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案2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2.1动与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1动与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1 动与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我设计的这节课的主题是"动与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让学生能够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对性原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滑轮组、小车、木块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我会让学生站在教室的窗前,观察远处的景物,然后问他们:"你们觉得远的景物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学生会发现,远的景物看起来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在移动。

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我会问他们:"如果你们坐在车里,看着车外的景物,你们觉得车外的景物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学生会发现,车外的景物看起来也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车在移动。

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远的景物看起来在运动?""为什么车外的景物看起来也在运动?"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对性原理。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对性原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会通过实践活动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对性原理。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想一想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相对性原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相对性原理。

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对性原理。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1动与静教案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1动与静教案

第一节动与静本节内容描述的是自然界的机械运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和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本节内容是运动学最基础的课程,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在各类考试中,尤其是各地历年中考中重点考查的是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世界和运动的描述,主要讲述不同的运动形式及人类文化中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从而引出科学描述运动的方法。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及研究机械运动时对参照物的选择,教学难点是结合具体问题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教学中不提倡单纯的说教,提倡运用多媒体手段,多视角向学生展示运动的世界。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参与教学活动。

如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描述运动的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作品并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一些小实验,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

学习本节知识时,可通过日常生活观察到的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在老师指导下结合身边的一些物品做一些与运动有关的小实验,进行分析与思考,来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并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时,它的运动情况不同,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等。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动与静”时,我的意图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动”与“静”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运动和静止物体。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1.理解动与静的概念;2.学会辨别运动和静止物体;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需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因为这是理解更复杂物理概念的基础。

一、情境引入:我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动画中的物体是动的还是静的,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知识讲解:我通过展示动植物卡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然后我简要讲解动与静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辆玩具汽车、小球、斜坡和桌面。

孩子们需要用这些工具,让汽车和小球进行不同的运动,并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四、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并讨论他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理解和辨别动与静的概念。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上,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运动和静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参照物的概念: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参照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活动中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导致判断结果出现错误。

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讲解和巩固的知识点。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 教案

《动与静》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或理念)本节的教学准备以师生间的对话、学生分组讨论、现象的观察与分析、问题的归纳与整理等方法展开教学。

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体会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认识和理解“机械运动”这一基本的运动形式。

以教材为文本,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多姿多彩的运动世界。

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促进学生对运动世界的了解。

这一教学过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经历从真实而又复杂的物理情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的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第一节,该套教材中的实验活动材料来源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这也是本节课特点。

2、这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学习快与慢和直线运动的基础,也是学习第六章力和运动的前提,是统领力和运动的开篇之作。

3、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参照物》的讨论交流及《静止还是运动》的观察体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平时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的很好机会,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模拟看似深奥的物理现象,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强了思维能力。

三、学情及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都是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对物理的学习认识不多.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定位在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物理,以学生生活中的物理为学习的起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要我们能主动探究,就能认识物理的真面目,因此我采用了举例方、观察法、归纳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因此我选了6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同学们讨论交流,最终用物理语言描述运动和静止,并从中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2.1动与静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明白,孩子们的认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与静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体验、互动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车、玩具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动与静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与体验(10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个小车和一些玩具,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3. 互动游戏(10分钟)通过卡片游戏,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动与静的概念。

4. 创作与表达(10分钟)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动与静的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让孩子们生动有趣地了解了动与静的概念,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同时,孩子们在创作和表达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课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增强家校互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2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2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2.1动与静2教案:动与静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观察、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木板、滑轮、尺子。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 实验一: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小车、木板和滑轮搭建一个简单的滑轮组,然后测量不同高度下滑轮组的速度,观察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3. 实验二: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尺子测量自己与教室墙壁的距离,然后墙壁作为参照物,观察自己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变化,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验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例如,观察公交车上的乘客在启动、刹车和转弯时的身体动态,分析其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本节课主要介绍运动的相对性,内容包括:1. 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静止的定义和特点3. 相对性的概念和运动的相对性原理4.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5. 实际情景中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让学生理解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判断物体的静止状态。

