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读书报告
变形监测实习心得
变形监测实习心得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学生,我很幸运地得到了参加变形监测实习的机会。
这次实习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都有很多收获。
下面是我在这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习概况我们实习的项目是一座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监测的目的是确定建筑物是否受到了扰动,从而提供改进建议。
在实习中,我们需要进行对建筑物进行多种测试和监测方法来收集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测试和监测的方法包括激光干涉仪、倾斜计、测角仪、全站仪和温度计等。
我们还需要把测量结果记录在工程日志中,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
二、实习收获1.发挥专业技能这次实习让我更好地了解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各种监测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我意识到了自己在仪器的操作与机械维修方面的不足,并且学会与领导和同事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2.加强辨别扰动产生的能力通过对变形监测的实践,我更好地理解了扰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会利用基准线和基准点来区别夏冬季节性变形造成的影响和人为干扰。
通过记录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快速发现建筑物变化的趋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行动。
这让我学会如何使用数据分析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3.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一起完成了实验室与现场两个工作任务。
在合作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我们能够更加顺畅地配合,提供更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4.了解职业生涯这次实习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土木工程师的职业生涯。
我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了解了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
我意识到,职业生涯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需要时刻保持对新技术和新方向的关注。
三、实习启示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自己在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方面的不足,需要加强学习与实践。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
我相信这次实习将会对我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
3、桥梁变形监测规范要求
桥梁的种类较多,主要以梁式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为主。十多年来, 我国各种桥梁的建设速度发展很快,桥梁的变形监测是桥梁施工安全和运营安 全必不可少的内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桥梁变形监测的 内容,应根据桥梁结构类型选择。
类型 梁式桥 拱桥
悬索桥、斜拉桥
悬臂法浇注或安装梁体的变形观测点,宜沿梁体纵向轴线或两侧边缘布设 在每段梁体的前端和后端。
支架法浇注梁体的变形观测点,可沿梁体纵向轴线或两侧边缘布设在每个 桥墩和墩间梁体的 1/2、1/4 处。
装配式拱架的变形观测点可沿拱架纵向轴线布设在每段拱架的两端和拱架 的 1/2 处。
(3) 索塔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宜布设在索塔底部的四角;索塔倾斜变形 观测点,宜在索塔的顶部、中部和下部并沿索塔横向轴线对称布设。
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必要时应同步观测梁体和桥墩的温度、水位和流速、风力和风向。
变形监测实验报告范文3篇
变形监测实验报告范文3篇Model report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Experiment变形监测实验报告范文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变形监测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三维动画制作实验报告文档3、篇章3:《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实验课指导书(含实验报告)篇章1:变形监测实验报告文档应用全站仪对科技楼楼顶避雷针进行变形观测首先认真理解前方交会原理,然后利用GPS做静态控制得出控制点坐标,将全站仪架在其中一个控制点A上,另一个控制点B架上反射棱镜,将全站仪望远镜瞄准反射棱镜定向,然后置零,转动照准部对准避雷针顶端C,记录角度,然后盘右观测,一站观测两个测回,得出夹角α将全站仪与反射棱镜互换位置,同样方法测得夹角β,根据已知A,B两点坐标可求得避雷针顶端的平面坐标,然后在另一已知点D上架全站仪,A点架上反射棱镜,以A点做后视定向,观测A,D两点间夹角,盘左盘右观测两个测回γ,同时观测竖角β,量取仪器高,根据观测数据计算进行比较检核。
A点坐标 X xxxxxxx.175Y 527483.758B点坐标 X xxxxxxx.348Y 527412.793D点坐标 X xxxxxxx.239Y 527259.558α=76°22′05″,β=80°37′19″,γ=88°39′44″(检核角)竖角θ=37°24′03″C点坐标:X xxxxxxx.2304Y 527453.3827通过本次实验巩固了在变形监测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极大的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仪器操作还不是很熟练,以后应该多加练习,理论和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潘雄2014年6月22 日一、桥梁变形监测意义我国,由于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建设时期,每年开工新建的桥梁数量众多,发生的桥梁工程事故也非常多;另外,对于早期建设的桥梁,由于年代久远、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或者使用过程中远超设计负荷,很多桥梁结构也暴露出很多质量问题。
我国每年发生的桥梁安全事故数不胜数,影响较大的事故每年都有很多报道,诸如此类的重大事故和惨痛教训,时有发生,不胜枚举,令人极其痛心。
这些重大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同时也从反面以一种很沉重的方式体现了桥梁变形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灾害的发生与变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桥梁变形监测研究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高度重视。
二、桥梁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大型桥梁结构是高度超静定的构筑物,结构复杂,因此大型桥梁结构的变形监测是一件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对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手段有多种。
常规的地面变形测量是获取观测数据的主要手段,采用测量仪器对所监测的物体上布设的点位进行观测,获取变形值。
而其中测量仪器对整个观测的数据获取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变形测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变形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更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的出现,计算机、无线电、空间技术以及地球科学等的迅猛发展,推动变形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
不断涌现的变形测量数据采集新技术以及他们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是推动变形测量技术进步的巨大动力,如数字近景摄影测量、GPS、自动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激光跟踪仪、激光雷达、关节式坐标测量机、Indoor GPS 等。
此外,在大地测量领域还有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技术(LLR)、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卫星测高、卫星跟踪卫星和卫星重力梯度测量)、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 )等技术手段。
