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量减少的定义及评估
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
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
根据KDIGO(慢性肾脏病全球倡议组织)制定的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将急
性肾损伤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RIFLE标准、AKIN标准和KDIGO标准。
RIFLE
标准将急性肾损伤分为Risk、Injury和Failure三个等级,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程度和肾功能损害的持续时间进行分期。
AKIN标准在RIFLE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尿量减少的评估,将急性肾损伤分为Stage 1、Stage 2和Stage 3三个等级。
而KDIGO标准在AKIN标准的基础上对尿量减少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并对肾功能
恢复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使得该标准更加全面和准确。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尿量、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以及肾小
球滤过率等指标,结合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
在治疗方面,根据不同分期的急性肾损伤,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药物治疗、液体管理、透析治疗等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对急性肾损伤的分期诊断和治疗外,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还有助于预测患
者的预后和疾病进展。
根据不同分期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也会有所不同,及时准确地分期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可
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肾损伤,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和疾病进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医生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少尿无尿
第三节少尿及无尿少尿指成年人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儿童<0.8ml/kg)。
无尿指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完全无尿。
【病因与发生机制】尿液的生成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及排泄有关,正常情况下,在原尿量与重吸收之间维持着一定的比例,称为球-管平衡。
通过这种调节每日尿量能够保持在500-2500ml的正常范围,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完整性)和面积、肾小球的内压力以及血浆胶体渗透压。
而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功能的因素包括肾小管功能的完整性,特别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完整性;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以及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等。
当上述任何因素发生改变而破坏了球-管平衡,都会产生尿量的异常。
少尿、无尿的原因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3类。
1、肾前性各种肾前因素导致循环血量和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流经肾小管的原尿量减少,速度减慢,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同时伴有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减多,使肾小管重吸收进一步加强,导致少尿或无尿。
常见于严重脱水、休克、低血压、严重创伤、烧伤、挤压综合征、腹泻、呕吐、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肝衰竭、重度低蛋白血症、肾动脉狭窄、肾血管栓塞等疾病。
2、肾性见于各种肾实质疾病,如急性肾小球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妊娠肾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
由于肾小球的炎症改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相对较好,产生“球-管平衡”,导致高渗性少尿。
急性肾小管疾病,由于肾实质缺血缺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管腔堵塞,原尿外渗入间质,同时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间质水肿,囊内压增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致低渗性少尿、无尿。
急性间质性疾病,包括急性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等。
由于肾间质出血、炎症渗出等使肾小球囊内压升高,滤过率降低,同时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管腔堵塞,导致原尿外流不畅,引起少尿。
腹泻脱水尿量减少的标准
腹泻脱水尿量减少的标准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腹泻引起的脱水是由于身体
失去了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尿量减少是脱水的一个常见症状。
腹
泻引起的脱水严重程度可以根据以下标准来评估:
1. 尿量减少,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排尿量约为1500毫升至2000毫升。
腹泻引起的脱水会导致尿量减少,尿液变得浓缩,尿频
