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虽然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但由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大体梳理一下我们党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以便于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做些准备工作。

事实上,回顾总结我国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也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前奏、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知道,法治是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可靠保障,是现代社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好的商业创意,如果不迅速付诸实施,可能就会失去先机。

这就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如果一个证件办半年,黄花菜都凉了。

比如,立法明确财富归谁所有、如何交易,用强有力的司法维护这些规则。

否则,社会成员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说没就没,订立的合同说作废就作废,恐怕没有人敢去创富了。

比如,正义有时候会迟到,对福建小伙儿念斌来说就是这样,被羁押8年、4次被判死刑后,今年8月22日,他终于被宣告无罪释放。

今年以来,一批长期久压不决的案件宣判,其中,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疑案”一律从无。

此举释放出的法治进步信号,令人欢欣鼓舞。

比如,喝点小酒开着车兜风,很爽。

但当权利危及别人的时候,就需要义务出场了。

“醉驾入刑”实行3年多,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一部善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三年中,机动车年均递增1500万辆、驾驶人年均递增2000万人、道路里程年均递增12万公里,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发生涉及酒驾、醉驾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较“醉驾入刑”前同比分别下降25%和39.3%。

治理醉驾的实践最能注解法治的力量。

法律能很好地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让公民有足够的安全感,现在,“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全民的习惯。

再如,近年来,破获湄公河大案、摧毁刘汉刘维特大涉黑犯罪团伙、打拐、打击电信诈骗、捣毁伪基站、治理网络谣言?执法机关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让安全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

因此,法治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是全体中国人最大公约数,没有法治就没有国家治理,就
没有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就没有发展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上的一个重要取向,就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理念和路径上,越来越重视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

从党的十五大起,依法治国上升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第一,依法治国的提出。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五大阐述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国体与政体以及精神文明等的紧密联系,明确提出我国依法治国的定义。

后来由此定义经过进一步发展,确定了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被视为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第二,依法治国入宪。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了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使“依法治国”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

第三,依法治国的推动。

在继承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理念的基础上,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依法执政、立法的标准、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依法治军、文化道德建设法制化等新观点,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这些观点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了较为全面具体地部署与落实。

党的十六大对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实现产生了
巨大推动作用。

2004年,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第四,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七大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008年2月,中国出台了第一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从国家层面全面介绍了我国法律体系以及立法、行政、司法、人权保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制度,并在久远的中国历史背景下追溯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发展,展示了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法治状况,对于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了解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规定了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7个方面的任务,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对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第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里的全面性是指对推进“依法治国”提出的“空间”要求,是涉及中国各领域、各方面的一项政治任务。

“全面性”表现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
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就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依法治国”也提出了“时间”要求,就是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013年5月,我们党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的制定权限、制定原则、规划与计划、起草、审批与发布、适用与解释、备案、清理与评估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原则、范围、期限、审查、通报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表明,党要管党,并且想通过规范化的程序和方式,对国家予以领导。

这是党内规则之治和国家法律规则之治即法治衔接、协调与互助的重要转折点,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高度。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十八大基础上,把法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贯穿其中,并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实现总体目标任务,使依法治国的旗帜更加高扬、部署更加周密、要求更加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