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自动化测量方面,自动全站仪正渐渐成为首选的自动化测量技术设备。
变形监测实验报告目的(3篇)
第1篇一、引言变形监测实验是工程测量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对工程建筑物、地质结构以及环境因素的监测,了解其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报告旨在阐述变形监测实验的目的,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等领域的实践技能。
3. 通过对工程建筑物、地质结构以及环境因素的监测,掌握其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4. 分析变形原因,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5. 研究变形规律,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提高工程抗风险能力。
6. 掌握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7. 深入了解变形监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变形监测重要性的认识。
三、实验内容1. 变形监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包括变形监测的定义、分类、目的、原理、方法等。
2.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如全站仪、GPS、水准仪等。
3. 变形监测实验,包括:a. 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如建筑物、地质结构等。
b. 设计变形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布置、监测周期、观测方法等。
c. 进行实地观测,记录观测数据。
d. 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变形量、变形速度、变形趋势等。
e. 结果分析,包括变形原因、变形规律等。
4. 变形监测报告撰写,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建议。
四、实验意义1. 变形监测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2. 变形监测实验有助于深入了解变形监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变形监测重要性的认识。
3. 变形监测实验有助于为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工程抗风险能力。
4. 变形监测实验有助于推动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5. 变形监测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变形监测实习心得
变形监测实习心得前言本文主要是对个人进行变形监测实习的一个总结,包括实习的过程、问题、心得及体会等,并回顾个人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总结出实习的重要性。
实习的过程变形监测实习主要是对建筑结构物体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及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建筑物体的测绘。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变形监测仪进行测量记录,然后将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
实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熟悉设备:在实习开始前,老师对仪器进行了介绍和演示,让我们了解了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还进行了一些常见的问题的解释。
我们还需要通过熟悉设备来了解细节,了解如何操作和维修仪器。
2.布设测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布设测点,并进行测点编号和标记。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布设测点时要尽可能去掉随机误差,并保持人员、时间、位置等各个方面的一致性。
3.采集数据:使用仪器采集指定时间段内测点的变形数据,并导入电脑进行初步处理。
处理后,可以看到变形曲线、变形速率等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在这里,操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中,都必须遵守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4.现场测绘:使用遥感测绘仪,采集建筑物体各自不同位置的数据。
测绘数据还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包括图像融合、定位校正和数据分析等。
学习中的问题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里简单总结一下:1.操作不熟练:由于实习前时间仓促,对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不熟练,导致操作不当和误差较大。
2.数据处理问题:在采集数据时,由于不同人员、时间和操作方法的差异,可能导致数据变形或误差,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现场测绘问题:现场测绘中会受到环境、光亮度影响,而采集的数据也需要进行重复测量、校正等处理,从而得到有效的数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实习期间加强实践和理论学习,提高能力和水平。
实习的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了解了建筑物体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相关的测量仪器;其次,我学习了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了数据分析中的基本方法;最后,我也学习了如何选择影响实验的因素进行控制,如何分析影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变形监测课后总结
变形监测课后总结引言变形监测是在工程施工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对结构物变形情况的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总结变形监测课程内容,并对课后学习感悟进行总结。
课程内容回顾在变形监测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1. 变形监测的意义变形监测在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结构物的实际变形情况,比如沉降、位移、挠度等。
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我们才能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变形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在变形监测中,我们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获取数据。
其中包括传统的测量法,如全站仪、水准仪等,以及电子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等现代技术。
通过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精确测量和记录结构物的变形情况。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取到的变形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如MATLAB、SQL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构物的变形特征,发现异常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学习感悟与体会通过参与变形监测课程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获得了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1. 重视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在工程施工中,变形监测往往被忽视,人们更关注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然而,变形监测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只有保持对结构物变形情况的监测和关注,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掌握变形监测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多种变形监测方法和技术,并掌握了它们的应用。
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测量和记录结构物的变形情况。
