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劳动法部分1-1、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特征是什么?1-2、简述劳动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2-1、简述国际劳动立法及其作用?4-1、论述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及义务?4-2、简述用人单位的基本权利与义务?5-1、什么是劳动法律关系?5-2、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特点?6—1、简述工会的性质与地位?6—2、简述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职权?6—3、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7—1、什么是劳动就业?劳动就业的特点是什么?7-2、简述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7-3、什么职业介绍机构,它的成立需要什么条件?8—1、什么是劳动合同,它的特点是什么?8-2、劳动合同具有什么作用?8-3、简述劳动合同的内容?8-4、简述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及程序?8—5、无效劳动合同?8—6、有关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况?8—7、劳动提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9-1、什么是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有什么特征?9-2、简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区别?9—3、我国实行集体劳动合同的意义?9—4、简述集体劳动合同的订立?10-1、工作时间立法的意义?什么是工作时间?10-2、什么是延长工作时间?简述延长工作时间的有关规定?11-1、什么是工资?工资立法的基本原则?11—2、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因素?11—3、什么是最低工资水平,最低工资不包括哪些?最低工资有什么意义,标准如何确定?11-4、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标准及内容?12-1、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的作用?13—1、简述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的意义?13—2、简述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13—3、简述未成年保护的主要内容?15-1、什么是社会保险,它具有什么特点?15—2、社会保险的缴纳与待遇?16—1、什么是劳动纪律,加强劳动纪律有何意义?16-2、我国的奖惩制度?17—1、什么是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17-2、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征?17—3、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机构及原则?18—1、什么是劳动监督检查?劳动关系部分1—1、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1—2、劳动关系的性质?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特点?4-1、什么管理方?什么是雇主协议?4—2、各种管理模式特征?6—1、简述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6-2、简述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五P角色?11—1、简述集体谈判的作用?11-2、集体谈判的目的与原则?12-1、什么是产业行动?12—2、简述产业行动的形式?12-3、简述罢工的约束与限制?13—1、集体协议的作用?。

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篇: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三方协商,指由政府,雇主,劳动者三方代表,根据一定的议事规则或程序,通过特定的形式开展协商谈判而形成的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三方协商的特点1三方主体的独立性2主体权利的对等性3协商过程的民主性4协商目的的合作性*政府在三方协商中的作用:*1组织作用:⑴政府在制定法律和重大经济政策,在调整劳关及相关劳动问题时,如制定工时制度,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条件标准,劳动保护措施和社会保险福利制度等,都吸取并听取劳资双方的意见组织劳资双方共同进行讨论⑵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干预。

主要是根据法律创造条件,采取措施,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制定消除就业歧视的政策和措施,对雇主的大量裁员进行干预⑶对劳资双方的协商谈判,采取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主动介入和被动介入,争议前介入和争议后介入等方式,进行协商,促使劳资双方合作,达成协议⑷实施劳动行政管理,全面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2平衡作用:劳资双方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问题上出现分歧,一方力量明显大于对方时,劳资关系的协商会困难重重,协商结果也不利于共同合作,这对于发展经济和安定社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政府的作用就是采取强硬的调整措施,使双方力量保持平衡。

特别是当劳工运动一旦危及到经济发展和雇主的利益时,政府往往会使用权力,对工会采取强硬措施,以平衡劳资关系。

其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介入劳资双方进行调停,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采取强制手段3监督作用:现代社会中,政府对劳资关系的直接干预程度越来越小,而监督的作用于越来越强。

当劳资关系的调整进入劳资双方依法进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时期后,劳资双方的行为纳入法制轨道,劳资关系的稳定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法律保障。

因而政府在三方协商格局中主要发挥监督作用*4服务作用:⑴政府通过立法,建立完整的劳资关系法律体系,为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提供依据,制定标准⑵按国际劳工组织1981年163号建议书的要求,政府部门对参加集体协商,集体谈判的劳资双方组织予以承认,并在谈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资料⑶政府对劳资双方在建立劳关,进行合作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提供中介,咨询服务,发布各种信息⑷为劳资关系双方进行人员和业务培训,组织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我国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机构:中国劳关三方协商机制首先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并取得积极效果。

劳动法自考考试重点

劳动法自考考试重点

劳动法自考考试重点劳动法是一门研究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关系的法律学科,它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劳动法是自考法学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劳动法的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劳动法自考考试的重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原则: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例如劳动合同、工资、休息休假、安全保护等权益的保护原则。

