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_前两章月考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3分)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A.Zn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B.酸碱中和反应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Ba(OH)•8H2O与NH4Cl反应2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C或氢气做还原剂时的反应.解答:解:A.Zn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NH4Cl晶体与Ba(OH)2•8H2O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应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对于常见的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不是化学变化,题目难度不大.2.(3分)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2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g)═2CO(g)+O2(g)反应的△H=+566.0kJ/mol2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燃烧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判断;B、根据反应热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判断;C、根据吸热反应的定义判断;D、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判断.解答:解:A、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O所放出的热量;中和热必须是生成2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几元酸、碱无关,故A错误;B、燃烧热是指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CO的燃烧热是283.0kJ/mol,说明1molCO燃烧时放出283.0kJ的能量,在反应方程式2CO2(g)═2CO(g)+O2(g)中,CO的计量数变成2,所以反应热是其燃烧热的2倍,且是吸收能量,故B 正确;C、吸热反应是指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是否加热无关,故C错误;D、根据燃烧热的定义,生成的水必须是液态水,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关概念,注意:1、中和热的几个关键点:在稀溶液中、强酸强碱反应、生成1molH2O;2、燃烧热的几个关键点:1molH2O、纯物质、稳定氧化物.3.(3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2)C (s)+O2(g)═CO2(g)△H2=﹣393.5kJ/mol;(3)H2(g)+O2(g)═H2O(l)△H3=﹣285.8kJ/mol.则反应2C (s)+2H2(g)+O2(g)═CH3COOH(l)的△H为()A.﹣488.3 kJ/mol B.﹣244.15 kJ/mol C.+488.3 kJ/mol D.+244.15 kJ/mo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将(2)×2+(3)×2﹣(1),可得 2C(s)+2H2(g)+O2(g)═CH3COOH(l),反应热随之相加减,可求得反应热.解答:解:已知:(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2)C(s)+O2(g)═CO2(g)△H2=﹣393.5kJ/mol(3)H2(g)+O2(g)═H2O(l)△H3=﹣285.8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2)×2+(3)×2﹣(1),可得 2C(s)+2H2(g)+O2(g)═CH3COOH(l),则:△H=2×(﹣393.5kJ/mol)+2×(﹣285.8kJ/mol)﹣(﹣870.3kJ/mol)=﹣488.3KJ/mo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盖斯定律的运用,注意焓变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4.(3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A.CH4(g)+O2(g)=2H2O(l)+CO(g)△H1B.S(s)+O2(g)=SO3(s)△H2C.C6H12O6(s)+6O2(g)=6CO2(g)+6H2O(l)△H3D.2CO(g)+O2(g)=2CO2(g)△H4考点:燃烧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解答:解:A、生成产物中一氧化碳是不稳定的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A不选;B、硫单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B不选;C、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C选;D、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2mol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概念的分析判断,注意概念中量的分析,氧化物稳定性的判断,题目较简单.5.(3分)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0.5 mol/(L•s)B.υ(B)=1 mol/(L•s)C.υ(C)=0.8 mol/(L•s)D.υ(D)=0.3 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解答:解:都转化为D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B⇌3C+4D,A、υ(A)=0.5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2υ(A)=1mol/(L•s),B、υ(B)=1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4υ(B)=4mol/(L•s),C、υ(C)=0.8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υ(C)=×0.8mol/(L•s)=1.1mol/(L•s),D、υ(D)=0.3 mol/(L•s),故速率B>C>A>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比较常用方法有:1、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2、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6.(3分)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大压强④降低压强⑤加入正催化剂⑥分离出Z.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移动;升高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者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都向正方向移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解答:解:反应X(g)+3Y(s)⇌2Z(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①错误,②正确;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逆向进行,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③正确;④错误;加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⑤错误;分离出Z,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⑥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7.(3分)反应:A(气)+3B(气)⇌2C(气)△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虑方向移动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对于该正反应为放热的化学反应来说,降低温度,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B、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C、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D、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注意△H<0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8.(3分)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A.A的能量一定高于CB.B的能量一定高于DC.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解答:解: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条件(如加热)无关,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关系,难度不大.9.(3分)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H2(g)+5O2(g)═4CO2(g)+2H2O(l)△H=﹣4b kJ/mol2B.C2H2(g)+O2(g)═2CO2(g)+H2O(l)△H=+2b kJ/molC.C2H2(g)+O2(g)═2CO2(g)+H2O(l)△H=﹣2b kJ/molD.2CH2(g)+5O2(g)═4CO2(g)+2H2O(l)△H=+b kJ/mol2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2bkJ,以此来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知: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A.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4bkJ,乙炔燃烧热可燃物的系数要求必须是1mol,故A错误;B.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2bkJ,△H=+2b kJ/mol表示吸收热量,故B错误;C.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2bkJ,故C正确;D.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4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H=﹣4bkJ/mo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量与热量的关系,反应热的符号、数值、单位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0.(3分)恒温恒容的情况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 AB的同时,生成nmol的B2D.A、B2、AB的反应速率比为1:1:2的状态2考点: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以此进行判断,注意该反应气体计量数的关系.解答:解:A.容器体积不变,气体质量守恒,所以气体密度始终不变,密度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容器的压强都不发生改变,则不能用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的B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A2、B2、AB的反应速率比为1:1:2,符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但不一定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的判断,为易错点.11.(3分)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中SO、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2C.SO与SO3的浓度相等2D.容器中SO、O2、SO3共存2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做题时要注意方程式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解答: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A、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变,说明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大小关系取决于起始量与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达到平衡的依据,故B错误;C.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取决于起始量与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达到平衡的依据,故C错误;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三种物质共存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判断的角度以及平衡状态的特征,易错点为B、C,注意体会.12.(3分)反应4NH3+5O2⇌4NO+6H2O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N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3mol/L,则下列反应速率正确的是()A.v(NO)=0.1 mol•(L•s)﹣1B.v(NO)=0.02 mol•(L•s)﹣1C.v(NH)=0.01 mol•(L•s)﹣1D.v(NH3)=0.2 mol•(L•s)﹣13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解答:解:4NH3+5O2⇌4NO+6H2O,v(NO)===0.1 mol•(L•s)﹣1;A.v(NO)=0.1 mol•(L•s)﹣1,故A正确;B.v(NO)=0.1 mol•(L•s)﹣1,故B错误;C.v(NO):v(NH3)=1:1,故v(NH3)=v(NO)=0.1 mol•(L•s)﹣1,故C错误;D.v(NH3)=0.1 mol•(L•s)﹣1,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把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13.(3分)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A.0.1 mol/L NaS2O3和H2SO4各5 mL,加水5 mL,反应温度10℃2B.0.1 mol/L NaS2O3和H2SO4各5 mL,加水10 mL,反应温度10℃2C.0.1 mol/L NaS2O3和H2SO4各5 mL,加水5 mL,反应温度30℃2D.0.2 mol/L Na2S2O3和H2SO4各5 mL,加水10 mL,反应温度30℃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题中中给出的数据为浓度和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对于该反应来说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C、D温度较高,则应大于A、B的反应速率,C、D相比较,D的浓度较大,则反应速率较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考查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能较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4.(3分)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加入催化剂④减小反应物浓度.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④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应是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应是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则②③正确,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降低浓度,活化分子浓度减小,百分数不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以及影响的根本原因.15.(3分)(2011•武汉模拟)利用反应:2NO(g)+2CO(g)⇌2CO2(g)+N2(g)△H=746.8kJ•mol﹣1,可净化汽车尾气,如果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温度B.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提供该反应的速率可以采取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等,同时提高NO的转化率,应采取措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答:解:A.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转化率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B.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不移动平衡移动,但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NO的转化率转化率增大,同时充入N2,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D.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但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16.(3分)现有可逆反应A(g)+2B(g)⇌nC(g)△H<0,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p1>p2,n>3 B.p1<p2,n>3 C.p1<p2,n<3 D.p1>p2,n=3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图可知压强为p2先到达平衡,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则p2>p1,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小,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据此判断n的值.解答:解:由图可知压强为p2先到达平衡,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则p2>p1,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小,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气体减小的方向移动,即3<n,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影响因素,难度中等,注意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判断压强,再根据压强对平衡的影响解答.17.