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实词复习指导公开课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 鸿鹄之志哉 广 / 故数言 / 欲亡
7/57
③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连接可停顿。 文言文和当代
文不一样,当代文用作状语成份,文言文中往往后置用
作补语。假如介宾短语作补语,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
之间要停顿。 例:受任 / 于败军之际,奉命 / 于危难之
间,这里“受任”“奉命”都是谓语中心语,“于败军
他为何这么,王子猷说:“我原来是乘着兴致出
发,兴致尽了,自然要返回了,为何一定要见戴逵
呢?”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他人空房,随即叫家人
种竹子.有些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须这么麻
家庭气氛: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身份,有 什么用意?
表示一个赞扬和敬仰,暗示读者谢 太傅更赞赏谢道韫才气。
27/57
4、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 哪一个更加好?
参考:前者写好,因为雪颜色和形态 跟盐相同(形似); 后者写好,因为雪飘飞和柳絮飘飞靠 近(神似)。
28/57
41/57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57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 期“志人小说”代表作。
“志”是记意思。“志人小说”主 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16/57
咏雪
17/57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18/57
柳絮 xù 无奕 yì 谢道韫 yùn 谢太傅 fù 差可拟 chā nǐ 雪骤 zhòu

文言重点实词复习 课件(共71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重点实词复习  课件(共71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基本结构形式:【动+宾】=【使】+宾+动
使动用法示例:
让耳朵扰乱…让身体疲惫…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谤讥于市朝者)闻寡人之耳者 使
使我听到
(书)汗牛充栋 用牛运书让牛累得出汗 使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 语当作什么。
意动用法示例
当 作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把 把游人的快乐当作快乐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重点实词
我选择狗带!
I choose to go die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You urban folks really know how to play.
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目录


归触


纳类


总旁


结通
解 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既有词
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词。
129 + 5 + 4
实词
虚词
特殊句式
词法现象
1.一词多义
2. 通假字
3. 词类活用
4. 古今异义
归 纳 总 结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1.识记住重要实词的核心词义; 2.在已有词义中选择填空或同义替换; 3.切忌自己生造词义。
实词词义间的识记逻辑
以“亡”为例
《记母教铨》 益,行.过,止
家益落/益慕圣贤之道。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于室中/行拂乱其所为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浔阳 选自《孙权劝学》 听而后止/河曲智叟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选自《愚公移山》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的文言实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总结其含义和用法。

2.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3.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回顾并掌握已学过的文言实词。

2. 难点: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引导学生思考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用法。

4.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学生课后阅读和练习。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的文言实词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的文言文参考书籍,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总结其含义和用法。

2. 第2周: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中考文言文实词复习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中考文言文实词复习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再(第二次。再而衰,三而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在,窃发盆)
向(过去旳,此前旳。向为身死而
举(推荐,选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不受)
征(征兆,迹象。征于色,发于声)
池(护城河。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 或(有人/某时/ 或者 )
也)

古今异义旳双音词集录
❖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交通(交错相通。阡陌交通)
传:动词作名词,
怀:名词作动词,
“老师传授旳知识”
“怀里揣着”
[例1](2023年福州市)解释下面加点词旳意思。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剖析]此题以解答旳形式考察学生对关键词语旳了解 把握,常放在文言文阅读中进行。所以,解答此题, 分析详细语言环境,对所在文段进行整体翻译是前 提和关键。题①中旳“是”当“这” 讲;题②中旳
◎处(chù)(1) 名词 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 (2)名词 时候 时间 乡书何处达(3) chǔ 动词 处于 处江湖之远 ◎次 (1)名词, 层次 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 ,编 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动词,驻扎、停留 又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从 (1)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 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形容词,从前旳,此前 旳 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B.形容词旳意动,主观上以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 特点。 例:不耻下问 以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 小 以为――都是渺小旳 固以怪之矣 以为这 么很怪异
⑦使动使用方法
A.动词旳使动使用方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 尉 使――恼怒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文言文复习《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复习《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课件

牛刀小试
•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 •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
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 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 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 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解释“缕”的 意思并说明理由


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 从 “攴(pū) ”与敲击关;
【推断】“采”组词:神采、文采,将其代入句中。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
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


2、(06年浙江卷)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mǐ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六国论》
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购:悬赏,重金收买﹚
《指南录后序》
⑵用“纟”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绡:丝织品﹚
C.景公与 陈无宇……诛封(庆封地名) 诛:杀掉

