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设计总结报告 (1)
温度采集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温度采集电子系统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f133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4.png)
温度采集电子系统设计报告1. 简介本报告介绍了一个温度采集电子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显示。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
2. 硬件设计2.1 传感器选择为了实时采集温度数据,我们选择了一款精度高、响应快的温度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有数字输出和I2C接口,能够方便地与单片机进行通信。
2.2 单片机选择我们选用了一款功能强大的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芯片。
该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
同时,该单片机还有丰富的开发资源和社区支持,使得开发过程更加便捷。
2.3 电路设计系统的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和单片机之间的连接电路和稳压电路。
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连接采用了I2C接口,通过外部电阻进行电平转换和保护。
稳压电路采用了线性稳压芯片,确保供电电压的稳定性。
3. 软件实现3.1 硬件驱动为了与传感器进行通信,我们编写了相应的硬件驱动程序。
该驱动程序通过配置单片机的I2C接口,实现了与传感器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3.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软件实现中,我们使用了单片机的定时器和ADC模块来定期采集温度数据。
通过ADC转换,我们可以将模拟温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随后,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滤波和校准,以获取准确的温度值。
3.3 数据传输与显示为了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我们使用了串口通信。
通过配置单片机的UART模块和计算机的串口接口,我们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计算机端,我们编写了相应的数据接收和显示程序,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实时显示。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试,系统能够准确、稳定地采集温度数据,并进行实时显示。
通过与其他温度计的比较,我们发现系统的测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系统的响应速度也非常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时更新温度数据。
5. 总结通过设计和实现温度采集电子系统,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显示。
该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机械电子工程实践报告(2篇)
![机械电子工程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c0c45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d.png)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电子工程作为一门融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机械电子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我校组织了机械电子工程实践课程。
本次实践报告旨在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并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实践内容本次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机械电子系统设计:以小型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为例,让学生了解机械电子系统的整体设计流程。
2. 机械结构设计:通过学习机械设计软件(如SolidWorks),完成小型自动化设备的机械结构设计。
3. 电路设计:学习电路设计软件(如Altium Designer),完成小型自动化设备的电路设计。
4. 控制系统设计:学习控制理论,完成小型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系统设计。
5. 硬件电路板(PCB)制作:通过学习PCB设计软件(如Altium Designer),完成小型自动化设备的PCB设计。
6. 系统调试与优化:对完成的小型自动化设备进行调试与优化,使其达到预期效果。
三、实践过程1. 机械电子系统设计在机械电子系统设计阶段,我们首先明确了设计任务,即设计一个小型自动化设备。
在确定设计目标后,我们进行了需求分析,包括设备的尺寸、功能、性能等。
接着,我们进行了系统架构设计,将系统分为机械部分、电子部分和控制部分。
在完成系统架构设计后,我们进行了各部分的详细设计。
2. 机械结构设计在机械结构设计阶段,我们使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设计。
首先,我们根据系统架构设计,确定了机械部分的各个组件,如电机、减速器、导轨等。
然后,我们进行组件的详细设计,包括尺寸、形状、材料等。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了结构的合理性和可加工性。
3. 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阶段,我们使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进行设计。
首先,我们根据机械结构设计,确定了电路部分的各个组件,如电源模块、驱动模块、传感器模块等。
(2023)红外线感应开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
![(2023)红外线感应开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9ac2d00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4.png)
(2023)红外线感应开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2023)红外线感应开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背景红外线感应开关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其主要作用是在人或物体接近时感应并触发信号输出,广泛应用于安防、自动控制、智能家居等领域。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红外线感应开关电路原理、主要参数及应用实例,掌握基础电路设计及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1.红外线感应开关电路原理1.1 红外线原理及应用1.2 红外线感应开关的基本结构2.红外线感应开关主要参数2.1 探测距离的选择与计算2.2 感应时间及灵敏度的调节3.红外线感应开关的应用实例3.1 门禁系统中的应用3.2 智能家居中的应用3.3 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红外线感应开关的电路原理,了解其主要参数及应用实例,并能够独立完成基础电路设计及实际应用。
