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专家共识及指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a7b5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9.png)
3.核黄疸
指出生数周以后出现的胆红素 神经毒性作用所引起的慢性、 永久性损害及后遗症,包括锥 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 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和牙 釉质发育异常。
6
(一)光疗
1 光疗指征:光疗标准很难用单一的数值来 界定,不同胎龄、不同日龄的新生儿都应 该有不同的光疗指征,另外还需考虑是否 存在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出生胎龄35 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参照2004 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光疗参考标准(图2) 或将TSB超过Bhutani曲线(图1)95百分位数 作为光疗干预标准。
L(25 mg/d1); 3、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μmol/
L(30 mg/d1)。
3
4
2.急性胆红素脑病
1、足月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TSB峰值在427 μmol/L(25 mg /d1)以上,但合并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较低胆红素水平 也可能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甚至在171~239μmol/L(10~ 14 mg/d1)即可发生。
30.1±30.5 29.9±22.6 34.6±25.9
2.89 0.056
120.1±56.3 120.7±54.1 110.8±53.7ab
3.32 0.036
治疗5天TB下降率(%) 55.0±28.2 54.7±22.8 60.5±22.8ab
5.55 0.004
未光疗患儿
5(1.2%)b
39(9.9%) b
10.60 0.005
大便>5次/天 76(18.3%) 71(18.6%)
101(25.1%) ab 7.34 0.025
大 便 <5 次 / 天 45(10.8%) 但水分增多
合计
170(41.6%)
新生儿高胆红素专家共识及指南之欧阳美创编
![新生儿高胆红素专家共识及指南之欧阳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705a0b4a6bec0975f465e2fd.png)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4版)2015-01-22 09:20来源:中华儿科杂志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
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高危因素的评估以及正确及时的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干预标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疽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的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和修订。
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的“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所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342μmol/L(20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μmol/L( 25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μmol/L(30 mg/dl)。
2.急性胆红素脑病:急性胆红素脑病是基于临床的诊断,主要见于TSB> 342μmol/L(20 mg/dl)和(或)上升速度>8.5μmol/L (0.5 mg/dl)、>35周的新生儿。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专家共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074ae4b6d0d233d4b04e6919.png)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预测发生重度胆红素血症可能。
高胆红素血症干预
光疗: 指征:1.Bhutani曲线或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光疗标准
2.出生体重<2500g放宽标准。极低出生体重儿或皮 肤挤压后存在瘀斑、血肿的新生儿,预防性光疗。
3.对于<1000g早产儿,注意过度光疗的潜在危害。 4.结合胆红素增高的患儿,光疗可引起“青铜症”, 但无严重不良后果。
以下时,改为标准光疗,降低至光疗阈值3mg/dl以 下时,停止光疗。 3.应用强光疗时,当TSB降低于光疗阈值胆红素3mg/dl 以下时停止光疗。
换血疗法
指征:
1.足月儿或胎龄≥35周晚期早产儿2004年美国儿科学推 荐换血标准;出生体重<2500g早产儿换血标准;准 备换血同时给予患儿强光疗4-6小时,TSB未下降或 持续上升,或对于免疫性溶血患儿在光疗后TSB下降 幅度未达到(2-3mg/dl)立即予换血
• 出院后随访计划的制定:每例新生儿出院前都应测1 次TSB或TcB,出院前胆红素水平处于Bhutani曲线 的第75百分位以上,建议延长住院时间。出院前胆红 素水平处于Bhutani曲线的第75百分位以下可出院, 但根据出院日或出院前水平制定出院后随访计划。
新生儿出院后随访计划
出院年龄(h) 48-96小时 72-96小时 96-120小时
生后小时 24h
48h
72h
96h
120h
95百分位 133
226
272
298
30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02741b0d0066f5335a8121cb.png)
二.监测方法
1. TSB测定 2. TCB测定 3. 呼出气一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三.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
I. 光疗:指征,设备与方法,注意问题,停 止光疗指征 II. 换血疗法:指征,方法,注意的问题 III. 药物治疗:丙球(新生儿溶血病,0.51.0g/kg),白蛋白(TSB接近换血值,且白 蛋白小于25g/L,补充白蛋白1g/kg),纠正酸 中毒