中考语文复习总动员第一课时 七年级课内文言文优秀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总动员第一课时  七年级课内文言文优秀课件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论语》十二章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 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2.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之(古义:按时;今义:时间) (2)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 的) (4)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许可)
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说明 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 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课堂变式练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甘美) B.不知其善也(善良) C.然后能自反(反省) D.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 说)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2.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意义) (2)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 难) (4)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2.翻译下列句子。蠢然而虫豈集,见物而争趋之。 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
前去争抢。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 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 张分别是什么? 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 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 军为国为民。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句子翻译技巧
理解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
确定重点:确定句子的重点,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直译为主:尽量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句子,确保准确传达句子的意思。 意译为辅:在直译无法准确表达句子意思的情况下,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 补充。
题目解答方法
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背景和要求。 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细节和重点。 结合上下文,分析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排除法、对比法等。 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考试技巧点拨
重视课内文言文的复习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学会从文言文中提取信息和概括 文章内容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
02

文言文词汇
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虚词:指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通假字:指本有其字,但古文中借用其他字来表示的意思与本字相同或相近的字 古今异义:指同一个词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的现象
考试成绩分析
试题分析:分析试题难易程 度、题型分布等
成绩统计:了解整体水平, 掌握考生答题情况
考生表现:分析考生在考试 中的表现和问题
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 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和措施
考试总结反馈
发现复习薄弱点
分析失分原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易错知识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复习计划
中考文言文复习总
文言文写作练习复
04

写作技巧指导
积累词汇:学 习古汉语词汇, 掌握常用实词、 虚词的用法和
意义。

采用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市优质课

采用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市优质课

(二)赏评人物形象,明确考题类型
在史传类文言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重中之重, 在中考史传类文言文中有关
人物形象的考题,大
约有三种类型:
一、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 二、分析人物某一特点的具体表现 三、对人物形象进行个性化的评点
如何赏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
( 2012河南省课改中考试题 )
小测一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字的意思
1.小惠未徧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徧:通“遍”,遍及。 孰:通“熟”,仔细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之间 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言行恶劣,不道德) 牺牲: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讽:古:规劝 今:讽刺 谤讥,古义:指责,议论 今义:诽谤,讥讽 8.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 9 .请: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10.神弗福也 11.朝服衣冠 12.吾妻之美我者。 1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4.闻寡人之耳者 间:参与 偶尔,间或 请:请求 请允许我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面:名词做状词,当面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 · · · · 听到
备考策略一 注重积累,理解识记
(一)掌握文学资讯
• 1. 《曹刿论战》节选自(《 左传.庄公十年 》),又称 《左氏春秋》 或《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富于文 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相传作者为( 左丘明) , ( 春秋 )时期史学家,鲁国人。 • 2. 《邹忌讽齐王納谏》选自《战国策.齐策》,原著者 名字不可考,后经( 西汉)时期经史家、目录家、文 学家( 刘向 )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 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共33篇,12策。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发现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得意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副词,能够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通“德”,恩惠,感 激
一词多义整理
会天大雨,道不通

益慕圣贤之道
主张、思想、学说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政
道 伐无道,诛暴秦
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说,讲
一词多义整理
发闾左谪戍渔阳
征发
有时朝发白帝
信义著于四海 日中不至,则是无
愿陛下亲之信之
相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 张
一词多义整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聚会、聚集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适逢
会挽雕弓如满月 终将,一定,必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通假字整理
❖ 略无阙处 “阙”通“缺” ❖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
❖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的意思。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 “俱”,全。 ❖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曹刿论战》

参与
可以 可以凭借
隔开,中间空 又何间焉 间,时间。
《曹刿论战》
对某事表赞同 可以一战,战则 《曹刿论战》 请从 。
词语
古义
地方 土地方圆
今义
某一个地方
例句
今齐地/方千里
出处
《邹忌讽 齐王纳谏》

等 间 往往 会计
逃亡 同样
死亡 等待、等等

[K12配套]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三公开课教案6

[K12配套]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三公开课教案6

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三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送东阳马生序》一课。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养迁移能力。

复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培养迁移能力。

复习时数: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嗜.学手自笔.录走.送之逾.约既加冠...圣贤之道.尝趋.百里外乡之先达..援.疑质.理或.遇其叱咄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持汤.沃灌寓逆旅..日.再.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緼.袍敝.衣县官..日有廪稍之供裘葛之遗.冻馁.天质..之卑.岂.他人之过哉流辈..朝.京师谒.余色夷.是.可谓善学者矣2.辨析词义。

至.舍无从致书以.观礼愈至.计日以.还烨然若.神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书假余则.又请焉撰长书以.为贽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俯身倾耳以.请.心不若余之专耳以拥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以.中有足乐者今诸生学于.太学生以.乡人子谒余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言和而.色夷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假诸人而.后见也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三、再读课文并识记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词义。

四、课堂迁移训练。

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数:技艺。

弈秋:人名。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

缴:系在箭上的绳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非然.也2.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一人“”(用原文填空)4.读书、学习为什么必须“专心致志”?五、课后提升。