课程评估本课程采用考试与实验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其中考试占40%,实验占60%。
考试主要涵盖课程内容的理论部分,实验主要涉及基础电路设计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参考资料1.《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赵xx,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高xx,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3.《自动控制原理及实践》(第五版),李xx,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电路设计及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掌握红外线感应开关的电路原理、主要参数及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为未来的科技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内容本课程的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红外线感应开关的电路基础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第二部分是应用实验,通过应用实验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红外线感应开关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基础实验1.组装并调试红外线感应开关电路学生需使用给定的元器件,自行组装红外线感应开关电路,并进行电路调试。
2.测量红外线感应开关参数学生需使用示波器等测量仪器,测量红外线感应开关的探测距离、感应时间及灵敏度等参数。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5e12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b.png)
实验报告格式要求二.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本实验要求设计SCI串行接口芯片, 其功能包括串行及并行数据的接收和互相转换。
三.实验系统结构设计分析1.模块划分思想和方法:该芯片需根据功能分为串并转换电路和并串转换电路两部分。
实现串并转换的关键器件就是移位寄存器, 其功能可以使串行输入的数据先寄存到一个位矢量中, 等到一组数据全部输入完毕后再一起处理, 并行输出。
而实现并串转换的关键器件是锁存器, 它可以将并行输入的数据先锁存起来, 再一位一位的转化成串行数据。
计数器在这一芯片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为计数器可以产生时间脉冲的分频, 用于配合时间脉冲控制各器件的工作。
2.各模块引脚定义和作用.串并电路:输入: rxd读入数据, clk系统时钟, reset计数器复位端, rd读入控制四进制计数器:C4四分频十进制计数器:Count_10计数分量, C10四十分频(c4的十分频)移位寄存器:Read读入数据, d0~d9并行输出(d0起始端, d1~d8数据端, d9校验位(本实验中不起作用))锁存器:K0~k7数据位状态发生器:RdST读入状态(0为读入, 1为寄存器已满)四.实验代码设计以及分析:1.给出模块层次图;2.按模块完成的代码及注释.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SCI ISPORT(cs,rxd,clk,SCIrd,reset,SCIwr,in7,in6,in5,in4,in3,in2,in1,in0: IN STD_LOGIC;rdFULL,tdEMPTY,c4:buffer std_logic;e7,e6,e5,e4,e3,e2,e1,e0,wxd:OUT STD_LOGIC);END SCI;ARCHITECTURE WORK OF SCI ISSIGNAL wr,rd,read,c10,d9,d8,d7,d6,d5,d4,d3,d2,d1,d0,k7,k6,k5,k4,k3,k2,k1,k0,mid: STD_ULOGIC;SIGNAL wri :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SIGNAL count_10 ,counter_8: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cs)BEGINrd<=cs OR SCIrd;wr<=cs OR SCIwr;END PROCESS;//注释: 片选输入, cs=1时, 串入并出为“写”, 并入串出为“读”;cs=0时, 串入并出为“读”, 并入串出为“写”;PROCESS(rxd)BEGINread<=rxd;END PROCESS;PROCESS(clk)VARIABLE count_4 :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BEGIN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count_4="00")THENcount_4 := "01";c4 <= '1';ELSIF(count_4="01")THENcount_4 := "11";c4 <= '1';ELSIF(count_4="11")THENcount_4 := "10";c4 <= '0';ELSIF(count_4="10")THENcount_4 := "00";c4 <= '0';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4)BEGINIF(c4'EVENT AND c4='1')THENIF(rd='1')THENd0<=read;d1<=d0;d2<=d1;d3<=d2;d4<=d3;d5<=d4;d6<=d5;d7<=d6;d8<=d7;d9<=d8;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4,reset,rd)BEGINIF(reset='0' OR rd='0')THEN count_10<="0000";c10 <= '0';ELSIF(c4'EVENT AND c4='1')THENIF(count_10="0000" AND rxd='1' AND rdFULL='0')THEN count_10 <= "0001";c10 <= '0';ELSIF(count_10="0001")THENcount_10 <= "0010";c10 <= '0';ELSIF(count_10="0010")THENcount_10 <= "0011";c10 <= '0';ELSIF(count_10="0011")THENcount_10 <= "0100";c10 <= '0';ELSIF(count_10="0100")THENcount_10 <= "0101";c10 <= '0';ELSIF(count_10="0101")THENcount_10 <= "0110";c10 <= '0';ELSIF(count_10="0110")THENcount_10 <= "0111";c10 <= '0';ELSIF(count_10="0111")THENcount_10 <= "1000";c10 <= '0';ELSIF(count_10="1000")THENcount_10 <= "1001";c10 <= '0';ELSIF(count_10="1001")THENcount_10 <= "1010";c10 <= '0';ELSIF(count_10="1010")THENcount_10 <= "1011";c10 <= '1'; 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10)BEGINIF(c10'EVENT AND c10='1')THENk7<=d8;k6<=d7;k5<=d6;k4<=d5;k3<=d4;k2<=d3;k1<=d2;k0<=d1;END IF;END PROCESS;PROCESS(rd)BEGINIF(rd='0')THENe7<=k7;e6<=k6;e5<=k5;e4<=k4;e3<=k3;e2<=k2;e1<=k1;e0<=k0;END