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核算标准

生产成本核算标准
生产成本核算标准

附录:农业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种植业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成本核算对象

企业应根据种植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按照“主要从细,次要从简”的原则确定种植业成本核算对象。主要产品确定为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糖料、烟叶、草、剑麻纤维等。对主要产品,应单独核算其生产成本;对其他农产品可合并核算其生产成本。

(二)成本计算期

企业应与其生产周期相一致,在产品产出的月份计算成本。种植业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截止时间因农作物产品特点而异。粮豆的成本算至入库或在场上能够销售;棉花算至皮棉;纤维作物、香料作物、人参、啤酒花等算至纤维等初级产品;草成本算至干草;不入库的鲜活产品算至销售;入库的鲜活产品算至入库;年底尚未脱粒的作物,其产品成本算至预提脱粒费用。下年度实际发生的脱粒费用与预提费用的差额,由下年同一产品负担。

(三)成本项目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成本项目。一般情况下可设置以下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指生产中耗用的自产或外购的种子、种苗、肥料、地膜、农药等。

2.直接人工,指直接从事种植业生产人员的工资、工资性津帖、奖金、福利费。

3.机械作业费,指生产过程中进行耕耙、播种、施肥、中耕除草、喷药、收割等机械作业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4.其他直接费,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机械作业费以外的其他直接费用。

5.制造费用,指应摊销、分配计入各产品的间接生产费用。

(四)成本计算参考公式

某种作物单位面积(公顷)成本=该种作物生产总成本/该种作物播种面积

某种作物主产品单位产量(千克)成本=(该种作物生产总成本-副产品价值)/该种作物主产品产量

某种蔬菜应分配的温床(温室)费用={温床(温室)费用总额/实际使用的格日(平方米日)总数}×该种蔬菜占用的格日(平方米日)数草场单位面积(公顷)成本=种草生产总成本/种草总面积干草单位产量(吨)成本=种草生产总成本/干草总产量

多次收获的多年生作物,未提供产品前累计发生的费用,按规定比例摊入投产后各期的产品成本。

二、畜牧养殖业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成本核算对象

畜牧养殖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是畜(禽)群及其产品。主要畜(禽)产品有牛奶、羊毛、肉类、禽蛋、蚕茧等。畜(禽)饲养可实行分群饲养,也可实行混群饲养。实行分群饲养的主要畜(禽)群别划分如下:

1.养猪业:基本猪群(包括母猪、种公猪、检定母猪、2个月以内的未断奶仔猪);2~4个月幼猪;4个月以上幼猪和育肥猪。

2.养牛业:基本牛群(包括母牛和公牛);6个月以内的犊牛;6个月以上的幼牛。

3.养马业:基本马群(包括母马、种公马、未断奶的马驹);当年生幼马;二年生幼马;三年生幼马。

4.养羊业:基本羊群(包括母羊、种公羊、未断奶的羔羊);当年生幼羊;往年生幼羊;去势羊和非种用公羊。

5.养禽业:基本禽群(包括成龄禽);幼禽和育肥禽;人工孵化群。

(二)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指畜牧养殖业生产耗用的饲料、燃料、动力、畜禽医药费等。

2.直接人工,指直接从事畜牧养殖业生产人员的工资、工资性津贴、奖金、福利费。

3.其他直接费,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直接费用。

4.制造费用,指应摊销、分配计入各群别的间接生产费用,如产役畜折旧等。

(三)成本计算参考公式

1.混群核算的成本计算参考公式

某类畜(禽)本期生产总成本(元)=期初存栏价值+本期饲养费用+本期购入畜(禽)价值+本期无偿调入畜(禽)价值-期末存栏价值-本期无偿调出畜(禽)价值

某类畜(禽)主产品单位成本(元)=(某类畜(禽)生产总成本—副产品价值)/该类畜(禽)主产品总产量

2.分群核算的成本计算参考公式

畜(禽)饲养日成本(元/头(只)日)=该群本期饲养费用/该群饲养头(只)日数

离乳幼畜活重单位成本(元/千克)=(该群累计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离乳幼畜活重

