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院乙肝卡介苗接种培训

合集下载

卡介苗接种及差错事故处理培训课件

卡介苗接种及差错事故处理培训课件
如结核菌再次入侵重复上述过程(快、强烈)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效果
1、1927-1968年19个对照研究结果保护作 用0-80%。
2、在7个有生存报告中,免于死亡保护效果 为7-88%。
3、预防结脑和血播结核作用为46-10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反应处理原则
1. 非特异性反应:专科处理 2. 特异性反应:按结核性病变处理。 局部浓肿:抽脓、切排引流、清创、刮除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卡介苗接种对象
1.主要对象:新生儿 2.要求在3月龄内完成,最迟在1岁以内完成
接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995年WHO关于BCG接种意见要点
1、结核病患病率和发病率高的国家尽可能在婴 儿出生时或1岁内接种BCG。
5、注射剂量要准确,使局部呈现6~8 毫米大小白色皮丘,禁止出针后用酒精 棉球揩擦局部皮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 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1907年法国医学家Calmette和Guerin 采用巴斯德关于变更培养条件可以改变致病 菌毒力而不影响免疫力的理论,将一株毒力 很强的牛型结核菌在甘油牛胆汁马铃薯培养 基上移植培养。每2~3周移植接种一次为一 代。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

一、乙肝疫苗使用
免疫程序
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 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储存温度: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
乙肝疫苗使用
操作方法 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 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 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 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 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
32
谢谢
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设备与器械配置
• 卡介苗设专室或专台、疫苗名称标牌 • 疫苗专用普通冰箱、冷藏包 • 充足的注射器 • 急救药品和预诊体检用器材 • 高压蒸汽、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设备 • 取暖、防暑降温设备 • 信息管理、宣传教育设备(依条件)
候诊室
观察室
登记室
接种室
五、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清理接种器材
• 清理和清洗接种器材;注射器消毒毁型 • 清理冷藏容器
三、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定义
• 对疫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具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 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 射。
达到“三个安全”的标准
• 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 • 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 • 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
(≤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 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
30
五、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 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 (卡疤)。

《卡介苗接种培训》ppt课件

《卡介苗接种培训》ppt课件

卡介苗接种的历史与发展
1924年
卡介苗被引入中国,并开始大 规模接种。
1970年代
随着结核病死灰复燃,卡介苗 接种重新受到重视。
1921年
卡介苗由法国科学家卡美特首 次研制成功。
1950年代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结核 病发病率下降,卡介苗接种被 暂停。
1980年代至今
全球范围内推广卡介苗接种, 以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04
卡介苗接种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常见问题一:卡介苗接种是否安全?
总结词
卡介苗接种是安全的,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详细描述
卡介苗是一种经过严格测试和批准的疫苗,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验证。在 接种过程中,专业医生会确保正确的接种方法和剂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 反应的发生。
常见问题二
总结词
卡介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但这些反应通常是短暂的,并且 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02
它是一种活疫苗,通过注射进入 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结核 杆菌的免疫力。
卡介苗接种的重要性
01
02
03
预防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 引起的传染病,卡介苗接 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 段。
保护易感人群
新生儿和儿童是结核病的 高发人群,卡介苗接种可 以保护他们免受结核病的 侵害。
降低发病率
通过大规模的卡介苗接种, 可以显著降低结核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建议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核成绩、学员反馈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 学员掌握情况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完善 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产院乙肝卡介苗接种培训课件