四、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I. 高危因素的评估 II. 出院后随访计划的制定
和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
• 1.母乳喂养性黄疸 • 2.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 Biblioteka 专家共识一.高胆的相关概念
•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胎龄大于35周 重度 342υmol/L(20mg/dl) 极重度 427 υmol/L(25mg/dl) 危险性510 υmol/L(30mg/dl) 2.急性胆红素脑病 早产儿(大于35周) 342 足月儿 427 低出生体重儿 171-239(10-14mg/dl) 3.核黄疸:慢性、永久性损害和后遗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44600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446005](https://img.taocdn.com/s3/m/2d3f3c0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9.png)
(三)药物治疗
• 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确诊新生儿溶血 病者可采用VIG0.5-1.0g/kg于2-4 h静脉持续输注。 必要时可12 h后重复使用l剂。
• 2.白蛋白:当血清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值,且白蛋
白水平<25 g/L的新生儿,可补充白蛋白1g/kg,以 增加胆红素和白蛋白的联结,减少血液中的游离胆 红素。若白蛋白水平正常,则没有必要额外补充白 蛋白。但如存在酸中毒,应首先予以纠正。
液。一般控制全程在90-120 min内。(4)换血后可发生TSB
反弹,应继续光疗,并每4小时监测TSB。如果监测
TSB超过换血前水平应再次换血。
第20页,共25页。
• 3.换血中应注意的问题:(1)换血过程 中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心率、 血压和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注意 严格无菌操作。(2)注意监测血气、血 糖、电解质、血钙、血常规。(3)换血 时需等容量匀速地抽出和输入血液。一 般控制全程在90-120 min内。(4)换血 后可发生TSB反弹,应继续光疗,并每 4小时监测TSB。如果监测TSB超过换 血前水平应再次换血。
的光疗参考标准(图2),或将TSB超过Bhutani曲线( 图1)95百分位数作为光疗干预标准。 在尚未具备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医疗机构可适当 放宽光疗标准。出生体重<2 500 g的早产儿光疗标准亦
应放宽,可以参考表1[9]。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或皮肤挤压 后存在淤斑、血肿的新生儿,可以给予预防性光疗,但
第8页,共25页。
二、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方法
1.TSB的测定:目前在新生儿黄疸的风险评估及处理
中均按照TSB作为计算值。TSB是诊断高胆红素血症
的金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10)](https://img.taocdn.com/s3/m/57de8857482fb4daa58d4bfd.png)
3、呼出气一氧化碳(ETCOc)含量的测定 :
血红素在形成胆红素的过程中会释放出CO。测定呼出气中 CO的含量可以反映胆红素生成的速度,因此在溶血症患儿 中可用以预测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
2001年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2009年修订“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
2014年此次修订的必要性:
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的普遍缩短及 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 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 “专家共识”进行补充和修订。
13~14mg/dl)可停光疗。
具体方法可参照:
(1)应用标准光疗时,当TSB降至低于光疗阈值胆红素50µmol/L( 3mg/dl)以下时,停止光疗;
(2)应用强光疗时,当TSB降至低于换血阈值胆红素50µmol/L( 3mg/dl)以下时,改标准光疗,然后在TSB降至低于光疗阈值胆红素 50µmol/L(3mg/dl)以下时,停止光疗;
头颅MRI表现为急性期基底神经节苍白球T1W1高信号, 数周后可转变为T2W1高信号;
BAEP可见各波潜伏期延长,甚至听力丧失;BAEP早期 改变常呈可逆性。
3、核黄疸:
指出生数周以后出现的胆红素神经毒性作 用所引起的慢性、永久性损害及后遗症。
后遗症:⑴锥体外系运动障碍;
⑵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
若没有条件测定ETCOc,检测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 COHb)水平也可作为胆红素生成情况的参考。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7f91e6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d.png)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什么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且可能引起黄疸和其他潜在的神经系统问题。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和胆道系统仍在发育,不能有效地转化和排泄过多的胆红素。
诊断方法一般来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胆红素的水平来确认。
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第二天内,医生会进行一个最早的筛查来确定孩子是否需要被评估,筛查通常会在出生后的第二个到第七个日子里重复。
如果您的孩子似乎有不寻常的黄疸或其他症状,您的医生可能会考虑运用血液测试和其他排查方法来确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方法大多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通过以下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蓝光疗法(光疗)光疗是一种疗法,通过将新生儿放在发出蓝色光的特殊灯下来降低胆红素水平。
