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 DNA的复制说课稿
DNA的复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DNA分子复制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1) 通过介绍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2)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
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DNA的复制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三节。
这一课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在联系DNA 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非常重要。
本节内容又是学习后面第5章内容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重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难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一定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DNA复制方式的推测,再次领悟假说—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通过分组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认同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3)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五、教法、学法设计(一)教法设计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
人教版教学教案DNA的复制的说课稿

人教版教学教案DNA的复制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DNA复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DNA复制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DNA复制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DNA复制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什么是DNA复制?”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DNA复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介绍DNA复制的定义、意义和生物学价值。
3. 讲解DNA复制的条件:介绍DNA复制所需的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
4. 讲解DNA复制的过程:详细介绍DNA复制的过程,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阶段。
5. 讲解DNA复制特点:讲解DNA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和精确性。
6. 巩固知识: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DNA复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DNA复制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思: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10. 课后辅导:为学生提供课后辅导,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拓展:1. 介绍DNA复制的相关研究领域和最新进展,如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
2. 探讨DNA复制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如癌症治疗和基因工程。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学生在学习DNA复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 回答: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理解程度。
人教版教学教案DNA的复制的说课稿

人教版教学教案DNA的复制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意义、时间、条件及复制过程,构建DNA复制过程的知识网络。
本节课是学生对中心法则的初步理解,为后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1)了解DNA复制的意义、时间、条件。
(2)掌握DNA复制过程及特点。
(3)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品质。
二、说学情1. 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1)对DNA复制意义的理解。
(2)对DNA复制过程的掌握。
(3)对复制酶作用的区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DNA复制的意义、时间、条件。
(2)DNA复制过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1)DNA复制过程的准确理解。
(2)复制酶的作用及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的理解。
四、说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复制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DNA复制过程。
3. 设计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细胞分裂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信息如何保持稳定。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DNA复制。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复制的意义、时间、条件。
3. 课堂讲解:讲解DNA复制过程及特点,重点讲解复制酶的作用和半保留复制。
4. 学生活动:(1)观看DNA复制过程的动画,加深对复制过程的理解。
(2)小组讨论:复制酶的作用及复制的半保留复制。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绘制DNA复制过程的示意图。
(2)复习本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7. 板书设计:DNA复制的意义、时间、条件;DNA复制过程及特点;复制酶的作用及半保留复制。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优秀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优秀5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dna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4.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只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顺序是推测-实验证据-复制过程进行。
二、说学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容三、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dna复制过程编制成动态过程,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像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且适当配合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北京奥运会的会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
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
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彩图来分析、学习科学家对dna复制过程所做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种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怎样的,在整个实验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结果说明了什么。
3.3《DNA的复制》说课稿

《DNA的复制》说课稿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DNA的复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复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DNA复制方式的推测,再次领悟假说—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通过分组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认同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3.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二、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DNA的复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三节。
课时为45分钟。
这节课的内容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非常重要。
本节内容又是学习后面第5章内容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一定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学习环境分析】本节内容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游戏教学法为基础,自主探究知识为主,调动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互动式的教学环境。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必修二 DNA分子的复制 说课稿

DNA分子的复制说课稿(一线教师纯手写)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复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DNA分子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设想DNA复制的方式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通过阅读相关信息概述DNA分子的复制;结合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总结与DNA复制相关的计算规律。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将DNA的复制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图示、模型、多媒体动画等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学生模拟活动来化解学生难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列宁和魏斯曼的预言,提出问题: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设想一下DNA的复制方式?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极大地激起了学习本节课的欲望,能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及实验验证根据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作出假设(用红色代表两条亲代链,新合成的部分用蓝色表示,画出复制一次后,子代DNA的样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一次复制后的结果,师生共同总结出几种复制方式,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亲代和子代DNA分子?学生不难回答:同位素示踪技术。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精选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精选5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篇1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同学科学素养的培育,细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讨论的过程(发觉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试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同学介绍科学讨论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同学亲身参加探究过程,从而培育同学科学工作的力量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同学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学问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同学深刻熟悉遗传的本质是特别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同学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重点难点dna的复制方式的发觉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同学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索有很大的关心,有助于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学问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讨论,蕴含着科学讨论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同学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学问,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学问。
高中同学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快速进展,认知力量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把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殊是抽象规律思维、辩证思维、制造思维有了较大的进展。
观看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掌握力量也有了相应的进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同学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进一步培育他们分析、归纳、概括力量。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3.3DNA的复制 说课讲稿