产院乙肝卡介苗接种培训课件
04
避免剧烈运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
乙肝卡介苗的储 存和运输
储存条件
E
运输方式:冷链运输,保持温度在2-8℃之间
D
储存时间:不超过6个月
C
光照:避光保存
B
湿度:相对湿度45%-75%
A
温度:2-8℃
运输要求
01
运输温度:2-8℃
03
运输方式:冷藏车或冷 藏箱
05
运输过程中保持包装完 整,避免破损和污染
02
运输时间:不超过24小 时
04
运输过程中避免阳光直 射防污染
疫苗管理
01
储存条件:温度、湿度、 光照等
02
运输方式:冷链运输、 常温运输等
03
储存时间:疫苗的有效 期和过期时间
04
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防止破损、污染等
4
乙肝卡介苗的接 种效果评估
抗体检测
产院乙肝卡介苗接种培 训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乙肝卡介苗接种的重要性 02. 乙肝卡介苗的接种方法 03. 乙肝卡介苗的储存和运输 04. 乙肝卡介苗的接种效果评估
1
乙肝卡介苗接种 的重要性
预防乙肝和结核病的作用
01
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降低感染风险
02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02
观察宝宝是否有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
03
护理接种部位,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04
给宝宝多喝水,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接种后不良反应及处理
局部反应:红肿、疼痛、硬结等,可 01 自行消退
全身反应:发热、头痛、乏力等,可
02
自行消退 严重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困

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技术要求ppt课件

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技术要求ppt课件

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教育
探索多元化疫苗接种服务模式
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 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和意识。
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需求,探索多元化 的疫苗接种服务模式,提高接种服务的可 及性和便利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技术要求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卡介苗乙肝疫苗简介 • 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技术 • 卡介苗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卡介苗乙肝疫苗的推广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卡介苗乙肝疫苗简介
疫苗的种类和作用
卡介苗
预防结核病
乙肝疫苗
预防乙型肝炎
疫苗的作用机制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卡介苗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面临着新的 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技术更新。
疫苗接种工作的展望
加强疫苗接种管理和技术培训
推进疫苗接种信息化管理
提高接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疫苗 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建立疫苗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疫苗 接种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
接种后的观察与护理
01
观察接种对象有无发热、 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 以及局部红肿、硬结等 症状。
02
对于轻微不适,可适当 休息、多喝水;对于严 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03
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避免抓挠和沾水,以免 引起感染。
04
定期复查,了解免疫效 果,如有需要可进行补 种。
03 卡介苗乙肝疫苗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组织宣传活动
在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疫苗的认知 度和接受度。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乙肝卡介苗接种培训(20160923)修改

乙肝卡介苗接种培训(20160923)修改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 接种规范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唐金芳
主要内容
乙肝

背景


流行特征
防治策略 乙肝疫苗接种规范
卡介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卡介苗接种规范
医院产科接种室工作规范
2
背景
病毒性肝炎

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和社会问题之一。 HBV流行率从9.75%降 至7.18%。 9600万人慢性携带HBV ,其中2100万人罹患 慢性乙型肝炎。
疫苗注射进针角度示意图
29
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
大腿前外侧肌肉,是非常理想安全的接
种部位,也是国际上公认并广泛应用于婴
儿疫苗接种的部位。
30
大腿处接种的优势

安全: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 少通过

血液循环丰富,疫苗吸收好, 局部反应轻


降低发热反应发生率
肌肉丰厚,部位较广,可操作
性强,可供多次注射


按新生儿接种HepB无(抗-HBss<10mIU/ml)或低应答率(抗HBs在10~99mIU/ml)10%推算,每年大约有150万左右新生 儿免疫失败
估计全国仍有约500万儿童面临感染HBV的危险

乙肝感染年龄与变成携带者的机率
感染年龄 出生 1~6月龄 7~12月龄 1~4岁 较大儿童和成人 变成HBV携带者的机率 90% 80% 60% 35% 10%
WHO对乙肝疫苗的接种意见

