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合集下载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中风后遗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阳气不足导致的,因此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探讨其疗效和临床价值。

一、研究背景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患者在脑血管意外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症状和障碍,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这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负担。

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传统中医认为是阳气不足,必须从阳气入手来进行调理。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治疗方法1. 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具有补阳祛邪的中药方剂,它由黄芪、人参、防风、白术、茯苓五味中药组成。

这些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祛风通络、益肾固精等功效,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中风后遗症。

2. 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一种常用的针灸疗法,通过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醒脑开窍的目的。

这种针刺法适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

三、临床观察为了验证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

选取了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言语功能改善情况等。

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有27例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完全恢复,对照组仅有15例;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

四、讨论与展望通过本次临床观察,我们得出了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较好的结论。

这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医学养生常识】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医学养生常识】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文章导读
中风患者虽然经过治疗,但其中风后留下的后遗症也是十分严重的,尤其对于严重中
风患者,即使在中风治疗后也会出现系列各不相同的后遗症,而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就
是一种专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面对各种各样的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
方法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

提及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是很多中风后遗症患者最常采用的一种较为安全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是专门为了帮助中风后留下后遗症所应进行的针灸治疗方法所做的讲述,希望
能帮助到大家。

面瘫
症状: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

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

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

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失语
症状: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

针灸方法: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上肢不遂
症状: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自由屈伸。

取穴: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推拿治疗ppt课件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推拿治疗ppt课件
明、清时期,医家们对引起中风的原因 有又新的提法,如王肯堂提出饮食习惯 和营养与本病的关系,指出“久食膏梁 厚味、肥甘之品,或饮食不节,损伤脾 胃
源流
而病中风”。王清任指出:“中风,偏 身麻木、半身不遂,是气虚血瘀所致”。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 中指出:“偏枯者、半身不遂也”。明、 戴思慕《论治要诀、中风》有:“中风 之征,或见口眼歪斜、舌强言蹇,或手 足瘫痪、半身不遂”的描述。
中风的危害
国家卫生部疾病监测资料显示,中风的 死亡率已经跃居我国死亡原因之首,成 为我国城市居民的第一杀手。2001年我 国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中风占全部死 亡原因20%,即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 于中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随着人 口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我国的 中风发病率将继续上生。中风发病前往
(一)、中经络(邪在经络)
1、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1)、表现:半身手足麻木、肌肤不仁、
语言蹇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甚则 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痠痛,舌苔 薄白,脉浮弦。
(2)、病机分析:因正气不足,致经脉
辨证
空虚;又因卫气不固,风邪乘虚而入, 留注经脉,阻闭气血,造成经脉不通、 肌肤失养,故见肌肤麻木不仁,语言蹇 涩、口眼歪斜;邪留肢节,则肢体麻木、 关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弦为邪在表 之症。
脑溢血和脑血栓。本病的发病率、病残 率、病死率均较高,是直接危害人们生
命安全和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四大疾 病指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肿瘤。
怎样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中风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 惯。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 脂、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 管功能损害,当损害到一顶程度时,在诱 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病。

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例

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例

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例
,66岁,2015年2月底中风,6年前曾中一次,左侧。

