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森林生态学历年考研真题(大题)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真题

森林生态学研究生试卷
姓名: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森林生态学考研试卷
题目一:选择题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森林结构和组织
b) 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
c) 生态位和生态因子
d)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e) 全部都是
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a) 物种多样性
b) 养分循环
c) 外部干扰
d) 天气变化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
a) 数量
b) 地理分布
c) 生活方式和角色
d) 捕食关系
森林生态学中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测定指标有:
a) Alpha多样性
b) Beta多样性
c) Gamma多样性
d) 以上都是
下列哪项不属于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内容?
a) 可持续利用
b) 森林经营和规划
c) 水资源管理
d) 森林保护和恢复
题目二:简答题
请简要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解释森林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如何受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的。
请列举并解释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野外调查技术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
请简要介绍一种森林生态学的实验设计方法。
题目三:论述题
请从森林生态学的角度,讨论森林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你的观点。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试题

历年考研真题(大题)1、结合北京周边地区荒山治理问题,谈一谈荒化治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北京周边地区荒山治理问题1从气候特点讲,北京周边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致使地表水地下水短缺土壤结构不佳严重影响地表植被生长发育,在长期干旱条件下降水量的减少会导致地表径流量的减少,大风天气盛行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很容易导致土地沙漠化2从地质地貌上讲,北京及周边地区沙漠化区域地层主要特征是二元化结构,即下伏结晶基底,上覆新生界盖层,其它地层极为零星,但华力西期晚期花岗岩比较发育,第三纪、第四纪含沙砾层分布广泛,北京周边地区内荒漠化成沙的物质来源主要为疏松基岩、轻质土壤风蚀和河湖沉积物。
荒化防治方法1对荒漠化土地实行围封治理。
采取工程围栏和生物围栏的方式,将荒漠化地块严格保护起来,明确规定生态草建设区不准放牧,禁止牲畜和人为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体养生息,加速植被的自然恢复。
2营造抗旱耐盐碱的灌木。
针对疏林草原的特点,实行林草问作、乔灌混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为草本植被的葫发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小环境。
3松土补播。
对植被盖度在15%~30%的荒漠化土地中的碱斑地块,实施翻松,补播适宜的多年生草种,增加草地盖度。
4种植适宜草种。
对植被盖度15%以下的荒漠化草地,实施全面整地、机械播种、打井灌溉、工程围栏封护等措施,建设人工草场。
5改良品种。
对治理后植被盖度已达到80%以上,但经济价值较低的生态草地,实行全面或局部引种多年生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草种,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2、碳汇是目前的热点生态学问题,何为碳汇,请以碳汇的角度来谈一谈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循环中碳循环的异同。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中重要的碳汇和碳源,在这个系统中,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了碳素而成为碳汇,森林以及森林中微生物、动物、土壤等的呼吸、分解则释放碳素到大气中成为碳源。
北京农学院林业考研题库

北京农学院林业考研题库一、单选题1. 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物成分是什么?A. 土壤B. 植物C. 动物D. 微生物2. 以下哪项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经济利用C. 森林覆盖率最大化D. 社会公正3. 林业资源管理中,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A. 单一树种种植B. 轮作制度C. 混交林种植D. 过度采伐二、多选题1. 林业资源的分类包括以下哪些类型?A. 经济林B. 观赏林C. 保护林D. 用材林2. 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哪些效益?A. 增加木材产量B. 改善生态环境C. 促进生物多样性D.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判断题1. 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2. 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关注经济利益。
()3.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碳汇、水源涵养等。
()四、简答题1. 简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2. 阐述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五、论述题1. 论述现代林业发展中,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分析当前我国林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六、案例分析题某地区实施了一项林业生态工程,旨在恢复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
请根据以下信息:- 工程实施前后的森林覆盖率变化- 工程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分析该工程的成效,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结束语通过上述题库的练习,考生可以对林业考研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复习和掌握。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我国的林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拟题库示例,实际的考研题库内容会根据北京农学院的具体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而有所不同。
考生应以官方发布的题库和教材为准进行复习。
森林生态学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森林生态学20XX年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作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的各个圈层的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推动着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2、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的温度、水分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植物发育节律成为物候。
