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城市建设中文化的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城市建设中文化的解读
提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在不断变化,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走向,分析了其原因,指出了当今城市建设中风格的雷同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建设;规划
一、城市文化的概述
文化是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的东西,是人类本质的对象化。它具有群体性,即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个人行为,它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被群体所共同遵循和认可的行为模式,是维系人与社会存在关系的最本质的表现形态。
作为文化现象的城市应体现出它既有的文化特征。城市是人类长期文化创造活动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物质形态,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聚集了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特质的承载体。城市又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人们各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载体。城市的建筑、道路、桥梁、公园、广场等各类空间,不仅是人们衣、食、住、行的生存空间,还是人们进行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还是文化的基因库。城市不仅是每一代居民现实生活的场所,还担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城市也代表着当代先进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模式,当代城市新文化的创造对于后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当今城市文化建设之现状
1.城市风格雷同——令人担忧的文化走向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在不断发生很大变化。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新兴的城市以大广场和“火柴盒式”的塔楼为基本格局,面孔单调雷同,缺乏文化意蕴。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相似,昔日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城市面貌迅速消退。城不分大小,地不分南北,千城一面,趋于同一。人们从绝对的经济角度、旅游角度强调城市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城市的另一面——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是公共交流的介质和文明社会的结晶。正如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没有文化,城市就失去了她的精神所在。
在城市的规划布局上,我们应更好地继承先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的许多老城在当初选址时就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泉城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这些宝贵的经验不能丢掉。
而当代中国建筑的文化性在不断减弱,彼此雷同,主要体现在:
功能区划分:最流行也最简便的方法是按照使用功能重新分割城市,在市中心造一个商业区和步行街,行政办公区、住宅区、旅游风景区,以及什么文化长廊等等。这样一来,城市原有的深厚而丰富的肌体被“解构”,全都变得生硬、单调和乏味。
高楼大厦:最普遍最雷同也就是这些高大建筑物了,各式各样,气势宏伟,富于现代感,看上去全是“国际大都市”了。
广场: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一个大广场,无一例外。有的地方连小小的县城也拆除民房,修建广场。这些广场修好后大都闲置无用。浪费土地,对于居民的生活意义不大。夏天酷日暴晒,冬天寒风回荡。
住宅楼:全国许多住宅都像是一个模板出来的,好似一个公司设计的,无论是多层的公寓,还是单体的尖顶小房,全都一样,有的连名字也相同,比如罗马花园或四季花园等等。
烟花灯:一种仿照烟花的装饰灯,从江南到塞北,无一座城市没有,到处闪烁不停。
水泥或塑料树:用自来水造瀑布,用膨化塑料堆假山,用水泥塑大树,喷上绿漆,到处可见,除了增加所谓的美观,好像没有什么用处。
明清一条街:现在每个城市差不多都有一条明清街,这种仿古街原本与城市的历史无关,既没有历史记忆,也没有人文积淀。灰瓦顶子红柱子,再挂几盏大灯笼,全是一个样,甚至连里边卖的东西也大同小异。如,我们最熟悉的济南芙蓉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上述雷同现象,随着时间有的可以渐渐改变。比如烟花灯过时便会不再用,水泥树也可以拔去,假瀑布只要关上水门就行了。但那些千篇一律的庞然大物呢,至少要用几十年吧。城市之间在相互观摩、取经、效仿和攀比。而今,哪个城市可能获得如当年梁思成对老北京城的评价——“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
2.旧城建筑随意拆除
今天许多城市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城市文化的无知和不负责任的破坏、摧残,却是随处可以见到。1992年7月1日,最具日耳曼风格,矗立八十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实在令人惋惜。
1999年11月11日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的千年古城墙惨遭摧毁。2000年2月,北京美术馆后街22号院的命运引人关注,类似这样的明清四合院维系着城
市文明的起承转合,被梁思成认为是“世界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但主事者并不认为这栋拥有私人产权的旧民居会比一间豪华厕所更有价值。
旧城改造中所面对的另一问题是房地产开发的狂热。官员的盲目决策和开发商的算盘远大于建筑师的专业蓝图。“拆”,成了城建的专用语汇,旧城被拆之后,宝贵的文化传统被割断,新城市对未来表现得无所适从,只好一味地抄袭,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无休止地折腾。
现在,每个城市都在大力兴建广场和标志性建筑,为自己代言。标志性建筑的内涵应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出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经久不改。可当今大多数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能成为其历史文化的载体,或者说它只是把城市固有的文化消灭之后以新建筑取而代之。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目前中国城市建筑景观热中的一大误区。
苏州在城市建设中注意保护古城,形成了新城、古城各具风采的城市风貌。北京的隆福寺、北大的新图书馆就是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很好的建筑。我们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不妨借鉴。
三、城市建设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城市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契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为自己建造的最大的文化博物馆,城市发展的空间方位和时间方位都贯穿了文化发展的足迹。城市化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必然消亡,反而是赋予传统文化新活力的历史机遇。
第二,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文化重构。文化的发展需要空间,这个空间既是地理空间,也是理念当中的空间。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地理空间和理念空间都在发生变化,必然带来文化的重组与重新构建。
第三,文化传承首要的是抓好保护。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必然挤压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二是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而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历经千百年积淀形成,一旦遭受破坏,带来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城市“文脉”发展链条将会中断。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注重保护好能够体现重庆人文精神的文物、建筑和文化符号。
第四,文化传承重要的是不断创新。文化重在建设,贵在积累。创新贯穿于文化建设的整个历程,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及传播途径,文化才有生命力和发展力。
四、结束语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持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是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文化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将使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品位不断提高,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未来的城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以文化论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