此次右侧,右上肢麻木但活动基本不受限,右下肢麻木、无力、足外扫,无法蹲、起,需人抱着蹲下,抱着起身,需用拐行走。

2016.12.16日来我店针灸治疗,
取穴:木火处寻乌筋放血,针灵大、足三重、下三皇,留针1小时,术后竟可无需拐缓慢行走。

病人非常高兴。

12.17二诊,取穴:健侧木火(留针10分钟,让其走动)下三皇、三重,患侧内通关、通山、通天。

之后:1,灵大、下三皇、足三重。

2,阴陵泉透阳陵泉、肾关、四肢、内三通。

两组交替针,10次后可完全不用拐,自行上下楼,坐公交,上厕所,洗澡,蹲起也不需要人抱,走路脚不外扫,病人极满意。

双下肢浮肿时好的坏,第二疗程,两组穴交替扎:一,灵大、水曲、肾关、中上九里。

二,水曲、太冲、四肢、肾关。

第二疗程针八次,患肢可抬起(但膝平不了大腿根)半年后随访,已无须拄拐,不需要人陪伴。

中风后遗症针刺疗法ppt课件

中风后遗症针刺疗法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26
• (5) 吞咽困难病人取穴:廉泉、金津、玉液、 海泉、风府、双风池、双医风等
• 操作:于廉泉穴处,针尖向风府穴方向快速 将针刺入0.8寸,快速手法后出针不留针。 于金津、玉液、海泉穴处,实施点刺。于医 风穴处,针尖平行于外耳道方向针刺0.8寸。 风府、双风池穴操作同前。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10
• 平衡区 沿枕外粗隆水平线,旁开前后正中线3.5
厘米,向下引垂直线4厘米,即为本区。 主治:小脑损害引起的平衡障碍。
上面7个头皮针刺激区在临床上最为常用, 另外尚有血管舒缩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 运用区、胃区、胸腔区和生殖区等7个区, 因不太常用,故略而不论。
学习交流PPT
11
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四) 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 (五) 复视:针天柱、晴明、球后。 (六) 癫痫:针大陵、鸠尾、 (七) 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 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八) 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四白、 太冲。
(九) 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
学习交流PPT
•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 • 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学习交流PPT
19
• 三、并发症的治疗 (一)便秘:针外水道、外归来、丰隆。 (二) 呼吸衰竭:针刺双侧气舍。 (三) 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 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学习交流PPT
18
•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 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作为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风患者不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患者的并发症较多,这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从中风后遗症类型来看,其不仅包含了语言障碍、行动不便,而且涉及口眼歪斜等多种情况,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较大负担。

临床实践中,西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使得中医治疗手段的应用逐渐增多。

目前,针灸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的那些事。

1、中风后遗症的基本情况中风又被人们成为脑卒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中风不仅会造成患者伤残,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病例高达150~200万,患者死亡率高达58~142/10万人。

目前我国幸存的中分患者近700万,其中超过75%的患者存在伤残问题。

这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国家的发展较大阻碍。

中风患者发生后遗症的概率较高。

肢体障碍、语言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类型,此外患者多有口眼歪斜、抑郁、吞咽障碍、尿失禁等问题。

在中医学领域,中风后遗症被归结为“大厥”和“偏枯”范畴,中医指出:脑络瘀滞会造成人体气血逆乱,这使得导致中风患者发生多种后遗症的重要原因。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中,不仅要注意改善患者的气血额,而且要注意通络祛滞。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方法中的常用手段,在中医后遗症治疗中,其能通过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确保患者的气血畅通,这对于提升患者质量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作用。

2、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2.1吞咽功能障碍针灸治疗在中风患者中,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约为22%~65%。

在这些患者中,症状较强的患者有饮水呛咳问题,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往往需要静脉注射补水或鼻饲。

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而且会使得患者水电解质失衡,有的患者还会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窒息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目前,采用针灸方法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时,除醒脑开窍针刺法、通关利窍针刺法外,靳三针、腹针、舌针、头针等都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中风,这一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中风后遗症更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在中医领域,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风后遗症的常见表现。

中风后遗症可能包括肢体偏瘫、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

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对其心理造成巨大压力。

在针灸治疗中,头针疗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头部的特定穴位,如运动区、感觉区等,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例如,针对肢体偏瘫的患者,在相应的运动区进行针刺,能够激发患肢的运动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体针疗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

比如,对于上肢偏瘫,常选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下肢偏瘫则多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位。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除了头针和体针,电针疗法也逐渐被广泛应用。

在针刺得气后,接上电针仪,通过一定的电流刺激,增强针刺的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对于恢复肢体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还有一种特殊的针灸方法——眼针疗法。

依据眼周穴位与脏腑经络的对应关系,通过针刺眼周特定区域,来调节全身气血和脏腑功能。

对于中风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眼针疗法都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针灸的手法和刺激强度也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对于体质较弱、病程较长的患者,刺激强度宜轻;而对于体质较好、病程较短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刺激强度。

同时,针灸的频率和疗程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一周进行数次针灸治疗,每个疗程持续数周或数月。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并非孤立进行,往往需要与康复训练、中药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相结合。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关键词】中风后遗症头针针灸疗法中风亦称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危急病。

中风在急性危险期后,常出现严重后遗症,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亦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笔者运用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可使症状缓解,脑功能获得改善和恢复,有明显的康复治疗作用。