幼畜或育肥畜增重单位成本(元/千克)=(该群本期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该群增重数

某畜群增重量(千克)=该群期末存栏活重+本期离群活重(不包括死畜重量,下同)-期初结转、期内购入和转入的活重

某群幼畜或育肥畜活重单位成本(元/千克)=(期初活重总成本+本期增重总成本+购入、转入总成本-死畜残值)/(期末存栏活重+期内离群

活重)

主产品单位成本(元/千克)=(该畜群累计全部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该畜群主产品总产量

三、林业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成本核算对象

林木生产包括种子、苗木、木材生产等,其主要产品有种子、苗木、原木、原竹、水果、干果、干胶(或浓缩胶乳)、茶叶、竹笋等。林木按生产阶段一般可分为种苗、造林抚育、采割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林木也应分别核算其成本。

1.种苗成本核算对象:种子应按树种分别归集费用,核算种子成本;育苗阶段应按树种、育苗方式、播种年份分别归集费用,核算育苗成本。

2.造林抚育成本核算对象:消耗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林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可按照小班、树种等归集费用,核算造林抚育成本。

3.木材生产成本核算对象:按木材采伐运输方式、品种、批别及其生产过程等,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归集费用,核算木材生产成本。

4.其他林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按照收获的品种、批别、生产过程等,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归集费用,核算收获品的成本。

(二)成本计算期

各阶段林木及林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育苗阶段算至出圃时;造林抚育阶段,消耗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林算至郁闭成林前;采割阶段,林木采伐算至原木产品,橡胶算至干胶或浓缩胶乳,茶算至各种毛茶,其他收获活动算至其他林产品入库。

(三)成本项目

林业企业的成本项目可按照种植业企业的生产成本项目设置,也可根据管理需要自行设置。

(四)成本计算参考公式

某树种苗木单位面积培育成本=该树种生产费用/该树种苗木面积(公顷)

某树种出圃苗木单株成本=该树种出圃苗木总成本/该树种苗木产量(株)

经济林木的培育成本=成熟前经济林木造林抚育成本+成熟前经济林木管护费用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培育成本=郁闭成林前消耗性林木资产造林抚育成本+郁闭成林前消耗性林木资产管护费用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木材生产成本=采伐的消耗性林木资产账面价值+木材采运成本

四、水产业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成本核算对象

水产业一般以水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水产养殖的主要产品有鱼、虾、贝类、藻类、鱼种、鱼苗等。

(二)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养殖生产的苗种、饲料、肥料和材料等。其中:苗种指直接用于养殖生产的鱼苗、鱼种、虾苗、蟹苗、贝苗、藻苗、水生植物的种子等,孵化用的亲鱼、亲虾也属于本项目;饲料指直接用于养殖生产的各种饲料;材料指直接用于养殖生产的各种渔需物资和渔具等低值易耗品摊销等。

2.直接人工,指直接从事水产养殖人员的工资、工资性津贴、奖金、福利费。

3.其他直接费,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直接费用。

4.制造费用,指应摊销、分配计入各产品的间接生产费用。

(三)成本计算公式

每万尾鱼苗成本=育苗期的全部生产费用/育成鱼苗万尾数每万尾(千

克)鱼种成本=育种期的全部生产费用/育成鱼种万尾(千克)数多年放养成鱼单位(千克)成本=(捕捞前各年发生的生产费用+本年生产费用)/成鱼总产量

逐年放养成鱼单位(千克)成本=本年成鱼放养的全部费用/本年成鱼产量

海水养殖成鱼单位成本=(捕捞前各年结转的生产费用+当年发生的生产费用+捕捞费用)/海水养殖成鱼总产量

五、企业对家庭农场实行承包经营的,不再实行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水产业的成本核算。

