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一江春水,一江诗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春江:一江春水,一江诗文

富阳:富,富春江也;阳,山之南,水之北也,富春江畔的千年古城。富春江同生共长的富阳,因富春江而得名,因富春江而扬名。富春江之于富阳,类似西湖之于杭州。一座城市的性格全由这一波绿水给予。只不过,西湖在唐以前便已存在,随着杭州这个城市的不断成长而成长起来的。而富阳,则完完全全由这条一川如画的江水所养育,江在则城在,江亡则城亡。富春江本身的名声似乎较富阳也更为远播,与外人说起富阳,外人未必知晓,但若提及富春江,十有八九会做恍然大悟状。富阳自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泱泱两千两百多年的建城历史都沉浸在了这条蜿蜒曲折、仅百公里长的江中。

需要说明的是,富春江并不仅仅是养育富阳的母亲河。从建德梅城的三江口开始,新安江与兰江汇合后始称富春江,直至萧山闻堰的东江嘴,以后便是钱塘江,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全程116公里。具体分段为:梅城三江口至桐庐44公里、桐庐至富阳45公里、富阳至东江嘴27公里,流经建德、桐庐、富阳、萧山共四县市。这四个历史都差不多遥远的小城都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富春江的恩泽。这

一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人文意象――山与水的完美演绎,激发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的文化想象:这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彰美,澄如湖海碧如天。所谓“水碧山青画不如”。这让四城共享着两千多年文化积淀的深厚补养: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其中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曰:“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这些诗词千古传诵的同时,富春江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又一情感寄托的同时,令富春江的游览除纯粹的风光之外,也可以实现中国文人特别是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的别样解读。

四城所共有的同一富春江还是有所区别的,就风光而言,富阳境内的富春江不是最旖旎的,但其人文底蕴肯定是最为深厚。这得益两个地道的富阳人――孙权和郁达夫,虽然中间隔着千年,但富阳无疑因为他们才得以坚守和延续自己的文化血脉。巧的是,他们都诞生在富春江边,我想说的是,也许,在他们开始经历各自人生之前的踌躇少年时期,

都曾或心潮起伏或心平气和地深深凝视过这一江之水。这样的联想令今人当面对富春江的时候不免激动起来。

在今天,这两个富阳人不但本身已然成为富阳精神象征,鹳山和龙门古镇也因为他们的关系,成为富阳最为著名的地理坐标。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在中国历史留下浓重一笔的孙权少年老成,15岁时便随兄孙策四处征战,18岁即继承其兄之位,在一代名将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战胜曹操。使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北拒曹操,西抗刘备,力据江东,成就一方霸业。孙权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这方面超越了曹操、刘备。而富阳孙姓一脉至孙权始,开枝散叶,遍布全球。而龙门镇,在今天俨然成为这孙氏宗室文化典型物证。

龙门镇,是显赫一时的东吴大帝孙权后裔的聚居地。龙门镇位于富春江南岸,座落在仙霞岭的余脉龙门山下。相传东汉严子陵游龙门时曾赞叹说:“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龙门镇由此而得名。富阳县现有富春孙氏族人近万人,其中六成以上聚居在龙门镇,自宋初孙权第二十六世孙宋奉议大夫孙勖迁居龙门至1939年间,孙权的后代在此已繁衍到六十五世。目前,镇上聚居着1600多户人家,除少数外姓者外,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孙氏族人。一千多年来,经过代又一代的延续和发展,终于从一个大家族的集居地,形成

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古镇。镇上的大部分屋宇和街道还较好地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貌,为江南所罕见。龙门镇旧有60多座厅堂,现尚存30多座,以及祠堂,民居、古塔、门牌楼等,大都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古镇建筑的总体布局,犹如一幅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家族图。它由一座座以厅堂为中心的居住院落组合而成,院落的形式有“井”字形和“回”字形两种。每一座厅堂均为一房或一小家族的祠堂,并以此为中心,环建住宅,围建高墙,成为龙门孙氏总族下一房一支的集居点。厅与厅之间,鹅卵石铺砌的狭弄长巷密如蛛网,墙檐相接、房廊相连,四通八达。村里人自豪地说:“大雨天串门儿,跑遍全镇不湿鞋。”初来乍到者若是没有当地人陪同引导,犹如走进“迷魂阵”,转来转去,似乎直在房子里迂回,令人晕头转向。其实这正是族多房、屋宇连建的布局所致。所谓穿街走巷,只不过从这一房走到那一房,绕来绕去,都还在孙家的房子里转悠。有时走到尽头,眼看要碰壁,但穿过一间门厅、走过一间灶房,或拐过一条狭巷,便又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在富阳,郁达夫(原名文,幼名荫生,生于1896年富阳鹳山)则是另外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富阳人。身材瘦小、从小丧父的郁达夫在富阳的鹳山私塾开始他的文学生涯,家门前便是辽阔的富春江面,这里不仅是郁达夫童年、少年时期的摇篮,而且是郁达夫与元配夫人孙荃订婚、结婚的见证者。

富春江清丽的山水风光陶冶了他迷恋大自然的天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这对他的一生尤其是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郁达夫文学成就相媲美的是他铮铮的爱国傲骨,1938年12月携妻儿抵新加坡,主编《星州日报》等报刊副刊,发表大量战斗性很强的政论、短评和诗词声援抗日斗争。1942年5月由于日军进逼撤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曾被日军强迫任翻译七八月之久。在此之间暗中保护和营救不少印尼群众和华侨,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时年五十岁。

今天,富阳几乎随处可见郁达夫的遗迹,而鹳山是富阳人缅怀郁达夫必去的。鹳山位于富阳城东富春江之畔。一峰独峙,临江处有石矶,似鹳,迎江而立,故名。山高40余米,多樟树。半山面江筑有“春江第一楼”,为清同治年间重建,凭栏放眼纵览,春江如画。东侧为“松筠别墅”,系当地著名爱国之土郁华(曼陀)为供老母安度晚年所营建,当落成之际,黎元洪题赠“节比松筠”额,因而为名。楼为砖木结构,简洁古朴,现室内陈列名家字画及有关郁氏史料。曼陀为近代文学大家郁达夫之兄,因严惩汉好杀手,在1939年被汪伪暴徒刺杀;6年之后,达夫在苏门答腊为日寇所害,世称“双烈”。距楼不远处,建有攒尖顶“双烈亭”,亭额“双松挺秀”,由沈雁冰书。亭壁嵌有石碑两块,分别镌有郁氏兄弟线描半身像,叶浅予所绘,下附有小传,黄苗子书;立有诗碑,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