2.平等就业原则:劳动法明确规定,雇主在招聘和录用员工时应当遵循平等就业原则,不得歧视任何人。

3.合同自由原则: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基于自愿原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是劳动法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以下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1.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例如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双方的权益和义务等。

2.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的方式,包括个人解除和雇主解除两种方式。

三、工资与劳动保护工资和劳动保护是劳动法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1.工资的支付:劳动法规定了工资的支付方式和时间,例如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应当按时足额支付等。

2.劳动保护: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相关规定,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四、劳动争议的解决劳动争议的解决是劳动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劳动争议解决途径: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包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2.劳动争议仲裁:劳动法明确规定,对于劳动争议,双方可以选择仲裁解决,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是劳动法自考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重点复习这些知识点。

劳动法是自考法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是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的关键。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劳动P1(是指生产性劳动,人们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

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关系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P33、劳资关系(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4、雇佣关系(关系强调劳动关系是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关系。

5、劳工关系(更加强调作为劳动关系其中一方的劳动者。

6、劳使关系(日本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使用的称谓。

7、产业关系(称劳动-----管理关系,源于美国。

8、员工(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利的工作者。

9、员工团体P6(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10、管理方P7(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11、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P46(强调和注重劳资关系的各自利益和不同立场,劳资矛盾和冲突较为明显。

12、利益协调型的劳资关系P47(不仅劳资双方的关系比较和谐稳定,而且使得社会和经济也稳定地发展。

13、劳动关系理论P58(通过调整劳动关系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达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经历了几世纪的探索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现代的劳动关系理论。

14、人的需要P82(需要是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对于维持和发展其自身活动条件的各种要求的总和)利益是人的外显追求,需要是人的内显追求。

15、劳动问题P104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16、事业单位P127(直接从事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不以赢利为生存、发展条件的单位。

17、劳务关系P134(指当事人之间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民事关系。

全国自考00167劳动法-讲义课件复习资料

全国自考00167劳动法-讲义课件复习资料

劳动法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二章 劳动法律关系 重点
第三章 就业促进制度
第四章 劳动合同制度 重点
第五章 集体合同制度 难点
第六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重点第七章 工资基准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 难点第九章 社会保险法 重点
第十章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第十一章 劳动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重点
本章重难点分析
关键词: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A】
一、劳动法的起源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讲解归纳与举例
【答案:ABCD】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答案:A】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AB】
本章重难点分析
关键词: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者基本权利。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分类。

自考劳动关系劳动法重点串讲复习资料汇总

自考劳动关系劳动法重点串讲复习资料汇总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一、单选:1、工作生活质量计划的核心是工作再设计2工作扩大化:即通过增加一项工作包括的任务和职责,并减少工作循环重复的频率,扩大工作范围。

增加工作的多样性。

3、工作轮换这一工作设计方法使员工生活多样化,从而避免产生厌倦感。

4、工作丰富化通过增加工作深度,将组织纵向的工作职能合并成一个职位,从而使员工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5、综合性工作团队一系列任务被分派给一个小组,小组再把任务分派给每一个成员,并在需要时在成员间轮换工作。

6、质量圈一般是由通过共同工作来产生某一特定部件或提供某一特定服务的工作人员志愿组成的工作小组,每周在工作日之前或之后开一次会,讨论生产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7、内部公平制度这是非工会化企业的一项正式制度安排,使雇员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能够表达不满。

8、职业工会是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来的工会。

9、同行工会同行工会是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

10、行业工会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

11、垄断性行业工会这种工会把一个行业中的所有雇员都吸收进来,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垄断力量。

12、总工会总共会的组织原则就是对会员招募不加任何限制,既不考虑职业因素,也不考虑行业因素,从而体现了对职业工会和行业工会分化现象的一种修正。

13、社会倾销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到国外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14、联合或共同决策员工与雇主共同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共同作出决定。

15、沟通是指在组织内部,管理者通过“发出信息到接受信息在到反馈”得行动过程,来完成“计划”、“组织”、“领导”等目标行工作。

16、非正式处罚主要是口头责备。

17、国际劳动立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欧洲。

18、《劳动法》最后于(1994年7月5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19、对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职工,《劳动法》的实施范围仅限于和这些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20、《劳动法》最后于(1994年7月5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0630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四川自考