企业成本核算的步骤及流程

成本核算过程一、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1. 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2. 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 3.正确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 4 .合理设置成本项目...... 5.合理选定费用分配标准。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三、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2 2 3 3 3 4 5 7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是费用发生、成本形成的过程。 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 我们计算成本, 总是计算某个具体对象的成本。 而企业规模有大有 小,经营性质和项目各不相同, 因而如何组织成本的计算,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只能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依实际情况而定。 而一个企业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 制造某个对象的过程 又是由各个部门、各项生产要素密切配合,经过很多环节才最终形成的。所以,记录归类汇 集和分配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是 --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企 总的来看,成本计算都要遵守以下要求: 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进行成本计算, 必须首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得不准确或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 成本计算的难度,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甚至不能完成成本计算的 任务。 如何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呢 ?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 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 "制造 " 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 "产品 "。如工厂 生产的工业品、农场生产的粮食、学校培养的学生、文艺组织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演 出的剧目等,都是一种 "产品 ",都是成本的计算对象。 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 产过程为一批 (件)接一批 (件),即第一批 (件)完工了再生产第二批 (件)的情况。而事实上现 代 企业的生产大都采用流水线的形式,不是一批接 -批地生产,而是不断投产,不断完工,绵 延不断,无法分清前后批次。在这种情况下, 按批计算成本显然是很困难的,只有人为地划 分成本计算期 (一般是以 --个月作为一个成本计算期 ),成本计算才有可行性。 成本计算,就是对实际发生各 业,也不论计算什么成本,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 -般原则和基本程序却是共同的。 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计算期应该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 --致。但这种情况只适合于企业的生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1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1.1 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1.2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2 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3 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不同的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单步骤生产:也叫简单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如发电、熔铸、采掘工业等。②多步骤生产也叫复杂生产,是指技术上可以间断、由若干步骤组成的生产。如果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不能并存,不能颠倒,要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才能生产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连续式复杂生产。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如果这些步骤不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可以同时进行,每个步骤生产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后再经过组装成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装配式复杂生产。如机械、电器、船舶等: 2.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大量生产。它是指连续不断重复地生产同--品种和规格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一般品种比较少,生产比较稳定。如发电、采煤、冶金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需求一般单一稳定,需求数量大。②成批生产;它是指预先确定批别和有限数量进行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品种或规格比较多,而且是成批轮番地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③单件生产。它是根据订单,按每一件产品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不多见。主要适用于一些大型而复杂的产品。如重型机械、造船、专用设备等。 不同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要求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业不仅要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业要求按月计算成本,而有的企业可能只要求在-批产品完工后才计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响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一个因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样。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二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成本是指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企业应设置“生产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企业应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耗用情况直接或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类账户。对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费用,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对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核算。 各辅助生产车间在计算出各自的劳务成本后,按提供劳务量的情况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账户。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也单独核算本身发生的制造费用,月末还应先将这些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②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③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④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按产品归集的累计费用在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⑤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例】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某月A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基本生产车间领用100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30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00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0 0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 000 000

