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全套课件 PPT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3、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绎史》卷一《开辟原始》引《五运纪年历》 中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为风云,声为 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 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海,筋脉为地理,肌 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 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第一层(第1章),从岁寒授衣写到春耕生产,总括衣、食 的生产。 第二层(第2、3、4章),承第一章前半部分,分述关于 “衣”方面的事。 第三层(第5章),由天寒写到修缮破屋御冬。 第四层(第6、7、8章),承第一章后半部分,分述关于 “食”方面的事。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一、先秦是中国文化萌芽、创立的时期。 二、先秦文学大体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三个时期。 1、原始文学 2、夏商文学 3、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4、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5、楚地文化与楚辞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 原始歌谣现在留存的主要有:
《礼记•郊特牲•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 木, 归其泽!”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上古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1、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 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神话的产生的思想基础:①“泛灵论”。②图腾崇拜。 神话“是对宇宙之谜做出的最初解答。它企图找出万物的起始和原因 。因此,神话不仅是幻想的产物,而且还是人类最好求知欲的产物。 —恩格斯·卡西尔《语言与艺术》
④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 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 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 以闻于天子”。 “王者可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绎史》卷一《开辟原始》引《五运纪年历》 中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为风云,声为 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 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海,筋脉为地理,肌 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 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第一层(第1章),从岁寒授衣写到春耕生产,总括衣、食 的生产。 第二层(第2、3、4章),承第一章前半部分,分述关于 “衣”方面的事。 第三层(第5章),由天寒写到修缮破屋御冬。 第四层(第6、7、8章),承第一章后半部分,分述关于 “食”方面的事。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一、先秦是中国文化萌芽、创立的时期。 二、先秦文学大体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三个时期。 1、原始文学 2、夏商文学 3、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4、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5、楚地文化与楚辞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 原始歌谣现在留存的主要有:
《礼记•郊特牲•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 木, 归其泽!”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上古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1、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 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神话的产生的思想基础:①“泛灵论”。②图腾崇拜。 神话“是对宇宙之谜做出的最初解答。它企图找出万物的起始和原因 。因此,神话不仅是幻想的产物,而且还是人类最好求知欲的产物。 —恩格斯·卡西尔《语言与艺术》
④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 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 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 以闻于天子”。 “王者可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对人类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仁爱、 礼仪等价值观,对于人类社会的 道德建设、人际关系和国际交往
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02
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
儒家思想
总结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主张以德治民、以德治国。
详细描述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形成了完 整的哲学体系。儒家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孝顺、忠诚、礼制等道德规范,认为 治国应以德为主,强调君子的品德修养对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
03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学
书法艺术
9字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 形式,通过书写汉字来表达 情感和意境。
9字
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载体 ,更是艺术品,体现了作者 的情感、气质和修养。
9字 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 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 种书体,各具特色。
9字
书法艺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 于书写碑文、匾额、对联等 ,在现代则更多地被欣赏和 收藏。
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绘画。
中国绘画的技法丰富多样,包括工笔 、写意、没骨等多种画法,每种技法 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美感。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 题材,注重笔墨和气韵,强调意境和 神韵。
中国绘画在古代是士人表达情感和志 向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承 的重要载体。
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 的底蕴、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 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注 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历史发展
