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李渔造物思想
闲情偶寄——从造物观看李渔的美学思想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for the Academic Degree of Masterof Engineering ArtsFrom Creation Research Li Yu’s AestheticIdeologyCandidate: Li SuyuSupervisor: Prof.Chen JiangfengMajor: Design Art studyingSchool of art design institute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 P.R.ChinaMay 2012摘要处于明末清初的李渔,是一位集小说、戏曲、美学等领域丰硕成果于一身的生活艺术大师,其理论著作《闲情偶寄》一书记录了其涉及的众多创作领域。
他笔下的美学以日常造物为基础,充满生活智慧。
可以说,李渔的生活就是一部造物美学史。
本文从分析《闲情偶寄》入手,对李渔的整个生活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李渔戏曲美学、园林美学、居室美学和服饰美学等。
绪论部分梳理了《闲情偶寄》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在肯定前人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笔者的研究思路。
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论文第一部分着重研究了李渔所处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经历,这是形成李渔丰富而独特的造物美学思想的原因。
同时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和《闲情偶寄》的创作背景与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
论文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研究李渔造物美学的具体内容。
在这一部分,本文依次阐述了李渔在实践中积累的戏曲创作理论,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的园林设计,人居和谐、俭朴实用的居室美学,形式功能并重的家具造物,文化内涵丰富的服饰美学,情趣艺术的饮食美学、高层次生活态度的养生美学。
论文第三部分对李渔的三座著名造园活动———伊园、芥子园、层园,进行具体分析。
《闲情偶寄》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闲情偶寄》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闲情偶寄》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闲情偶寄》是清代戏曲理论专著。
读《闲情偶寄》有感
今天闲来无事,于学业之闲暇细度文章,清李渔《闲情偶寄》,其文有小序,曰:“声色者,才人之寄旅;文章者,造物之工师。
我思古人,如子胥吹萧,正平挝鼓,叔夜弹琴,季长弄笛,王维为“琵琶弟子”,和凝称“曲子相公”,以至京兆画眉,幼舆折齿,子建傅粉,相如挂冠,子京之半臂忍寒,熙载之衲衣乞食,此皆绝世才人,落魄无聊,有所托而逃焉。
”为序的第一句。
各位同学不妨读一读,遣词断句上绝无问题,生僻字也基本没有,凝神细看,衷心思量,就会发现不少问题,譬如声色二字,估计联想到的就是声色犬马一词,其实不然,声色犬马之声色指的是淫声与女色,或意为美好的声音与颜色,《闲情偶寄》是一本系统的戏曲理论专著,开篇就谈声色犬马,恐怕不妥,所以我细细查阅,适才得知声色特指诗文所表现的意境格调或事物的动人色彩和风格。
这样一看,方才通窍。
又如叔夜弹琴,季长弄笛二句,季长指的是沈季长无庸赘述,而“叔夜弹琴”则不太明了,我就邀邓弟弟一同探讨,开始我以为“叔:指的是——叔夷,见于诗经《采薇》,但是叔夷并无在晚上弹琴的典故于史册,邓弟弟说当从中断,“叔夜/弹琴,季长/弄笛”,这样才对仗工整,这样就好理解了,“叔夜弹琴即”为嵇康弹琴,嵇康字叔夜,精通音律,作《广陵散》遗后人,竹林七贤嘛,喝喝酒,弹弹琴,再平常不过。
闲情偶寄》清代作品,较起真来,问题颇多,所以邓弟弟感叹:知识匮乏啊。
我也深知为学之艰辛,忆余幼时,学问稍成,以为天下之文章,尽入吾彀,如今回想,年少无知罢了。
如今我的学识离小成都还差很远,但是越是学习,就越觉得自己更加无知。
人的学识风度,好比一个圆,圆内为已知的,圆外反之,不同人的圆大小不一。
小圆虽小,外接尺寸,故滞足不前,浑然不知;大圆虽大,外接天地,故愈知其无知,勇于探索。
天下之文章,烟波浩淼,卷帙浩繁,洋洋大观,而我们淫浸其中的,百分之一都没有,可以说就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皓首也不能穷经,所以说学问是无止境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造园观美学——解读《闲情偶寄》
118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工艺美术 shanghai art & crafts
造园观美学——解读《闲情偶寄》
An Analysis of Aesthetics in the Landscape View
刘逸瑾
Today,construction business has realized rapid development, but it is a pity that after spending a lot of money and time, there are still completed buildings that are voted "ugliest buildings" in a public voluntary poll. Li yu's“Xian Qing Ou Ji”demonstrates unique aesthetic in the flat everyday world,the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analyzes "Xian Qing Ou Ji" from three aspects:"nonlegendary"aesthetics,daily aesthetics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explore the inspiration to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endowing new meaning.