0630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四川自考

第一章1.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2.劳动关系主体:(1)雇员(2)雇员团体3)雇主(4)雇主组织(5)政府3.劳动关系的特点:(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4.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一)合作的根源①被迫②获得满足二、冲突的根源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一)根本根源①异化的合法化②客观的利益差异③雇佣关系的性质(二)背景根源①广泛的社会不平等②劳动力市场状况③工作场所的不公平④工作本身的属性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五大学派)一.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又称为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美国这一学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二.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日本由多有组织行为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

该学派更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三.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德国该学派观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直奉行传统理念的延续。

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四.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观点-----》瑞典该学派十分关注如何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

该学派的观点,在五学派中内容最松散。

包括对歧视、不公平、裁员和关闭拖欠工资福利。

危险工作环境以及劳动法和集体谈判体系中缺陷等问题的分析。

五.激进派的主要观点----》西班牙主要观点和主张:减少政府税收,强调发挥时常规律对工人收入的调节作用2.管理主义学派——>日本、英国主要观点和主张:政府间接干预经济,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用管理手段实现高度认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劳动者技能越高,市场力量越强。

)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劳动关系的特点:①法律的平等性②经济的依赖性(一般实务上,劳动者对企业的依存度较高。

)③管理的从属性(a.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指示和命令b.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c.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④权益的冲突性(企业常常是劳资冲突中占据优势的一方)⑤实力的差异性(企业的经济实力是其在劳资冲突中最重要的筹码。

在许多冲突中,拥有较多经济资源的企业实力仍强于集体劳动者的力量。

)⑥冲突的影响性⑦互动的复杂性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社会文化环境。

(相互影响,技术环境会影响经济环境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政策环境。

)劳动关系的三大主体:管理方、劳动者(工会)、政府。

工会的作用(职能):1.经济职能(1)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产生伴随失业效应的原因有两个:①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裁员维持企业经营;②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方将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替代劳动。

】(2)确保就业公平。

2.民主职能(1)(正统多元主义)①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②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③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大纲复习重点01整理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大纲复习重点01整理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主体一、管理方机雇主协会的概念1、识记(1)管理方的定义和特点定义:从狭义上看,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过程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从广义的角度看,管理方除了包括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的雇主协会。

特点:1、管理方具有职权。

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3、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2)雇员参与管理的形式:1、持股;2职工大会(民主管理);3、共决合同制;4、工厂委员(3)雇主协会定义:是一种团体组织,它由雇主组成,代表并维护雇主的利益作用:1、参与谈判;2、解决纠纷;3、对会员提供帮助和建议;4、代表和维护雇主的利益2、理解(1)管理方的管理模式:从职权结构划分:独裁型,集权型,自主型从管理理念划分: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2)雇主协会的类型:行业协会、地区协会、雇主组织。

二、雇员的内涵1、识记:雇员的定义:雇员也称劳动者,我国的广大劳动者是在各种企业、事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中从事有组织的社会劳动的人。

2、理解:现代知识工作者的就业特征:1、自我雇佣;2、工作成为个人的发展平台;3、工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4、知识工作者任然处于卖方市场(供不应求)三、工会的实质(备注:工会各概念是超级重点,每年必考)1、识记(1)工会的定义和特点定义: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特点: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一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

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或经济性组织;3、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4、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5、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2)工会的结构分类:职业工会、行业工会和总工会职业工会:职业工会是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所处的行业行业工会:是将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技能以及从事的职业。

员工管理年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资料

员工管理年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资料

(员工管理)年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资料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壹、名词解释1、具体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于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壹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又称为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甚至产业关系等2、员工是指于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运营决策权力且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3.员工团体是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4.管理方壹般是指,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壹般称产权,而于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运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5.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壹般不直接介入员工和管理方的关系之中。

主要任务进行集体谈判,向其成员提供支持,通过参和同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活动、选举和立法改革来间接地影响劳动关系。

6.合作,是指于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且于很大程度上遵守壹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是经过双方协商壹致,以正式的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壹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7.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壹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

