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脑电图的描记-生理学报告
脑电图简述分析报告
![脑电图简述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89fdd1941ea76e58fa049c.png)
脑电图检查法【原理】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因而可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
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指标。
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通过导联选择器、放大器、记录器将微伏(u v)级的电位放大并描记于纸上。
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来自皮层大锥体细胞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而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内板系统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调节。
近年来,又发展了定量脑电图、深部电极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技术,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扩展了脑电图的应用范围。
【方法】一、常规脑电图★在清洁去脂后的头皮上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19个电极(双侧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以及额中、中央中、顶中)。
组成两种基本导联:参考导联--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常用耳垂)相连进入放大器,波幅、波形失真少;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相连进入放大器,定位准确。
★至少记录20—30分钟:包括闭目安静状态、睁眼3秒钟、闪光刺激、过度换气3分钟的记录。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电极:鼻咽电极或蝶骨电极。
★分析波幅、频率、波形、位相、各种波出现方式及部位,以及各个电极间的相关性、对称性和同步性。
二、定量脑电图利用计算机将脑电信号经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将脑电位的时间函数转变为频率函数,以功率谱的形式表现,即各频段的能量值。
定时连续作FFT,绘成压缩谱阵,用于长时间监测。
在FFT的基础上经过内插值计算及成像技术可以绘出等电位功率分布图(BEAM),经过统计学Z检验或T检验可绘出显著性概率图(SPM),与药物浓度监测结合成为药定量脑电图。
三、脑电图监测(一)记录监测:将8道或16道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上。
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而后可以重复分析。
优点在于自然活动下长时间记录,但在脑电图有变化时观察不到当时病人行为或病情的变化是缺点。
(二)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视8道或16道脑电图和病人的录像。
脑电图报告规范
![脑电图报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00a999f02020740be1e9bc2.png)
1脑电图报告顺序1.1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的基本节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的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的慢波散发等情况。
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的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
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成人各导联呈20〜60 ^V短程8.5〜10Hz a节律与活动,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 B节律与活动及散在B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成人各导联a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卩V4〜7Hz0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3节律与活动及少量3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3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 a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3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0活动,偶见100〜200叮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幼儿各导联以30〜60卩V5- 7Hz 0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 a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 3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3波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幼儿各导联正常0节律消失,呈0.5〜2.5Hz弥慢性100叮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叮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卩V0节律与活动,间见2.5〜3.5Hz100卩V3活动及低幅14〜30Hz3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7婴儿各导联呈2〜3.5Hz 3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中等波幅 B 活动及高幅0. 5〜2.5Hz 3活动,睡眠纺锤缺失,剥夺睡眠刺激各区出现不规则高幅尖波,棘慢 波、爆发或阵发,持续时间0.5至数秒不等,两半球对称部位振幅不对称(异常)。