(3分)对于可逆反应A(g)+B(g)⇌C(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含量减小,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对可逆反应A(g)+B(g)⇌C(g)△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含量减小,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应较少,曲线斜率较大,则只有B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图象问题,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反应的特征,正确判断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二.填空题(49分)18.(7分)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的燃料为丙烷(C3H8),它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丙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已知1g丙烷完全燃烧放出50.452kJ热量.试回答下列问题:(1)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 )→3CO2(g )+4H2O(l)△H=﹣2219.9KJ/mol .(2)能较准确地反映丙烷燃烧时能量变化的曲线是 B .(3)2008年5月,圣火被带上珠穆朗玛峰,向全世界展示.下列有关珠穆朗玛峰上的火炬及其燃料的猜想合理的是 C .A.火焰更明亮 B.燃料燃烧更充分 C.需增加一些特殊设备如供氧装置等.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及书写方法来回答;(2)反应放热,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3)据燃烧的条件解答.解答:解:(1)因1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0.452kJ的热量,所以44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2219.9KJ,则丙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3H8(g)+5O2(g )→3CO2(g )+4H2O(l)△H=﹣2219.8KJ/mol,故答案为:C3H8(g)+5O2(g )→3CO2(g )+4H2O(l)△H=﹣2219.9KJ/mol;(2)反应放热,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较准确地反映丙烷燃烧时能量变化的曲线是B,故答案为:B;(3)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氧气含量低,所以,A、火焰明亮不可能,故A错误;B、燃烧不可能更充分,故B错误;C、因为氧气含量低,所以需要加一些特殊设备,增大氧气浓度,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能量变化曲线、燃料燃烧的条件,题目难度中等.19.(10分)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稀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6H+═2Al3++3H2↑,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片上有大量气泡生成,铝片逐渐溶解.(2)U形导管中液面A 下降(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放出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说明此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铝片与盐酸反应现象为铝片上有大量气泡生成,铝片不断溶解;(2)铝片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气体膨胀.解答:解:(1)铝片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反应现象为铝片上有大量气泡生成,铝片2不断溶解,故答案为:2Al+6H+═2Al3++3H2↑;铝片上有大量气泡生成,铝片逐渐溶解;(2)铝片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气体膨胀,使U形管液面A下降,故答案为:下降;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放出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放热.点评:本题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把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细节和实验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性、操作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20.(6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1)A、B、C都是气体,减小压强,v(正)减小,v(逆)减小(填“增大”、“减小”、“不变”);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 <p(填“>”“<”或“=”)(2)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v(正)增大,v(逆)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逆反应方向.(3)加热后,v(正)增大,v(逆)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解答:解:(1)因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m+n<p,故答案为:减小;减小;<;(2)因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A、C是气体,而且m+n=p,所以B不是气体,则m<p,即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逆反应方向,故答案为:增大;增大;逆反应方向;(3)因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C的质量增加,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增大;增大;吸热.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对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题目较简单.21.(10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H=﹣285.8kJ/mol②H2(g)+O2(g)═H2O(g)△H=﹣241.8kJ/mol③C(s)+O2(g)═CO(g)△H=﹣110.5kJ/mol④C(s)+O2(g)═CO2(g)△H=﹣393.5kJ/mol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②③④.(2)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 .(3)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0KJ .(4)CO的燃烧热为283.0kJ/mol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2(g)=CO2(g)△=﹣283.0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符号判断;(2)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3)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热量比求算;(4)结合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解答:解:(1)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符号可知,四个反应的△H均为负值,即都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①②③④;(2)H2(g)+O2(g)═H2O(l)△H=﹣285.8kJ/mol,C(s)+O2(g)=CO2(g)△H=﹣393.5kJ•mol﹣1,依据燃烧热概念可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碳的燃烧热为393.5kJ•mol﹣1,故答案为:285.8kJ/mol;393.5kJ•mol﹣1;(3)H2(g)+O2(g)═H2O(l)△H=﹣285.8kJ/mol,燃烧10g H2的物质的量为5mol,则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5=1429.0KJ;故答案为:1429.0KJ;(3)③C(s)+O2(g)=CO(g)△H=﹣110.5kJ•mol﹣1;④C(s)+O2(g)=CO2(g)△H=﹣393.5kJ•mol﹣1;依据盖斯定律④﹣③得到CO(g)+O2(g)=CO2(g)△=﹣283.0kJ/mol;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O(g)+O2(g)=CO2(g)△=﹣283.0kJ/mol,故答案为:CO(g)+O2(g)=CO2(g)△=﹣283.0kJ/mol.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盖斯定律计算应用,燃烧热概念分析判断,题目较简单,注意对盖斯定律的准确把握.22.(16分)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且m+n >p(填“>”“=”“<”).(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增大,B的转化率减小.(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减小.(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变深,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变浅(填“变深”“变浅”或“不变”).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解答该题.解答:解:(1)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故答案为:放;大于;(2)减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的质量分数增大,故答案为:增大;(3)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B,反应物B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的转化率增大,B 加入的多,而转化的少,则B的转化率反而减小,故答案为:增大;减小;(4)正反应吸热,则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物质的量减小,C的物质的量增多,所以二者的比值将减小,故答案为:减小;(5)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没有影响,所以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则颜色加深,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体积增大,对于反应体系来说,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移动的量远小于体积增大的因素,则B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故答案为:变深;变浅.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反应的特征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 4 第一二章测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必定陪伴有热量的变化B.活化能越大的化学反响其反响热数值也越大C.反响热的产生是因为生成物与反响物的总能量不一样D.放热反响是因为反响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2.有关化学反响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自觉反响都是放热反响B.自觉反响都是熵增大的反响C.能自觉进行的吸热反响必定是熵增大的反响D.非自觉反响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以实现3.以下不属于自觉进行的变化是A .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B.冰在室温下消融成水C .石墨变为金刚石D.铁器在湿润的空气中生锈4.依据相应的图像,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B)(C)(D)A.密闭容器中反响达到均衡,t 0时改变某一条件犹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只好是加入催化剂B.反响达到均衡时外界条件对均衡影响关系以下图,则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物质的量和温度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D 反响速率和反响条件变化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 D 均为气体5.在必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内(早先加入催化剂)通入2mol NH3,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开端时的倍。
则NH3的转变率为A. 25% B .20%C. 10% D . 80%6.以下反响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响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焚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响D.煤的气化7.已知 C( 石墨, s) = C(金刚石,s)△H>0,P( 白磷, s) = P(红磷,s)△ H<0。
依据上述信息推论正确的选项是A.前者为放热反响B.红磷的能量比白磷低C.红磷比金刚石稳固D.上述变化都为物理变化8.关于某均衡系统,以下举措必定会使均衡挪动的是A.高升温度B.使用催化剂C.改变系统压强D.改变各组分浓度9.必定条件下反响2AB(g)A2(g) + B2(g)达到均衡状态的标记是A. 2υ正 (AB)=υ逆(A2)B.容器内三种气体AB、A2、 B2共存C.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内耗费n mol A 2,同时耗费2n mol AB1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需要连续加热才能保持的化学反响必定是吸热反响B.中和反响放热说明水和盐的总能量高于酸和碱的总能量C. C(s) + 1/2O 2 (g)= CO(g)△H =-kJ/mol,则石墨的焚烧热为kJ/molD. 1 mol/L醋酸和 1 mol/L NaOH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小于1mol/L 盐酸和 1 mol/L NaOH 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11.在四个同样的容器中,在不一样的温度下 ( 其余条件同样 ) 进行合成氨的反响,依据以下在同样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响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A 、 v(NH 3 )= mol /(L ?min)B 、 v (H 2)= mol /(L ?min)C 、 v (N 2 )= mol /(L ?min)D、v (H 2)= mol /(L?min)12、以下方法中能够说明2HI(g)H 2(g)+I 2(g) 已达到均衡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 2 的同时生成 n mol HI ;②一个 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 H – I 键断裂;③百分构成ω (HI)= ω (I ) ;2④反响速率υ (H )= υ (I 2)=1/2 υ (HI) 时;⑤ c(HI):c(H):c(I2)=2:1:1 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准时,22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某一世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⑧条件必定,混淆气体的均匀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混淆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准时,混淆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3分)1.(3分)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常用焓判熵判据,则下列情况下,可以判定反应一定自发进行的是()A.△H<0,△S>0 B.△H>0,△S>0 C.△H>0,△<0 D.△H<0,△S<0考点:焓变和熵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解答:解: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当△H<0,△S>0时,△G=△H﹣T•△S<0,一定能自发进行,而△H>0,△S<0时不能自发进行,△H>0,△S>0或△H<0,△S<0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反应的温度,所以△H<0,△S>0一定能自发进行,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自由能判据的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2.(3分)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溶液呈现中性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D.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酸碱完全中和时,酸所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但酸碱浓度、物质的量与酸的强弱、一元或二元有关,溶液不一定为中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如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A错误;B.醋酸与NaOH完全中和时生成醋酸钠,溶液为碱性,则酸碱完全中和所得溶液不一定为中性,故B错误;C.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相等,与混合时体积关系、酸碱的强弱、一元或二元有关,故C错误;D.酸碱完全中和时,酸所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明确完全中和时酸所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是解答的关键,注意酸碱的强弱、体积、浓度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3.(3分)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v B.化学平衡常数KC.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D.弱酸的电离常数K a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离子积常数.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目增大,有效碰撞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C、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D、升高温度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B、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故B符合;C、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水的离子积增大,故C不符合;D、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增大,故D不符合;故选B.