减少或者停止排尿。
2. 脱水程度,轻度脱水通常伴随着口渴、口腔干燥、皮肤弹性
减退等症状;中度脱水会表现为眼眶下陷、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
性减退明显;重度脱水则可能导致昏迷、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
3. 电解质失衡,腹泻引起的脱水还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
如钠、钾等电解质丢失过多,会影响心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功能。
因此,对于腹泻引起的脱水,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非常重
要的。
一般来说,轻度脱水可以通过口服补液解决,而中度至重度
脱水则可能需要静脉输液来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同时,对于腹
泻的治疗也应该及时进行,以防止脱水加重。
如果出现腹泻伴随尿量减少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最新《健康评估》尿液检查
尿液化学检验
尿白检测 尿糖检测 尿酮体检测
尿蛋白检测 (一)
一般检测
原理
定性、半定量
加热乙酸沉淀法、试条法、
磺基水杨酸沉淀法
总 蛋 白 定 量 双缩脲比重法
临床意义
定性(+)定量 > 120mg/24h 蛋白尿(proteinuria
分度
轻度 120~500 mg / 24h
中度 500~4000mg / 24h
重度
> 4000mg / 24h
尿蛋白检测 (二)
分类
1.生理性(功能性/暂时性) 定性≤(+) 定量≤0.5/24h尿
应激(运动、紧张、妊娠、发热)所致 2.体位性(直立性) 报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
直立时前突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
尿蛋白检测 (三)
病理性:
(1)肾小球性(glomerular-) 肾小球损害性疾患 以白蛋白为主 定量常>1g/24h
《健康评估》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的用途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炎症、结核、结石、肿瘤
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糖尿病、胰腺炎、黄疸、重金属中毒、 库欣氏病、嗜铬细胞瘤
安全用药监护 产科及妇科疾患的诊断
妊娠、绒毛膜癌、葡萄胎
尿液的收集方法、要求
1. 容器清洁、新鲜留取、及时送检(1h内/40C冷藏) 2. 标本留取量 20 ~ 50 ml 3. 常规检查可随时留取,但晨尿较浓缩、偏酸性,病理
尿
量 (一)
原理 连续完整收集24小时尿液,以了解肾小球滤 过、肾小管重吸收及尿路通畅与否 参考值
成人1000 ~ 2000ml/24h (按体重ml/kg 婴幼儿3倍成人量
学龄儿2倍成人量)
尿液采集量少的原因
尿液采集量少的原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尿液采集量少是指在排尿过程中产生的尿液量明显减少,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
尿液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通过观察尿液的量和颜色可以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当尿液采集量少时,除了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生理排泄过程外,还可能是身体某些系统出现了问题的信号。
下面将介绍一些导致尿液采集量少的原因。
尿液采集量少可能是由于水分摄入不足所致。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维持尿液的产生和排泄。
如果长期水分摄入不足,尿液中的水分含量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尿液量减少。
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正常的尿液量。
尿液采集量少还可能与尿液浓缩有关。
尿液的浓缩程度与肾脏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
如果肾脏出现问题,无法有效地调节尿液的浓缩度,就会导致尿液量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尿液呈深黄色或浓缩度明显增加的情况。
如果长期存在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找出引起问题的原因。
尿液采集量少还可能是由于尿液排泄受阻所致。
尿液排泄受阻可能是由于尿道狭窄、结石、肿瘤等原因导致的。
当尿液在排泄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出现尿液采集量减少的情况。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尿液逆流,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尿液排泄受阻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关检查和治疗。
一些慢性病也可能导致尿液采集量少。
例如尿液采集量少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引起的。
这些慢性疾病会对肾脏和泌尿系统造成损伤,导致尿液量减少。
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疾病的发展,遵医嘱进行治疗。
尿液采集量少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水分摄入不足、尿液浓缩不良、尿液排泄受阻以及慢性疾病等。
为了维持尿液的正常产生和排泄,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注意排尿习惯,及时就医治疗慢性疾病等。
如有尿液采集量少的症状出现,应及时向医生咨询,找出问题的根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2000字】第二篇示例:关于尿液采集量少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人体尿液的生成过程。
中度肾功能不全标准
中度肾功能不全标准一、引言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产物和维持电解质平衡。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发生以及药物的长期使用等原因,肾功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中,中度肾功能不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标准。
