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2013新课改实施方案

2013新课改实施方案

刘大瓮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12—2013第二学期)一、实施背景我们必须依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从源头上、从根本上革除基础教育的弊端。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为了转变观念和及时领会国家教育改革的精髓,我校多次派领导、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区级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和学术研讨会,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先后在校内举办培训讲座,帮助全校教师了解国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推动了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探索教育改革实践的热潮。

观念的转变,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使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三、实施目标:(一)按照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主动、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学科整合,促进学科间的联系与沟通,设置综合课程,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

(三)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收集及处理信息、开拓创新的能力。

(四)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课程管理能力。

确立以“诵读经典文化,传承书法艺术”为主旨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通过挖掘经典文化中的精髓,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小打好坚实的文化及书法功底,丰富学生的思想底蕴。

2013.9新课程改革计划

2013.9新课程改革计划

新课程改革计划(2013——2014)第一学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速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进一步推进课改工作: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高效率课堂教学典型的发现及培养;优秀教学资源的开发等等,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的顺利推进,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重点及具体实施措施(一)首先继续更新教学教观念。

搞好教改工作,更新观念是前提。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使之真正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必须做好以下两点:(1)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努力探索实行教学民主的策略,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讨论、交流;(2)弄清新课标、教科书两者之间的关系,透彻理解和把握教材,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采用新课改强调的教学方法。

一是注重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索来发现问题;二是关注体验教学,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的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在体验中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三是提倡交流与合作学习,建立起新的教学共同体;四是强调自主创新的学习;努力探索新课程的合作模式,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师生互动,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乐学、合作、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前提,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的接收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多样性的转化。

(四)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丰富学习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习,如观看新课改光盘、录像带、现代教育网等,学习教育新观念交流活动,科研专题,理论活动等,互动学习,共同参与,加强教师建的良性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甘沟小学2013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甘沟小学2013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甘沟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课改原则: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

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

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自学、展示与反馈。

做到自学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

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

学生自学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

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1、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主要表现有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

教师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百个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设计被动学习,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主体性逐渐丧失,学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13—2014学年度.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13—2014学年度.

永兴小学2005—2006学年度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们的课改工作已进入了攻坚阶段。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的课改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

如今,我们又面临着新教材的验证、开发、创新的新任务,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都将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充满时代特征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对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点的课程体系,我们的心头更增添了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了更好地落实和体现新课程精神,全面实施新教材,特制定实施计划如下:一、落实和保障师资培训工作,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1、选派教师进行各级新课标的培训,每一位去培训教师都必须以最大的热情和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其中,每个人都要明确不同课程的重点学习要求,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组织与实施、评价等主要内容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头脑中,落实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中。

3、培训后,要求每一个教师对指南精神有自己的深入理解,围绕“面对新课程,我该怎么做”的中心议题谈自己的体会和打算,说说自己的困惑和问题……,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找到最佳切入口。

4、面对新课程,我们想方设法地调动和激发每一个教师,在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去接纳、演绎和完善新教材。

二、明确工作重心的转移,全力以赴落实新课程校长首先成为学习的主体,以超前的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贯彻新课程的前提和关键问题。

在校内建立落实教育优先、课改当先的工作格局。

从新学期开始,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的新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落实、启动新课程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每月要开两次以上碰头会,及时交流和处理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平时工作中有问题出现时也可以随时碰头商讨和调整策略。

同时,还将在硬件设施的添置、调整方面更多地考虑与新课程的匹配,考虑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13—2014学年度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13—2014学年度

永兴小学2006—2007学年度课程改革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研究、指导、服务教学的宗旨,开拓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课程改革,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深化教改科研1、学习“十六大”等文件,开创教改新局面。

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教学奋斗目标,开创教学改革工作新局面。

2、开展教改优秀课评选活动。

组织教师开展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结构、教学手段、方法等各方面的课堂教学改革,上优秀课。

认真组织和落实学校教研活动,积极参与教研公开活动及各类评比,激励教师上好课改课。

三、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工作课程改革要以素质教育的观念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组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

深刻领会课程改革意义和精神,领会新课程基本理念,明确学科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内容要求,增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秋季开学前,有关教师都要参加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和教学培训。

3、加强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

把课改作为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研究和指导,解决课改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组织与课改有关的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努力探索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结构模式与方法。

组织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促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1、开展以优化教学过程为重点的教学研究。

2013-2014课改方案

2013-2014课改方案

城关十二小学2013-2014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

为了促进我校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

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策略各校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镇小学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2013学年新课程实施方案