对员工及工会来说,冲突的形式主要有罢工、旷工、怠工、抵制等,辞职有时也被当做壹种冲突形式。

对用人方而言,冲突的形式主要有关闭工厂,惩处和解雇不服从领导的员工。

8.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9.所谓三方性原则就是于制定劳动法规、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政府、雇主和劳工三方代表共同参和决定,相互影响、互相制衡。

10.于人的多种需要当中,于某种条件下会有壹种需要排于第壹位,于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共他需要排于它的后边,这排于第壹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1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12.罢工。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1、劳动关系-----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

(名解)2、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名解)3、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名解)4、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名解)5、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订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工人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

(名解)6、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仇的法人或自然人。

(名解)7、工会—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组织。

(名解)8、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名解)9、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由劳动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各自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名解)10、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法律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名解)11、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关系。

(名解)12、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名解)劳动合同鉴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复习资料_简答及答案汇总[1]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复习资料_简答及答案汇总[1]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简答及答案汇总简答:1.劳动关系的法律主要的三个功能?答: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

2)解决纠纷。

劳动法不仅赋予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和保障权,而且还规定了保证这些权利实现的司法机制,这是民主法制的基本要求。

3)确定基本劳动标准。

2.劳动法如何调整劳动关系?答:劳动法是通过平衡雇员和雇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调整劳动关系的目的,通过规定雇员和雇主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将其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同时,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相对应的。

劳动者的权利,即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反之,劳动者的义务,即是用人单位的权利。

为了强调用人单位的义务,我国《劳动法》第4条特别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3.劳动法的本质是?答:是指由劳动法内容所反映并决定和影响劳动法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法的主旨是保护雇员即劳动者的利益;二是,劳动法所确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是劳动关系双方所遵循的最低条件和标准。

4.劳动法的特征是?答:1)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

2)是公法和私法的统一体。

3)遵循三方性原则。

4)更具有国际性。

5)遵循综合调整两种劳动关系原则。

6)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体。

5.劳动关系的法律类型主要有哪些?答:1)宪法。

2)法律。

3)劳动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行政规章6)法律解释7)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6.简述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答:1)法律调理机制:劳动关系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是各国劳动法的重要任务,也是劳动法产生的社会条件。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精确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精确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一、名词解释1、均衡型劳动关系P10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够相互制衡。

该类型的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在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劳动者和工会的代表有权了解就业组织内部信息,就业组织的基本产生经营决策由管理方和劳动者及其代表或工会双方参与,协商制定。

2、投入——产出模式P17在“投入—产出”模式中,投入是指“冲突”,产出是指“管理规则”,从而把劳动关系调节看成是一个把冲突转化为管理规则的过程。

3、工业主义理论P34 工业主义理论有时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以所有成员的功能整合的方式获得发展的,秩序和进步代表着经济和社会自然发展过程的主流,而冲突和停滞仅仅是局部的问题。

4、冲突的根源p46 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前者是者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

5、霍桑实验p73指在1927—1932年间由美国人爱尔顿。

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改变照明和其他一些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的实验。

6、管理方p83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7、雇主协会p84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8、行业工会p105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技能以及所从事的行业。

9、“黄狗协议”p344是指由劳资双方共同签订的、禁止员工以个人名义参加工会及其活动的书面协议。

10、工会制工厂制度p321雇主优先雇用工会会员,若无工会会员则可招用非工会会员,但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入工会。

11、工会p104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知识点名称
主观题
第一节劳 动法律关 系概述
1、名词解释:劳动法律关系一般认为,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 劳动法律关 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系的概念★
第四节劳 动法基本
原则
维护劳动者 合法权益原
则★★
1、试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论述题)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劳 动法的基本要求,结合法律部门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我们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 则应包括以下五项: (1)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2)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3) 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 (4) 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5) 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
3
1、试述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论述题) (1) 合法原则。合法原则,亦称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它是劳动合 同有效的前提条件。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法 定资格;第二,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第三,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除非全 日制用工外,劳动合同需要以书面形式订立。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将公平原则作 为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可以防止劳动合同当事人尤其是用人单位滥用优势地位; 损害劳动者的权利,有利于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平衡当事 劳动合同订 人之间的利益。 立的概念和 (3)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所谓平等,是指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原则★★ 所谓自愿,是指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于合同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不得强制 对方接受某种条件,第三人也不得干涉劳动合同的订立。协商一致,是指在订立劳 动合同的过程中,劳动合同订立与否、劳动合同内容如何,应当在双方当事人以协 商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4) 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劳动合 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相互协作,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指导劳 动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保护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更好地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而法律又没有规 定的,可以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具体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又称为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甚至产业关系等2、员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3.员工团体是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4.管理方一般是指,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5.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一般不直接介入员工与管理方的关系之中。