IF;END PROCESS;PROCESS(rd,c10)BEGINIF(rd='0')THEN rdFULL<='0';ELSIF(c10='1')THENrdFULL<='1';ELSE rdFULL<='0';END IF;END PROCESS;process(wr)beginif(wr='0')thenwri(0)<=in0;wri(1)<=in1;wri(2)<=in2;wri(3)<=in3;wri(4)<=in4;wri(5)<=in5;wri(6)<=in6;wri(7)<=in7;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4)beginif(c4'event and c4='1')thenif(wr='0')thencounter_8<="0000";elsif(wr='1' and counter_8="0000")then counter_8<="0001"; elsif(counter_8="0001")then counter_8<="0010";elsif(counter_8="0010")then counter_8<="0011";elsif(counter_8="0011")then counter_8<="0100";elsif(counter_8="0100")then counter_8<="0101"; elsif(counter_8="0101")then counter_8<="0110";elsif(counter_8="0110")then counter_8<="0111";elsif(counter_8="0111")then counter_8<="1000";elsif(counter_8="1000")then counter_8<="1001";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wr,counter_8)beginif(wr='1' and counter_8="1001")thenmid<='1';tdEMPTY<='1';elsif(wr='0')thenmid<='0';tdEMPTY<='0';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ounter_8)beginif(wr='0' or mid='1')thenwxd<='0';elsif(wr='1' and mid='0')thenif(counter_8="0001")thenwxd<=wri(0);elsif(counter_8="0010")thenwxd<=wri(1);elsif(counter_8="0011")thenwxd<=wri(2);elsif(counter_8="0100")thenwxd<=wri(3);elsif(counter_8="0101")thenwxd<=wri(4);elsif(counter_8="0110")thenwxd<=wri(5);elsif(counter_8="0111")thenwxd<=wri(6);elsif(counter_8="1000" )thenwxd<=wri(7);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WORK;五.仿真图(输入输出波形)以及分析:六.实验问题分析和经验总结:在该实验的设计中, 我们发现时序逻辑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时间信号对各进程的控制, 因为为了保持各进程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正确性, 需要用一个或几个相关联的时间信号来控制各进程。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3ebb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e.png)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系统设计是现代科技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电子元件、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系统来加深对电子系统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基于Arduino的温度监测系统。
通过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将数据显示在LCD屏幕上。
实验器材:1. Arduino开发板2. 温度传感器3. LCD显示屏4. 连接线等实验步骤:1. 首先,将温度传感器与Arduino开发板连接。
将传感器的VCC引脚连接到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GND引脚,将信号引脚连接到Arduino的A0引脚。
2. 接下来,连接LCD显示屏。
将显示屏的VCC引脚连接到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GND引脚,将SDA引脚连接到A4引脚,SCL引脚连接到A5引脚。
3. 在Arduino开发环境中编写代码。
首先,需要包含所需的库文件,如LiquidCrystal_I2C库和Wire库。
然后,定义温度传感器引脚和LCD显示屏的相关参数。
接着,在setup函数中初始化LCD显示屏,并设置显示屏的列数和行数。
在loop函数中,通过调用温度传感器库函数获取环境温度,并将其显示在LCD屏幕上。
4. 将Arduino开发板与电脑连接,并上传代码到开发板上。
5. 实验完成后,观察LCD屏幕上的温度显示,确保温度监测系统正常工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Arduino的温度监测系统。
该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环境温度,并将数据实时显示在LCD屏幕上。
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方便地监测环境温度的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子系统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Arduino开发板和相关传感器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如何编写代码并将其上传到开发板上。
这些技能对于今后从事电子系统设计工作将非常有帮助。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6342a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d.png)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当今商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商务系统作为电子商务活动的支撑平台,其性能和功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因此,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需求分析(一)用户需求电子商务系统的用户主要包括消费者、商家和管理员。
消费者希望能够方便快捷地浏览商品、比较价格、下单购买,并享受安全可靠的支付和配送服务。
商家则期望能够高效地管理商品库存、处理订单、进行促销活动,并获取销售数据和客户信息。
管理员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二)功能需求1、商品管理包括商品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以及商品分类、品牌管理等功能。
2、订单管理处理订单的生成、支付、发货、退款等流程,提供订单跟踪和查询功能。
3、客户管理管理客户的注册信息、购买记录、积分等,支持客户服务和投诉处理。
4、促销管理设置促销活动,如满减、折扣、优惠券等,吸引消费者购买。
5、支付管理集成多种支付方式,保障支付安全和便捷。
6、物流管理与物流公司对接,实现订单的配送跟踪和物流信息查询。