生产成本的核算步骤

生产成本的核算步骤 一、统计各单位各产品的生产产量;(每日) 二、统计各单位的消耗成本;(每日)---包括原料成本、辅料成本、燃料成本、维修成本、动力成本、包装成本、工资成本、折旧成本; 三、汇总各单位各产品的产量与各项消耗成本;(月末) 四、盘点各单位各产品的半成品暂存量,并由相关单位签字确认;(月末) 五、由电工将各单位的消耗电量数报至财务部,由财务部成本会计按当月交纳电费额分配各单位用电消耗; 六、由材料会计按现行价格核算各产品的原燃料消耗成本、维修成本、包装成本,并按当月生产量分合同分牌号分型号分摊各项消耗; 七、工资成本按当月入库量核算,折旧成本按当月入库量分摊各产品; 八、编制凭证输入微机帐套;(财务软件要记下帐,再做结转成本) 九、把各项消耗分到产成品与半成品中去,做结转成本凭证,输入微机; 十、成本结转完毕,生产成本工作完成。 各种成本的结转 1、会计期末结转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成本 2、之后再结转产成品: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借方余额表示在产品。 3、生产完工的产品入库结转产品制造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4、结转销售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生产成本会计分录 业务链法:所谓业务链法就是指根据会计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组成一条连续的业务链,前后业务之间会计分录之间存在的一种相连的关系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 例如这样一条连续的业务链:原材料采购-材料入库-生产领用原材料-产品生产完工入库-产品销售-结转已售产品的成本-结转本期产品销售成本,在这样一条连续的业务链中所编制的会计分录具有如下的特点:即前一笔业务的借方科目是下一笔业务的贷方科目,依据这样一条规律,为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处理和记忆方法。附本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1、借: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等 2、借:原材料贷:物资采购 3、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 4、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 5、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6、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 “产成品”和“库存商品”是一回事,新准则下用“库存商品”科目。 简单的过程: 1、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2、发生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3、直接生产工人工资: 借: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 适用的类型 品种法 大量大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工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发电、采煤 分批法 小批单件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精密仪器、专用设备 分步法

大量大批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冶金、纺织、造纸 分类法 综合性生产 分步、不分计算成本的生产 家电、服装 http: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 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生产成本核算完整版本

生产成本核算 Production Cost Controlling

内容提要 返修生产流程 1、数据准备 (1) 2、生产订单创建 (1) 3、生产订单修改 (6) 4、生产订单显示 (8) 5、生产过程 ①材料上线 (8) ②完工确认 (12) ③产品入库 (13) 拆件材料入库 (15) 财务操作 ④在制品计算 (19) ⑤差异计算 (29) ⑥订单结算 (31) 6、汇总订单信息查询 (32) 7、报表 按产品组的报表分析 (34) 按订单层次的报表分析 (43) 开发的成本计算表介绍………………………………………………………………………… 8、练习题 (50) 注:该讲义主要针对系统的最终用户,需有 SAP R/3 财务会计、成本要素会计、成本中心会计的

1、数据准备 集团:203 工厂:0103LCS台式机 要返修的产成品: 57000317 奔月奔月奔月 产出的产成品: 57000383 奔奔奔月 换件: 1000066 P4 9900 拆件: 1000051 P4 9000 参照工序集: 50000005 *介绍从生产订单处查找生成的凭证的方法 2、订单创建 路径:后勤/生产/生产控制/订单/创建/含物料事务代码CO01 输入产品编号和生产的工厂,输入订单类型ZPP2,输入外部订单号 回车输入计划产量和定单开始和完成日期,如下图:

此时打勾或回车会有如下的界面,因为返修订单(ZPP2)不会从物料的BOM结构和工序读取数据,因此在建立返修订单时会直接手工的给定相应的工序和BOM,以下是给返工的产品指定所需要用的工序集。 相关介绍:工艺路线集。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流程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 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 ⑵采用定额成本法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 ⑶采用标准成本法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生产成本的核算

生产成本的核算

————————————————————————————————作者:————————————————————————————————日期:

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核算内容与账户设置 (一)核算内容 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的形成,以及与有关方面的结算业务,是产品生产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 (二)需要设置和运用的账户 为了反映企业的产品生产业务,正确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应开设和运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库存商品”等账户。 1.“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核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确定产品实际生产成本的账户。“生产成本”账户的结构可用图5—14表示。 生产成本 借方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的直接费用 “制造费用”账户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 _本期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 余额: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 明细科目:本账户应按成本计算对象进行明细核算,如“生产成本-×产品”。 2.“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在费用分配之后一般没有余额。 “制造费用”账户的结构可用图5—15表示。 制造费用 借方贷方