3、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当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途径和方式,产生生活型。
4、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常成为建群种。
5、冗余种:6、生态位:一个物候在群落中占有的空间、资源情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及上述因素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7、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狭义概念)。
8、生物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物入侵。
9、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10、全球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而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加、海平面上升,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态和环境的变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4分,共计84分)1、生态因子根据性质的分类。
生态因子按性质分类有:(1)、气候因子:如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雷电等;(2)、土壤因子:如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等;(3)、地形因子:如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走向与坡度等;(4)、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5)、人为因子: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作用;2、旱生植物适应干旱的机制。
林木生态考试题及答案

林木生态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林木生态学中,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A. 生物群落B. 生物个体C. 非生物环境D. 人类活动答案:B2. 林木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作用是:A. 产生氧气B. 消耗二氧化碳C. 固定太阳能D. 释放热量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林木生态学研究的内容?A. 林木的生长规律B. 林木的遗传特性C. 林木与环境的关系D. 林木的病虫害防治答案:B4. 在林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项是次级生产力?A. 乔木层B. 灌木层C. 草本层D. 地被层答案:B5. 林木生态学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包括以下哪项?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土壤肥力答案:D6. 林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项不是水循环的组成部分?A. 降水B. 蒸发C. 蒸腾D. 光合作用答案:D7. 林木生态学中,下列哪项不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A. 植物残体B. 动物残体C. 微生物残体D. 岩石风化答案:D8. 林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项不是土壤养分循环的组成部分?A. 养分的吸收B. 养分的释放C. 养分的固定D. 养分的消耗答案:D9. 林木生态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A. 碳储存B. 水土保持C. 休闲娱乐D. 工业原料答案:D10. 林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植树造林C. 森林砍伐D. 生态恢复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林木生态学中,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A. 光照B. 温度C. 土壤D. 水分答案:ABCD2. 林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些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碳储存B. 氧气产生C. 土壤侵蚀控制D. 休闲娱乐答案:ABCD3. 林木生态学中,下列哪些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植树造林C. 森林砍伐D. 生态恢复答案:ABD4. 林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些是土壤养分循环的组成部分?A. 养分的吸收B. 养分的释放C. 养分的固定D. 养分的消耗答案:ABC5. 林木生态学中,下列哪些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A. 碳储存B. 水土保持C. 休闲娱乐D. 工业原料答案:ABC。
林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林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B.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较高C. 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D.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强答案:C2. 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
A. 光照B. 温度C. 水分D. 土壤答案:C3. 下列不属于林木遗传改良方法的是()。
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基因工程D. 嫁接答案:D4. 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 确定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 了解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C. 评估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D. 制定森林资源的保护政策答案:D5. 下列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森林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B. 森林病虫害防治应以化学防治为主C. 森林病虫害防治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D. 森林病虫害防治应注重生态平衡答案:B6. 下列关于森林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B. 森林土壤的pH值一般较高C. 森林土壤的肥力较低D. 森林土壤的水分含量较低答案:A7. 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是()。
A. 光照B. 温度C. 水分D. 土壤答案:A8. 林木采伐后,森林更新的主要方式是()。
A. 自然更新B. 人工更新C. 机械更新D. 化学更新答案:A9. 下列关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森林可以提供木材等林产品B. 森林可以调节气候C. 森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D. 森林可以提供能源答案:D10. 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 保护森林资源B.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C. 增加森林资源的总量D. 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不稳定性)较好,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