7、数据分析提供销售数据、客户行为数据等的分析报表,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三)性能需求系统应具备高并发处理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用户的访问和操作请求。
同时,系统的响应时间要短,确保用户能够获得流畅的体验。
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24 小时不间断运行。
三、系统设计(一)架构设计采用 B/S 架构,前端使用 HTML、CSS、JavaScript 等技术实现页面展示,后端使用 Java 或 Python 等语言进行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库采用MySQL 或 MongoDB 等。
(二)模块设计1、前台模块(1)用户注册登录:支持多种注册登录方式,如手机号、邮箱、第三方账号等。
(2)商品展示:以清晰的分类和搜索功能展示商品信息,包括图片、价格、描述等。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包括完整代码)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包括完整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5196dcdc26fff705cc170ac4.png)
2011级现代电子设计课程结题报告电视机防近视预警系统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班级 2011级信工1班姓名黄汉雄、陈家俊、钟峥、冯崇师提交日期 2014 年 6 月 25 日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新型智能电视机防近视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利用超声波测距通过检测人体到电视机的距离,和人为预先设定好的距离对比,如果少于设定距离,则会有语音提醒预警,提醒人们靠后观看电视。
当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机,日常中大家都会经常看电视,于此同时包括小孩在内的很多人都是不规范看电视,离电视机太过于靠近,容易导致近视。
本系统可以在电视上安装一个装置(或者集成在遥控器上),通过对过于靠近观看电视的人语音提醒预警,从而达到规范大家观看电视的习惯,减少近视人群数量的目的。
另外,本系统价格不高,适合广大家庭使用。
从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持续进行。
本系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防近视、超声波测距、语音提醒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目前,据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
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因素,其中不规范看电视是重要原因之一。
2.研究意义当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机,日常中大家都会经常看电视,于此同时包括小孩在内的很多人都是不规范看电视,离电视机太过于靠近,容易导致近视。
本系统可以在电视上安装一个装置(或者集成在遥控器上),通过对过于靠近观看电视的人语音提醒预警,从而达到规范大家观看电视的习惯,减少近视人群数量的目的。
另外,本系统价格不高,适合广大家庭使用。
从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持续进行。
本系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完成情况1.研究内容1、当发现人离电视机屏幕小于设定值时,发出报警声,报警声使用语音。
电子考勤系统实验报告(3篇)
![电子考勤系统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8342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电子考勤系统,了解电子考勤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流程,掌握相关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能够熟练使用相关技术,实现考勤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
二、实验内容1. 系统需求分析(1)功能需求电子考勤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考勤数据录入:系统应能实现员工打卡、请假、加班等考勤数据的录入;2)考勤数据查询:系统应能实现按时间、部门、岗位等条件查询考勤数据;3)考勤数据统计:系统应能实现考勤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如迟到、早退、缺勤等;4)考勤数据导出:系统应能将考勤数据导出为Excel、CSV等格式;5)系统管理:系统应具备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
(2)性能需求1)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保证在高峰时段正常运行;2)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3)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方便后续功能扩展和升级。
2. 系统设计(1)系统架构本系统采用B/S架构,前端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后端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
数据库采用MySQL,系统运行在Tomcat服务器上。
(2)系统模块设计1)用户模块:实现用户登录、注册、修改密码等功能;2)考勤模块:实现考勤数据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3)权限模块:实现用户权限管理和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4)数据模块:实现考勤数据的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
3. 系统实现(1)前端开发前端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系统界面,包括登录、注册、考勤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模块。
(2)后端开发后端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采用Spring Boot框架进行开发,实现系统核心功能。
(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采用MySQL,设计考勤表、用户表、权限表等数据表,实现数据存储和查询。
4. 系统测试(1)功能测试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确保系统功能完整、稳定。
电子创新实践总结报告(2篇)
![电子创新实践总结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3480b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8.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电子创新实践活动。
现将本次实践活动的成果和心得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借鉴。
