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一江春水,一江诗文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大全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f5f602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e.png)
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大全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大全【1】1、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李觏《忆钱塘江》2、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3、岳王亦遁荒丘冢,瀚海浮舟陌路哀。
山势穷追烟霏尽,悲风怒卷大潮来。
4、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廊《忆钱塘》5、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
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
——元·钱惟善《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6、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7、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宋昱《樟亭观潮》8、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
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
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
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
——杨蟠《钱塘江上》9、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久来。
——王在晋《望江台》10、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
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
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
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
——清·曹溶《满江红·钱塘观潮》1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苏轼《观浙江涛》12、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李觏《忆钱塘江》13、重到钱塘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
人间莫往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
——张以宁《浙江亭沙涨十里》14、天宝谪仙骑鹤去,诗风大袖月宫寒。
钱塘每度潮汐猛,疑是狂生纵酒澜。
15、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徐凝《观浙江涛》16、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59d2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6.png)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
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
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译文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抬头望去,但见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不觉令人油然而生万古无穷的兴亡之感。
钱塘江入海口烟波渺渺,一想无际,只有几座青山点缀于浑茫的水际。
若能乘坐一片木筏,飘浮到太阳东边的某个地方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该有多好。
注释虞(yú)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浙江:钱塘江。
断送:消磨。
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
望极:望尽。
何当:何时。
驾:乘。
桴(fú):木筏。
浮:漂流。
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创作背景从词中叹老消沉的意绪来看,这首词应作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南归后。
词人舟中观潮,有所感触,便写下这首词。
赏析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
“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
“断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
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
怨潮,即所以怨时。
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
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
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
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参考
![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ffac4f6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b.png)
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参考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参考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夜宿浙江孙逖和进士闻雁见寄崔涂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云外关山闻独去,渡头风雨见初来。
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苹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干过,故宅犹合有池台。
送李判官赴东江王维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李德裕钓濑水荡漾,富春山合沓。
松上夜猿鸣,谷中清响合。
冲网忽见羁,故山从此辞。
