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论文格式要求应用中文版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ee论文格式要求应用中文版格式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
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
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
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
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
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
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
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
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
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摘要:本文主要对基于IEEE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漏动
与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IEEE802.11;无线局域网;安全漏动;防治对策
一、前言
随着无线局域网的迅猛发展,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数据无线传输,所以窃听、身份信息篡改等攻击对无线局域网
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该问题能否得到比较完善的解决,成为无线局
域网获得更大应用及推广的关键因素。
本文主要对基于IEEE802.11
标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漏动与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二、无线局域网(WLAN)的安全漏洞分析
IEEE802.11标准规定了一种被称为有线等效保密(WEP)的加密方案,其目标是为WLAN提供与有线网络相同级别的安全保护。
(1)WEP机制的安全漏洞。
WEP虽然通过加密提供网络的初步安全性,但其安全性较差,可以通过很多攻击方法使其变得毫无意义。
主要的攻击方法有:
统计攻击:在无线局域网传输的报文中,存在24比特的IV,在
一个繁忙的无线局域网中,大概5个小时就可以用完所有的IV值
(共有224=16,777,216个IV值)。
由于IV在WEP帧中以明文形式传输,放置在802.11报头中,因此很容易辨别出两个不同的帧是否使
用了相同的WEP密码。
攻击者将相关的两个密文进行XOR运算,就
可以得到明文的异或和。
在WLAN中传输的数据报中,包含了大量的
冗余信息,可以用来消除明文信息中的多种可能性,进而用统计方
法恢复出传送的明文。
完整性攻击:WEP帧中的完整性校验码是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生成的一个32比特的CRC校验和,被用于检测WEP帧中的数
据是否在传输过程中被破坏。
然而,CRC是线性的,这意味着更改WEP数据帧的一位可能导致CRC校验和在固定的几位上与原有的CRC
不同。
虽然WEP帧中的CRC校验和也被密码流加密,但是由于WEP
中采用的加密方式是序列加密,是按比特进行。
因此,攻击者可以
修改WEP帧中的数据,并合适地修改完整性校验码,伪装的WEP帧
就可以通过完整性检测。
假冒无线站攻击:在WEP的共享密钥认证过程中,无线站点(STA)发送认证请求帧后,接入点AP会先向无线站点发送128字节的随机
数作为询问文本,STA使用WEP加密后,将加密后的密文发送给AP。
密文是通过将明文和密码流进行XOR操作产生的。
攻击者通过帧听STA的认证过程,并将密文和明文XOR之后即可得到密钥流,利用
该密钥流,攻击者就可以假冒该STA并通过AP的认证。
虚假接入点:IEEE802.11共享密钥认证使用单向的,非相互的
身份认证方法。
接入点AP可以认证用户的身份,但用户不能认证
AP的身份,如果一个虚假访问点放置到WLAN中,则可以很容易窃
取用户数据。
WLAN接入点可以识别无线NIC卡的MAC地址,在使用这种无线
功能之前,需要对NIC卡进行登记,然后,接入点将按照用户识别NIC卡,每个接入点都需要访问这个表,但是如果黑客能够使用假
冒的MAC地址,就可以轻易地欺骗合法用户侵入网络。
为提供更高的安全性,IEEE802.11i提出了有线等效保密的改进
方案(WEP2),这种技术相比传统的WEP算法,将WEP加密密钥的长
度由40位加长到104位,初始化向量IV的长度也由24位加长到
128位,增加加密密钥和IV的长度,能够增加黑客侵入网络的难度,但因为使用的还是WEP的加密机制,仍不能从根本上提高WLAN的安
全性。
三、WLAN认证方案
(1)EAP/802.1X方案
与802.11规定的WEP相比,EAP/802.1X具有两个优点。
一是客
户机与接入点的相互认证方案,能有效地消除假冒接入点和RADIUS
服务器发起的“中间人攻击”;二是集中管理和分发WEP使用的密钥。
(2)四次握手协议
针对802.1X协议中用户不能识别直接的认证方(接入点AP)的合
法性,引入了四次握手协议来解决这一问题。
四次握手协议的目的
在于继用户和后台RADIUS服务器建立信任关系后,在用户和接入点
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保证用户和接入点确实拥有相同的新密钥,并
完成密钥的同步安装。
EAP认证过程:
无线客户机与接入点联系;
接入点禁止客户机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资源,除非客户机登陆到网络上;
客户机的用户安装系统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借助802.1X和EAP,无线客户机和有线LAN上的RADIUS服务器
通过接入点相互认证。
RADIUS服务器向客户机发送认证问题,客户
机利用用户提供的密码的单向散列形成问题的答案,并将答案发送
到RADIUS服务器;借助用户数据库中的信息,RADIUS服务器将形成
自己的答案,并与客户机提供的答案相比较。
如果RADIUS服务器对
客户机表示认可,将执行反向过程,即让客户机对RADIUS服务器进
行认证。
RADIUS服务器通过有线LAN将WEP密钥(操作密钥)发送到接入点;
接入点用操作密钥对其广播密钥进行加密,然后将密钥发送给客户机,让客户机使用操作密钥进行加密;
客户机和接入点激活WEP,在以后的通信中使用操作密钥和广播WEP密钥进行通信。
四、基于IPSec的安全方案
IPSec是一种开放标准框架,可以保证通过IP网络实现安全通信。
IPSec使用IPSec内定义的服务,以保证互联网等公共网上数
据通信的保密性、完整性和认证。
IPSec拥有实际应用,将IPSec
放置在纯文本802.11无线流量的上面,以便保护WLAN。
在WLAN环境中部署IPSec时,IPSec放置在与无线网络连接的
每台PC上,用户则需要建立IPSec通道,以便将流量传送到有线网。
过滤器用于防止无线流量到达网关和DHCP/DNS服务器以外的目的地。
IPSec用于实现IP流量的保密性、认证和防重播功能。
五、WLAN安全策略
按照政策提高安全性和防止攻击
无线网络接入有线资源时认证和授权
无线数据保密性
接入点(AccessPoint)管理
用户访问网络资源时的认证
高可用性(HA)
WLAN设备至少要遵守以下规定:
接入点安全建议
为管理接口提供用户认证
为SNMP选择特殊的公共字串,并经常修改
如果管理基础设施允许,应配置为SNMPReadOnly
关闭制造商提供的所有不安全、不必要的管理协议
只对专用有线子网提供管理流量
如果可能,对所有管理流量加密
如果可能,实施无线帧加密
客户机安全建议
关闭特殊模式
六、结论
无线局域网因其现有的安全机制WEP协议在设计上存在的安全缺陷,限制了无线局域网的广泛使用。
在现今主流的WLAN加密解决方案中,提出并应用了WEP改进方案(WEP2),WEP密钥散列,消息完整性检查MIC等相应的解决方法。
同时,新的认证协议框架
EAP/802.1X,以及四次握手协议的应用,基于IPSec安全方案的实施,使得无线局域网可以和现存的各种网络实现互通,利用成熟的认证、漫游、计费、授权、高可用性等技术,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和电信运营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