二、中度肾功能不全定义中度肾功能不全是指肾小球滤过率(GFR)在30-59mL/min/1.73m2之间,同时伴有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或尿酸水平升高等临床表现。
三、GFR测定方法GFR是评估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目前常用的GFR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 血清肌酐法:根据血清中肌酐浓度来计算GFR。
2. 尿素法:根据尿素清除率来计算GFR。
3. 放射性同位素法: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评估GFR。
4. 钝化剂法:通过口服钝化剂后测定其在血液中的浓度来计算GFR。
四、中度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中度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比较轻微,常见症状包括:1. 尿量减少:尿量减少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的。
2. 水肿:由于肾脏排泄水分能力下降,导致水分潴留,出现水肿。
3. 高血压: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血压升高。
4. 贫血:由于EPO分泌减少,导致贫血。
五、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调整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GFR值来调整药物剂量。
3.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以减轻肾脏负担。
4. 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5. 血压控制:适当控制血压可以减轻肾脏负担。
六、中度肾功能不全的预后中度肾功能不全的预后取决于病因、治疗及患者的生活方式等因素。
一般来说,中度肾功能不全的预后较好,但如果不加以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七、结论中度肾功能不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其定义为GFR在30-59mL/min/1.73m2之间,同时伴有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或尿酸水平升高等临床表现。
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一)
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一)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引言肾小管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准确评估和管理肾小管损伤,医学界建立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衡量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
本文将介绍目前广泛使用的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
RIFLE标准RIFLE标准是目前最常用的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之一,其名称代表了以下五个评估指标:1.Risk(风险):根据肾小管损伤的程度,评估患者是否可能发生肾衰竭。
具体评估指标包括尿量减少及肌酐升高。
2.Injury(损伤):当肾小管损伤进一步加重时,患者发生肾衰竭的风险增加。
此时,肾小管功能受到严重限制,尿量更少,肌酐水平更高。
3.Failure(衰竭):当肾小管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出现明显的肾衰竭。
此时,尿量极少甚至无尿,肌酐水平急剧上升。
4.Loss(损失):如果肾功能得不到及时纠正,患者可能发生肾功能完全丧失。
5.End-stage renal disease(终末期肾脏疾病):如果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脏疾病阶段,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KDIGO标准除了RIFLE标准外,KDIGO(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也是一套通用的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
与RIFLE标准相比,KDIGO标准在评估肾小管损伤时更为细致和详尽。
该标准将肾小管损伤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1.Stage 1:尿量下降达到/kg/h以上,持续6小时以上,并且血肌酐水平上升到倍。
2.Stage 2:尿量下降达到/kg/h以上,持续12小时以上,并且血肌酐水平上升到倍。
3.Stage 3:尿量下降达到/kg/h以上,持续24小时以上,或者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并且血肌酐水平上升倍以上,或者肌酐水平≥354μmol/L(≥/dL)。
利于临床管理的作用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识别:标准化的评分标准有助于早期识别肾小管损伤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的风险。
尿少护理措施
尿少护理措施简介尿量是评估一个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尿少即尿量过少,可能表明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
对于尿少的患者,他们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恢复尿量的正常水平,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尿少的原因尿少的原因可以包括多种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脱水:脱水是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身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产生,以节约体内的水分。
2.肾功能障碍:肾脏是尿液的产生和排泄的主要器官,肾功能障碍会导致尿液量减少,甚至完全停止排尿。
3.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可以引起尿量减少,因为疼痛和炎症会干扰尿液的正常排泄。
