缸,一人泼釉,也有两人同时在同一起点反向浇釉浆。
上浇内釉要及时把缸坯旋转一周,倒出剩釉,擦掉口沿釉流。
新中国成立后,大型瓷雕也用浇釉法。
浇釉时,凹处先擦上水,然后把釉浆舀入坯体内,用手将坯体左右上下旋转,使坯体内膛壁均匀吸附釉浆,然后将多余釉浆倒出。
50年代中后期,搪釉法改为机轮上釉,把坯件放到旋转机轮上,把釉浆倒入坯件中心,借机轮旋转的离心力把釉浆均匀洒到坯体上,多余釉浆溅飞于坯外。
旋釉工效比手工快,釉层厚薄一致,光滑平整,适用于碟、盘、碗类产品。
20世纪80年代,自动流水生产线采用自动上釉法。
三、刷釉宋代,德化就有刷釉法。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刷釉法。
一般是用毛刷或毛笔蘸釉浆涂在坯件上。
同一器物施几种不同的釉,厚釉层刷平,缺釉处补釉,均采用刷釉。
四、喷釉20世纪60年代使用手工喷釉,即用手提喷雾器,装上釉浆喷施。
大多用于大型器物、雕塑品、薄胎瓷或对陶瓷制品有特殊要求的产品。
20世纪80年代引进机械喷釉技术,喷枪连接空气压缩机风管,把釉浆均匀喷到坯体上。
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釉面砖、大件雕塑品、二次烧成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