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李德裕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送王少府归杭州韩翃严光隐富春,山色溪又碧。
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
余怀慕小人,且欲坐潭石。
富春江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送王少府归杭州韩翃归舟一起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富春吴融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川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送陆判官归杭州皎然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
余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
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文雅艺由此生
![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文雅艺由此生](https://img.taocdn.com/s3/m/34b3b23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79.png)
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文雅艺由此生钱塘江对于浙江文艺的滋养远不止于外在环境和物质保障,其吟咏为诗、描摹入画、谱唱是曲、敷演成戏,对当地各种文艺形式均有较大的影响,也作用于艺术生产的方方面面。
江山多娇 诗画多情正如黄宾虹所说:“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山水之美可成天然的画卷,因景畅神、怡情化境则更能企及意境高远、情景交融的艺术追求。
自古名山大文 管尔东水乃生命之源,逐水而迁、临水聚居,自古就是人类生存之所需。
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两岸风光绮丽、资源丰富,孕育了这里深厚的人文底蕴。
唐宋以来,丰饶之地经济繁荣、人口集聚,文教因此得以迅速发展,仅海宁地区历史上就曾出进士366人。
这无疑又为各种创作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人才保证。
↑ 金色钱塘江(荷莲/摄)涟漪,富春山合沓”(李德裕《二猿》);“悠然富春客,忆与暮潮归”(郎士元《送孙愿》);“莫怪富春江上客,一生不厌钓渔矶”(陆游《读史》)等词句在写景的同时,更蕴含着一种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不但诗词中的富春江让人有一种忘却尘忧之感,在描绘江景的画作中也常见类似的意志表达,《富春山居图》就是杰出的代表。
在其秀润淡雅、意境简远的画风背后,是晚年黄公望劫后余生、绝意仕进的内心写照,从而呈现出“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董其昌评价)的简远意境。
近代以来,富春江依然是画家笔下的重要素材,黄宾虹的《富春江图》、张大千的《富春江一曲》、潘天寿的《富春江上》、叶浅予的《富春山居新图》、李可染的《家家都在画屏中》、刘海粟的《江山渔乐》、秦宣夫的《春游富春江》、吴冠中的《富春江之晨》等均为其中名作。
与上游的秀丽、宁静不同,钱塘秋潮则是惊涛骇浪、气势磅礴的阳刚之美。
周密在《观潮》一文中写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因此,历史上以钱塘潮为题的作品同样蔚为大观、风貌别具。
富春江的诗句
![富春江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a3eb478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4.png)
富春江的诗句富春江夜色溶,秋波波涛起;碧水默添梁山,映轩客思多。
古墟小舟绝塞,一片清风漾。
鱼突花簇棹浪,莲船夜色中。
漠漠归兴难,山川夜游客。
富春江是浙江省的一条重要的水系,被誉为“秋水万顷”。
它位于江南中部,南抵太湖,北至衢州。
它有许多美丽宁静的景色,沿江而下,碧水荡漾,秋波翻腾。
古老的古墟、田园风光、绿树环抱的小船、山间清风漾,一派游人心中宁静而恬淡的情调,让人感受到它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这里曾经有许多著名的诗人深居此地,如欧阳修、柳宗元、司空图等,都以富春江的美景为调子,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优美诗篇。
它以浓烈的地域情感撼动着人们心底深处的故乡之情,如《富春江夜色》一诗句:“富春江夜色溶,秋波波涛起;碧水默添梁山,映轩客思多”,描绘了这里晚夏夜景,将宁静的大自然美景融入诗句,演绎出一幅令人陶醉的美景画卷。
富春江的景色自古以来就令人神往,人们每年到此游览,欣赏它美妙的风光,也常常把它的美丽岸边景致用以形容恋人的美丽与优雅、甚至比喻内心的深情与甜蜜。
“鱼突花簇棹浪,莲船夜色中”,又如柳宗元所写,描绘了这里漂流江船的浪漫景象,形象地将它融入到诗句中,让人们想象出秋天夜深处,江水清澈,满眼都是那精致、妩媚的花朵,漫步江岸,已变得不再那么孤寂和冷清,让心灵得到一次美妙的释放。
踏在富春江岸上,仰望岸边的明月,历史的沧桑和梦幻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古老的中国绣像、古村落的仿古气息、清新的空气,让人仿佛把青春封存在这里,不断地给予游人洗练心灵的体验,无比地宁静而祥和。
富春江的诗句至今仍令人回味,将它的风景融入诗句,游人可以无比地感受它熠熠生辉的美妙,融入它笔墨柔美的故事,沉醉其中,更强烈地感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与点滴。
富春江的诗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品味这里的美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宁静的心灵,去细嗅这里的每一丝风情,去体会这里的每一种岁月的旋律。
诗画富春,山水新安——论“两江一湖”山水诗文的旅游价值
![诗画富春,山水新安——论“两江一湖”山水诗文的旅游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35cd60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7.png)
诗画富春,山水新安——论“两江一湖”山水诗文的旅游价值魏一媚【摘要】Qiantang River is the longest one in Zhejiang province.It is not only the mother river of Zhejiang,but also is the name for Zhejiang province.Qiantang River is one of the three main landscapes in China.It links up the West Lake and Huang Mountains and forms one golden tour route,which possesses of beautiful landscape and rich human resource.In history,lots of literati travelled on the route and wrote many poems and articles to eulogize the scenery.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poetic flavor of the writings about the Fuchun River and Xinan River,so as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exploring and handing down the human resource.%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河流,是浙江人民的母亲河,浙江省省名就缘于此。