在HB高度流行区:推荐在出生时提供首剂乙肝疫苗的免疫 程序,对较大儿童和成人补种效果较小

免疫程序0、1、6月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

乙肝疫苗接种培训课件

乙肝疫苗接种培训课件

维持群体免疫
通过广泛接种乙肝疫苗,可以维 持群体免疫水平,阻断乙肝病毒
的传播。
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
1 2
安全性是基础
乙肝疫苗的安全性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基础,只有 确保疫苗的安全性,才能让更多人愿意接种。
有效性是目的
乙肝疫苗的有效性是接种的主要目的,只有有效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才能达到接种的目的。
02
乙肝疫苗接种适应症与禁忌症
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症
乙肝易感者
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及成人, 尤其是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 生儿,以及与乙肝患者有密切接触的 高危人群。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
若其家庭成员中有乙肝患者,或其职 业需要接触乙肝病毒,或其处于艾滋 病、肾透析等高危职业暴露中,也建 议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费用较高,疫苗接种可以减轻家庭和 社会的经济负担。
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乙肝疫苗的接种可以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乙肝疫苗接种在公共卫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预防控制乙肝传播
01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疫苗接种可以阻断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02
乙肝疫苗的接种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整
乙肝疫苗接种的加强针
适用人群
接种效果
对于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乙肝感 染者家庭成员等,建议加强接种。
加强针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 ,提高保护效果。
接种时间
加强针应在抗体滴度较低时接种,一 般为3-5年左右。
04
乙肝疫苗接种的常见问题与解 决方案
常见问题一:接种后发热
发热原因
接种后发热是常见的疫苗反应之一,主要是由于疫苗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 疫反应,导致体温升高。

产科接种室全员培训综合试题

产科接种室全员培训综合试题

产科接种室全员培训综合试题60道单选题,40道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1、新生儿如果因为禁忌症未在产院接种卡介苗,出院后,如禁忌疾病已治愈,应该到哪里补种卡介苗?() [单选题]A、回到出生的产院接种B、所有的二三级医院均可C、居住所在地预防接种单位(正确答案)D、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出生时未接种卡介苗者,≥__________岁人群不再接种卡介苗() [单选题]A、1B、4(正确答案)C、2D、33、根据《疫苗管理法》,疫苗包括:() [单选题]A、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B、免费疫苗和收费疫苗C、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正确答案)D、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地方免疫规划疫苗4、儿童出生多长时间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单选题]A、15天内B、1个月内(正确答案)C、45天内D、2个月内5、有关接种卡介苗进针角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A、10~15°(正确答案)B、15~30°C、30~40°D、60~90°6、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保存温度为:() [单选题]A、2~8℃(正确答案)B、2~10℃C、0~8℃D、0~10℃7、卡介苗的接种途径和接种剂量为:() [单选题]A、皮下注射0.1mlB、皮内注射0.1ml(正确答案)C、皮内注射0.01mlD、肌内注射0.1ml8、卡介苗淋巴结反应最好发部位为:() [单选题]A、接种同侧腋下淋巴结(正确答案)B、接种对侧腋下淋巴结C、接种同侧锁骨上淋巴结D、接种对侧锁骨上淋巴结9、下列关于乙肝疫苗接种,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A、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B、应在儿童12月龄之前完成乙肝疫苗第3剂次的接种C、乙肝疫苗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处皮下注射(正确答案)D、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在出生后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10、较重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但以下哪种疫苗接种除外?() [单选题]A、麻疹疫苗B、卡介苗(正确答案)C、百白破疫苗D、乙肝疫苗11、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冰箱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_______的空隙。