蓝色光能够帮助新生儿更快地排泄多余的胆红素。
光疗可通过专业的医院设施进行,但在必要时,也可以在家中进行。
摄取更多的母乳对于喂养母乳的婴儿来说,经常喂奶和让孩子更好地摄取母乳可能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婴儿胆红素水平可能在几天内自行下降。
喂食配方奶对于喂食配方奶的婴儿来说,医生建议可以尝试其他配方奶粉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
不同种类的奶粉可使胆红素水平下降,因此您的医生可能会建议您选择另一种不同的奶粉。
输血对于极少数的需要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来说,输注血浆或其他相关制品,有时也称为交换输血,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治疗方法。
后续管理如果您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则您的医生将告诉您如何继续监测和管理该病情。
在家中监测血小板水平和注意黄疸等症状是很重要的。
如果病情严重,建议您定期复诊,以便监测治疗的有效性。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可以通过常规治疗来处理。
光疗和喂养母乳或配方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执行治疗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您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专家共识PPT课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9b4e6c7fd5360cba1adb5d.png)
药物治疗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确诊新生儿溶血病者可采用, 0.5-1g/kg于2-4小时持续静脉输注。必要时可12小时 后重复使用1剂 • 白蛋白:当血清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值,且白蛋白水 平<25g/L的新生儿,可补充白蛋白1g/kg。如白蛋 白水平正常,没有必要补充白蛋白。如存在酸中毒, 应先予纠正。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预防
• 高危因素评估: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胎龄37周 以下早产儿,头颅血肿或明显瘀斑,单纯母乳喂养且 因喂养不当导致体重丢失过多等。 • 出院后随访计划的制定:每例新生儿出院前都应测1 次TSB或TcB,出院前胆红素水平处于Bhutani曲线 的第75百分位以上,建议延长住院时间。出院前胆红 素水平处于Bhutani曲线的第75百分位以下可出院, 但根据出院日或出院前水平制定出院后随访计划。
1.间接胆红素为什么会在体内蓄积?
2.胆红素脑病原因?发生时间?处理?
3.光疗原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母乳性黄疸 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 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 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 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 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 病理性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重, 足月儿>12.9mg/dl,早产儿>15mg/dl;程度重,胆 红素每日上升>5mg/dl,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
和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
• 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 主的新生儿。黄疸出现于出现1周后,2周左右达到高 峰,然后逐渐下降。如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方消退,如停止母乳喂养,黄疸在48-72小时明 显消退。处理:TSB<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 >15mg/dl时可暂停母乳3天,改人工喂养; >20mg/dl则加用光疗。母乳性黄疸的婴儿若一般情 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新生儿高胆红素专家共识及指南之欧阳与创编
![新生儿高胆红素专家共识及指南之欧阳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79fbebb67e21af45b207a89e.png)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4版)2015-01-22 09:20来源:中华儿科杂志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
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高危因素的评估以及正确及时的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干预标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疽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的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和修订。
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的“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 等所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342μmol/L(20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μmol/L( 25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μmol/L(30 mg/dl)。
