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血浆脂蛋白主要特征:
各类脂蛋白颗粒的密度及体积
0.95
乳糜 CM 微粒
VLDL
1.006 1.02
IDL LDL HDL2 CM残粒 Lp(a)
1.10
1.15 1.20
HDL3
直径(nm)
10 20 40
60 80 500
5
大致为球形颗粒,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疏水性的内核和 亲水性的外壳。内核由不同量的CE与TG组成,表层由载脂 蛋白、PL及FC组成,FC及PL的极性基团向外露在血浆中。
血浆脂蛋白分类:
超速离心法:根据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漂浮
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分离方法 电泳法:根据不同密度的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表面电
从而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与代谢,进一步调 节细胞外脂蛋白的水平。
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LDL受体是一种多功能蛋白,由836个氨基 酸残基 组成36面体结构蛋白, 分子量约115kD, LDLR由五种 不同结构域组成
LDL受体结构
(1)亲和性:
其配体为ApoB100和ApoE,能与含这些载脂蛋 白的脂蛋白结合,故其又被称为ApoB-E受体。 ApoB48不是其配体。
(2)功能:
在细胞结合、摄取和降解LDL及其它含ApoB100
的脂蛋白(如VLDL、β-VLDL )过程中起中介作 用,对维持细胞和全身胆固醇平衡起重要作用。
注:β-VLDL为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一种异 常血浆脂蛋白。与正常VLDL比较: ①密度范围相似,但琼脂糖电泳相当于 β-LP的位置; ②在组成上,其核心富含CE,主要Apo 为ApoE,而ApoC含量远较VLDL少。
血脂代谢学习.pptx
血脂的概念:血液中的脂质 血脂的主要成份: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 和游离的脂肪酸 血脂的存在形式:与蛋白质一起组成脂蛋白
第5页/共35页
1、脂蛋白的基本结构
甘油三酯
第6页/共35页
1、脂蛋白的结构
蛋白质
胆固醇 磷脂
甘油三酯
脂蛋白 疏水核心
apoB-10,apoB-48
胆固醇酯 磷脂单分子层
①高脂血症
➢ 危害:
防治原则: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服用降脂药
第25页/共35页
降低LDL、VLDL,提高HDL
第26页/共35页
脂肪肝:
•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第27页/共35页
四、青少年肥胖及其预防
• 肥胖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利用,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 脂肪形式的过多积聚,导致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
A.甲属于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没有发展 为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
B.乙不患高血脂症,但需服降总胆固醇药, 以防胆固醇含量继续升高
C.丙患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这与HDL和LDL 的异常均有一定关系
D.丁患高血脂症,需要服用降HDL的药物, 以有效降低甘油三酯含量
第34页/共3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5页/共35页
第30页/共35页
课堂练习:
1.血液中乳糜微粒的结构组成是( )
A
A.核心成分是甘油三酯,周围包绕一层磷脂、胆固醇、蛋白质分子
B.核心成分是甘油三酯,周围包绕两层磷脂、胆固醇、蛋白质分子
C.核心成分是胆固醇,周围包绕一层磷脂、甘油三酯、蛋白质分子
D.核心成分是胆固醇,周围包绕两层磷脂、甘油三酯、蛋白质分子
脂类及其代谢—血脂及血浆脂蛋白(生物化学课件)
血脂
生物化学 B i o c h e m i s t r y
一、血脂
定义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 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
(一)组成与含量: 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及代谢等影响,波动范围很大
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二、来源与去路:
来源:
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肝、速离心法:
按脂蛋白密度高低进行分类,也分为四类: CM → VLDL → LDL → HDL
超速离心法 CM
VLDL
(一)分类
LDL
HDL
乳糜微粒 电泳分类法
-脂蛋白
前-脂蛋白
-脂蛋白
(二)组成
•血浆 •脂蛋白
•蛋白质
•(载脂蛋 白apo)
•甘油 三酯
(TG)
•磷脂 (PL)
•胆固醇 •(Ch)
•酯 •(ChE)
不同的脂蛋白仅有含量上的差异而无本质上的不同。
(三)血浆脂蛋白的结构
血浆脂蛋白颗粒通常呈球形。
其中所含的载脂蛋白多数具有双极性 -螺旋。
各种脂蛋白的结构十分类似,其颗粒外 层为亲水的载脂蛋白和磷脂的极性部分 组成,载脂蛋白和磷脂的疏水部分则伸 入到内部,而疏水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酯则被包裹在内部。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组成修改
生物化学 B i o c h e m i s t r y
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而运输
(一)分类
1.电泳法:根据电泳迁移率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四类:
乳糜微粒 → -脂蛋白 → 前-脂蛋白 → -脂蛋白
CM 前
♁
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而运输
临床生化检验 第四章 脂蛋白的测定
评价:
➢优点:本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
➢主要缺点是:
①某些胆固醇酯酶对胆固醇酯的水解不完全,不能用纯胆固醇结晶以有机 溶剂配制的溶液作为TC分析的校准液,而应以准确定值的血清作为标准, 此校准液(品)相当于三级标准。 ②表面活性剂,如吐温-40可以干扰胆固醇酯酶的作用,而聚乙烯醇6000 可使结果提高1%~2%;
2.比色
加入物 血清上清液(ml) 标准液上清液(ml) 异丙醇(ml) 显色剂(ml)