《DNA的复制》说课稿一.教学理念本着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的原则,本节课尝试让学生亲历思考与探究过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探究方法,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DNA的复制》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三节中的内容。
这一课不仅与DNA的结构有密切关系,也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物的生殖、酶、ATP等知识有关,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同时也是对遗传规律进行科学解释的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和DNA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就能够理解DNA与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了。
因此,这节教材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也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DNA复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复杂的双螺旋结构中进行的,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因此教材安排了许多师生互动的内容,帮助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说学生高一学生,从能力方面分析,他们有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完善。
从知识准备情况看,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
但又面临学生对实验方法不了解,动手能力不强,缺乏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等现状。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了解梯度离心的原理。
能力目标:本节内容标准虽没有提出技能性目标要求,但通过模拟科学家探究复制过程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涉及到的内容标准是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分析经典实验,能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DNA的复制说课稿

《DNA的复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这一课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前面所学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孟德尔遗传定律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本节课将在联系上节内容《DNA分子的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遗传的本质。
DNA的复制又是基因工程、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本册教材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设置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DNA复制的基本概念;b).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复制过程的特点(如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c).理解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课前对DNA半保留复制实验证据部分内容的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及理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DNA分子复制方式推测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并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b).通过DNA半保留复制经典实验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实验设计的巧妙,领会科学探究的魅力;c).通过DNA半保留复制的生物学意义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到生物界遗传的奥妙。
三、教学重点、难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大纲要求,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1.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分析;2. DNA复制过程。
四、教法(一)、教学方法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功能,把DNA复制过程制成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将重难点知识简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借助教具模拟复制过程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人教版教学教案DNA的复制的说课稿

DNA的复制的说课稿第一章:DNA复制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NA复制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意义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DNA复制的定义和过程。
解释DNA复制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DNA复制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通过举例和实际案例,阐述DNA复制的重要性。
第二章:DNA复制的过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NA复制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DNA复制中的关键步骤和机制。
2.2 教学内容介绍DNA复制的过程,包括DNA解旋、DNA聚合和DNA连接。
解释DNA复制中的关键酶和蛋白质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DNA复制的过程和关键步骤。
通过图示和动画,展示DNA复制的过程和机制。
第三章: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NA复制中的关键酶和蛋白质。
让学生理解这些酶和蛋白质的作用和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DNA复制中的关键酶和蛋白质,如DNA聚合酶、DNA解旋酶和DNA连接酶。
解释这些酶和蛋白质的作用和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DNA复制中的关键酶和蛋白质的作用。
通过实验和案例,展示这些酶和蛋白质的重要性。
第四章:DNA复制的调控和误差修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NA复制的调控机制。
让学生了解DNA复制中的误差修复机制。
4.2 教学内容介绍DNA复制的调控机制,如DNA复制起始和终止的调控。
解释DNA复制中的误差修复机制,如错配修复和重组修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DNA复制的调控机制和误差修复机制。
通过实验和案例,展示这些调控和修复机制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DNA复制的应用和意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NA复制的应用。
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DNA复制的应用,如DNA复制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解释DNA复制的重要性,如DNA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护的关系。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DNA复制的应用和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第3节 DNA的复制