3. 让学生掌握相对性的概念和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能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难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的应用,实际情景中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视频播放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在公交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景物,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并用黑板板书重点内容。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乘客在公交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要求学生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判断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

5. 应用实例: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特点:速度、方向、加速度静止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物体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特点:速度为零、方向不变、加速度为零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a) 一辆行驶的汽车b) 一架停在机场的飞机c) 一颗从树上落下的苹果问题:一个乘客在公交车上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后退,为什么?答案:因为乘客和公交车都在向前运动,所以相对于乘客来说,窗外的景物看起来向后退。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情感态度培养:强调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4.结束语: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动与静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标准。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7.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但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深层次理解尚有不足。他们对生活中的动与静现象充满好奇,但往往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对力的作用效果及其与运动状态的关系认识模糊。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思维定势,难以从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5.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标准,能运用参照物概念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所学的物理知识,讨论生活中的动与静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2. 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坐在公交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景物不断后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解释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行驶的汽车、旋转的地球等,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判断方法讲解:讲解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如选择参照物、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等。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动与静2. 板书内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选择参照物、观察位置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会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答案:太阳:运动月亮:运动地球:运动教室里的桌子:静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因为我们观察物体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判断结果也会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但在教学中,可能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交通运输等。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1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1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材第二单元的第1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难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

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讲解相对性原理。

3. 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讲解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改变。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8.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桌子上的书本(2)教室里的电风扇(3)行驶的汽车(1)小明站在原地不动,他的朋友在小明的前方10米处跑步。

(2)一辆自行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3. 一辆小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行驶,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后停止运动。

请分析刹车过程中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再通过讲解、实验、例题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 静与动 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 静与动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会解释相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体验并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时,它的运动情况不同,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有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会进行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1.能科学的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二、【教学流程】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1.【趣味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边似乎有一个“小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制造的一颗子弹.飞行员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本领,徒手抓住一颗子弹呢?你们能做到吗?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也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新课一、运动的世界PPT展示:宇宙的运动;太阳系的运行;地壳运动;跨栏者;奔跑的狗等。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

生活中有静止的物体吗?生:黑板、讲桌、书课、凳子、师:这些物体是绝对静止的吗?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了解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描述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在描述运动。

动画展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图片展示。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莫扎特)4.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想想议议:讨论:花花运动了吗?如何判断的?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位置的改变就称为运动。

教师指出:(一)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2.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

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球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相等,卫星在轨道上绕行速度约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仰望卫星,看到他仿佛挂在太空静止不动,卫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但是地球上的人们却觉得他静止不动。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底动没动?一、运动的世界PPT展示运动的飞机,候鸟、豹子、运动员图片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一切物体都在不停运动......科学家是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有多种形式,机械运动只研究与物体位置变化有关的问题。

参照物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观看PPT(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一、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准研究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择原则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3.一旦被选定的参照物假定是静止的。

4.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观看PPT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1动与静学案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2.1动与静学案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2.1 动与静学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动与静”,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观察、实践、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动与静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动与静的相对性,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动与静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动与静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小车、滑板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孩子们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他们思考动与静的关系。

2. 实践: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进行观察和实践,如小车、滑板等,观察它们在不同状态下的动与静。

3. 讨论:各小组汇报观察和实践的结果,大家一起讨论动与静的相对性。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动与静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与静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也能让孩子们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动与静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观察到身边的动与静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孩子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动与静”的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而如何让孩子们将这一概念运用到生活中,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2. 学习参照物的选择方法,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掌握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2. 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方法。

2.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为什么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3. 参照物选择方法讲解: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和判断方法。

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作业设计1. 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