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 远古时期,如夏商周时期 ,形成了早期的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一、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2024版《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重 要的贡献。
佛教的修行方法对于提 高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 具有帮助。
06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艺术概述
阐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 派,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和草书等。
书法技巧与笔法
分析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用笔、 用墨、结构和章法等,以及不同 流派的笔法特点。
01
02
03
《论语》解读
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政 治主张及伦理道德观念。
《大学》解读
探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中庸》解读
阐述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 及在人生、社会等方面的 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治理
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理念在现代社 会治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与个人修养
历代绘画流派及代表画家
介绍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和作品,如文人画、工笔画、山水 画、花鸟画等。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音乐舞蹈与民俗文化 探讨音乐舞蹈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 作用,以及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舞
02
03
易行。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 经典,强调万物圆融无碍的
思想。
04
05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 经典,注重止观双修和实相
论。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01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涉 及哲学、艺术、文学等 领域。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近体诗
近体诗是指唐朝以后的诗歌,主要指 律诗和绝句。 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的 规定,文人称之为调平仄。按规定近 体诗只能押平声韵。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 多年广泛的社会生活, 共选录305首诗,主要是 四言诗。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 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有 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 颂”,有诗四十篇。 它们的创作年代很难具体指出,但从形式和内容 的特点来看,可以大体确定:“周颂”全部和“大 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的小 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 “雅”主要是贵族宫廷宴乐的乐歌。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1、“楚辞”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决不是偶然的。 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宗教、艺术、风俗习惯 等都有其特点。 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吸收了中 原文化,也发展了固有的文化,这一南北合流的文 化传统就是“楚辞”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楚辞 是先秦时期另一部著名的诗集。•楚辞‣的作者主 要是屈原,还有宋玉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2、屈原——是“楚辞”的最主要代表人物。约生于公 元前340年——277年间,名平,是楚国的贵族。他 “博闻强记”善于外交辞令,洞察政治风云。屈原曾 身居要职,参与楚国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政治活动, 但后来被搀失宠,遭到放逐,满怀悲愤,自投汨罗江 而死。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 章‣、•远游‣等,据汉书记载共二十五篇,有的已 失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长达373行,共有两千四百九 十个字的•离骚‣。离骚是遭遇忧患的意思。
中国传统文化之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意象:传递诗意 表达诗情 构建诗境
二、思想感情
诗词既反映现实,体现其社会作 用,又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 出其抒情性,情与志是并重的。
首先是知人。
1.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 比如:“建安风骨”、陶渊明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诗鬼”李贺...... “花间派”温庭筠 “婉约派”李清照、周邦彦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
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夭》
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 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 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
荷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 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 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层层递进中的深沉诗意: 做客思乡的一般含义——羁旅的孤独——悲秋的情感—— 多病的苦闷——离乡万里——人在暮年
悲壮慷慨
感情悲壮,出语高昂,充满 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 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 结、愤慨不平......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四讲 诗情生命
一、高洁的品性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 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 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 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诗意的栖居:中 国古代文学
壹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贰
汉赋
叁
唐诗
肆
宋词
伍
元曲
陆
明清小说