《长物志》与《闲情偶寄》的器物美学思想对比研究
绘術烈谒右究《长物志》与《闲情偶寄》的器物美学思想对比研究□摘要:中国的士大夫文化体系内容丰富。
士人阶级在造物和审物领域中展现出的与诗歌、绘画一致的品调在当时韩社会备受推崇。
现存的关于造物审物理念的文化典籍数量众多,其中《长物志》和《闲情偶寄》较具代表性。
该文以《长物岩志》和《闲情偶寄》为基础文本,概述两书内容,并针对其中传达出的明末与清初两个时期的士大夫审美观念展开对比探究,总结出两个时期推崇的主流审美文化和社会风气特点的异同之处。
闫关键词:长物志闲情偶寄器物美学审美文化小星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因物产丰富、政治安定、人才云集,形成了崇尚士人文化的社会风气。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推动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崛起,江南匠人的造物技法日趋精湛,人们的审美能力普遍增强。
在此背景下,文人积极参与器物营造与鉴赏,使当地的器具玩物g和室院格局呈现出形制技法巧夺天工、精神意蕴富有文人气度的典型特点,并流传至今叫同时,器物营造相关的文化典籍在明清时期不断涌现,成为今人了解当时社会审美和制造工艺的珍贵史料。
其中,以《长物志》和《闲情偶寄》为代表的记录生活美学的文学典籍在社会上饱受赞誉。
《长物志》和《闲情偶寄》分别描述了明末和清初两个时期的典型器物特点,反映出当时的主流文化精神和社会审美喜好[4-],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方式、艺术见解与审美标准。
―、文震亨与《长物志》晩明时期政治昏暗,纵情享乐、不务正业的衰颓士风盛行,《长物志》便诞生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长物”(音同“仗物”)意指“身外余物”,词义有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可考《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明末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为晩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曾孙。
文震亨出生于书香士族,优渥的生活环境和浓郁的文气熏陶使他形成了不俗的艺术审美品位和高雅的生活情操。
《长物志》较为全面地向后人展示了晩明时期文人的生活美学观念,内容包括室庐、几榻、器具、位置等十二个章节,集于大成、包罗万象。
浅析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家具设计理念
剧、 妆容设计、 园林营造等方面的理论。《 闲情偶寄》 中关于艺术设计 的论述主要集中 《 居室部》 、《 器玩部》 之中。 文章中涉及房合营建、 窗
栏之制、 山石墙壁、 几案床椅及各式器玩的选取、 改造与陈设设计等 问题。 在《 器玩部》 则主要讨论了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 几乎函括了日常 家居的方方面面, 很多家具的设计功能丰富、 思路独特, 用料恰当、 手 法巧妙, 笔者拟通过其中对家具的描述, 研究李渔的家具方面的造物
其冷如冰, 热复换水, 使室内及工作区都能有效降温” 。 李渔 “ 利于身”
的造物思想与现代的 ‘ 1 人体工学“ 颇有相似之处, 都主张器物制作一定
∞ O
李渔在 《 居室部》 和《 器玩部》 中对家具的陈设和设计有着较为 详细的描述, 表现出其家具设计以实用为原则, 即“ 凡人制物, 务使人
要密切结合器物特定的实用功能, 忽视人的使用和舒适是不行的。 ( 二) 经济 性原则 : 用之得宜 ; 价廉 工省 李渔一生四处漂泊, 为了 生计不得不奔走于权贵之间, 饱尝了生
活的辛酸, 因此他才能体会到下层穷苦大众的生活艰辛, 在《 闲情偶
割
人可备, 家家可用” 。 功能是第一位的, 强调家具的可用性, 这个是李渔
移之时, 必相高低长短, 而为桌撒 ( 桌撒即木楔子) 制体极大, 而所容甚
能文, 风流倜傥。 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和包括戏曲、 造园在内的文化理 论活动。 光绪 《 兰溪县志》 记载:“ 李渔性极巧, 凡窗栏、 床榻、 服饰、 器具、 饮食诸制度, 悉出新意, 人见之莫不喜悦, 故倾动一时。 所交多 名流才望, 即妇孺亦介知者李笠翁。 ” 李渔创作的 《 闲情偶寄》 分为词曲、 演习、 声容、 居室、 器玩、 饮 馔、 种植、 颐养八部, 共有2 3 4 个小题, 以轻松舒缓的笔调阐述了戏
李渔的造物观
李渔的造物观研习君语大师造物,别开生面古人云:“人生有三不朽。
”即立德、立功、立言。
对于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来说,能实现一项已是不易。
许多人官场浮沉一世,也难以实现治国理想,故而著书立说,成为了更多文人的选择。
李渔就将一生的生活美学与造物艺术化作了《闲情偶寄》,阐述了自己在戏曲、小说、园林、家居等多个领域的审美观点,深刻展现了自己的美学造诣,被林语堂赞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
今天,就让我们借《闲情偶寄》,一窥李渔的造物观。
道法自然对自然的尊崇与顺应是中国古代文化不可抛弃的立身之根,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们也往往不以俗世价值观中的金银财宝为贵,反而推崇师法自然,李渔于此道便有着十分深刻的见解。