本期的各种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转入“生产 成本”账户的制造费用 3.“库存商品”账户 为了反映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需要设置和运用“库存商品”账户。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的商品。“库存商品”账户的结构可用图5—16表示。 库存商品 借方贷方 期初余额 验收入库的商品实际成本 出库的商品实际成本 余额: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明细科目:该账户应按商品产品品种规格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如“库存商品-×商品”。 4.“应付职工薪酬”账户 ①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卫生、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本账户核算。 ②企业应当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提取、结算、使用等情况。“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结构可用图5—17表示。 应付职工薪酬 借方贷方 实际发放职工薪酬的数额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 职工薪酬的数额 余额:应付末付的职工薪酬

生产成本核算流程与实现方法

生产成本核算流程与实现方法 ――直接材料部分 一、配方成本法 配方成本法是目前饲料厂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手工录入每个品种的配方成本,以当月产量乘以相对应的配方成本来得出该品种的直接材料部分成本,差异成本部分也是按品种的配方成本进行分摊。 品种直接材料成本=配方成本*产量 也不需要原材料的平均单价,只要财务部月底能计算出当月原材料总成本就行了。 目前以分批法来算成本对生产管理的要求比较高,正常饲料厂没个3-5个月的磨合期,是非常难以实现分批法来计算生产成本的,所以在生产数据的管理没到位以前,都推荐先用配方成本法来先算前期的成本,待生产数据稳定半途准确后再采用分批法计算。 配方成本录入在成本核算系统,基础数据中。成本核算月结分2个功能结算,用哪个结算方法都可以。 二、生产配料分批法 (1)生产配料分批法成本核算流程图

根据成品生产耗用每种原材料计算: 实际耗用量=当月累计生产领用的原材料数量 理论耗用量=累计当月每天成品生产量与对应的生产配料单计算出的原材料理论耗用量差异量=实际耗用量-理论耗用量 投入产出比=实际耗用量/ 理论耗用量 成品耗用原材料数量=理论耗用量*投入产出比 成品直接材料成本=成品耗用原材料数量*当月原材料移动加权平均价 系统操作要求: (1)生产配料单 录入按配方生产的汇总数据,包括中控的配料数,还有人工手投部分的材料数,做到越准确越好,财务部加以监控。分批法成本核算是否准确,就看生产配料单的数据准不准了。 (2)成品生产入库单 生产入库属性的成品入库单,需要将不同配方的品种分开进行录入,也就是说不同配方的品种不能录入在同一张入库单上。是为了能让入库单与生产配料单相应的关联起来,一张生产配料单可对应多张入库单,反过来入库单是不能对应多张配料单的,生产配料单就相当于一张当前的配方。 成品入库单→生产配料单= 成品配料耗用单→得出成品的原料耗用理论数据 关联后,相应的入库单和生产配料单不能再取消审核。 (3)生产回机料管理 由于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生产回机料,这些料并不打包入库,经常出现生产配料单配了10吨料,只打包出了8吨的成品,剩下了2吨的生产回机料,这2吨回机料也没有参与正常的生产成本核算。 成品8吨关联生产配料10吨=只产生8吨相应的材料理论耗用 之前的做法剩下2吨回机料是没有分配材料耗用的,这样就会导至月底实际量大,成品的理论耗用量小的情况。 现行解决办法: 在成品管理中,增加回机料的品种,不需要按明细产品增加,直接增加1个回机料品种,或者按产品档次分大类增加几个回机料品种就行了。 编号统一按:HJ1,HJ2,HJ3,HJ4,HJ5…….这样编码,系统可正常视为与产出的成品为同一配方的品种,处理结果为: 成品8吨关联生产配料10吨=产生8吨相应的材料理论耗用 回机料2吨关联生产配料10吨=产生2吨相应的材料理论耗用 回机料也算产量,月底跟成品一样进行生产成本的核算,库存处理为0库存处理,入库后将回机料用“生产回机”属性退到原料库中。原料库也是分大类或只1个品种的方式来管理回机料,回机料领用再生产时,严格登记并录入到生产配料单当中。 回机料价格管理: 回机料入成品库的价格,月底经生产成本核算后统计结算。 回机料入原料库的价格,手工维护。 财务凭证结转: 回机料的产量不结算凭证,生产完工结转以成品打包入库量为准。 (4)生产配料单与入库单关联 当天日期的成品生产入库单可以关联到当前至7天以内的生产配料单,以适应饲料厂生产的特殊情况,关联后,不得再取消审核相应的成品入库单和生产配料单。 注意事项:由于目前饲料厂的生产数据统计这块,管理都是比较混乱的,前期做关联的时候,