钱塘江是中国东南名川,是中国三大山水风光带之一,它连结西湖与黄山,是一带黄金旅游线。
在这条山水画廊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也极为丰富,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遨游吟咏,留下了无数赞美它的诗文。
文章将选取它中上游富春江、新安江段的一些诗文,赏析它所蕴含的诗情画意,为这条旅游线人文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传承作一点探索。
描写富春江春天美景的诗句
![描写富春江春天美景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5013ae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c.png)
描写富春江春天美景的诗句远眺江畔,碧波荡漾,春风拂面,花鸟鸣枝绿杨细柳依江岸,春水如画映花园
莺语花香萦回耳,湖山时隐时现云烟
春江水碧蓝连天,飞瀑如瀑布珠帘
春光照耀玉人脸,花香悠悠随清风
富春江畔春意浓,斜阳照波碧翠红
舟行柔波逐流云,江水如镜诗人去
峰峦叠翠浮江上,草长莺飞映山中
江边草坪披翠华,桃花红融入水岸
柳岸莺飞映明澈,桃花嫣红洒江涯
江水如银百鸟飞,春山点缀花间美
春风十里江湖绿,百花齐放满水田
江岸绿树成阴凉,花开满地映斜阳
富春江畔春水净,苗家渔火点云端
蓝天白云与水连,江边春色叫人醉轻舟破浪泛碧波,岸边采菱织春梦春江无语听莺歌,百鸟翩翩舞夏风湖山画卷童话里,映衬着江边花开江南水乡富春春,花开红雨洒江畔春暖花开江湖明,诗人悠然赏美景。
季羡林《富春江上》原文赏读
![季羡林《富春江上》原文赏读](https://img.taocdn.com/s3/m/6c8de92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6.png)
季羡林《富春江上》原文赏读记得在什么诗话上读到过两句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诗话的作者认为是警句,我也认为是警句。
但是当时我却只能欣赏诗句的意境,而没有丝毫感性认识。
不意我今天竟亲身来到了钱塘江畔富春江上。
极目一望,江水平阀,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隔岸越山多\'的意境我终于亲临目睹了。
钱塘、富春都是具有诱惑力的名字。
实际的情况比名字更有诱惑力。
我们坐在一艘游艇上。
江水青碧,水声。
艇上偶见白飞过,远处则是点点风帆。
黑色的小燕子在起伏腾的碎波上贴水面飞行,似乎是在努力寻觅着什么。
我虽努力探究,但也只见它们忙忙碌碌,匆匆促促。
最终也探究不出,它们究竟在寻觅什么。
岸上则是点点的越山,飞也似的向艇后奔。
一点消逝了,又出现了新的一点,数十里连绵不断。
难道诗句中的\'多\'字表现的就是这个意境吗?眼中看到的虽然是当前的景色,但心中想到的却是历史的人物。
谁到了这个吴越分界的地方不会立刻就想到古代的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冲突呢?当年他们钩心斗角互相角逐的情景,今天我们已经无从想象了。
但是乱箭齐发、金鼓轰鸣的搏斗总归是有的。
这种兵的情况无论如何同这样的青山绿水也不能协调起来。
人世变幻,今古皆然。
在人类前进的程途上,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青山绿水却将永在。
我们今天大可不必庸人自扰,为古人担忧,还是欣赏眼前的美景吧!但是,我的幻想却不肯停止下来,我心头的幻想,一下子又变成了眼前的幻象。
我的耳边响起了诗僧苏曼殊的两句诗: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这里不正是浙江钱塘潮的老家吗?我平生还没有看到浙江潮的福气。
这两句诗我却是喜欢的,常常在无意中独自吟咏。
今天来到钱塘江上,这两句诗仿佛是自己来到了我的耳边。
耳边诗句一响,眼前潮水就涌了起来: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狂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似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鲤问阳侯。
五代人。写富春江的文章
![五代人。写富春江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a86ef9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6.png)
五代人。
写富春江的文章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
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
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
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
”来那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古人也对其称赞有加: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
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富春山水,天下独绝。
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这幅历史名作
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
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中。
关于春江的60个诗句
![关于春江的60个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0c9eb1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7.png)
关于春江的60个诗句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鲁迅《赠日本歌人》4.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5.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李白《登锦城散花楼》6.今年送我黄山游,春江花月征人愁。
——黄景仁《短歌别华峰》7.谷雨春江暮,茶烟晓寺晴。
——陈允平《酬同志》8.枫叶藏蛋雨,春江作画图。