点评:考查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与水的离子积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4.(3分)(2009•辽宁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35.20gNaCl B.用10ml量筒量取8.50ml盐酸C.用25ml滴定管量取15.80ml溶液D.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值为4.2考点: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分析:A.从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来考虑问题;B.从量筒的精确程度分析并作出判断;C.从滴定管的精确程度分析并作出判断;D.PH试纸读数只能为整数.解答: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其精确度可达到0.1g,所以,使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取35.20gNaCl,故A错误;B.量筒的最小分度是0.1mL,所以无法用量筒量取8.52mL液体,故B错误;C.滴定管的最小分度是0.01mL,用25ml滴定管量取15.80ml溶液,故C正确;D.PH试纸读数只能为整数,无法读出PH值为4.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托盘天平、量筒的用途、滴定管、PH试纸.要熟记常见实验仪器的基本实验操作,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则实验失败.5.(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B.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C.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D.向某待测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并加热,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若变红,说明原溶液有NH4+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滴定时,眼睛注意颜色的变化;B.测定pH时,pH试纸不能事先湿润,注意不能将试纸插入溶液中;C.滴定管应润洗;D.氨气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解答:解:A.滴定时,眼睛注意颜色的变化,以便及时确定滴定终点,减小误差,故A错误;B.测定pH时,pH试纸不能事先湿润,注意不能将试纸插入溶液中,可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故B正确;C.滴定管应润洗,防止滴定管内溶液浓度降低,故C错误;D.氨气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性质的比较,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难度不大.6.(3分)(2011•丹东模拟)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纯净物中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A.根据元素组成的种类分析;B.根据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C.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D.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对反应进行基本分类;解答:解:A.根据纯净物中的元素组成,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故A正确;B.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与溶液导电能力强弱无关,故B错误;C.根据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不是根据否具有丁达尔现象,故C错误;D.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为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解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是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分类的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7.(3分)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⑦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A.②③④B.①⑥⑦C.①③⑤D.②③④⑤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放热过程,不一定需发生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的液化、凝华,强酸、强碱的溶于水都是放热过程;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常温下的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等.解答:解: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中的汽化,是吸热过程,故①错误;②酸碱中和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是放热过程,故②正确;③浓H2SO4稀释,是物理变化,是放热过程,故③正确;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是放热过程,故④正确;⑤H2在Cl2中燃烧,所有的物质燃烧,是典型的放热反应,是放热过程,故⑤正确;⑥弱酸电离,是化学变化中的吸热反应,是吸热过程,故⑥错误;⑦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是典型的吸热反应,是吸热过程,故⑦错误;故选D.点评:放热过程,既包含物理变化中的放热现象,也包含化学变化中的放热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3分)在100℃时,水的离子积为1×10﹣12,若该温度下某溶液中的H+浓度为1×10﹣7mol/L,则该溶液()A.呈酸性B.呈碱性C.呈中性D.无法确定考点:水的电离.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根据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判断溶液酸碱性.解答:解:某溶液中H+浓度为1×10﹣7mol•L﹣1,故c(OH﹣)==1×10﹣5mol•L﹣1,故c(OH﹣)>c(H+),故溶液显碱性,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判断,难度不大.要注意根据溶液中c(OH﹣)、c(H+)相对大小判断溶液酸碱性,不能根据溶液pH大小判断溶液酸碱性.9.(3分)工业上采用乙烯和水蒸气在催化剂(磷酸/硅藻土)表面合成乙醇,反应原理为:CH2=CH2(g)+H2O(g)⇌CH3CH2OH(g)△H<0,达到平衡时,要使反应速率加快,同时乙烯的转化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A.充入氦气B.分离除乙醇C.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要使反应速率加快,同时乙烯的转化率提高,方法有升高温度,增大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压强等;提高乙烯的转化率,使反应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充入氦气,体积不变的情况,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体积可变充入氦气,相当于减小压强,速率减慢,平衡逆向移动,乙烯的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B、分离除乙醇,平衡正向移动,乙烯的转化率提高,但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C、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乙烯的转化率提高,故C正确;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乙烯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本题难度中等.10.(3分)反应CO(g)+2H2(g)⇌CH3OH(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I和曲线II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91 kJ/molB.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H变小C.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H变大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放热,曲线Ⅱ活化能降低,应加入催化剂,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放热,则△H<0,故A错误;B.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没变,其能量差即△H不变,故B错误;D.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注意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特别是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题目难度不大.11.(3分)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向H2S水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有利于S2﹣增多B.鼓入过量空气有利于SO2转化为SO3C.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D.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且存在平衡过程,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解答:A、向H2S水溶液中存在硫化氢的电离平衡,向硫化氢溶液中加入NaOH,二者反应生成水从而促进硫化氢电离,则有利于S2﹣增多,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B、存在平衡2SO2+O2(g)⇌2SO3(g),加入过量的空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故B不选;C、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碘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D、合成NH3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分析移动,则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12.(3分)(2013•天津模拟)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①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②无色溶液中:K+、Na+、Cr3+、SO42﹣③加入Al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④酸性溶液中:Fe2+、Al3+、NO3﹣、Cl﹣⑤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A.②④B.①③C.①⑤D.③⑤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①pH=11的溶液,显碱性;②Cr3+为橙色;③加入Al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④酸性溶液中,Fe2+、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⑤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解答:解:①pH=11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选;②Cr3+为橙色,与无色不符,故不选;③加入Al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HCO3﹣,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HCO3﹣、NH4+,故不选;④酸性溶液中,Fe2+、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⑤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该组离子之间均不反应,可大量共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注意常见离子的颜色,题目难度不大.13.(3分)2007年2月,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据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判断,反应方程式为:2NO+2CO=N2+2CO2;反应特征是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解答:解:A、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故A错误;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C、升高温度增大反应速率,故C正确;D、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催化剂的作用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14.(3分)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b 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PH=14﹣pOH的溶液D.混合溶液中,c(H+)=mol•L﹣1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浓度为a mol/L的一元酸HA与b mol/L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若溶液呈中性,应存在反应后的溶液中c(H+)=c(OH﹣)=c(H+)=mol•L﹣1,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因酸碱的强弱未知,a=b,只能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但如为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则溶液不呈中性,故A错误;B.因温度未知,则pH=7不一定为中性,故B错误;C.由于温度不知,且强弱电解质未知,则无法判断pH与pOH的关系,故C错误;D.混合溶液中,c(H+)=mol•L﹣1,根据c(H+)•c(OH﹣)=K W,可知溶液中c(H+)=c(OH﹣)=mol•L﹣1,溶液呈中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溶液呈中性应存在c(H+)=c(OH﹣),由于温度未知,且酸碱的强弱未知,不能根据pH以及酸碱的物质的量关系判断.15.(3分)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85 g NaCl晶体中含有氯化钠分子的数目为0.1 N AB.25℃时,1L pH=1的醋酸溶液中含有醋酸分子数大于0.1N AC.含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中Fe3+数目为0.1 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晶体中不存在氯化钠分子;B、pH=1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醋酸为弱电解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C、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部分水解,导致溶液中铁离子数目减少;D、Fe与稀盐酸生成Fe2+,0.1mol Fe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 A.解答:解:A、氯化钠晶体为离子晶体,不存在氯化钠分子,故A错误;B、1LpH=1的醋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1mol,由于醋酸为弱电解质,溶液中醋酸只能部分电离,所以溶液中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溶液中含有醋酸分子数大于0.1N A,故B正确;C、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中,由于铁离子发生水解,导致铁离子数目减少,所以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Fe3+数目为0.1 N A,故C错误;D、Fe与稀盐酸生成Fe2+,0.1mol Fe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 A,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阿伏加德罗常数是高考的“热点”,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16.(3分)(2011•山东)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不变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pH的简单计算.专题:压轴题;计算题;热点问题;平衡思想;分析比较法;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根据醋酸是弱电解质,则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将促进电离,离子的数目增多,但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减小,并利用温度与电离常数的关系、酸碱混合时PH的计算来解答.解答:解:A、因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促进电离,则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增多,故A错误;B、因=,温度不变,Ka、Kw都不变,则不变,故B正确;C、加水稀释时,溶液的体积增大的倍数大于n(H+)增加的倍数,则c(H+)减小,故C错误;D、等体积10mLpH=3的醋酸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时,醋酸的浓度大于0.001mol/L,醋酸过量,则溶液的pH<7,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明确温度与电离平衡常数的关系、溶液的pH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稀释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与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程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 H=5的盐酸,再加水冲稀1000倍,溶液的pH=8B.给稀醋酸溶液加热,溶液pH值增大D.在H2CO3溶液中,C(H+):C(CO32﹣)=2:1考点:pH的简单计算;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盐酸加水冲稀1000倍,溶液仍为酸,pH<7;B、给稀醋酸溶液加热,促进电离,氢离子浓度变大,PH值减小;C、pH=1的盐酸中c(H+)是10﹣1mol/L,pH=3的盐酸的c(H+)是10﹣3mol/L,所以浓度之比为100倍;D、H2CO3是弱电解质,微弱电离,所以C(H+):C(CO32﹣)<2:1.