脑电图报告规范
![脑电图报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5340b837fd5360cbb1adb8d.png)
1 脑电图报告顺序1。
1 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的基本节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的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的慢波散发等情况。
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的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
1.1 成人各导联呈20~60μV短程8。
5~10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散在θ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
1.2 成人各导联α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μV4~7Hzθ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δ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
3 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
5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θ活动,偶见100~200μV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1.1。
4 幼儿各导联以30~60μV5~7Hzθ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 α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δ波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1.1.5 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2。
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
1.6 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活动,间见2。
5~3。
5Hz100μVδ活动及低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7 婴儿各导联呈2~3.5Hzδ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中等波幅θ活动及高幅0。
如何看懂脑电图报告单
![如何看懂脑电图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c08ddc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b.png)
如何看懂脑电图报告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而得到的一种生物电图。
它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诊断脑部疾病、癫痫、昏迷等疾病。
脑电图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所做的书面报告,它记录了患者脑电图检查的各项指标和结果。
对于普通人来说,脑电图报告单可能会显得晦涩难懂,但只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就能够看懂脑电图报告单。
首先,我们来看脑电图报告单的格式。
一般来说,脑电图报告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医生、脑电图波形图和波谱图、异常波形描述、诊断意见等内容。
在阅读脑电图报告单时,我们可以按照这些内容逐一进行分析。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脑电图波形图和波谱图的含义。
脑电图波形图是记录了患者脑电活动的图形,它反映了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
而脑电图波谱图则是对脑电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的图形,它可以反映出脑电信号的频率成分。
通过分析波形图和波谱图,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脑电活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异常信号。
在脑电图报告单中,医生会对异常波形进行描述,并给出诊断意见。
在阅读报告单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医生对异常波形的描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异常脑电活动。
同时,诊断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内容,脑电图报告单中还可能包括其他一些指标和信息,比如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
在阅读报告单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
总的来说,要想看懂脑电图报告单,首先需要了解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波形图、波谱图的含义,以及常见的异常波形。
其次,需要认真阅读报告单的各项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波形图、波谱图、异常波形描述、诊断意见等。
最后,需要综合考虑各项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脑电图报告单,提高对脑电图检查结果的认识和理解。
正常脑电图报告单图片
![正常脑电图报告单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de1ff8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a.png)
正常脑电图报告单图片
正常脑电图报告单图片通常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仪器、检查
方法、检查所见、医生诊断等内容。