2013学年新课程实施方案

2013学年新课程实施方案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我市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已全面铺开,这必将在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引发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市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市《课改实施方案》为依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创新地开展新课程实施方案,努力使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再上台阶。

二、总体目标:1、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的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依据市“课改”实施方案设置好起始年级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加强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建设,注重学科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3、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4、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5、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社区)各种课程资源。

三、实施机构:为加强实验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

四、实施措施:1、抓“课改”之机遇,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本次课改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功能的变革,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师资培训等方面,是一项牵动学校整体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同时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实事求是,全员参与,齐心协力,正确处理破与立、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局部与全局、现实与将来等关系。

以理论为支撑,以专家支持为依托,以实践研究为主轴,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工作,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3课改实施方案

2013课改实施方案

永兴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教育“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立足我校实际,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验工作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将偶有我校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新课程体系,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在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目标和任务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㈠全面实施并验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试验)与实验教材,为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㈡立足我校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的推广提供有益经验。

㈢构建新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我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的机制,形成由我校特色、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新课程体系。

㈣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构建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㈤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监测体系。

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形成,提高管理人员与教师的业务水平,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教师队伍。

三、基本原则㈠实事求是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课程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㈡开拓出新的原则。

新课程试验是一项需要边实践边探索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样板可以参考,必须坚持开拓出新的原则,在实践中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者探索先进经验。

㈢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全省同步进行试验的前提下,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因校制宜地开展试验工作。

㈣以校为本的原则。

学校中心课程实施中居于主体地位,学校要发扬首创精神,充分利用自主权,切实做到“以校为本”,充分发扬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以学校为基地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2013年下学期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2013年下学期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2013年下学期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自2012年春季新学期起,我校开始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酝酿与探索。

构建了“生本课堂”的结构模式。

拟定生本课堂”的核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确定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教学观,形成了“五步三查”课堂流程,搭建了小组合作学习平台,创建了“导学案”这一有效学习载体。

课堂环节、学习小组、导学案成为我校“一三六”高效课堂三大抓手。

至今我们已经有了具有旭升特色的“一三六”模式,形成了。

“一”是一个中心,课堂要以“学习能力”为中心,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乐学、会学、创学;“三”指的是我们课堂的三大特点——师生快乐、操作灵活、扎实有效;“六”是指课堂完整的六个环节——学习目标、学前反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在线检测。

实行“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活动以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

我们的课堂就是一种“生本”教育,核心理念就是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但同时,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特别是自主导学环节与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要领要求尚有差距。

为解决“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贯彻“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要领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高效课堂向纵深发展,即由模式的探索转向内涵的提升,实现高效、减负、育人的教学目标,特制定如下2013年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为先导,以常规管理为保障,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巩固创强成果为基点,严谨、务实、创新因校制宜地开展课改工作,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潜能,建立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简单的教材更新,更是涉及教育理念、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旨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3年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2(可打印修改)

2013年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2(可打印修改)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2013-2014学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

字串21、均衡性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2013新课程实施方案

2013新课程实施方案

2014年度炉房中心学校一年级数学课程学年实施方案撰写要求一、一年级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1、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市的水平我校属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地处高寒山区,经济落后,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实难实施教学。

近年来,我校虽然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尝试,但一直以来教师专业素养和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质量都不算高,主要存在着以下方面差距:一是师资水平低下;二是教学资源缺乏;三是教学观念滞后,四是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

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现对我校的基础教育数学学科发展现状作如下分析:我乡数学学科历年在全县中处于中下水平,我校数学教学资源匮乏,学生手上的资源太少,只局限于一本教材,一本学生练习册,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我们应该多方面设计资源,建立学科资源库最优化设置课堂教学,强化课堂作业,讲练结合,一讲一练,当堂消化本堂课的内容,建立班级文化墙,把教学中的各个知识展示在文化墙上。

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检阅,复习知识要点,并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资源库建设情况3、本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属巧家高寒边远的农村乡镇学校,条件艰苦,历年来从教师数量上看都极为不稳定、一直都缺编,年轻教师成长为优秀骨干后都相继调走,加之借出1人、还有请病假和不能担任教学任务的情况,每年差教师的现象依然尚存。

目前有六年级语文教学教师2人,一人兼职,学历都属专科,但大部分都是靠在职函授获得的本科学历,表面上看,教师都具有合格学历,但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不明显,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娴熟灵活运用,教学主要还是通过经验完成。