空白管 - - 1.0 3.0
标准管 - 1.0 - 3.0
测定管 1.0 - - 3.0
充分混匀后继续60℃水浴15min,然后置室温冷却后530~ 550nm比色。
计算
血清
TG(mmol/L)=
测定管吸光度 标准管吸光度
【临床意义】
TC除了作为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指标之外,不能作为其它任何疾病的诊断 指标,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而言,TC是一个明确的危险因子,与冠心 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影响TC水平的因素
①年龄与性别; ②长期的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和高热量饮食可使TC增高; ③遗传因素; ④其它:如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可能使TC升高。
× 标准液浓度
参考值 犬:3.50-
?
意义 。?
?
评价
本法测定范围较宽,干扰因素多,准确测定有赖于 从标本中抽提、皂化、纯化过程,操作较繁,不适于 大批量标本分析及自动分析,一般很少用。
二、磷酸甘油氧化酶法(GPO-PAP法)
原理
试剂
1. 甘油三酯液体稳定酶试剂组成
GOODs缓冲液(pH7.2) 50mmol/L
一、高铁——硫酸显色法测TC (理解)
人体脂质代谢过程及血脂正常范围
人体脂质代谢过程及血脂正常范围脂质代谢是指人体内脂类物质的合成、分解、吸收、转运和利用等一系列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脂质代谢保持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然而,一旦脂质代谢紊乱,就会导致血脂异常,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正常范围人体内的脂质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这些脂质在血液中的正常范围如下:- 总胆固醇:3.1-5.7mmol/L- 甘油三酯:0.56-1.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过程脂质代谢的过程包括合成、吸收、运输、利用和消耗等几个方面。
1. 脂质合成:人体内的脂质是由食物中的脂质和肝脏合成的。
肝脏合成的脂质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
2. 脂质吸收:肠壁吸收来自食物中的脂质,主要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等。
吸收后的脂质会进入淋巴系统,然后通过淋巴管道进入血液循环。
3. 脂质运输: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是由脂蛋白负责的。
脂蛋白有多种类型,包括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它们负责将脂质从肝脏运输到其他组织。
4. 脂质利用:脂质在人体内的利用主要是指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甘油三酯作为能量储存物质,可以在需要时被分解,产生能量。
胆固醇则参与合成醇类物质,如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5. 脂质消耗:脂质的消耗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道。
肝脏可以将多余的脂质转化为胆汁酸,排出体外。
肠道内的脂质则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
脂质代谢的紊乱会导致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这些异常状态对心血管健康有很大影响。
因此,保持血脂正常范围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戒烟等方式来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
血脂四项指标解读
血脂四项指标解读血脂是衡量血液中甘油三脂代谢的量化参数,将有助于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罹患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等疾病。
血脂由四项指标组成,分别是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甘油三酯(TG):该指标列出的是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受饮食的影响最大,一日中摄食的脂肪多少会直接反映在它身上。
有调查显示,正常范围内的TG 值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出现有关系。
血清TG>2.3mmol/L为高TG,可以诊断为”三酯血症”。
总胆固醇(TC):衡量血液中所有胆固醇含量,TC可由饮食中脂肪、膳食胆固醇、体内合成胆固醇及体外转运胆固醇构成,调节正常胆固醇水平有利于降低心脏病的危险性。
若血清TC>6.6mmol/L则需要进一步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单独衡量H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以推断血清TC的构成及控制措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称为”坏血脂”,如果血清中该指标偏高,患者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正常范围是2.6mmol/L,若血清LDL-C>4.1mmol/L,患者极有可能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应当主动控制血清LDL-C水平,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甚至药物治疗来缓解。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称为” 好血脂”,该指标是测量血清中血脂的代表性指标,血清中此指标越高越好,此指标的正常范围是1.2mmol/L-3.7mmol/L,有效防止冠心病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血清HDL-C偏低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如果HDL-C>3.7mmol/L,可有效预防早期心脑血管疾病。
脂蛋白
3)低密度脂蛋白: 含量最多,富含胆固醇。核心部分 主要是胆固醇酯,胆固醇和磷脂分布在颗粒 表面。 主要含ApoB100(占95%)、Ch(占45%~ 50%),少量ApoE 主要由VLDL代谢转变而来 与LDL受体结合,被细胞内吞,与溶酶 体结合而分解
20