在《卷四·器玩部·箱笼箧笥》中,他便讲了自己在东粤的见闻:见市廛所列之器,半属花梨、紫檀,制法之佳,可谓穷工极巧,止怪其镶铜裹锡,清浊不伦。
无论四面包镶,锋棱埋没,即于加锁置键之地,务设铜枢,虽云制法不同,究竟多此一物。
明紫檀木雕龙戏珠纹箱故宫博物院藏虽然是花梨、紫檀等木材精制的庋具,但在体表镶嵌金属部件,总让他觉得不是那个味儿,连锁钥这种必要的部位他都觉得仍嫌“多此一物”。
同时,他也反对过于朴拙的自然。
看到寒俭贫家用柴木作门扉,用瓮作窗牖,丝毫不加筹划,几乎无甚美感。
但如果能把瓮片做成冰裂纹样,柴木中挑选优美奇特的,就能打造出“儒门”之感。
人工造物,即便是模拟自然,也应遵循一些美学原则。
在园林山石上他更是深刻地解读了这一点,人皆知山石之美,美在“透、漏、瘦”三点,但李渔补充:“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太甚”;“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留园冠云峰(太湖石)物极必反,人工对自然的模拟绝不可以一味地堆砌美学元素。
故而造小山易,造大山难,李渔还惋叹自己遨游一生,即便是名园,也没有完美无瑕、盈亩累丈的大山。
李渔自己对自然材料的运用就十分巧妙,废料亦可在他的巧思下变为家居生活中的一处亮点。
闲情偶寄李渔造物思想
中外设计论著导读结课论文《闲情偶寄》造物思想新奇性——读《闲情偶寄》之设计思想后有感班级:2015级艺术设计学班:黄秋菊学号:摘要:《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文人代表渔的著作,容围广泛,这部著作是渔对其一生生活经验的总结,体现了一个热爱生活的文人一生的艺术思想。
通过对《闲情偶寄》的阅读,笔者发现,渔的造物活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新奇性和造物活动的自然观,其次是造物的实用功能的叙述。
渔对生活的热爱和精于生活和享受生活的生活态度,对生活的热爱是他设计思想的来源。
所以本文通过对《闲情偶寄》居室部与《园冶》的造园理论的对比,对渔一生所设计的造物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当代设计艺术和生活态度的启发。
关键词:闲情偶寄造园思想新奇性当代设计一、《闲情偶寄》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渔(1611--1680)初名仙侣,字笠翁,号天湖上笠翁、笠道人、随庵主人等,是明末清初的特殊的文人,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集学者、戏曲家、造园家、美食家、出版家于一体。
渔多才多艺,富有创业精神,他的造物活动体现的设计思想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
研究一个人的造物思想,不能孤立地研究这个人本身,而应该把他置入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中,把他的思想和与当时的时代的背景相联系,所以对于渔的造物活动的研究和分析也应该如此。
阅读了一些关于渔的著作,大部分都会提到渔的生平,从一些书中的目录中都可以大致了解到渔的一生。
从生于末世、科场失利、战乱岁月、隐于伊园到卖赋等等。
渔的一生突出的体现了那个时代非同寻常的社会文化的变化,他的思想和造物活动也代表了晚明时期的浪漫主义的社会思潮。
渔早年也曾试图科举及第,二十五岁应童子试于,之后也到应过一次乡试,落第而归,渔参加科举有两种原因,一是母亲和妻子的督促,二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入仕的思想观念影响。
但是在渔的心深处,追求功名利禄远不及求得身心自由的愿望强烈,所以在乡试落第而归后更多是解脱的轻松。
所以在这以后,不管生活多么的拮据,他都没有追求功名利禄的打算,宁可卖赋作曲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坚而后论工拙”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天工|2023年第26期[摘 要]“坚而后论工拙”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以实用为根本,注重产品功能的设计理念。
“坚而后论工拙”的核心思想是相较于华丽的装饰和外在形制的美感,设计者要优先考虑设计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还要考虑所设计产品的耐用性。
“坚而后论工拙”虽然由李渔提出,但其传统造物理念贯穿中国传统造物的各个时期,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现代设计也有着可延伸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制体宜坚;坚而后论工拙;实用性;功能性[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6-0034-04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马振轩.“坚而后论工拙”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天工,2023(26):34-37.马振轩 山东艺术学院“坚而后论工拙”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作者简介:马振轩(1998—),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史论。
