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穆勒的公债思想

合集下载

公债作业

公债作业

理论背景
约翰 ·穆勒的公债思想是在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穆勒的公债思想是在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共同影响下形成
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的英国国仍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点的历史 世纪中叶的英国国仍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点的历史 世纪中叶的英国国仍 发展的黄金时期, 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一种折衷与调和的经济学体系提 供了温床 • 深受李嘉图和斯密古典经济思想的影响
• 自小学习李嘉图和斯密的著作
个人经历
• 与萨伊等主张公债有害论的经济学家有交往联系 • 深受边沁功利主义的影响
思想沿革
——公债有害论 公债有害论
• 亚当 斯密坚持“自然秩序”、“廉价政府”等经济学理 念,总体上反对公债的存在和发行,认为公债具有非生产 性甚至破坏性(如公债与战争之间存在不解之缘)。这些 公债思想和观点奠定了古典学派公债理论的基础。 • 大卫 李嘉图对国债持同样否定的态度。他认为,国债的 负担不在于利息转移,而在于原有资本被国债本金抽走所 产生的损害。当政府收入不足时最好采取税收的方式。大 卫 李嘉图认为公债还易于使人们产生一种负担上的错觉 ,并使其不知节俭,从而减少储蓄,危害资本的形成。
修正的公债有害论
穆勒从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影响三方面对公债进行分析后 ,提出对公债应分四种情况分别考察:
• 1)公债资金来源于生产领域,而用于非生产领域,这种公债制度是 最坏的政府筹款方法。 • 2)公债资金来源于国外或国内游资,而用于非生产领域,可以不受 到严厉排斥,即使债务可能会加重后代的负担,但只要资金运用得当 ,使后代获益,也是很公道的。 • 3)如果公债资金来源于生产领域,而又用于生产领域,那就不应受 到指责,特别是临时性的财政支出,完全可以用举债的办法来解决。 • 4)如果公债的发行刺激了市场利率上涨,即证明民间的生产资金被 政府所吸收,则该公债有害;反之,若市场利率不被刺激,则该公债 危害甚微。

第十二章 公债的运用与管理

第十二章 公债的运用与管理

(四)公债的利息率
公债的利息率是政府因举债所应支付的利 息额与借入本金额之间的比率。公债的利 息率的高低,主要是参照以下三种因素来 确定的:
1、金融市场利率的水平。 2、政府信用状况。
3、社会资金供给量。Fra bibliotek二、发行方式
(一)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即在金融市场上按预 先确定的发行条件发行公债。
即发行机构(包括经纪人)受托在金 融市场上设专门柜台经销。这是一种较为 灵活的发行方式,也叫做出卖发行法。
其特点是(1)经销期限不定。(2)发 行条件不定,不预先规定债券的出售价格, 而由财政部或其代销机构根据推销中的市 场行情相机确定,且可随时进行调整。(3) 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以及证券经 纪人经销。这种方式主要是用于不可转让 债券,特别是对居民家庭发行的储蓄债券。
扩大财政支出,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追
加的国民收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公
债有益无害。
2、国家向国民借债,是将一定时期国民手 中的货币的用途加以改变,从实物形态看, 并不减少国内的资源总量,只是资源利用项 目间的合理流动。
3、公债是税收的预征,后代人的确承担了 归还债务的责任, 但不会构成后代人的负担。
公债利率必须与市场利率保持大体相当的 水平才能使国债的发行更有吸引力,这在 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通行的做法。
第五节、公债发行和偿还
一、公债的发行条件
(一)公债发行额
公债的发行额是指公债发行的数量。公债的发
行数量由国家所需的资金数量、市场的资金能力、 政府信誉等因素决定。
(二)公债期限
公债的期限是指从公债发行日到偿清本息日
等,即政府按面值出售,认购者按面值购 买,公债的发行收入与偿还本金的支出相 等。

西方公债理论

西方公债理论

02
穆勒(1806-1873)的公债理论 公债对经济的影响应从来源和用途两方面具体分析。 公债资金来源于生产领域,而用于非生产领域。这种公债制度是最坏的政府筹款方法。 公债资金来源于国外或国内游资,而用于非生产领域。这种公债制度可以不受到严厉排
斥。 公债资金来源于生产而用于生产领域,这种公债制度不应受到指责。
障费用的增加。
第五节 马克思的公债理论
公债是财政筹资的一种手段。
公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述了公债与赋税的关系。
揭露了公债在资本主义社会 的剥削性。
第六节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征税和发行同等数量公债都会使一国生产资本同等 数量减少。
在发行公债的情况下,每年由政府偿付的利息,只 不过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付给另一部分人而已,并 不改变一国财富的存量。
非一次总付的税收
04
不确定性的收入与消费
行为
05
开放的经济条件
06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经验
检验
复习思考题
01
斯密公债理论 的主要观点。
02
穆勒公债理论 的主要观点。
03
如何理解德国 学派的公债理 论?
04
05
凯恩斯公债理 论的主要观点。
萨缪尔森公债 理论的主要观 点。
06
如何理解公债 市场核心的金 融市场?
第一节 古典学派的公债学说
提议以市场利率的升降与否作 为衡量公债危害程度的方法。
对传统公债理论既有继承,又 有发展。
他尽管保留了一定的公债有害 的看法,但已与古典经济学的 公债有害论立场产生了很大的 距离,开始赞同在存在过剩闲 置资本前提下发行公债的主张。