4)高密度脂蛋白: 蛋白质含量最高,核心部位为胆固醇酯。 主要含ApoAI、AII。Apo和脂类约各占1/2 肝和小肠合成新生HDL(盘状),结合胆固 醇,转变为胆固醇酯,进入HDL核心(球形) 促进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清除。
62
按表型分型
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2)Ⅱa型高脂白血症
3)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
4)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5)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6)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63
64
正常
CM
LDL
LDL+VLDL IDL
VLDL
CM+VLDL
正常
罕见
常见
常见
较少
常见
不常见
65
66
3.高脂血症的基因分型法
常用名 家族性 高胆固醇血症 基因缺陷 LDL受体缺陷 临床特征 以胆固醇升高为主,可伴轻度甘油 三酯升高,LDL明显增加,可有肌 腱黄色瘤,多有冠心病和高脂血症 家族史。 同上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VLDL和 LDL都增加,无黄色瘤,家族成员 中有不同型高脂蛋白血症,有冠心 病家族史。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乳糜微 粒和VLDL残粒以及IDL明显增加, 可有掌皱黄色瘤,多为Apo E2 (2/2)表型。
49
4、LDL受体的功能:
——识别ApoB100、ApoE
→ 对维持细胞和全身胆固醇平衡起重
血脂与脂蛋白的组成与代谢
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一、血脂血脂是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
它的组成复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 Ch〕、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磷脂〔phospholipid, PL〕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等。
胆固醇又分为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 CE〕和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 FC〕两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
血脂的来源有两个途径:〔1〕外源性途径:即从食物中摄取的脂类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2〕内源性途径:即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
血脂含量受多种因素饮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组成血脂在血浆中不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与血浆中的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 LP〕的形式进展转运和代谢。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按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四类。
此外还有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是VLDL在血浆的代谢物,其组成及密度介于VLDL及LDL之间。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
各类脂蛋白都含有这四类成分,但其组成比例及含量却差异很大。
乳糜微粒含三酰甘油最多,达80%~95%,蛋白质最少,约1%;VLDL含三酰甘油约50%~70%,蛋白质含量约10%;LDL含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最多,约40%~50%;HDL含蛋白质最多,约50%。
解读血脂四项指标
解读血脂四项指标1.引言1.1 概述概述血脂四项指标是指血液中的四种脂质物质,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这些指标是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血液中的脂质物质主要由肝脏和饮食中摄入的脂肪合成,其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两种主要的脂质成分。
总胆固醇是人体内的一种脂质物质,由脂肪和胆固醇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然而,当总胆固醇水平过高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
甘油三酯是一种能量来源,也是人体内的一种脂质物质,当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时,会导致动脉疾病的风险增加。
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相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健康的影响更具有重要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它会在动脉内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好胆固醇”,它能够将体内的多余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除,起到清除血液中过多胆固醇的作用。
了解血脂四项指标的定义和意义对于我们关注自身的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测定血脂四项指标,我们可以及早发现脂肪代谢异常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血脂四项指标的常见异常情况以及如何维持正常的血脂水平的方法。
请继续阅读后续内容,以更好地了解并管理自己的血脂水平。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写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血脂四项指标进行详细解读。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概述。