2. 一架飞机在空中飞行。

3. 一块石头在河里漂流。

答案:1.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与地面有相对运动。

2.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飞机在空中飞行,与地面有相对运动。

3.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石头在河里漂流,与河岸有相对运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方法,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一节《动与静》教案2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一节《动与静》教案2 (新版)沪科版

2.1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生活动中不断强化与同学(他人)的协作意识教学重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与静”。

教学方法:交流与讨论。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视频:孙悟空腾云驾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提问:“孙悟空扮演者六小玲童真能腾云驾雾吗?”新课教学:1、运动的世界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1)、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

看图:2-1文字:1950年前后,伽莫夫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大约180亿年前,最初的宇宙是由超高温、高密度的“一点”爆炸而成,以后各星系会无限膨胀。

46亿年前太阳系行星形成。

1965年, 有观测证据有力地支持大爆炸模型。

视频:宇宙运动(2)、地壳的运动。

看图:2-2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

(3)、生命在于运动看图:2-3视频:刘翔破世界记录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生: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

想一想: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呢?2、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如:(学生举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研究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标准;2.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 掌握参照物的选择方法;4. 运用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小车、木板、滑轮等);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定义,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小车在木板上运动和静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定义;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明理由:a. 行驶的汽车;b. 停在路边的汽车;c. 飞翔的鸟儿;d. 静止的树木。

答案:a. 运动;b. 静止;c. 运动;d. 静止。

2. 下列现象中,属于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是:a. 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b. 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地球绕太阳运动;c. 把太阳看作一个整体,地球绕太阳运动;d. 站在地球上,看到天空中的星星闪烁。

答案:a、b、c。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2章的第1节,主题为“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学习参照物的概念,并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学会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通过学习参照物,让学生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并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2. 知识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并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参照物选择方法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理由:(1)教室里的桌子(2)停在路边的汽车(3)飞翔的鸟儿答案:(1)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桌子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2)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3)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鸟儿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2.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理由:(1)坐在火车上的乘客(2)地球绕太阳转答案:(1)以火车为参照物,乘客与火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掌握参照物的选择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运动的判断,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讲解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讲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解释原因。

6.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2. 参照物的选择3. 运动的判断七、作业设计(1)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2)教室里悬挂的钟表;(3)书桌上的文具盒。

(1)坐在教室里的学生;(2)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动。

答案:1. (1)静止;(2)静止;(3)静止。

2. (1)运动;(2)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动与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媒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生活动中不断强化与同学(他人)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与静”。

教学方法:交流与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视频:孙悟空腾云驾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提问:“孙悟空扮演者六小玲童真能腾云驾雾吗?”
新课教学:
1、运动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1)、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

看图:2-1
文字:1950年前后,伽莫夫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大约180亿年前,最初的宇宙是由超高温、高密度的“一点”爆炸而成,以后各星系会无限膨胀。

46亿年前太阳系行星形成。

1965年, 有观测证据有力地支持大爆炸模型。

视频:宇宙运动
(2)、地壳的运动。

看图:2-2
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

(3)、生命在于运动
看图:2-3
视频:刘翔破世界记录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
生: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

想一想: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呢?
2、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学生举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看图:2-4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音频:古琴《流水》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

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

如中国十大名曲。

引导学生总结: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赞美运动。

画家用作品的形态和色彩来描绘运动。

音乐家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

3、科学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和研究运动。

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
动画1:某同学走过宣传栏;
动画2:汽车行驶在公路上
动画3:某人坐在行驶的车里。

某同学对宣传栏位置改变
汽车对树位置改变
总结:物体对物体位置改变运动了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参照物:把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

书包对某同学位置不变
人对车厢位置不变
总结:物体对物体位置不变不动
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没有发生改变。

“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原来花花的位置发生的改变。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动画4:相对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相对与一个参照物是运动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又是静止的。

引导学生总结: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知识巩固: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2):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距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
1、课本1、2题;
2、指导用书2.1节。

3、请设计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也可制作成网页;以后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