4.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如利尿剂和某些降压药,可能会导致尿量减少。
尿少护理措施1. 饮水增加对于脱水导致的尿少,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增加饮水量。
患者应该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满足身体的水分需求。
建议每天饮水至少2000ml,具体的饮水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2. 饮食调整某些食物和饮料可能会刺激尿液的产生,帮助增加尿量。
举例来说,咖啡因和酒精等饮料可以具有利尿效果。
此外,一些水果和蔬菜,如西瓜、芹菜和柠檬等,也被认为能够增加尿液的产生。
3. 定期排尿无论尿液量多少,都应该保持定期排尿。
尽量避免憋尿,特别是在夜间也要保持至少每隔3-4小时排尿一次。
这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并帮助保持正常的尿液流动。
4. 观察尿液颜色尿液的颜色也可以反映尿液浓度,从而判断是否出现脱水等问题。
如果尿液呈深黄色或浓糊状,可能说明身体缺水,应当增加饮水量。
而尿液呈透明或淡黄色可能说明水分摄取充足。
5. 定期体检如果尿少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体检。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果,确定尿少的具体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总结尿少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可能与脱水、肾功能障碍、尿路感染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因素相关。
针对尿少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量、调整饮食、定期排尿、观察尿液颜色以及定期体检等护理措施来帮助恢复尿量的正常水平。
进出水量相差大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进出水量相差大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进出水量指的是人体24小时排出的尿液量和出汗量与摄入的水量之间的差异。
正常情况下,进出水量是相互平衡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进出水量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它可能反映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与液体平衡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进出水量相差大的护理问题及其相应的措施。
1.多尿(多尿症):多尿是指排尿量超过常人的现象。
多尿可能是由于尿液分泌过多、喝水过多或尿液排出不畅等原因引起的。
对于呈现多尿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水平、肾功能、尿液浓缩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喝水习惯以及是否存在药物使用或其他潜在原因。
措施:-监测患者的尿液量,确保水平稳定,并记录数据。
-检查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肾功能,以排除糖尿病或肾功能异常等潜在问题。
-鼓励患者遵循正常的饮水习惯,避免喝水过多。
-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药物调整或使用利尿剂来控制尿液分泌过多的问题。
2.少尿(少尿症):少尿是指24小时内排尿量显著减少的现象。
少尿可能是由于肾功能衰竭、脱水、心力衰竭或使用某些药物等原因引起的。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尿液量、尿液质量以及潜在的尿液排出问题。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合作,进行必要的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液体平衡。
措施:-监测患者的尿液量和质量。
尽量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尿液量,并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
-保持患者的水分摄入充足,以避免脱水。
鼓励患者适量饮水,并定期给予口腔补水。
-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少尿的药物,例如某些抗高血压药物。
-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以促进尿液的排出。
-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肾功能评估,以排除肾脏相关问题。
3.大汗淋漓(多汗症):大汗淋漓是指出汗量明显增加的现象。
多汗可能是由于体温调节异常、体力活动、发热或某些疾病引起的。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出汗情况、体温变化以及潜在疾病症状。
措施:-监测患者的出汗情况。
24小时出入量总结
24小时出入量总结本文将对24小时内的出入量进行总结和分析。
出入量监测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每天的出入量进行记录和分析,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出入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出入量是指人体一定时间内排泄和摄入的液体总量。
出入量的监测对于评估肾脏功能、液体平衡、药物疗效和补液情况等方面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患者的出入量,可以及时发现体液紊乱、输液过多或过少、药物代谢异常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 出入量的计算方法出入量的计算主要包括尿量、呕吐、排泄物、出血、出汗、给药等几个方面。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尿量:小时尿量+总尿量(包括尿瓶收集和尿壶收集的尿量)•呕吐:记录呕吐的次数和量•排泄物:大便的次数和量•出血:记录出血的部位、次数和量•出汗:根据患者的情况估算出汗的量•给药:记录给药的种类和量以上数据可以通过病人自述、观察和测量得到,需要准确记录并计算出总体的出入量。
3. 出入量的分析和评估对出入量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肾脏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