二、实践背景1. 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创新实践需求迫切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电子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我国电子产业竞争力,加强电子创新实践势在必行。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电子创新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内容1. 项目选题本次电子创新实践活动以“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为主题,旨在研究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现家庭环境的智能化管理。
2. 技术路线(1)硬件设计:选用STM32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搭配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模块、执行器模块等,实现家庭环境的智能监测和控制。
(2)软件设计: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实现主控芯片对各个模块的控制,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手机APP与主控芯片的远程通信。
(3)系统集成: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搭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验平台。
3. 实践过程(1)前期调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技术路线和市场需求。
(2)方案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硬件设计方案、软件设计方案和系统集成方案。
(3)硬件制作:购买所需元器件,进行焊接、调试等操作,制作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原型。
(4)软件编程: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手机APP与主控芯片的远程通信。
(5)系统集成: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搭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优化。
四、实践成果1. 成功搭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实现家庭环境的智能监测和控制。
电子系统设计实习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1d8d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1.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系统设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选择了电子系统设计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水平。
二、实习目的1. 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学会使用常用电子设计工具,如EDA软件、PCB设计软件等。
3. 提高动手能力,学会焊接、调试等基本技能。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知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控制器等。
通过学习,我对电子系统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2. EDA软件使用为了提高设计效率,我学习了Altium Designer软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电路原理图绘制、PCB设计、仿真等基本技能。
在绘制电路原理图时,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元件库、布线规则等,使电路图更加规范。
3. PCB设计在PCB设计方面,我学习了Altium Designer软件的PCB设计功能,掌握了元件布局、布线、测试点设置等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我完成了一个简单的PCB设计,并进行了焊接和调试。
4. 焊接与调试在焊接方面,我学习了手工焊接的基本技能,包括烙铁的使用、焊接方法、焊接注意事项等。
在调试方面,我学会了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对电路进行测试和故障排查。
5. 项目实践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个电子系统设计项目,负责电路设计、PCB设计和调试。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成功完成了项目,并进行了演示。
四、实习心得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际操作技能的必要性。
2. 团队合作是完成项目的关键。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3. 持续学习是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
电子系统设计领域不断更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最新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单片机设计类终稿
![最新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单片机设计类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cd3b688ca45177232f60a2f3.png)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题目: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单片机设计类摘要:本设计采用ATmega16单片机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核心,系统分为数据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软件控制模块、键盘模块和显示模块。
该系统硬件部分的重心在于单片机,首先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由外接电路传输过来的两路不同电压,再通过A/D转换模块进行模数转换,实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数据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通过按键可以控制要采集哪路的模块。
该系统软件部分应用编写控制软件,对数据采集系统、模数转换系统、数据显示等程序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ATmega16单片机;数据采集;A/D转换。