解答:解:A、盐酸加水冲稀1000倍,溶液仍为酸,pH<7,故A错误;B、给稀醋酸溶液加热,促进电离,氢离子浓度变大,PH值减小,故B错误;C、pH=1的盐酸中c (H+)是10﹣1mol/L,pH=3的盐酸的c(H+)是10﹣3mol/L,所以浓度之比为100倍,故C正确;D、H2CO3是弱电解质,微弱电离,所以C(H+):C(CO32﹣)<2:1,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溶液PH的计算和电解的电离的应用,比较简单.18.(3分)(2011•安徽)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72﹣(aq)+2Pb2+(aq)+H2O(l)⇌2PbCrO4(s)+2H+(aq)△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专题:图示题;热点问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图象中纵横坐标的意义,利用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变化趋势与图中符合的即为正确答案.解答:解:A、由△H<0,则正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则K减小,故A正确;B、pH增大溶液,则碱性增强,会中和溶液中H+,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Cr2O72﹣的转化率会增大,与图中不符,故B错误;C、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与图中不符,故C错误;D、增大反应物Pb2+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则Cr2O72﹣的物质的量会减小,与图中不符,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重了与图象相结合来考查学生,明确图象中纵横坐标表示的量,学生应学会将理论分析与图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即可解答,难度不是很大.19.(3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40%,则()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a>b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采用假设法分析,假设a=b,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平衡不移动,A和B的浓度应均是原来的倍,与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相比判断平衡移动,再根据平衡移动逐项判断.解答:解:采用假设法分析,假设a=b,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平衡不移动,A和B的浓度应均是原来的倍,但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40%,说明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反应方向移动.A、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40%,小于原来的倍,说明平衡向正反应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B、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40%,小于原来的倍,说明平衡向正反应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C、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物质B的质量增大,混合物总质量不变,所以物质B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D、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做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a<b,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通过改变体积浓度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此为解答该题的关键.20.(3分)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溶液、氨水,分别稀释m倍、n倍,溶液的pH都变成9,则m 和n的关系正确的是()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相同浓度的两种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氨水,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但一水合氨仍然存在电离平衡.解答:解: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相同浓度的两种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氨水,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但一水合氨仍然存在电离平衡,电离程度仍然小于氢氧化钠,所以要使稀释后溶液的PH相等,则氢氧化钠需要稀释倍数大于氨水,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根据氢氧化钠和一水合氨电离程度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21.(3分)室温下,分别在pH=1的酸和pH=14的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放出H2的量前者多,其原因可能是()①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多元强酸②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一元弱酸②酸溶液的体积大于NaOH溶液的体积④酸是强酸,浓度比NaOH溶液的大.A.①②B.②③C.②D.④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在本题中,酸电离出的C(H+)=0.1mol/L,碱液中C(OH﹣)=1 mol/L,铝是足量的,所以生成氢气的量就取决于n(H+)、n(OH﹣),而根据铝与酸碱的反应可知,当生成相同量的氢气时,需要的n(H+)比n(OH﹣)多,所以当酸生成的氢气更多时,就需要n(H+)>n(OH﹣),然后结合强酸完全电离,弱酸部分电离的特点来解本题.解答:解:由铝与酸、碱的反应可知:2Al~6H+~3H2 2Al~2OH﹣~3H2。
2024年人教版PEP选修4化学上册月考试卷879
2024年人教版PEP选修4化学上册月考试卷87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如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条或泡沫塑料的目的是固定小烧杯B. 若用5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 mL 0.50 mol·L-1的盐酸和50 mL 0.50 mol·L-1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C. 为了简化装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以由温度计代替D. 中和热测定实验也可以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下列叙述与图象对应符合的是A. 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平衡逆向移动B. 对于反应C. 该图像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D. 对于反应 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3、将1molCO和2molH2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CO平衡转化率[α(CO)]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 <0B. D两点的反应速率:v(C)> v(D)C. 若E点的容器体积为10L,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5D. 工业生产中实际控制的条件200℃、P2压强,不采用200℃、P3压强4、下图为探究铝片和溶液反应的实验方案及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无明显现象铝片表面产生细小气泡出现白色浑浊,产生大量气泡(经检验为和)A. 溶液显碱性的原因:B. 加热和逸出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是相反的C. 对比实验I、Ⅲ,说明溶液能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D. 推测出现的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铝5、关于各组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将一定量氨气通入0.1 mol/L NH4Cl溶液中可能有:c(Cl-)>c(NH4+)>c(OH-)>c(H+)B. 等物质的量的NaClO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HClO) + c(ClO-) ="c(" HCO3-) +c( H2CO3) + c(CO32-)C. 向CH3COONa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有:c(Cl-)>c( Na+)>c( CH3COOH)D. 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混合均匀后:c(CH3COO-)+c(CH3COOH)=c(Na+)6、溶液中的水解反应达到平衡:若要使的水解程度增大,应采用的方法是A. 加入少量NaCl固体B. 加入少量水C. 加入固体D. 降温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恒压下,将CO2和H2以体积比1∶4混合进行反应CO2(g)+4H2(g)CH4(g)+2H2O(g)(假定过程中无其他反应发生),用Ru/TiO2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CO2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2).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1.(3分)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l)2H2(g)+O2(g),该反应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煤气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二级能源D.电能是一级能源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知识判断,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解答:解:A、水煤气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属于二级能源,故A正确;B、水力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故B错误;C、天然气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为一级能源,C错误;D、电能是通过物质燃烧放热转化成的,或是由风能、水能、核能等转化来的,为二级能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的定义,属于识记性内容,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生成物中全部化学键在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中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常将煤气化或液化后燃烧.煤气化或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H>0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B、释放的能量低于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放热;C、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D、△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旧键断裂吸收热量,形成新键放出热量,则化学反应一定伴有能量变化,故A错误;B、成键释放的能量高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放热,故B错误;C、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能量和高于反应物能量和时△H>0,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热的求算、煤的液化和气化,题目难度不大.3.(3分)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H>0kJ•mol﹣1表示放热反应,△H<0kJ•mol﹣1表示吸热反应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1molH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2D.1molH与0.5mol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2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依据焓变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分析判断;D、依据燃烧热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反应的焓变是由生成物的总焓减去生成物的总焓,所以△H>0kJ•mol﹣1表示吸热反应,△H<0kJ •mol﹣1表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故B正确;C、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两mol水,根据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D、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1molH2与0.5molO2反应生成的水的状态不定,所以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焓变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应用和计算,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4.(3分)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kJ B.557kJ C.436kJ D.188kJ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K,根据方程式:2H2+O22H2O,则:4×121kJ=463kJ ×4﹣(2K+496kJ),解得K=436KJ.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熟记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5.(3分)已知:2CO(g)+O2═2CO2(g)△H═﹣566kj•mol﹣1Na2O2(s)+CO2═Na2Co3(s)+△H═﹣266kJ•mol﹣1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kJ可表示有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NaO2(s)+2CO2═Na2Co3(s)+O2(g)△H>﹣532kJ•mol﹣12D.CO(g)与NaO2(s)反应放出54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2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依据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B、依据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分析图象中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物质的量;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D、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解答:解: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已知:2CO(g)+O(g)=2CO2(g)△2 H=﹣566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mol,故A错误;B、由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可知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1、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由2Na2O2(s)+2CO2(g)=2Na2CO3(s)+O2(g)△H=﹣226kJ/mol,所以反应2Na2O2(s)+2CO2(s)=2Na2CO3(s)+O2(g)△H>﹣532 kJ/mol,故C正确;D、已知:①2CO(g)+O2(g)=2CO2(g)△H=﹣566kJ/mol;②Na2O2(s)+CO2(g)=Na2CO3(s)+O2(g)△H=﹣226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2Na2O2(s)+2CO(g)=2Na2CO3(s)△H=﹣1018kJ/mol;即Na2O2(s)+CO(g)=Na2CO3(s)△H=﹣509kJ/mol;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254.5kJ热量时,反应的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ol,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应用,盖斯定律的应用,燃烧热概念计算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计算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6.(3分)白磷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烧伤,白磷(P4)分子结构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可自燃B.白磷、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C.31g白磷中,含P﹣P键1.5 molD.已知P(白磷,s)+3O2(g)═2P2O3(s)△H=﹣Q kJ•mol﹣1,则白磷的燃烧热为Q kJ•mol﹣14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B、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分析;C、31g白磷有1molP,1mol白磷含6mol共价键4molP原子,据此分析;D、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解答:解:A、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所以在空气中能够自燃,故A正确;B、白磷和红磷是有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1mol白磷含6mol共价键4molP原子,1molP原子平均1.5molP﹣P键,31g白磷有1molP原子,故C正确;D、P的燃烧热是指生成稳定化合物P2O5时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白磷的着火点、同素异形体、白磷的分子结构、燃烧热,题目难度中等.7.