一、“坚而后论工拙”造物思想的内容(一)制体宜坚,坚而后论工拙“坚而后论工拙”是晚明时期苏南地区建筑装饰设计思想中的一部分:制体宜坚,坚而后论工拙。
晚明时期的苏南民居普遍的建筑装饰特点是坚固,耐用性强,简洁大方,美观便利。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及:“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具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
尝有穷工极巧以求尽善,乃不逾时而失头堕趾,反类画虎未成者,计其数而不计其旧也。
”李渔点明了窗棂和栏杆的装饰亮点分别是清明透亮和玲珑精致,但设计者大多数时候过于细究繁琐华丽的装饰,忽略了产品本身最起码的实用性,忽略了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
繁杂、烦琐的装饰当下来看固然华丽,但是从长远考虑并不坚固。
因此,李渔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建筑装饰设计的观点,即坚为基础,为首重之要义。
耐用性和实用性应该是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才是建立在这二者之上的装饰、雕琢。
“坚而后论工拙”将设计的实用性排在了首位,产品设计出来是便于人们使用的,同时也需要是耐用的。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出的主张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出的主张
李渔是清朝初时期的一位著名作家和文艺批评家,他的著作《闲情偶寄》被认为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李渔提出了许多关于文艺创作和美学理论的主张,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
1. 调和性情:李渔认为,创作者应该让自己的性情得到充分的舒展和抒发,以此来达到创作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创作者的性情应该是天真、自然、纯粹的,而不能掺杂任何杂念。
2. 注重细节:李渔认为,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细节,以此来达到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
他提倡创作者应该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3. 模仿与创新:李渔认为,创作者应该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此来达到艺术创作的最佳效果。
他认为,模仿是一种有益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创作者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和审美水平。
4. 注重形式:李渔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非常重要,应该成为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倡创作者应该注重艺术作品的形式设计,以此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最大化。
5. 主张趣味性:李渔认为,艺术创作应该注重趣味性,以此来吸引观众和读者的注意力。
他提倡创作者应该将自己的创作意图融入到艺术作品中,以此来达到趣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这些主张反映了李渔在文艺创作和美学理论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对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闲情偶寄主要表达的意思
闲情偶寄主要表达的意思
《闲情偶寄》表达了李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全书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涵盖了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和美学。
李渔在书中不仅关注戏曲、歌舞等艺术形式,还关注居室、器玩、饮食等日常生活中的琐碎问题,强调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李渔的闲情偶寄并非逃避现实的托词,而是对生活深度思考的结果。
他认为人生的乐趣在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享受当下的闲暇时光。
在李渔看来,想要超越庸常的生活,关键是要有一颗爱美的心,要在当下去发现领略生活的美好。
总之,《闲情偶寄》主要表达了李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这本书既展示了中国古人生活意识中的精神热力,也体现了其对生活的思考和创造。
