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应用

合集下载

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ppt课件

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情景引入:
小学时,我们学习过等腰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现在 我们进一步研究有关等腰三角形的知识。
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 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拓展提高:
. 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一个底角的4倍时, 则顶角为____度.
2 如图(2) 在△ABC中, AB=AC, CD⊥AB于D,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 B.∠A=∠ACD C.∠A=∠DCB D.∠A=2∠BCD
3 如图(3), 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 求证:BD=CE
你从以上的证明中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性质:
1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简写为“等边对等角”)
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 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在△ABC中,∠A=36 ° ∠ABC=∠C=72 °
巩固训练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度,它的另外两个角 的度数是多少呢?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度,它的另外两 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呢?
A A
D
B 图(2)
B C
D 图(3)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两条边长度相等。

在等腰三角形中,存在一个重要的定理,即“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

这个定理指出,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等腰线、中位线和高线三条线段会共点于一个点,这个点被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在几何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这个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很多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展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的应用。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是边AC的中位线,E是边BC的中点,连接DE。

我们要证明线段BD 与CE相交于垂心H。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角B和角C是等的,所以三角形ABC是等腰的。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我们知道线段BD、CE和AH相交于一个点H,即三角形ABC的垂心。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解决几何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定理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相等,或者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等。

第二篇示例: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其特点是具有对称性和稳定性,是几何学中常见的形状之一。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定的定理和性质可以应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及其应用。

一、三线合一定理的概念在等腰三角形中,连接等腰三角形顶点与底边中点的直线被称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三线合一定理指的是在等腰三角形中,三条线段的端点在同一直线上。

这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可以通过几何推理和证明加以验证。

假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连接顶点A与底边BC的中点D,并将直线AD延长至E点。

因为AD是BC的中线,根据中线定理可知AD=DC。

又因为ABC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AB=AC,由此可得BD=DC。

考虑△ADE和△ACD,根据两边相等、夹角相等、以及对应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可以得出△ADE≌△AC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原创两线合一补等腰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原创两线合一补等腰

3
2
E
AC=AB=9
6 B
F D3
C
过关条件
两线合一三角形的应用
两线合一补等腰
过关条件
两线合一补 等腰
两线合一现等腰的内容 巧补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A
B
D
C
等腰三角形
底边的高 顶角的角平分线 底边的中线
三线合一 二线
底边的高
1
3
底边的中线
2
顶角的角平分线
1
已知:AD⊥BC,D为BC的中点 求证:ΔABC为等腰三角形
A
中垂线定理: 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CD——中线 两线合一 CD——垂线 翻折ΔADC
AC=CB
C E
EB——中线 两线合一
O
EB——垂线
AB=CB
A
D
B
AC=AB
练2
两线合一现等腰 翻折含两线合一的三角形补等腰
如图,在△AEC中,∠1=∠2,AD⊥CD,F为 CE中点,DF=AE=3,则AC的长为多少?
A
二线合一的线——AD
翻折ΔADC补全等腰
C
D
底边的中线与顶角的角平分线重合——现等腰
底边的高与底边的中线重合————现等腰 底边的高与顶角的角平分线重合——现等腰 底边的中线与顶角的角平分线重合——现等腰
两线合一现等腰
过关条件
两线合一补 等腰
两线合一现等腰的内容 巧补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例1
两线合一现等腰
如图, ΔABC中,AD平分∠BAC,AD⊥CD, D为垂足,AB>AC,求证∠2=∠1+∠B
B
C
D
底边的高与底边的中线重合——现等腰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7.1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7.1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D、E在 底边BC上,且AD=AE,你能说明BD与CE相等吗?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吗?试一试!)
A
BD
EC
内容:
1.前两个条件如何应用? 2.题中有没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的完整图形?
要求:
1.展示的同学负责讲解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及回答讨论的问题.
2.展示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做纠正、 质疑或补充.
探究”性质的应

如图,在△ABC中,AC=BC,ACB 90 D是AC上一点,
交BD的延长线于点E,且 AE BD
AE 1 BD 2
求证:BD是∠ABC的角平分线.
F
C
B
作业
解 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确定 AD⊥BC.又因为EF⊥A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 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证明结论.
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性质及应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在△ABC中 (1)∵AB=AC,AD⊥BC,
∴∠ =1∠ ,2 = BD; CD
(2)∵AB=AC,BD=CD,
∴∠ =1∠ ,2 ⊥ AD; BC
(3)∵AB=AC,∠1=∠2,
∴ A⊥D ,BC = BD。 CD
1.项目纸——巩固练习
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AD⊥BC.
2∵.一BG平张分期∠A末BC复,E习F⊥综AB合, 题
∴EF=ED.
总结提升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
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谢谢大家!
A 12
B
D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妙用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妙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妙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及顶角的角平分线是互相重合的,我们把等腰三角形的这一性质简称为“三线合一”,这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本文例说这一性质在解题中的运用.一、求线段最值在处理线段问题时,如果既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又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则应尽可能地运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这样,还能帮助同学们熟练掌握“三线合一”性质的转化.例1 如图1,在△ABC中,AB=AC=5,BC=6,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BP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解过点A作AD⊥BC于点D.因为AB=AC=5,BC=6,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3.再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D=4,因为垂线段最短,所以当BP⊥AC 时,BP有最小值.利用等面积法,可得AD·BC=BP·AC.即4 ×6=5BP,则BP=245.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等面积法.在此题中还考查了学生为了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二、证明直线垂直在证明两直线垂直的问题时,如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可用“三线合一”来证明:(1)两线段中一条是这个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2)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例2 如图2所示,已知AB=AE,∠B=∠E,BC=ED,F是CD的中点.求证:AF⊥CD.分析由已知,F是CD的中点,要证AF⊥CD,若连结AC与AD,则只要证得AC =AD,则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证AF⊥CD.证明连结AC与AD.∵在△ABC和△AED中,AB=AE,∠B=LE,BC=ED,∴△ABC≌△AED.则AC=AD.∵AF是等腰△ACD的底边上的中线,∴AF⊥C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三、处理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在处理角之间的关系时,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并将已知条件与待求证的角关系转化到一起,可以使问题容易地得到了解决.例3 如图3所示,∠A=∠D=90°,AB=CD,AC与BD相交于点F,E是BC的中点.求证:∠BFE=∠CFE.分析因为E是BC的中点,故要证∠BFE=∠CFE,我们很自然联想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只要能证明BE=CE,再由E是BC的中点,我们就知道EF即是∠BFC 的角平分线,因此也就得出结论.证明∵1=∠2,∠A=∠D=90°,AB=CD,∴△ABF≌ADCF,∴BF=CF.则△BCE是等腰三角形,又∵E是BC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EF是∠BFC的角平分线,则∠BFE=∠CFE.点评本题既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例4 如图4所示,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若∠BAC=70°,则∠BAD=_______°.解由AB=AC,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BAD=∠CAD,由∠BAC=70°,则∠BAD=35°.点评本题也能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但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证明方法比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简单得多.。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等腰三角形内部的三条特殊线段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一定理的原理和应用。

让我们回顾一下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等腰三角形是一个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假设AB = AC,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特殊的性质。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连线、底边中点连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三条线段会相交于同一个点。

这个点被称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平分线与底边的中点连线上的交点,也是底边上的高线与底边的中点连线上的交点。

这一点在几何学中被称为等腰三角形的顶心。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定理,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为BC,顶点为A。

连接点A和BC的垂直线段为AD,垂足为D。

连接点A和BC的中点为M。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知道AD是BC的高线,而AM是BC的中线。

根据三线合一定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点D、M和顶点角平分线AN三者共线。

也就是说,这三条线段会相交于同一个点。

这个点被称为等腰三角形ABC的顶心。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很多几何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理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平分线与底边的中线垂直。

根据三线合一定理,我们可以知道顶点角平分线AN与底边的中点连线AM相交于D点。

因为AM是BC的中线,所以AD = DM。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D是BC的高线,所以AD ⊥ BC。

又因为AD = DM,所以DM ⊥ BC。

因此,顶点角平分线AN与底边的中线AM垂直。

另一个常见的应用是利用三线合一定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平分线与高线相等。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D是BC的高线,AN 是顶点角的平分线。