Abstract:This design uses the ATmega16 MCU as the control core of 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system is divided into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A / D conversion module, the software control module, keyboard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The hardware of the system is the focus of scm. The first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by the external circuit transmission over two different voltage, then through A / D conversion module for analog-digital conversion, to achieve the data collection for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 and stores the converted data through the digital tube display, through the buttons can control which road to acquisition module. The system software application software of contro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A / D conversion system, data display program design.key words: ATmega16 MCU;Data acquisition;A / D conversion.一、设计目的和要求设计一个2路数据采集系统,需要采集的模拟信号为电压信号,用电位器构成的分压电路来模拟。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DOC)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DOC)](https://img.taocdn.com/s3/m/660dffda5fbfc77da369b105.png)
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报告实验一、基于 AVR ATMega128 的硬件(PCB)设计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 (1)掌握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流程。
(2)掌握 Protel DXP 2004 SP2 软件的基本功能。
(3)在 Protel DXP 2004 SP2 软件平台,完成电路图到 PCB 图的设计制作过 程。
要求: (1)根据实验要求, 完成原理图的设计,并在 Protel DXP 2004 SP2 软件平台 上设计制作出相应的 PCB 图。
(2)要求 PCB 图布局布线美观,抗干扰性能强。
图中所用到的元件封装必须 符合实际的元件尺寸。
二、 实验设备及设计开发环境操作系统: XP 软件:Protel DXP 2004 SP 2三、 实验内容根据 ATMega128 的电路图设计一个单片机电路板,其中包括基本电路、复位 电路、时钟振荡器(ISP、键盘、RT Clock)。
MCU 原理图如图四、 实验步骤1. 创建新的工程项目,并新建原理图图纸 2. 设置工程参数,包括基本原理图参数设置。
3. 绘制原理图:在元件库中查找所用元件,并进行必要说明,如标签、总线、 端口等。
4. 放置各个模块与图纸合适位置,方便之后端口的对接及导入。
5. 对原理图进行电气检查,编译查错时,直至消除后保存原理图。
6. 创建新的 PCB 文件,并对 PCB 进行正确合理的参数设置(注意:在设置尺 寸时,不宜设置太小,不利于元件布局及布线),保存文件。
7. 导入原理图,将元件合理放置,原则:组合功能的元件(键盘开关)有序放 置在一起,使得各个元件布线交叉尽可能的少。
8. 对电路板自动布线,进行规则检查,注意检查 PCB 有没有缺线、缺元件的 情况修改错误的地方,并注意印刷线路的宽度设置,不宜太宽。
9. 重复步骤 8,对电路板布局不断进行修改优化,直到 PCB 的规则检查没有警告、错误,电路板元件布局思路清晰,布线方式正确合理。
电子系统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48ee488bd63186bdebbc1e.png)
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报告实验一基于AVR ATmega 128MCU的硬件PCB设计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1.掌握protel dxp软件的使用2.掌握基于AVR ATmega 128MCU的硬件PCB设计要求:1.能够熟练使用protel dxp软件;2.根据AVR ATmega的原理图进行PCB设计二、实验设计题目及实现的功能实验设计题目:基于AVR ATmega 128MCU的硬件PCB设计实现功能:设计出AVR ATmega 128MCU的硬件PCB,其中板子上应有的功能为最小集RST OSC Power ISP LED 温度三、实验设计电路工作原理3.1对protel dxp软件操作的一般步骤4.1.1创建一个新的原理图图纸1、在Files面板的New单元,选择File » New并点击Schematic Sheet。
2、File » Save As将新原理图文件重命名。
指定原理图目录,在文件名栏键入Multivibrator.SchDoc,并点击Save。
3、当空白原理图纸打开后,注意工作区发生了变化:主工具栏增加了一组新的按钮,新的工具栏出现,并且菜单栏增加了新的菜单项。
现在你就在原理图编辑器中了。
3.1.2在开始绘制电路图之前,设置正确的文件夹选项。
1、选择菜单Design » Options(文档选项),文档选项对话框打开。
本教程中,我们唯一需要修改的是将图纸大小(sheet size)设置为标准A4格式。
在SheetOptions(图纸选项)标签,找到Standard Styles(标准风格)栏。
点击输入框选择A4样式。
2、点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更新图纸大小。
3、为将文件再全部显示在可视区,选择V iew » Fit Document。
【这个步骤对本练习没有什么特别意义】Protel DXP中,你可以通过菜单热键(在菜单名中带下划线的字母)来激活任何菜单。
配电设计年终总结报告
![配电设计年终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c8ee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4.png)
配电设计年终总结报告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配电设计作为其核心环节,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年度,我们团队致力于优化配电设计,提高供电效率,减少能源损失,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全面总结。
二、设计优化与创新1. 自动化与智能化: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配电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自动调度,提高运行效率。
2. 节能减排:优化线路布局,减少能源传输损失;推广使用高效能电气设备,降低能耗。
3. 标准化设计:制定并实施配电设计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设备兼容性。
4. 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简化设备安装与维护,缩短工程周期。
三、工程实施与管理1. 项目进度控制: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和调度,确保各项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
2. 质量控制:严格把控设备采购和施工环节,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3. 安全管理: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4. 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1. 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课程,提高团队整体技术水平。
2. 团队协作:强化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3. 人才引进: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团队结构,提升综合实力。