(3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绝对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C(s)+O2(g)═CO(g)△H=﹣110.5 kJ•mol﹣1B.CH(g)+2O2(g)═CO2(g)+2H2O(g)△H=﹣802.3 kJ•mol﹣14C.2H(g)+O2(g)═2H2O(l)△H=﹣571.6 kJ•mol﹣12D.CO(g)+O2(g)═CO2(g)△H=﹣283 kJ•mol﹣1考点:燃烧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依据概念分析选项判断;解答:解:A、反应生成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稳定,故A错误;B、生成产物中的水是气体,属于不稳定氧化物,故B错误;C、热化学方程式中是2mol可燃物氢气燃烧放热,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C错误;D、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概念的分析判断,注意可燃物的量和氧化为的稳定性判断,题目较简单.8.(3分)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2H2S(g)+O2(g)=2S(s)+2H2O(l)△H=﹣Q2 kJ/mol2H2S(g)+O2(g)=2S(s)+2H2O(g)△H=﹣Q3 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Q>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1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已知①2H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2②2H2S(g)+O2(g)=2S (s)+2H2O(l)△H=﹣Q2 kJ/mol,③2H2S(g)+O2(g)=2S (s)+2H2O(g)△H=﹣Q3kJ/mol,①与②相比较,由于S→SO2放热,则Q1>Q2,②与③相比较,由于H2O(l)→H2O(g)吸热,则Q2>Q3,则Q1>Q2>Q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物质反应的程度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角度比较反应热的大小.9.(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在同时发生,同时进行;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D、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解答:解:A、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之一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故A错误;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故B正确;C、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D、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影响,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的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0.(3分)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在工业生产中,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调节外界条件,加快产品的生成速率,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解答:解:从工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外界条件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不影响原料的转化率,但根据化学平衡理论,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可选择合适的温度、压强,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很明显C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调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工业生产所选择的反应条件应有利于转化率和产率的提高.11.(3分)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2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的反应3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影响化学平衡,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解答:解:A.可以可逆反应2NO(g)⇌N2O4(g),正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反应,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所以2气体有色加深,由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故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可以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B.对反应N2(g)+3H2(g)⇌2NH3(g)△H<0,正反应为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为使氨的产率提高,需要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着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C.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且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减小K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勒夏特列原理,明确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12.(3分)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v(A)=0.6mol/(L•min)B.v(B)=1.2mol/(L•min)C.v(C)=1.2mol/(L•min)D.v(B)=0.03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以同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解答:解:A.v(A)=0.6mol/(L•min);B.v(B):v(A)=2:1,故v(A)=0.5v(B)=0.5×1.2mol/(L•min)=0.6mol/(L•min);C.v(C):v(A)=3:1,故v(A)=v(C)=×1.2mol/(L•min)=0.4mol/(L•min);D.v(B):v(A)=2:1,故v(A)=0.5v(B)=0.5×0.03mol/(L•s)=0.015mol/(L•s)=0.9mol/(L •min);故D反应速率最快,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要注意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要以同一个物质进行比较.13.(3分)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B),利用△c=v△t计算△c(B),△n(B)=△c(B)•V,B的起始物质的量减△n(B)为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解答:解: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5v(A)=0.5×0.12mol/(L•s)=0.06mol/(L•s),所以△c(B)=0.06mol/(L•s)×10s=0.6mol/L,所以△n(B)=0.6mol/L×2L=1.2mol,故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反应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14.(3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将10mol H2和1mol N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则H2的转化率可能是()A.35% B.30% C.25% D.75%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假定氮气完全反应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计算氢气转化率的极大值,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氮气不能完全反应,故氢气的实际转化率小于该极大值.解答:解:假定1mol氮气完全反应,由方程式N+3H2⇌2NH3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3=3mol,2故氢气转化率的极大值为:×100%=30%,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氮气不能完全反应,故氢气的实际转化率小于3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可逆反应的特征等,难度不大,注意利用极值法解答.15.(3分)可逆反应H2(g)+I2(g)⇌2HI(g)△H<0 达到平衡后,当改变外界条件如物质浓度、体系压强、温度等而发生下列项目的变化时,能作为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的标志的是()A.气体的密度变小了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C.气体的颜色变深了D.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容器的体积,压强、浓度、密度、气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但平衡不移动.解答:解:A、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扩大容器的体积,气体的密度变小了,但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至一半,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但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C、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I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但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因可逆反应H 2(g)+I2(g)2HI(g)是放热反应,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平衡发生移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衡移动的标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容器的体积,但平衡不移动.16.(3分)反应4A(s)+3B(g)═2C(g)+D(g),经2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B.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min)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减小的,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 A.A为固体,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B.根据v=计算v(B);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为即时速率,不是平均速率;D.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B的反应速率减慢,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逐渐减少,用C表示的速率也降低.解答:解:A.A为固体,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B.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用B表示的2min内平均速率v(B)==0.3 mol/(L•min),故B正确;C.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用B表示的2min内平均速率是0.3 mol•L﹣1•min﹣1,不是2min末的即时速率,故C错误;D.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逐渐减少,故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影响因素等,注意化学反应速率为一段时间内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A 选项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物质的状态.17.(3分)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 (g)⇌2Z(g);△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改变条件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A 升高温度X的转化率变小B 增大压强X的浓度变小C 充入一定量Y Y的转化率增大D 使用适当催化剂X的体积分数变小A.A B.B C.C D.D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反应X(g)+3Y(g)⇌2Z(g);△H<0可知,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加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以此分析此题.解答:解:A、由反应X(g)+3Y(g)⇌2Z(g);△H<0可知,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故A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X转化的不如增加的多,X的浓度反而增大,故B错误;C、充入一定量Y,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增加的Y比反应的多,Y的转化率反而较小,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BC为易错点.18.(3分)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妥当的是()A.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B.硅的来源丰富,易于开采,且可再生C.硅燃料放出的热量大,且燃料产物对环境污染较低,容易有效控制D.寻找高效催化剂,使二氧化硅分解产生硅的同时释放能量,是硅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考点:硅和二氧化硅.专题:碳族元素.分析:硅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仅次于氧,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说明燃烧放出的热量大,硅燃烧生成二氧化硅.解答:解:A.硅常温下为固体,性质较稳定,便于贮存,较为安全,故A正确;B.硅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且可再生,故B正确;C.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说明燃烧放出的热量大,硅燃烧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固体,容易得至有效控制,故C正确;D.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反应热,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硅为载体考查了新型能源,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同时考查学生阅读题干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注意D选项中催化剂的作用,为易错点.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6分)19.(12分)为了研究化学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高(填“高”或“低”).(3)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4)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低(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5)写出一个符合题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AlCl3+3H2↑.考点: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型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根据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判断反应的吸放热情况,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之间的关系与反应的吸放热之间的关系以及化学键断裂和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进行回答.解答:解:(1)由于发生反应A+B═C+D,U型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根据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2)由于A+B═C+D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高,故答案为:高;(3)化学变化伴随着物质和能量变化,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故答案为:化学反应;热能;(4)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生成放出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故答案为:低;(5)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既能够发生,如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AlCl3+3H2↑,故答案为:2Al+6HCl=AlCl3+3H2↑.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明确化学键断裂、形成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关系.20.(8分)白磷、红磷是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磷的氧化物,空气不足时生成P4O6,空气充足时生成P4O10.(1)已知298K时白磷、红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P4(白磷,s)+5O2(g)═P4O10(s)△H1=﹣2 983.2kJ •mol﹣1P(红磷,s)+O2(g)═P4O10(s)△H2=﹣738.5kJ•mol﹣1则该温度下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 .(2)已知298K时白磷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白磷,s)+3O2(g)═P4O6(s)△H=﹣1 638kJ•mol﹣1.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62g白磷和50.4L氧气(标准状况),控制条件使之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到的P4O10与P4O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323.45KJ .(3)已知白磷和PCl3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 198,Cl﹣Cl 243,P﹣Cl 331.则反应P4(白磷,s)+6Cl2(g)═4PCl3(s)的反应热△H= ﹣1722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2)设P4O10物质的量为x,P4O6物质的量为y,结合原子守恒计算得到,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3)依据反应焓变△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得到;解答:解:(1)P(s,白磷)+5O2(g)=P4O10(s)△H1=﹣2983.2kJ/mol…①4P(s,红磷)+O2(g)=P4O10(s)△H2=﹣738.5kJ/mol,…②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可得:P4(s,白磷)=4P(s,红磷)△H=(﹣2983.2kJ/mol)﹣(﹣738.5kJ)×4=﹣29.2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故答案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2)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62g白磷和50.4L氧气(标准状况),白磷中磷原子物质的量==2mol原子,氧气物质的量==2.25mol,含有4.5mol氧原子;依据原子守恒列式计算:设P4O10物质的量为x,P4O6物质的量为y4x+4y=25x+3y=2.25计算出x=0.375mol,y=0.125mol最后生成0.375molP4O10,0.125molP4O6mol,故物质的量之比为3:1;P4(白磷,s)+3O2(g)═P4O6(s)△H=﹣1 638kJ•mol﹣1;P4(白磷,s)+5O2(g)═P4O10(s)△H1=﹣2 983.2kJ•mol﹣1;放出的热量=0.375mol×(﹣2983.2KJ/mol)+0.125 mol×(﹣1638KJ/mol)=1323.45KJ;故答案为:3:1;1323.45KJ;(3)已知白磷和PCl3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 198,Cl﹣Cl 243,P﹣Cl 331.则反应P4(白磷,s)+6Cl2(g)═4PCl3(s)的反应热△H=198KJ/mol×4+6×243KJ/mol﹣4×3×331KJ/mol=﹣1722KJ/mol;故答案为:﹣1722KJ/mol;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盖斯定律计算应用,原子守恒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应。