1. 了解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掌握中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 感受古典文学的文字美、意境美。中国文学既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又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 记录,既是真实的社会写照,又是空灵的意识境界;文学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历史,文 学的发展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透过文学看历史,透过历史理解文学。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 诗为主,共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风(民间歌谣)、雅(正声雅乐,大多指宫 廷宴饮的乐歌)、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歌词) 三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 2 500 年前漫长历 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六百 年间的广阔社会生活,表现了干预人生、反映现实 的批判意识。
第
壹 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先秦诗歌
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先秦诗歌是中 国传统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 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2 000 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 尊为学习的典范。
第二节 汉赋
二、大赋
汉代大赋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代表 作《子虚赋》和《上林赋》,也有人认为二赋本为一 篇,即《天子游猎赋》,赋中对田猎盛况和宫苑的豪 华壮丽作了极为夸张的描写,并归结到歌颂汉帝国的 强盛和汉天子的威严。赋尾则委婉地表示了惩奢劝俭 的用意,但这种讽谏方式只能得到“劝百讽一”的实 际效果。
第四章 诗意的栖居:中 国古代文学
壹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贰
汉赋
叁
唐诗
肆
宋词
伍
元曲
陆
明清小说
1. 了解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掌握中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 感受古典文学的文字美、意境美。中国文学既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又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 记录,既是真实的社会写照,又是空灵的意识境界;文学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历史,文 学的发展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透过文学看历史,透过历史理解文学。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 诗为主,共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风(民间歌谣)、雅(正声雅乐,大多指宫 廷宴饮的乐歌)、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歌词) 三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 2 500 年前漫长历 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六百 年间的广阔社会生活,表现了干预人生、反映现实 的批判意识。
第
壹 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先秦诗歌
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先秦诗歌是中 国传统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 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2 000 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 尊为学习的典范。
第二节 汉赋
二、大赋
汉代大赋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代表 作《子虚赋》和《上林赋》,也有人认为二赋本为一 篇,即《天子游猎赋》,赋中对田猎盛况和宫苑的豪 华壮丽作了极为夸张的描写,并归结到歌颂汉帝国的 强盛和汉天子的威严。赋尾则委婉地表示了惩奢劝俭 的用意,但这种讽谏方式只能得到“劝百讽一”的实 际效果。
中国文化概论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 ppt课件
中唐:从安史之乱到唐宪宗 去世的70、80年。
ppt课件
16
盛唐诗歌
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 山水田园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首的 边塞诗派
ppt课件
17
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与杜甫, 在艺术风格上,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 沉郁顿挫。
ppt课件
18
中唐诗歌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以白 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等为羽翼,主要 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 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另一个以 韩愈为首,孟郊、贾岛、李贺等为羽翼, 主要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勇 于创造的精神,特别致力于在杜诗中稍 露端倪、尚未开拓的艺术境界。
ppt课件
36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知识抒 情。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 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也正是抒 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 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ppt课件
37
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生动的 图卷,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 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 理的最好窗口。
Hale Waihona Puke ppt课件25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ppt课件
26
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 说、唐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 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臻于极 盛,涌现出了《三国演义》《水 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 名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 “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 长篇小说的的双壁。
ppt课件
8
《楚辞》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其作品有《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
ppt课件
16
盛唐诗歌
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 山水田园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首的 边塞诗派
ppt课件
17
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与杜甫, 在艺术风格上,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 沉郁顿挫。
ppt课件
18