我将介绍血脂四项指标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该指标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后续内容。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血脂四项指标的定义和意义。
我将解释每个指标的具体含义和测量方法,并分析每个指标的正常范围。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脂代谢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脂代谢血脂代谢是人体糖、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在体内的合成、转运和分解的过程。
在血液中,脂质主要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而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其中的一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脂代谢的相关内容。
一、低密度脂蛋白的定义与特征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球状颗粒,在血液中承担着胆固醇的转运任务。
该类脂蛋白主要由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构成,通过血液循环将胆固醇从肠道和肝脏输送到其他组织细胞中。
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的密度较低,因此被称为“低密度脂蛋白”,简称LDL。
与高密度脂蛋白(HDL)相比,LDL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和较低的蛋白质含量。
二、低密度脂蛋白的来源与生成过程LDL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内源性生成和外源性摄入。
1.内源性生成:肝脏是LDL的主要合成部位。
在肝脏细胞中,脂质通过合成、酯化和包膜成LDL颗粒,然后释放到血液中。
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外源性摄入:饮食中的胆固醇也可以通过肠道吸收,并以脂质和蛋白质结合形式进入血液。
这些胆固醇在血液中主要与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转运到肝脏后再转移到LDL颗粒中。
三、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与作用低密度脂蛋白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作用,但过多的LDL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1.胆固醇转运:LDL以胆固醇的形式将其从肠道和肝脏输送到其他组织细胞中,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支持。
2.血管内皮损伤:高浓度的LDL可通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3.形成动脉斑块:当血液中的LDL浓度过高时,胆固醇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阻碍血流正常运行。
四、调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因素与方法为了保持正常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调节。
1.合理饮食:避免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如肉类、动物脏器、奶制品等。
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脂蛋白代谢
脂蛋白代谢脂蛋白代谢脂蛋白代谢是指脂质和蛋白质在有机体内的合成和分解及其产物的代谢反应。
脂蛋白代谢包括脂肪酸的生成,脂肪酸的转换,脂肪酸的合成,脂肪酸的分解,胆固醇的生成,血脂的形成,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蛋白质转位,以及蛋白质的构象调节。
脂肪酸的生成是脂蛋白代谢的基础。
脂肪酸的生成是指动物和植物在体内分解脂肪分子,将其转化为氧化代谢的原料,以供生物体分解氧化产物,构成新的脂肪分子,这种过程就是脂肪酸的生成。
主要过程有甘油的酯化,甘油三酯的氧化和酯转化。
脂肪酸的转换是指从一种脂肪酸转化为另一种脂肪酸,如由短链脂肪酸转变为长链脂肪酸。
这个过程一般是由两步反应完成,称为脂肪酸之间的联合反应和脂肪酸之间的碳酸偶联反应。
脂肪酸的合成是指将低碳数的碳水化合物,如乙酰CoA与其他碳链产物发生反应,形成较高碳数的脂肪酸。
这个过程通常是一步反应,称为脂肪酸合成反应。
脂肪酸的分解是指将高碳脂肪酸分解为低碳脂肪酸,这个过程通常是由一步反应完成,称为脂肪酸分解反应。
胆固醇的生成是指将低碳数的碳水化合物,如乙酰CoA与其他碳链产物发生反应,形成高碳数的胆固醇单体。
这个过程通常是一步反应,称为胆固醇生成反应。
血脂的形成是指将胆固醇及其他油脂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植物油脂的形式,这种现象称为血脂的形成。
蛋白质的合成是指将氨基酸与其他有机物发生反应,从而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是一步反应,称为蛋白质的合成反应。
蛋白质的分解是指将蛋白质分解为其他低碳数有机物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一步反应,称为蛋白质的分解反应。
蛋白质转位是指将蛋白质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一步反应,称为蛋白质转位反应。
蛋白质的构象调节是指利用物质和能量,对蛋白质结构进行改变的过程,从而使其有利于特定生物功能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一步反应,称为蛋白质的构象调节反应。
血浆脂蛋白代谢21636资料讲解
参与血浆脂蛋白代谢的主要酶
1、脂蛋白脂肪酶(LPL):存在于组织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表面,apoCⅡ是其必须的辅因子,使 CM中的TG、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FA及溶 血磷脂等。
2、肝脂肪酶:功能上类似于LPL,但不需要 apoCⅡ。
3、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 apoAⅠ 激活
(四)脂蛋白的结构
——血脂高于参考值上限。
诊断标准:
成人(空腹14~16h) 儿童
TG > 2.26mmol/l 或 200mg/dl; 胆固醇 > 6.21mmol/l 或 240mg/dl 胆固醇 > 4.14mmol/l 或 160mg/dl
分类: ① 按脂蛋白及血脂改变分六型
② 按病因分: •原发性(病因不明) •继发性(继发于其他疾病)