1 理论基础1.1 脏腑经络理论头针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内经》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说明头部与各脏腑器官均有密切关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如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手少阳三焦经“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足少阳胆经“上抵头角、下耳后”;足阳明胃经“循发际至额颅”;足厥阴肝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督脉“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阳跷脉绕头,“在项中两筋间入脑”;阳维脉绕头“会哑门、风府,复入风池”,亦通脑。

此外,十二经别和十二经筋中,分布于头部者亦多,如手少阳经别“指天,别于巅”;足太阳之筋“结于枕骨,上头下颜”;足少阴之筋“结于枕骨”;手阳明之筋“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十二经别中的阳经经别在颈部合于本经,上达于头部;十二经别中的阴经经别在颈部合于其相表里的经脉上达于头。

头也是气街所在部位,通过气街的作用,经气内止于脑,构成了头皮与脑髓的紧密联系。

因此,分布于头的经别、经筋、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脑联系。

它们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

同时,头皮选区治疗脑源性疾病,距离最近,使针刺作用直趋病所,符合“近部选穴”原则。

1.2 现代医学理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脑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

脑血管病患者虽然病灶处有一部分神经细胞已经死亡,但在病灶周围的神经细胞并没有完全死亡,大多数仍处于休眠状态,如何使这部分暂时失活的神经细胞恢复其正常功能是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1]。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嘿,咱今儿就来好好聊聊中医中风后遗症的辨证论治方法。

我记得之前有个邻居大叔,原本身体还算硬朗,可突然就中风了。

经过治疗命是保住了,却留下了后遗症,走路一瘸一拐的,手也不太听使唤。

这可把他和他家里人愁坏了。

咱先来说说中风后遗症常见的证型和对应的治法。

第一种是气虚血瘀型,这类患者往往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软弱无力,还容易感到疲倦,脸色也不太好。

治法呢,就是益气活血啦。

就像给身体这个大机器加点“动力油”,让气血重新顺畅运行起来。

还有一种是阴虚风动型。

这类患者可能会有肢体麻木、手足拘挛、头晕耳鸣等症状。

这时候就得滋阴熄风,给身体来一场“温润的调理”。

再说说风痰阻络型。

这种情况患者常常会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肢体麻木等表现。

那治法就是祛风化痰、通络行瘀,把身体里那些捣乱的“风”和“痰”给清理出去。

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药方剂可是个重要手段。

比如补阳还五汤,这就是针对气虚血瘀型的良方。

就好像是一支专门修复气血通道的“施工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显神通,一起努力让气血重新通畅起来。

针灸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我曾经见过一位患者通过针灸治疗,原本僵硬的肢体慢慢地能活动一些了。

那一根根银针扎下去,就像是在给身体里堵塞的地方“开锁”。

康复锻炼更是必不可少。

就像我那邻居大叔,在家人的陪伴下,每天坚持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从一开始的站不稳,到后来能慢慢走上几步,这都是坚持锻炼的成果。

在饮食方面也得注意。

要多吃些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像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的东西。

这就好比给身体提供“优质燃料”,而不是“劣质汽油”。

总之啊,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是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多种方法齐上阵。

相信只要坚持治疗和康复,就一定能让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生活慢慢好起来,就像我那邻居大叔一样,虽然恢复的过程很艰难,但只要不放弃,总会看到希望的!。

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

一、前言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中风后遗症是指患者在发病后遗留的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

目前,中风后遗症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针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旨在为广大中风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二、中医理论概述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等因素有关。

治疗中风后遗症,应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三、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基本原则:调和阴阳,活血化瘀,补益肝肾。

(2)方剂组成:①基础方: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地龙、牛膝、地黄。

②加减方: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如肢体瘫痪者,加桑枝、桂枝;言语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认知障碍者,加益智仁、石菖蒲;头晕目眩者,加天麻、钩藤;便秘者,加枳实、大黄。

(3)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 针灸治疗(1)基本原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2)穴位选择:①主穴:百会、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②配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如肢体瘫痪者,加阳陵泉、环跳;言语不清者,加廉泉、通里;认知障碍者,加神门、太冲;头晕目眩者,加风池、太冲;便秘者,加天枢、大肠俞。

(3)操作方法:采用针刺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 推拿治疗(1)基本原则: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手法:揉、按、捏、拿、擦、摇等。