掌握这些技能,有助于提高我们在工程实践中的能力和竞争力。
3.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性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结构物的变形特征,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2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对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变形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技术,在工程建设、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深对变形监测理论知识的理解,我将本次实习定位于某大型桥梁工程的变形监测。
二、实习目的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变形监测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掌握变形监测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了解变形监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学习、现场实习和总结报告。
(一)理论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对变形监测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包括:1.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
2. 变形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
3.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变形监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二)现场实习1. 现场踏勘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桥梁工程进行了现场踏勘,了解了桥梁的结构形式、主要技术参数和施工进度。
现场踏勘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桥梁的受力情况、施工环境和周边环境。
2. 仪器设备操作根据实习要求,我们学习了全站仪、水准仪等变形监测仪器的操作方法。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实地操作,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技巧。
3. 测点布设在桥梁工程中,测点布设是变形监测的关键环节。
我们根据设计要求,对桥梁的关键部位进行了测点布设,包括桥墩、桥台、桥面等。
4. 数据采集在测点布设完成后,我们进行了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和计算,得到了变形监测成果。
我们对成果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桥梁的变形规律和趋势。
(三)总结报告在实习结束后,我们撰写了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得到巩固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变形监测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余颖媛)【可编辑】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读书报告姓名:余颖媛专业:测绘工程2011级学号:2011301091电话:189****2696一、引论1、变形监测的概念: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2、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三类:(1)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2)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3)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3、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与地基情况来定。
(1)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包括基础的沉陷观测与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
就其基础而言,主要观测内容是建筑物的均匀沉陷与不均匀沉陷。
对于建筑物本身来说,则主要是观测倾斜与裂缝。
对于高层和高耸建筑物,还应对其动态变形(主要为振动的幅值、频率和扭转)进行观测。
对于工业企业、科学试验设施与军事设施中的各种工艺设备、导轨等,其主要观测内容是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水工建筑物:对于土坝,其观测项目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
对于混凝土坝,以混凝土重力坝为例,由于水压力、外界温度变化、坝体自重等因素的作用,其主要观测项目主要为垂直位移(从而可以求得基础与坝体的转动)、水平位移(从而可以求得坝体的扭曲)以及伸缩缝的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外部变形观测。
(3)地面沉降:对于建立在江河下游冲积层上的城市,由于工业用水需要大量地吸取地下水,而影响地下土层的结构,将使地面发生沉降现象。
对于地下采矿地区,由于在地下大量的采掘,也会使地表发生沉降现象。
这种沉降现象严重的城市地区,暴雨以后将发生大面积的积水,影响仓库的使用与居民的生活。
有时甚至造成地下管线的破坏,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4、变形监测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涉及到这样三个方面:变形信息的获取、变形信息的分析与解释、以及变形预报。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引言本报告为变形监测实习的总结报告,通过实习过程的描述和分析,总结了变形监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实习期间所进行的相关项目的实施与结果。
一、背景和目的1.1 背景随着城市建设和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结构物的变形进行监测,以及及时掌握结构物的稳定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修复或调整措施。
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为结构变形的实时监测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1.2 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掌握变形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结构物变形的监测方法和工程实施过程,并通过实习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原理和方法变形监测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对结构物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技术。
常用的变形监测方法包括:1.简单传感器法:利用测量变形的传感器,如光纤传感器、可变电阻应变计等,通过测量变形量的改变来判断结构变形情况。
2.全站仪法:全站仪能够实时、连续、高精度地测量目标物的生平位移和坐标变化,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桥、隧道等各类工程。
3.GNSS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如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测量目标结构物相对于地球的三维坐标变化,可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结构物变形监测。
4.激光扫描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结构物进行非接触式扫描,通过对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结构物的三维形状和变形情况。
三、实习项目介绍在变形监测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个桥梁变形监测项目。
该桥梁是一座跨越江河的大型桥梁,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
3.1 实习目标本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变形监测技术监测该桥梁的变形情况,以评估其结构安全性,并根据实际变形情况提供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方案。
变形监测读书报告