2024年人教版选修4化学上册月考试卷382
2024年人教版选修4化学上册月考试卷38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右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
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1 kJ热量,则。
A. N4与N2互称为同位素B. 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24 kJ能量C. N4是N2的同系物D. 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 kJ能量2、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如下反应:2N2O5(g)⇌4NO2(g)+O2(g)△H>0.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气体;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00_s内NO2的生成速率为2.96×10﹣3_mol•L﹣1•s﹣1B. T1温度下该反应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为29.6%C. 达到平衡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1/2,则c(N2O5)<5.00mol•L﹣D. 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K23、恒温、恒压下,反应N2 (g)+3H2 (g) 2NH3 (g)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Ⅰ.N2、H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 mol / L和3 mol / L;Ⅱ.NH3的起始浓度为4 mol / L。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途径Ⅰ与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B. 途径Ⅰ的平衡速率v (N2)与途径Ⅱ的平衡速率v (NH3)的比值为1∶2C. 途径Ⅰ所得NH3的浓度与途径Ⅱ所得NH3的浓度之比为1∶2D. 途径Ⅰ与途径Ⅱ所得平衡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4、下列酸碱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月考测试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二化学月考测试题班别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有专家提出:如果对燃料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让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下图所示循环,那么不仅可以消除燃烧产物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质能D.电能2.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D.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3.我国卫星发射所用的长征2号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氧化剂是NO2,燃烧产物只有N2、CO2和H2O。
有的国家用肼(N2H4)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
NO2为氧化剂,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N 2(g)+2O2(g)====2NO2(g) ΔH =67.7 kJ·mol-1N 2H4(g)+O2(g)====N2(g)+2H2O(g) ΔH =-534 kJ·mol-1。
下列关于肼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N2H4(g)+2NO2(g)====3N2(g)+4H2O (l) ΔH=1 135.7 kJ·mol-1B.2N2H4(g)+2NO2(g)====3N2(g)+4H2O(l) ΔH=-1 135.7 kJ·mol-1C.N2H4(g)+NO2(g)====32N2(g)+2H2O(g) ΔH=1 135.7 kJ·mol-1D.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 135.7 kJ·mol-1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进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5.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436 kJB.557 kJC. 920 kJD.188 kJ6.反应A+B →C(ΔH <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 >0) 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7.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8.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与0.1 mol·L-1 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 ΔH =-57.3 kJ·mol-1B.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285.5 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 ΔH =285.5 kJ·mol-1C.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 g时,放出19.12 kJ热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月考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高二化学月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21世纪人类正由“化石能源时代”逐步向“多能源时代”过渡,下列不属A.太阳能B.核能C.氢能D.电力2.下列物质:①盐酸②食盐水③熔化的氯化钠④液态氯化氢⑤铜⑥氨水⑦SO3⑧醋酸,其中可以导A.只有③B.①②③⑥⑧C.④⑤D.全部都是3. 已知某化学反应A2 (g)+2B2 (g)===2AB2(g) (AB2的分子结构为B—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B.该反应的ΔH=-(E1-E2)kJ/mol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断裂1 mol A—A键和2 mol B—B 键放出E1 kJ能量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B.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C.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D.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5.对于制氢气原理CH 4(g)+H2O(g)CO(g)+3H2(g) ΔH=+206.4 kJ·mol-1,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降低压强 B.增大水蒸气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6.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B.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C.在合成氨的反应中,降温或加压有利于氨的合成D.Fe(SCN)3溶液中加入6mol/L 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7.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 I 2(g)+ H 2(g) 2HI (g);△H=-9.48 kJ ·mol -1(ii) I 2(S)+H 2(g)2HI (g) ;△H=+26.48 kJ ·mol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54g I 2(g)中通入2gH 2(g),反应放热9.48 kJB .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C .1 mol 固态碘与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D .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8.合成氨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 ·mol -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增大了压强B .t 2时充入了稀有气体C .t 3时升高了温度D .t 4时降低了温度9.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 2O ⇌H ++OH ﹣△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0.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 一定小于7的是( A .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 .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 .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 . 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二、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0分) 11.已知:C(s)+H 2O(g)===CO(g)+H 2(g) ΔH =a kJ ·mol -12C(s)+O 2(g)===2CO(g) ΔH =-220kJ ·mol-1H —H 、O=O 和O-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 ·mol -1、496 kJ ·mol -1和462 kJ ·mol -1,则a 为( )A .-118B . +130C .-332D .+35012.室温下,将1 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 1,将1 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ΔH 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ΔH 2>ΔH 3B . ΔH 1+ΔH 3=ΔH 2C . ΔH 1<ΔH 3D . ΔH 1+ΔH 2>ΔH 3 13.已知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酸,反应Cl 2+H 2O HCl +HClO 达到平衡后,要使HClO 浓度增大,可加入( )A .NaHSO 3固体B .水C .CaCO 3固体D .NaOH 固体 14.将BaO 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 2(s)2BaO(s)+O 2(g)达到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月考化学试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二月考化学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16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下列“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钡可用于钡餐透视B.盐卤可用于制豆腐C.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D.醋可用于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2.工业上可利用合成气(CO和H 2的混合气体)生产甲醇。
已知:CO(g)+2H2(g)CH3OH(g) ΔH=-92.9kJ/mol,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C.向容器中充入少量He,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该反应的△S<0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说,吸热反应一方的速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总是大于放热反应D.FeCl 3+3KSCN 3KCl+Fe(SCN)3体系中加入KCl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A和1.0mol B,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s 0 5 15 25 35n(A)/mol 1.0 0.85 0.81 0.80 0.80A.反应在前5 s的平均速率v(A)=0.17 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 mol•L﹣1,则反应的△H>0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大于80%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A、0.20 mol B和1.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5.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 + C(g)△H=+QkJ/mol(Q>O) 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c(A)消耗:c(C)消耗=1:1C.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 B和1mol 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kJ6.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LB.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1C.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D.若将容器①体积缩小为0.20 L,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23.15 kJ7.某温度时,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I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 l和T2时,B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关系如图II所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学期高二化学月考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二学期高二化学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反应 X(气)+ Y(气) 2Z(气);△H=Q(Q>0)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Y的转化率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若使曲线a变为曲线b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催化剂 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 D.增大Y的浓度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 + O22SO3,如果2 min内SO2的量由12 mol下降为4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4 mol/(L·min)B.用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2 mol/(L·min) C.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3.在2 L密闭容器中放入CO(g)、H2O(g)各1 mol,发生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改变下列条件,不能使V正增大的是: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 D.压缩容器,使其体积变为1 L4.已知A(单质)=B(单质),△H>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单质比A单质稳定 B.B单质和A单质互为同分异构体C.A单质中化学键的键能比B单质中的大D.等量的A和B,A单质的内能高5.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 = +(E1-E2) kJ/mol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变大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6、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2HBr (g )0H ∆<,g 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b 。