穆勒主要思想笔记总结

穆勒主要思想笔记总结

穆勒主要思想笔记总结穆勒(John Stuart Mill)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主要思想贯穿了政治哲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我对穆勒主要思想的一些笔记总结:1. 自由主义:穆勒是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

他主张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优先地位,并认为政府只有在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个人自由的基础上才有权力干预个人行为。

他强调政府宪法的重要性,认为宪法可以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公民免受政府滥用权力的侵害。

2. 快乐原则:穆勒认为快乐是最高价值,一切道德行为都应该追求最大化的快乐。

他提出了“幸福即快乐,快乐即是愉悦和无痛苦”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伦理学体系。

3. 具体而微的善:穆勒认为善和幸福是可以具体量化的,可以通过实际效果来评判。

他主张追求社会最大福利,通过实用主义的方法来解决伦理和政治问题。

他强调通过实证研究和经济利益的考虑来解决社会问题,并认为善的标准应该是基于最大化幸福的效果。

4. 女性权利和平等:穆勒是女性权利和平等的积极倡导者。

他主张给予妇女受教育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并支持妇女参与选举权。

他认为性别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并批评社会中对妇女的不平等对待。

5. 教育的重要性:穆勒认为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主张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强调知识和自由思考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改造社会,并成为个体实现自由和快乐的关键。

总的来说,穆勒的思想融合了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和幸福追求的理念。

他强调个人自由、政府限权和追求最大幸福作为道德和政治的基本原则。

他对于个人权利、女性权利和教育的重要性的关注,为后来的自由主义和社会进步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对于塑造现代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穆勒经济思想

穆勒经济思想

S1.4、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价值由供给与需求法则决定。约翰· 穆勒首次提出了国际价 值决定问题,其内容是,在自由贸易和不存在运输费用的条件 下,两种进出口商品的比例,即它们的国际价值不是取决于生 产费用,而是取决于供求比例。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生产费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法则制约商品交换比例的上限和下限。 生产费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法则制约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的上限 和下限。 穆勒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约翰· 穆勒将商品交换范围从国内市 场拓展到国际市场,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这一理论是他对古 典经济学的一大贡献。他还是最先提出国际价值理论的经济学 家
S2、论政府的影响
在自由放任与干预生活。契约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渗 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履行契约的责任,难 免会遇到一些人不负他们本应该负的责任。因此,回伤害社会上 其他人的利益。所以,需要政府提供(只有政府才能)的法律, 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政府干预分为命令式与非命令式,主要是以非命令式干预。 前者体现了干预的强制性,政府可以规定人们做或不做某些事情; 而后者是指,政府以劝告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替代颁布命令,获政 府允许个人自由的追求具有普遍利益的目标,但同时国家设立机 构做同样的事情。 三、政府应做有益于社会而个人不愿或不能做的事情。如:兴 办初级教育、保护妇女儿童的医院、银行、邮政等。
经济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直接原因:他创造性的发明并利用折衷的方法,继承并发展了以亚 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学说,建立了一个折 衷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甚至对不同于对立的观 点进行了相互协调。使得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似乎更加的全面与合 理。这使得穆勒的理论体系成为公认的具有深刻内涵的经济学体系, 并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 重要原因:把经济学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的教条与悲观主义色彩 中拯救出来。在经济理论分析中,首次注入大量的对人类福利的关 注与容忍精神,并成为后来经济理论的重要关注层面,因此穆勒的 《原理》在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重要原因:他首创的折中的研究方法成为后来经济学家进行研究的 重要方法之一。他的政府适度干预的观点,并不否认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存在缺陷与不公平,放弃纯粹为资本主义辩护。因此,它有别 于庸俗经济学派。为经济学发展开拓了新局面。

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总结

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总结

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总结穆勒(David Ricardo)是一位英国经济学家,也是古典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经济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土地与人力资源理论:穆勒认为,土地是人的劳动的产物,因此应当视为共有。

他批判了个人对土地的私人占有权,强调土地的公有化和社会化。

同时,穆勒主张以土地税来实现社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2. 劳动价值理论:穆勒相信劳动是经济价值的唯一来源。

他认为,产品的价值应当基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

他批判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劳动价值理论,主张通过减少劳动时间实现商品价格的下降。

3. 比较优势理论:穆勒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他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通过专业化和分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相对更具竞争力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商品,以实现经济繁荣。

4. 免费贸易理论:穆勒主张免费贸易,反对各种贸易壁垒,如关税和配额限制。

他认为,贸易壁垒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低效,因此应该通过自由贸易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最大化。

5. 政府干预经济:虽然穆勒倡导自由市场经济,但他也承认政府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干预经济。

他主张政府应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例如基础设施和教育,并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来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性。

总的来说,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强调土地的公有化和社会化、坚持劳动价值理论、倡导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以及认可政府在经济中的干预作用。