(3)操作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4. 食疗(1)基本原则:补益肝肾,养血活血。

(2)食物选择:①肝肾阴虚者:枸杞子、菊花、桑椹、黑芝麻等。

②气血两虚者:红枣、桂圆、山药、核桃等。

③活血化瘀者:山楂、桃仁、红花、丹参等。

(3)用法:将食物煮汤或做成药膳,每日1剂。

针灸推拿配合调神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

针灸推拿配合调神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

后, 仍遗 留程度不同的偏瘫 、 麻木 、 言语蹇
涩不利 、 口舌 歪 斜 、 呆 等 。 痴 本病是 由于气 血不 足 , 络空 虚 , 脉 风
法 治 疗 中风 后 遗症 的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 收
治中风后 遗症 患者 8 6例 , 用针 灸推拿 采
法和 中 药调 神 疗 法进 行 治 疗 。 结 果 : 组 本
上来看 , 肥胖 之人 易 患 此症 , 食 肥 甘 , 恣 嗜
逆 ) 痰( 、 风痰 、 湿痰) 风 ( 、 肝风 、 风 ) 火 外 、 ( 肝火 、 心火 ) 虚 ( 、 阴虚 、 虚 ) 气 等方 面引
好烟酒 , 为形 盛气 衰 , 痰浊素蕴之体 , 复以 饮食不节 , 劳过度 , 烦 导致脾 胃虚弱 , 运化 失调 , 聚生痰 , 湿 痰瘀 化热 , 阻滞经 络 , 蒙
医认为 , 病 多 由于 血 ( 瘀 ) 气 ( 本 血 、 气
经络在外风 发病 中 的主要诱 因。从发 病 年 龄 上看 , 在 中年 以上 , 者 已步 人 多 患 “ 内伤积损 ” 时, 之 精血 渐之发 , 易 肝 加 最
痰 祛 瘀 补 阳 还 五 汤 加 味 , 药 组 成 : 草 方 甘 6 , 南 星 l g 半 夏 lg 僵 蚕 l g 牛 膝 g胆 O, O, O,
53 2 2 30广 东 东 莞 市 石 龙 人 民医 院 中 医
康 复科
中 风后 遗 症 是 指 中 风 发 病 6个 月 以

要 目的 : 讨 针 灸 推 拿 配 合 调 神 疗 探
气郁化 火 , 炼 津液 , 灼 促使 痰 生 , 痰浊 壅
盛, 横窜脉络 。从 病 因学上看 , 风 的病 外 理, 诚如《 成方便 读》中的 阐述 : 夫风 之 “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中风,这一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中风后的后遗症,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针灸是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针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针灸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

中风的发生往往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如血管狭窄、堵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受损。

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脑部的血液灌注,为受损的脑组织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其修复和再生。

同时,针灸还能调节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一步改善脑循环,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针灸对神经功能的修复具有积极影响。

中风会导致神经细胞受损或死亡,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认知障碍。

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细胞的活性,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和突触的重建,增强神经传导功能。

例如,针刺肢体穴位可以激活相关神经通路,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刺激头部穴位则有助于恢复大脑皮层的功能,提高认知和语言能力。

再者,针灸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风后,患者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可能会出现紊乱。

针灸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良好的免疫状态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此外,针灸还能缓解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心理压力。

中风后的患者常常面临着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针灸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生活信心。

这种心理状态的改善,对于身体的康复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具体的针灸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灸为何对中风后遗症疗效好——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针灸为何对中风后遗症疗效好——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08治感冒:取荸荠适量,洗干净,去皮,捣烂后,裹在纱布中绞挤汁液。

喝汁。

偏方验方专家访谈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10月24日签署了一项法案,其中有要求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对“针灸”和“保健按摩”等缓解疼痛的“服务”进行“价格与疗效”评估的内容,以决定是否可以纳入美国的基本医保。

很多人都知道,西方对于中医有偏见,对中医一直不太认可,但对中医的针灸、拔罐治疗却比较热衷,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五科副主任金弘博士。

金弘是针灸学博士、中医药学博士后,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研究会委员、黑龙江民族医药学会理事、黑龙江民族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针刺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病、疑难症、危重病的治疗有很深造诣。

据金弘博士介绍,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的针灸疗法就已经在美国遍地开花,并得到多个州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1500万美国成年人使用过针灸疗法。