PS In SAR 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探讨摘要: 利用InSAR 技术监测地表形变, 是目前国际上遥感领域发展较前沿的研究课题,而PSInSAR技术是InSAR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分析了制约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的因素,介绍了PS InSAR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PS InSAR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PS InSAR;地表形变;监测1 引言利用星载雷达进行差分干涉测量(InSAR)来监测地面地表形变,是目前国际上遥感领域发展较前沿的研究课题。
它可以监测地球表面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形变[1],如地震形变、地面沉降、火山运动、冰川漂移以及山体滑坡等。
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例如基线几何去相关导致很多图像不能用于干涉测量、大气折射使得很多干涉图受到影响,有时,这些误差会严重污染形变信息, 使得形变监测变得困难和不准确。
意大利人Ferretti 在研究同一地区的多幅干涉图时发现,在城市和岩石裸露的干燥地区存在大量稳定且亮度很高的反射点,称为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s,PS)由于这些反射点(一般而言小于一个像元)保持着良好的相位信息和幅度信息,可以通过监测这些离散点相位的变化来获取形变信息,这种方法很好地克服了时间去相干和大气信号对地表形变提取的影响[2]。
本文分析了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存在的问题,介绍了PS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国内外试验研究分析,证明即使周围地区的相关性不好,甚至生成单个干涉图时没有明显条纹,在PS 上也能得到可靠的的数字高程模型,并监测毫米级的地表形变。
2 InSAR 技术监测地表形变存在的问题InSAR 技术的核心是利用相位观测值获取目标的几何特征及变化信息。
干涉纹图中任一像元的相位表示的是雷达与该像元间距离的变化和该目标的散射相位变化之和。
若两次观测期间散射相位保持稳定,则干涉相位反映的是两次观测期间目标与雷达间距离的变化,其中包含地形信息,地表形变以及大气活动引起的相位延迟。
地壳变形监测专题学习报告
地壳形变监测专题学习报告地壳形变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动力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 、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动力地质学) 、力学以及系统信息科学相结合所形成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
地壳形变测量学集成和使用多种当代先进测地和探测技术,精确测定时间尺度由秒至百年、空间尺度由定点至数千千米的现今地壳运动及其时空动态过程,严谨处理数据,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预测未来变化,直接服务于地震等灾害预报并为地球动力学等地学研究提供运动、变形和介质物性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信息。
地壳形变测量学继承了大地测量学高度尊重观测数据、客观、严谨、精确的传统,并不断从现代大地测量学的最新进展中吸取营养。
它与传统大地测量学相比又具有若干新特色。
例如把观测对象和环境均视为多种动力作用下的动态过程;更看重无扭曲的相对关系和相应变动,不强调绝对的稳定位置;着眼于动力因子的提取与识别,不轻易称其为系统误差或粗差;在重视统计学的同时,更为重视与物理学特别是与力学的结合;尊重自然界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强调观测数据与物理模型的相互反馈;热心于发现新的地学自然现象并以预测未来为使命等。
地壳形变测量就是对地壳形变进行监测,要了解地壳形变首先需要了解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广义来说是指地壳内部物质的地质循环或称地质旋回,即地壳的一切物理和化学的运动,包括其变形、变质和岩浆活动。
而狭义的讲,地壳运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的大区域的地壳变动,包括隆起、凹陷和各种构造形态形成的运动,又称构造旋回。
地壳运动包括垂直运动、水平运动、造陆运动、振荡运动、造山运动、褶皱运动和断裂运动。
地壳运动可分为长期运动和瞬变运动,前者是在地质时间尺度内的运动,由几千年到几百万年,它与板块运动有关,后者是与地震和火山等活动相联系的。
地壳运动强调的是仅在地球内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所引起的地壳一些元素的相对运动。
与之不同的是地壳形变不仅是指在地球内力作用下,还包括外力作用下,地球的地壳表面产生的升降、倾斜、错动等现象及其相应的变化量。
变形监测实验报告范文3篇
变形监测实验报告范文3篇Model report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Experiment变形监测实验报告范文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变形监测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三维动画制作实验报告文档3、篇章3:《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实验课指导书(含实验报告)篇章1:变形监测实验报告文档应用全站仪对科技楼楼顶避雷针进行变形观测首先认真理解前方交会原理,然后利用GPS做静态控制得出控制点坐标,将全站仪架在其中一个控制点A上,另一个控制点B架上反射棱镜,将全站仪望远镜瞄准反射棱镜定向,然后置零,转动照准部对准避雷针顶端C,记录角度,然后盘右观测,一站观测两个测回,得出夹角α将全站仪与反射棱镜互换位置,同样方法测得夹角β,根据已知A,B两点坐标可求得避雷针顶端的平面坐标,然后在另一已知点D上架全站仪,A点架上反射棱镜,以A点做后视定向,观测A,D两点间夹角,盘左盘右观测两个测回γ,同时观测竖角β,量取仪器高,根据观测数据计算进行比较检核。
A点坐标 X xxxxxxx.175Y 527483.758B点坐标 X xxxxxxx.348Y 527412.793D点坐标 X xxxxxxx.239Y 527259.558α=76°22′05″,β=80°37′19″,γ=88°39′44″(检核角)竖角θ=37°24′03″C点坐标:X xxxxxxx.2304Y 527453.3827通过本次实验巩固了在变形监测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极大的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仪器操作还不是很熟练,以后应该多加练习,理论和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工程变形监测实训心得体会
工程变形监测实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工程专业的学生,变形监测是我们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在进行实训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变形监测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变形监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程结构的性质和特点。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于不同结构的变形监测,来了解不同结构的应力变化和变形情况,同时也可以理解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受力情况。
例如,对于一座高楼的变形监测,我们可以了解其不同层次的变形情况和荷载分布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于高层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变形监测对于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工程建设中,每一个细节和环节都需要严谨和精密的控制,因为每一个失误都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通过对于工程的变形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的问题,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最后,变形监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和手段。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仪器和设备来进行变形监测,例如水准仪、全
站仪、雷达测距仪等。
这些设备既需要我们具备科学的思维和技
能来进行操作,也需要我们具有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来对待。
因此,通过变形监测的实践,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能力,也培养
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
总之,变形监测是一项对于工程专业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的课程。
通过变形监测实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工程结构的性质和
特点,也可以为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做出贡献。