这些思想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经济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中外公债理论 学说的发展与演变
主讲人 张雪平
摘 要
掌握西方公债理论学说的不同流派以及 基本内涵 了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公债理论学说 及其主要观点 理解不同公债理论学说的主要差异及其 分歧的根源
一、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关公债理 论的研究层出不穷,见解各异。公债理论的发展在很大 程度上是围绕着对公债对社会经济的利弊作用展开的。 从这个角度看,公债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
萨伊和休谟的观点

法国的萨伊认为 ,私人借债同政府借债有所区别,私人借 债一般是生产性用途,而政府借债是为了满足非生产性开 支。这样,国家会变得很贫困,因为贷与政府的资本,由 于被消费而归于消灭,不能再给任何人产生利润。英国的 大卫•休谟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发行国债,带有 纸币流通的弊病,必然会引起粮食和劳动价格的上升;支 付国债利息要征收捐税,会加重劳动者的负担;国债大部 分掌握在以食利为生的有闲人手里,鼓励了无所作为的寄 生生活;国债券为外国所持有,会使国家变成外国的附庸。 因此,休谟提出“国债亡国论”,他说,国家如果不能消 灭国债,国债必然消灭国家。
1.2 公债无害论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 Denham Steuart,1712~ 1780)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重商主义后期代表人物。1767年著 作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第一个试图建立经济学体系的不列颠人,是亚当· 斯密进入 经济殿堂的领路人” 主要观点: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公债理论。从公债与私债的 关系上论述了公债对经济的无害性,公债发行不是危险的事 情(因其在动员闲置资金用于生产),并认为政府的借款能 力因其可向债权人征税而具有无限度性。 梅伦:“公债只是右手欠左手的债,不会损害身体。”

西方公债理论的演进

西方公债理论的演进

西方公债理论的演进作者:黄仁东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10期【摘要】公债,即公共债务,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是政府部门筹集资金、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

从公债产生以来,西方各个学派对于政府是否应该举债,以及“政府举债有害还是有利”一直争论不休,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公债理论学说。

本文主要从西方各个学派来看公债理论的发展演进并做一梳理和介绍。

【关键词】公债理论演进一、经院哲学时期的公债理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处于封建领主制阶段,剩余产品还不丰富,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较低。

要想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限制个人消费成为重要途径。

而此时的封建主却以国家的名义举借债务,来满足各种非生产性消费,结果引起各方人士的不满。

这个时期的经院哲学主要思想是反对公债的。

其中比较有代表是经院哲学家阿奎纳,他认为公债的发行会使国家变弱,降低国家的威望,反对国家发行公债。

二、重商主义时期的公债理论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古典经济理论产生之前最初的经济学说。

在这一时期,存在两种对公债的认识完全对立的观点。

威廉·配第、梅隆等人对公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而大卫·休谟等人却认为公债加重了一代人的负担,大卫·休谟曾义正言辞地警告政府:“国家如果不消灭公债,公债必然消灭国家。

”足见其反对公债发行的强烈。

三、重农学派时期的公债理论重农学派的领袖人物弗朗斯瓦·魁奈也是反对公债发行的,认为公债是有害的。

国家公债及体现在公债券上的“不结果实的货币资产”,是“把财富从农业抽出来,且使农村丧失为改善土地以及为利用或耕耘土地所必要的财富”。

因此其曾声言:“国家应当避免借债。

”四、古典经济学派时期的公债理论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两者都是极力反对公债的发行。

斯密的主要观点如下:首先,国家之所以要举债,是因为当时当权奢侈而不知节俭;其次,公共债务的用途也并非用在了能够带来经济利益和效益的地方,不能实现资金的增值;再次,举债过多的话,国家很有可能会通过提高物价来降低实际的债务规模,这样不仅仅会带来债务危机,同时对整个国家来说也危害重大;第四,除了课征赋税之外,公债制度是筹集战费的一种方式,由于公债筹资快速灵活,又容易导致战争的发生;最后,斯密主张设立减债基金,以偿还公债,减轻人民的负担。

《财政学》第12章 公债简介

《财政学》第12章 公债简介

2.公债的消极影响
在金融市场上资金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挤出效应排挤了一部分私 人投资。如果政府以优惠条件同私人投资者竞争,将影响主要由 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利率,成为利率波动的因素之一。 公债除了一部分由企业个人购买外,如果还通过中央银行承购一 部分,则中央银行购买公债的过程,也就是向流通中投入货币的 过程,且通过货币乘数,进一步扩大货币流通,会引起通货膨胀。 累积的公债使政府支出中的利息费用迅速增加,成为财政的沉重 负担,限制了财政政策功能的发挥。
一般存在一个较为模糊的安全控制线,即不超过25%-35%。 (2)偿债率。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可直接 反映中央政府的偿债能力。用公式表示为:
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是10%左右。
2.社会偿债能力指标。用于衡量全社会对国债负担的承 受能力,由以下两个指标构成: (1)国债负担率。该指标从国民经济的总体来考察和把握 公债的数量界限,指当年国债累积余额占GDP的比重, 即:
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时代,公债无害的理论广为流行。 该学派将公债视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认为在有效需 求不足的情况下,发行公债可以扩大财政支出,增加就 业机会,使经济稳定增长。 萨缪尔森(Samulson, P.)对公债持不否定态度。他认为, 在找不到其他办法提高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时,公债 可导致更大的资本形成和消费。只有在达到充分就业时, 政府支出没有形成资本时,或私人投资减少时,公债才 是负担。如果公债与GDP同步增长,即公债占GDP的 比重变化不大,就不足为虑。 罗宾逊(Robinson, J.)反对凯恩斯主张的赤字财政政 策.认为庞大公债的存在对经济是不利的,一切税收都 会产生反常现象和不满情绪,发生有害的副作用,假如 为支付公债和利息面大量征税,就很难实现征税的其他 目标。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题目: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摘要:通过对约翰·穆勒的解读进行开篇,进一步阐述他的经济思想,进而引出他的经济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约翰·穆勒把自斯密、李嘉图以来各种相互对立的学说折中成为一个平和的思想体系,他又广泛的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等国的各种政治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的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大综合。

