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波被遗忘的参考群体行为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杨波:被遗忘的参考群体行为理论

提起参考群体行为理论,是否会想起艾尔·巴比在《社会研究方法》中美国宪兵和空

军做比较的例子?二战期间,美国宪兵晋升的速度要比空军慢一些,按常理来看,宪兵在

评价晋升制度的公平程度时,可能要低于空军,结果却正好相反。与空军相比,晋升速度

慢的宪兵却认为晋升制度更加公平。这个悖论就是美国定量研究学者萨米尔·斯托弗与同

事合作的《美国士兵》中的一个例子。可以说,与此相似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为了解

释这些反常现象,他们最初采用的是相对剥夺理论。尽管该理论说明了一些反常现象,但

书中还有不少理论解释不清的反常例子。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将书

中的反常例子作为探讨的起点,发展参考群体行为理论,这部分成果最终收录在他的代表

作《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中。

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参考群体行为理论可能是社会学界为数不多却被人们广为接受的

分析框架,一度被引入政治学(投票选举)、心理学(剥夺体验)和消费者行为学(意见

领袖)等领域。可是,对于默顿在这方面的贡献,在可见的中文资料中,却很少有人对

此做过专门的评介。相反,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简化为这样一句话:人们判断自己生活的

好坏不是依据客观的环境,而是要和周围的人做比较,这些人就是参考群体。要深入领会

参考群体行为理论,就要回到默顿时代。

探讨默顿对参考群体行为理论作出的贡献,对后继者来说至少有两方面的启发:一是

帮助我们了解参考群体行为理论的基本要点,例如影响人们选择参考群体的因素是什么,

人们在选择不同参考群体之后会产生哪些社会后果;二是帮助我们掌握默顿用二手资料发

展新理论的方法,比如如何从材料分析中归纳新概念与命题,如何通过概念澄清来区分材

料间的异同,如何将现有论点与前人的成果相联系。

从二手资料中发展三类框架

正如默顿所言,在《美国士兵》中斯托弗等人一开始并没有明确使用参考群体概念,

而是采用了其他概念来说明分析结果,相对剥夺理论就是其中一例。

为此,默顿并不是直接用参考群体概念来解释经验发现,而是先从《美国士兵》中摘

抄出与相对剥夺概念相关的九项研究结果,随后归纳出影响士兵选择比较群体的三类框架,分别是与自己有实际交往并有稳定联系的人群,大致处在相同地位或同一社会范畴的人群

和处于不同地位或不同社会范畴的人群。通过比较三类参考群体框架的异同,默顿指出可

以将参考群体分为隶属群体(内群体)和非隶属群体(外群体)两大类。既然存在两类参

考群体,接下来就要思考人们在什么条件下会选择内群体作参考框架,而又在什么条件下

会选择外群体作参考框架。总而言之,默顿是在以斯托弗原有相对剥夺概念的基础上,总

结书中的相关资料,一步步用新概念来包含原来概念指称的经验发现。

承前启后拓展理论研究连续性

既然参考群体框架包括内群体和外群体两大类,如果将自己隶属的内群体规范作为参

考框架,那么这种思想早在符号互动论代表者米德那里就有过充分论述。这种做法将现有

研究与过往的观点联系起来。然而,米德当时却错过了探讨人们在什么条件下,会将外群

体作为有意义的参考框架,可是默顿却将米德等丢掉的部分(非隶属群体)拣了回来,这

就是对原有理论的有力补充。既然存在内外两类参考群体,那是否意味着它们的数量不只

一个,多重参考群体的可能性在这个时候呼之欲出。事实上,每个人身份角色会牵涉到各

种内群体,比如职业、宗教信仰和政治身份等不同的内群体,外群体亦是如此。如果有不

同类型的群体,那是否意味着存在不同的参考框架。假如这些参考群体引导个人行动的方

向一致,就称它为相互支持的参考群体;假如方向相反,就称它为相互冲突的参考群体。

默顿采用抽丝剥茧的方法来仔细分析理论的不同面向和维度,进而用这个综合框架去说明

现实生活。

难能可贵的是,默顿尽管小心翼翼地发展新理论,但是却一直忘不了对前人思想的回顾,例如包括他对萨纳姆的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再分析,对詹姆斯、米德和库利等社会自我

思想的再讨论,以及对海曼参考群体概念的标注。进而言之,前人成果在默顿眼中更像是

参考群体行为理论的预示,就是说这些观点过去暗含了该理论的某些要素。然而,可能受

时代或资料所限,前人并没有发展出成熟的参考群体行为理论。

功能分析范式在新理论中的运用

如上文所言,参考群体行为理论不仅关注影响人们选择参考群体的各种因素,而且也

探讨这种选择会产生何种社会后果。与早先的功能理论观点不同,默顿发展的经验功能理

论更加侧重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因此又被称为功能分析范式。例如,在他的研究思路中,

特别注重某一个事项、制度或行为对不同群体产生的不同影响。这在他对现代宗教的分析

中可见一斑。既然存在两类参考群体框架,如果人们将外群体作为参考框架,那么结果就

会产生预期社会化效应,这种效应不仅有助于个人尽快加入该群体,而且能帮助个人很快

适应该群体。然而,同样的过程却会对原来的内群体产生负功能,因为背叛最终会瓦解原

来的内群体。

默顿一生与帕森斯的宏大理论体系保持距离,却钟情各类中层理论,提出了角色冲突

理论、科层结构理论和越轨理论等。可是,他也关心在不同理论框架之间建立联系的可能性,从而能围绕一个核心理论来组织不同的中层理论观点。难怪波兰社会学家什托姆普卡

在《默顿学术思想评传》中指出,默顿本人并不打算一直停留在中层理论,而是希望提出

一个完备的一般理论。作为功能论的代表,将参考群体行为理论与功能分析范式相联系,

这就是一例。

经验材料推动参考理论创新

斯托弗等学者只是打算用相对剥夺理论来解释经验发现,而默顿在这些经验发现基础

上发展了一个可以包含相对剥夺的理论,并认定这种理论不仅能解释二战美国士兵的遵从

流动模式,而且还能对其他表面相异的行为模式,比如背叛、社会流动等做出详细的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