美国学界、医疗机构和军队系统等早已对针灸替代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表示认同。

美国国家补充和综合健康中心官网称,针灸可能有助减轻腰痛、颈痛和骨关节炎疼痛,也有可能帮助降低紧张性头痛的发生频率并预防偏头痛。

据了解,针刺除了对疼痛性疾病有效果以外,对中风、偏瘫也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很多面瘫患者都是在西医治疗无效或效果不理想以后寻求中医针灸治疗的,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有一位48岁的肖先生,原本身体不错,身强体壮,身高体胖,能喝酒、能吃肉,可有一天突然脑中风了,口吐白沫栽倒在地上!家人大惊失色,赶紧把他送往三级甲等医院抢救。

经过医生多日的抢救治疗,肖先生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捡回一条命。

可从此左半边身子不怎么听使唤了,行走困难。

还不到“知天命”之年,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肖先生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

在朋友的推荐下,肖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找到金弘博士。

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脑卒中(stroke),即常见的中风,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或血供受到严重限制,导致脑部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甚至死亡的疾病。

脑卒中后遗症是脑卒中发作后,患者长期受到不同程度功能损害的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无创、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针灸对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针灸作为中医的一个重要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语言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的障碍,促进患者恢复。

不仅如此,针灸还对改善患者情绪、减轻疼痛、促进神经再生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这些疗效得到了临床观察、基础实验和影像学研究的支持。

二、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机制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对脑卒中后遗症产生治疗作用。

首先,针灸可以促进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针灸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灌注量,提高氧供应,有利于脑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其次,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神经传导,增强神经突触的功能。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递质等方面的功能,对脑卒中后遗症产生治疗作用。

三、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方法与应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穴位刺激、电针、火针、手法推拿等。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医生会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穴位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的肌张力、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对于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耳穴针刺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针灸还可以与其他疗法结合,如中药熏蒸法、推拿按摩法等,提高疗效。

四、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局限性与展望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 张 宇虹 , 培 , 晓燕 , . 总苷 对 寻常 型银 屑 病 患者 血清 1 郭在 焦 等 白芍
白介 素-2 2 的影 响[ . 医学 , 1, () 44 . J华西 1 2 2 74: —6 0 2 4
[] 国家 中药 管理局 . 2 中医病 证 诊断 疗效 标 准[ . : 京大 学 出 M】 南京 南
合谷 ;④下肢活动不利 ,a . 卧位 ,穴位选环 跳 、秩边 、风市 、委 取俯
中 、承山 、阳 陵泉 、足三 里 ;b取仰 卧位 ,穴 位选 风市 、血海 、梁 .
选 取 我科 门诊患 者5 例 患者 ,神经 内科疗 区住 院患 者3 例 ,其 2 4 中,男性 患者4例 ,女性患者3例 ,年龄在4至7岁之 间,平均年龄 9 7 5 8 5. , 8 岁 病程 最短者3 ,最 长者 1 ,平均 l个月 ,其中脑血栓形成5 3 d 年 8 O
丘 、阳陵泉 、阴陵泉 、足三里 、丰隆 、三 阴交、解溪 、太冲 ,下肢穴
位可根据需 要取 仰卧位和俯 卧位 交替针刺 ,上 下肢肌 肉丰厚处取 阿是 穴 ,用 长针深刺 ,并在上 下肢 肌肉丰厚处 的穴位接 1例 ,脑 溢血 l例 ,蛛 网膜下腔 出血4 。伴有高 5 7 例
心、麦冬 、丹参 、黄连 、金银花 、连翘等药味组成 ,主 治邪热 内传营 分,耗伤营阴所致之 热人营分证。方 中以水牛角为君药 ,可清解营分之 热毒 ;生地 黄可凉血滋 阴、麦冬 可清热养 阴生津 、玄参 可滋阴降火解 毒,共为 臣药 ;金银花 、连翘、竹叶心可清热解毒、清热透泄 ,黄连可
血压病 史者 7例 ,伴有 糖尿病病史者3例 ,既往饮酒者5例 ,吸烟者 8 4 3
3例 ,平素高盐饮食者2例。 8 8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留下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语言障碍等。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由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野木瓜等中药组成。