新生儿接种疫苗宣教培训课件

新生儿接种疫苗宣教培训课件

03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操作方法
8.注意事项
6、在注射过程中如针头脱出,造成注射量不足时,可在原针眼处继续注射,总量不得超过0.1ml。如注射 过深表面皮丘不明显或小于6~8mm,不得重新注射。 7、接种工作要有序进行,按要求先登记后接种避免错种、漏种或重复接种。要求完整记录接种者姓名、 菌苗批号、接种日期、新生儿家长姓名等备查。 8、卡介苗接种后并不是100%都能成功,必须在接种后3个月到南开慢性病防治所进行接种后效果监测
03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操作方法
5.核对医嘱 6.新生儿评估
1、了解新生儿有无接种卡介苗的绝对禁忌症,如免疫力低下。 2、了解新生儿有无接种卡介苗的相对禁忌症:
(1)早产、难产、低体重儿或伴有明显先天性畸形新生儿 (2)发热>37.5℃、腹泻。急性传染病,心、肝、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神经系统疾 病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史者。上述情况好转后可补种。
射器抽动数次,使菌液充分摇匀。 ✓ 用1ml注射器吸取卡介苗菌液0.1ml,排气,确保注射剂量准确。
03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操作方法
7.操作要点
3、接种部位应选择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常规皮肤消毒,待干后用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浅刺入皮内,至针头斜面全部进入 4、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缓慢推动针芯,注入 0.1ml菌液。注射后皮肤表面形成一个6~8mm 苍 白圆形皮丘,皮上可见毛孔。注射后拔出针头,切勿用消毒剂棉签按压。 5、处理用物,将注射后用物浸泡于75%酒精2min灭活后取出,按常规医疗废弃物处理。 6、将新生儿抱回婴儿床,在新生儿接种卡片上注明 接种日期,时间。
03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产科疫苗接种室培训课件-PPT

产科疫苗接种室培训课件-PPT

• 产科未种原因
年度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早产、难产或低出生体重占产科未接种原因的比例(%) 43.50 41.57 21.49 21.83 14.10
对接种禁忌症的把握过于严格是影响医院出生新生儿乙肝 疫苗及时接种(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 关于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的建议
– 不到10%会发展成慢性乙肝
– 发展成慢性的几率高达90% – 1/3会出现黄疸、疲劳、恶心、腹
痛和厌食等症状甚至早死1
首针乙肝疫苗为什么要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
• 我国育龄妇女HBsAg携带率高
–我国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 女(15-49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6.6%)
传播途径只有三种
1. 母婴传播 2. 血液 3. 无保护的性行为
不会 以下行为
传播乙肝
共同用餐
打喷嚏
共同工作 接吻
握手
剖宫产分娩不能减少母婴传播
• 既往认为,自然分娩时因子宫收缩“挤压”胎盘,促使母 体内病毒进入胎儿,引起宫内感染,故而理论上剖宫产能 减少HBV的母婴传播。
• 近期的研究证明,慢性感染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说明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V的母婴传 播。
• 大多数国家的选择
–在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181个国家中,有107 个(60%)国家规定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首针乙肝疫苗为什么要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
• 无证据证实新生儿首
针乙肝疫苗与新生儿
(‰)
死亡率
死亡有关
40 35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课件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课件
• 凡接种局部溃疡直径>10mm或≥12周不愈者,或者腋下淋巴结 肿大≥10mm者,甚至出现化脓、破溃者均为接种BCG的局部异 常反应;严重罕见的异常反应有BCG骨髓炎和BCG全身播散症。 此外,接种BCG后还有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等报道
• 接种BCG后的异常反应是极罕见的。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料表 明,接种BCG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6.08/100万,各种异常反应在 每100万受种者中的发生率,淋巴结反应为29.86,局部脓肿3.23, 过敏性皮疹2.03,BCG全身播散症0.24,过敏性休克和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均为0.12,血管性水肿和热性惊厥均0.06
第3针
8月龄
12月龄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 (五)乙肝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 • 接种HepB的不良反应很少,而且均较轻。一般于接种后1~3d在
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等一般局部反应,多在1~2d消失, 接种HepB后发生严重全身性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罕见。 • 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料表明,接种HepB异常反应发生率为 3.95/100万,其中以过敏性紫瘢、血管性水肿、血小板减少性紫 瘢发生率较高,每100万受种者分别发生为2.82人、0.23人和0.22 人,≤0.1/100万有过敏性休克、局部过敏反应、ADEM、多神经 炎。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 2、HBsAg阴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 • 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最迟应在出院前完成。 • 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
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 苗。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医学-产院乙肝卡介苗接种培训 ppt课件