具体的分析和评估方面包括:•液体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对比:通过计算和对比患者的液体入量和排出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失水或过多饮水的情况。
•尿量的评估:尿量是判断肾脏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分析尿量的变化来判断肾脏是否正常排尿和排除废物。
•药物代谢情况:通过对给药量和药物排出量的分析,可以评估药物的代谢情况和疗效。
•液体平衡情况:通过出入量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判断患者的液体平衡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液体过多或缺乏的情况。
4. 出入量的异常情况和应对措施在分析出入量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情况,例如尿量减少、尿液颜色异常、出血或呕吐增加等。
针对这些异常情况,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尿量减少:可以评估肾脏功能、补液或调整药物剂量等。
•尿液颜色异常:可能是患者饮水量不足或存在尿液代谢产物异常,可适量增加水分摄入。
急诊医学 少尿、无尿和尿潴留
少尿与无尿诊治流程图
第二节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 是指突发性但通常可逆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清、 血尿素氮及血肌酐迅速增高,并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征。AKI已取代了ARF,意义在 于早期干预。
病因
一、肾前性因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
临床特点及诊断
三、急诊处理
(1)禁食、禁饮 (2)防止误吸 (3)对症治疗 (4)病因治疗
第二节 腹泻
定义
腹泻(diarrhea)
是指大便的量和次数相对正常状况增加,或粪便 呈水样。
每日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3次),量超过正常,含有未 消化的食物或脓血便,称为腹泻。
小儿常见的腹泻
少尿、无尿和尿潴留
漳浦县医院 黄叔宝
仁爱 至善 精诚
奉献
定义
少尿(oliguria)与无尿(anuria)
健康成人昼夜(24小时)尿量为1000~2500ml 且日尿 量多于夜尿量。
少尿(oliguria) 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或每小时尿
量少于17ml ;
无尿(anuria) 24小时内尿量少于l00ml或12小时内
诊断
一、病史
1. 有无严重感染史 2. 有无血容量不足:脱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休克史 3. 有无泌尿系统表现:水肿、高血压、尿路刺激症状及尿路梗阻史 4. 其他:如毒物接触史、服药史、补液史、输血史
二、体格检查
测量血压、观察脱水、贫血、颈静脉充盈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1)轻度贫血;(2)血尿素、肌酐进一步上升;(3)血清钾浓度升高;(4)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高磷低钙。
不同年龄段儿童少尿无尿标准学龄儿童少尿的标准
不同年龄段儿童少尿无尿标准学龄儿童少尿的标准学龄儿童是指适合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龄段儿童,一般包括6岁至16岁。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发展已经相对稳定,包括排尿功能也逐渐成熟。
然而,一些学龄儿童可能会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
本文将讨论学龄儿童少尿的标准。
少尿是指儿童排尿量明显减少,即尿量少于正常范围。
正常的尿量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的尿量应在每天600毫升至1000毫升之间。
少尿的定义是儿童的尿量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少尿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持续的。
在学龄儿童中,少尿的常见原因包括脱水、尿路感染、尿潴留、药物副作用、神经系统问题等。
因此,当学龄儿童出现少尿的情况时,需要考虑这些可能的原因,进一步进行综合的医学评估。
对于学龄儿童而言,每天排尿4至7次是正常的。
如果一个学龄儿童连续两天排尿次数少于4次,就可以认为他/她出现了少尿的情况。
此外,如果学龄儿童尿量明显减少,例如每天排尿总量少于400毫升,也可以被视为少尿的标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尿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季节、体液摄入量、体育锻炼等。
因此,在评估学龄儿童的尿量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与儿科专家进行沟通。
此外,无尿是指学龄儿童连续24小时没有排尿的情况。
如果一个学龄儿童超过24小时没有排尿,那么他/她就被认为是无尿的。
无尿可能是尿路梗阻、尿潴留、严重脱水等严重问题的表现,需要尽快就医进行治疗。
除了尿量的变化,还需要关注学龄儿童排尿的痛苦程度。
如果学龄儿童在排尿时出现疼痛、灼热感或尿频等症状,那么这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表现。
尿路感染在学龄儿童中相对常见,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起来,学龄儿童少尿的标准是每天排尿次数少于4次或尿量少于400毫升。
而无尿的标准是连续24小时没有排尿。
如果学龄儿童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应尽快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请家长和监护人密切关注学龄儿童的排尿情况,及时寻求医疗建议,以确保儿童的健康。
尿量的观察与护理
可视化图表法
一些医疗机构提供尿量计量的可 视化图表,根据尿液在图表上的
覆盖面积来估算尿量。
尿色、尿味等其他观察指标
尿色变化
正常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琥珀色。尿色偏深可能表示脱水或某 些药物摄入,而异常浅色可能表示稀释尿液或某些疾病。
尿味异常
正常的尿液应该只有轻微的气味。强烈的尿味可能是由于饮食、药 物或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生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观察重点