根据三线合一定理,AN与AM相交于D点,所以AD = DM。

因此,顶点角平分线与高线相等。

除了上述两个应用外,三线合一定理还可以用于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内切圆存在,并求取其半径。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
分析 要证明CD=AB+BD,可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CD于点E,连结AE,趁下来的问题只要能证明DE=DB,CE=AE即可,而由已知条件结合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和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与底角的关系即证.
证明 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CD于点E,连结AE,则AE=AB,即∠AEB=∠ABC.
因为AD⊥BC,所以AD是BE的中线,即DE=BD.
又因为∠ABC=2∠C,所以∠AEB3;∠C,所以∠CAE=∠C,即CE=AE=AB,
故CD=AB+BD.
分析 由于DE⊥AB,DF⊥AC,所以要证明DE=DF,只要证明点D是∠BAC的平分线上的点,于是连结AD,而由AB=AC,BD=CD即可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
证明 连结AD.因为AB=AC,BD=CD,所以AD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上的中线,即AD又是顶角的平分线.
又因为DE⊥AB,DF⊥AC,所以DE=DF.
证明 延长线BA、CD交于点E.因为BF平分∠ABC,CD⊥BD,所以可得BC=BE,DE=DC,
又因为∠BAC=90°,∠AFB=∠DFC,所以可得∠ABF=∠DCF,
又AB=AC,∠BAF=∠CAE,所以△ABF≌△ACE(SAS),即BF=CE,
故BF=2CD.
五、证明一个角是直角
例5如图5,△ABC中,∠ACB=2∠B,BC=2AC.求证:∠A=90°.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被称做为“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在几何解题中有着广泛地运用,现举例说明.
一、证明线段相等
例1如图1,在△ABC中,AB=AC,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DE=DF.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初中数学)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初中数学)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一、应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例1 如图1,在△ABC中,△A=40°,△ABC=80°,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D=BC=CE,连接CD,BE.若求△BDC和△ABE的度数.解析:因为BD=BC,△ABC=80°,所以△BDC=△BCD=12×(180°-80°)=50°.因为△A=40°,所以△ACB=180°-△A-△ABC=180°-40°-80°=60°.因为CE=BC,所以△BC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EBC=60°.所以△ABE=△ABC-△EBC=80°-60°=20°.二、应用“三线合一”的性质“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性质,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例2 如图2,在等腰△ABC中,AB=AC,点D是BC边中点,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C B.AD△BCC.△BAD=△CAD D.AB=2BC图2解析:因为AB=AC,所以△B=△C,选项A不符合题意;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D是∠BAC的平分线,也是△ABC底边BC上的高,所以BAD=△CAD,AD△BC,故选项B,C不符合题意.故选D.例3(2021年北京)《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了一种确定东西方向的方法,大意是:日出时,在地面上点A处立一根杆,在地面上沿着杆的影子的方向取一点B,使B,A两点间的距离为10步(步是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在点B处立一根杆;日落时,在地面上沿着点B处的杆的影子的方向取一点C,使C,B两点间的距离为10步,在点C处立一根杆.取CA的中点D,那么直线DB表示的方向为东西方向.(1)上述方法中,杆在地面上的影子所在直线及点A,B,C的位置如图3所示.使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作CA的中点D(保留作图痕迹).图3(2)在图4中确定了直线DB表示的方向为东西方向.根据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互相垂直,可以判断直线CA 表示的方向为南北方向,完成如下证明.证明:在△ABC中,BA=,D是CA的中点,△CA△DB()(填推理的依据).△直线DB表示的方向为东西方向,△直线CA表示的方向为南北方向.图1解析:(1)作BD△AC于D即可,如图3,点D即为所求作.图4(2)在△ABC中,BA=BC,D是CA的中点,△CA△DB(三线合一).△直线DB表示的方向为东西方向,△直线CA表示的方向为南北方向.故分别填BC,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怎么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怎么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怎么用
三线合一,即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三条线互相重合。

例: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为一条,则可以说这条线段是底边对应顶点的角平分线。

三线合一逆命题
①如果三角形中有一角的角平分线和它所对边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中有一边的中线和这条边上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③如果三角形中有一角的角平分线和它所对边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指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两个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做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三线合一”的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八种应用