_闲情偶寄_的设计思想研究
传统园林造园理论课程论文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中的设计思想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中的设计思想摘要:《闲情偶寄》中,李渔始终将功能作为第一考量,追求艺术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并认为美贵在求新求变,但这种新和变又必须合情合理,“渐近自然”。
同时,李渔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要遵循因地制宜的要求。
这些反映了作者独特的设计眼光和设计理念,其思维观念对现代设计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设计李渔在《居室部)》里面详细论述了房屋营建的内容,包括房舍设计的原因和目的,建筑物和人的比例关系,建筑物的选址和结构布局,以及房屋设计的细节设计,路径的设计等内容。
作者在《居室部》“取景在借”和山石的讨论中,详细论述了墙壁装饰的方法、通过借景形成室内外景观一体的景观效果、山石的运用、以及如何因地制宜的进行景观营造,形成独特的建筑。
这部分内容突出表现了李渔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认知和他始终求“新、变、独创”的设计思想。
一、以人为本,功能第一在设计过程中,李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功能作为第一考虑对象,这个思想是居室设计的最基本的设计指导原则。
1、房屋的必要性:《房舍第一》开篇就写道:“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
衣贵夏凉冬燠,房舍亦然。
”[1](P412-415)李渔在文章中指出:居宅无论精粗,总以能避风雨为贵。
房屋的建造,其首要目的就是遮风挡雨,为居住者提供庇护。
李渔显然将对功能的诉求作为一切设计的出发点,这是一种对设计意义的准确认识。
2、建筑物和人的比例关系在比例尺度上,李渔认为“夫房舍与人,欲其相称”[1],提出了房屋的尺度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不应该以人的富贵贫贱来划分。
此外,李渔提出“吾愿显者之居,勿太高广。
夫房舍与人,欲其相称。
”[1],他认为,居室空间应考虑人与空间的体量关系,房居尺度高低重要的是与人协调,明确指出了房舍高大反衬人的矮小,面积宽大反衬人体的瘦弱。
浅谈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设计思想
浅谈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设计思想浅谈《闲情偶寄》中李渔的美学思想关键词: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美学观李渔,字笠鸿、谪凡,号笠翁。
明末秀才,入清后绝意仕途,工诗能文,风流倜傥。
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和包括戏曲、造园在内的文化理论活动。
光绪兰谿县志记载:“李渔性极巧,凡窗栏、床榻、服饰、器具、饮食诸制度,悉出新意,人见之莫不喜悦,故倾动一时。
所交多名流才望,即妇孺亦介知者李笠翁。
”李渔还在清初年间在北京建造了伊园。
居所叠有假山,在当时被誉为京城之冠。
一、李渔的美学观体现了“顺其自然”的和谐之美李渔在书中谈到,康熙八年夏,他的芥子园中两株树被水淹死,他利用枝干和盘曲的枝条制成了一扇天然的梅花窗。
李渔的“梅窗”制作是“取老干之径直者,顺其本来,不加斧凿,为窗之上下两旁……俨然活梅之初着花者”。
此外,李渔生性最大的怪癖,就是不喜欢盆中之花、笼中之鸟、缸中之鱼以及桌上有底座的石头,因为它们局促而不舒展,有种被囚禁的感觉。
李渔认为不能违背天地万物天然的生长生活趋势,应该顺其天性。
李渔作为文人,其文化品味是由他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所决定的。
李渔深受晚明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体现在他居室装饰中的渐进自然上。
他所设计的“山水图窗”、“便面窗花卉式”、“便面窗虫鸟式”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二、李渔的美学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空间之美春秋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形象地论述了“有”与“无”、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房舍第一”开篇就说:“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吾愿显者之居,勿太高广。
勿房舍与人,欲其相称。
”在古代,很多达官贵人往往通过将自己的房屋装饰得高大空旷来显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李渔认为房屋的空间尺度不应以人的富贵贫贱来划分,应该遵循“以人为本”来规划空间的尺度,例如身高的高矮、身材的胖瘦等。
还应考虑人在空间内的利用率,人在室内空间的感受,过大过小的空间即便装饰得再富丽堂皇也是没有意义的。
生活的逸致与闲情:《闲情偶寄》设计思想研究
。
一
.