心脏病患者常伴随心功能不全,尿量观 察是判断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护 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尿比 重等,及时发现尿量异常变化。
VS
护理措施
若患者出现尿量减少、尿色深等情况,护 士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等治疗措施。同时,护士还需关注患者的 液体摄入和输出平衡,避免液体过载加重 心脏负担。
多尿的识别与处理
总结词:观察、饮食调整、药物治疗。
多尿是指尿量明显增多的情况。对于多尿的患者,需要注意观察其症状和体征,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减少摄入的水分和盐分,避免过度饮酒 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如果症状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 疗。
夜间多尿与夜间遗尿的处理
总结词:定时排尿、保持干燥、就医。
其他沉淀物
尿液中的沉淀物、浑浊度或泡沫也可能是潜在问题的指示。
尿量记录的规范与操作
准确记录时间
每次排尿时都应记录时间,以 便后续分析尿量的变化趋势。
保持连续性
尿量观察通常需连续进行数天 ,以获得更可靠的数据。
注意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的尿量会有差异,要 根据患者的基准尿量来判断是 否出现异常。
汇报异常结果
《急诊医学》课件少尿与无尿
急诊医学:课件少尿与无尿1. 引言急诊医学中,少尿与无尿是常见的病症之一,准确评估和及时处理少尿与无尿患者十分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少尿与无尿的定义、病因、诊断和处理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在急诊情况下进行恰当的干预。
2. 定义少尿和无尿是指尿量减少或者完全没有尿液排出的症状。
根据具体的尿量变化幅度,可以将少尿和无尿分为不同的程度。
•少尿:每天尿排出量低于500毫升,但不等于零的情况。
•无尿:每天尿排出量为零的情况。
3. 病因少尿和无尿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些常见的病因包括:1.肾血管病变:例如肾动脉狭窄、血栓形成等。
2.肾实质疾病: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结石等。
3.肾小管疾病:例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酸中毒等。
4.尿路梗阻:例如膀胱颈梗阻、尿道梗阻等。
5.药物或毒物的影响:某些药物和毒物,如利尿剂、抗凝剂等,可能导致少尿或无尿。
6.脱水:身体失去过多的水分也可能导致少尿或无尿。
4. 诊断对于少尿与无尿的诊断,医务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尿液分析:通过对尿液的外观、色泽、比重、酸碱度和镜检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肾功能、尿路疾病和排泄功能等情况。
•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等)和电解质水平(如钠、钾、氯等)的测定。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等,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等问题。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血清学检查、肾活检等。
5. 处理方法少尿与无尿的处理方法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1.治疗原发病因:对于能够明确病因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治疗原发病因。
例如,对于尿路梗阻引起的尿液滞留,可能需要进行膀胱导尿或尿道支架置入等操作。
2.确保足够的液体摄入:给予患者足够的液体摄入,以维持水分平衡和血流量,有助于促进尿液的排出。
3.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可能会考虑使用某些药物来改善肾功能、增加尿液排泄量等。
常见症状评估--排尿异常
五、尿失禁与尿潴留
• (四)护理评估要点 ※
• 相关病史与诱因 • 症状与体征 • 尿失禁、尿潴留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
态的影响
五、尿失禁与尿潴留
• (五)相关护理诊断 ※
• 体液过多:与尿量减少、水钠潴留有关 • 睡眠紊乱:与排尿规律改变有关 • 疼痛: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有关 • 体温过高:与急性尿路感染有关 • 焦虑: 与预感自身受到疾病威胁有关 • 潜在并发症:与继发感染有关
三、血尿
• (五)相关护理诊断 ※
• 焦虑:与预感自身受到疾病威胁有关 • 排尿疼痛或困难:与膀胱或尿路结石
有关 • 潜在并发症:与继发感染有关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 四、尿频、尿急和尿痛
• (一)定义 • 尿频: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正常人 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 • 尿急:指患者一有尿意即迫不及待需要排尿, 难以控制。 • 尿痛:指患者排尿时感觉耻骨上区、会阴部 和尿道内疼痛或烧灼感。 • 尿频、尿急和尿痛合称膀胱刺激征。
出血 • 临床意义:感染、肿瘤
• 2.镜下血尿
• 镜下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肾小球肾炎 • 形态单一,与外周血近似-均一型血尿
正常尿
(淡黄色或深黄色)
血尿
(洗肉水色)
乳糜尿
(乳白色)
血红蛋白尿 (浓红茶色或酱油色)
胆红素尿 (深黄色或黄褐色)
三、血尿
• (四)护理评估要点 ※ •相关病史及诱因 •血尿的类型 •影响因素 •血尿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 响
• 急性疼痛: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有关 • 排尿障碍:与膀胱出口梗阻有关 • 活动无耐力:与发热、并发症有关 • 体温过高: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有 • 睡眠紊乱:与尿频、尿急等排尿规律改
医院患者排尿的评估与护理技术
医院患者排尿的评估与护理技术一、对尿液的评估(一)正常尿液的评估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无障碍,可自主随意进行。