“三线合一”的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八种应用
∴△AEF≌△AEB(SAS).
∴∠ABE=∠AFE=90°,即EB⊥AB.
返回
应用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利用“三线合一”证明角的倍分关系
6.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点D.
求证∠DBC=
1 ∠BAC. 2
证明:过点A作AF⊥BC于点F.
∵AB=AC,AF⊥BC,
1 ∠BAC. 2
∴∠CAF=∠BAF=
证明:如图,延长BA,CD交于点E.
∵BF平分∠ABC, ∴∠ABD=∠CBD.
∵CD⊥BD,
∴∠BDC=∠BDE=90°.
又∵BD=BD,
∴△BDC≌△BDE(ASA).
∴CD=ED,即CE=2CD.
∵∠BAC=90°,∠BDC=90°,∠AFB=∠DFC, ∴∠ABF=∠DCF. 又∵AB=AC,∠BAF=∠CAE=90°, ∴△ABF≌△ACE(ASA). ∴BF=CE.∴BF=2CD.
返回
应用
2
利用“三线合一”求线段长度
2.如图,在△ABC中,AB=AC,AD= DB,DE⊥AB于点E.若BC=12,且
△BDC的周长为36,求AE的长.
解:∵△BDC的周长=BD+BC+CD=36,BC=12,
∴BD+DC=24.
∵AD=BD,
∴AD+DC=24,即AC=24.
∵AB=AC,∴AB=24.
第13章 轴对称
双休作业(六)
2
“三线合一”的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
的八种应用
1
2
3
4
5
6
7
8
应用
1
利用“三线合一”求角
1.如图,已知屋架的顶角∠BAC=100°, 立柱AD垂直于横梁BC,斜梁AB=AC.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考点导航】目录【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连中线】【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无中点时,作高线】【类型三巧用“角平分线+垂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连中线】1如图,在△ABC 中,∠A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直线DE 交直线AB 与E ,过D 作直线DF ⊥DE ,并交直线AC 与F .(1)若E点在线段AB 上(非端点),则线段DE 与DF 的数量关系是;(2)若E 点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请你作图(用黑色水笔),此时线段DE 与DF 的数量关系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DE =DF(2)图见解析,DE =DF ,理由见解析【分析】(1)连接AD ,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 =BD =CD ,∠B =∠DAF =45°,AD ⊥BC ,再根据垂直的定义、等量代换可得∠BDE =∠ADF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出△BDE ≅△AD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分①当点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在BC 的下方时,②当点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在BC 的上方时两种情况,参考(1)的思路,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如图,连接AD ,∵在△ABC 中,∠A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AD =BD =CD ,∠B =∠DAF =45°,AD ⊥BC ,∴∠BDE +∠ADE =90°,∵DF ⊥DE ,∴∠ADF+∠ADE =90°,∴∠BDE =∠ADF ,在△BDE 和△ADF 中,∠B =∠DAFBD =AD ∠BDE =∠ADF,∴△BDE ≅△ADF ASA ,∴DE =DF ,故答案为:DE =DF .(2)解:DE =DF ,理由如下:①如图,当点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在BC 的下方时,如图,连接AD ,∵在△ABC 中,∠A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AD =BD ,∠ABD =∠DAC =45°,AD ⊥BC ,∴∠DBE =∠DAF =135°,∠ADF +∠BDF =90°,∵DF ⊥DE ,∴∠BDE +∠BDF =90°,∴∠BDE =∠ADF ,在△BDE 和△ADF 中,∠DBE =∠DAFBD =AD ∠BDE =∠ADF,∴△BDE ≅△ADF ASA ,∴DE =DF ;②如图,当点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在BC 的上方时,如图,连接AD ,∵在△ABC 中,∠A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AD =CD ,∠ACD =∠DAB =45°,AD ⊥BC ,∴∠DCF =∠DAE =135°,∠ADE +∠CDE =90°,∵DF ⊥DE ,∴∠CDF +∠CDE =90°,∴∠ADE =∠CDF ,在△ADE 和△CDF 中,∠DAE =∠DCFAD =CD ∠ADE =∠CDF,∴△ADE ≅△CDF ASA ,∴DE =DF ;综上,线段DE 与DF 的数量关系是DE =DF ,故答案为:DE =DF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1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C =a ,点E 为边AC 上任意一点,点D 为AB 的中点,过点D 作DF ⊥DE 交BC 于点F .求证:CE +CF为定值.【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连接CD ,证明△CDE ≌△BDF ,得CE =BF ,进一步证明CE +CF =BC =AC =a ,从而得到结论.【详解】证明:连接CD ,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D 为AB 的中点,∴CD ⊥AB ,CD 平分∠ACB ,AD =BD =CD∴∠DCA =∠DCB =∠DBC =45°又DE ⊥DF∴∠EDC +∠FDC =90°而∠FDC +∠FDB =90°∴∠EDC =∠FDB在△CDE 和△BDF 中,∠DCE =∠DBFCD =CD∠EDC =∠BDF∴△CDE ≌△BDF∴CE =BF∵BC =AC =a ∴CE +CF =BE +CF =BC =AC =a ,故:CE +CF 为定值.【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CE =BF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1,在Rt △ABC 中,∠C =90°,AC =BC ,点P 是斜边AB 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边AC ,BC 上,连接PD ,PE ,若PD ⊥PE.(1)求证:PD =PE ;(2)若点D ,E 分别在边AC ,CB 的延长线上,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加以证明;(3)在(1)或(2)的条件下,△PBE 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PEB 的度数(不用说理);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成立,见解析(3)能成为等腰三角形,此时∠PEB 的度数为22.5°或67.5°或90°或45°【分析】(1)连接PC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CP =45°=∠B ,从而得到CP =BP ,再由PD ⊥PE ,可得∠DPC =∠EPB ,可证得△DPC ≌△EPB ,即可求证;(2)连接PC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CP =45°=∠ABC =∠A =∠ACP ,从而得到CP =AP ,再由∵PD ⊥PE ,CP ⊥AB ,可得∠APD =∠CPE ,可证得△APD ≌△CPE ,即可;(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四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详解】(1)明∶连接PC,∵∠ACB =90°,AC =BC ,∴∠A =∠B =45°,∵P 为斜边AB 的中点,∴CP ⊥AB ,∴∠DCP =45°=∠B ,∴CP =BP ,∵PD ⊥PE ,∴∠DPC +∠CPE =∠CPE +∠EPB =90°,∴∠DPC =∠EPB ,在△DPC 和△EPB 中,∠DCP =∠BPC =PB ∠DPC =∠EPB,∴△DPC ≌△EPB ASA ,∴PD =PE ;(2)解:PD =PE 仍成立,理由如下:连接CP,∵∠C =90°,AC =BC ,∴∠A =∠ABC =45°,∵P 为斜边AB 的中点,∴CP ⊥AB ,∴∠ECP =45°=∠ABC =∠A =∠ACP ,∴CP =AP ,又∵PD ⊥PE ,CP ⊥AB ,∴∠DPE =∠CPA =90°,∴∠DPE +∠CPD =∠CPA +∠CPD ,∴∠APD =∠CPE ,在△APD 和△CPE 中,∠PAD =∠PCEPC =PA ∠APD =∠CPE,∴△APD ≌△CPE ASA ,∴PD =PE ;(3)解:△PBE 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BE =BP ,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则∠E =∠BPE ,又∵∠E +∠BPE =∠ABC =45°,∴∠PEB =22.5°;②当BE =BP ,点E 在CB 上时,则∠PEB =∠BPE =12180°-45° =67.5°;③当EP =EB 时,则∠B =∠BPE =45°,∴∠PEB =180°-∠B -∠BPE =90°;④当EP =PB ,点E 和C 重合,∴∠PEB =∠B =45°;综上所述,△PBE 能成为等腰三角形,∠PEB 的度数为22.5°或67.5°或90°或4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3在Rt△ABC中,AC=BC,∠ACB=90°,点O为AB的中点.(1)若∠EOF=90°,两边分别交AC,BC于E,F两点.①如图1,当点E,F分别在边AC和BC上时,求证:OE=OF;②如图2,当点E,F分别在AC和CB的延长线上时,连接EF,若OE=6,则S△EOF=.(2)如图3,若∠EOF=45°,两边分别交边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连接EF,若CF=3,EF=5,试求AE的长.