答案:稳定性2. 林木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林木的____(生长速度/抗病性)。
北京林业大学2015生态学专业真题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真题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真题
857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0题,共30分)
全球变化;他感作用;趋同适应;生活型;异质种群;生态因子;
二,简答题(6题,共60分)
1 简述竞争的生态学意义
2 举例说明植物对水分的适应型
3 在有限的世代种群增长模型中,写出K和r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意义
4 写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三大功能模型
5 在北方,传粉更多的是利用风媒而不是昆虫、动物;在热带雨林中,传粉利用的则是昆虫和植物。
请对这种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6 写出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3题,共60分)
1 描述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产生原因,分布特征及两者不同点,并论述两者对于研究生态学、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意义
2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3 描述当今生态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历年考研真题(大题)一.结合北京周边地区荒山治理问题,谈一谈荒化治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北京周边地区荒山治理问题1从气候特点讲,北京周边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致使地表水地下水短缺土壤结构不佳严重影响地表植被生长发育,在长期干旱条件下降水量的减少会导致地表径流量的减少,大风天气盛行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很容易导致土地沙漠化2从地质地貌上讲,北京及周边地区沙漠化区域地层主要特征是二元化结构,即下伏结晶基底,上覆新生界盖层,其它地层极为零星,但华力西期晚期花岗岩比较发育,第三纪、第四纪含沙砾层分布广泛,北京周边地区内荒漠化成沙的物质来源主要为疏松基岩、轻质土壤风蚀和河湖沉积物。
荒化防治方法1对荒漠化土地实行围封治理。
采取工程围栏和生物围栏的方式,将荒漠化地块严格保护起来,明确规定生态草建设区不准放牧,禁止牲畜和人为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体养生息,加速植被的自然恢复。
2营造抗旱耐盐碱的灌木。
针对疏林草原的特点,实行林草问作、乔灌混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为草本植被的葫发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小环境。
3松土补播。
对植被盖度在15%~30%的荒漠化土地中的碱斑地块,实施翻松,补播适宜的多年生草种,增加草地盖度。
4种植适宜草种。
对植被盖度15%以下的荒漠化草地,实施全面整地、机械播种、打井灌溉工程围栏封护等措施,建设人工草场。
5改良品种。
对治理后植被盖度已达到80%以上,但经济价值较低的生态草地,实行全面或局部引种多年生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草种,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二、碳汇是目前的热点生态学问题,何为碳汇,请以碳汇的角度来谈一谈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循环中碳循环的异同。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中重要的碳汇和碳源,在这个系统中,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了碳素而成为碳汇,森林以及森林中微生物、动物、土壤等的呼吸、分解则释放碳素到大气中成为碳源。
如果森林固定的碳大于释放的碳就成为碳汇,反之成为碳源。
在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森林是一个大的碳汇,但随着森林破坏、退化的加剧以及一些干扰因素(如火灾)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就可能成为碳源,这将更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首先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有机质贮藏在体内(Gp),这是森林吸收碳素的过程。
而后,通过植物自身的吸收作用要释放出一部分外,植物还会以枯枝落叶、根屑等形式把碳贮藏在土壤中,而土壤中的碳有一部分会被微生物和其他的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和呼吸释放到大气中(Rh)。
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通量是森林生长过程中固定的碳和干扰过程中释放碳之间的差值。
森林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NEP)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NEP=Gp-Ra-Rh,如果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按上面这个公式计算,一般森林生态系统的NEP为正,是个碳汇。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尤其是对热带森林的乱伐或把其变成为农业用地等行为就会使森林生态系统的NEP为负,从而成为碳源,这应该引起人类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森林变成碳源,从而缓和和扭转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在陆气系统碳循环中表现为碳汇,其NEP值为0.48Pg碳。
大气循环中碳循环大气(Afinosphere)是一个扰动、对流很刺激,且与地面、水中的物质不断在交换、循环的一个系统。
在生物的生长过程,绿色植物行光合作用,而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在呼吸作用时,则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生物体本身亦是含碳的有机物,在其死亡时,亦化归为泥土,且腐化为释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成份,以上生物体中的有机碳及石氏物料,有较生质性料中的含碳,及岩氏废土壤中的细菌微生物含碳、碳酸钙岩石所含碳酸盐、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地球上的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经长期的演变,但在近百年来,因石化燃料(如煤、石油、天气气)的燃烧,以获取能源(供加热、发电、推动汽车、交通工具、趋动施工机械等),于是释放出大量的空气污染物。
在完全燃烧过程下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
长久的大量排放,全球性的二氧化碳浓度已渐渐增加,可显然观查到其升高。
另外,由交通工具、发电厂、工厂、森林火灾、废弃物焚化等,亦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
不管是燃烧不完全的一氧化碳,或燃烧完全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如二氧化碳、臭氧化物等都因燃烧(以获取能源)而排放,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三、内蒙古地区地域广阔,为防治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有人说该该种植高木乔木能有效治理,你认为有道理吗?说明理由。
