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李渔造物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设计论著导读结课论文
《闲情偶寄》造物思想新奇性
——读《闲情偶寄》之设计思想后有感
班级:2015级艺术设计学班
姓名:黄秋菊
学号:20155000741
摘要:《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文人代表李渔的著作,内容范围广泛,这部著作是李渔对其一生生活经验的总结,体现了一个热爱生活的文人一生的艺术思想。

通过对《闲情偶寄》的阅读,笔者发现,李渔的造物活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新奇性和造物活动的自然观,其次是造物的实用功能的叙述。

李渔对生活的热爱和精于生活和享受生活的生活态度,对生活的热爱是他设计思想的来源。

所以本文通过对《闲情偶寄》居室部与《园冶》的造园理论的对比,对李渔一生所设计的造物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当代设计艺术和生活态度的启发。

关键词:闲情偶寄造园思想新奇性当代设计
一、《闲情偶寄》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字笠翁,号天湖上笠翁、笠道人、随庵主人等,是明末清初的特殊的文人,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集学者、戏曲家、造园家、美食家、出版家于一体。

李渔多才多艺,富有创业精神,他的造物活动体现的设计思想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

研究一个人的造物思想,不能孤立地研究
这个人本身,而应该把他置入他所处的整个时
代背景中,把他的思想和与当时的时代的背景
相联系,所以对于李渔的造物活动的研究和分
析也应该如此。

阅读了一些关于李渔的著作,
大部分都会提到李渔的生平,从一些书中的目
录中都可以大致了解到李渔的一生。

从生于末
世、科场失利、战乱岁月、隐于伊园到卖赋杭
州等等。

李渔的一生突出的体现了那个时代非同寻常的社会文化的变化,他的思想和造物活动也代表了晚明时期的浪漫主义的社会思潮。

李渔早年也曾试图科举及第,二十五岁应童子试于金华,之后也到杭州应过一次乡试,落第而归,李渔参
加科举有两种原因,一是母亲和妻子的督促,二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入仕的思想观念影响。

但是在李渔的内心深处,追求功名利禄远不及求得身心自由的愿望强烈,所以在乡试落第而归后更多是解脱的轻松。

所以在这以后,不管生活多么的拮据,他都没有追求功名利禄的打算,宁可卖赋作曲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在《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一书中,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考订和缜密的分析,以李渔的生活经历和作品作为研究个案,深入剖析了作为传统文
人的李渔所折射出的现代性意识。

这本书反映了
这个动荡时代对传统文人的影响,以及他们面对
变化时,在思想观念上的回应。

明清易代之际,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其中既有朝代更迭所带来的政策的变化,
也有经济发展造就的思想观念的飞跃,同时也有
西学经由传教士进入中国所产生的冲击。

1从这本书中可以详细的知道,李渔的一生经历了明清历史变革的动荡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重本抑末”这一封建社会长期的经济政策出现了动摇,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随着商人的地位的提高,广大民众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一股新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潮。

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界、文学界也在转型阶段,由于明朝时期的开明的思想,百姓大多都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增长迅速,且社会的财富的两极分化严重,人们对于金钱、财富、奢华生活的追求也开始兴盛,在精神上追求享乐主义,在衣物饰物上也追求流行和时尚,在家居置物上也追求个性和创新。

同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识字率显著提高,出版业日益兴盛,知识分子也开始普及,这一切都为了当时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提供了条件。

2李渔的生活、思想和行为模式都在这种变化中产生,我们可以在他的著作《闲情偶寄》中感受到这种强烈的个性思潮和享乐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体现在李渔的生活、事业和造物活动上,从书中可得知他知识非常渊博,精通卫生、饮食、烹饪、娱乐、居室装潢、园艺等等。

李渔的享乐主义的思想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体
1张春树、骆雪伦著,王湘云译,《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变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一页。

2张春树、骆雪伦著,王湘云译,《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变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二页到第四页。

现,例如他喜欢城市生活,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身处杭州、南京,当时的杭州是南方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李渔以卖赋作曲为谋生手段受到当时文人的鄙视,但是他却不以为然,依然践行着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趣味,为顺应自己自由浪漫和享乐的天性,李渔宁愿卖赋为生。

在生活上过的尤其精致,性嗜花竹,宁可“令妻孥忍饥数日,或耐寒一冬,省口体之奉,以娱耳目”3,顺性而为是他追求生活的艺术的核心。

由于明代对外贸易发达,所以装饰工艺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以明式家具最为著名,其设计理念将实用、经济、美观相结合,其形制、式样便于生活且富有美感,造型简洁,线条优美流畅。

直到现在,明式家具依然备受推崇。

李渔也很好的继承了这其中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对服饰还是首饰的审美中,他都尤其注重简洁淡雅,非常讨厌繁琐和华丽,在描写服饰和首饰中就提到服饰“不贵丽而贵雅”“簪饵不可不求精善”。

在《闲情偶寄》的居室部对于居室风格布置的观点中的描述“室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浪漫”4,这可以看出李渔的造物观念中以新奇为乐、以实用为乐、以赏心为乐的观点,这其实也是对传统禁欲思想的突破。

李渔既具有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又有一般市民那种实用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既追求享乐自适、又注重实用的世俗化文人。