分类(按密度):HDL1 HDL2 HDL3
HDL 的 代 谢
③
②
卵磷脂胆固醇脂 酰转移酶
①
胆固醇酯 70%由 HDL 转移到 VLDL ,由VLDL受体清除
20%由 HDL 转移到肝,由HDL受体清除 10%由特异的apoE受体清除
胆固醇在肝内转变成胆汁酸或直接通过 胆汁排出体外。
HDL的生理功能:
具极性及非极性 基团的载脂蛋白、磷 脂、游离胆固醇,以 单分子层借其非极性 疏水基团与内部疏水 链相联系,极性基团 朝外。
疏水性较强的TG及胆固醇酯位于内核。
三、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 但代谢和功能各异
(一)乳糜微粒
来源:
小肠合成的TG 和合成及吸收的
+
apo B48 、 AⅠ、 AⅡ、 AⅣ
血浆含量
mg/mL
mmol/L
400~700(500)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7-06节脂质代谢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
类脂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脂质的消化 脂质的吸收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脂肪酸的β-氧化
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 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脂质代谢
甘油三酯的代谢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甘油一酯途径 甘油二酯途径 软脂酸的合成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软脂酸的延长 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磷脂的代谢
甘油磷脂的代谢 鞘磷脂的代谢 胆固醇的合成 胆固醇的转化
成人(空腹14~16h) 儿童 TG > 2.26mmol/l 或 200mg/dl; 胆固醇 > 6.21mmol/l 或 240mg/dl 胆固醇 > 4.14mmol/l 或 160mg/dl
分类:
① 按脂蛋白异常血症分六型
② 按病因分: • 原发性(病因不明)
• 继发性(继发于其他疾病)
促进新生HDL成熟 转变为HDL2,HDL2促进 胆固醇逆向转运
2. 不同脂蛋白具有相似基本结构
具极性及非极性基团的载脂 蛋白、磷脂、游离胆固醇,以单分
子层借其非极性疏水基团与内部疏
水链相联系,极性基团朝外。
疏水性较强的TG及胆固醇酯位于内核。
三、不同来源血浆脂蛋白具有不同功能和 不同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途径
(一)乳糜微粒要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
RCT
第一步是胆固醇从肝外细胞包括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的移出,HDL
是不可缺少的接受体(acceptor)。 ABCA1可介导细胞内胆固醇及磷脂
转运至胞外,在RCT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步是HDL载运胆固醇的酯化以及CE的转运。 最终步骤在肝进行,合成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ABCA1可介导细胞内胆固醇及磷脂转运至胞外
血脂 课件ppt
(二) hHCY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研究显示2 型糖尿病患者血HCY浓度高于正常对照,且与空腹血糖HbAlc和糖尿病病程显著相关 ; 胰岛素对HCY 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可通过调节肝转硫基酶活性调节血HCY 浓度。最近研究 发现糖尿病病人血浆HCY水平每升高5 μmol/L,未来5年内死亡率增加3倍。慢性肾病病人因排泄HCY功能 障碍,血中hHCY增加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
主诉:肖某某,男,42岁。腹痛2天,于2012年8月29日转入我院ICU。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神清,T 37.8℃,HR 125次/分,B 120/81mmHg,Sp0288%,RR 40次/分。
双肺呼吸音粗糙,散在湿性罗音;心音齐,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左腹部压痛(+), 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
胰腺CT:广泛的胰腺内、外积液,胰腺和脂肪坏死。胸部CT:双肺浸润影,双侧胸腔积液。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6.43×109/L,Hb 78g/L,PLT 130×109/LN 92%,Hct 29.7% 肝功能:TB 43 umol/L,DB 22 umol/L,ALT 151 U/L,AST 169 U/L,ALB 22 g/L 肾功能:BUN 23.1 mmol/L,Cr 582.2 umol/L 血气分析:pH 7.15,Pa02 50 mmHg,PaCO2 36 mmHg血脂:胆固醇10.66mmo1/L,
➢ 脂质测定 ➢ 载脂蛋白测定
血脂测定的临床意义:
➢早期发现和诊断高脂蛋白血症; ➢协助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症; ➢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如冠心病和脑梗死等危险度; ➢在监测评价饮食与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一、血脂血脂是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
它的组成复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 Ch)、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磷脂(phospholipid, PL)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等。
胆固醇又分为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 CE)和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 FC)两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
血脂的来源有两个途径:(1)外源性途径:即从食物中摄取的脂类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2)内源性途径:即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