五、问题与展望1. 面临问题:如技术更新迅速、用户需求多样化等挑战。
2. 改进措施: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优化设计方案。
3. 未来展望:配电设计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动化、节能环保等方向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电力服务。
电子信息工作总结范文(3篇)
![电子信息工作总结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55d30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f.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师,有幸参与到公司的多个项目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现将我的电子信息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内容1. 项目参与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参与了公司多个电子信息项目的研发与实施。
具体包括:(1)智能家居项目:负责智能家居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
(2)智能交通项目:参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负责信号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物联网项目:负责物联网设备的数据采集、传输及处理,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2. 技术研究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我积极关注行业动态,学习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嵌入式系统设计:深入研究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提高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通信协议研究:学习并掌握多种通信协议,如TCP/IP、蓝牙、Wi-Fi等,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3)算法优化:针对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算法,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三、工作成果1. 项目成果在参与的项目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具体成果如下:(1)智能家居项目:成功开发出具有良好性能的智能家居系统,满足用户需求。
(2)智能交通项目:设计并实现了高效的信号控制系统,有效提升了交通流畅度。
(3)物联网项目:实现了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个人成长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我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了嵌入式系统设计、通信协议、算法优化等技术。
(2)团队协作: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能力: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冷静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不足与反思1. 不足(1)项目经验不足:在参与的项目中,由于项目周期较短,未能深入了解整个项目流程。
救护车扬声器发声电路
![救护车扬声器发声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5b2681b158fafab068dc0212.png)
电子系统设计总结报告题目:救护车扬声器发生电路班级:电气1002班 ______组另I」:第三组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 赵峰__________设计时间:2012.7.6 ________ 指导教师评语:小组报告成绩:救护车扬声器发生电路一、引言1、选题意义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路的特性以及元器件的作用,但我们对生活中已经应用了许久的电路依然陌生,比如简单的喇叭、闹钟、信号灯等。
我们在学习中刚刚接触到一些皮毛知识,而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有一些难度的,所以我们以模拟救护车声响电路为题设计电路,可以提高我们对555 芯片的认识,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所掌握的电子制作技能,完成一个实际的电子产品,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目标在电子技术课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其中我们学到了555 芯片的原理与功能,那些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我们没有将这些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不能说明我们对555芯片已经熟知,所以通过此次的设计我们要对555 芯片的内部结构及其级联等方面的应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比如应用一个555 芯片可以带动扬声器发出声响,但这种声响声音单一,发音效果不太好听。
此次课程设计不仅为了提高我们对555 芯片的认识,也是为了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电子元器件认识与系统设计,能够进一步熟悉电子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其次,了解电路理论的实际应用,掌握电子系统的装配和调试工艺,提高我们自己的实际操作的能力。
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的能力,同时通过实习活动,既要我们收集与自己设计题目有关的设计资料,又要掌握救护车声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数字模拟救护车声电路的综合设计、分析与调试方法。
我们所做的是模拟救护车声的装置,该装置简单易懂,制作比较方便,通过对电路的设计,以及对电子市场中元器件的调查和焊接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系统设计总结报告
题目:对讲机
班级:电气班
组别:第二组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对讲机
一、引言
1、选题意义
有线对讲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有线对讲机原理简单,设计方便,制作简易,成本低,对于初次进行实验设计的我们来说实验成功率高。
而且,有线对讲机广泛应用于医院病员呼叫机、门铃、室内电话等,具有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特点,所以有线对讲机日益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并且,应用我们所学的模电与数点知识便可实现该对讲机的制作,可行性强。
2、设计目标
这次实验,我们小组的目标是依据所设计的电路图,进行正确焊接与调试,最终得到在2米内,能进行清晰对讲的“半双工对讲机”,即在同一时刻,一方讲话,另一方在距离其2千米处可以清晰听到其所讲内容,并通过调节转换开关,来进行听与说的角色的相互转换。
3、小组成员分工
小组成员具体分工见下表1