——张子翼《雨中寓多寻山庄·其六》9.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10.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1.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12.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3.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毛泽东《七律·和周世钊同志》14.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15.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16.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骆宾王《畴昔篇》17.何以羞晨餐,春江鳜鱼肥。
——郭印《再和·玄真仙中人》18.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
——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19.呜呼杜少陵,醉卧春江涨。
——戴复古《杜甫祠》20.春江晓鼓收更鼍,笋舆催上西城坡。
——李弥逊《春日同游梅花坡韵赋诗坡字》21.春江千里草,暮雨一声猿。
——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22.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
——袁凯《察院夜坐》23.春江足鱼雁,彼此勤尺素。
——权德舆《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24.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
——杜甫《宿凿石浦》25.莫春江水渺无边,射策封书复几年。
描绘富春江的诗句
![描绘富春江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f1e442e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d.png)
描写富春江的诗句短句1.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
今日奚生去,新安江正秋。
水清迎过客,霜叶落行舟。
遥想赤亭下,闻猿应夜愁。
《送奚贾归吴》郎士元2.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泛富春江》宋代:陆游3.严光隐富春,山色溪又碧。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李德裕4.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送王少府归杭州》韩翃5.富春江头行旅稀,汀鸟沙禽饥不飞。
《题胡长史雪舟卷》明代:管讷6.别有严光称避世,富春江畔钓鱼还。
《戏为点鬼簿体论古叠前韵》清代:郑国藩7.富春江上客星孤,故国田园久已芜。
《五十初度其二》清代:查元鼎8.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桐庐县作》唐韦庄9.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10.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11.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富春》吴融12.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送陆判官归杭州》皎然13.莫怪富春江上客,一生不厌钓渔矶。
《读史》宋代:陆游14.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
倚蓬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桐庐夜泊》元吴师道15.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夜宿浙江》孙逖16.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
《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崔涂17.钓濑水涟漪,富春山合沓。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李德裕18.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富春》吴融19.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送李判官赴东江》王维20.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皎然21.悠然富春客,忆与暮潮归。
《送孙愿》郎士元全诗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权德舆候晓起徒驭,春江多好风。
白波连青云,荡漾晨光中。
四望浩无际,沉忧将此同。
未离奔走途,但恐成悲翁。
俯见触饵鳞,仰目凌霄鸿。
缨尘日已厚,心累何时空。
区区此人世,所向皆樊笼。
唯应杯中物,醒醉为穷通。
故人悬圃姿,琼树纷青葱。
富春江上郁达夫
![富春江上郁达夫](https://img.taocdn.com/s3/m/5bcb9c3ff18583d04864592f.png)
富春江上郁达夫作者:鹿义霞来源:《博览群书》2017年第07期富春江流域景色如画、人文丰沛,奇山丽水连绵,名镇古村辉映其间。
在此,东汉严子陵隐居垂钓,成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南朝吴均吟咏“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留下传世佳作《与宋元思书》;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妙笔丹青,绘成“中国山水画第一神作”《富春山居图》。
绮丽的山水人文吸引了李白、白居易、罗隐、范仲淹、苏东坡、陆游、李桓、纪晓岚等文人骚客倾情挥写诗词墨宝。
1896年,郁达夫出生于浙江富阳富春江畔。
他枕山面水、画山绣水,得富春江之灵气,沐富春江之人文,名篇佳构络绎笔端。
于是,当初的青涩少年一步步扬名,最终走向更阔远的世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山水游记与自叙传抒情小说名家郁达夫。
身份在变化,不变的是“春江钓徒”对一方山水温暖绵柔的情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的富春江承载着他太多故事和幻梦,给他温暖与慰藉,给他情思与灵感,也给他回忆与创痛,从而成为他割不断的精神脐带。
·壹·郁达夫的整个童年,是在富春江畔度过的。
郁父早逝,母亲以柔弱之肩扛起了养家的重担,两个兄长也已离家出外读书。
于是,一个五六岁的、穿着粗布袍子的小男孩常常坐在江边大石上等候母亲归来,“在太阳里张着眼望江中间来往的帆樯”。
郁达夫曾将自己的出生比为“一出结构并不很好而尚未完成的悲剧”。
滔滔的江水与体弱多病的童年赋予了他多愁善感的特点,身世的遭遇造就了他喜自然、恶人群的性格。
读书后,孤独、敏感、羞怯的他很少和同学来往,时常会“露了一脸很悲凉的寂寞的苦笑”。
而江边,给了他丰富而神奇的世界,成为他童年、少年时期的摇篮。
在此,他与风对话,和山私语,跟船对视,那满目的烟树青山让他“总有大半日白日之梦好做”。
山明水秀的自然胜景抚慰着心灵,使郁达夫从小获得了美的熏陶。
他在自传中描述道:“对于大自然的迷恋,似乎是我从小的一种天性。
”翻看郁达夫的作品,其主人公多迷恋自然,而那些孤独者、零余者,常常是“大自然的宠儿”,或者在大自然中疗伤。
咏富春江诗
![咏富春江诗](https://img.taocdn.com/s3/m/47eca6edaef8941ea76e05fb.png)