2024年人教版选修4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4年人教版选修4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I2在KI溶液中存在平衡I2(aq)+I(aq)=I3—(aq)。
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I2(aq)+I—(aq)=I3—(ag)ΔH>0②若温度为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③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④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⑤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混合溶液中加水,将变大A. 只有①②B. 只有②③C. ①③④D. ①③⑤2、室温下,设 1L pH=6 的 AlCl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H+物质的量为n1;1L pH=6 的 HCl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物质的量为 n2.则 n1/n2的值是A. 0.01B. 1C. 10D. 1003、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0.1 mol /L的(NH4)2SO4溶液中:c(SO42—)> c(NH4+)> c(H+)> c(OH—)B. 0.2 mol /L的Na2CO3溶液中:c(OH—)= c(HCO3—)+ c(H+)+ c(H2CO3)C. 0.1 mol /L的NH4Cl溶液与0.05 mol 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混合溶液中:c(Cl-) > c(NH4+) > c(Na+) > c(H+) > c(OH-)D. c(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1溶液中:c[(NH4)2SO4] < c[(NH4)2CO3] < c(NH4C1)4、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pH=1的NaHSO4溶液:B. 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 pH相等的①NH4Cl②(NH4)2SO4③NH4HSO4溶液中:大小顺序:①>②>③D. 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H2C2O4为二元弱酸):5、室温下,将0.10mol·L-1的NaOH溶液滴加到10.00mL0.10mol·L-1HX溶液中,所得滴定曲线如图,已知HX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10-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①处pH约为5B. ②处pH一定大于7C. 水的电离程度:③>纯水>②D. ②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X-)6、利用手持技术可测定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导电能力和pH的变化,时向浓度均为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滴定过程中电导率和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和的电离平衡常数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4年人教版(2024)选修4化学上册月考试卷764
2024年人教版(2024)选修4化学上册月考试卷76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和均为重要的化工原料;都满足8电子结构。
已知:①②③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键能 a b 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化学键的键能:B. 以的电子式为:C.D. 在的反应中,2、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xB(g) 2C(g)。
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后,向甲容器中再充入0.5 mol A,A和B的转化率均增大B. 达到平衡时反应吸收的热量:Q丙>2Q乙C. 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D. T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 mol 1.5 mol B,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5%3、向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0.3molZ和一定量的Y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Y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5mol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3Z(g)ΔH<0C. 若t0=0,t1=10min,则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03mol·(L·min)-1D. 反应物X的转化率t6点比t3点高4、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HBr,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Br(g)Br2(g)+H2(g), c(HBr)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曲线①所示;分别改变一个条件,得到曲线②;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曲线①,0~ 50 min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C. 曲线②,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D. 曲线③达到平衡时,往容器中加入浓度均为0.2 mol﹒L-1的三种物质,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5、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2NO2 (g)2NO(g) +O2 (g)ΔH=- 1162kJ·mol-1的影响;若保持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在温度为 T1;T2 时,通过实验得到平衡体系中 NO 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月考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高二化学月考卷相对原子质量: Cu 64 Cl 35.5 S 32 Na 23 O 16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313 K时,水的离子积K w=2.9×10-14,则在313 K时,c(H+)= 10-7 mol/L的溶液A.呈酸性B.呈中性C.呈碱性D.无法判断2.在T℃时,铬酸银(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时,在Y点和Z点,Ag2CrO4的K sp相等B.向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体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C.T℃时,Ag2CrO4的K sp为1×10-8D.图中a=2×10-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B.根据K sp(CaCO3)<K sp(CaSO4),在生产中可用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C.常温下,将醋酸稀溶液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D.已知反应:3H2(g)+WO3(s)W(s)+3H2O(g)只有在高温时才能自发进行,则它的ΔS<0 4.将0.l mol∙L-1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从常温加热到80℃,溶液的c(H+)不变的是A.H2SO4B. CH3COOH C.NaOH D. NaCl5.常温时,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A是弱酸的是A.用HA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B.HA和CaCO3发生反应放出CO2C.pH=2的HA溶液稀释至100倍,pH小于4D.pH=3的H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为10-11mol·L-16.一定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Na2S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减小的是A.c(OH-) B.K h(Na2S) C.c(H+)/c(S2-) D. c(Na+)/c(S2-)7.将一定量下列溶液混合后加热蒸干并灼烧,所得固体不可能为纯净物的是A.FeCl3与FeCl2 B.KHCO3与KOH C.NH4Cl与NaCl D.AlCl3与Al2(SO4)38.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五种溶液:①NH4Cl ②NaHSO4③NaCl ④CH3COONa ⑤Na2CO3,pH 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⑤>④>①>③>②B.⑤>④>③>①>②C.⑤>④>①>②>③D.④>⑤>③>①>②9.草酸(H2C2O4) 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
2024年人教版选修4化学上册月考试卷496
2024年人教版选修4化学上册月考试卷49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H2(g)+Br2(g)2HBr(g),已知加入1 mol H2和2 mol Br2达到平衡后,生成x mol HBr,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加入的H2、Br2、HBr分别为a、b;c(均不为0)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含量都不变,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①a、b、c应满足的关系是4a+c=2b②平衡时HBr为ax mol③a、b、c应满足的关系是a+b=c④平衡时HBr为x molA. ①B. ①②C. ①④D. ②③2、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甲烷的燃烧热为B. 溶液显碱性:C.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为D. 用除去废水中的3、现有容积固定且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均存在如下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向三个容器中充入的气体量和如下表所示:。
容器甲 2 1 0乙 1 0.5 0丙 1 0.5 1根据以上数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C.D.4、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反应Ⅰ:ΔH>0,p2>p1B. 反应Ⅱ:ΔH<0, T2>T1C. 反应Ⅲ:ΔH>0,T2>T1或ΔH<0,T21D. 反应Ⅳ:ΔH<0,T2>T15、pH是描述溶液的一个重要指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值总保持弱碱性范围B. 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7C. 测定某溶液的pH值时,应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D. 常温下pH为1的溶液肯定呈酸性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纯水加热的过程中,K w变大、pH变小B. 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稀HNO3抑制Fe2+水解C. FeCl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得到FeCl3固体D. 向0.1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小7、将金属M连接在钢铁设施表面;可减缓水体中钢铁设施的腐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月考试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二化学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答案,每小题3分,共69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3、在2A+B 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 0.5 mol/(L·s)B、υ(B)= 0.3 mol/(L·s)C、υ(C)= 0.8 mol/(L·s)D、υ(D)= 1 mol/(L·min)4、100 mL6 mol/L的硫酸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①硫酸钠固体②水③硫酸钾溶液④硝酸钾溶液⑤CuSO4溶液A、①②⑤B、①④C、②③D、③④⑤5、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ΔH1和ΔH2表示:2H2(g)+O2(g)===2H2O(g) ΔH1 2H2(g)+O2(g)===2H2O(l) ΔH2则A、ΔH2>ΔH1B、ΔH1>ΔH2C、ΔH1=ΔH2D、无法确定6、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2CO2(g)+4H2O(l) ΔH=+890 kJ·mol-1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D、12CH4(g)+O2(g)===12CO2(g)+H2O(l) ΔH=-890 kJ·mol-17、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在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金属(粉末状)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反应温度A Mg 0.1 6mol·L-1硝酸10 mL 60℃B Mg 0.1 3mol·L-1盐酸10 mL 60℃C Fe 0.1 3mol·L-1盐酸10 mL 60℃D Fe 0.1 98%硫酸10 mL 60℃8、在气体反应中,改变条件: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移去生成物,⑤加入催化剂。
高二化学选修四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高二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分为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题1分,11-20每题2分,21-24每题3分)1. 下列水解方程式正确的是()A.F-+H2O===HF+OH-B.NH+4+C.Fe3++3H2O Fe(OH)3↓+3H+H2O NH3·H2O+H+D.CO2-3+2H2O2OH-+H2CO3↑2.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C.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D.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3.25 ℃时,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 NaOH等体积混合后,pH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a=b B.a>b C.c(A-)=c(Na+) D.c(A-)<c(Na+)4.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固体的是()A. 氯化铝B. 碳酸氢钠C. 硫酸镁D. 高锰酸钾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各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A.CaCl2B.CH3COONa C.(NH4)2SO4D.K3PO46.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A.明矾溶液加热B.CH3COONa溶液加热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7.欲使0.1 mol·L-1 NaHCO3溶液中c(H+)、c(CO2-3)、c(HCO-3)都减小,方法是()A.通入CO2气体B.加入NaOH固体C.通入HCl气体D.加入饱和石灰水8.一定条件下,CH3COONa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H3COO-+H2O CH3COOH+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固体,c(CH3COO-)增大B.加入少量FeCl3固体,c(CH3COO-)增大C.稀释溶液,溶液的pH增大D.加入适量醋酸不可能得到中性混合溶液9. 关于FeCl3进行的实验,下列预测或解释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考试化学试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考试化学试题(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命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其中PH值小于7的是()A.Na2CO3B.NH4NO3C.Na2SO4D.KNO32.下列属于水解离子方程式且正确的是()A.HCO3-+ H2O H3O+ + CO32- B.NH3+ H2O NH4+ + OH-C.CO32-+2H2O H2CO3+ 2OH- D.Al3+ +3H2O Al(OH)3+3H+3.下列措施对水的电离无影响的是()A.升高温度 B.加入稀醋酸C.加入醋酸钠 D.加入食盐4.一只规格为a mL的滴定管,其尖嘴部分充满溶液,管内液面在m mL处,当液面降到n mL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流出溶液的体积为(m-n) mL B.流出溶液的体积为(n-m) mL C.管内溶液体积等于(a-n) mL D.管内溶液体积多于n mL 5.下列操作会促进水的电离,且使溶液pH>7的是()A.将纯水加热到90 ℃ B.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C.向水中加入少量Na2CO3D.向水中加入少量FeCl36.250C时,0.1mol·L-1稀醋酸加水稀释,如图中的纵坐标y可以是()A.溶液的pH B.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C.溶液的导电能力 D.醋酸的电离程度7.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A.中和10mL 1mol/L CH3COOH溶液需要10ml 1mol/L NaOH溶液B.用食醋可以除热水瓶内的水垢C.pH=2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pH小于5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鼎尚图文鼎尚图文D .用浓H 2SO 4和醋酸钠固体共热可制得醋酸8.已知CuSO 4溶液分别与Na 2CO 3溶液、Na 2S 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 4+Na 2CO 3:Cu 2++CO 32-+H 2O=Cu(OH)2↓+CO 2↑ (2)CuSO 4+Na 2S : Cu 2++S 2-=CuS↓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 .CuS <Cu(OH)2<CuCO 3B .CuCO 3<Cu(OH)2<CuSC .CuS <CuCO 3<Cu(OH)2D .Cu(OH)2<CuCO 3<CuS9.