因此,我希望
自己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深化对于变形监测的认识
和理解,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成果,为社会和人民作出
更大的贡献。
变形观测读书报告
变形监测读书报告在现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土地价格的上涨,建筑物向高层发成成了一种建设趋势。
但为了监视高层建筑物在运营管理、使用的过程中的安全,需要不定期的对其进行变形观测,其目的一方面,是对高层建筑的运营状态进行安全监控、评价和预报;另一方面,为了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为以后的其他的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提供一些经验数据。
在日常生活中的建筑行业都明白的是,建筑物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的不同,地下水位和大气温度的变化,建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等影响,导致建筑物随时间发生的垂直升降、水平位移、挠曲、倾斜、裂缝等,统称为变形。
用测量仪器定期测定建筑物的变形及其发展情况,称为变形监测。
因为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兴起,它的高压性破坏性变形危害巨大,变形监测的作用逐步为人们了解和重视,只有通过变形监测, 取得第一手的资料, 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 在发现不正常现象时, 应及时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 防止事故的发生, 改善运营方式, 以保证安全。
其次, 通过在运营期间对工程建筑物原体进行观测, 分析研究, 可以验证地基与基础的计算方法、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 对不同的地基与工程结构规定合理的允许沉陷与变形的数值, 为工程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资料。
由于高层建筑物的特征性,与一般工程测量相比,变形观测具有以下不同之处:一,变形观测属于安全监测,有内部观测和外部观测两方面。
内部观测内容有建构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一般不由测量工作者完成。
外部变形观测的内容主要有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和挠度观测等。
内部观测与外部观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同时进行,以便在资料分析时可以互相验证与补充。
二,观测精度要求高。
由于变形观测结果直接关系到对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性作出正确判断,影响对变形原因和变形规律的正确分析,因此,和其他测量工作相比,变形观测必须具有很高的精度。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心得
实习报告心得:变形监测实习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对变形监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变形监测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保障工程安全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作用。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变形监测的现场操作和数据处理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联系。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测量学和变形监测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中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并了解了它们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技能,如测站设置、观测、数据记录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测量数据,如求取平均值、误差分析等。
这些经验的积累,使我对变形监测的流程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变形监测项目,涉及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桥梁的位移监测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对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只有准确地监测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因此,在进行变形监测时,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实习期间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监测任务。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协作,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总之,这次变形监测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掌握了变形监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验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变形监控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变形监控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对这一领域充满兴趣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变形监控课程的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颇丰,不仅对变形监控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以下是我对变形监控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程概述变形监控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主要介绍了变形监控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包括:变形监控基本概念、变形监测方法、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变形监测技术应用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了变形监控技术在工程、地质、环境、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二、课程收获1. 理论知识储备变形监控课程让我对变形监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有了系统的认识。
我了解了变形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提升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多个实验项目,如地面变形监测、地下变形监测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变形监控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数据、处理异常情况,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积累了经验。
3. 团队合作意识变形监控课程的学习需要团队合作,我们在完成实验项目时,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学术视野拓展课程中,老师介绍了国内外在变形监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这使我拓宽了学术视野,了解了变形监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启示。
三、课程感悟1. 学以致用变形监控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意识到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持续学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变形监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一名学生,我要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变形监测总结
变形监测总结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变形监测总结。
你知道吗,变形监测就好比是我们生活中的健康卫士!就像我们会定期去体检一样,建筑物呀、桥梁呀等等也都需要这样的“体检”呢!比如说,那高楼大厦要是没好好监测,万一哪天歪了倒塌了可咋办?那不是要出大事情嘛!