主要任务进行集体谈判,向其成员提供支持,通过参与同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活动、选举和立法改革来间接地影响劳动关系。

6.合作,是指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是经过双方协商一致,以正式的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7.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

对员工及工会来说,冲突的形式主要有罢工、旷工、怠工、抵制等,辞职有时也被当做一种冲突形式。

对用人方而言,冲突的形式主要有关闭工厂,惩处和解雇不服从领导的员工。

8.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9.所谓三方性原则就是在制定劳动法规、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政府、雇主和劳工三方代表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互相制衡。

10.在人的多种需要当中,在某种条件下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共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1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12.罢工。

又称同盟罢工,通常是指行业的全体劳动者或企业的一群劳动者,以工资或劳动条件的改善等经济利益的获得为目的而采取的共同停止工作的行为。

13.怠工,就是懈怠工作的意思,劳动者进行怠工,不需要离开工作岗位或离职,而是在工作中故意懒散、怠惰,或浪费雇主或企业的原材料,以此来达到维持或改善劳动条件的目的。

14.现在劳动者所使用的联合抵制手段,通常是指一群劳动者团结起来,对于不满足他们要求的雇主及雇主有关的人,断绝其社交上和经济上的一切联系,以迫使其就。

15.黑:是雇主在劳动关系冲突中对劳动者采取的一种秘密报复手段。

雇主通过秘密调查,将一帮不安分或危险而有可能在劳资冲突中发挥主要或带头作用的劳动者秘密登记在一表上,并暗知本行业其他雇主不要雇佣他们,致使这帮被列在表上的劳动者永无再被雇佣的机会。

16.排工:指雇主在雇佣劳动力时,对某些劳动者采取排斥态度。

一般情况下,雇主专排那些加入工会的劳动者,为防止劳动者利用工会与企业讨价还价,以不加入工会为雇佣条件,以后违背此诺言,立即给予解雇。

劳动关系冲突的基本手段:1.劳动者的基本手段:罢工、怠工、联合抵制。

2.管理者或雇主的基本手段:关闭工厂、黑、排工。

劳动关系冲突的解决办法:调解、仲裁、诉讼、政府干预17.应对行为:工人对自身所处的地位的看法,以及员工自身对紧的雇佣关系的单方调节行为,它是雇佣关系性质造成的潜在的紧和挫折的一种发泄渠道。

18.三方性原则是目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基本格局。

是政府与雇主组织和劳工组织(工会)三方就劳动关系领域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与对话,消除误解,弱化有争议的问题,增加达成协议的机会,取得共识,共同协调劳动关系。

19.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20.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2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的总和。

二、多选题1、员工的围相当广泛,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人员、教师、警察、社会工作者。

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农民。

2.劳动关系类型:均衡型、倾斜型、政府主导型3.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府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

4.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包括劳动力的供求规律,劳动力竞争规律,劳动力流动规律,以及劳动力的自愿交换规律等。

5.合作的根源:被迫、获得满足。

6.劳动立法主要包括:就业安全法、劳动标准法、劳动关系法、社会保险法。

不包括劳动教育法。

劳动争议建立了包括谈判和解、调解、仲裁和审判的一整套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在职业介绍、信息服务、职业培训、失业保险、咨询服务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等方面形成体系,开成网络。

三、简述题1.劳动关系中管理方的权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对员工指挥和安排的权力;(2)影响员工的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比较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提供大量的资源,增加员工的认同感和工作绩效;(3)奖励和考核权;(4)其他相当广泛的决策容;2.“投入-产出”模式。

答:在从“冲突”到“稳定”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渠道就是双方通过谈判和相互妥协对劳动关系进行调节,这样就把冲突转化成了规各种就业组织的规则,而这种劳动关系的调节模式就称为“投入-产出”模式。

3.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答:1、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2、劳动关系的确定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认定的3、劳动者集体组织在劳动关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4、劳动关系的实质仍然是对抗性的4.股份制劳动关系的特点答:1、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主体身份比较清晰。