关键词:约翰·穆勒分配理论价值学说国家贸易理论货币理论启示【正文】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19世纪中叶最杰出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睿智、最有良知的学者之一。

小穆勒在小时候没有进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而是在父亲老穆勒的亲自指导教育下实践其理论教育。

在父亲的严酷教育下,小穆勒从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8岁时学习拉丁语,稍晚些时学习几何、代数、化学和物理学。

10时的穆勒已经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11岁时详读父亲的《英属印度史》艺术的校样。

12岁时学习逻辑学,并写出了一本《罗马政治史》,但因他认为此书是孩子气的无聊作品,将其书稿烧毁,因此并没有出版。

13岁起研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

在15~18岁时他编辑并出版了5卷边沁的手稿,19时开始发飙独立的学术论文。

在在经济学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后一名古典经济学大师、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当时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经夺取了政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到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19世纪50—60年代时英法的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增长;但在19世纪30—60年代期间,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烈的辩护色彩,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了社会改良运动,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大综合。

公债经济学

公债经济学

1.(一)公债的概念公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依据接待的原则通过发行债券或借款的方式而取得的收入。

(二)公债的特征1.自愿性:是指国债的发行或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

认购者买与不买,购买多少,完全由认购者自己根据个人或单位情况自主决定,国家不能指派具体的承购人。

2.有偿性:是指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财政资金,政府必须作为债务如期偿还。

并且还要按事先规定的条件向认购者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

3.灵活性:是指国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政府根据国家财政资金的丰裕程度灵活加以确定,不必通过法律形式预先加以规定。

这是国债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形成与税收的固定性的明显区别。

(三)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

2.公债的结构: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一)公债持有者结构:不同性质的承购主体公债持有公债的构成比例。

公债持有者可以使居民个人,也可以是机构投资者。

不同承购主体持有公债的比例不同,对公债的发行成本及经济调节功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债的优点:(1)有利于实行市场化的发行方式;(2)有利于稳定公债市场;(3)有利于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4)有利于降低公债的发行成本(二)公债的期限结构:不同期限水平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较为合理的公债期限结构应该是短、中、长期公债并存的结构,避免某一期限的债务过于集中。

1.公债期限结构的设计要满足政府对公债资金使用的需要;2公债期限结构的设计要与社会资金分布状况和人们对公债的投资需要相适应;要利于金融市场的活跃。

(三)公债的利率结构:不同利率水平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公债的利率结构与公债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有关。

1.还本付息期较长的公债利率应高些,相反,则可低些;2.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弱的公债,利率应高些,相反,则应低些。

3.从发行公债的总体利率水平看,主要受当时的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3.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要重视,关注公债问题:1.从纳税人角度,公债资金也是公共资金,并会产生类似于税收的负担。

公债经济学课程习题(含答案)

公债经济学课程习题(含答案)

判断题:1.从公债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公债的规模大小主要受到财政赤字状况和社会闲置资金两大经济条件制约和影响。

(T)2.按可流通或转让性的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和中长期公债(F)3.从纳税人角度来看,公债是一种誉为“金边债券”或“银边债券”的重要投资工具。

(F)4.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但不完全等同于公共信用。

(T)单选题:1.按(C),公债可分为中央政府公债和地方政府公债A.借债地域B.借债期限C.借债主体D.举借形式2.按(C)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A.利率确定方式B.利息偿付方式C.借债期限D.债务本位3.(B)是指低于债券的面额的价格发行的公债,将来债务人按面额偿还的公债。

A.附息公债B.贴现公债C折实公债 D.特种公债4.从(D)来看,公债资金也是一种公共资金,并会产生类似于税收的负担。

A.债务人B.投资者C.宏观运行D.纳税人5.从(C)来看,公债时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与稳定的重要“杠杆”。

A.债务人B.投资者C.宏观运行D.纳税人6.从(A)来看,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A.债务人B.投资者C.宏观运行D.纳税人7.“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向团体、公司、个人或别的政府所借的债务,它也反映着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