2.急性胆红素脑病:急性胆红素脑病是基于临床的诊断,主要见于TSB> 342μmol/L(20 mg/dl)和(或)上升速度>8.5μmol/L (0.5 mg/dl)、>35周的新生儿。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讲解PPT文档28页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讲解PPT文档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250bd87171fe910ef02df852.png)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与治疗得专家共识(2014版)2015-01-22 09:20来源:中华儿科杂志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是十分常见得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
高胆红素血症得监测、高危因素得评估以及正确及时得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
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得危害性受机体状态与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得界值作为干预标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疽诊疗原则得专家共识”。
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得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与修订。
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得“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得相关概念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得胆红素水平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得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与就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对于胎龄≥35周得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所制作得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得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根据不同得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342μmol/L(20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μmol/L( 25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μmol/L(30 mg/dl)。
2.急性胆红素脑病:急性胆红素脑病就是基于临床得诊断,主要见于TSB> 342μmol/L(20 mg/dl)与(或)上升速度>8、5μmol/L (0、5 mg/dl)、>35周得新生儿。
胆红素神经毒性所致得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哭、吸吮差,而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激惹,发热,惊厥,严重者可致死亡。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时通常缺乏典型症状,而表现为呼吸暂停、循环呼吸功能急剧恶化等,不易诊断。
通常足月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得TSB峰值在427μmol/L(25mg/dl)以上,但合并高危因素得新生儿在较低胆红素水平也可能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甚至在171-239μmol/L(10-14 mg/dl)即可发生。
发生胆红素脑病得高危因素除了高胆红素血症以外还包括合并同族免疫性溶血、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窒息、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与低白蛋白血症等。
胆红素脑病得诊断主要依据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典型得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辅助诊断,头颅MRI表现为急性期基底神经节苍白球T1WI高信号,数周后可转变为T2 WI高信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见各波潜伏期延长,甚至听力丧失;BAEP早期改变常呈可逆性。
3.核黄疸:指出生数周以后出现得胆红素神经毒性作用所引起得慢性、永久性损害及后遗症,包括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与牙釉质发育异常。
图1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二、高胆红素血症得监测方法1.TSB得测定:目前在新生儿黄疸得风险评估及处理中均按照TSB作为计算值。
TSB就是诊断高胆红素血症得金标准。
2.经皮胆红素水平(TcB)得测定:系无创性检查,可动态观察胆红素水平得变化,以减少有创穿刺得次数。
理论上,TcB与TSB 值应该一致,但就是受新生儿接受光疗及皮肤色素等影响时,其结果不一定与TSB水平完全一致。
另外值得注意得就是在胆红素水平较高时测得得TcB值可能低于实际TSB水平,因此在TcB值超过小时胆红素列线图得第75百分位时建议测定TSB。
在临床使用中应定期对仪器进行质控。
3.呼出气一氧化碳(ETCOc)含量得测定:血红素在形成胆红素得过程中会释放出CO。
测定呼出气中CO得含量可以反映胆红素生成得速度,因此在溶血症患儿中可用以预测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得可能。
若没有条件测定ETCOc,检测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 Hb)水平也可作为胆红素生成情况得参考。
三、高胆红素血症得干预目得就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得发生。
光疗就是最常用得有效又安全得方法。
换血疗法可以换出血液中得胆红素、抗体及致敏红细胞,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症或已出现早期胆红脑病临床表现者。
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鉴于血清游离胆红素在胆红素得神经毒性中起决定作用,且国内尚无条件普及血清游离胆红素得定量检测,因此当新生儿存在游离胆红素增高得因素,如低血清白蛋白、应用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得药物、感染时,建议适当放宽干预指征。