咱们就说那次监测一个老桥梁吧,哎呀呀,可真是让我们操碎了心啊!我们一群人整天围着它转,各种仪器设备上阵,就跟照顾宝贝似的。
每天都仔细地记录数据,生怕漏了啥重要信息。
这不就是像咱对自己特别宝贝的东西一样爱护嘛!每次看到数据没什么大变化,我们就松一口气,一旦有点风吹草动,那心立马就悬起来了呀!
我记得有次狂风暴雨,我们那个担心啊,就怕桥会出啥问题。
赶紧跑去查看,边跑还边念叨:“可千万别出事儿呀!”这感觉就跟担心家人的安危似的。
结果一看,还好还好,一切正常,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真的没法形容!
还有一次,监测一个大土坡,那简直是个大麻烦呀!土坡随时可能滑坡,这多危险呀!我们就像守护天使一样,一刻不停地盯着,稍有异常就要赶紧采取措施。
变形监测这个工作呀,虽然有时候很辛苦,压力也大,但我们也觉得很有意义呀!想到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保障大家的安全,这心里就特别自豪。
这不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嘛!
所以啊,变形监测真的超级重要!它就像是默默守护着一切的无名英雄,虽然不显眼,但却不可或缺!你们觉得呢?。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读书报告资料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读书报告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概述 (1)二、水平位移监测 (2)(一)概述 (2)(二)基本原理 (2)(三)测点布设 (2)(四)常用方法 (3)1.大地测量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基准线法 (6)3.专用测量法 (7)4. GPS测量法..................................................................................... (7)三、沉降监测技术 (8)(一)精密水准测量 (8)1.水准基点 (8)2.工作基点 (8)3.监测点 (8)4.监测仪器 (9)5.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9)6.监测点的精度要求(mm) (10)(二)精密三角高程测量 (10)1.各方法及其精度 (10)2.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措施: (11)(三)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11)1.基本原理 (11)2.仪器结构 (12)3.液面高度测定方法 (12)4.误差分析 (13)5.液体静力水准观测技术要求(mm) (13)四、桥梁工程变形监测 (13)(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桥梁基础垂直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基点网的布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S 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探讨摘要:利用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是目前国际上遥感领域发展较前沿的研究课题,而PS InSAR技术是InSAR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分析了制约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的因素,介绍了PS InSAR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PS InSAR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PS InSAR;地表形变;监测1 引言利用星载雷达进行差分干涉测量(InSAR)来监测地面地表形变,是目前国际上遥感领域发展较前沿的研究课题。
它可以监测地球表面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形变[1],如地震形变、地面沉降、火山运动、冰川漂移以及山体滑坡等。
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例如基线几何去相关导致很多图像不能用于干涉测量、大气折射使得很多干涉图受到影响,有时,这些误差会严重污染形变信息,使得形变监测变得困难和不准确。
意大利人Ferretti在研究同一地区的多幅干涉图时发现,在城市和岩石裸露的干燥地区存在大量稳定且亮度很高的反射点,称为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s,PS),由于这些反射点(一般而言小于一个像元)保持着良好的相位信息和幅度信息,可以通过监测这些离散点相位的变化来获取形变信息,这种方法很好地克服了时间去相干和大气信号对地表形变提取的影响[2]。
本文分析了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存在的问题,介绍了PS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国内外试验研究分析,证明即使周围地区的相关性不好,甚至生成单个干涉图时没有明显条纹,在PS上也能得到可靠的的数字高程模型,并监测毫米级的地表形变。