这些中药植物具有温补阳气、益气养血、活血祛瘀等功效,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所表现出的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阻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而在针灸治疗中,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舒缓肌肉痉挛、促进神经再生等手段,也可以达到改善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下面我们将从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1. 温补阳气:人参、黄芪等中药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可以促进患者体内阳气的生成和运行,有助于改善因中风偏瘫后遗症引起的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2. 益气养血:熟地黄、当归等中药能够益气养血、活血祛瘀,有助于调理患者体内气血的运行,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组织的修复,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3.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中的野木瓜等中药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因血栓形成、瘀阻导致的肢体麻木、抽搐等症状。

二、临床疗效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进行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后的观察发现,其疗效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抽搐、语言障碍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的速度也较快,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病情轻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以基本康复,病情重者也可以明显减轻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三、注意事项1. 在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由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医师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调理,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针灸结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有效吗?

针灸结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有效吗?

针灸结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有效吗?中风后遗症又称为脑卒中后遗症,而随着我国中风发病率逐渐升高,此类疾病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发展,减少了此类疾病导致死亡的情况,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一旦出现“中风”后遗症,则会机体健康造成损害,生活也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影响。

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中医学发展飞速,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方法,康复功能锻炼,可以加快功能恢复,因此,将针灸、康复功能锻炼有效结合,可以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下面让我们一起认识下“什么是中风后遗症”、“如何采取针灸+康复功能联合治疗”,希望通过本文介绍能对中风后遗症患者有所帮助。

什么是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是指在中风急性发作后,或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遗留下来的疾病,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及吞咽功能障碍等。

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行动不便、言语不清、进食困难、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可出现瘫痪、失语、智力障碍等症状,或导致疾病再次复发。

针灸结合康复功能锻炼如何开展?1.针灸结合语言吞咽功能锻炼:(1)针灸疗法:取穴:上星穴(头部发际中间上方(1寸)。

)、百会穴(位于后发际中间正上方7寸的位置,在两侧耳部上方,头顶正中间的处)、风池穴(患者取坐位,弯曲手臂抬起肘部,肘部大约与肩部在相同高度,弯曲肘部向头,两手放在耳后,手指轻扶头两侧,在拇指指腹的地方取穴。

)金津穴(口腔舌系带左侧静脉上)、玉液穴(口腔舌系带右侧静脉上)、通里穴(位于腕横纹上方1寸处,)、天柱穴(位于斜方肌(为颈部凸起的肌肉)外侧凹处,在距后发际正中心2厘米的位置)、廉泉穴(舌骨上缘凹陷处)。

操作方法:上星穴和百会穴采用相互透刺,金津穴和玉液穴应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廉泉穴可深刺,使舌根出现酸胀感。

(2)语言吞咽功能训练:发音运动:首先让患者进行单字发音,例如:你、我、他等,每个字每次2遍,然后进行唱歌训练,逐渐纠正其发声,保证发音准确。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失眠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失眠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失眠脑血管疾病一直都是我国发病率最高、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类型,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

根据官方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都患有失眠的后遗症,国外的报道中也显示,有60%以上的急性中风患者会患有失眠。

中风后的失眠不仅会对患者精神状态造成影响,还会延长康复时间,加重病症。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我国中医中的针灸治疗法在中风后的失眠上有较好效果,且操作简便,没有副作用,目前在临床医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毫针疗法1.1头针目前国内很多医学研究人员都对中风后遗症的失眠进行了研究,在针灸方面也研究出了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

选取了60例脑卒中失眠症状患者,将其分为2组,针刺组选取了百会、神道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安定片作为药物进行治疗,两组的人数都为30人,治疗周期为4周。

在经过对比后可以发现,针刺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

利用针刺百会穴的方式,能够调节患者脑部神经运行状态,能起到安神益智的效果,促进患者睡眠,加强患者记忆力。

1.2头体针选取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对针刺组的患者采取针刺“十三鬼穴”的方式,对患者少商、水沟、大陵、申脉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针刺次数、深度、频率都有严格要求,针刺的顺序按照头、上肢、躯干、下肢为主;对照组依然采用口服安眠药的形式。

作为对比,针刺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9%。

“十三鬼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孙思邈的《千金药方》中,通过对不同穴位的针刺,能够打通患者五脏六腑的血气,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