其中,检查所见是对脑电图波形的描述,医生诊断则是对脑电图结果的解读和诊断。
通过正常脑电图报告单图片,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脑电活动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波形,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部疾病或癫痫发作等问题。
正常脑电图报告单图片中,常见的脑电波形包括α波、β波、θ波和δ波。
其中,α波是一种频率为8-13赫兹的脑电波,通常在放松、闭目、休息时出现,是
一种正常的脑电活动。
β波是一种频率为14-30赫兹的脑电波,通常在警觉、专注、思考时出现,也是一种正常的脑电活动。
θ波是一种频率为4-7赫兹的脑电波,通
常在儿童、睡眠、放松时出现,但在成年人中也可能存在,如果过多出现则可能与脑部病变相关。
δ波是一种频率为0.5-4赫兹的脑电波,通常在深度睡眠时出现,
如果在清醒状态下出现则可能与脑部病变相关。
除了波形的频率和形态外,正常脑电图报告单图片还会描述脑电图的节律、对
称性、激发和抑制反应等内容。
这些描述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脑电活动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正常脑电图报告单图片是对脑电图检查结果的直观展示和文字描述,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通过对正常脑电图报告单图片的分析和解读,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脑电活动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波形,从而及时发现和诊断脑部疾病、癫痫发作等问题,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帮助。
因此,正常脑电图报告单图片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脑电分析报告
![脑电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a5edf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4.png)
脑电分析报告
脑电分析报告是一种医学检查结果的报告,用于研究患者的脑电活动。
脑电图(EEG)是一种记录和分析大脑电活动的方法,可以检测脑部活动的异常以及相关疾病如癫痫、睡眠障碍等。
脑电分析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基本信息: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就诊日期。
2. 技术参数:记录脑电图时使用的仪器和设置(如电极位置、采样频率等)。
3. 研究结果:对脑电图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包括频率和幅度的测量,异常波形的标
记等。
脑电波形通常分为不同频段,如δ波(0.5-4Hz)、θ波(4-8Hz)、α波(8-
13Hz)、β波(13-30Hz)等。
4. 结论和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可能会得出结论,比如脑电活动正常、存在
异常活动、存在可能的疾病等。
根据结论,医生可能会给出相关的治疗建议或进一步
检查。
脑电分析报告是专业医生对脑电图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只能由具备专业知识的医生进
行解读和诊断。
需要患者将脑电图结果带给医生进行解读和咨询。
脑电图结果的判定
![脑电图结果的判定](https://img.taocdn.com/s3/m/b99cf68f0c22590102029ded.png)
脑电图结果的判定(协和医院)[正常脑电图的判定]一、成人觉醒是的正常成人脑电图是以α波为基本波和间有少量散在快波和慢波组成。
(1)基本波α波或以α波为主,分布正常;两侧对称,左右对称部位的α波频率差不应超过20%,波幅差在枕部不超过50%,其它部位不超过20%;波幅不应过高,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觉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2)慢波为散在低波幅慢波,主要见于颞部,多为θ波,任何部位均不应有连续性高波幅θ或δ波。
(3)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
无异常电活动。
(4)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等。
二、儿童相对于成人,背景活动较慢,并且根据不同的年龄而不同,一般来说,8岁儿童的α波若低于8Hz应视为异常。
(1)基本波觉醒时脑波的基本频率与同年龄组正常儿童的平均值相比,其频率差不大于2CPS。
(2)慢波慢波为非局灶性,也广泛性高波幅波群。
(3)过度换气在过度换气中,脑波频率变慢,波幅升高,两侧应大致对称。
(4)睡眠脑波睡眠波一般应两侧对称。
(5)无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等。
另外,6Hz的棘慢综合波,小尖棘波,6-7CPS和14CPS的正相棘波,节律性中颞放电不应视为异常。
[异常脑电图的判定]一、成人(1)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特别高或特别平坦并有低波幅的慢波混入。
(2)基本节律对于各种生理刺激一侧或两侧缺乏反应。
(3)基本节律的波幅明显不对称,两侧波幅相差>50%。
(4)超过正常量的慢波活动,特别是局灶性出现时。
(5)觉醒和睡眠描记中有肯定的棘波/棘慢或尖慢综合波。
(6)高波幅的慢波、快波爆发的出现。
过度换气中出现两次以上的暴发性活动。
(7)睡眠时出现的顶部尖波、睡眠纺锤、K综合波明显不对称。
二、儿童如果不符合或有异于该年龄组正常脑电图式样,即为儿童异常脑电图。
应熟悉儿童在各个年龄组脑电图表现。
[脑电图结果的描记]1.正常范围与相应年龄正常脑电图无异。
17例脑死亡患者脑电图的观察报告
![17例脑死亡患者脑电图的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c62c3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c.png)
17例脑死亡患者脑电图的观察报告
闫永立;张佰建;贾丽敏
【期刊名称】《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年(卷),期】2007(004)015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在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化的价值.方法对17例符合脑死亡诊断的患者进行脑电图(EEG)检查.结果本组17例患者在首次脑电图检查时记录呈静息电位(描记图形不超过2uv或呈直线);2例分别在12h、48h后也呈静息电位(一侧大脑表现为静息电位,另侧慢波与静息交替).结论表明EEG检查及监测为临床复苏提供理论依据,对脑死亡的诊断更加准确.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闫永立;张佰建;贾丽敏