3.3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DNA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中第3章第3节内容。
本节是“DNA分子的结构”内容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中相关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为学习中心法则、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包括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本节课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对DNA分子的复制方式的两种推测: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
组织学生通过假说演绎法分析探索DNA分子复制方式的实验的整体思路和实验方法,并探究分析实验的预期结果,然后教师播放视频展示实验过程及结果,由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是否一致,进而得出结论。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模型建构模拟DNA的复制过程,并归纳总结DNA复制的时间、场所、条件、特点和在遗传学中的意义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概述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2.概述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3.通过对DNA半保留方复制方式的学习,理解DNA的准确复制是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2)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2)DNA复制的过程分析和相关计算。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对新冠疫情问题的关注的相关视频,引入课堂。
并结合假说演绎法,对DNA复制进行问题探讨: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这种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暗示着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的机制。
”1.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暗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怎样的?2. 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可能”二字?这反映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沃森和克里克紧接着发表第二篇论文,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学生阅读课本后填空)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双螺旋_____,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原则,通过形成_____,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DNA的复制说课稿人教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DNA复制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DNA复制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实验,亲身体验DNA的提取和复制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6)开展课堂小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或兴趣,探讨DNA复制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7)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参与学术讲座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① DNA复制的过程
②复制起点和复制叉
③酶的作用:解旋酶、DNA聚合酶
④半保留复制机制
⑤复制误差和修复机制
2.关键词
①复制起点
②复制叉
③酶
④半保留复制
⑤误差和修复
3.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使用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DNA复制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②使用颜色编码来区分ຫໍສະໝຸດ NA的两条链和复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增加视觉吸引力。
③设计一个简短的动画或flash动画来展示DNA复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DNA的复制说课稿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DNA的复制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生物必修2
3.授课时间: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DNA的复制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DNA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和复制机制,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说课稿范文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范文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高中生物《DNA的复制》说课稿范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高中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dna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4.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只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顺序是“推测-实验证据-复制过程”进行。
二、说学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容三、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dna复制过程编制成动态过程,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像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且适当配合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XX北京奥运会的会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
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
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DNA复制说课

DNA复制说课第一篇:DNA复制说课《DNA复制》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这部分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首先我对本课题教材进行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及《DNA的分子结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讲述了DNA分子复制的内容,包括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三个部分。
本节在教材中属于较抽象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对前面所学的细胞分裂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的深化理解,同时也是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理论和基因工程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从能力方面分析,他们有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完善。
从知识准备情况看,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本课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由于这一课时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以外,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探究、合作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定了如下几项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概述DNA分子复制的概念、场所、时期、条件、过程以及特点;探讨 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分析经典实验,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感受实验设计的巧妙;2、通过分组学习,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3、模型演示,角色扮演,寓学于乐,增加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大纲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重难点: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2、概述DNA复制过程、条件和特点。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案

第三章第3节 DNA的复制一、教材分析《DNA的复制》是高二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节内容,它是第一册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和染色体复制的知识基础,同时又是第二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的知识前提,也是学生理解遗传学基本理论的重点,所以本节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形成和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Meselson、stehl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学情分析三、教学重点难点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DNA的复制》 说课稿