咏富春江诗句一、七绝《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清.刘嗣绾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过桐庐》明.张以宇江边三月草萋萋,绿树苍烟望欲迷。
细雨孤帆春睡起,青山两岸画眉啼。
《桐溪》元.钱彦隽桐君山下望层城,万顷烟波一叶轻。
绿树朦胧残照落,不知何处棹歌声。
宋.刘澜风萧萧,冰瑟瑟,淡烟空蒙冠朝日。
滩头枯木如画出,鸜鹆飞来添一笔。
《过桐庐》宋.姜夔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籍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
《七绝。
富春》吴融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富春江月夜》元吴师道: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
倚蓬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渔浦》宋.陆游桐庐处处是新诗,鱼浦江山天下稀。
安得移家常住此,随潮入县伴潮归。
《过严子陵钓台二首》宋:张浚古木笼烟半锁空,高台隐隐翠微中。
身安不羡三公贵,宁与渔樵卒岁同。
其二中兴自是还明主,访旧胡为属老臣。
从古风云由际会,归欤聊复养吾真。
《桐庐》明.姚夔桐庐之山郁以纡,桐庐之水清且迂。
襟江带溪泻澄练,锦峰绣岭到画图。
《桐江作》清.袁枚桐庐春水绿如油,两岸清山迎客舟。
明秀见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思江南》唐:方千昨日枯草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江已及明。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唐:皎然悠悠渺渺属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题子陵钓台图三绝》宋:释宝昙隐约江天汉客星,夜深曾傍紫微明。
山川风物成迁变,犹有洪涛殷啸声。
《登严子陵钓台》宋:吴龙翰万乘从君脚底眠,客星便入史官占。
东都基业随流水,今日斯台尚姓严。
《题严子陵钓台二首》宋:陈著才得心安便是通,乘龙非贵钓非穷。
那知碌碌樊鳞者,尽在先生不钓中。
《吊子陵钓台》宋:毛幵先生高隐事如何,岂谓功名不足多。
知道故人能辨事,一竿赢得钓清波。
《严子陵钓台》宋:史吉卿功名束缚几英豪,无怪先生抵死逃。
坐钓桐江一派水,清风千古与台高。
描写钱塘江的古诗
![描写钱塘江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d832d16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2.png)
描写钱塘江的古诗描写钱塘江的古诗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钱塘江的古诗,欢迎阅读!【忆钱塘江】全宋诗-李觏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钱塘江潮全宋诗-释文珦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钱塘江上】全宋诗-杨蟠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钱塘江】全宋诗-朱继芳极浦无高树,苍茫只远空.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两岸东西浙,千帆来去风.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酒泉子(十之十)【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赵鼎】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儿戏笑夫差.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雷驱电炽雄夸.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顷无瑕.俗眼但惊嗟.试望中仿佛,三岛烟霞.旧隐依然,几时归去泛灵槎.【明】张田一首潮去潮来春复秋,钱塘江水通湖头.愿郎也似江潮水,暮去朝来不断流.【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明方行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月望后至海宁州登海塘观潮】清阮元钱塘江潮秋最巨,未抵盐官十之五.我来盐官塘上立,月初生霸日蹉午.江水忽凝不敢东,海口哆张反西吐.潮不推行直上飞,水不平流自僵竖.海若凭陵日再怒,地中回振千雷鼓.马衔高坐蛟鼍舞,拔箭倒发钱王弩.须臾直撼塘根去,摇动千人万人股.如卷黑云旋风雨,如骋阵马斗貔虎.如阴阳炭海底煮,如决瓠子不能御.三千水击徙沧溟,十二城堕倒天柱.气欲平吞于越天,势将一洗余杭土.吁嗟乎,地缺难得娲皇补,大功未毕悲神禹.此是东南不足处,岂为区区文与伍.沧海桑田隔一堤,鱼龙黧首相邻处.我皇功德及环瀛,亲筑长防俾安堵.全用金钱叠作塘,不使苍生沐咸卤.迩来龛赭涨横沙,却指尖山作门户.雁齿长桩十万行,鱼鳞巨石三层础.王充论前有古迹,枚乘发后无奇语.吁嗟乎,此塘此潮共千古,词人心乐帝心苦.【晚渡钱塘江】清王荫槐罗刹江声殷似雷,扁舟摇兀怒涛堆.身从大地孤鸥泛,潮挟群山万马来.南渡衣冠秋草寂,西陵鼓角夕阳哀.古怀牢落真无懒,呼取余杭酒一杯.【钱塘观潮】清汤金钊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盛气已吞文种墓,余波犹上子陵台.底教金寇全师去,合借钱王射手来.欲写壮观愁笔弱,银山饱看只空回.【钱塘观潮】清林以宁气以三秋肃,江因九折名.海门环凤阙,半曜拱神京.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鱼沫翻珠佩,腥涎喷水精.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自可吞溟渤,何烦洗甲兵.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清.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近睹三江险,方知六宇平.奇观书短韵,尺幅海涛生.【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钱塘江潮】罗隐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秋过钱塘江】贯休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钱塘江待潮全宋诗-胡仲弓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钱塘观潮】全宋诗-刘黻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富春山水的诗句
![富春山水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0f461f0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b.png)
富春山水的诗句
游富春江之一
春江游至月当头,
便作青衫一日侯。
拟把余生都寄此,
停舟试问白沙鸥。
春游富春江之二
一江烟雨半城浮,草色齐天路欲无。
明日钱塘潮应满,沿途水涨到清湖。
七绝·富春江远眺
西望桐君江水分,山头绿处起黄云。
披金白鹭斜阳里,隔岸渔舟语可闻。
七律·雨过富春
如丝细雨乱微微,
画舫相呼看鲤肥。
戏浪鱼穿萍水闹,
追风鸟逐絮花飞。
鱼矶花好祈君喜,
古渡烟轻聚涧稀。
浪涌船徊江九曲,
闲歌撒网向何归?