生产成本的核算

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核算内容与账户设置 (一)核算内容 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的形成,以及与有关方面的结算业务,是产品生产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 (二)需要设置和运用的账户 为了反映企业的产品生产业务,正确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应开设和运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库存商品”等账户。 1.“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核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确定产品实际生产成本的账户。“生产成本”账户的结构可用图5—14表示。 生产成本 借方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的直接费用 “制造费用”账户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 _本期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 余额: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

明细科目:本账户应按成本计算对象进行明细核算,如“生产成本-×产品”。 2.“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在费用分配之后一般没有余额。 “制造费用”账户的结构可用图5—15表示。 制造费用 借方贷方 本期的各种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转入“生产 成本”账户的制造费用 3.“库存商品”账户 为了反映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需要设置和运用“库存商品”账户。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的商品。“库存商品”账户的结构可用图5—16表示。 库存商品 借方贷方 期初余额 验收入库的商品实际成本 出库的商品实际成本 余额: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明细科目:该账户应按商品产品品种规格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如“库存商品-×商品”。 4.“应付职工薪酬”账户 ①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卫生、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本账户核算。 ②企业应当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提取、结算、使用等情况。“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结构可用图5—17表示。 应付职工薪酬 借方贷方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 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 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 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 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 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 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账;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账。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完整)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 首先必须明白精确的成本核算是一种建立在进销存、生产和财务都准确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活动,任何一个不准确的进销存、生产和财务信息都可能造成成本的计算不准确,但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财务的账面价值必须和仓库、生产线的库存价值保持一致。存货核算的方法有很多,有月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等多种方法, 首先明白构成产品成本的几大要素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委外工缴费。我以一个成品A为例子,生产数量为30个,产品BOM和产品Routing(工艺路线)如下:1.直接材料的计算 月加权平均单价:P=(上月结存金额+本月购入金额)/(上月结存数量+本月购入数量)该月领用材料的金额:S=P*N (其中S为领用金额,P为加权单价,N为领用数量)现假设:上月B原料的库存数量为10,财务账面价值为100 本月B原料的入库数量为40,单价为12,入库金额为480,则财务必须记账为:借:原材料—B原料480 贷:应付账款480 那么,本月的B材料加权平均单价: P=(100+480)/(10+40)=11.6 这也是B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B原料数量为35,那么本月的B原料领用金额:S=11.6*35=406 上月C原料的库存数量为50,财务账面价值为150,本月没有购入,那么本月C材料加权平均单价:P=150/50=3 这也是C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C原料的数量为40,那么本月的C原料的领用金额:S=40*3=120 当月底计算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526 贷:原材料526 2.直接人工的计算 现假设:组装和包装车间各有甲和乙参加了这个A产品的生产,甲的工资是3000元/月,乙的工资是1500元/月,甲和乙每天都工作10小时,那么甲的工资率为:(3000/30)/10=10元/小时,乙的工资率为:(1500/30)/10=5元/小时 在组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费了甲3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组装车间直接人工为:10*3=30 在包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用了乙2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包装车间直接人工为:5*2=10 那么在月末计算工资和分摊该批30个A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40 贷:应付工资40 3.制造费用的计算 现假设:组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30000元,该车间共2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有效工时为30*20*10=6000小时;则该车间制造费用的费率30000/6000=5元/小时,那么分摊到该批产品时的制造费用为:5*3=15元包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18000元,该车间共1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