中唐诗歌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以白 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等为羽翼,主要 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 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另一个以 韩愈为首,孟郊、贾岛、李贺等为羽翼, 主要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勇 于创造的精神,特别致力于在杜诗中稍 露端倪、尚未开拓的艺术境界。
ppt课件
36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知识抒 情。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 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也正是抒 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 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ppt课件
37
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生动的 图卷,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 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 理的最好窗口。
Hale Waihona Puke ppt课件25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ppt课件
26
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 说、唐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 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臻于极 盛,涌现出了《三国演义》《水 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 名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 “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 长篇小说的的双壁。
ppt课件
8
《楚辞》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其作品有《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件 第7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主要章节: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与基本特色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意义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 传统文化历经了3000多年从未断裂的积淀,中国传统文学所形成的 辉煌成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块光芒四射的瑰宝。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元明清时期
明代的长篇章回小说达到了高潮。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长篇 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除此之外还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西游 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明代戏剧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周朝俊的《红梅记》,高濂的《玉簪 记》,李开先的《宝剑记》,粱辰鱼的《浣纱记》等。
还体现在佛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渗透与影响上。如著名诗人王维 ,不仅本人信奉禅宗,而且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淡、空、寂这三 种境界正是禅宗的追求。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与基 本特色
一、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
(二)中国传统文学是注重理趣的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注重理趣的文化性格,也还因其深受道家自然主义 思想的影响。在道家看来,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都有其自身的原 因.非人力所能左右。因此,自然天道是宇宙天地的基本规律,也 是人必须遵循的最高生存原则。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主要包括诗化的文学、注重理趣的文 学和强调意境的营造;基本特色包括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关注现 实的理性精神,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另外,中国传统文学还具有 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凝聚、审美教育等具有现代意义的功能。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主要章节: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与基本特色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意义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 传统文化历经了3000多年从未断裂的积淀,中国传统文学所形成的 辉煌成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块光芒四射的瑰宝。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元明清时期
明代的长篇章回小说达到了高潮。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长篇 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除此之外还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西游 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明代戏剧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周朝俊的《红梅记》,高濂的《玉簪 记》,李开先的《宝剑记》,粱辰鱼的《浣纱记》等。
还体现在佛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渗透与影响上。如著名诗人王维 ,不仅本人信奉禅宗,而且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淡、空、寂这三 种境界正是禅宗的追求。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与基 本特色
一、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
(二)中国传统文学是注重理趣的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注重理趣的文化性格,也还因其深受道家自然主义 思想的影响。在道家看来,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都有其自身的原 因.非人力所能左右。因此,自然天道是宇宙天地的基本规律,也 是人必须遵循的最高生存原则。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主要包括诗化的文学、注重理趣的文 学和强调意境的营造;基本特色包括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关注现 实的理性精神,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另外,中国传统文学还具有 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凝聚、审美教育等具有现代意义的功能。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PPT课件
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历代科 举考试,考的也是这样的诗体。
h
8
2、散文