【作者单位】长葛市人民医院,河南,长葛461500;长葛市人民医院,河南,长葛461500;长葛市人民医院,河南,长葛46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4
【相关文献】
1.14例临床脑死亡患者24 h脑电图的观察报告
2.脑电图检查在临床脑死亡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3.动态脑电图在脑死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4.脑死亡患者脑电图频谱分析
5.17例脑死亡患者脑电图的观察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体的脑电图的描记-生理学报告
![人体的脑电图的描记-生理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fc033b2f60ddccda38a0c3.png)
(3)获得基线数据后,用仪器进行分析被试的各个频率的脑波活跃程度,继而分析被试心理与生理状况。在嘈杂的环境下,观察相应脑波的变化,得出数据。
3、实验内容
(1)打开测量仪和计算机电源,将仪器的各个导线按照图形连接,本次的实验对象为辛湘情同学;
(2)选定测量通道,被测试者闭眼休息几分钟,保持放松状态。
(3)进入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程序完成准备工作。接选好所有测量通道,点击“示波”菜单中的“间作为实验室,实验前向被试说明实验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作用和训练方法。
受试者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金属物品取下的原因是金属是导体,而描记脑电图的时候若仍携带金属物品,大脑的电波变化就会被金属干扰导致脑电图曲线受到影响而失真。
7、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生理学实验,我们小组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们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们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实验的目的。
XXXXXXXX大学XXXXXXX学院
生理学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实验学生:
2016年11月15日
实验名称
人体的脑电图的描记
1、实验目的
1、测量并记录被测量者清醒、休息和闭眼时脑电波。
2、学会脑电测量的基本方法。
3、了解脑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人体脑电图
2、实验仪器
计算机、脑电帽
(4)最后让被试再放松,记录被试的各项生理指标,并与之前的指标进行比较,观察被试生理指标的变化。
脑电图诊断报告怎么看
![脑电图诊断报告怎么看](https://img.taocdn.com/s3/m/b6822f4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4.png)
脑电图诊断报告怎么看脑电图(EEG)是一种通过电极记录头皮上的电流变化来检测大脑电活动的技术。
脑电图诊断报告提供重要信息,帮助医生判断大脑功能是否正常。
在阅读脑电图诊断报告时,有些关键点需要注意。
首先,查看脑电图图像。
脑电图诊断报告会提供图像记录,并有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波形图表。
正常情况下,图像应为连续的波形和频谱轮廓。
异常波形和脑电图的缺失可能预示为某些疾病。
例如,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可能会显示异常的脑波和间歇性图像损失。
其次,查看脑电图报告中的技术术语和结果。
脑电图报告通常涵盖许多技术术语和变量。
有时,脑电图可以显示出大脑某些区域的异常变化,例如产生“ 突波”(spikes)或“放电”(discharges)等。
这些变化往往是某些特定神经疾病的先兆,如癫痫发作和癫痫性症状。
第三,查看脑电图专家的结论。
脑电图专家的结论可以帮助识别是否发现了神经疾病。
专家态度应该非常谨慎,结论必须建立在受患者历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的基础上。
脑电图诊断报告通常会列举所有必要的信息和结论,说明任何神经电活动(正常或异常)的细节和来源。
最后,查看脑电图报告的背景和上下文。
脑电图诊断报告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背景综合判断。
患者既往病史,年龄,癫痫发作频率和其他诊断结果等也都是诊断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
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脑电图诊断,需要多方面考虑。
综上所述,脑电图诊断报告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测量工具,可用于评估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其疾病。
阅读脑电图诊断报告需要注意考虑患者的临床背景,查看图像和报告结论,以及了解专家使用的常见术语。
脑电图基础
![脑电图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6b01a8f7fd5360cbb1adb15.png)
脑电图图例(双极导联)
第四页,共45页。
脑电图的波形种类(一)
➢ 基本频率波:
➢ α波:8-13HZ,出现在大脑半球的后半部,特别是枕部,安静闭眼时出现, 睁眼时消失,波幅高,困倦思睡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 β波:>13HZ,出现在大脑前半部,额部明显,注意、紧张、药物如镇静、安眠时 都可引起β波增多;
局性及广泛性病理波发放 ;
➢ 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①背景活动:基本脑波频率及波幅在相应年龄的正 常范围内,调节性可稍差,可有一过性的轻度不对称或慢波活动,但无持
续或明显的不对称或限局性慢波;②睡眠:睡眠周期正常;③诱发试验:
过度换气可有提前反应或延缓反应等非特异性改变,但无明显不对称,无 限局性或广泛性病理波; ④阵发性活动:出现某些无肯定意义的阵发性活动, 包括14HZ和6HZ正相棘波、小棘尖波、极度睡眠纺锤、中线θ节律;
➢ 单极导联:有关电极和耳电极的连接,特点:波幅恒定,可记录到局部的 电活动,范围广,但干扰多;