TSB与白蛋白(A lb)比值(B/A)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干预决策得参考。
(一)光疗1.光疗指征:光疗标准很难用单一得数值来界定,不同胎龄、不同日龄得新生儿都应该有不同得光疗指征,另外还需考虑就是否存在胆红素脑病得高危因素。
出生胎龄35周以上得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可参照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得光疗参考标准(图2),或将TSB超过Bhutani曲线(图1)95百分位数作为光疗干预标准。
在尚未具备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得医疗机构可适当放宽光疗标准。
出生体重<2 500g得早产儿光疗标准亦应放宽,可以参考表1[9]。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或皮肤挤压后存在淤斑、血肿得新生儿,可以给予预防性光疗,但对于<1 000 g早产儿,应注意过度光疗得潜在危害。
在结合胆红素增高得患儿,光疗可以引起“青铜症”,但无严重不良后果。
2.光疗设备与方法:光源可选择蓝光(波长425 -475 nm)、绿光(波长510 - 530nm)或白光(波长550-600 nm)。
光疗设备可采用光疗箱、荧光灯、LED灯与光纤毯。
光疗方法有单面光疗与双面光疗。
光疗得效果与暴露得面积、光照得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
光照强度以光照对象表面所受到得辐照度计算,标准光疗光照强度为8-10μW/(cm2·nm),强光疗为30μW/( cm2 ·nm)。
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标准时建议采用持续强光疗。
3.光疗中应注意得问题:光疗时采用得光波波长最易对视网膜黄斑造成伤害,且长时间光疗可能增加男婴外生殖器鳞癌得风险,因此光疗时应用遮光眼罩遮住双眼,对于男婴,用尿布遮盖会阴部,尽量暴露其她部位得皮肤。
光疗过程中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液体,保证足够得尿量排出。
监测患儿体温,避免体温过高。
光疗时可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依据其程度决定就是否暂停光疗。
轻者暂停光疗后可自行缓解。
光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得变化,一般6-12 h监测一次。
对于溶血症或TSB接近换血水平得患儿需在光疗开始后4-6h内监测。
当光疗结束后12-18 h 应监测TSB水平,以防反跳。
4.停止光疗指征:对于>35周新生儿,一般当TSB<222 -239μmol/L (13-14 mg/dl)可停光疗。
具体方法可参照:(1)应用标准光疗时,当TSB降至低于光疗阈值胆红素50μmol/L(3mg/dl)以下时,停止光疗;(2)应用强光疗时,当TSB降至低于换血阈值胆红素50μmol/L(3mg/dl)以下时,改标准光疗,然后在TSB降至低于光疗阈值胆红素50μmol/L(3mg/dl)以下时,停止光疗;(3)应用强光疗时,当TSB降至低于光疗阈值胆红素50μmol/L(3mg/dl)以下时,停止光疗。
(二)换血疗法1.换血指征:(l)出生胎龄≥35周以上得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可参照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得换血参考标准(图3),出生体重<2 2="" 34="" 500="" 4-6="" -3="">76μmol/L(4、5 mg/dl),血红蛋白<110 g/L,伴有水肿、肝脾大与心力衰竭。
(3)已有急性胆红素脑病得临床表现者无论胆红素水平就是否达到换血标准,或TSB在准备换血期间已明显下降,都应换血。
在上述标准得基础上,还可以B/A作为换血决策得参考,如胎龄≥38周新生儿B/A值达8、0,胎龄≥38周伴溶血或胎龄35 -37周新生儿B/A值达7、2,胎龄35 -38周伴溶血新生儿B/A值达6、8,可作为考虑换血得附加依据。
2.换血方法:(1)血源得选择:Rh溶血病换血选择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紧急情况下也可选择0型血。
ABO溶血病如母亲0型血,子为A型或B型,首选0型红细胞与AB型血浆得混合血。
紧急情况下也可选择0型血或同型血。
建议红细胞与血浆比例为2 -3:1。
(2)换血量:为新生儿血容量得2倍(150-160ml/kg)。
(3)换血途径:可选用脐静脉或其她较粗得外周静脉,也可选用脐动脉或外周动脉、外周静脉同步换血。
3.换血中应注意得问题:(1)换血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心率、血压与氧饱与度),并做好记录。
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2)注意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血钙、血常规。
(3)换血时需等容量匀速地抽出与输入血液。
一般控制全程在90-120 min内。
(4)换血后可发生TSB反弹,应继续光疗,并每4小时监测TSB。
如果监测TSB超过换血前水平应再次换血。
(三)药物治疗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确诊新生儿溶血病者可采用VIG0、5-1、0g/kg于2-4 h静脉持续输注。
必要时可12 h后重复使用l剂。
2.白蛋白:当血清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值,且白蛋白水平<25g/L得新生儿,可补充白蛋白1g/kg,以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得联结,减少血液中得游离胆红素。
若白蛋白水平正常,则没有必要额外补充白蛋白。
但如存在酸中毒,应首先予以纠正。
四、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得预防1.高危因素得评估:每个新生儿出生后都应进行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得评估,对于存在高危因素得新生儿,住院期间应注意监测胆红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根据上述建议干预,并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常见得高危因素包括: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合并有同族免疫性溶血症或其她溶血(如G6PD缺陷),胎龄37周以下得早产儿,头颅血肿或明显淤斑,单纯母乳喂养且因喂养不当导致体重丢失过多等。
2.出院后随访计划得制定:每例新生儿出院前都应该测1次TSB或TcB,若出院前胆红素水平处于Bhutani曲线(图1)得第75百分位以上,建议延长住院时间,继续留院监测胆红素水平得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