• 阴虚甲骨卜辞是我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记载。
• 魏晋南北朝以还,文体自觉意识:
• 曹丕: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 書 論宜理, 銘誄尚實, 詩賦欲麗.(《典 论·论文》)
• 陆机《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诗赋碑诔铭 箴颂论奏说。
h
9
• 《文选》将文体分为三十九类
• 刘勰《文心雕龙》:“今之常言:有文有 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 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文学散文和非文学 散文始终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散文的文 学性,通常总是依附于原本非文学的文体 门类而得以体现,并随之发展,如历史散 文、诸子散文、游记散文、笔记散文等。
• 最后,楚国或曾经生活在楚地的作家,也 为赋的创立或发展,做出过直接的贡献。
h
13
4、词曲
• 词最初产生于民间,时间不可考。
• 词与音乐关系密切,词的兴起,可 以说是两汉以后诗和音乐彻底分离 后,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以 新的方式实现的一次回归。直到南 宋末年,词才脱离音乐,成为格律 诗的一种。
h
3
1、诗歌
•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 举重劝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
• 鲁迅先生说:“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 觉得吃力,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 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 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徜 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 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 杭育派’。”(《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 《汉书艺文志》九家十流之一:“小说家 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 者之所造也。孔子 曰:“虽小道, 必有可 观者焉, 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不为也. 然 亦弗灭也。”
h
8
2、散文
• 阴虚甲骨卜辞是我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记载。
• 魏晋南北朝以还,文体自觉意识:
• 曹丕: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 書 論宜理, 銘誄尚實, 詩賦欲麗.(《典 论·论文》)
• 陆机《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诗赋碑诔铭 箴颂论奏说。
h
9
• 《文选》将文体分为三十九类
• 刘勰《文心雕龙》:“今之常言:有文有 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 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文学散文和非文学 散文始终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散文的文 学性,通常总是依附于原本非文学的文体 门类而得以体现,并随之发展,如历史散 文、诸子散文、游记散文、笔记散文等。
• 最后,楚国或曾经生活在楚地的作家,也 为赋的创立或发展,做出过直接的贡献。
h
13
4、词曲
• 词最初产生于民间,时间不可考。
• 词与音乐关系密切,词的兴起,可 以说是两汉以后诗和音乐彻底分离 后,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以 新的方式实现的一次回归。直到南 宋末年,词才脱离音乐,成为格律 诗的一种。
h
3
1、诗歌
•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 举重劝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
• 鲁迅先生说:“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 觉得吃力,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 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 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徜 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 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 杭育派’。”(《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 《汉书艺文志》九家十流之一:“小说家 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 者之所造也。孔子 曰:“虽小道, 必有可 观者焉, 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不为也. 然 亦弗灭也。”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二 零 零 六 年 五 月 二 十 日 , 七 夕 被 中 国
或 “ 少 女 节 ” 、 “ 女 儿 节 ” 。
巧 为 主 , 所 以 人 们 称 这 天 为 “ 乞 巧 节 ”
是 少 女 , 而 节 日 活 动 的 内 容 又 是 以 乞
七 日 ) 。 因 为 此 日 活 动 的 主 要 参 与 者
重 阳 节 又 称 “ 登 高 节 ” 。 还 有 重 九 节 、 茱 萸 、
“ 重 九 ” , 民 间 在 该 日 有 登 高 的 风 俗 , 所 以
重 阳 节 , 农 历 九 月 初 九 , 二 九 相 重 , 称 为
重 阳 节
2012 12 28
第二章
传统艺术
捏泥人 京剧
等 姊 妹 艺 术 中 吸 收 营 养 。
神 话 传 说 、 中 国 对 联 等 等 ,
衣 冠 服 饰 、 古 玩 器 物 、
中 华 武 术 、 地 域 文 化 、
传 统 中 医 、 民 间 工 艺 、
中 国 建 筑 、 汉 字 汉 语 、
传 统 节 日 、 中 国 戏 剧 、
琴 棋 书 画 、 传 统 文 学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包 括 :
却 没 有 锅 、 盆 、 碗 、 罐 等 只 能 把 猎
人 们 虽 已 懂 得 用 火 烧 熟 食 物 吃 , 但
关 于 他 制 陶 的 故 事 。 传 说 黄 帝 时 期
一 个 能 工 巧 匠 。 在 民 间 流 传 着 许 多
据 古 籍 载 他 名 叫 宁 封 子 是 黄 帝 身 边
是 的 品 谁 花 就 人 呢 盆 是 们 。 养 在 那 一 日 么 盆 常 第 花 生 一 也 活 个 需 中 发 要 离 明 有 不 制 一 开 陶 个 陶 的 陶 瓷 人 制 制
《中国古代小说》课件
文化自信的增强
通过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
THANK YOU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中国古代小说结构布局严谨,注重整体结构和层次感,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详细描述
中国古代小说结构布局严谨有序,作者在构思作品时注重整体结构和层次感的把握,使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作者还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使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分类
根据题材和风格的不同,中国古代小说可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等类型。这些类型的小说在内容、风格和思想上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丰富多样性。
02
中国古代小说经典作品赏析
总结词
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详细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命运的刻画,全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方面的状况,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百科全书。