【答案】(1)①见解析;②18(2)2【分析】(1)①由“ASA”可证△AOE≌△COF,可得OE=OF;②由“ASA”可证△COE≌△BOF,可得OE=OF=6,即可求解;(2)由“ASA”可证△COF≌△AOH,可得CF=AH=3,OF=OH,由“SAS”可证△EOF≌△EOH.,可得EF=EH=5,即可求解.【详解】(1)①证明:如图1,连接OC,∵AC=BC,∠ACB=90°,∴∠=∠B=45°.∵点O为AB的中点,∴∠AOC=∠EOF=90°,∴△AOC和△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CO=BO,∴∠AOE=∠COF,∴△AOE≌△COF(ASA),∴OE=OF;②解:如图2,连接OC,同理可证:AO=CO=BO,∠ABC=∠ACO=45°,∴∠OCE=∠OBF=135°,∵∠AOC=∠EOF=90°,∴∠COE=∠BOF,∴△COE≌△BOF(ASA),∴OE=OF=6,×OE⋅OF=18,∴SΔEOF=12故答案为:18;(2)解:如图3,连接CO,过点O作HO⊥FO,交CA的延长线于点H,∵AC=BC,∠ACB=90°,点O为AB的中点,∴AO=CO=B0,∠AOC=∠FOH=90°,∠BAC=∠BCO=45°,∴.∠COF=∠AOH,∠OCF=∠OAH=135°,∴△COF≌△AOH(ASA),∴CF=AH=3,OF=OH,∵∠EOF=45°,∠FOH=90°,∴∠EOF=∠EOH=45°,又∵OF=OH,EO=EO,∴△EOF≌△EOH(SAS),∴EF=EH=5,∴.AE=EH-AH=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无中点时,作高线】1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1)如图1,求证:BD=CE;(2)如图2,当AD=CD时,过点C作CM⊥AD于点M,如果DM=2,求CD-BD的值.【答案】(1)见解析(2)4【分析】(1)过A作AH⊥BC于点H,根据三线合一可得:BH=CH,DH=EH,即可证明;(2)过A作AH⊥BC于点H,易证△AHD≌△CMD,可得MD=DH,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如图过A作AH⊥BC于点H,∵AB=AC,AH⊥BC,∴BH=CH,∵AD=AE,∴DH=EH,∴BD=CE;(2)解:过A作AH⊥BC于点H,在△AHD 和△CMD 中,∠CDM =∠ADH∠CMD =∠AHD =90°CD =AD∴△AHD ≌△CMD AAS ,∴DH =MD ,∴CD -BD =CH +DH -BH -DH =2DH =2MD =4.【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如图,△ADB 与△BCA 均为等腰三角形,AD =AB =CB ,且∠ABC =90°,E 为DB 延长线上一点,∠DAB =2∠EAC.(1)若∠EAC =20°,求∠CBE 的度数;(2)求证:AE ⊥EC ;(3)若BE =a ,AE =b ,CE =c ,求△ABC 的面积(用含a ,b ,c 的式子表示).【答案】(1)20°(2)见解析(3)12a 2+12bc 【分析】(1)先,是等腰三角形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 =∠DBA =70°,即可由∠CBE =180°-∠DBA -∠ABC 求解;(2)过点A 作AF ⊥DE 于点F ,过点C 作CG ⊥DE 于点G ,证明△BAF ≌△CBG AAS ,得出AF =BG ,BF =CG ,进而求得∠AEF =∠ACB =45°,∠CEG =∠AEF =45°,即可得出∠AEC =90°,从而得出结论;(3)由(2)可知CG =BF ,AF =EF ,从而有CG =BF =EF -BE =AF -BE ,再根据S △ABC =S △AEB +S △AEC -S △BEC ,则有S △ABC =12BE ⋅AF +12AE ⋅EC -12BE ⋅CG =12BE AF -CG +12AE ⋅EC =12BE ⋅BE +12AE ⋅EC ,即可求解.【详解】(1)解:∵∠EAC =20°,∠DAB =2∠EAC ,∴∠BAD =40°,∵AD =AB ,∴∠D =∠DBA =12180°-∠BAD =12180°-40° =70°,又∵∠ABC =90°,∴∠CBE =180°-70°-90°=20°.(2)证明:过点A 作AF ⊥DE 于点F ,过点C 作CG ⊥DE 于点G ,∴∠AFB =∠ABC =∠CGB =90°,又∵AD =AB =CB ,∴∠BAC =∠ACB =45°,∠FAB =12∠DAB =∠CAE ,∵∠FAB +∠FBA =∠FBA +∠CBG =90°,∴∠FAB =∠CBG =∠CAE ,∴在△BAF 和△CBG 中,∠BAF =∠CBG∠AFB =∠CGB AB =BC,∴△BAF ≌△CBG AAS ,∴AF =BG ,BF =CG ,∵∠CBG =∠CAE ,设AE 、BC 交于点O ,则∠AEF =180°-∠CBG -∠BOE∠ACB =180°-∠CAE -∠AOC又∠BOE =∠AOC ,∴∠AEF =∠ACB =45°,∴AF =EF =BG ,BF =CG ,∴BF =EG =CG ,∴∠CEG =∠AEF =45°,∴∠AEC =90°,∴AE ⊥EC .(3)解:由(2)可知CG =BF ,AF =EF ,∴CG =BF =EF -BE =AF -BE ,∵S △ABC =S △AEB +S △AEC -S △BEC ,∴S △ABC =12BE ⋅AF +12AE ⋅EC -12BE ⋅CG .=12BE AF -CG +12AE ⋅EC =12BE ⋅BE +12AE ⋅EC =12a 2+12bc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属三角形综合题目,难度适中.2已知OP 平分∠MON ,如图1所示,点B 在射线OP 上,过点B 作BA ⊥OM 于点A ,在射线ON 上取一点C ,使得BC =BO .(1)若线段OA =3cm ,求线段OC 的长;(2)如图2,点D 是线段OA 上一点,作∠DBE ,使得∠DBE =∠ABO ,∠DBE 的另一边交ON 于点E ,连接DE .①∠OBC =2∠DBE 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②请判断三条线段CE ,OD ,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6cm(2)①∠OBC =2∠DBE 成立,理由见解析;②CE =OD +DE ,理由见解析【分析】(1)如图所示,过点B作BH⊥OC于H,由三线合一定理得到OC=2OH,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OA=∠BOH,进一步证明△BAO≌△BHO,得到OH=OA=3cm,则OC=2OH=6cm;(2)①如图所示,过点B作BH⊥OC于H,由三线合一定理得到∠OBC=2∠OBH,同(1)可得△BAO≌△BHO,则∠OBH=∠OBA,由∠DBE=∠ABO,即可推出∠OBC=2∠OBH=2∠DBE;②如图所示,在CE上截取CQ=OD,连接BQ,先证明∠BOD=∠BCQ,进而证明△BOD≌△BCQ,得到BD=BQ,∠OBD=∠CBQ,进一步证明∠EBQ=∠EBD,从而证明△EBD≌△EBQ,得到DE=QE,由CE=CQ+QE可证明CE=OD+DE.【详解】(1)解:如图所示,过点B作BH⊥OC于H,∵BC=OB,BH⊥OC,∴OH=CH,即OC=2OH,∵OP平分∠MON,∴∠BOA=∠BOH,∵BA⊥OM,BH⊥OC,∴∠BAO=∠BHO=90°,又∵OB=OB,∴△BAO≌△BHO AAS,∴OH=OA=3cm,∴OC=2OH=6cm(2)解:①∠OBC=2∠DBE成立,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过点B作BH⊥OC于H,∵BC=OB,BH⊥OC,∴∠OBH=∠CBH,即∠OBC=2∠OBH,同(1)可得△BAO≌△BHO,∴∠OBH=∠OBA,∵∠DBE=∠ABO,∴∠DBE=∠OBH,∴∠OBC=2∠OBH=2∠DBE;②CE=OD+DE,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在CE上截取CQ=OD,连接BQ,∵OB=BC,∴∠BOC=∠BCO,∵△BAO≌△BHO,∴∠BOA=∠BOH,∴∠BOD=∠BCQ,∴△BOD≌△BCQ SAS,∴BD=BQ,∠OBD=∠CBQ,∠OBC,∵∠DBE=12∠OBC,∴∠OBD+∠ODE=12∴∠CBQ+∠ODE=1∠OBC,∴∠EBQ =12∠OBC ,∴∠EBQ =∠EBD ,又∵EB =EB ,∴△EBD ≌△EBQ SAS ,∴DE =QE ,∵CE =CQ +QE ,∴CE =OD +D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线合一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巧用“角平分线+垂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1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E 是BC 的中点,过点E 作FG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H ,交AB 于F ,交AC 的延长线于G .求证:(1)AF =AG ;(2)BF =CG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ASA 证明△AHF ≌△AHG ,即可得出AF =AG ;(2)过点C 作CM ∥AB 交FG 于点M ,由△AHF ≌△AHG 可得∠AFH =∠G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MG =∠AFH ,可得∠CMG =∠G ,进而得出CM =CG ,再根据据ASA 证明△BEF ≌△CEM ,得出BF =CM ,等量代换即可得到BF =CG .【详解】(1)证明:∵AD 平分∠BAC ,∴∠FAH =∠GAH ,∵FG ⊥AH ,∴∠AHF =∠AHG =90°,在△AHF 和△AHG 中,∠FAH =∠GAHAH =AH ∠AHF =∠AHG,∴△AHF ≌△AHG ASA,∴AF =AG ;(2)证明:过点C 作CM ∥AB 交FG 于点M ,∵△AHF ≌△AHG ,∴∠AFH =∠G ,∵CM ∥AB ,∴∠CMG =∠AFH ,∴∠CMG =∠G ,∴CM =CG ,∵E 是BC 的中点,∴BE =CE ,∵CM ∥AB ,∴∠B =∠ECM ,在△BEF 和△CEM 中,∠B =∠ECMBE =CE ∠BEF =∠CEM,∴△BEF ≌△CEM ASA ,∴BF =CM ,∴BF =CG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平行线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及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D 为△ABC 内一点,CD 平分∠ACB ,BD ⊥CD ,∠A =∠ABD ,若BD =1,BC =3,求:线段AC的长.【答案】5【分析】延长BD 交AC 于点E ,由题意可推出BE =AE ,依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等腰三角形BCE ,可推出BC =CE ,AE =BE =2BD ,根据BD =1,BC =3,即可求出AC 的长度.