➢ 双极导联:有关电极间的电位差,特点:不接地,抵消交流电的干扰,只保留电 位间的电活动,同时排除耳垂无关电极的干扰,但皮层深处的电活动不易发现;
第一页,共45页。
视频脑电图图例
第二页,共45页。
脑电图图例(单极导联)
第三十三页,共45页。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
第三十四页,共45页。
少年失神癫痫的典型失神发作
第三十五页,共45页。
少年肌阵挛癫痫发作
第三十六页,共45页。
强 直 发 作 EEG
第三十七页,共45页。
肌阵挛发作
第三十八页,共45页。
脑炎后继发性癫痫、不能言语
(全导同步棘波、多棘波、棘慢波发放 )
脑电图检查报告单
![脑电图检查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3ca6d9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7.png)
脑电图检查报告单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38岁检查时间:2021年8月1日
检查结果:
1. 脑电波形为α波、β波及θ波为主,所有波形均具规律性,无明显异常。
2. 视、听、运动及呼吸刺激时脑电波形对应的变化正常。
诊断结果:
脑电图检查结果示脑电波形规律、对称,无明显异常。
建议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总结:
本次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脑电波形正常,无异常情况出现,但需进一步临床综合分析。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脑电图检查以监测
脑电活动情况,早期发现异常情况,积极治疗。
脑电图(图谱)PPT课件
![脑电图(图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bbaa590740be1e640e9a13.png)
散在出现:单个出现,无规则
偶见:仅见1-2次
周期性:有规则的反复出现,呈现相对固定的周期
同步性:双侧脑电变化以固定的位相关系和相同的频率出现
非同步性:双侧脑电变化以非固定的位相关系和非相同的频率出现
阵发性出现:出现波形相对于背景活动差别不是很大
爆发性出现:出现波形相对于背景活动有明显差别
高度失律:波幅、波率、波形不对称、不同步
22
对异常脑电图的描述
• 边缘状态: 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如两侧的波率不佳, 波幅一过性不对称,为非特异性改变
• 轻度不正常:背景活动的改变较为明显,但也为非特异性改 变
• 中度不正常:异常性放电的出现或者/和背景活动的中等度改 变,为特异性改变
• 高度不正常:高度的背景活动异常,异常放电的出现,常常 提示严重的弥散性脑功能异常
• 在某些情况下,它与异常脑电活动非常相 似,可导致诊断错误,甚至使之难以辨认 并无法使用。
• 伪差的产生有三个基本原因
外部原因 仪器原因 生理学原因
35
• 心电伪差:某些个体,尤其是肥胖和短颈者, 在头部有较大的EKG电场。在EEG记录上可 出现心电图样改变,其中,QRS综合波中 的R波最为突出
44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背景活动正常,可见双侧性高波幅多棘波、多棘慢波综合。
45
•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全图弥漫性快波和慢波节律,波形杂乱不整,可见单发的棘波、棘慢波综合以及多棘
波和多棘慢波
46
• 仅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左图为清醒 EEG见背景活动正常,阵发性出现双侧性
高波幅慢波,不规则棘慢波综合,短程爆发出现,约4CPS。右图为睡眠EEG见双侧性高波幅慢波、尖
人体脑电图的描记
![人体脑电图的描记](https://img.taocdn.com/s3/m/9708af7831b765ce0508141f.png)
人体脑电图的描记【目的要求】1.学习脑电图仪的使用方法。
2.观察人体正常脑电图的波形。
【基本原理】大脑具有自发电活动,即在安静的情况下,大脑皮层所具有的持续的节律性的电活动。
这种电活动可从人的头皮引导并记录出来,就是脑电图。
脑电图的波形按其频率和振幅的不同分为四类:α波(8—13 次/s,20—100μV),β波(14—30 次/s、5—20μV),θ波(4—7 次/s,100—150μV)和δ波(1—3.5 次/s、20—200μV)。
α波是脑电图的基本节律,主要出现于枕叶和顶叶后部,在安静闭目时即出现,持续1—2s。
而在睁眼、思考问题时消失,并呈现快波,此即为“α波阻断”。
由于大脑自发电活动的振幅较低,由头皮引导后必须经过放大才能记录其波形。
【实验器材】脑电图仪或前置放大器与示波器、引导电极、导电糊、75%酒精棉球。
【方法与步骤】1.脑电图仪的基本结构(1)电源部分包括变压器、整流和稳压装置等部分,其作用是为放大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2)前置放大器放大低频微弱的电讯号。
(3)控制板包括三组调节旋钮。
放大倍数调节钮:分粗调和细调二档。
顺时针方向转动,放大倍数增大;逆时针方向转动,放大倍数减少。
频率调节钮:主要作用是滤掉高频成分。
脑电波的频率较低,而肌电等频率较高,欲获得清晰的脑电图波形,必须排除高频成分的干扰。
时间常数调节钮:时间常数的计算公式为T=RC,其大小标志着线路所完成的最低频率响应。
电容器C 的电容量愈大,低频讯号愈易于通过;电容量愈小,则高频讯号容易通过。
所以当记录以低频慢波为主的电讯号时,需选择比较长的时间常数;反之,时间常数则以短些为宜。
(4)末级放大器主要作用是放大功率。
可把前置放大器输入的电流加以放大,以推动描笔的机械运动。
(5)描记装置主要作用是将末级放大器输入的讯号记录下来。
其工作原理与电流表相似,是将线圈放置于固定磁铁的磁场内。
当线圈两端加有输入讯号时,就感应出一个交变磁场,且交变磁场随输入讯号的大小而变化。
脑电图报告单怎么看
![脑电图报告单怎么看](https://img.taocdn.com/s3/m/0be93e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a.png)
脑电图报告单怎么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可以检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
脑电图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所做出的详细报告,对于患者来说,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解读脑电图报告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脑电图报告单怎么看。
首先,脑电图报告单中会包括一些基本信息,比如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其次,脑电图报告单中会详细记录脑电图的检查结果。