《DNA的复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 的复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DNA 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DNA 作为遗传物质,其自我复制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
这部分内容不仅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对 DNA 复制的早期推测,然后详细阐述了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最后重点讲解了 DNA 复制的过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 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 DNA 的结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为理解 DNA 复制的机制和意义奠定了基础。
但对于微观的分子水平的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模型和动画等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
此外,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来深入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 DNA 复制的概念。
(2)说出 DNA 复制的时间、场所、条件和过程。
(3)阐明 DNA 复制的特点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 DNA 复制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制作 DNA 复制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2)认识到 DNA 复制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DNA 复制的过程。
(2)DNA 复制的条件。
2、教学难点(1)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2)DNA 复制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作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DNA 复制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DNA的复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DNA的复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以下知识和能力: 1. 掌握DNA的复制过程,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 2. 理解DNA复制的半保持性结构,认识DNA复制的分子机制; 3. 进一步认识DNA复制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二、教学重点1.DNA的复制过程;2.DNA复制的半保持性结构;3.DNA复制的分子机制。
三、教学难点1.DNA复制的半保持性结构的理解与应用;2.DNA复制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之前学过的DNA结构和遗传物质的特点,引导学生回忆并激发对DNA复制的兴趣。
2. DNA复制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讲解DNA复制在生命传递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DNA 复制是生物繁衍、进化的基础,是维持生物遗传稳定的必要过程。
3.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15分钟)3.1 DNA复制的三个重要特点 - 半保持性结构:每条新合成的DNA分子由原DNA模板链和新合成的互补链组成,保持了原有DNA分子的一半信息。
- 半连续复制:DNA复制中存在一个新合成的链与原有链同向连续增长的问题。
- 串联复制:一个双链DNA中的两个链在不同的速度上复制。
3.2 DNA复制的分子机制 1. 非酶解旋:多个蛋白质复合体在起始点结合,协同作用使DNA分开,形成复制叉。
2. DNA螺旋酶: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螺旋酶解除DNA的超螺旋。
3. 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合成酶:在模板链上合成新的DNA链。
4. 核酸连接酶:连接DNA的碎片。
4. DNA复制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15分钟)4.1 DNA复制过程的问题 - 连续增长问题:DNA复制过程中,新合成链与模板链是反向的,导致一个新链连续增长,而另一个新链只能以片段形式合成。
- 异常碱基配对问题:DNA 复制中,生物体内的DNA多以A-T、G-C方式配对,但有时会出现A-C或G-T等异常碱基配对。
【教案】DNA的复制说课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DNA的复制》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的复制》。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1.说教材《DNA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内容,本节包括“对DNA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DNA复制的过程”三部分,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2.说目标(1)运用假说—演绎法,概述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2)通过对DNA半保留复制过程的学习,理解DNA准确复制是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基础;(3)联系核酸检测,认同生命科学技术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说学生学情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和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的基本科学方法;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于分子层面的知识理解仍然具有一定困难。
4.说教法和环节本节课通过播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视频的视频导入,利用核酸检测过程涉及到DNA分子的扩增,引入DNA分子的复制。
提出问题,DNA分子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复制呢?利用教具展示亲代DNA经过复制得到的子代DNA,解释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红色笔芯代表亲代DNA单链,黑色笔芯代表子代DNA单链,进行小组合作,构建出通过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得到的子二代DNA。
1通过阅读教材文字和图片找到DNA复制的条件。
播放DNA复制的完整无声视频,通过为视频配音,理解动态过程。
通过分析DNA复制长度、速度及时间的资料,分析资料得出DNA多起点复制的特点。
通过分析DNA复制有约10-9的错误率的资料,分析资料得到DNA复制的准确性,引出保证复制准确的原因。
回扣核酸检测的情景,提出DNA复制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说明核酸检测为何快速且准确,指出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社会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的复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DNA复制”这部分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DNA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4.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只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顺序是“推测-实验证据-复制过程”进行。
二、说学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容
三、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DNA复制过程编制成动态过程,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像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且适当配合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
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
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彩图来分析、学习科学家对DNA复制过程所做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种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 分子的双链构成怎样的,在整个实验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结果说明了什么。
通过层层分析,学生不仅能够自已得出结论,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半保留复制。
从而也得出了DNA复制的定义。
最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提出相关问题:
⑴什么是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⑵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
⑶简述子链形成过程?
让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播放多媒体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动态图解。
归纳出复制三点过程: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②合成互补子链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
以上过程可配合板图进行归纳。
通过这个过程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一)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是一种半保留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二)DNA复制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准确复制,从而保证了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
性状。
设问:DNA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通过设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DNA复制的全过程。
接下来让学生总结出DNA复制的四大基本条件:①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是通过水解A TP提供;
④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DNA复制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物种得以延续。
应用:目前DNA分子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如:DNA分子是亲子鉴定的主要证据之一。
把案犯在现场留下的毛发、血等进行分析作为破案的证据,与DNA有关。
五、设计课堂练习:
设计一题典型课堂练习:即有关半保留复制及计算的习题:
典型例题
例如果将大肠杆菌的 DNA分子用标记,然后将大肠杆菌移入培养基上连续培养。
从分析得知,第一代大肠杆菌DNA储存的遗传信息与亲代大肠杆菌DNA储存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
若连续培养三代,此时,含标记的DNA分子约占大肠杆菌DNA分子总量的多少?其原因是多少?
【解析】解题时,可用下图表示双链DNA分子复制过程:从图解可知,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是以亲代的DNA分子中两条母链分别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而成的。
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总量中,含标记的为(即);第三代应为(即)。
【答案】以亲代D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而成;25%;因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进一巩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及作业(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