04
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传承
儒家思想概述: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思想概述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等价值观念,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观念在小说中也有所体现,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水浒传》中的宋江等角色,都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不争不斗的性格特点。
背景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小说尚处于萌芽状态,主要形式为志怪和轶事。
萌芽期
成熟期
繁荣期
《中国传统文化昆曲》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描绘了一段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充 满浪漫主义色彩。
《西厢记》
《长生殿》
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展现了宫廷的权力斗争和个人情感 的纠葛。
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展 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好。
04 昆曲传承与保护
传承方式与现状
口传心授
昆曲传统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间的口传心授,这种方式保证了昆曲表演技巧 和风格的纯正。
02 昆曲表演艺术
唱腔与音乐
总结词
唱腔分类
昆曲的唱腔独特,音乐伴奏优美,是构成 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昆曲的唱腔分为南曲和北曲两大类,各有 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唱技巧。
音乐特色
伴奏乐器
昆曲的音乐特色在于其使用“赠板”手法 ,使曲调更加优美、抒情,同时采用“借 字”手法进行音腔的修饰。
伴奏乐器主要包括曲笛、笙、三弦、琵琶 、月琴等,通过伴奏乐器的配合,营造出 独特的音乐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昆曲》ppt课件
• 昆曲概述 • 昆曲表演艺术 • 昆曲文学 • 昆曲传承与保护 • 昆曲与其他戏曲的比较
01 昆曲概述
起源与发展
起源
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 ,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发展
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昆曲逐 渐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影 响深远。
艺术特点
01
02
03
唱腔
昆曲的唱腔婉转悠扬பைடு நூலகம்具 有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
表演
昆曲的表演注重身段、动 作和表情,追求细腻、传 神。
服饰
昆曲的服饰华丽、精美,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 味。
代表作品
《牡丹亭》
由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是昆曲的 经典之作,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 爱情故事。
第七章中国传统艺术ppt课件
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儒释道思想的精华,注重通过有限的自然形态来传达无限的生命意蕴,在虚实相生、有无统一、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基础上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言外之意,强调隽永的韵味。在艺术形式上没中过传统音乐崇尚中和、典雅之美,节奏舒缓、轻悠,曲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目录
contents
(一)雅乐
元
明代,北方杂剧逐渐衰落,南方戏曲吸收杂剧优点,演变为“传奇”。
明
清
清代中国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中叶,因乾隆皇帝的喜爱,昆曲进入北京,成为诸多声腔中的佼佼者。
昆曲
产生于明代的一种新型戏剧样式。明朝前期,南戏形成了四大声腔:昆山腔、弋(Yi)阳腔、海盐腔和余姚腔。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突出代表,具有高度综合性和程式性。
目录
contents
一、墨出五彩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 “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
(一)气势
(二)意态
(三)韵律
第二节 绘画艺术
中国的绘画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绘画形式有彩陶纹饰和岩画,而后又出现了青铜纹饰、秦汉壁画、汉代帛画、画像石等。东汉时期,纸的发明为中国画创造了良好的载体。魏晋南北朝时,中国画开始迈入自觉的艺术门槛,出现了顾恺之、张僧繇、谢赫等一批画家和绘画理论家,这标志着中国画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汉
汉代是中国舞蹈繁荣发展的时期。西汉初年,儒术独享,庙堂乐舞以法定的地位得以流传。与此同时,汉代世俗的乐舞也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出现了从君主到臣民的歌舞热潮。
目录
contents
(一)雅乐
元
明代,北方杂剧逐渐衰落,南方戏曲吸收杂剧优点,演变为“传奇”。
明
清
清代中国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中叶,因乾隆皇帝的喜爱,昆曲进入北京,成为诸多声腔中的佼佼者。
昆曲
产生于明代的一种新型戏剧样式。明朝前期,南戏形成了四大声腔:昆山腔、弋(Yi)阳腔、海盐腔和余姚腔。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突出代表,具有高度综合性和程式性。
目录
contents
一、墨出五彩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 “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
(一)气势
(二)意态
(三)韵律
第二节 绘画艺术
中国的绘画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绘画形式有彩陶纹饰和岩画,而后又出现了青铜纹饰、秦汉壁画、汉代帛画、画像石等。东汉时期,纸的发明为中国画创造了良好的载体。魏晋南北朝时,中国画开始迈入自觉的艺术门槛,出现了顾恺之、张僧繇、谢赫等一批画家和绘画理论家,这标志着中国画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汉
汉代是中国舞蹈繁荣发展的时期。西汉初年,儒术独享,庙堂乐舞以法定的地位得以流传。与此同时,汉代世俗的乐舞也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出现了从君主到臣民的歌舞热潮。
中华传统文化ppt课件
19
05
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 响
Chapter
2024/1/28
20
汉字文化圈形成与发展
汉字起源与演变
介绍汉字起源、构造原理及演变过程,展示汉字独特魅力。
汉字文化圈范围
阐述历史上受汉字影响国家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汉字在当代影响
分析汉字在信息化时代作用,探讨汉字对未来文明贡献。
2024/1/28
经典建筑与园林赏析
选取著名古建筑与园林进行赏析,如故宫、颐和园等,领略传统建 筑与园林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15
04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Chapter
2024/1/28
16
古代教育制度及影响
太学、国子监等官办教育机构
自汉代起,设立太学等官办教育机构,为士人提供学习场所,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古代教 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1/28
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 断的古老文明。