【详解】解∶延长BD 交AC 于点E ,∵∠A =∠ABD ,∴BE =AE ,∵BD ⊥CD ,∴BE ⊥CD ,∴∠BDC =∠EDC =90°,∴∠BCD +∠EBC =∠ECD +∠BEC =90°,∵CD 平分∠ACB ,∴∠BCD =∠ECD ,∴∠EBC =∠BEC ,∴BC =CE,∵BE ⊥CD ,∴BE =2BD ,∵BD =1,BC =3,∴BE =2,CE =3,∴AE =BE =2,∴AC =AE +EC =2+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通过等量代换,即可推出结论.2如图,AD 为△ABC的角平分线.(1)如图1,若CE ⊥AD 于点F ,交AB 于点E ,AB =8,AC =5.则BE =.(2)如图2,若∠C =2∠B ,点E 在AB 上,且AE =AC ,AB =a ,AC =b ,求CD 的长;(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3)如图3,BG ⊥AD ,点G 在AD 的延长线上,连接CG ,若△ACG 的面积是7,求△ABC 的面积.【答案】(1)3(2)a -b(3)14【分析】(1)利用ASA 证明△AEF ≌△ACF ,得出AE =AC =5,再利用BE =AB -AE 即可求得答案;(2)利用SAS 证明△AED ≌△ACD ,得出∠AED =∠C ,ED =CD ,由题意可得出BE =AB -AE =a -b ,再利用等角对等边证得DE =BE ,即可得出答案;(3)延长AC 、BG 交于H ,先证明△ABG ≌△AHG ,得出:BG =GH ,S △ABG =S △AHG ,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S △CBG =S △CGH ,设S △CBG =S △CGH =x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解:∵AD 平分∠BAC ,∴∠EAF =∠CAF ,∵CE ⊥AD ,∴∠AFE =∠AFC =90°,在△AEF 和△ACF 中,∠EAF =∠CAFAF =AF ∠AFE =∠AFC,∴△AEF ≌△ACF ASA ∴AE =AC =5,∵AB =8,∴BE =AB -AE =8-5=3;故答案为:3.(2)解:∵AD 平分∠BAC ,∴∠EAD =∠CAD ,在△AED 和△ACD 中,AE =AC∠EAD =∠CAD AD =AD,∴△AED ≌△ACD SAS ,∴∠AED =∠C ,ED =CD ,∵AE =AC ,AB =a ,AC =b ,∴BE =AB -AE =a -b ,在△BDE 中,∠AED =∠B +∠BDE ,∴∠C =∠B +∠BDE ,∵∠C =2∠B ,∴∠B =∠BDE ,∴DE =BE =a -b ,∴CD =a -b ;(3)解:如图,延长AC 、BG 交于H ,∵AD 平分∠BAC ,∴∠BAG =∠HAG ,∵BG ⊥AD ,∴∠AGB =∠AGH =90°,在△ABG 和△AHG 中,∠BAG =∠HAGAG =AG ∠AGB =∠AGH,∴△ABG ≌△AHG ASA ,∴BG =GH ,S △ABG =S △AHG ,∴S △CBG =S △CGH ,设S △CBG =S △CGH =x ,∵S △ACG =7,∴S △AGH =S △ACG +S △CGH =7+x ,∴S △ABG =S △AHG =7+x ,∴S △ABH =27+x =14+2x ,∴S △ABC =S △ABH -S △CBG +S △CGH =14+2x -x +x =1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面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3△ABC 中,∠ACB =90°,AC =BC ,点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D 并延长,过点B 作BF ⊥AD 交AD 延长线于点F.(1)如图1,若AD 平分∠BAC ,AD =6,求BF 的值;(2)如图2,M 是FB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M ,当AD 平分∠MAC 时,试探究AC 、CD 、AM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连接CF ,①求证:∠AFC =45°;②S △BCF =354,S △ACF =21,求AF 的值.【答案】(1)3(2)AC +CD =AM ,理由见解析(3)①证明见解析;②12【分析】(1)如图,分别延长AC ,BF 交于点E .证明△ADC ≌△BEC ASA ,得到BE =AD =6,再证明△ABF ≌△AEF ,即可得到BF =EF =12BE =3;(2)如图,分别延长BF ,AC 交于点E ,由(1)可得△ACD ≌△BCE ,得CD =CE ,再证△AFM ≌△AFE 得到AM =AE ,由此可得结论;(3)如图所示,在AD 上截取AH =BF ,证明△ACH ≌△BCF ,得到CH =CF ,∠ACH =∠BCF ,进一步证明∠HCF =90°,则∠CFH =∠CHF =180°-∠HCF 2=45°;②如图所示,过点C 作CG ⊥HF 于G ,则△CGH 、△CG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GH =GF =GC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S △ACH =S △BCF =354则S △CHF =S △ACF -S △ACH =494,据此求出HF =7,则CG =3.5,进一步求出AH =5则AF =AH +HF =12.【详解】(1)解:如图,分别延长AC ,BF 交于点E .∵BF ⊥AD ,∴∠AFB =∠ACB=90°,又∵∠ADC =∠BDF ,∴∠DAC =∠EBC .在△ADC 和△BEC 中,∠DAC =∠EBCAC =BC∠ACD =∠BCE =90°∴△ADC ≌△BEC ASA .∴BE =AD =6;∵BF ⊥AD ,∴∠AFB =∠AFE =90°,∵AD 平分∠BAC ,∴∠BAF =∠EAF .在△ABF 和△AEF 中,∠BAF =∠EAFAF =AF∠AFB =∠AFE∴△ABF ≌△AEF ASA .∴BF =EF =12BE =3;(2)解:AC +CD =AM ,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延长MF ,AC 交于点E .由(1)可得,△ADC ≌△BCE ,∴CD =CE .∵BF ⊥AD ,∴∠AFM =∠AFE =90°,∵AF 平分∠MAE ,∴∠MAF =∠EAF .在△AMF 和△AEF 中,∠MAF =∠EAFAF =AF∠AFM =∠AFE∴△AFM ≌△AFE ASA .∴AM =AE .∵AE =AC +CE =AC +CD .∴AC +CD =AM .(3)解:①如图所示,在AD 上截取AH =BF ,在△ACH 和△BCF 中,AH =BF∠CAH =∠CBF AC =BC,∴△ACH ≌△BCF SAS ,∴CH =CF ,∠ACH =∠BCF ,∵∠ACH +∠BCH =90°,∴∠BCF +∠BCH =90°,即∠HCF =90°,∴∠CFH =∠CHF =180°-∠HCF 2=45°;②如图所示,过点C 作CG ⊥HF 于G ,∴∠GCH =GCF =45°,∴△CGH 、△CG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H =GF =GC ,∵△ACH ≌△BCF ,∴S △ACH =S △BCF =354∴S △CHF=S △ACF -S △ACH =494,∴12HF ⋅CG =494,即12HF ⋅12HF =494,∴HF =7,∴CG=3.5,∴1 2AH×3.5=354,∴AH=5,∴AF=AH+HF=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面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等,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4(2022春·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校考期中)(1)【问题情境】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方法,如图1,OP平分∠MON.点A为OM上一点,过点A作AC⊥OP,垂足为C,延长AC交ON于点B,可根据证明△AOC≌△BOC,则AO=BO,AC= BC(即点C为AB的中点).(2)【类比解答】如图2,在△ABC中,CD平分∠ACB,AE⊥CD于E,若∠EAC=63°,∠B=37°,通过上述构造全等的办法,可求得∠DAE=.(3)【拓展延伸】如图3,△ABC中,AB=AC,∠BAC=90°,CD平分∠ACB,BE⊥CD,垂足E在CD的延长线上,试探究BE和C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4)【实际应用】如图4是一块肥沃的三角形土地,其中AC边与灌渠相邻,李伯伯想在这块地中划出一块直角三角形土地进行水稻试验,故进行如下操作:①用量角器取∠ACB的角平分线CD;②过点A作AD⊥CD于D.已知BC=13,AC=10,△ABC面积为20,则划出的△ACD的面积是多少?请直接写出答案.【答案】(1)ASA(2)26°(3)BE=12CD,证明见解析(4)△ACD的面积是10013【分析】(1)证△AOC≌△BOC(ASA),得AO=BO,AC=BC即可;(2)延长AE交BC于点F,由问题情境可知,AC=F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EFC=∠EAC=63°,然后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结论;(3)拓展延伸延长BE、CA交于点F,证△ABF≌△ACD(ASA),得BF=CD,再由问题情境可知,BE=FE =12BF ,即可得出结论;(4)实际应用延长AD 交BC 于E ,由问题情境可知,AD =ED ,EC =AC =10,则S △ACD =S △ECD ,再由三角形面积关系得S △ACE =1013S △ABC =20013,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OP 平分∠MON ,∴∠AOC =∠BOC ,∵AC ⊥OP ,∴∠ACO =∠BCO ,∵OC =OC ,∴△AOC ≌△BOC (ASA ),∴AO =BO ,AC =BC ,故答案为:ASA ;(2)解:如图2,延长AE 交BC 于点F ,由可知,AC =FC ,∴∠EFC =∠EAC =63°,∵∠EFC =∠B +∠DAE ,∴∠DAE =∠EFC -∠B =63°-37°=26°,故答案为:26°;(3)解:BE =12CD ,证明如下:如图3,延长BE 、CA 交于点F ,则∠BAF =180°-∠BAC =90°,∵BE ⊥CD ,∴∠BED =90°=∠BAC ,∵∠BDC =∠ABF +∠BED =∠ACD +∠BAC ,∴∠ABF =∠ACD ,又∵AB =AC ,∴△ABF ≌△ACD (ASA ),∴BF =CD ,由问题情境可知,BE =FE =12BF ,∴BE =12CD ;(4)解:如图4,延长AD 交BC 于E ,由问题情境可知,AD =ED ,EC =AC =10,∴S △ACD =S △ECD ,∵S △ABC =20,∴S △ACE =1013S △ABC =20013,∴S △ACD =12S △ACE =10013,答:△ACD 的面积是10013.【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以及三角形面积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讲义 (含解析)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讲义 (含解析)