血脂含量受多种因素饮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组成血脂在血浆中不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与血浆中的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 LP)的形式进行转运和代谢。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按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四类。
此外还有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是VLDL在血浆的代谢物,其组成及密度介于VLDL及LDL之间。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
各类脂蛋白都含有这四类成分,但其组成比例及含量却差别很大。
乳糜微粒含三酰甘油最多,达80%~95%,蛋白质最少,约1%;VLDL含三酰甘油约50%~70%,蛋白质含量约10%;LDL含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最多,约40%~50%;HDL含蛋白质最多,约50%。
三、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迄今已从人血浆中分离出18种之多。
主要有apoA、B、C、D、E等五类,其中apoA又分为apo AI、AⅡ、AⅣ;apoB又分为B100及B48;apoC又分为CⅠ、CⅡ、CⅢ。
不同的脂蛋白含不同的apo, 它们主要功能是结合和转运脂质。
此外还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等。
如apo AI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 LCAT),识别HDL受体。
apoAⅡ稳定HDL结构,激活肝脂肪酶促进HDL 的成熟及胆固醇逆向转运。
apoB100能识别LDL受体。
apoCⅡ是脂蛋白酯酶的激活剂,促进CM和VLDL的分解。
apoCⅢ则抑制LPL的活性,并抑制肝细胞apo E受体。
apo E参与LDL受体的识别。
apo D促进胆固醇及TG在VLDL、LDL与HDL间的转运。
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一)乳糜微粒CM主要在小肠黏膜细胞合成,其生理功能是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及胆固醇酯。
CM含有apoⅠ、A-Ⅱ、A-Ⅳ、和B48。
apoB48是合成CM所必须的蛋白质。
新生CM 从淋巴管移行入血液过程中,其载脂蛋白的组份迅速改变。
CM从HDL获得apoC和E,并将部分apoAⅠ、apoAⅣ、apoAⅡ转移给HDL,形成成熟的CM。
进入血中的CM 中的apoCⅡ激活肌肉、心及脂肪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脂蛋白脂肪酶(LPL)。
LPL 使CM中的TG分解变成脂肪酸和甘油。
在LPL的反复作用下,CM中的三酰甘油90%以上被水解,释出的脂肪酸被肌肉、脂肪组织及心肌组织贮存或利用。
CM表面的磷脂和载脂蛋白往HDL移行,CM颗粒变小,结果转变成CM残粒,分别被肝脏apoE受体识别并摄取代谢。
正常人CM在血浆中代谢迅速,半衰期仅为5~15分钟。
(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在肝细胞合成,是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主要形式。
VLDL含有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等脂类,其中TG占50%左右,蛋白质部分包括apoB100,E等。
肝脏合成的VLDL分泌入血后,从HDL获得apoC,其中的apoCⅡ激活肝外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
VLDL的三酰甘油在LPL作用下逐步水解。
而VLDL 中余下的磷脂、ApoE、C转移给HDL,HDL中的胆固醇酯又转移到VLDL。
VLDL颗粒逐渐变小,其密度逐渐增加,转变为IDL,肝细胞膜apoE受体可与IDL结合,因此部分IDL为肝细胞摄取代谢。
小部分IDL则转变成LDL继续进行代谢。
(三)低密度脂蛋白人血浆中的LDL是由VLDL转变而来,是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LDL中主要脂类是胆固醇及其酯,载脂蛋白为apoB100。
肝是降解LDL的主要器官,约50%的LDL在肝降解。
肝细胞表面有特异能结合LDL的LDL受体。
LDL受体广泛分布于肝、动脉壁细胞等全身各组织的细胞膜表面,特异识别与结合含apoE或apoB100的脂蛋白,LDL在血中可被肝及肝外组织细胞表面存在的apoB100受体识别,通过此受体介导,吞入细胞内,与溶酶体融合,胆固醇酯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及脂肪酸。
游离胆固醇对细胞内胆固醇的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①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HMG CoA reductase)活性,减少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②激活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acyl 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使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而贮存;③抑制LDL受体蛋白基因的转录,减少LDL受体蛋白的合成,降低细胞对LDL的摄取。
除LDL受体代谢途径外,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细胞也可摄取LDL(多为经过化学修饰的LDL)。
(四)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由肝合成,小肠亦可合成。
有逆向转运胆固醇的作用,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
HDL中的载脂蛋白含量很多,包括apoA、apoC、apoD 和apoE等,脂类以磷脂为主。
HDL 按密度大小可分为HDL1、HDL2及HDL3。
HDL分泌入血后,新生的HDL为HDL3,一方面可作为载脂蛋白供体将apoC和apoE等转移到新生的CM和VLDL上,同时在CM和VLDL代谢过程中再将载脂蛋白运回到HDL上,不断与CM和VLDL进行载脂蛋白的变换。
另一方面HDL可摄取血中肝外细胞释放的游离胆固醇,经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催化,生成胆固醇酯。
此酶在肝脏中合成,分泌入血后发挥活性,可被HDL中apoAI激活,生成的胆固醇酯一部分可转移到VLDL。
通过上述过程,HDL密度降低转变为HDL2。
HDL2最终被肝脏摄取而降解。
