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
第一节推荐的设计程序
一、工艺设计
1、作出流程简图。
2、按生产任务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量Q。
3、选定载热体,求出载热体的流量。
4、确定冷、热流体的流动途径。
5、计算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密度、比热、导热系数等)。
6初算平均传热温度差。
7、按经验或现场数据选取或估算K值,初算出所需传热面积。
8、根据初算的换热面积进行换热器的尺寸初步设计。包括管径、管长、管子数、管程数、管子排列方式、壳体内径(需进行圆整)等。
9、核算K。
10、校核平均温度差「Jm。
11、校核传热量,要求有15-25%的裕度。
12、管程和壳程压力降的计算。
二、机械设计
1、壳体直径的决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
2、换热器封头选择。
3、换热器法兰选择。
4、管板尺寸确定。
5、管子拉脱力计算。
6折流板的选择与计算。
7、温差应力的计算。
8、接管、接管法兰选择及开孔补强等。
9、绘制主要零部件图。
三、编制计算结果汇总表
四、 绘制换热器装配图 五、 提出技术要求 六、 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二节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一、换热终温的确定
换热终温对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传热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在逆流换热时,当 流体出口终温与热流体入口初温接近时, 热利用率高,但传热强度最小,需要的 传热面积最大。
为合理确定介质温度和换热终温,可参考以下数据:
1、 热端温差(大温差)不小于 20 °C 。
2、 冷端温差(小温差)不小于 5C 。
3、 在冷却器或冷凝器中,冷却剂的初温应高于被冷却流体的凝固点;对于
含有不凝气体的冷凝,冷却剂的终温要求低于被冷凝气体的露点以下
5C 。
二、平均温差的计算
设计时初算平均温差「£,均将换热过程先看做逆流过程计算。
1、对于逆流或并流换热过程,其平均温差可按式(2- 1)进行计算:
匚 ti - :t 2
(2— 1)
式中,人t 1、人t 2分别为大端温差与小端温差。当
AS 二耳选 2。
2、对于错流或折流的换热过程,若无相变化,则要进行温差校正,即用公式 (2-2)进行
计算。 ^tm 二;.t ■- :
t 逆
(2 — 2)
式中:t 逆是按逆流计算的平均温差,校正系数 J 可根据换热器不同情况由化工 原理教材有关插图查出。一般要求;
t >0.8,否则应改用多壳程或者将多台换热 器串联使用。
三、传热总系数K 的确定
计算K 值的基准面积,习惯上常用管子的外表面积
A o 。当设计对象的基准
条件(设备型式、雷诺准数 Re 、流体物性等)与某已知K 值的生产设备相同或 相近时,贝U 可采用已知设备K 值的经验数据作为自己设计的K 值。表 2—1为常
见列管式换热器K 值的大致范围。由表 2—1选取大致K 值,
表2-1 列管式换热器中的总传热系数 K 的经验值
冷流体
热流体
总传热系数 W/m 2. C
t 2
2
时,可用算术平均值
式中:〉一给热系数,W/m 2 °C ; R —污垢热阻,m 2.C/ W ;
S —管壁厚度,mm ; 入一管壁导热系数,W/m. C ;
下标i 、o 、m 分别表示管内、管外和平均 当入A 2时近似按平壁计算,即:
在用式(2— 3)计算K 值时,污垢热阻R o 、R i 通常采用经验值,常用的污垢热 阻大致范围可查《化工原理》相关内容。
式中的给热系数二在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中常采用有关的经验值公式计算给 热系数:■,工程上常用的一些计算:•的经验关联式在《化工原理》已作了介绍, 设计时从中选用。
四、传热面积A 的确定
工程上常将列管式换热器中管束所有管子的外表面积之和视为传热面积, 由
式(2 — 4)和式(2— 5)进行计算。
A o =
(2 — 4)
(2 — 5)
式中:K —基于外表面A 。的传热系数,W/m 2.C
d
。一管子外径,m;
水 水 850-1700 水 气体 17-280 水 有机溶剂 280-850 水 轻油 340-910 水 重油 60-280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115-340 水 水蒸汽冷凝 1420-4250 气体 水蒸汽冷凝 30-300 水 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 水沸腾
水蒸蒸汽冷凝
2000-4250 轻油沸腾
水蒸汽
455-1020
—+ R o +
-d g
'd m
d o d i
d o :id i
(2 — 3)
A 。二 nd °L 二
用式(2-3)进行K 值核算。
K =
n —管子的总数
管子的有效长度是指管子的实际长度减去管板、挡板所占据的部分。管子总
数是指圆整后的管子数减去拉杆数。
五、主要工艺尺寸的确定
当确定了传热面积A o后,设计工作进入换热器尺寸初步设计阶段,包括以下内容:
1、管子的选用。
选用较小直径的管子,可以提高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并使单位体积设备中的传热面积增大,设备较紧凑,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少,但制造麻烦,小管子易结垢,不易清洗,可用于较清洁流体。大管径的管子用于粘性较大或易结垢的流体。
我国列管式换热器常采用无缝钢管,规格为外径x壁厚,常用的换热管的规格: ©
19X2,© 25X 2.5,© 38x 3。
管子的选择要考虑清洗工作的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同时还应考虑管长与管
径的配合。国内管材生产规格,长度一般为: 1.5, 2, 2.5, 3, 4.5, 5, 6, 7.5, 9, 12m等。换热器的换热管长度与壳径之比一般在6—10,对于立式换热器,其比值以4 —6为宜。
壳程和壳程压力降,流体在换热器内的压降大小主要决定于系统的运行压力,而系统的运行压力是靠输送设备提供的。换热器内流体阻力损失(压力降)越大,要求输送设备的功率就越大,能耗就越高。对于无相变的换热,流体流速越高,换热强度越大,可使换热面积减小,设备紧凑,制作费低,而且有利于抑制污垢的生成,但流速过高,也有不利的一面,压力降增大,泵功率增加,对传热管的冲蚀加剧。因此,在换热器的设计中有个适宜流速的选取和合理压力降的控制问题。
一般经验,对于液体,在压力降控制在0.01〜0.1MPa之间,对于气体,控制在0.001〜0.01MPa之间。
表2—2列出了换热器不同操作条件压力下合理压降的经验数据,供设计参考。
—列管式换热器合理压降的选取
表
2、管子总数n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