医学-产院乙肝卡介苗接种培训 ppt课件

4000
报 3500
告 发
3000
病 2500 数
( 例
2000
) 1500
1000
500
发病数
发病率
30.00
25.00 报 告
20.00 发 病 率
15.00 1 /
10.00 1 0 万
5.00
)
(
0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不断引入工艺更好的乙肝疫苗
1986年:血源乙肝疫苗(2019年停用) 2019年: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 2019年: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5ug 2019年: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ug ……
本市在用乙肝疫苗种类
1.乙肝疫苗 免费
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国产,大连汉信
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阳性或是未做检测的新生 儿,满2000克后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最好在出生 后12小时内接种;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阴性的 新生儿满2500克后方可接种乙肝疫苗。
上海市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对象
青少年(大、中小学生):既往无乙肝疫苗接种史 者
高危人群:医务工作者,医学检验人员,乙肝病毒 已感染者的配偶、子女或密切接触者,血液透析者, 静脉注射毒品者等经乙肝标志物检测为阴性者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 接种规范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年7月26日
主要内容
乙肝
背景 流行特征 防治策略 乙肝疫苗接种规范
卡介苗
卡介苗接种规范
医院产科接种室工作规范

卡介苗接种培训题库

卡介苗接种培训题库

卡介苗接种培训试题一、选择题 姓名 单位
三、 填空题。

1、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 )的预防接种疫苗。

2、 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 )。

3、 卡介苗注射部位( )
4、 卡介苗采用( )接种法,注射( )ml。

5、 卡介苗接种后( )周才产生免疫力,免疫可维持( )年。

6、 卡介苗接种2周左右有可能出现局部反应有( )、( )、( ),并形成( ),严重者宜采取适当治疗处理。

7、 正常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上的婴儿,出生( )小时以后,就可以接种卡介苗,最迟应该在( )岁前完成接种。

8、 卡介苗疫苗的发明是来自( )的经验。

9、 如果家中没有传染来源,早产儿最好在出生( )后再接种卡介苗,但如在半年内体重已经超过( ),经医生检查发育正常的也可以接种。

四、 简答题。

1、卡介苗接种正常反应?
2、卡介苗接种禁忌症?。

妇产科【新生儿接种两苗注意事项】标准规范人民医院及中医医院日常管理及二甲三甲等级评审用模板

妇产科【新生儿接种两苗注意事项】标准规范人民医院及中医医院日常管理及二甲三甲等级评审用模板

★医院
新生儿接种两苗注意事项
一、首针乙肝和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
1、乙肝接种,出生24小时内必须完成首针乙肝接种,接种部位是右手臂三角肌,注射方法是肌内注射,1人份/支,接种剂量是0.5ml。

〔洗完澡再打〕,如果新生儿母亲是乙肝阳性,新生儿需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开处方〔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自行备药,可以打大腿外侧或左臂三角肌,肌内注射,1人份/支,接种剂量是100IU。

2、卡介苗接种,新生儿体重必须满2.5kg才能接种卡介苗,不满者满月后再去防保科补打。

打卡介苗的接种部位是左手臂三角肌外缘,注射方法是皮内注射,5人份/支〔用稀释水0.5ml稀释〕,接种剂量是0.1ml,能打出一个豆大的皮丘为好〔注意一般情况下,是抽取0.2ml来注射,免得打的过程中药水流失,未能打到一个皮丘〕。

剩下的药水放置于冰箱,等待下一个接种,半小时内用完,超过时间可以废弃。

接种后3周左右,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脓汁排出,经过1-2 周才结痂,愈合后可留有圆形瘢痕。

这是属于正常现象,可以告知
家长这些接种后的反应,免得不必要的担忧,洗澡的时候要注意别碰到水,免得不必要的发炎。

二、接种后注意事项
接种完毕,必须把接种记录做好,按照《儿童保健手册》上面项目要求对号入座,填写齐全;需接种免疫球蛋白的可以备注写到旁边,记录完后,就交代家属持保健手册到防保科办公室办理建卡手续,发放预防接种证。

三、冰箱温度登记注意事项
冰箱存放疫苗冷藏标准温度是2~8℃之间,冷冻温度记录是零下26~28℃.每天值班护士必须注意监测冰箱温度,一天记录两次,分别是上午、下午,记录间隔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并做好签字。