2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存在的问题InSAR技术的核心是利用相位观测值获取目标的几何特征及变化信息。
干涉纹图中任一像元的相位表示的是雷达与该像元间距离的变化和该目标的散射相位变化之和。
若两次观测期间散射相位保持稳定,则干涉相位反映的是两次观测期间目标与雷达间距离的变化,其中包含地形信息,地表形变以及大气活动引起的相位延迟。
因此,可以根据各分量对干涉相位“贡献”的大小,分别解算出地形信息、两次观测期间目标沿雷达视线方向的变化量以及大气延迟量等[3]。
由于干涉相位对微小形变极其敏感,毫米级的形变在干涉相位中都会有所反映。
因而,利用重复轨道观测获取的干涉相位,通过差分处理去除两次观测相位中的共有量(平地效应、地形相位和大气延迟等),可以得到形变相位,进而反算形变量。
这就是差分干涉测量(D-InSAR)监测地表形变的基本原理[4]。
制约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2.1失相干InSAR测量是根据干涉相位进行的,即由相位差求解变化量。
对于干涉处理而言,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存在相干性,即两景影像信号的相似性或相关性。
准确获取干涉相位需满足相干条件失相干条件下难以获取真实的干涉相位。
失相干可以分为3类[5],即:(1)空间失相干;(2)时间失相干;(3)目标的非相干移动。
雷达两次观测同一目标时空间基线过长,则雷达观测视线张角增大,引起雷达回波信号数据谱和目标谱的偏移,当偏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完全失相干,这时的空间基线称为临界基线。
受临界基线的限制,只有部分垂直基线小于临界基线的干涉像对才可以进行干涉处理。
与空间失相干相比,时间失相干主要是由于重复观测期间目标散射特性变化,使得两次观测获取同一区域内信号不相干,如同一观测区域内地物类型的变化,植被生长因素影响等。
雷达目标的非相干移动是指由于目标变化强度过大而空间范围较小,产生的相位梯度过大,超过了干涉相位的临界梯度。
2.2大气延迟受两次观测时刻大气波动影响,特别是对流层湿度和温度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相位延迟,在相位图上表现出延迟量的非均一性。
对于大尺度微小形变监测而言,这种非均一的相位延迟量作为误差引入到形变相位中,影响了InSAR测量的精度。
大气的成份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特征在时间域呈高频,在空间域则相对较低。
分析上述两个问题可知:准确获取形变相位需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即:(1)低相干性条件下相位解缠;(2)差分相位中形变相位与大气延迟相位的分离。
前者在于利用少量相干目标的干涉相位来恢复真实相位,需要解决的是离散目标的相位解缠,以此反演地表变化,而后者则是研究从干涉相位或者差分相位中抑制或者分离出大气延迟相位,以提高待解算量。
3PS 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PS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对永久散射体干涉相位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根据各相位分量的时空特征,估算大气波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误差以及噪声等[6],将其从差分干涉相位中逐个分离,最终获取每个PS的线性和非线性形变速率、大气延迟(Atmosphere PhaseScreen)以及DEM误差。
经PS方法处理,获取的年度形变率的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7]。
该方法是基于大量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一般大于20甚至30景),从中筛选出具有稳定散射特性的相干点目标,构成离散点观测网络(较之常规的变形监测网密度更高),通过分析PS点目标相位变化获取地表形变状况。
由于将永久散射体作为观测对象,降低了空间基线对相干性的影响,即使在临界基线的条件下,仍然可以通过分析PS差分干涉相位的变化反演形变信息。
但该方法往往需要反映地表形变特征的先验模型,如线性形变速率模型。
另外,为了提高散射体高程的估算精度,并进行大气校正,需要大量的SAR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PS技术一般采用的线性形变模型提取点目标对应的形变量,如测量长时间下保持稳定移动速率的地表移动的现象。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一次性地获取中尺度(约2000km2)范围内的地表形变信息。
由于非线性形变可以用线性形变模型来模拟,因而一些非线性形变也可以通过线性形变测量得到。
若观测对象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并且形变量变化大,则在PS点目标覆盖的范围内出现了不连续的区域,产生不连续(空间和时间上的)的原因是由于形变本身超出了所采用的模型的边界条件。
这种情况下,若利用基于线性模型估算的形变速率来反演一定时间内的形变量,则必将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弥补线性模型模拟非线性形变的不足,一种是采用非线性形变模型,另外一种是将长时间间隔分解为数个短时间段,利用函数模型模拟各个时间段内的形变量,进而求解非线性量[8]。