第6讲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识定位讲解用时:5分钟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二,基础一般;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二新课,本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所有的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性,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殊性,使得它比一般三角形的应用更广泛。

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部分内容学得更扎实。

知识梳理讲解用时:20分钟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定义法)(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对应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AB C等边三角形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接下来要研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定义)(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同样适用于等边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定义)(2)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B C课堂精讲精练【例题1】在△ABC中,AB=AC,∠A﹣∠B=15°,则∠C的度数为()A.50°B.55°C.60°D.70°【答案】B【解析】根据已知可得到该三角形的为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及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即可求得∠C的度数.解:∵AB=AC,∠A﹣∠B=15°∴∠B=∠C,∠A=∠B+15°∵∠B+∠C+∠A=180°∴∠C=55°.故选:B.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的等量代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记等腰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做题.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1.1】3.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AC上一点,BC=BD=AD,求∠A的大小?【答案】【解析】由BD=BC=AD可知,△ABD,△BCD为等腰三角形,设∠A=∠ABD=x,则∠C=∠CDB=2x,又由AB=AC可知,△ABC为等腰三角形,则∠ABC=∠C=2x,在△ABC中,用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解:∵BD=BC=AD,∴△ABD,△BCD为等腰三角形,设∠A=∠ABD=x,则∠C=∠CDB=2x,又∵AB=AC可知,∴△ABC为等腰三角形,∴∠ABC=∠C=2x,在△ABC中,∠A+∠ABC+∠C=180°,即x+2x+2x=180°,解得x=36°,即∠A=36°.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外角的性质,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教学建议:熟记等腰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做题.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2】在△ABC中,AB=AC,那么在这个三角形中,三线重合的线段是()A.∠A的平分线,AB边上的中线,AB边上的高B.∠A的平分线,BC边上的中线,BC边上的高C.∠B的平分线,AC边上的中线,AC边上的高D.∠C的平分线,AB边上的中线,AB边上的高【答案】B【解析】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解:∵在△ABC中,AB=AC,∴∠A是顶角,∴∠A的平分线,BC边上的中线,BC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故选:B.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首先要找到顶角.教学建议:熟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2.1】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B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AD=∠CAD B.AD⊥BC C.∠B=∠C D.∠BAC=∠B【答案】D【解析】由在△ABC中,AB=AC,点D为BC的中点,根据等边对等角与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解:∵AB=AC,点D为BC的中点,∴∠BAD=∠CAD,AD⊥BC,∠B=∠C.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D.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教学建议:熟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3】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那么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BD≌△ACD B.∠B=∠CC.AD是△ABC的中线D.△ABC是等边三角形【答案】D【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作出判断.解:∵在△ABC中,AB=AC,AD平分∠BAC,∴∠B=∠C,AD是△ABC的中线,高线,∴BD=DC,∠ADB=∠ADC=90°,∵在Rt△ABD与Rt△ACD中,,∴Rt△ABD≌Rt△ACD(SAS),故A、B、C都成立,只有D不一定成立.故选:D.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3.1】如图,在△ABC,AB=AC,BC=6cm,AD平分∠BAC,则BD= cm.【答案】3【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BC.解:∵AB=AC,AD平分∠BAC,∴BD=BC=×6=3cm.故答案为:3.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并应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3.2】如图,在等边△ABC中,BD⊥AC于D,若AB=4,则AD= .【答案】2【解析】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B=AC,再由BD⊥AC可知AD=AC,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4,∴AB=AC=4,∵BD⊥AC,∴AD=AC=×4=2.故答案为:2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并应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且DE⊥AB,DF⊥AC.求证:∠1=∠2.【答案】∠1=∠2【解析】D是BC的中点,那么AD就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上的中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特性,可知道AD也是∠BAC的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DE=DF,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即可求解.证明:连接AD.∵点D是BC边上的中点∴AD平分∠BAC(三线合一性质),∵DE⊥AB,DF⊥AC.∴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1=∠2(等边对等角).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并应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4.1】如图,在△ABC中,AB=AC,DB=DC.求证:(1)∠BAD=∠CAD.(2)AD⊥BC.【答案】(1)∠BAD=∠CAD;(2)AD⊥BC.【解析】(1)利用“边边边”证明△ABD和△AC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AD=∠CAD,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即可.证明:(1)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AD=∠CAD;(2)∵△ABD≌△ACD,∴∠BAD=∠CAD,又∵AB=AC,∴AD⊥BC.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出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并应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5】△ABC中,AB=AC,中线BD将△ABC周长分成12和9两部分.求△ABC三边.【答案】8,8,5或6,6,9【解析】设AB=AC=2x,BC=y,则AD=BD=x,则有两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解:设AB=AC=2x,BC=y,则AD=BD=x,∵AC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9两部分,∴有两种情况:1、当3x=12,且x+y=9,解得x=4,y=5,∴三边长分别为8,8,5;2、当x+y=12且3x=9时,解得x=3,y=9,此时腰为6,三边长分别为6,6,9,综上,三角形的三边长为8,8,5或6,6,9.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注意要分两种情况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学会分情况讨论及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5.1】有一条长为21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那么底边长是多少?(2)能围成一边长为5cm的等腰三角形吗?说明理由.【答案】(1)3cm;(2)底边是5cm,腰长是8cm的等腰三角形【解析】(1)设底边长为xcm,表示出腰长,然后根据周长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分5是底边和腰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1)设底边长为xcm,则腰长为3xcm,根据题意得,x+3x+3x=21,解得x=3cm;(2)若5cm为底时,腰长=(21﹣5)=8cm,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cm、8cm、8cm,能围成三角形,若5cm为腰时,底边=21﹣5×2=11,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cm、5cm、11cm,∵5+5=10<11,∴不能围成三角形,综上所述,能围成一个底边是5cm,腰长是8cm的等腰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教学建议:熟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6】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答案】(1)△DEF是等腰三角形;(2)70°【解析】(1)由AB=AC,∠ABC=∠ACB,BE=CF,BD=CE.利用边角边定理证明△DBE≌△CEF,然后即可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根据∠A=40°可求出∠ABC=∠ACB=70°根据△DBE≌△CEF,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DEF的度数.证明:∵AB=AC,∴∠ABC=∠ACB,在△DBE和△CEF中,∴△DBE≌△CEF,∴DE=EF,∴△DEF是等腰三角形;(2)∵△DBE≌△CEF,∴∠1=∠3,∠2=∠4,∵∠A+∠B+∠C=180°,∴∠B=(180°﹣40°)=70°∴∠1+∠2=110°∴∠3+∠2=110°∴∠DEF=70°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主要应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平角是180°,因此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题.教学建议: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角相等,再利用等角对等边判断为等腰三角形是关键.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6.1】如图,在△ABC中,AB=AC,∠A=36°,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1)求证:△BCD是等腰三角形;(2)若△ABD的周长是a,BC=b,求△BCD的周长.(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BCD是等腰三角形;(2)a﹣b【解析】(1)先由AB=AC,∠A=36°,可求∠B=∠ACB==72°,然后由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D=DC,进而可得∠ACD=∠A=36°,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可求:∠CDB=∠ACD+∠A=72°,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CD=CB,进而可证△BCD是等腰三角形;(2)由(1)知:AD=BD=CB=b,由△ABD的周长是a,可得AB=a﹣2b,由AB=AC,可得CD=a﹣3b,进而得到△BCD的周长=CD+BD+BC=a﹣3b+b+b=a﹣b.(1)证明:∵AB=AC,∠A=36°,∴∠B=∠ACB==72°,∵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DC,∴∠ACD=∠A=36°,∵∠CDB是△ADC的外角,∴∠CDB=∠ACD+∠A=72°,∴∠B=∠CDB,∴CB=CD,∴△BCD是等腰三角形;(2)∵AD=BD=CB=b,△ABD的周长是a,∴AB=a﹣2b,∵AB=AC,∴CD=a﹣3b,∴△BCD的周长长=CD+BD+BC=a﹣3b+b+b=a﹣b.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等量代换.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7】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过A点的直线EF∥BC,且AE=AF,求证:DE=DF.【答案】DE=DF【解析】连接AD,先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AD⊥BC,再结合已知条件EF∥BC,得到AD⊥EF,又AE=AF,即AD垂直平分EF,然后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证明DE=DF.证明:如图,连接AD.∵△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D⊥BC,∵EF∥BC,∴AD⊥EF,又AE=AF,∴AD垂直平分EF,∴DE=DF.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难度适中.准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应用.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7.1】如图.BD平分∠ABC,点E在AB边上,满足DE=BE.试判断D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DE∥BC【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2=∠3,然后求出∠1=∠3,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答.解:DE∥BC.理由如下:如图,∵BD平分∠ABC,∴∠1=∠2,∵DE=BE,∴∠1=∠3,∴DE∥BC.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是基础题,用阿拉伯数字加弧线表示角更形象直观.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应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8】在△ABC中,AD平分∠BAC,BD⊥AD,垂足为D,过D作DE∥AC,交AB于E,若AB=5,求线段DE的长.【答案】2.5【解析】求出∠CAD=∠BAD=∠EDA,推出AE=DE,求出∠ABD=∠EDB,推出BE=DE,求出AE=B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求出即可.解:∵AD平分∠BAC,∴∠BAD=∠CAD,∵DE∥AC,∴∠CAD=∠ADE,∴∠BAD=∠ADE,∵AD⊥DB,∴∠ADB=90°,∴∠EAD+∠ABD=90°,∠ADE+∠BDE=∠ADB=90°,∴∠ABD=∠BDE,∴DE=BE,∵AB=5,∴DE=BE=AE=AB=2.5.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DE=BE=AE.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应用.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8.1】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交BC于D,过点B作BE⊥AC 于E,交AD于F,又知AF=2BD,△BCE与△AFE全等吗?为什么?【答案】全等【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2BD,AD⊥BC,由已知条件得到AF=BC,由垂直的定义得到∠AEF=∠BEC=90°,推出∠EAF=∠CB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BCE与△AFE全等,理由:∵AB=AC,AD是∠BAC的平分线,∴BC=2BD,AD⊥BC,∴AF=BC,∵BE⊥AC于E,∴∠AEF=∠BEC=90°,∵∠AFE=∠BFD,∴∠EAF=∠CBE,在△BCE与△AFE中,,∴△BCE≌△AFE.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课后作业【作业1】如图,已知DE∥BC,AB=AC,∠1=125°,则∠C的度数是()A.55°B.45°C.35°D.65°【答案】A【解析】首先根据∠1=125°,求出∠ADE的度数;然后根据DE∥BC,AB=AC,可得AD=AE,∠C=∠AED,求出∠AED的度数,即可判断出∠C的度数是多少.解:∵∠1=125°,∴∠ADE=180°﹣125°=55°,∵DE∥BC,AB=AC,∴AD=AE,∠C=∠AED,∴∠AED=∠ADE=55°,又∵∠C=∠AED,∴∠C=55°.故选:A.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2】如图,在△ABC中,D为AB边上一点.BD=BC,AD=DC,∠B=36°.求∠ACB的度数.【答案】108°【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CD=∠BDC,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ACD,然后相加即可.解:∵BD=BC,∠B=36°,∴∠BCD=∠BDC=(180°﹣∠B)=(180°﹣36°)=72°,∵AD=DC,∴∠A=∠ACD,∴∠ACD=∠BDC=×72°=36°,∴∠ACB=∠ACD+∠BCD=36°+72°=108°.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与底边平行B.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C.等腰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D.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不可能是另一条边的两倍【答案】A【解析】从各选项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思考,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后直接选择答案,其中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解:A正确,可以通过证明验证.如图所示,△ABC中,AB=AC,AE是BA的延长线,AF是∠EAC的角平分线求证:AF∥BC证明:∵AB=AC∴∠B=∠C∵AF是∠EAC的角平分线∴∠EAF=∠FAC∵∠EAC=∠B+∠C=∠EAF+∠FAC∴∠B=∠C=∠EAF=∠FAC∴AF∥BC∴选项A正确;其它选项无法证明是正确的.故选:A.讲解用时:4分钟难度: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C 边上的一点,且∠CBE=∠CAD.求证:BE⊥AC.【答案】BE⊥AC【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C,再得出∠CBE+∠C=90°.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CAD+∠C=90°,又∵∠CBE=∠CAD,∴∠CBE+∠C=90°,∴BE⊥AC.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5】如图,已知△ABC中,AB=AC,BC=6,AM平分∠BAC,D为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BC.(1)求ME的长;(2)求证:△DM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3;(2)△DMC是等腰三角形【解析】(1)由条件可知M是BC的中点,可知BM=CM=CE=3;(2)由条件可知DM为Rt△AMC斜边上的中线,可得DM=DC,则可证得△DMC是等腰三角形.(1)解:∵AB=AC,AM平分∠BAC,∴BM=CM=BC=CE=3,∴ME=MC+CE=3+3=6;(2)证明:∵AB=AC,AM平分∠BAC,∴AM⊥BC,∵D为AC中点,∴DM=DC,∴△DMC是等腰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特点是有两条边长相等,这两条相等的边被称为腰,而第三条边则被称为底边。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些几何性质非常有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线合一”定理。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高(垂直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以及顶角平分线是重合的。