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技术要求PPT学习课件

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技术要求PPT学习课件

感染时间
慢 性 携 带 率 (%))
围产期
85~95
儿童时期
25~45
成人
5~10
29
母亲已感染HBV的婴儿接种 乙肝疫苗的效果
接种时间
HBsAg阳性率(%)
出生24小时内
14.67
出生后24小时后 29.55
出生后1个月
38.71
出生后6个月
62.50
各组间有明显差异。
30
接种实施方法
31
上臂三角肌
13
二、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
1、使用前核对卡介苗品名、剂量、批号及有效期。安瓿有裂纹 和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2、使用前必须用力摇匀,吸入注射器内也应注意随时摇匀。 3、掌握好注射深度和剂量,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错用后会引
起经久不愈的深部寒性脓疡。 4、使用时卡介苗应注意避光,不能在阳光直射下接种卡介苗。 5.卡介苗开启后超过半小时未用完也应废弃。 6、卡介苗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掌握接种技术方可从事
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 接种技术要求
1
预防接种相关法律、工作规范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已于2005年 6月1日起实施。
2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
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 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24
出生后24小时内。 为什么强调第1针在出生后24h接种?
25
乙肝病毒与艾滋病毒有相同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血液,无防护性交
1. 母婴垂直传染
3. 无防护性 性交
2. 血液传染(输血 、重复使用针头 、注射器或者输液