首先是脑电图的波形特征,包括α波、β波、θ波、δ波等。
不同类型的波形代表着不同的脑电活动状态,医生会根据这些波形特征来判断患者的大脑功能状态。
此外,脑电图报告单中还会对脑电图的异常波形进行描述。
比如,是否存在异常放电、间歇性棘波、持续性棘波等异常波形。
这些异常波形往往与一些疾病或症状相关,对于医生来说,能够及时发现并分析这些异常波形对于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脑电图报告单中还会包括一些医生的诊断意见和建议。
医生会根据脑电图的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给出相应的诊断意见,并提出治疗建议或者注意事项。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治疗或者调整生活方式,以促进康复和健康。
总的来说,脑电图报告单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医疗文档,对于患者来说,正确地理解和解读脑电图报告单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脑电图报告单,对自己或者家人的健康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在接受脑电图检查后,应及时向医生请教,对脑电图报告单中的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康复。
正常清醒脑电图
![正常清醒脑电图](https://img.taocdn.com/s3/m/ca79db62336c1eb91a375d2f.png)
1. 成年人正常脑电图
(1)由a波和快波组成,只有少数慢波,散在性θ波占10%~15%以下,无明显δ波。
(2)a波和快波显示正常的分布,即a波主要分布于枕顶区,快波分布于额、颞前区。
(3)左右对称部位的a波频率差不应超过20%,枕部的波幅差不超过50%,在其它
部位不应超过20%。
(惯用右手的人,由于左侧半球传入冲动较多,α波受抑制,所以右
侧半球波幅较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4)波幅不应过高,a波平均波幅小于100uV,β波应小于50uV。
(5)不出现棘波、尖波等发作波。
(6)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觉刺激时,a波应有正常反应。
85%的正常人可以是上述脑电图波形,15%则可有轻度异常改变。
正常脑电图可分以下四型:α形脑电图、β形脑电图、低电压脑电图、不规则脑电图。
2.小儿正常脑电图
(1)清醒时不出现高波幅的广泛性δ波。
(2)自然睡眠中不出现50uV以上的广泛性β波。
(3)慢波不是恒定在局限在某个部位。
(4)睡眠时顶部峰波、纺锤波、快波,不是恒定的在一侧缺乏或减弱。
3.正常脑电图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正常脑电图年龄变化而演变,且个体之间有差异下表是正常脑电节律与年龄的关系。
基本脑电活动常见波形(见图8-1)
表8-1 正脑电节律与年龄的关系
———————————————————————————
年龄正常脑电波节律(Hz)
———————————————————————————
3月3~4
5月 5
12月6~7
2岁7~8
3岁8
7岁9 15岁10。
脑电图报告规范
![脑电图报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999ea4fbed5b9f3f90f1cd7.png)
1 脑电图报告顺序1、1 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得基本节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得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得慢波散发等情况。
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得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
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 成人各导联呈20~60μV短程8、5~10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散在θ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 成人各导联α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μV4~7Hzθ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δ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3 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θ活动,偶见100~200μV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 幼儿各导联以30~60μV5~7Hzθ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α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δ波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 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 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活动,间见2、5~3、5Hz100μVδ活动及低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7 婴儿各导联呈2~3、5Hzδ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中等波幅θ活动及高幅0、5~2、5Hzδ活动,睡眠纺锤缺失,剥夺睡眠刺激各区出现不规则高幅尖波,棘慢波、爆发或阵发,持续时间0、5至数秒不等,两半球对称部位振幅不对称(异常)。
脑电图的分析
![脑电图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d8127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b.png)
脑电图的分析展开全文一、脑电图的基本特征脑电图记录中电极对之间电位差的变化形成脑波,脑波是由周期与频率、波幅、位相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一)脑电图的周期(cycle)是指相邻的两个波谷或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单位为ms。