排律·春游富春江
西行景逾秀,百里水云图。
浩荡摇山影,葱茏润鸟呼。
严滩流草叶,孙宅贴桃符。
来去千年雨,传吟半页书。
天涯满春色,归思发桐庐。
日暮寒风渐,竹深闻鹧鸪。
七律·重返富春江
正是江南桐叶黄,蹉跎岁月自彷徨。
箬蓑挂背遮秋雨,钯镢横肩挑夕阳。
渡口白杨空寂寞,滩头乌桕徒凄凉。
年年归雁知吾意,漫步江边枉断肠。
七绝·富春江梅
桐庐渐入百花天,对岸人家隔水烟。
远望江梅花半树,芦湾荡出钓鱼船。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4afb7721f242336c1fb95e20.png)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出自清代纪昀的《富春至严陵山水
甚佳》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1全文赏析歌描绘了富春江沿途山明水秀的动人景色,犹如一幅充满诗情
画意的山水画。
语言清晰明朗,比喻贴切生动。
斜阳下,一只篷船驶行在富春江中,两岸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诗人。
他不禁推开船篷,想使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富春江山水最鲜明的特点是一片青翠碧绿:两岸山峦林木茂密;江中绿水涟漪。
这里简直无处不绿,使作者感到这一片翠色正在紧紧地追随着他,甚至似乎涌上了船头。
这两句诗清新而活泼,写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1全文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
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又好似薄烟轻淡,绿树的长短影子映在江面上。
夕阳斜下,不禁推开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
注释
①这首绝句写人由富春至严陵旅行途中所见。
富春,此指富春江,是浙江。
古代名人赞美富春江诗句
![古代名人赞美富春江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a33916b8561252d381eb6ea7.png)
古代名人赞美富春江的诗句
1.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绾
2.江边三月草萋萋,绿树苍烟望欲迷.
细雨孤帆春睡起,青山两岸画眉提.
明.张以宇
3.桐君山下望层城,万顷烟波一叶轻.
绿树朦胧残照落,不知何处掉歌声.
元.钱彦隽
4.风萧萧,冰瑟瑟,淡烟空蒙冠朝日.
滩头枯木如画出,飞来添一笔.
宋.刘澜
5.一山云水拥禅居,万里江流饶屋除.
宋.朱喜
6.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籍人.
宋.姜
7.潇洒桐庐群,寒江缭一湾.
朱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
宋.杨万里
8.历历山水群,行行襟抱青.
两崖沧江,扁付此宵征.
元.赵孟
9.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南朝.梁吴均
10.潇洒桐庐群,江山景物研.
元.俞轩
11.桐庐处处是新诗,鱼浦江山天下稀.
宋.陆游
12.我爱桐庐好,桐江风俗醇.。
富春江:一江春水 一江诗文
![富春江:一江春水 一江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836ef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7e.png)
富春江:一江春水一江诗文
赵向军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一江春水向东流。
让我们看看古往今来,人们曾经用什么样的方式或真实或想象,来描述这条仅百多公里的富春江。
中国经典民乐琵琶曲之《春江花月夜》。
南朝吴均书信之《与宋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中国山水画黄公望之《富春山居图》。
元代吴桓诗词之“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诗词歌赋,古代的中国人以最优雅的形象赋予这条江所有的优美想象。
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江?
