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一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概念
2、▲原因
①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②经济: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私人讲学)出现
3、代表人/性质
影响最大儒、道、墨、法→儒、墨、法,重政治道德→道家重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归宿)→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
△性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春秋(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有优秀学生七十二贤,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①思想观: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仁:爱人、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克己复礼”
②政治观:以德治民
→德: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任意刑杀
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反映中国文化重人性
③教育观:
a.首创私人讲学
b.主张“有教无类”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d.性相近(人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
e.整理《诗、书、礼、易、春秋》言行载于《论语》
2、★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前372-前289)亚圣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①提倡“仁政”学说
②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性本善
3、★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前313-前238)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是中国最早的唯物主义思想、“天行有常”
②“仁政”“王道”(秩序化、有序化),礼法并重✔董仲舒继承和发展荀子思想
③“君舟民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④人之性恶(人性本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老子:春秋
哲学观:①世界万物本源是“道”
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有无、难易、贵贱、祸福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政治主张:①“无为而治”
②“小国寡民”社会
★庄子:战国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放弃一切→比老子更消极
▲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古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战国时期受推崇)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韩非子:战国末期→“集大成者”
①法术势
→“法”依法治国+“术”利用权术驾驭大臣+“势”绝对权威震慑臣民
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事异则备变”、“不休期古,不法常可”
▲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
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墨子:战国初期
①兼爱(“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节用
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代表手工业者利益
▲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无为”到“有为”(★被重视---时代的需要)
1、汉初“无为”原因
①秦末战火频繁②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社会贫困
③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2)措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有为”原因
①汉初休养生息使汉朝经济恢复、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基础、条件)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
( a.王国问题诸侯势力膨胀
b.土地问题阶级矛盾尖锐
c.边境问题匈奴为患)
(2)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形势巩固统治
(3)主要措施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②军事上——对匈奴采取强硬政策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③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④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被推崇---儒学自身的发展变化)
★提出者:董仲舒生活在文帝、景帝、武帝时代,得到武帝赏识
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1、特点(贡献、其思想特点)
把道、法、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内容
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③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
▲影响(扭转局势付诸实行)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三、★儒学成为正统(▲成正统--汉武帝的积极推广)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①政治: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思想: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教育:a.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b.兴办太学和设立地方教育系统(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2、独尊儒术的结果——正统思想文化主流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