涵盖哲学、宗教、文学 、艺术、科技等多个领 域,具有极高的思想深 度和艺术价值。
由众多民族共同创造, 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文化 格局。
5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共处,追求“天人合一 ”的境界。
02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教 育。
2024/1/28
25
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利用新媒体平台
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 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打造文化品牌
通过创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音乐舞蹈等,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05
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 响
Chapter
2024/1/28
20
汉字文化圈形成与发展
汉字起源与演变
介绍汉字起源、构造原理及演变过程,展示汉字独特魅力。
汉字文化圈范围
阐述历史上受汉字影响国家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汉字在当代影响
分析汉字在信息化时代作用,探讨汉字对未来文明贡献。
2024/1/28
经典建筑与园林赏析
选取著名古建筑与园林进行赏析,如故宫、颐和园等,领略传统建 筑与园林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15
04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Chapter
2024/1/28
16
古代教育制度及影响
太学、国子监等官办教育机构
自汉代起,设立太学等官办教育机构,为士人提供学习场所,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古代教 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1/28
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 断的古老文明。
涵盖哲学、宗教、文学 、艺术、科技等多个领 域,具有极高的思想深 度和艺术价值。
由众多民族共同创造, 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文化 格局。
5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共处,追求“天人合一 ”的境界。
02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教 育。
2024/1/28
25
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利用新媒体平台
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 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打造文化品牌
通过创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音乐舞蹈等,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ppt
创新和发展
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发展,结合时代特 征和需求,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增强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
05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应用与实践
在教育中的应用
习俗
不同地区的习俗各异,如春节期间北方习惯吃饺子,而南方则更喜欢年糕。端午节时,南 方赛龙舟、吃粽子,而北方则较少见。
建筑风格
中国的建筑风格因地域不同而千差万别。例如,南方的房屋多以高脚楼为主,注重通风和 防潮;而北方的四合院则注重保暖和封闭性。
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
01
地理环境
各地的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等对地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
VS
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哲学思想、 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多个方 面。其中,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 强调以人为本、仁爱和谐;道家思想则注 重自然与人的和谐,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宇 宙的奥秘;佛教文化则强调修身养性、慈 悲为怀,追求解脱生死。
历史与起源
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商 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多次文化交流 与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也对韩国文化产生了影响,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已经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和 认同,例如中医、武术、书法等。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儒家思 想、道家思想等对世界各地哲学、社会政治和宗教的发展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发展,结合时代特 征和需求,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增强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
05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应用与实践
在教育中的应用
习俗
不同地区的习俗各异,如春节期间北方习惯吃饺子,而南方则更喜欢年糕。端午节时,南 方赛龙舟、吃粽子,而北方则较少见。
建筑风格
中国的建筑风格因地域不同而千差万别。例如,南方的房屋多以高脚楼为主,注重通风和 防潮;而北方的四合院则注重保暖和封闭性。
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
01
地理环境
各地的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等对地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
VS
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哲学思想、 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多个方 面。其中,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 强调以人为本、仁爱和谐;道家思想则注 重自然与人的和谐,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宇 宙的奥秘;佛教文化则强调修身养性、慈 悲为怀,追求解脱生死。
历史与起源
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商 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多次文化交流 与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也对韩国文化产生了影响,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已经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和 认同,例如中医、武术、书法等。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儒家思 想、道家思想等对世界各地哲学、社会政治和宗教的发展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6 业
诗歌分类
• 从古至今,按历史发展可把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 诗(五四以后)和新体诗。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7 业
古体诗