成人白天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次尿量约200~400πd,一昼夜尿量约1000~2000m1o饮水量、气候、个人习惯、运动及肾外排泄(如出汗)等因素均可影响尿量。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比重为1015~1.025,PH值为5-7,呈弱酸性。
正常尿液的气味来自尿内的挥发性酸,静置一段时间后因尿素分解而产生氨,故有氨味。
(二)异常尿液的评估1.次数和量尿的次数和量都可发生改变。
(1)尿频:排尿次数增多。
(2)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1,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病人。
(3)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Om1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1,见于心肾疾病、休克病人等。
(4)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πι1,见于严重心肾疾病、休克病人等。
2.颜色肉眼血尿呈红色或棕色,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或浓红茶色,胆红素尿呈黄褐色,脓尿呈白色混浊状,乳糜尿呈乳白色。
3.透明度尿中有脓细胞、红细胞以及大量上皮细胞、粘液、管型等,可出现尿液混浊。
4.气味新鲜尿即有氨臭味,提示泌尿道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尿中有丙酮,会有烂苹果样气味。
5.膀胱刺激征表现为每次尿量少,伴有尿频、尿急、尿痛。
二、泌尿系统排泄功能异常病人的护理(一)尿失禁病人的护理尿失禁是指尿道括约肌不能控制膀胱排尿,分为完全性尿失禁、部分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
完全性尿失禁是指膀胱完全不能贮存尿液,几乎持续滴尿,使膀胱完全排空。
部分性尿失禁是指膀胱不能完全排空,当尿液不断积聚时,膀胱受到一定压力即排出尿液;当膀胱压力减轻时,排尿即停止,而膀胱仍呈胀满状态,故又称为相对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咳嗽、喷嚏、大笑时,腹肌收缩,腹压升高,出现不自觉地排尿。
护理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病人由于心理压力大,常感到自卑和忧郁,期望得到理解和帮助。
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评价
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评价1. 简介排尿形态改变是指排尿过程中出现形态上的变化,包括排尿困难、尿量减少、尿流变慢等现象。
这些变化可能与各种疾病和生理问题有关,因此,护理评价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2. 护理评价目的护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患者排尿形态的特点和变化,并评估与之相关的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具体的目标包括:•评估排尿形态的改变程度和范围;•评估患者的排尿频率、尿量、尿流速度等特征;•评估与排尿形态改变相关的症状和危险因素;•评估患者的排尿途径和相关器官的功能状态;•评估患者对排尿形态改变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3. 护理评估方法和指标为了准确评估患者的排尿形态改变,护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指标:3.1 询问和观察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关于排尿形态改变的描述,并询问相关症状和影响因素。
同时,观察患者的排尿行为和排尿形态的变化,包括尿频、尿量、尿流速度等。
3.2 记录尿量和尿频护士应记录患者的尿量和尿频,以便评估排尿形态的变化。
可以使用容量尿杯或尿量器,准确测量患者每次排尿的尿量,并记录排尿的次数。
3.3 测量尿流速度测量尿流速度可以帮助评估患者排尿的快慢程度。
可以使用尿流率计进行测量,将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参考和比较。
3.4 评估排尿的症状和危险因素护士可以使用相关的评估工具,如IPSS评估表(男性前列腺病症状评估表)或I-QoL问卷(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来评估患者排尿的症状和危险因素。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客观地评价患者的症状程度和生活质量。
3.5 检查膀胱和尿路相关器官的功能状态护士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评估膀胱和尿路相关器官的功能状态:•腹部触诊:触诊腹部可以感知到膀胱的充盈程度和大小。
•肛门指诊:肛门指诊可以评估直肠和前列腺的病变情况。
•膀胱超声检查:膀胱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膀胱的容积和形态。
3.6 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排尿形态的改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卫生出版社旗下权威医学考试辅导平台
尿量减少的定义及评估
一、定义
1﹒少尿:<400ml/d或<0.5ml/(kg·h)。
2﹒无尿:<100ml/d或12小时完全无尿。
一、评估
1﹒首先明确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血压、心率有助于评估容量状态。
(2)头颈:黏膜是否湿润,颈静脉充盈程度估测中心静脉压。
(3)心脏:心包摩擦音(尿毒症)。
(4)肺部:是否有湿啰音。
(5)腹部叩诊膀胱浊音区是否存在。
(6)肢端水肿。
3﹒尿量是否准确
(1)明确尿液收集方法(导尿管还是自主排尿),计量是否准确。
(2)留置导尿管者,冲洗尿管观察尿量变化,除外尿管阻塞因素。
(3)未留置导尿管者,回顾近期每日出入量情况和体重变化。
4﹒首先除外肾后性梗阻,超声膀胱残余尿>200ml,应考虑留置尿管,寻找尿潴留原因:前列腺增生、意识障碍、卧床、药物抗胆碱副作用。
超声测量输尿管有无扩张。
5﹒鉴别肾前性与肾性因素
(1)肾前性:①休克:低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②肾动脉:狭窄、栓塞。
(2)肾性:①急性肾小管坏死(缺血、毒素、造影剂肾病);②急性肾皮质坏死(妊娠);③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④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⑤急性间质性肾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