由此可见,HDL的主要功能是将肝外细胞释放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这样可以防止胆固醇在血中聚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血中HDL2的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
五、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血脂水平升高达一定程度时即为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
按血浆脂蛋白异常,可将高脂血症分为以TC升高为主、TG升高为主和混合型。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者为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按脂蛋白升高的类型不同分为6型,见表27-1。
继发性者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酒精中毒、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脏疾病和药物因素如应用噻嗪类利尿药等。
表27-1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分型脂蛋白变化脂质变化ⅠCM↑TC↑ TG↑↑↑Ⅱa LDL↑TC↑↑Ⅱb VLDL、LDL ↑TC↑↑ TG↑↑ⅢIDL↑TC↑↑ TG↑↑ⅣVLDL↑TG↑↑第二节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大及中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和主动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病理过程又有了较深的认识,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
它是多种遗传基因和环境危险因子相互关联的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机制,依次招致单核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沿血管壁滚动、黏附于血管内皮、移向内皮下间隙,进而转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无限制地摄取脂质,特别是摄取修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成为泡沫细胞;同时在受损内皮细胞释放某些活性因子的影响下,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向内皮迁移,亦摄取ox-LDL成为泡沫细胞。
泡沫细胞的脂质内涵逐渐累积形成脂质条纹。
这种反应持续发生或反复发作终成AS斑块。
如果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则呈现急性临床事件。
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目前已知与AS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见表27-2)。
数十年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脂质代谢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居首要地位,因而防治脂质代谢障碍成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饮食对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影响,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食用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类食品,同时配合应用调血脂药物。
表27-2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主要次要新近提出年龄体力活动减少(脑力活动紧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促进之)性别肥胖和超重血管内膜损伤高脂血症A型性格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高血压遗传胰岛素抵抗吸烟微量元素铁贮存增多糖尿病缺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多态性和过度表达抗原-抗体作用左心室肥厚维生素纤维蛋白原增多某些酶活性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感染(病毒、衣原体、细菌)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升高能够促进AS的形成和发展。
Hcy 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它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加蛋白质的合成。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由Hcy代谢异常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体内,蛋氨酸经脱甲基等一系列反应生成Hcy,生成的Hcy约有50%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以VB12为辅因子,以N5-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发生再甲基化,重新合成蛋氨酸。
而这一反应中的甲基供体是由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催化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而产生。
另外约50%的Hcy则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催化下,与丝氨酸缩合形成胱硫醚,这一反应中VB6以5-磷酸-吡哆醇的形式参与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化。
血浆Hcy的水平取决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
MTHFR和CBS基因突变可导致酶活性下降,使血浆Hcy水平升高。
B族维生素(VB6,VB12,叶酸)是Hcy代谢中必要的辅助因子,特别是叶酸水平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此外,Hcy还与年龄、吸烟、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