李 渔 的生 活 与 选 择
觉 世裨 官 、随 庵 主人 、湖 上笠 翁等 。他 自谓 “ 于 生
雉 皋” ,雉 皋 即 今 江 苏 如 皋 。时 因 父 亲去 世 而 回兰
闲情 偶 寄 》。 明 末 清 初 李 渔 所 作 的 一 部 关 于 是 戏剧 艺 术 和 生 活 设计 的 笔记 体 著 作 。李 渔一 生 著 作 众 多 ,为现 代 人 所 看 重 的主 要 是 其 戏剧 艺术 的 诸 多
生 活 的逸 致 与 闲情 : 闲情偶 寄 设 计 思想研 究
李砚祖 (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i 0 ) 08 0 4
[摘 要]Ⅸ闲情偶寄 》是 明末 清初 文人 李渔所 作 的一部 关于戏 剧 艺术和 生活设 计 的笔记体 著作 , 括词 曲 包
演 习、声 容、居 室 ,器玩 ,饮馔 、 植 颐养 八部 , 种 内容 多 与衣、食 、住 行 、用 相关 其 中既有李 渔诸 多设计 的 自我陈述 , 有其 作为设 计 又
溪 ,崇 祯 八 年 ( 十 五 岁 )在 金 华 应 童 子 试 ,三 十 二 岁 前 后 在 杭 州 两 次 应 乡试 ,均 未 能 中 举 而 绝 意 仕 途 。李 渔 早 年 因 为 药 商 家 庭 而 处 于 富 裕 的 生 活 之 中 ,清 兵 南 下 ,于 顺 治 三 年 破 金 华 ,李渔 回 到家 乡 兰 溪 ,此 后 ,生 活 渐 陷 贫 困 ,辗 转 于 杭 州 、南 京 诸
他 不得 不 从 事卖 文 、 戏 、设 计 、印书 等诸 多行 当 。 演
为 了养 家糊 口,甚 至 通 过 结 交权 贵 获 得 其 馈 赠 ,以 维持 其 不 菲 的 开 支 。从 李 渔 的 生 活和 他 的 才 情 与理 念来 看 ,几 乎 一 切 都 是 矛 盾 的 ,传 统 文 人 士 子 的道 德理 想 并 未 湮 灭 ,而 是 藏 之于 心 底 ;而 晚 明 和 清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设计论著导读结课论文《闲情偶寄》造物思想新奇性——读《闲情偶寄》之设计思想后有感班级:2015级艺术设计学班姓名:黄秋菊学号:20155000741摘要:《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文人代表李渔的著作,内容范围广泛,这部著作是李渔对其一生生活经验的总结,体现了一个热爱生活的文人一生的艺术思想。
通过对《闲情偶寄》的阅读,笔者发现,李渔的造物活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新奇性和造物活动的自然观,其次是造物的实用功能的叙述。
李渔对生活的热爱和精于生活和享受生活的生活态度,对生活的热爱是他设计思想的来源。
所以本文通过对《闲情偶寄》居室部与《园冶》的造园理论的对比,对李渔一生所设计的造物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当代设计艺术和生活态度的启发。
关键词:闲情偶寄造园思想新奇性当代设计一、《闲情偶寄》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字笠翁,号天湖上笠翁、笠道人、随庵主人等,是明末清初的特殊的文人,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集学者、戏曲家、造园家、美食家、出版家于一体。
李渔多才多艺,富有创业精神,他的造物活动体现的设计思想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
研究一个人的造物思想,不能孤立地研究这个人本身,而应该把他置入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中,把他的思想和与当时的时代的背景相联系,所以对于李渔的造物活动的研究和分析也应该如此。
阅读了一些关于李渔的著作,大部分都会提到李渔的生平,从一些书中的目录中都可以大致了解到李渔的一生。
从生于末世、科场失利、战乱岁月、隐于伊园到卖赋杭州等等。
李渔的一生突出的体现了那个时代非同寻常的社会文化的变化,他的思想和造物活动也代表了晚明时期的浪漫主义的社会思潮。
李渔早年也曾试图科举及第,二十五岁应童子试于金华,之后也到杭州应过一次乡试,落第而归,李渔参加科举有两种原因,一是母亲和妻子的督促,二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入仕的思想观念影响。
但是在李渔的内心深处,追求功名利禄远不及求得身心自由的愿望强烈,所以在乡试落第而归后更多是解脱的轻松。
所以在这以后,不管生活多么的拮据,他都没有追求功名利禄的打算,宁可卖赋作曲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在《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一书中,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考订和缜密的分析,以李渔的生活经历和作品作为研究个案,深入剖析了作为传统文人的李渔所折射出的现代性意识。
这本书反映了这个动荡时代对传统文人的影响,以及他们面对变化时,在思想观念上的回应。
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其中既有朝代更迭所带来的政策的变化,也有经济发展造就的思想观念的飞跃,同时也有西学经由传教士进入中国所产生的冲击。