定理的证明:
1. 设A、B、C是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中AB=AC,BC是底边。

2. 设D是BC的中点,那么BD=DC(因为D是中点)。

3. 从A点作垂线至BC,垂足为E,那么AE就是底边上的高。

4. 由于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E同时平分了∠BAC,即AE 也是顶角BAC的平分线。

5.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DE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所以DE平行于AB,且DE=1/2AB。

6. 由于DE平行于AB,且DE=1/2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AED与三角形ABC相似。

7.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所以∠AED=∠BAC/2,即AE也是∠BAC 的平分线。

8. 由于AE是底边BC上的高,也是顶角的平分线,同时DE是底边的中线,因此三线合一定理成立。

定理的应用:
1.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利用三线合一定理可以简化问题,快速找到解法。

2. 在证明其他几何性质时,三线合一定理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定理。

3. 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高,可以利用三线合一定理来确定其他边长和角度。

通过上述证明和应用,我们可以看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内在联系,还为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举例教程文件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举例教程文件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举例精品文档例说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济宁市梁山县小路口镇初级中学李丽(适用于人教版初二版 10月刊)“三线合一”性质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重要性质,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该性质其实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如图1,△ABC中,AB=AC,D是BC上的一点.C图1(1)若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那么AD是顶角∠BAC的平分线,AD是底边BC上的高线;(2)若AD是等腰△ABC顶角∠BAC的平分线,那么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AD是底边BC上的高线;(3)若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高线,那么AD是顶角∠BAC的平分线,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由此可以看出,“三线合一”性质给我们提供了证明角相等、直线垂直、线段相等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在解答一些图形有关的证明问题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它们。

下面仅举几例和同学们共同见识一下“三线合一”的神通.一、证明角相等或倍数关系例1、已知:如图2,在ABC∆中,ACAB=,ADBD⊥于D.求证:∠2.=DBCBAC∠线合一”的性质证得DBC ∠等于其中任一部分即可.【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AE , 则有BAC ∠=∠=∠2121.∵AC AB =,21∠=∠,∴BC AE ⊥(三线合一).∴︒=∠+∠902C .又∵AD BD ⊥,∴︒=∠+∠90C DBC .∴DBC ∠=∠2.∴DBC BAC ∠=∠2.【点拨】添加辅助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巧妙地构造了两个具有同一锐角的直角三角形,将已知条件与待证结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容易获得问题的解决.二、证明线段相等例2、如图3,在△ABC 中,AB =AC ,BD =CD ,DE ⊥AB 于E ,DF ⊥AC 于F ,求证:DE =DF .B DC图3【分析】:依题意,DE 和DF 分别为点D 到∠BAC 两边的距离,要证明它们相等,可先证明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这只要证明AD 是∠BAC 的平分线.【证明】:连接AD .∵AB =AC ,BD =CD ,∴AD 是等腰△ABC 底边BC 上的中线.∴AD 平分∠BAC . ∵DE ⊥AB 于E ,DF ⊥AC 于F ,∴DE =DF .【点拨】能利用“三线合一”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也可以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但利用“三线合一”证明要比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简便得多.因此,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纠正总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的思维定势,应该优先选用“三线合一”来解决.三、证明线段垂直例3、如图4,在△ABC 中,AB =AC ,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且AD =AE ,求证:DE ⊥BC .C FB图4【分析】:注意到△ABC 是以B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底边上的高与BC 垂直.要证明DE ⊥BC ,应先证明DE 与这条高平行.【证明】:过A 作AF ⊥BC 于F .∵AB =AC ,AF ⊥BC 于F ,∴AF 是等腰三角形△ABC 底边BC 上的高线.∴AF 平分∠BAC .∴∠BAC =2∠BAF .∵AD =AE ,∴∠D =∠AED .∴∠BAC =∠D +∠AED =2∠D .∴∠BAF =∠D ,DE ∥AF .∴DE⊥BC.【点拨】当题设中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时,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垂直:(1)有一个等腰三角形;(2)两条直线中有一条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用法有哪些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用法有哪些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用法有哪些等腰三角形作为一种基本的几何形状,在数学和几何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等腰三角形的三条特殊线段,即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有着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用法。