阅读文段并回答问题。

中考文言文实词复习指导公开课共54页

中考文言文实词复习指导公开课共54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中考文言文实词复习指导公 开课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文言文实词复习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文言文实词复习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6页
1、“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 年全国高考题)
2、“夫子将焉适”(全国春招试题)
第7页
3、依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
• 汉语构词是有一定规律,我们能 够依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如 在当代汉语中,我们使用词是打击, 爱憎,愉快,词语中各个部分有时 是能够互相注释。
第8页
• 如08高考卷江苏卷翻译题
•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 A应为“赈济”,由于对于“穷乏”当然只能 是“赈济”而不是“振作”了。B 应为“抓获、 扣留、收监”既然官吏错误地“收访”,若是 “收留”,周访不用奋力对抗了。依据语境即 可得知理解错误。C选项属于理解不周,应第当13页
6、结合课文内容推断词义
• 假如这个实词表面意思在这个语 境里理解不通,那么我们能够结合 语境联想它在其它场合尤其是教材 上出现过意思。
第23页
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古今意义和使用办 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天空。今义:秋季。
第24页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
⑤由于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 路之时。
第34页
(二)偏义复词

1.
语义相对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昼夜勤作息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去来江口守空船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去来:偏义复词,拜别。
第35页
2. 语义相近偏义复词。
①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复词,果园。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推断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推断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一.字 形
花容失色,谁之过?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 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 猜出与“见”有关,能够解释为“拜见”。
【字形分析法】 中文中花旳形容声失字色占,谁80%之,过形?声字旳形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 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种狡猾旳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 武成帝经常当面夸奖他说:“这是一种聪明旳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 可见“黠儿”为褒义
小试牛刀
1.旦日不可不花蚤容来见失项色王,谁之过?
“蚤”:跳蚤。无法了解。蚤—通“早” 2.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复”—通“覆”,覆盖 3.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禽”—通“擒”;擒拿,捉拿。
4.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从”—通“纵”,放纵,放任
小试牛刀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强”通“僵”,僵硬 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裁”通“才”,仅仅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通“缺”,中断 8.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被”通“披”,穿着 9.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信”通“伸”,伸张 10.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名)绳之”,你 能精确解释“绳”这个词吗? 用绳子捆,引申为
制裁、约束、抓住
2.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 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 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你能推 断出“殛”旳意思吗? 杀死、诛杀

文言文实词公开课(最新)ppt课件

文言文实词公开课(最新)ppt课件
20
链接高考
例: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其老后弱秦女伐子赵乘,城拔石城 乘:拔巡:视。 <廉颇蔺相如列传> 攻取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 <赤壁之战>
归附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 <卫风·氓>
译文:裴矩竟然可以当廷辩驳, 不肯当面依从。
“面〞用在动词“从〞前面,什么用法?
15
〔二〕、构造推断法 在类似的言语构造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一样、
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
16
练习 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5
联想推断
联络文言知识:反通“返〞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 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认错,负疚<廉蔺>
36
历年高考题回想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福建 〕〔
2、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5、无乃尔是过矣。
“王〞该当了解为“称王〞
“过〞该当了解为“过错〞
6
一、语境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能够的, 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断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协助我们确 定词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文段
唐雎说信陵君
漏题了!
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
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
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
“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
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
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归纳











信间
一词多义
例1:①即克,公问其故;②广故数言欲亡;③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温故而知新
例2: ①汝心之固;②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③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④人固有一死;⑤君子固穷
例3: ①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②则命一上将将 荆州之军; ③公将战;④出郭相扶将
例:之 小大之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公将鼓之 何陋之有 辍耕之垄上
复习方法:归纳课文中常见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先锋第63-65页)
三、划分停顿(节奏)
一般分为语意停顿和语法停顿
1、按句子的结构(主∕谓∕宾)进行划分 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苦 使……劳累
• ②渔甚异之
认为异 对……感到奇异
• ③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迫近
•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武器
•⑤ 苦
苦于
•⑥
绿
使……变绿