这些现状一直困扰着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校本课程建设情况我校现在尚无数学学科校本课程,但已经计划开发数学学科校本课程,现将计划实施方案概括如下:指导思想依据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为指导,充分利用乡土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亲眼目睹家乡与世界的同步变化。

三新一德 20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三新一德 20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C. ①③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C.感受、参加、养成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7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B.示范——模仿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C.都是主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 B.校本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B.上课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 B.学校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C.教师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 以综合课程为主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C ) C.素质教育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B ) 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 A ) A.空无课程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B ) 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 D ) D.家长可参与性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A )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部分是( D ) D.课程目标部分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的是( D ) 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的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B ) B.主动学习10、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C ) 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 B ) B.范围和性质12、关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表述是( B )B.客体取向的课程评价13、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 C ) C.地方课程14、学生档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义的类型是( B )B.理想型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内涵的是( D ) D.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础性课程的是( D ) D.体操17、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 A ) A.内容1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的文件是( A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9、下列说法不符和新课程对教师定位的是( D ) D.教师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20、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是指( A )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 B ) B、唐朝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D )D、推行素质教育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 C )C、活动课程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 B )B、发现学习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 A )A、课程标准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 B )B、体验性目标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

2013-2014-2教育教学改革方案1.2

2013-2014-2教育教学改革方案1.2

教育教学改革方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根据武生院教【2013】29号文件精神,为推进我系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我系整体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成功率,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特制定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式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推进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严密组织,精心策划,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主要目标(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准确定位我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结合,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设实践基地3个。

(三)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选派2名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2—3周的专业实践;聘请3—5名企业高管、专业高级职称者作为我系专业实践课的教师。

(四)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继续推进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六)实施2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选定5门专业课程作为课程考核的改革试点。

三、组织实施(一)成立系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组组长:陈天佑、朱定强副组长:刘珣、李昌龙成员:张婷、王惠清、李莉娜、胡晶、任丽、刘志英、张烬、张连军。

主要职责:1、全面负责系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落实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下达的任务。

2、负责社会调研,开展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外3个实践基地,筹建校内3个专业实训室。

3、谋划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

4、协助“健民班”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1、思路与目标遵循“市场导向、质量为本、培养能力、开放教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培养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动手能力、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有一定创业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

2013年秋季学期小学新课改实施方案及量化考评细则

2013年秋季学期小学新课改实施方案及量化考评细则

2013年秋季学期小学新课改实施方案及量化考评细则一、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基本思路:以新课改的要求为指导,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高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多起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让教师在“问题导学法”的指引下提高教学质量。

目标要求: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整体把握能力明显提高,吃透教材,根据“问题导学法”的要求备好课,上好课。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二、实施措施充分认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重要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课堂教学、人人服务课堂教学、人人研究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建立由校长任组长,张成俊、彭冬凌同志为成员的评价督查小组,量化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一项依据。

三、实施步骤1.开学前组织教师学习问题导学法的四个基本特征以及问题导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四环五步),学习康全召老师的“问题导学法”应用解析,打印学习资料,人手一册,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讨论教研“问题导学法”,储备一周新课。

2.一开学,规定3—6年级每个年级必须尝试用“问题导学法”上课,确保每位同志备出新课,上好具有高效的优质课,开展上课、观课活动,课后进行议课、思课。

同时各教研组进行新课改的教研活动,写出教研记录。

3.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总结,对“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座谈,改进。

对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广。

学期结事要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量化学习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四、量化考评内容及细则为进一步抓好新课改的落实,强化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督促任课教师能及时运用“问题导学法”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保证批改质量,做好学生课下辅导工作,根据中心校精神,特制定如下教师业务量化考评细则:(一)、检查时间:A、学期初一周内对教学计划、备课、作业检查一次,以后每月检查一次(平时抽查);B、课堂教学检查听课每月组织一次,按“问题导学法”的要求量化考评。

小学2012-2013学年度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小学2012-2013学年度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小学2012-2013学年度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前期准备1、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组长:晋付春副组长:王继岭组员:马爱真祝春凤张红2、制度措施保障(1)学校设“教师课改情况献言薄”,由教研组长负责记录。

教导处每周教研会前将献言簿中的内容归纳整理,对出现的突出问题或建议,学校将进行专题研讨,不断完善修定《古营集镇中心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试行)》。

乡村小学2013年课改实施计划

乡村小学2013年课改实施计划

乡村小学2013年课改实施计划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小学2013年课改实施计划课改是教育教学改革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学期我校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继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

组织各类宣传、研讨、评比等活动,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提升教师的改革热情,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意识为了能把课改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直接参与课改,加强领导和管理。