”是哪一位经济学家对公债概念的阐述。

(D)A.陈共B.邓子基C.谢作诗D.蒋洪多选题:1.按债权债务关系是否自愿为标准,公债可分为(BCD)。

A. 一般性公债B.自由公债C. 强制公债D.准强制性公债2.按借债主体的不同,公债可分为(BD)。

A.国内公债B.中央政府公债C.国外公债D.地方政府公债3.公债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D)。

A.学以致用,一以贯之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关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注重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合。

C.认识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发展规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互为补充。

D.有比较才有鉴别,注重比较分析法。

第二章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

第二章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
“取信之有本”,“告贷之有方”和“偿付之有期”, 但仍指出“行权之道存乎其人”。 (帑tang:古时指 收藏钱财的府库和府库里的钱财。【古】又同孥nu)
专栏:铁路改革启动 前3次均失败
2012年3月18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中提到,今年要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 并责成铁道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落实。
细细数来,这已经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所推进的第四次改革。1986年、2000年和2008年, 三次改革皆因种种因素而以失败告终。
就改革失败的原因,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道,“铁 路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命脉,改革中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危及到整体经济的发展态势,巨大的改革风 险导致铁路改革的步子始终迈不大。” 时至今日,铁老大“政企不分”的形象依然坚若磐石,而且与前几次改革时相比,当前改革所面 临的阻力更大。
• 除了这种从西方资本市场募集债款的方式,他还提到另
种由国家商业部门或由国营的商业总公司出名所举的外 债,其用途系转借给各种急需资金的企业并利用这些企 业所归还的本息以偿付外债之本息。这类的国债实际上 是在国内起着一般银行的贷放作用。此类国债常会联系 着两个问题,一是举债是否需要抵押品以为担保,二是 借到外债后是否真正作生产贷放之用。所以,马建忠倡 议举洋债以关办各种工商事业之论的本身,从理论上讲 是不能非议的。至于因此而遭受诽谤,或后来出现不良 后果,那是历史的不幸事件,不能责怪倡议者本人。
“铁老大”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下形成了一批巨大的利益群体,要改革势必会触及到 这部分人的利益,这给改革造成了很大阻力。”申正远说。 如果说人事的调整是每次铁路改革都要破解的难题,那么高铁狂潮后所堆积的巨额债务则成当下 铁路改革的险滩,稍有不慎则是“玉石俱焚”。

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基本观点【浅析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及现实意义】

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基本观点【浅析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及现实意义】

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基本观点【浅析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及现实意义】浅析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及现实意义一、功利主义的思想渊源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者利益作为其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功利主义思想作为目前最具影响力的伦理理论体系之一,其萌芽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学说。

其后,经由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功利主义思想逐步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

这个时期,持有功利观点并且比较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如,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洛克、孟德威尔、哈奇森、休谟和亚当·斯密等人,以及法国哲学家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提出了功利在伦理道德思考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于功利主义内涵的各种理论要素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对于功利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基本框架形成于18世纪后半叶,由边沁所创立。

而后,19世纪,由穆勒修正并发展,标志着功利主义理论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季威克和摩尔的批判下,功利主义逐渐沉寂,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规范伦理学的复兴、新自然主义的兴起以及后果论讨论的中心化等理论上的新发展,功利主义伦理学再度进入复兴时期,并逐渐趋于完善。

二、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概述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主要是对于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边沁将对于快乐与痛苦的体验作为其道德标准,认为苦乐在人的行为中处于支配地位。

他在其《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的开篇中这样说道:“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至上的主人——‘苦’与‘乐’——的统治之下。

只有它们两个才能够指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决定我们将要怎样做。

在它们的宝座上紧紧系着的,一边是是非的标准,一边是因果的链环。

凡是我们的所行、所言、所思,都要受它们的支配;凡是我们所做一切设法摆脱他们的努力,都是足以证明和证实它们的权威之所在而已。

一个人在口头上尽可以自命弃绝它们的统治,但事实上他却始终屈从于它”。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版)第15章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版)第15章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二)对社会主义的看法
(1)约翰·穆勒对社会的总体看法是,
(2)约翰·穆勒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看法是:一方面,认为大生产创造了 高度生产力、大量的产品。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也有巨大的缺陷:财产 分配不平等,存在着社会矛盾和冲突。由此,他同意圣西门的看法,认为资 本主义社会应当改革,社会主义也未必不好。 (3)约翰·穆勒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很赞成空想社会主义者组织合作公社, 共同占有财产,自己选举、自己管理、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主张。但是, 他反对暴力革命,主张改良和渐进变革。
(3)“生产增加第三依存于土地。”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五、分配理论
在工资理论方面,约翰·穆勒的观点基本上属于“供求论”。他认为,“竞 争是工资的主要支配者”。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是为使用劳动所支付的代价。 约翰·穆勒的利润理论是一种折中与混合的庸俗理论。他基本上接受了西尼 尔的“节欲论”,认为利润是节欲的报酬,但认为还应该加以补充。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三、对国际价值的论述 约翰·穆勒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费用的法则不适用了, 其只能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法则”。约翰·穆勒称之为“
不过,约翰·穆勒认为,生产费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法则仍然制约和规定着国 际上交换比例的上限和下限。
对于资本主义的改良,他认为重点是解决好分配问题。他主张征收土地增值 税,废除长子继承权,限制遗产权,限制使用童工,由政府经办公共事业, 改革教育,节制生育,限制人口等。
1. ·
2. ·
3. ·4. ·来自5.本怎约约约约 章