以……为美 认为……美
动词活用作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
它鸣

使……感到劳累


使它惊、使

以……为乐

伏兵
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②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
也。”信陵君曰:“无忌③谨受教。”
【注释 】①晋鄙:魏国的将军。②卒(cù):“卒”通“猝”,匆忙、突然。
③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正之子。
四、翻译句子 文言翻译是必考内容。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求:完整、准确、得体。 方法1:对译法 用今天对等的词去换古语词。 例: 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方法2:曾删法 单音词变双音词,省略的补出,无意 的删除。 例:①齐师伐我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1课时
中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 要点、考点聚焦 ➢ 课前热身 ➢ 典型例题解析 ➢ 课时训练
读音
解释词义
考点断句
断句
翻译句子
内容理解
➢ 要点、考点聚焦 依据2016年考试说明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识记 A①字音。②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理解 B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及其基本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12个)之、其、而、于、以、乃、为、 所、则、因、且、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 后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⑤把握诗歌的节奏。
③夫环而攻之
方法3:移位法 倒装句要按今天的语序翻译。
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战于长勺
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方法4:保留法 年号、国号、帝号、人名、地名、官名等
例: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②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 复习方法:用上述方法多加练习,特别是关键性、富有哲 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注意①采用互文见义修辞的句子,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 倒装句,省略句。③句中含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的句子)
jiàn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颓然乎其间者
jiān
yì 诣太守,说如此。
fěi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考点二 通假字
谁是通假字
通哪个字 字的意思
☆解释通假字的格式:什么通什么,是什么 意思。即:即:“ ”通“ ”,“ ”的 意思。
古字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音同形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例:⑴可以一战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部分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 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2010年来宾市中考题 9.请用“/”线为下面句子准确断句。(2分)

之 于 其




翻译句 子
句意理解
把握文 意
找异同
谈感悟
写法探 究
文 言 文
知 识 树
考点扫描
考点名称
考点热度和命题趋势
1、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虚词的含义 ☆☆☆☆☆ A、B卷选择题
2、文言句子翻译 句子的朗读停顿 ☆☆☆☆☆ A选择题B卷简答题
3、内容理解 文章中心
☆☆☆☆☆ A卷选择题B卷简答题
名词活用作动词、状语 1、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2、一狼洞其中 打洞 3、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4、 狼不敢前 上前 5、 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6、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鞭打。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打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飞奔的马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
词义缩小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 例③中“妻子”,指妻子和孩子;今仅指妻子。例④中 “亲戚”,兼指同姓家族(血缘关系)、异性亲属(婚 姻关系);今专指族外亲属。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词义转移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⑥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 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例⑥中“去”,指 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 离开某地。它们属词义转移。
A王欲舍所携人 舍:舍弃 B本所以疑 疑:犹豫 C芬阴呼歆 阴:暗中 D念单车远行 念:挂念
2014年课内文言文 《庄子》故事两则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
A.惠子相梁 相:做宰相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游玩
D.请循其本 本:本心
2014年课外文言文《后汉书.张堪传》
言 于 玄 宗 召 见 金 銮 殿 论 当 世 事。
2010年秋段考试题 10、请用“/”线为下面句子准确断句。(2分)
始 皇 问 王 翦 王 翦 曰 非 六 十 万 人 不 可。
2010年秋期考试题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今 赵 王 自 郊 迎 卒 然 见 赵 王 愿 君 之 忘 之 也。
课堂训练一(通假字)
考点三 词类活用 在一定的语境中,某词通常的用法发
生改变,即词性发生变化。
古汉语pī
规律一:名词的活用(动词、状语) ①公将鼓之。 ② 其一犬坐于前
规律二:动词活用(名词、使动、意动)
①惧有伏焉。②无案牍之劳形。③心乐 之。
规律三:形容词活用(动词、名词、使动、 意动) ①苟富贵,勿相忘。②将军身披坚执锐。③ 春风又绿江南岸。④渔人甚异之。
古今异义当堂训练(考查的重点) 例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例3: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4:可以一战 例5:小大之狱 例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复习方法:这类词在我们的课本大多有注释(复习 时注意课文下面的注解,(便携背题本187页)
课堂训练四(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的掌握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成都市2013 年中考文言文(课内外)
4.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景象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骑马 C.随波而逝 逝:去,往 D.珠翠罗绮溢目 溢:满,充满 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4、文意的把握(筛选信息,分析人物 ☆☆☆☆☆ A卷选择题、B卷简答题 性格
5、找异同点(比较阅读) 6、结合实际谈感受、写法探究
☆☆☆☆☆ A卷选择题、B卷简答题 ☆☆☆☆☆ A卷选择题、B卷简答题
考点一 读音
现代汉语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汉语pī

发闾左谪戍渔阳
二十五家为一闾,区域的划分。
2、音同形似: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音近形异: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 “向”,从前。
4、音近形似:不亦说乎。“说”(yuè)通 “悦’,愉快。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 在课文的注释中有解释,同学们可以分册 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便携背题本187----188页,共56个通假 字)
2015年课外文言文《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行:实行,推行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二、文言虚词 常见的:乃、为、之、于、其、然、者、也、而、 以、且、所
例:2010年来宾市中考题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人物描写)
②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人物描写)
2009年来宾市中考题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动作、语言描写)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含古今异义字)
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是 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 了。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