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日说法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省锡中初中部熊艳一、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二、教学整体设想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学中首先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事情出发,用一个名校大学生的案例《从爱书到偷书》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明确“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接着,学生举例、自由发言,总结出什么是违法行为。然后,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明确了违法行为的三大种类。但是,由于初一学生的法律常识还比较欠缺,对于如何区别这三种违法行为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因此,紧接着让学生浏览教师预先准备好的知识卡片《法律小博士》,然后教师串讲、学生举例,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一知识点。然后学生用较长的时间分析典型案例《黄勇杀人案》,在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了犯罪行为的相关知识点,同时学生也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最后在最新案例《郑筱萸贪污案》的分析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向对话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巩固新知识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三、法治教学目标及其重点、难点分析
(一)法治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了法律的尊严,85%以上的学生认识到了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决心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增强法制
第 1 页共6 页
第 2 页共6 页[设计思路:用社会生活中名牌大学生的案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使学
观念,防微杜渐,做一个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2.能力目标:
100%的学生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90%的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从而锻炼了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90%的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出违法行为的基本含义及其类别,至少一半的学生能够叙述出犯罪的三大显著特征,80%以上的学生可以说出我国刑罚的种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在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情感的升华。
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引发思考
〔媒体演示〕
《从爱书到偷书》
师: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会造成什么后果?
生:因为周梅做了违法的事情。一方面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另一方
面也会使自己的名誉受到严重的破坏。
师: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6 页
生:可以。我们不要做违法的事情。 师:不违法使我们行为的底线。
我们本节课的《今日说法》就来谈谈《法不可违》。
(二)提出问题,启发谈话 问题:什么是违法行为?
(引导:大家分小组探讨探讨,可以先举一些例子:哪些行为是属于违法行为呢?然后从这些例子中总结出违法行为的含义。) 生:我在新闻报道中听到,有的父母把刚生下不久的孩子扔掉。 生:拐卖儿童。 生:不赡养服侍老人。 生:杀人、放火。 ……
生: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三)案例探究,分门别类 师:违法行为有哪些种类呢?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1-92页上的三个案例。接着根据所给表格,分组讨论,完成探究内容。
引导: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要明确小组内各成员间的分工,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适时进行点拨。
学生总结:
违法行为的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媒体演示〕
[设计思路:这是新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用谈话的方式
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让他们自己举
例子,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
认识。这种组织方式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在民主融洽的氛围中发表见解,利用学生各自的知识资源互相启发引导,促动思考,带出观点的撞击。]
[设计思路:通过案例探究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但同时也发现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区分这三种
违法行为,接着通过“法律小博士带来的知识讲座”让学生明确区别。 ]
第 4 页 共 6 页
师:同学们归类总结得非常好,能够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进行分类,把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但是,同学们能够解释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吗? 生:有点弄不清楚。 生:不知道怎么区分。
师:那么,我们就来请教一下“法律小博士”吧! 〔媒体演示〕法律小博士
师:看完小博士给我
们带来的知识讲座后,大家有没有理解了呢? 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 (四)快速抢答,小试牛刀
〔媒体演示〕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区分这三种违法行为了,同时我们还要明确:不管是哪种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我们再来把这三类违法行为进行比较一下,哪种违法行为对于社会的危害性最大呀?
生:刑事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最大。
生: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较轻。
师:根据他们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五)案例分析,剖析本质 〔媒体演示〕《黄勇杀人案》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
对几个小案例及时地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并提高其学习[设计思路: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并根据案例概括知识点的过程,一方面了解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另一方面锻炼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接着通过最新的《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