成本核算的五大方法及定义

成本核算的五大方法及定义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下面是小编为您做的关于五大成本核算的方法及定义的一些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如:鞋厂、轧钢厂等。 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成本是指企 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 、自制 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企业应设置 “生产成本 ”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 包 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 、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 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 (产品的品种、 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 设置明细账 (或 成本计算单,下同) ,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企业应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按其耗用情况直接或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类 账户。对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费用,记入 “生产成本 —— 基本生产成 本”科目,对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通过 “制造费用 ”科目核算。对辅助生产车间发 生的费用,通过 “生产成本 —— 辅助生产成本 ”科目核算。 各辅助生产车间在计算出各自的劳务成本后, 按提供劳务量的情况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 账户。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也单独核算本身发生的制造费用, 月末还应先将这些制造费用分配 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 材料”、 “库存现金 ”、“银行存 款 ”、 借记本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贷记 “制 造费 用 ”科目。 ③ 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 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 期(月) 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销 售费用 ”、 “其他业务成本 ”、 “在建工程 ”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 ④ 期末, 按照一定的方法, 将按产品归集的累计费用在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 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从 “生产 成本”账户转入 “库存商品 ”账户,借记 “库存商品 ”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 ⑤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例】甲公司根据 “发料凭证汇总表 ”的记录,某月 A 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基 本生产车间领用 1000 000 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 300 000 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200 000 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50 000 元。 借记本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 应付职工薪酬 ”等科目。 辅助生产成本) ,贷记“原 ②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 基本生产成本 1 000 000

五种成本核算方法

五种成本核算方法 ?浏览:56730 ?| ?更新:2012-08-2115:32 ?| ?标签:核算 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方法/步骤 1.1 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 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 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 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2.2 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 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 ,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

生产成本核算内容

生产成本核算内容 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 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企业(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可将本科目改为 企业(房地产开发)可将本科目改为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 置专栏。 三、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 企业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记 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月 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月末,借记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农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 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由农产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 资产共同负担的费用,借记本科目(共同费用),贷记 应由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负担的费用,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在农产品各品种 之间进行分配;如有尚未收获的农产品,还应当在已收获和尚未收获的农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验收入库时,按其实际成本,借记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的成本或生产性生物资产 尚未收获的农产品成本。 5101 制造费用

机械设备制造成本核算方法.doc

械设备制造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对制造成本的审查应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查的重点。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 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工资 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工资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定义: 就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审核,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适当的方法,归集与分配各成本计算对象所应负担的成本费用,以计算出该对象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 第二条作用: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反映考核与分析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揭露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决策依据等。 第三条范围:集团公司所有经营性生产企业。 第四条方法:逐步结转法。 第五条制度: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就是以预先制定的产品标准成本为基础,用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与其实际成本相比较,记录并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 第六条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即成本支出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关于成本开支范围与标准的规定。 (二)重要性原则。即成本核算过程中应基于管理要求将成本计算对象区分主次,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与项目,要重点与单独反映。 (三)一致性原则。即核算所采用的方法要前后一致,使各期成本资料统一口径、前后连贯、相互可比。

(四)分期核算原则。即分期应与整个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分别核算各期成本。 (五)配比原则。即成本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为实现本期收入而发生的应由本期负担的成本费用,不论就是否已经支付,均要计入本期成本;凡不就是为实现本期收入而发生的不应由本期负担的成本费用,即使在本期支付,也不应计入本期成本。 (六)历史成本原则。即成本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七)有用性原则。即成本信息的有用性与及时性。 (八)可靠性原则。即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与客观发生的经济事项一致。 第七条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严格划分成本开支范围与费用开支范围。 (二)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 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性费用与非生产经营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期间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三)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与价值转移的方法。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八条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制定各项消耗定额。 (一)建立材料、辅料、燃料、动力、工具、设备等的消耗定额。 (二)建立设备、人工等各项工时定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