一、高线的应用高线是等腰三角形的边上的垂直线段,从顶点垂直地绕过底边与底边相交。

高线的性质使得它有多种应用。

1.确定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当我们只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底角时,可以通过画底边上的高线来确定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通过在底边上作高线,然后找到高线与底边的交点,便可以得到顶点的位置。

2.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和高线的乘积的一半来计算。

通过测量底边和高线的长度,可以利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寻找等腰三角形的垂心:等腰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被称为垂心。

垂心是一个重要的几何中心,与等腰三角形的特性密切相关。

垂心的位置是通过底边上的高线来确定的。

二、中线的应用中线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角平分线,将底边平分为两等分。

中线也有一些重要的应用。

1.寻找等腰三角形的重心:等腰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被称为重心。

重心是一个重要的几何中心,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密切相关。

重心的位置是通过底边上的中线来确定的。

2.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和中线的乘积的一半来计算。

通过测量底边和中线的长度,可以利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确定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度:当我们只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条底边和中线的长度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顶点角的大小。

通过计算底边和中线的关系,可以用反三角函数来确定顶点角度。

三、角平分线的应用角平分线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平分线,将顶点角平分为两等分。

角平分线也有一些重要的应用。

1.确定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角度:当我们只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和两条底边的长度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底边角的大小。

通过计算底边和角平分线的关系,可以用反三角函数来确定底边角度。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被称做为“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在几何解题中有着广泛地运用,现举例说明. 一、证明线段相等例1 如图1,在△ABC 中,AB =AC ,BD =CD ,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DE =DF .分析 由于DE ⊥AB ,DF ⊥AC ,所以要证明DE =DF ,只要证明点D 是∠BAC 的平分线上的点,于是连结AD ,而由AB =AC ,BD =CD 即可证明AD 是∠BAC 的平分线.证明 连结AD .因为AB =AC ,BD =CD ,所以AD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 上的中线,即AD 又是顶角的平分线.又因为DE ⊥AB ,DF ⊥AC ,所以DE =DF . 二、证明两条线垂直例2 如图2,AB =AE ,∠B =∠E ,BC =ED ,CF =DF .求证:AF ⊥CD . 分析 由已知条件AB =AE ,∠B =∠E ,BC =ED ,显然只要连结AC 、AD ,则△ABC ≌△AED ,于是AC =AD ,而CF =DF ,则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可证明AF ⊥CD .证明 连结AC 、AD .因为AB =AE ,∠B =∠E ,BC =ED ,所以△ABC ≌△AED (SAS ),所以AC =AD ,又因为CF =DF ,所以AF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CD 的中线, 所以AF 也是CD 边上的高,即AF ⊥CD .F E 图3D C BACD EF 图1BAF D 图2BECA三、证明角的倍半关系例3 如图3,△ABC 中,AB =AC ,BD ⊥AC 交AC 于D .求证:∠DBC =12∠BAC . 分析 要证明∠DBC =12∠BAC ,只要作出∠BAC 的平分线,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可证明证明 作∠BAC 的平分线AE .因为AB =AC ,所以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知AE ⊥BC .又因为BD ⊥AC ,所以∠ADB =90°,而∠BFE =∠AFD ,所以∠DBC =∠CAE , 故∠DBC =12∠BAC . 四、证明线段的倍半关系例4 如图4,已知等腰Rt △ABC 中,AB =AC ,∠BAC =90°,BF 平分∠ABC ,CD ⊥BD 交BF 的延长线于D .求证:BF =2CD .分析 由BF 平分∠ABC ,CD ⊥BD ,可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于是延长线BA 、CD 交于点E ,于是△BCE 是等腰三角形,并有ED =CD ,余下来的问题只需证明BF =CE ,而事实上,由∠BAC =90°,CD ⊥BD ,∠AFB =∠DFC ,得∠ABF =∠DCF ,而AB =AC ,所以△ABF ≌△ACE ,则BF =CE ,从而问题获解.证明 延长线BA 、CD 交于点E .因为BF 平分∠ABC ,CD ⊥BD ,所以可得BC =BE ,DE =DC ,又因为∠BAC =90°,∠AFB =∠DFC ,所以可得∠ABF =∠DCF , 又AB =AC ,∠BAF =∠CAE ,所以△ABF ≌△ACE (SAS ),即BF =CE , 故BF =2CD .图5ABCDE图4BF DECAD 图6CE BA。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是指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平分线、
中线和高线三条线段重合于同一条直线。

这个定理在解决等腰三角
形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应用在几何证明和计算等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几何证明中如何应用这个定理。

假设我
们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可以利用三线合一定理
来证明。

首先,我们找到顶点角的平分线,然后找到底边的中线和
高线,如果它们三条线段重合于同一条直线,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
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结论。

其次,在计算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定理来简化问题。

比如,如果我们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和底边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三
线合一定理来快速求出顶点角的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长度,从而
简化计算过程。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三线合一定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如果我们需要确定一个三角形地基的形状,我
们可以利用这个定理来确保地基的三条边符合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从而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在几何证明、计算和实际问题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灵活运用这个定理,我们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解决各种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专题
基本知识总结:
1、基本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才是等腰三角形,所有的证明需证明至此(如:若知道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当,则需要使用等角对等边,证明边相等才可)
2、性质:①等边对等角
②三线合一
3、判定:等角对等边
常见题型:
1、等腰三角形的构造型问题:
(1)①角平分线+平行线②角平分线+垂线③利用倍角半角
(2)找点问题
例1:如图,有直线n m ,,n m ,之间的间距为cm 2,在n 上取cm AB 3=,在m 上取点p ,使得PAB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有几个?
m
n • •
A B
变式1:若取cm AB 2=,则点p 有几个?
变式2:如图,在ABC Rt ∆中,︒=∠90ABC ,︒=∠30BAC ,在直线上或AC BC 取一点P ,使得PAB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有几个?
2、三线合一的性质应用(知二即知三)
应用一:证明角度和线段的相等及倍数关系
例1: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AD BD ⊥于D ,求证:DBC BAC ∠=∠2.
例2:△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AB=AC ,若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DM ⊥DN 分别交AB 、AC 于M 、N ,求证:DM =DN.
变式1:若DM ⊥DN 分别和BA 、AC 延长线交于M 、N 。

问DM 和DN 有何数量关系。

变式2:如图,在ABC ∆中,︒=∠90A ,AC AB =,D 是BC 的中点,P 为BC 上任一点,作AB PE ⊥,AC PF ⊥,垂足分别为F E 、,求证:(1)DF DE =;(2)DF DE ⊥
应用二:证垂直平分
例3: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DE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

求证:AD 垂直平分EF .
例4:已知四边形ABCD 中,︒=∠=∠90ADB ACB ,N M 、分别为CD AB 、的中点,求证:MN 垂直平分CD .
应用三:逆命题:知二即知等腰
①一边上的高与这边上的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②一边上的高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③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例5:如图,D、E分别是AB、AC的中点,CD⊥AB于D,BE⊥AC于E,求证:AC=AB.
例6:已知,在△ABC中,AD平分∠BAC,CD⊥AD,D为垂足,AB>AC。

求证:∠2=∠1+∠B
例7:已知,△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AC、DF∥AB分别与AB、AC 相交于点E,F。

求证:DE=D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