【总页数】6页(P96-101)
【作者】赵向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4
【相关文献】
1.长江:一江春水恐成一江毒水 [J],
2.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文雅艺由此生 [J], 管尔东;
3.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文雅艺由此生 [J], 管尔东
4.一江春水百叹悲摧——歌剧《一江春水》改编刍议 [J], 何兆华;郭新洋;
5.长江告急:一江春水已成一江污水 [J], 章敬平;徐旭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诗词日历吴融《富春》
![古诗词日历吴融《富春》](https://img.taocdn.com/s3/m/3d93d81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b.png)
古诗词⽇历吴融《富春》译⽂、赏析 / 严勇、⾳频 / 张佳译⽂天下有⽔,也就有⼭,富春江的⼭⽔美得不像在⼈间。
长波潋滟,并不是“春来江⽔绿如蓝”,⽽是⽆数青峰倒影落在其间。
注释富春(富春县),古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
⼈寰:⼈间,⼈世。
长川:长的河流.赏析这是唐代诗⼈吴融的⼀⾸富春⼭⽔诗。
这⾸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两个否定词,“⾮”“不”。
两个否定,都是⼀种极致的赞美,使得诗歌既错落有致⼜摇曳⽣姿,既曲折多澜⼜情趣动⼈。
天下有⽔,也⾃有⼭,富春江的⼭⽔美得不像在⼈间。
这是写“富春之抽象美”。
天下有⽔,也就有⼭,这句话等于什么也没说,却⼜道尽了天下的⼭⽔,为下⽂突出富春⼭⽔“⾮⼈寰”的美,作了⼀个很好的铺垫。
天下的⼭⽔,都很美,但都⽐不上富春⼭⽔。
这就给富春⼭⽔定下了⼀个极⾼的评价。
这种评价是抽象的,是整体的,是概念化的。
长波潋滟,并不是“春来江⽔绿如蓝”,⽽是⽆数青峰倒影落在其间。
这是写“富春之具体美”。
在总体评价之下,必然要有具体评价,才能使⼈信服。
富春⼭⽔的具体之美,在于千峰倒影落在其间。
⼀个“不”字,设下悬念,春天来了也不是它最美的理由,⽽是⼀年四季两岸的青峰倒影落其中才是它最美的样⼦。
⼀个“落”字,让富春之美极具清韵美、飘逸美、诗意美、灵动美。
⾈⾏其中,⼭峰倒影,渐次展开,宛如⼀幅绝美的富春⼭居图,令⼈陶醉,百看不厌。
历史的“长川”⾥,不仅写满了美丽的⼭⽔,也写满了⽆限的乡愁,以及对于祖国⽆限的深情与祝福。
新春佳节,祝愿⼭河⽆恙,盛世如你所愿,⼈间值得,你我皆安!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春江:一江春水,一江诗文
富阳:富,富春江也;阳,山之南,水之北也,富春江畔的千年古城。
富春江同生共长的富阳,因富春江而得名,因富春江而扬名。
富春江之于富阳,类似西湖之于杭州。
一座城市的性格全由这一波绿水给予。
只不过,西湖在唐以前便已存在,随着杭州这个城市的不断成长而成长起来的。
而富阳,则完完全全由这条一川如画的江水所养育,江在则城在,江亡则城亡。
富春江本身的名声似乎较富阳也更为远播,与外人说起富阳,外人未必知晓,但若提及富春江,十有八九会做恍然大悟状。
富阳自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泱泱两千两百多年的建城历史都沉浸在了这条蜿蜒曲折、仅百公里长的江中。
需要说明的是,富春江并不仅仅是养育富阳的母亲河。
从建德梅城的三江口开始,新安江与兰江汇合后始称富春江,直至萧山闻堰的东江嘴,以后便是钱塘江,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全程116公里。
具体分段为:梅城三江口至桐庐44公里、桐庐至富阳45公里、富阳至东江嘴27公里,流经建德、桐庐、富阳、萧山共四县市。
这四个历史都差不多遥远的小城都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富春江的恩泽。
这
一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人文意象――山与水的完美演绎,激发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的文化想象:这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
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彰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所谓“水碧山青画不如”。
这让四城共享着两千多年文化积淀的深厚补养: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
其中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曰:“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这些诗词千古传诵的同时,富春江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又一情感寄托的同时,令富春江的游览除纯粹的风光之外,也可以实现中国文人特别是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的别样解读。
四城所共有的同一富春江还是有所区别的,就风光而言,富阳境内的富春江不是最旖旎的,但其人文底蕴肯定是最为深厚。
这得益两个地道的富阳人――孙权和郁达夫,虽然中间隔着千年,但富阳无疑因为他们才得以坚守和延续自己的文化血脉。
巧的是,他们都诞生在富春江边,我想说的是,也许,在他们开始经历各自人生之前的踌躇少年时期,
都曾或心潮起伏或心平气和地深深凝视过这一江之水。