这学期,我校建立了专人负责制度,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组成三级管理网络,把本校的课改工作抓实抓好。

大力宣传和组织学习,不断强化全体老师自觉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并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让老师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肩负的重任,做到与课改同行,与学生、学校同发展,与时代同前进。

二、认真组织培训学习课改的关键是观念的更新,观念更新的途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复习巩固《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新课程怎样教》等有关内容。

让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教育理念和具体内容,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促使教师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坚持制度,狠抓落实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课改顺利进行的保证。

本学期,我校将坚持一些行之有效的课改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

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本校各方面的力量,努力营造课改的浓厚氛围,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组织。

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每月召开工作会议,沟通教师与领导组之间的联系,了解各学科近阶段的课改情况,总结课改的经验、成果。

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意见,部署下阶段工作。

(2)研讨制度。

每个周一和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各年级语、数学科组继续开展集体规范备课,集体规范备课的形式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力求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2013年课堂教学改革安排

2013年课堂教学改革安排

“小组合作化学习、学科特色化建设”xxx2013年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思路xxx课堂教学改革自2012年3月启动以来,已近一年。

一年来,我们通过扎扎实实的前期调研、师生培训、构建小组、编制导学案、课堂推进,已初步形成符合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013年,我们将继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继续实施完善“小组合作化学习、课程特色化建设”课改新模式,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努力在全校各学科中不断推开,形成规模,形成特色。

为了进一步创新思路、促进工作,本学年将从以下各方面加强推进。

一、创新常规管理机制,使管理制度与学校各项改革相适应1、导学案A、现状:教案书写改为编制“导学案”,教案的形式与教师的工作发生变化。

B、改进:应改革“导学案”的检查内容、检查方式、评价办法,真正体现检查评价促进提高的目的。

2、作业A、现状:各学科采用“学案”代替作业本。

B、改进:应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出台新的作业布臵、批改要求。

3、课堂教学A、现状:开放式的课堂决定了各管理人员及同科教师甚至家长可推门听课。

B、改进:教导处不定时进行常规查课的基础上,创新检查模式,同时可发挥学生参与管理和监督,增强检查的实效性。

4、辅导A、现状:面对学校各项大型的、全员参与活动的正常开展,用于学生整块的辅导时间几乎为零。

B、改进:应提倡教师见缝插针进行辅导,提倡教师与学生错峰到校,特别是薄弱学科更需加强辅导,在大力提倡正能量发挥作用的同时,应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出台新的辅导考核方案。

二、继续完善《导学案》的编撰机制“导学案”编制已初见成效。

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导学案”的编撰机制,针对“导学案”初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今年编制过程中在形式上继续完善,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实效,真正提升“导学案”对教与学的指导作用。

要从实用的角度细致研究导学案。

充分利用备课组实行轮流主讲制。

分三步走:第一步:各备课组在学期初进行教学内容分工。

第二步:主讲人在每次集体备课前准备:(1)本次集体备课研讨的完整详细的导学案;(2)讲稿:导学案如何使用。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课改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区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创南通模范,建江苏实小而不懈努力。

二、工作重点: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4、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

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校课改向纵深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开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和即时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建立校领导蹲点制度,每个领导都有一个蹲点年级或一所学校,以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

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开会一次,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课改情况,把握全体的课改实况和进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

并尝试从本学期开始由教导处每月办好一份课改小报,鼓励全体教师能把自己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12—2013学年度. (1)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12—2013学年度. (1)

永兴小学2007—2008学年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总体要求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

(一)、工作目标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

2、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导向,加强教师教研队伍建设。

3、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动态,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

4、了解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将适合自己的“借来”使用。

5、通过学习、借鉴、引进、交流,进一步深化语文“自主学习”、数学“合作掌握学习”的研究探讨工作。

(二)、工作措施1、明确课改的意义,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促进自身成长的重要机遇,所有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总结课改过程中经验和问题,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围绕新课改,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强新课改理论学习,结合读书活动,做到读思结合;举行新课改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使新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组织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举行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

2、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1)、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学习活动。

课程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而教育理念的转变离不开对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为了使广大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采取业务培训(公开课、研究课、讲座、经验交流)等多种途径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①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②新课程与学生发展;③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④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⑤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特点与实施策略;⑥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
刘楼学校
2015.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发展基本理念。

我校各年级教师将尽一切力量做好教材的实验工作。

为了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工作,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音乐、美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几点说明: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

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

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

学校有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

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

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