表1 小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小组构成学号姓名分工
组长201009340 实验报告,焊接调试
成员201009302 实验原理说明,电路图绘制
201009329 拟定印刷电路板图及布线,作品说明
201009330 主要原器件说明,模拟仿真
201009331 电路图绘制,焊接调试
201009333 实验报告,焊接调试
201009336 功能设计,实验原理说明
201009338 主要原器件说明,拟定印刷板图及布线
201009342 模拟仿真,焊接调试
二、作品说明
1、功能
对讲机可用于室内电话、医院病员呼叫机、门铃等,可用2千米内进行对讲。
本次实验制作成的对讲机为“半双工式对讲机”,即在相同时刻,主机与从机之间只有一个可以讲,而在此时刻,另一个只能听,通过一个双刀双掷开关控制讲话与听话的相互转换。
2、操作说明
操作时,按下电源开关,将控制转换的双刀双掷开关打到一侧,可以完成主机讲话,从机收听主机发送的声音信号;将控制开关打到另一侧,则可以完成从机讲话,主机接收由从机发送的声音信号。
通过双刀双掷开关的转换完成主机与从机之间的交流与信息转换。
当长时间不使用时,可将控制电源的开关关闭,这样可以节约电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基本原理
1、原理图
C1
10U
图1 实验电路原理图
2、工作原理
该电路只能完成“半双工”对讲,即在同一时刻,主机与从机之间只能有一方说,另一方说,而不能双方同时听说。
听、说由开关S1控制,并且,开关要
安装在主机处,即听说由主机来控制。
若开关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是主机说、从机听,则当开关拨到下方时就是主机听、从机听。
主、从机两端分别设置扬声器和话筒各一只,作为听说转换器件。
LM386用作功放,由第3引脚输入信号,第5引脚输出信号,1、8引脚电容可以调整电路增益,7引脚接旁路电容,一般取值为10微法。
电源取值为4.5V—9.0V,本次实验所选电源值为6.0V,并选一个单刀单掷开关控制电源,以免不用时浪费电能。
四、主要原器件介绍
1、元器件清单
表2 电子元器件清单
编号名称型号数量R1 电阻10K 1
R2 电阻0—10K 1
C1、C3 电解电容10u/16v 2
C2 电解电容100u/16v 1
IC 功放集成电路LM386 1 BL1、BL2 扬声器YDDE78-8 2
TL1、TL2 话筒G8 2 S1 开关双刀双掷 1
S2 开关DC1-00329 电话机叉簧开关 1
E1 电源 1.5V/节 4
2、主要原器件介绍
(1) LM386芯片
LM386是本次实验中最为核心的元件,它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电压增益可调整且电压增益范围大、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尽管LM386的应用非常简单,但稍不注意,特别是器件上供电、断电瞬间,甚至工作稳定后,一些操作(如插拔音频插头、旋音量调节钮等)都会带来的瞬态冲击,在输出喇叭上会产生非常讨厌的噪声,而且,在LM386的焊接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焊接速度,焊接时,要以较快速度焊接,以免焊接时温度过高,影响芯片的正常工作,一般焊接时间不超过60秒。
LM386 的相关参数及其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下表3所示:
表3 LM386的相关参数
五、制作与调试
1、制作
本次实验的制作地点主要是实验室和教室。
我们在进行本次实验是可分为五大部分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我们有所要设计的产品的功能出发,设计并绘制电路图,计算各种元件的实验值;
第二,对电路图进行模拟仿真:
第三,对实验电路图中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进行调研,包括主要参数、性能指标、主要功能特点以及市场价格等等,通过这些相关信息的比较,最终确定所要使用的器件;
第四,在电路板上进行布线,使得在电路焊接成功后,电路板能够清晰可见,便于调试;
第五,焊接与调试。
在电路板上进行焊接,边焊接边调试,通过调试,最终得到与所设计的功能相同的电路板;
第六,安装外壳;
第七,根据所设计的成品,编写使用说明书。
用Proteus软件模拟仿真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模拟电路的输入的波形图如图3所示,电路的输出的波形图如图4所示。
图2 模拟仿真电路图
图3 模拟电路输入波形图
图3 模拟电路输出波形图
2、调试
调试分为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
(1)静态调试:先不接输入信号,测量各级晶体管静态工作点。
凡处于放大
状态的三极管,测量其V
ce 和V
be,
不应出现零状况,V
be
=0表示管子截止损坏,V
ce
=0
表示管子饱和或击穿,均需要找出原因排除故障。
处于放大状态的三极管V
be
为
0.7V左右,V
ce
>1~2V。
(2)动态调试:接输入信号,各级电路的输出端应有相应的信号输出。
线性放大电路不应有非线性失真;波形产生及变换电路的输出波形也应符合设计要求。
调试时,可由前级开始逐级向右检测,这样容易找出故障点,及时调整改进。
接下来是指标测试:电路能正常工作之后,即可进行技术指标测试。
根据设计要求。
逐个测试指标完成情况。
出现的问题:
1,电路已经按照原电路图在电路板上焊好,但是对讲机发出的声音太小。
2,LM386芯片的2号管脚是反相输入端,由于焊接时与其他接地端一起接地,
导致刚开始测试时,电路不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输出信号灵敏度较低,发出的噪音严重应影响实验效果。
解决方案如下:
(1)在LM386芯片前加上适当放大倍数的三极管。
LM386是功放芯片,电压放大倍数较小,需要先进行电压放大。
(2)将电位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调大。
因为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较大,
无法带动较小的负载。
(3)用数字万用表逐一测试电路,发现2号管脚故障,将其与其他接地端分离悬空。
(4)由于扬声器的灵敏度低,将其更换为更高精度的电话机扬声器。
(5)焊接的过程中有的部分接触不良,仔细检查电路各部分的焊接。
最终焊接成功的电路板如图4所示。
图4 焊接成功的电路板
六、设计小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了我们对模电知识和数电知识的理解,我们不仅对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并且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设计过程中,要从所要设计的产品的功能入手来设计电路图,而且经过对电路图中的每一元件都需要精确的计算,根据调研情况,综合各方面信息来选出最合适的元件。
此外,PCD板的设计也很重要,排版各个元件的分布和线的分布,使整个板子
布局合理不出现短路的情况。
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大家能够以模数电知识以及电路分析知识为基础,耐心分析,仔细查找电路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仍不能发现错误所在,我们会及时与实验老师和指导教师沟通。
在查找错误的过程,大家对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对培养我们通过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最终成功制作了有限半双工式对讲机,即:在同一时刻,主机与从机之间只能有一方说,另一方说,而不能双方同时听说,我们制作的对讲机可以实现在2千米范围内的对讲。
七、参考文献
[1]封志宏,杜丽霞,崔用明.模拟电子技术.[M].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2]李积英,赵贺,侯越.数字电子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3]高继森,电路与信号系统分析.[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