1从这本书中可以详细的知道,李渔的一生经历了明清历史变革的动荡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重本抑末”这一封建社会长期的经济政策出现了动摇,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随着商人的地位的提高,广大民众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一股新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潮。
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界、文学界也在转型阶段,由于明朝时期的开明的思想,百姓大多都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增长迅速,且社会的财富的两极分化严重,人们对于金钱、财富、奢华生活的追求也开始兴盛,在精神上追求享乐主义,在衣物饰物上也追求流行和时尚,在家居置物上也追求个性和创新。
同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识字率显著提高,出版业日益兴盛,知识分子也开始普及,这一切都为了当时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提供了条件。
2李渔的生活、思想和行为模式都在这种变化中产生,我们可以在他的著作《闲情偶寄》中感受到这种强烈的个性思潮和享乐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体现在李渔的生活、事业和造物活动上,从书中可得知他知识非常渊博,精通卫生、饮食、烹饪、娱乐、居室装潢、园艺等等。
李渔的享乐主义的思想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体1张春树、骆雪伦著,王湘云译,《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变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一页。
2张春树、骆雪伦著,王湘云译,《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变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二页到第四页。
现,例如他喜欢城市生活,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身处杭州、南京,当时的杭州是南方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李渔以卖赋作曲为谋生手段受到当时文人的鄙视,但是他却不以为然,依然践行着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趣味,为顺应自己自由浪漫和享乐的天性,李渔宁愿卖赋为生。
在生活上过的尤其精致,性嗜花竹,宁可“令妻孥忍饥数日,或耐寒一冬,省口体之奉,以娱耳目”3,顺性而为是他追求生活的艺术的核心。
由于明代对外贸易发达,所以装饰工艺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以明式家具最为著名,其设计理念将实用、经济、美观相结合,其形制、式样便于生活且富有美感,造型简洁,线条优美流畅。
直到现在,明式家具依然备受推崇。
李渔也很好的继承了这其中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对服饰还是首饰的审美中,他都尤其注重简洁淡雅,非常讨厌繁琐和华丽,在描写服饰和首饰中就提到服饰“不贵丽而贵雅”“簪饵不可不求精善”。
在《闲情偶寄》的居室部对于居室风格布置的观点中的描述“室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浪漫”4,这可以看出李渔的造物观念中以新奇为乐、以实用为乐、以赏心为乐的观点,这其实也是对传统禁欲思想的突破。
李渔既具有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又有一般市民那种实用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既追求享乐自适、又注重实用的世俗化文人。
这其实体现的是明末清初这一时代的生活的价值取向,是这个时期历史的一段剪影。
二、“施法自然、顺应物性”的造物观念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动荡不安使许多文人感到仕途的迷茫,园林就此成为他们失意的精神寄托和调节心理的场所,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也兴盛起来,由此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造园著作。
例如计成所写的《园冶》,《园冶》被称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系统的著作;文震亨的《长物志》则更多的反映了明末士大夫阶层清新脱俗、淡雅别致的造园思想,李渔在造园领域也颇有地位,在《闲情偶寄》的《居室部》中的造园观念代表着当时文人的最高境界,是继《园冶》之后又一部造园名著。
53(清)李渔著,刘仁译注,《闲情偶寄》,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第119页。