2、劳动关系的运行及关系处理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

①股份制劳动关系是通市场形成的②在劳动标准的确定及实施上参照市场标准,通过合同或企业制度确定。

③劳动关系的解除一般也都是运用市场机制,由双方按照合同办理。

所以劳动力的流动在股份制公司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

5.我国私有经济劳动关系的特点答:1、在劳动关系的性质上,我国私营经济的劳动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劳资关系。

所谓劳资关系,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形成的一种雇用劳动关系。

2.在劳动关系的构成及力量对比上,呈明显的不平衡状况。

私营企业主已构成了一个阶级。

3.除个别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外,绝大部分的私有企业处于一种很不规的状态中。

这种不规表现在劳资关系处理的规则、程序和组织等方面,都还没有制度化和契约化。

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答:第一层是生理需要。

第二层是安全需要。

第三层是爱的需要。

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

(认知需要、审美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7.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答: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其一,高级需要是进化上或个体发育上都比较迟的产物。

其二越是高级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其满足也就越能更长久地推迟。

其三,高级需要的满足要有更多的前提条件。

其四,那些两种需要都满足过的人门,通常认为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

其五,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

其六,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相比,更部位化,更可触知,也更有限度。

8.劳动者的劳动经济权利主要有哪些答: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等。

9.劳动合同的特点答:1.劳动合同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合同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

3.劳动合同的容是明确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

10.集体合同的特点答:1.集体合同是一种劳动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的法律手段。

2.一方是职工自愿结合而建立的工会,另一方是企事业单位或雇主及雇主团体。

3.集体合同容较复杂、具体,如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提供交通车等具体措施。

4.集体合同经过平等协调、职工大会审议、签字、登记、公布之后,双方就要自觉履行。

11.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答:1、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不同。

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容上相比,集体合同涉及企业中职工生活的各个具体方面。

3.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作用不同。

在我国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招工时与劳动者签订的一种协议。

而集体合同带有组织劳动、加强管理的性质。

4.两种合同的效力不同。

集体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准则,集体合同容中规定的劳动条件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和准绳。

5.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产生的时间不同,集体合同产生于劳动过程中,劳动合同产生于当事人一方参加劳动之前。

12.为什么劳动关系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的特征答:1.劳动者作为劳动力所有者,进行者劳动力配置的个体决策。

2、劳动组织也根据它所管理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的特性以及不断变化着的需要,进行劳动力的选择和吞吐。

3、这种相互选择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平等关系。

这种平等关系是由劳动法来调整的。

4.劳动关系一经建立,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把他的劳动力归用工单位支配。

5.由于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用人单位成为劳动力的支配者,也就成了劳动者的管理者。

6.这种从属的管理关系可以说是一种隶属关系。

13.劳动行政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答:区别主要有:1.劳动行政关系一般着眼于社会的宏观利益,以全社会的利益为宗旨,指挥和协调个人活动,而劳动关系则局限在较小的围,一般着眼于微观利益;2.劳动行政关系是按指令和服从、组织和监督原则建立起来的隶属关系,而劳动关系是按协商原则建立起来的合同关系;3.劳动行政关系是无偿的关系,是国家在进行各类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执行社会保障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有偿的经济关系,按劳分配,就它是等价交换而言,“这里通行的就是调节商品关键交换”的“同一原则”。

14. 计划经济下劳动关系的特征答: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基本特征是:劳动力实行计划配置;用工形式采取国家用工;劳动管理实际上是公共管理;调节方式是行政调节。

1.劳动力是计划配置。

国家对劳动者实行“包就业”。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没有“招工”和“择业”的自主权。

劳动就业成了一种社会安置行为。

2.用工形式是国家用工。

职工进入企业后实行“固定工制度”。

它是我国当时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基本劳动制度。

劳动力基本上处于凝滞状态,个人对国家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

3.劳动管理是公共管理。

社会主义的联合劳动看成是全社会一个层次的劳动,国家实行一竿子插到底的劳动管理,制定统一的奖惩办法,企业只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来实施。

4、调节方式是行政调节。

劳动关系采用行政调节手段,企业只是作为上传下达的一个行政层次。

任何决策,在这种体制下,劳动关系被当作一种依附于行政关系的社会关系来看待,对劳动关系和劳动行政关系往往不加区别,劳动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行政性的劳动关系,形式上是劳动关系,实际容是行政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