6-产院和卡介苗接种人员岗位培训

6-产院和卡介苗接种人员岗位培训
1.注意核对姓名(产妇床号)、性别(属禁忌症新生儿 暂缓)接种乙肝疫苗; 2.检查疫苗有无过期、冻融,安瓿有无裂纹等; 3.安瓿摇匀、砂轮割据、酒精消毒、掰开、针面朝下抽 吸疫苗、排除气泡; 4.确定接种部位(为右上臂三角肌中部 或大腿前外侧肌 内注射,以避开卡介苗接种部位(左上臂);
•30
乙肝疫苗接种实施
•33
乙肝疫苗接种后工作
2.做好疫苗使用登记工作,疫苗应日清月结;每 月汇总疫苗使用情况与接种率报表; 3.对出生时不符合接种条件,但在出院前健康情 况好转且稳定的新生儿应予补接种乙肝疫苗, 并作好补种记录;
•34
乙肝疫苗接种后工作
4.未能在产院接种者,应告知家长出院后,新生儿乙 肝疫苗接种可到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接种乙 肝疫苗;卡介苗可到区(县)指定的卡介苗门诊补 种卡介苗。
•24
首剂乙肝疫苗12h及时 接种的重要性
• WHO指出,全球死于乙肝的病例中,有21%是在围产 期感染的。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 乙肝的年龄与变成慢性乙肝携带者的机率有很大关系。 – 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HBV)后约有90%以上的人 将成为HBV慢性携带者,因此乙肝疫苗的第1剂接 种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以使新生儿获 得保护。
•21
上海市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对象
• 新生儿:无窒息史且健康情况良好,首次接种应在新生儿 出生后12小时以内完成。对出生时不符合接种条件,但在 出院前健康情况好转且稳定的新生儿应予补种; 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阳性或是未做检测的新生儿 ,满2000克后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最好在出生后12小 时内接种;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阴性的新生儿满2500 克后方可接种乙肝疫苗。
7%, 占全球人口的
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新生儿接种HepB无(抗-HBss<10mIU/ml)或低应答率(抗HBs在10~99mIU/ml)10%推算,每年大约有150万左右新生 儿免疫失败
估计全国仍有约500万儿童面临感染HBV的危险
精选PPT
11
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在我国人群中约35-4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 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起的
1.2亿
75万 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疾病人数 28万
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亿元。
王晓军,等.疾病检测.2004;19(8):290-292
精选PPT
4
乙肝发病趋势
2015年,上海市共报告乙肝病例8450例,报告发病率为34.84/10万, 死亡病例12例。其中急性(含未分类)乙肝病例729例,报告发病率为 3.01/10万,较2000年下降76.04%。
精选PPT
5
图1. 上海市急性(含未分类)乙肝的发病趋势图(2000-2015年)
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
1.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明显下降
据WHO估计,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组的HBV感染率较未接种组 下降77%
我国2次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已由1992年的9.75%降至7.18% 1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下降更明显
万 )
20
10
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精选PPT
年龄
9
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
6.HBV变异株增加: 可产生免疫逃逸株,可出现各种耐药变异株 7.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来自台湾、广西的监测资料表明,在乙肝疫苗接种
的地区,年龄在6-14岁和10-19岁组的肝癌平均发 病率和肝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精选PPT
10
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
8.儿童仍面临乙肝的挑战
全国无HepB接种史的1-4岁人群HBsAg流行率为5.57%,估计 全国1-4岁人群由于未接种HepB感染的人数约为20万人
5-14岁HBsAg流行率为5.54%,估计全国5-14岁人群由于未 接种HepB而感染的人数约为345万人
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 群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 外,还存在水平传播
精选PPT
13
庄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5月第25卷第5期:376
发病危险因素监测
成人急性乙肝感染危险因素
家庭成员密接接触传播
母亲(OR= 4.25, 95%CI 1.11至16.22) 除配偶外其他家庭成员(OR= 3.64, 95%CI 1.97至6.75) 肝硬化患者的家庭成员(OR= 4.04, 95%CI 1.28至12.78)
4000
报 3500
告 发
3000
病 2500 数
( 例
2000
) 1500
1000
500
发病数
发病率
30.00
25.00 报 告
20.00 发 病 率
15.00 1 /
10.00 1 0 万
5.00
)
(
0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4.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
4000
报 3500
告 发
3000
病 2500 数 ( 2000 例 ) 1500
1000
500
发病数
发病率
30.00
25.00 报 告
20.00 发 病 率
15.00 1 /
10.00 1 0 万
5.00
)
(
0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乙肝报告发病数
80
0-4 5-9 10-14 15-19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年度
图1. 上海市急性(含未分类)乙肝的发病 趋势图(2000-2015年)
图2 2000-2013年上海市低年龄组乙肝报告发病数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 接种规范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7月26日
精选PPT
1
主要内容
乙肝
背景 流行特征 防治策略 乙肝疫苗接种规范
卡介苗
卡介苗接种规范
医院产科接种室工作规范
精选PPT
2
背景
病毒性肝炎
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和社会问题之一。
HBV流行率从9.75%降 至7.18%。
1-4岁组 抗-HBs阳性率 15.75% →72.25% 抗-HBc阳性率 30.08% → 3.76% 15岁以上人群变化不显著
精选PPT
7
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
3.HBV围生期和水平传播减少
5岁儿童 HBsAg阳性率11.7% →1.2% 1岁以下 HBsAg阳性率9.02%→0.69%
9600万人慢性携带HBV ,其中2100万人罹患 慢性乙型肝炎。
National serum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in 2006
精选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3
乙肝的流行特征
世界
20亿
曾受到HBV感染的人数
中国
6.9亿
3.5亿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
(本市人口)
精选PPT
8
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
5.青少年和成人是乙肝的高发人群之一
社会经济活动活跃
预防意识差
取消婚检和招工体检 感染机会相对增加
( (
900
800
700
600 发 病 500 数 例 400 )
300
200
100
发病数
发病率
100
90
80
70


60

1
50
/
1 40
0
30
医源性途径
15-19岁:7.21% 5-14岁:2.42% 1-4岁:0.96%
精选P图PT2006-2013年上海市5岁以下儿童HBsAg阳6性率
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
2.人群HBV标志物模式改变 15岁以下儿童的抗-HBc阳性率明显下降,而抗-HBs
阳性率则显著上升,年龄越小,变化越明显 1992年以后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