4(清)李渔著,刘仁译注,《闲情偶寄》,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第120页。
5陈汉青著,李渔造园思想研究,2010一大批穷苦的读书人靠勤奋苦学通过科考而踏上仕途,这些人怀揣着齐家治国的梦想离开了熟悉的山水田园,来到了人口密集喧闹的城市,在满足了自身温饱的情况下,对于自然山水的思念和渴望也更加的强烈,宅园仿自然山水而建满足了他们远离世俗和闹市的浮华,也契合了他们的审美上的需求,更是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的环境。
这种园林生活场景,正是古代文人所推崇的归隐生活的写照。
古人崇尚自然,把自然环境作为审美对象,将大自然的的山水形态与人的内在品格相互联系起来,正如孔子所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园冶》和《闲情偶寄》都提出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造物思想。
《园冶》作为第一部完整的造园理论著作,其中的设计艺术思想是以老庄的自然观为基础,造园思想可以总结为“道法自然”的生态平衡观念。
《园冶》中提到:“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
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6计成强调园林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而非违背自然,体现了中国园林顺应物性,利用物性的哲学思想。
在《闲情偶寄》中,李渔也推崇因循自然的造物思想,根据物体的自然属性和材质来营造园林的手法贯穿李渔造物思想中。
在《闲情偶寄》的《居室部》中记述了李渔对造园的见解,如“房屋忌似平原,需有高下之势”,他主张的“因地制宜”的造园理法:“高者造屋,卑者建楼,一法也;卑处叠石为山,高处浚水为池,二法也。
”李渔顺应自然的思想不仅仅在造园中有所体现,在《闲情偶寄》的种植部的开篇,关于牡丹一花的叙述中这样提到:“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
然他种犹能委屈,独牡丹不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
”7李渔得出结论:“匪特市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
”李渔认为不能违背天地万物的生长生活的趋势,应该顺应其天性。
在《居室部》中顺应物性的造物活动的在窗栏的制作上有着体现,李渔认为窗户以明亮透风为主,栏杆以精巧玲珑为主,但是他特别的强调了在制作窗栏上要顺应木材的本性,他认为事物都有一个规律,顺应事物的本性,事物的属性必然十分的牢固,但是破坏事物的本体就容易毁坏。
所以在窗栏的制作上,考虑到制作材料为木材,他强调:“故窗栏之6(明)计成著,嘉非编著,《园冶》,合肥,黄山书社,2015年,第33页。
7(清)李渔著,刘仁译注,《闲情偶寄》,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第74页。
制,务使头头有笋,眼眼着撒,然头眼过密,笋撒太多,又与雕镂无异,仍是戕其体也,故宜简不宜繁。
”8李渔一再的强调居室无论精细还是粗糙,其功能是遮风遮雨,一些雕梁画栋、琼楼玉宇也只是美观而没有实用性,是不适宜的。
在窗栏的制作上,李渔平生最得意的就是“梅窗”,其实梅窗成为他的得意之作的原因就是贯彻了他的设计理念的顺应物性和简单精巧、别出心裁,梅窗李渔巧妙的用几根枯枝制成的天然的窗花,李渔将石榴树和橙树的残枝,不加雕斫的制作出了窗棂的轮廓,既保留了它天然的形态,不做任何加工,制作出“俨然活梅之初着花者”,朋友见了,也为他的创意叫绝,李渔为此感到十分的得意。
李渔这些设计理念其实和当今社会的崇尚简明、循环利用的设计观念十分的契合,简单精巧的设计往往比繁琐华丽的设计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且工匠在造物的时候也要顺应事物的本质,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设计出美观大方和实用的作品。
8(清)李渔著,刘仁译注,《闲情偶寄》,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第129页。
《园冶》和《闲情偶寄》都提到了借景的造园手法,“借景”就是以山、水、建筑、动植物、人、自然景象等为景物,通过对空间的巧妙运用,让它在视野范围内成为景色的组成部分。
从而来扩大景色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景色的内容、增添景色的层次感。
这两部著作都提出在运用借景手法的同时,要与空间、时间、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有关,计成所设计的拙政园中就很好的体现了借景的造园手法,站在拙政园中的倚虹亭前,可以远眺三里外的北寺塔的风景,是极巧妙的借景。
李渔在在《闲情偶寄》中说:“开窗莫妙于造景,而借景之法,予能得其三味。
”可见借景是李渔的得意之作,李渔的借景的手法通常通过窗户来实现,各种独特的窗子为借景提高了趣味性。
李渔住在西湖畔的时候买了一只小船,他在湖畔的两侧设计了两个扇面窗,坐在船中,畅游西湖,西湖两岸的风光像成千上万幅的山水佳作一样收进扇面窗之内,这样的景色是变幻的,船行中,湖光山色、寺园宝塔、云烟竹树以及往来的樵夫牧童和醉翁游女都成了扇面窗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