这样的联想令今人当面对富春江的时候不免激动起来。
在今天,这两个富阳人不但本身已然成为富阳精神象征,鹳山和龙门古镇也因为他们的关系,成为富阳最为著名的地理坐标。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
在中国历史留下浓重一笔的孙权少年老成,15岁时便随兄孙策四处征战,18岁即继承其兄之位,在一代名将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战胜曹操。
使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
北拒曹操,西抗刘备,力据江东,成就一方霸业。
孙权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这方面超越了曹操、刘备。
而富阳孙姓一脉至孙权始,开枝散叶,遍布全球。
而龙门镇,在今天俨然成为这孙氏宗室文化典型物证。
龙门镇,是显赫一时的东吴大帝孙权后裔的聚居地。
龙门镇位于富春江南岸,座落在仙霞岭的余脉龙门山下。
相传东汉严子陵游龙门时曾赞叹说:“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龙门镇由此而得名。
富阳县现有富春孙氏族人近万人,其中六成以上聚居在龙门镇,自宋初孙权第二十六世孙宋奉议大夫孙勖迁居龙门至1939年间,孙权的后代在此已繁衍到六十五世。
目前,镇上聚居着1600多户人家,除少数外姓者外,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孙氏族人。
一千多年来,经过代又一代的延续和发展,终于从一个大家族的集居地,形成
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古镇。
镇上的大部分屋宇和街道还较好地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貌,为江南所罕见。
龙门镇旧有60多座厅堂,现尚存30多座,以及祠堂,民居、古塔、门牌楼等,大都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古镇建筑的总体布局,犹如一幅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家族图。
它由一座座以厅堂为中心的居住院落组合而成,院落的形式有“井”字形和“回”字形两种。
每一座厅堂均为一房或一小家族的祠堂,并以此为中心,环建住宅,围建高墙,成为龙门孙氏总族下一房一支的集居点。
厅与厅之间,鹅卵石铺砌的狭弄长巷密如蛛网,墙檐相接、房廊相连,四通八达。
村里人自豪地说:“大雨天串门儿,跑遍全镇不湿鞋。
”初来乍到者若是没有当地人陪同引导,犹如走进“迷魂阵”,转来转去,似乎直在房子里迂回,令人晕头转向。
其实这正是族多房、屋宇连建的布局所致。
所谓穿街走巷,只不过从这一房走到那一房,绕来绕去,都还在孙家的房子里转悠。
有时走到尽头,眼看要碰壁,但穿过一间门厅、走过一间灶房,或拐过一条狭巷,便又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在富阳,郁达夫(原名文,幼名荫生,生于1896年富阳鹳山)则是另外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富阳人。
身材瘦小、从小丧父的郁达夫在富阳的鹳山私塾开始他的文学生涯,家门前便是辽阔的富春江面,这里不仅是郁达夫童年、少年时期的摇篮,而且是郁达夫与元配夫人孙荃订婚、结婚的见证者。
富春江清丽的山水风光陶冶了他迷恋大自然的天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这对他的一生尤其是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与郁达夫文学成就相媲美的是他铮铮的爱国傲骨,1938年12月携妻儿抵新加坡,主编《星州日报》等报刊副刊,发表大量战斗性很强的政论、短评和诗词声援抗日斗争。
1942年5月由于日军进逼撤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曾被日军强迫任翻译七八月之久。
在此之间暗中保护和营救不少印尼群众和华侨,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时年五十岁。
今天,富阳几乎随处可见郁达夫的遗迹,而鹳山是富阳人缅怀郁达夫必去的。
鹳山位于富阳城东富春江之畔。
一峰独峙,临江处有石矶,似鹳,迎江而立,故名。
山高40余米,多樟树。
半山面江筑有“春江第一楼”,为清同治年间重建,凭栏放眼纵览,春江如画。
东侧为“松筠别墅”,系当地著名爱国之土郁华(曼陀)为供老母安度晚年所营建,当落成之际,黎元洪题赠“节比松筠”额,因而为名。
楼为砖木结构,简洁古朴,现室内陈列名家字画及有关郁氏史料。
曼陀为近代文学大家郁达夫之兄,因严惩汉好杀手,在1939年被汪伪暴徒刺杀;6年之后,达夫在苏门答腊为日寇所害,世称“双烈”。
距楼不远处,建有攒尖顶“双烈亭”,亭额“双松挺秀”,由沈雁冰书。
亭壁嵌有石碑两块,分别镌有郁氏兄弟线描半身像,叶浅予所绘,下附有小传,黄苗子书;立有诗碑,系
郭沫若书作;柱联是俞平伯、赵朴初集郁氏兄弟诗作而成:“劫后湖山谁作主,俊豪子弟满江东”;“莫忘祖逖中流楫,同领山亭一钵茶”。
由亭前行至“郁曼陀先生血衣冢”,于右任题额,建于1947年,“血衣家志铭”由郭沫若撰文,马叙伦手书。
顺山路而下至三面临水的石矶,矶头立有“严子陵垂钓处”石碑。
东侧有块巨石,镌有“登云钓月”,系宋苏东坡游历此地所留墨迹。
史称在秋月之夜,泛舟于江中,常见老龟浮于水面,吞吸江月之影,称之“龟川秋月”,为古时“春江八景”之首。
如今,富阳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三国文化、纸文化、富春江文化、浙东文化和民情民风五大文化体系。
作为母亲河的富春江,也重新焕发了面貌,开始了她又一个不同精彩的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