约翰穆勒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约翰穆勒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论文约翰⋅穆勒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是19世纪下半期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主义者。

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一书奠定了其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穆勒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少年老成,跟许多思想家、经济学家交往甚密,从中吸收了很多思想,也塑造了其包容、乐观的性格。

穆勒的经济理论主要由生产论、分配论、交换论、社会发展论和政府论等五个部分组成。

本文将从穆勒五个方面的经济理论出发,以书本内容为依托,探讨穆勒经济理论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其中重点评述穆勒的生产理论,其他四个理论只做简单的框架梳理。

(本文中宋体小四号加黑部分为学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一、生产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穆勒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将生产要素归纳为土地、资本、劳动,并论列了劳动和资本的存在方式、性质和条件。

首先,劳动方面,穆勒提出了两种劳动分类标准,按劳动的方式,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前者是指直接生产对人类游泳的物品的劳动,后者是指为直接劳动作准备的劳动,其中,对于间接劳动,穆勒又进一步细分为用于生产原料的劳动、用于制造工具的劳动、用于保护劳动的劳动等,但这种细分并无太大意义,很多劳动会被这种分类标准重复划分,例如,生产劳保用具的劳动,即是制造工具的劳动也是保护劳动的劳动;按劳动是否生产效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只有生产效用的生产才是生产性的劳动,但是生产效用的生产并不都是生产性劳动,只有生产了体现在物质对象中的效用的劳动才是生产性的,而提供服务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

在此基础上,穆勒又提出生产性消费者和非生产性消费者,只有生产性劳动者才是生产性消费者。

在这一划分标准下穆勒同其他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一样,只重视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而不重视精神、服务等无形产品生产的劳动,他们普遍认为只有生产性劳动才创造价值,这其实是对那个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接近尾声,大机器生产已经普及,物质产品的生产带来大量财富,劳动者忙于工作糊口,只能消费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资本家忙于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社会的消费仍停留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消费尚且不足,所以精神资料的生产、服务类产品的提供并不能带来像棉毛纺织品那样的实际利润,不受重视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章 公债理论发

第二章  公债理论发
一、马建忠:第一次系统论述外债问题的中
国人 1.否定借债“有伤国体”,肯定借债的积极 作用 2.借洋债兴铁路的本质是“用洋人之本”来 “谋华民之生” 3.主张借洋债办商务,反对将洋债用于非生 产性的军务 4.提出举借洋债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建议 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二、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的集大
成者 1.认为外债之本性无所谓善恶,而外债 的结果则有善恶之分,且善恶的根源在 于举借的政府本身 2.从历史和现实双重角度阐述了公债存 在的合理性
3.认为公债与租税并无本质区别,质疑
斯密的公债会累及子孙的公债观点 4.主张通过创办证券公司的办法来推行 公债的发型与偿还 5.提出维护主权、追求效益、量力而行 等重要公债原则
第二章 公债理论发展及其 演变
第一节 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亚当·斯密的公债理论
亚当·斯密的公债理论核心含义是信守市场自由主 义并认为公债对经济有害。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债意味着借贷资金由资本 机能向收入机能的转化,具有非生产性。 斯密认为,公债并非所谓的追加资本,而是国内现 有资本的扣除,并会造成资源和财富的非生产性耗 费,而这会导致本国原有资本的浪费,阻碍而非促 进本国财富的创造以及经济的发展,并最终使一国 走向衰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穆勒对斯密等人的公债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发
展,指出由外债或国内的剩余或游动资金应 募时,公债则会发挥有利的作用。理由在于: 一是借入的资本为外国资本,为世界一般性 储蓄的剩余部分;二是所借的这种资本没有 这种投资方法时,将不会储蓄起来,或会在 飞生产性企业中浪费掉,或送往外国去投资。 他认为,若公债发行对象限于国内外的过剩 资金时,除支付利息外,不会招致国民生活 水平的下降,公债带来的危害就是相当微弱 的。

穆勒经济思想ppt课件

穆勒经济思想ppt课件
3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应用》
被誉为19世纪西方经济学圣经 S1、对李嘉图经济学的继承与超越(经济理论体系) S2、论政府的影响(国家适度干预学说)
4
约翰·穆勒经济学说概述
在经济学说史上,约翰·穆勒占据重要的地位。他自认
为继承着斯密、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 同时,他又广泛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 等国的各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 具有浓厚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尽量维护亚 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 主义制度的方案。因而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 一次大综合。
9
S1.3分配理论
工资理论。工资基金说。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本额是一个 固定的量,其中用来支付工资的部分称为工资基金,其数量也是 固定的。所以,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与人口之间的比 例。他认为,在短期内,工资决定于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从 长期来看,工资是由工人最低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利润理论。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 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 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 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 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 劳动和技能的代价。关于利润的来源,他认为是“劳动生产力”。 他认为由于劳动所生产的食物、衣服、原料和工具所能经历的时 间比生产他们所需要的时间长,所以工人还有剩余时间创造利润。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组长: 曾XX 小组成员: 刘XX、吴XX、付XX、
张XX、 彭XX
1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第二讲-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二讲-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经典来自作第一篇构体 系 结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财富增长状态的一般特征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价值和价格的 影响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地租、利润以 及工资的影响 论利润降至最低限度的趋势 利润降至最低点的趋势带来的种种后 果 论静止状态 论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
生平
约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 180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1819年,开始研究经济学 1820年,法国留学 1823年,任职于东印度公司 1835年,创立《伦敦周刊》 1845年,开始撰写《政治经济学原理》 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出版 1856年,辞去东印度公司职务,移居法国 1865~1868年,任英国下议院议员 1873年,去世,享年67岁
经典著作 学说背景&思想影响
经典著作
绪论 第一编 生产