非线性模拟的处理过程相当复杂,而且非常耗时,限制了其用于大面积的形变测量,但随着处理技术的进步,处理时间将逐步缩小,处理的范围也可以进一步扩大。
4PS InSAR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4.1影像配准影像配准就是计算参考影像到待配准影像的影像坐标映射关系,再利用这个关系对待配准影像实行坐标变换、影像插值和重采样,影像配准的精度要求达到子像元级[9],通常分粗配准和精配准两个阶段进行配准。
如果在SAR图像中均匀地布设了一些角反射器,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角反射器的精确位置来进行图像的配准和重采样。
4.2生成干涉图给定要进行PS处理的N+1幅SAR图像,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主图像,其余的作为从图像。
主图像的选择主要考虑到空间基线、时间间隔、季节以及图象质量等因素;如果分析的结果表明主图像的相位受大气影响很大,则应该选取其他图像作为主图像。
选定了一幅主图像和其他N幅从图像,就可以生成N幅干涉图,同时获得相干图以及重采样后的从图像等。
在生成干涉图的同时,还应该去掉平地效应引起的相位。
4.3PS点的选取PS点的选择对于地壳形变计算至关重要,一方面,PS点应该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探测PS点的概率应当尽可能的高,以至于大部分PS点可以有效地挑选出来。
通常用设定相关阈值来判断PS点,如果某一目标的相关值始终大于某一给定的阈值,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P点。
但是由于干涉图的基线偏差以及DEM误差,使得有的相关图无法判断PS点。
如果DEM引起的相位变化以及目标运动引起的相位变化没有得到消除的话,相关值大小往往会被低估,因此有必要采用200~300m范围内的基线作为PS方法选取干涉影像的标准。
4.4地形相位去除在生成干涉图的同时,我们已经去除了平地相位。
为了分离出形变相位,还要通过外部DEM或者干涉生成的DEM来去除地形相位。
4.5获取形变信息在去掉平地相位和地形相位之后,剩余的相位成份包括形变相位、大气相位(APS)、由DEM误差引起的地形误差相位、噪声相位等。
有N幅干涉图,对每一个PS点也就有N个等式,假定一个相位变化模型(比如,线性模型)和大气模型,对这些等式进行联立运算,得到最优的形变速率、DEM误差和大气相位项APS。
对经过APS修正的干涉图再次进行运算,就可以得到大气校正后的形变值。
5PS 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实例2001年,Ferretti等人首次将PS InSAR技术应用于监测意大利著名的Ancona 大滑坡[9],该地区受到时间去相关的严重影响,用传统的InSAR技术效果甚微。
这个城市收集到的所有34幅欧洲遥感卫星(ERS)雷达图像全部被利用,时间跨越超过5年,最大垂直基线超过1600m。
结果表明,在PS点被确认的地方, DEM精度大大提高了,达到0.5m,而且,地表形变速度场也与地面真实情况相符[10]。
接着在Pomona沉降的研究中,Ferretti将PS技术与传统InSAR进行比较[11],表明PS技术在监测形变中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即使是最好的差分干涉情况(比如,很小的垂直基线),应用PS技术也能极大提高成果质量。
之后,Colesanti等人又将PS方法与GPS、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12],证明PS的结果是可信的,尤其适合大面积低成本的监测,协调使用这三种技术能更好地改善地面形变测量的质量和可靠度。
国内许多应用研究部门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
由中国科技部、欧空局等单位合作的“龙计划”,在三峡库区安装了角反射器,用于监测三峡地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13];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张景发、英国伦敦大学学院Peter等研究人员在西藏当雄活动断裂带区域安装了角反射器,用于监测地壳运动形变。
虽然一时还无法得到最终结果,但该方法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14]。
6结论与展望PS InSAR技术是雷达遥感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它充分发挥InSAR测量的优势,并对其所存在的失相关、大气影响、基线估计等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利用那些经历长时间间隔仍保持高相干性的单个像元的相位信息,将研究区所有可能得到的SAR影像充分利用起来,避免数据在时间上存在空隙,不仅可以监测毫米级地形形变,而且达到对整个区域面的连续监测,为精确研究地表形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但PS方法是基于统计学原理,其应用建立在海量SAR数据(大于20)之上,并且对数据的要求较高,这使得该方法的应用面和实时性有所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