(17分)内蒙古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
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
其境内植被由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组成。
1防风固沙植物资源1.1防风固沙植物类型在中国西北部,存在大面积的荒漠地带,在这些沙漠地区有丰富的植物种类,他们长期适应风沙、干旱等严酷的自然条件,具有一定的防风固沙能力,利用植物固定沙丘是一个最好的治沙方法。
这些沙漠植物中有生长于流动半流动沙丘。
1.2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种质资源选择地带性植被优势种作为主要的防风治沙树种或者灌草,是选择适宜种群的重要原则。
任何天然植被均有其优势种和伴生种,共同组成和谐、稳定的复层混交结构。
其中优势种和建群种为其植被的主要成分,他们对地带性的生态条件有最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强的繁殖更新能力,是适宜群居的种群。
2 不同功能的防风治沙植物种群选择2. 1 阻沙、固沙带植物种群的选择防风固沙林树种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1) 耐风蚀沙埋; ( 2) 抗干旱,耐贫瘠; ( 3) 早期生长快; ( 4) 足够的高度; ( 5) 树冠稠密; ( 6) 根系发达; ( 7) 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常单一树种是不可能包括所有这些属性的,因此,多个树种在不同密度下的混交往往会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
2. 2 阻沙、固沙林带丘间地植物种群选择阻沙林能够阻挡和拦截部分风沙,所以地势较高。
在无灌溉条件下,人工定植的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拧条( Caraganakorshinskii) 和蒙古柳( salix mongolicum) 保存率甚低,造林效果不佳,改用管护封育,可促使天然植被的恢复。
2. 3 防风带树种选择2. 3. 1 防风带疏透结构的树种选择蒙古柳具有冠幅生长优势,枝叶茂密、分枝均匀,是当地群众进行编织的良好材料。
此外沙棘和毛条也是较适宜的树种。
综上所述,在防风带疏透结构林带中,杨树、沙枣、沙棘、蒙古柳和毛条皆为优良的植物种,在栽植时进行台理配置、疏透光源、依地定植,必将取得良好的生长效果。
2. 3. 2 防风带紧密结构的树种选择及配置防风带紧密结构的设置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减小风速,保护农田; 二是为当地群众提供薪材。
四、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08-3五、三向地带性及形成原因?08-2、07-2 06-2三向地带性是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者的结合,它们是陆地植被类型分布和分区的综合作用结果,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基本特点。
主要的原因是水分和温度的分布。
六、生态学应用领域及新的研究方向? 08-2、07-2 06-2七、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07-1 06-1任何植物群落都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成层现象;即可分为许多层次。
如森林群落一般具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苔藓、地衣)等4个基本层次。
群落的地下分层与地上分层通常不相应的;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性表现为斑块划分,形成群落内部的不一致性或差别,即群落的镶嵌性。
这两种结构均具有深刻的生态学意义。
成层现象可保证群落充分利用空间,产生相对稳定的植物生产量,并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坏境。
层片是群落中生态结构单位的代表。
种群是生长在一定群落中种的个体的总和,以其不同的生态型和物候型参加到各个层片成分中。
层片和种群是植物群落的基本结构要素。
同一植物群落中各植物种群形成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组成上的多样性,保证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八、生态学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热点问题 07-2 06-2九、从生态学角度来谈谈和谐社会 06-3生态学原则是生态社会主义新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兴起的绿色运动,至今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背景生态社会主义得以产生并以崭新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并对西方各国政坛及政治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国际背景的。
(一)人类的盲目生产和过渡消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1.人口膨胀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000多万人幅度增长,预计到21世纪中期,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
人口的过度增长,给地球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直接威胁着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2.水资源缺乏目前,全球淡水使用量每年达4.13万亿立方米,现在世界上面临水源紧张的人口已达3.35亿。
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
3.水土流失严重“自人类开始耕作以来,全世界已经损失了3亿多公顷的耕地,相当于损失了三个中国的生产用地。
水土的流失意味着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流失,现在全世界每年流失土壤270亿吨自1972年以来,全世界农民已丧失了约4800亿吨的表土,大约足以覆盖印度和法国的所有耕地。
4.世界物种大量消失世界上每天至少有140余个动植物物种灭绝。
1991年世界林业大会的专家宣告,自1970年4月22日诞生至今,“世界上已经损失掉近365万平方公里森林植被,平均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已达到1700万公顷,这样递减下去,不到300年全球森林将不复存在,而物种密度最集中的热带雨林也正在以每年l%一2%的速度被毁灭。
”热带雨林的消失,将意味着一半以上的物种从此灭绝。
(二)人类的生态意识萌生并逐步增强“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从更深的层次上揭示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相互关系,这就为人们更加深人地把握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强有力和可靠的理论依据。
众多学者开始从各个角度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一系列关于生态研究的著作相继发表,人们的生态意识日渐清醒。
《寂静的春天》提出了对人们滥用农药对生态破坏的警示,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它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还有著名著作《只有一个地球》。
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正是人类自己无节制的消费和享乐破坏了我们依赖生存的地球环境,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势必毁灭人类自己的未来。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瘤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不满和怨愤,有识之士希望利用新理论、新运动来改造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