第二编 分配


第三编 交换

第四编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 论政府的影响
经典著作
第一篇
构体 系 结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包括: 1.生产要素论 2.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3.生产增长规律
经典著作
生产要素理论
1、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 2、生产要素中的劳动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劳动;一种是间接劳动。
根据劳动的结果,把劳动区分: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穆勒的公债理论及评述学号:1034409088 姓名:刘媛一、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生平简介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19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

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1773~1836)的长子。

19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比较繁荣发展的时期。

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英帝国作为当时头号工业强国和殖民大国的地位。

英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自然是在激化,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空想社会主义和李嘉图社会主义的出现和一定程度的传播,对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一种冲击。

但总的来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点的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反对派均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

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为一种折衷与调和的经济学体系提供了温床,使其成为必要和可能。

约翰·穆勒的以折衷调和为特征的经济学应运而生。

约翰·穆勒是李嘉图学说体系的追随者,而他接受李嘉图学说竟然始自年少之时,这完全得自他的父亲詹姆斯·穆勒的教诲。

这位父亲本人就是李嘉图的密友和经济学上的学生,并对李嘉图学说的传播和最终的解体起过很大作用。

他对儿子约翰·穆勒的教育尤其严格,儿子的聪明好学也着实令父亲对他深为器重。

在父亲的教育下,小穆勒3岁开始学希腊文,8岁开始学拉丁文,并开始接触几何与代数,9岁开始阅读古希腊文学与历史作品,10岁读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摩斯提尼的原著,12岁开始学习逻辑,熟读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尤其有重要意义的是,13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阅读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接着又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自学过程中,经常同父亲在散步时就政治经济学的各种问题进行交谈,他将这些学习和谈话的内容写成笔记,据他说,他父亲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25年)即是以他的笔记和其他资料整理而成的。

父亲的教育成为小穆勒接受当时最先进的经济学的最初的来源。

他还有幸受到李嘉图的直接教诲,这当然也是由于其父亲和李嘉图有着不寻常的交往,在李嘉图时常来家作客、谈论经济学和哲学问题时,小穆勒不免也要插上几句,父辈的这种亲密关系和理论观点无疑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

穆勒14-15岁(1820年5月一1821年7月)时曾同英国大哲学家边沁之弟同游法国,其间除学习法文外,还听了有关化学、植物学和高等数学等方面的课程;他还有机会在萨伊家中住过一段时间。

法国日益高涨的民主自由气氛,萨伊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年轻穆勒的经济思想的形成无疑都会有一定影响。

边沁的功利主义对穆勒的思想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边沁同穆勒之父是知交,穆勒从小就常常拜访边沁,逐渐接受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这对穆勒的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穆勒从法国返回后,其父曾打算让他学习法律,以便日后从事律师工作,一方面指导他学习罗马法,一方面让他阅读介绍边沁学说的书籍。

这使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变化,据穆勒自己说,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原理将此前的道德立法理论完全推翻了。

在穆勒看来,边沁功利主义关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原理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既表明了人类道德行为的动力不是个人的自私利益,而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表明道德伦理的是非标准应是效果,而不是动机,这效果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功利主义的这些原理成为穆勒观察问题的根本观念和哲学思想。

1823年穆勒发起组织了一个研讨边沁功利主义的学会。

1823年5月,穆勒经父亲介绍到东印度公司通讯检查署当秘书,他在此公司一直任职到1858年该公司解散,前后长达35年之久,官至检察官(1856年)。

在东印度公司任职期间,穆勒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而且很早就在著作与学术活动中崭露头角。

二、穆勒公债理论的思想沿革——公债有害论公债有害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休谟,其主要观点:他们认为政府和君主的奢侈浪费公债发行的根源,公债的盛行是意大利共和国和西班牙等国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公债实际上是“资本机能向收入机能”的转化,政府借入资本就意味着消耗、浪费和非生产性费用的增加,公债导致的资本积累下降对经济增长是有害的;由于公债比税收具有更快速筹集资金的功能,容易导致战争的发生,因此,公债是战争的催化剂。