在pH 都等于5的HCl 和NH 4Cl 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H +离子浓度分别为A mol·L -1与B mol·L -1,则A 和B 的关系为( ) A .A >B B .A =10-4B C .B =10-4A D .A =B10.蒸干FeCl 3水溶液后再加强热,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是( ) A.FeCl 3 B.FeCl 3·6H 2O C.Fe(OH)3 D.Fe 2O 3 11.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 .pH <7的溶液B .c(H +)>c(OH -) 的溶液C .pH >7的溶液D .c(H +)<c(OH -) 的溶液 12.常温下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A. 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 3+、NH 4+、Cl -、I -B. pH 值为1的溶液:Fe 2+、Na +、Mg 2+、NO 3-C. 水电离出来的c(H +)=10-13mol/L 的溶液:K +、HCO 3-、Br -、Ba 2+D. 能与Al 反应产生H 2,的溶液:K +、Na +、Cl ˉ、NO 3ˉ 13.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14.中和pH 相同、体积相同的H 2SO 4、HCl 和CH 3COOH 溶液,耗用同一浓度的NaOH 溶液,体积分别为V 1、V 2和V 3,则V 1、V2和V 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V 1>V 2=V 3 B .V 3>V 2=V 1 C .V 1>V 2>V 3 D .V 1=V 2=V 315.在氨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 3·H 2O NH 4++OH -,下列情况能引起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的有①加NH 4Cl 固体 ②加NaOH 溶液 ③加HCl ④加CH 3COOH 溶液 ⑤加水 ⑥加压 ( ) A .③④⑤ B .①④⑥ C .①③⑤ D .①②④1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NaHSO4溶于水:NaHSO 4Na ++H ++SO 42- B .次氯酸电离:HClO===ClO -+H + C .HF 溶于水:HF +H 2O H 3O ++F - D .NH4Cl 溶于水:NH 4++H 2O NH 3·H 2O +H +17.相同条件下,在①pH =2的CH 3COOH 溶液、②pH =2的HCl 溶液、③pH =12的氨水、④pH =12的NaOH 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电离的c (H +):①=②=③=④选项 A B C D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 3 HNO 3弱电解质 CH 3COOH NH 3 HF Fe (OH )3 非电解质 蔗糖 BaSO 4 CO 2 H 2OB.等体积的①、②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①C.若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D.将四种溶液分别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18.某地酸雨经检验除含H+外[c(OH-)可以忽略]还有Na+、Cl-、NH4+、SO42-,其浓度依次为:c(Na+)=2.3×10-5mol/L,c(Cl-)=3.5×10-5mol/L,c(NH4+)=2.3×10-5 mol/L,c(SO42-)=1.05×10-5 mol/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上学期化学月考试卷(A班用).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二上学期化学月考试卷(A班用)(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对于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ΔH<0,△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若ΔH>0,△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若ΔH>0,△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D.若ΔH<0,△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2、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D.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3、反应N2O4(g)2NO2(g) ΔH=+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4、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 CO和3mol水蒸气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O(g)+H 2O(g)CO2(g)+H2(g)达到平衡后,测得CO2为0.75mol,再通入6mol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A.1.2mol B .1.5mol C. 1.8mol D . 2.5mol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Na3PO4溶液中,c(Na+) 是c(PO43-)的3倍B.pH=3的盐酸中,其c(H+)是pH=1的盐酸的3倍C.0.1mol/L KOH溶液和0.1mol/L氨水中,其c(OH-)相等D.25°C时,无论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溶液中,其c(H+)和c(OH-)的乘积都等于10-146、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c(Na+)=2c(SO32-)+ c(HSO3-)+ c(H2SO3) C.c(Na+)+c(H+)=2 c(SO32-)+ 2c(HSO3-)+ c(OH-)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7、常温下,取pH=2的两种二元酸H2A与H2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测得pH变化与加水稀释倍数有如图所示变化,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2A的电离方程式为H2A===H++HA-,HA- H++A2-B.pH=4的NaHA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A-)>c(A2-)>c(H2A)>c(OH-) C.含NaHA、NaHB的混合液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A2-)+c(HB-)+c(H2B)+c(B2-) D.Na2B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B2-)>c(OH-)>c(HB-)> c(H+)8、25°C时,K SP Mg(OH)2= 5.61 ×10-12,K SP MgF2= 7.42 ×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C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C时,固体在20ml0.01 mol·L-1氨水中的比20mL0.01 mol·L-1NH4Cl溶液中的K SP小C.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D.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9、常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的pH=8.0D.若1mL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pH=11 10、已知一种c(H+)=1×10-3mol·L-1某酸溶液跟一种c(OH-)=1×10-3mol·L-1某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测试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1分1.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应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A 、v(NH 3)=0.1 mol /(L•min)B 、v (H 2)=0.6 mol /(L•min)C 、v (N 2)=0.3 mol /(L•min)D 、v (H 2)=0.3 mol /(L•min)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 )2H 2(g )+O 2(g )===2H 2O (g );ΔH =-483.6 kJ/molH 2(g )+21O 2(g )===H 2O (g );ΔH =-241.8 kJ/mol H 2(g )+21O 2(g )===H 2O (l );ΔH =-285.8 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A .438.6 kJ/mol B .241.8 kJ/mol C .285.8 kJ/mol D .无法确定3.下列方法中可以说明2HI(g)H2(g)+I 2(g)已达到平衡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 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 –I 键断裂;③百分组成ω(HI)=ω(I 2);④反应速率υ(H 2)=υ(I 2)=1/2υ(HI)时;⑤ c(HI):c(H 2):c(I 2)=2:1:1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⑤B 、①④⑦C 、②⑦⑨D 、⑧⑨⑩ 4.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 + O 2 2SO3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 容器中SO 2、O 2和SO 3共存B .S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 .容器中SO 2、O 2、S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D .反应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5.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g)2B + C (△H>0),若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B 和C 可能都是液体 B 、B 和C 肯定都是气体C 、B 和C 可能都是固体D 、若C 为固体,则B 一定是气体。
6.用铁片与50 mL 1 mol/L 的硫酸反应制取H 2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是:A 、对该反应体系加热B 、滴加几滴浓硫酸C 、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7.在一密闭烧瓶中注入NO 2,在25℃时建立下列平衡:2NO 2N 2O 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把烧瓶置于100℃的沸水中,下列情况:① 颜色,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③ 质量,④ 压强,⑤ 密度。
其中不变的是:A 、③⑤B 、③④C 、②④D 、①③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g)+4Y 2(g)2Z 2(g)+3Q 2(g)的反应,其中X 2、Y 2、Z 2、Q 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0.4 mol/L 、0.2 mol/L 、0.3 mol/L ,反应达到平衡,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为:A 、c(X 2)=0.15 mol/LB 、c(Y 2)=0.9 mol/LC 、c(Z 2)=0.3 mol/LD 、c(Q 2)=0.6 mol/L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 .加压有利于SO 2与O 2反应生成SO 3B .500C 0左右比常况下更有利于合成氨C .将混合气中的氨气液化,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D .用过量空气煅烧硫铁矿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10.在容积相同的A 、B 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SO 2和1molO 2,使它们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 2+O 22SO 3并达到平衡.在反应过程中,若A 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 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当 A 中的 SO 2 的转化率为 25% 时,则 B 容器中 SO 2 的转化率应是( )A .25%B .>25%C .<25%D .12.5%11.已知: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ΔH 1=-Q 1,H 2(g )+21O 2(g )===H 2O (g );ΔH 2=-Q 2,H 2(g )+21O 2(g )===H 2O (l );ΔH 3=-Q 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 (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为 ( )A .0.4Q 1+0.05Q 2B .0.4Q 1+0.1Q 2C .0.4Q 1+0.05Q 3D .0.4Q 1+0.1Q 3 12.可逆反应 A(气) + nB (气) 2C (气) (正反应吸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 B 的转化率与压强有如图所示的关系,那么 n 值一定是( )A .>1B .≥ 1C .1D . 213..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 .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少了C .物质B 的质量分数减少了D .a > b14.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 、B 和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 、2 mol 、和4 mol 。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A 、均减半B 、均加倍C 、均增加1 molD 、均减少1 mol15.已知:C (s )+O 2(g )===CO 2(g );ΔH =-393.5 kJ/mol ;2H 2(g )+O 2(g )===2H 2O (g );ΔH =-483.6 kJ/mol ,现有0.2 mol 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因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 kJ 热量,则混合物中C 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2B .1∶1C .2∶3D .3∶21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A 和1 mol B ,发生反应: 3A(g)+B(g)xC(g),达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a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 mol A 、0.2 mol B 和1.6 mol C 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也为a ,则x 的值为:A 、1B 、2C 、3D 、4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 30 分)17.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
在101 kPa 时,10 kg 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l )放出热量5×105 kJ ,丁烷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①CaCO 3(s) == CaO + CO 2(g);ΔH = 177.7kJ/mol②C(s) + H 2O(g)== CO(g) + H 2(g);ΔH = -131.3kJ/mol③0.5H 2SO 4(l) + NaOH(l) == 0.5Na 2SO 4(l) + H 2O(l);ΔH = -57.3kJ/mol④C(s) + O 2(g) == CO 2(g);ΔH =-393.5kJ/mol⑤CO(g) + 1/2 O 2(s) == CO 2(g);ΔH =-283kJ/mol⑥HNO 3 (aq) + NaOH(aq) == NaNO 3(aq ) + H 2O(l);ΔH = -57.3kJ/mol⑦2H 2(g) + O 2(g) == 2H 2O(l);ΔH = -517.6kJ/mol(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 ),不正确的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 转化为CO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
19、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
该反应为: Na (l )+KCl (l )NaCl (l )+K (g )-Q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右表。
(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0.mA (气) + nB (气) pC (气) + qD (气) 的 C % 与时间 t 有如图关系(1) 若E 、F 表示两种温度,则 E____F ( 填 > 、< 或 = ),正反应____ 热(2) (2)若E 、F 表示两种压强,则 m + n_____p + q21.如图所示,在常况下容器A 中盛有500mL 蒸馏水,在容器B 中盛有500ml 1mol/L的盐酸,在烧瓶C 和D 中充满二氧化氮气体,并用导管将它们连通。
向A 容器中加入50g 硝酸铵晶体,小心搅拌,使其迅速溶解;向B中加入10g 苛性钠固体,小心搅拌也使其迅速溶解,随着A、B中固体物质的溶解,烧瓶C 和D 中气体的颜色变化是______①不变②烧瓶C 中颜色变深,D 中变浅③烧瓶D 中变深, C 中变浅④两个烧瓶中的颜色都变深22. 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变化:NH4I(固)NH3(气) + HI(气) 2HI(气) H2(气) + I2(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 0.5 mol/L, C(HI)= 4 mol/L, 则C(NH3)为HI 的分解率为。
23、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 pC达到平衡,若:(1) 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大小关系是;(2) A、C是气体,若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应为态;(3) A、C是气体,而且m+n = 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必是。
(4) 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24、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充入2 mol N2 、6mol H2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为a%,N2的转化率为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