频率(frequency)指相同周期的脑波在1秒内重复出现的次数,单位为Hz或周期/秒(c/s)。
人类脑波的频率一般在0.5~70Hz,脑波频率的分类见下表:脑波频率的分类(二)脑电图的波幅(amplitude)反映的是任意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也称电压(voltage),单位为µV。
一般确定标准状态下10 µV的电压相当于1 mm的高度。
按照波幅的高低,通常将脑波分为四种类型:25 µV以下为低波幅,25~75 µV为中波幅,75~150 µV为高波幅,150 µV以上为极高波幅。
(三)位相(phase)指脑波的波幅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通常规定以基线为标准,波峰向上的脑波称为负相波,波峰向下的脑波称为正相波。
二、正常脑电图正常脑电图是统计学概念,现受到如年龄、意识及精神状态、个体间差异、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判断脑电图时要时刻考虑到这些因素。
(一)正常清醒期和睡眠期脑电图形正常清醒期及睡眠主要脑波分类特征(二)依据脑电图进行睡眠分期正常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首先进入NREM睡眠,整夜睡眠中NREM睡眠和REM睡眠大致以90分钟的节律交替出现。
如将整夜睡眠时间分成3等份,则最初的1/3时间段内以NREM Ⅲ及Ⅳ期为主,而后1/3时间段内以REM睡眠为主。
整夜睡眠NREM睡眠时间共约占75~80%,REM睡眠时间约占20~25%。
正常成年人整夜约有4~6个睡眠周期。
精确的睡眠分期必需包括眼动图、心电图、呼吸图、鼻通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睡眠周期及相关特征三、脑电图良性变异型和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常见良性变异型和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及特征四、异常脑电图常脑电图包括正常脑波成分的异常改变和出现异常波两种。
脑电图分析及报告书写详解
![脑电图分析及报告书写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0f4c3b0102de2bd9705881b.png)
脑电图分析内容
波率(Frequencies)
含义 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数。
周期:一个单一形态的正弦波从一个波峰到下一波峰 所需的时间。 常规走纸速度 3cm = 1秒
表示方法
-周波/秒 C/S,CPS,Hertz (Hz) -散在的大慢波可以其所占的时间(即波长)来表示。
北京协和医院 刘秀琴
脑电图分析
脑电图定义
脑电图是通过在脑的各相应区域(在头皮、硬膜下等) 安放电极,描记大脑神经元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 因此,脑电图是反映大脑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技术。
脑电图分析
脑电图特征 EEG分析前应注意的问题 EEG分析内容
脑电图分析
脑电图特征
受生理因素的影响: – 年龄 儿童以慢波为主,随年龄增长,波率逐增,5-6岁达8cps, 10岁达10cps – 清醒睡眠周期 – 精神活动
脑电图特点
清醒睡眠周期脑电图改变(以成人为例)
清醒 以α节律为主
睡眠
— NREM I→IV期 — REM
脑电图分析
应考虑脑电图本身的诸多特点,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 论
脑电图分析前的重要临床信息
年龄 EEG描记期间应考虑患者的意识状态
脑电图分析前的重要临床信息
年龄
在Hans Berger 的早期研究中(1932),就清楚地显示: “年龄”是脑电图特征的决定因素。脑的电活动在清 醒、睡眠及对刺激的反应性,随年龄的不同有显著差 异。
枕部α节律的存在及特征是评价其他活动存在的意义的 重要因素
— 一些低波幅慢波的存在,额、中央5-6CPS的节律性活动,在成人当枕 部α节律暂时缺乏时,仅仅表明病人是在“思睡状态”。但当枕部α节 律完全缺乏时,此种活动可能是病理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实验数据记录
6、实验结果分析
每个人脑电图的波形各有不同,但是都有比较明显的不同的基本波形。
通过这些图片可以看出被测对象开始的时候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脑电波比较平稳但是实验过程中的脑电波有明显的起伏,这可能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被测对象在脑袋中产生了一些刺激从而影响了脑电波。
受试者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金属物品取下的原因是金属是导体,而描记脑电图的时候若仍携带金属物品,大脑的电波变化就会被金属干扰导致脑电图曲线受到影响而失真。
7、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生理学实验,我们小组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们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们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实验的目的。
XXXXXXXX大学XXXXXXX学院
生理学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实验学生:
2016年11月15验目的
1、测量并记录被测量者清醒、休息和闭眼时脑电波。
2、学会脑电测量的基本方法。
3、了解脑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人体脑电图
2、实验仪器
计算机、脑电帽
(2)第一次测量时,让被试坐在一张有扶手的靠椅上,将被试的额头擦拭干净,贴上电极片,让被测试人员放轻松,观察数据,大约五分钟后。即在α波大概在10hz周围活跃时,通过仪器记录基线数据。
(3)获得基线数据后,用仪器进行分析被试的各个频率的脑波活跃程度,继而分析被试心理与生理状况。在嘈杂的环境下,观察相应脑波的变化,得出数据。
3、实验内容
(1)打开测量仪和计算机电源,将仪器的各个导线按照图形连接,本次的实验对象为辛湘情同学;
(2)选定测量通道,被测试者闭眼休息几分钟,保持放松状态。
(3)进入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程序完成准备工作。接选好所有测量通道,点击“示波”菜单中的“示波开始”开始测量。
4、实验过程
(1)选择环境温馨、安静的房间作为实验室,实验前向被试说明实验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作用和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