亚当 斯密坚持“自然秩序”、“廉价政府”等经济学理念,总体上反对公债的存在和发行,认为公债具有非生产性甚至破坏性(如公债与战争之间存在不解之缘)。

这些公债思想和观点奠定了古典学派公债理论的基础。

英国的大卫•李嘉图对国债持同样否定的态度。

他认为,国债的负担不在于利息转移,而在于原有资本被国债本金抽走所产生的损害。

当政府收入不足时最好采取税收的方式。

税收与国债相比,政治上的优点是:用税收弥补军费支出时,人民马上会感到战争的痛苦,因而国家就会倾向于减少战争;反之,若国家以债务收入弥补军事支出,则人民不会马上感到负担,于是政府可能会轻率地卷入战争。

大卫•李嘉图认为公债还易于使人们产生一种负担上的错觉,并使其不知节俭,从而减少储蓄,危害资本的形成法国的萨伊认为,私人借债同政府借债有所区别,私人借债一般是生产性用途,而政府借债是为了满足非生产性开支。

这样,国家会变得很贫困,因为贷与政府的资本,由于被消费而归于消灭,不能再给任何人产生利润。

英国的大卫•休谟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发行国债,带有纸币流通的弊病,必然会引起粮食和劳动价格的上升;支付国债利息要征收捐税,会加重劳动者的负担;国债大部分掌握在以食利为生的有闲人手里,鼓励了无所作为的寄生生活;国债券为外国所持有,会使国家变成外国的附庸。

因此,休谟提出“国债亡国论”,他说,国家如果不能消灭国债,国债必然消灭国家。

三、公债有害论的假设不同的社会经济时代背景诱发了不同的公债理论学说,不同的公债理论学说背后都有其严格的限制条件或前提条件。

认为公债会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有害论观点,在理论上往往是基于如下假设:(1)社会上没有任何闲置资金或社会游资(Hot Money);(2)公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社会生产资本或生产性资金;(3)公债筹措来的资金主要被政府用于奢侈性消费、战争费用等非生产性支出;(4)公债所产生的还本付息的负担现值大于公债所产生的综合收益的现值。

四、穆勒的公债思想约翰穆勒完全同意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关于节约财政支出,限制国家职能的观念,所以他反对公债的发行。

他认为资本从私人企业转移于政府消费始终是一种损失,对经济发展总是不利的,但他同时也对亚当斯密等人的公债理论做了某些修正。

总之,穆勒的公债理论既有对传统公债理论的继承,也有所发展。

一方面穆勒与古典经济学派一样,将公债看成是筹集财源以供给战费或其他非生产性支出的手段,并认为公债是从生产性资本中取出来的借款,因而必将使国家贫困。

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如果以公债为财源而实施大型财政支出计划时,只要公债是由国外资本或国内的过剩游资应募的,劳动阶级不受到损害,也不扰乱本国的产业资本的正常运转,即使是非生产性支出,也谈不上国家财富和资源的减少,相反会迅速增大了财富和资源,而对国家起了繁荣的作用。

穆勒从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影响三方面对公债进行分析后,提出对公债应分四种情况分别考察:1)公债资金来源于生产领域,而用于非生产领域,这种公债制度是最坏的政府筹款方法。

2)公债资金来源于国外或国内游资,而用于非生产领域,可以不受到严厉排斥,即使债务可能会加重后代的负担,但只要资金运用得当,使后代获益,也是很公道的。

3)如果公债资金来源于生产领域,而又用于生产领域,那就不应受到指责,特别是临时性的财政支出,完全可以用举债的办法来解决。

4)如果公债的发行刺激了市场利率上涨,即证明民间的生产资金被政府所吸收,则该公债有害;反之,若市场利率不被刺激,则该公债危害甚微。

五、评述约翰穆勒在斯密等人公债理论基础上做出了修正,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国家可以举借公债,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修正的公债有害论,也可以说穆勒的公债思想已经有了公债中性论的萌芽。

公债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现代社会里它更是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1.公债是一种信用性质的财政收入,体现着有借有还的信用特征信用的本质特征是偿还性和付息性。

公债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形式,与税收的区别在于它是政府运用还本付息的信用方式而取得的财政收入,税收则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力而取得的收入。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确定性的特点,而公债的特征是自愿性(除少数强制性公债之外)、有偿性和流动性。

因此,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收入形式。

2.公债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一种信用的重要形式根据债务人的信用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个人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

公债属于国家信用,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收支不平衡而向国内、外举借的债务。

由于发行公债意味着未来的、扩大了的财政支出,因此,原来的财政收支“缺口”并未消失,而只是从现在转移到了未来的某个时期。

国家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现代市场经济下发达的国家信用又可分为财政筹资信用(如公债、政府借款)和财政投资信用(如基本建设投资的“拔改贷”、财政投资)。

公债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国家信用形式。

3.公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当今世界各国,公债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局限于筹集财政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平衡预算,它还是政府调节经济、实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

穆勒的公债思想已经开始思考适量、适时、合适的发行公债,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他所在的时代已是一种进步,对于后来公债中性论的提出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公债在当今社会对国家调节经济、弥补财政赤字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只要保持适量规模的公债,是对经济有益的。

公债理论学说的科学性必然是相对的、发展的和不断完善的。

美国华盛顿国家气象局门口曾写有一句话:“我们说过的正确话,人们都忘了;我们说过的错误话,人们永远记着。

”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话也同样适用于对公债经济理论学说的评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