• 古体诗是指唐朝以前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五 言古诗、七言古诗,有少部分的六言诗。
• 颂有形容的意思,它是朝廷用于祭祀鬼神、赞美祖先 和统治者功德的舞曲。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1专5 业
• 3、《诗经》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表现手法主要 分为赋、比、兴三类。它和风、雅、颂一起被称 为《诗经》“六义”。它的基本含义按朱熹的说 法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 述铺叙的意思。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1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 涵、人文魅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各门艺 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精华所在,进而从文化角 度把握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达到熟悉并热 爱古典艺术之目的。
4、《诗经》的思想内容
• 《诗经》的内容极为丰富,称得上周代社会生活的 百科全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 (1)歌颂周代的祖先发祥、迁徙、发展、壮大的 过程和历史事件。如《大雅》中的《生民》、《公 刘》、《绵》、《皇矣》、《大明》等,堪称周民 族史诗的重要作品。
• (2)描绘了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极为恢宏的画卷 和农牧渔猎的真实场景。如《豳风·七月》、《周 颂·噫嘻》等。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1专4 业
• 2、《诗经》各篇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所以司马迁说 孔子曾弦歌三百五篇。风、雅、颂的划分就是由于音 乐的不同而分类的。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 “国风”
•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 时人们把王圾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成正声。
• 《宾之初筵》具体描写了贵族宴饮的场面;《鸣鹿》“呦 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通过喜迎嘉 宾,欢天喜地,表现了社会景象的繁荣太平。
• 另外《大雅》中的一些诗篇叙述周族历史的一些片段,如 《公刘》叙述周的远祖公刘率领部族迁移到幽的经历。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1专2 业
• 它们的创作年代很难具体指出,但从形式和内容的 特点来看,可以大体确定:“周颂”全部和“大雅” 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 “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雅”主要 是贵族宫廷宴乐的乐歌。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1专1 业
• 《湛露》写宫廷贵族“厌厌夜饮,不醉不归”。《鱼丽》 描写了他们筵席的丰富。
一、《诗经》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 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 秋中期500多年广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会生 活,共选录305首诗,主要是 四言诗。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1专0 业
• 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 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有诗一 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有诗四十篇。
•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1专7 业
• (3)婚恋题材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 重。约占三分之一以上。有反映婚姻不幸与 失恋的诗篇。《卫风·氓》是反映不幸婚姻的 诗。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4 业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5 业
一、诗词
• 诗歌
• 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以表现意境为追 求目标。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将合乐的称 为歌。
• 古代文学往往与音乐紧密联系,诗歌、戏剧、散曲、 能读能唱,自不必说,小说也往往搬上舞台表演。
• “雅颂”有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国风”的大 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则是平王东迁 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160篇,主要是民间歌 谣,《诗经》中的精华,有的揭露了当时政治的 黑暗和腐朽,如《魏风·伐檀》“砍砍伐檀兮,置 之河之干兮?”《硕鼠》的鼠比喻令人憎恶的统 治者。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2 业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 • 一、诗词 • 二、散文 • 三、小说 • 四、戏剧 • 第二节 辉煌的远古艺术 • 一、原始彩陶 • 二、青铜纹饰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3 业
• 第三节 主要艺术门类 • 一、书法 • 二、绘画 • 三、音乐 • 第四节 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 • 一、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 二、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 三、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实际上就是比喻。 • 《卫风·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谢比喻夫妇爱情的
变化。 • 还有《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
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 兮”连用四个明喻,表现美人之美,成为古代文 学中描写美人的观止之作。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1专6 业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1专3 业
• 有的表现兵役给人们带来的不尽灾难,反映爱情和 婚姻的占很大比重。
• 如《郑风》中的《将仲子》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经 历。《秦风·兼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反映爱情和婚姻的占很大比重。
• 如《郑风》中的《将仲子》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经 历。《秦风·兼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
• 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在押韵方面比近体诗要自 由的多,韵脚也可平可仄。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8 业
近体诗
• 近体诗是指唐朝以后的诗歌,主要指律诗和绝 句。
• 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文 人称之为调平仄。按规定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
PPT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9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