1.3头体针配合耳穴我国部分医护学者采用了“三才”的方式,用于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失眠患者,在该方式运用的过程中,配穴为双侧头皮针胃区;在耳朵的穴位上选取神门穴,体穴选取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对照组服用安定类药物。

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三才”组在脑中风抑郁症的治疗方面,治疗效果达到79%,在失眠上的有效率达到了97%;作为对比,对照组的数据分别是40%和73%。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疾病,同时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会出现中风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要重视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会选择中医方法治疗并且取得理想效果。

本文对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中风的基本介绍(一)中风的病因和诱因中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由血脂增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密切相关。

首先是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在中风患者中有70%及以上都患有动脉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脂症。

其次,高血压疾病也是中风的常见发病原因,因为超过90%的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

最后,中风的发病原因之一还有心脏病,常见的有心内膜炎疾病,该病可能会导致附壁血栓,如果心动过缓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中风。

另外,糖尿病也与中风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风患者中有30%左右都患有糖尿病。

所以有以上疾病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多关注自己身体变化,预防中风。

临床研究证实中风起病急,但是具体的病理过程却比较缓慢,在病理变化的过程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可能会加快变化过程,最终诱发中风。

如:情绪突然波动,生气、激动等。

还有过度劳累或者是用力过猛也容易突然诱发中风。

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突然加重,也会加快中风进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保证病情稳定。

(二)中风发病的三个时期中风发病主要分为三个时期,首先发病后的两周内都是急性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并且可能会快速变化。

在这个时期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控制病情避免恶化。

其次是发病两周后到发病六个月内,这是中风疾病的恢复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如果治疗及时患者的肢体障碍与语言障碍等症状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患者病情较轻就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中凤后遗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加利
什么是中风�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语言 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 表现�幵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 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 又称“卒中”、“大厥”、“簿厥” “偏 枯”、“半身不遂”。
•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脑血管 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乊一�在全
2、针灸的时机�必须强调�如果是脑出 血者�于出血停止、病情稳定一周后才 可针刺�三周内尽量不针人中、十二井 穴、头部穴位(头针)等刺激较强的穴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绝对卧床一月后才 可针刺。缺血性中风者�全身状况许可 时�一起病即可针灸。亦有相当一部分 病人不用针灸。
4、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 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 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 、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 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 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 因素。应注意预防。
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 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是世 界上三大疾病乊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
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我国是脑卒中死
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
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 亡近100万人�在并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 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
• 阴虚风动�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 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 。
中脏腑
以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伸着昏迷 、半身不遂为主症者为中脏腑。
2
�一�中经络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疏通经络�宣导气血。
主穴�
中经络加减配穴�
•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 • 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 • 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 • 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 • 阴虚风动�加太溪、风市、风池
其他疗法
梅花针�叩打三阳经、 夹脊穴。
推拿、按摩及功能锻炼 。
1、除掌握主症外�如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 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或神昏�对 次症(或先兆)应有充分认识�这对于及时予 防、及时个体化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次
症有头痛、头晕、呕吐、烦躁、抽搐、呃
逆、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舌歪、舌卷二便失禁或不通等 。
口眼歪斜�牵正、翳风、合谷 上肢不遂�极泉、手三针 下肢不遂�足三针 便秘�丰隆、支沟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关元、
�二�中脏腑
1、闭证� 治则�启闭开窍�平肝熄风。
取穴�颞三针、四神针、人中、合谷、太冲 、十二井穴、十宣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 血。
• 1、脱证� • 治则�回阳固脱 • 取穴�关元、气海、神阙、百会 • 多用灸法
和生活能力
蛛网 膜下腔 出血
脑血管意外
• 内伤积损 • 劳欲过渡 • 饮食不节 • 情志所伤 • 气虚邪中
病因
嗜食肥甘

厚腻



聚湿成痰� 痰郁化热
引动肝风� 夹痰上扰。
阴血暗耗
气虚血瘀
劳 气虚生痰 累 过 度
虚阳化风扰动 气血错乱
肝 肾 阴 虚
阳亢风动
中风的病机
• 病机总属�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 病理基础�肝肾阴虚 • 病理因素为�风、火、痰、气、淤 • 病性�本虚标实
1 ---------
2
:

中经络证型
• 肝阳暴亢�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 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或绛、苔 黄或燥�脉弦有力。
• 风痰阻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 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 痰热腑实�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 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 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 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 淡苔白�脉弦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