这其实体现的是明末清初这一时代的生活的价值取向,是这个时期历史的一段剪影。

二、“施法自然、顺应物性”的造物观念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动荡不安使许多文人感到仕途的迷茫,园林就此成为他们失意的精神寄托和调节心理的场所,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也兴盛起来,由此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造园著作。

例如计成所写的《园冶》,《园冶》被称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系统的著作;文震亨的《长物志》则更多的反映了明末士大夫阶层清新脱俗、淡雅别致的造园思想,李渔在造园领域也颇有地位,在《闲情偶寄》的《居室部》中的造园观念代表着当时文人的最高境界,是继《园冶》之后又一部造园名著。

5
3(清)李渔著,刘仁译注,《闲情偶寄》,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第119页。

4(清)李渔著,刘仁译注,《闲情偶寄》,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第120页。

5陈汉青著,李渔造园思想研究,2010
一大批穷苦的读书人靠勤奋苦学通过科考而踏上仕途,这些人怀揣着齐家治国的梦想离开了熟悉的山水田园,来到了人口密集喧闹的城市,在满足了自身温饱的情况下,对于自然山水的思念和渴望也更加的强烈,宅园仿自然山水而建满足了他们远离世俗和闹市的浮华,也契合了他们的审美上的需求,更是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的环境。

这种园林生活场景,正是古代文人所推崇的归隐生活的写照。

古人崇尚自然,把自然环境作为审美对象,将大自然的的山水形态与人的内在品格相互联系起来,正如孔子所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园冶》和《闲情偶寄》都提出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造物思想。

《园冶》作为第一部完整的造园理论著作,其中的设计艺术思想是以老庄的自然观为基础,造园思想可以总结为“道法自然”的生态平衡观念。

《园冶》中提到:“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

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6计成强调园林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而非违背自然,体现了中国园林顺应物性,利用物性的哲学思想。

在《闲情偶寄》中,李渔也推崇因循自然的造物思想,根据物体的自然属性和材质来营造园林的手法贯穿李渔造物思想中。

在《闲情偶寄》的《居室部》中记述了李渔对造园的见解,如“房屋忌似平原,需有高下之势”,他主张的“因地制宜”的造园理法:“高者造屋,卑者建楼,一法也;卑处叠石为山,高处浚水为池,二法也。

”李渔顺应自然的思想不仅仅在造园中有所体现,在《闲情偶寄》的种植部的开篇,关于牡丹一花的叙述中这样提到:“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

然他种犹能委屈,独牡丹不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

”7李渔得出结论:“匪特市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

”李渔认为不能违背天地万物的生长生活的趋势,应该顺应其天性。

在《居室部》中顺应物性的造物活动的在窗栏的制作上有着体现,李渔认为窗户以明亮透风为主,栏杆以精巧玲珑为主,但是他特别的强调了在制作窗栏上要顺应木材的本性,他认为事物都有一个规律,顺
应事物的本性,事物的属性必然十分的牢固,但是
破坏事物的本体就容易毁坏。

所以在窗栏的制作
上,考虑到制作材料为木材,他强调:“故窗栏之
6(明)计成著,嘉非编著,《园冶》,合肥,黄山书社,2015年,第33页。

7(清)李渔著,刘仁译注,《闲情偶寄》,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第74页。

制,务使头头有笋,眼眼着撒,然头眼过密,笋撒太多,又与雕镂无异,仍是戕其体也,故宜简不宜繁。

”8李渔一再的强调居室无论精细还是粗糙,其功能是遮风遮雨,一些雕梁画栋、琼楼玉宇也只是美观而没有实用性,是不适宜的。


窗栏的制作上,李渔平生最得意的就是
“梅窗”,其实梅窗成为他的得意之作的
原因就是贯彻了他的设计理念的顺应物
性和简单精巧、别出心裁,梅窗李渔巧妙
的用几根枯枝制成的天然的窗花,李渔将
石榴树和橙树的残枝,不加雕斫的制作出了窗棂的轮廓,既保留了它天然的形态,不做任何加工,制作出“俨然活梅之初着花者”,朋友见了,也为他的创意叫绝,李渔为此感到十分的得意。

李渔这些设计理念其实和当今社会的崇尚简明、循环利用的设计观念十分的契合,简单精巧的设计往往比繁琐华丽的设计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且工匠在造物的时候也要顺应事物的本质,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设计出美观大方和实用的作品。

8(清)李渔著,刘仁译注,《闲情偶寄》,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第129页。

《园冶》和《闲情偶寄》都提到了借景的造园手法,“借景”就是以山、水、建筑、动植物、人、自然景象等为景物,通过对空间的巧妙运用,让它在视野范围内成为景色的组成部分。

从而来扩大景色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景色的内容、增
添景色的层次感。

这两部著作都提出在运用借
景手法的同时,要与空间、时间、地理位置、
周边环境有关,计成所设计的拙政园中就很好
的体现了借景的造园手法,站在拙政园中的倚
虹亭前,可以远眺三里外的北寺塔的风景,是
极巧妙的借景。

李渔在在《闲情偶寄》中说:
“开窗莫妙于造景,而借景之法,予能得其三味。

”可见借景是李渔的得意之作,李渔的借景的手法通常通过窗户来实现,各种独特的窗子为借景提高了趣味性。

李渔住在西湖畔的时候买了一只小船,他在湖畔的两侧设计了两个扇面窗,坐在船中,畅游西湖,西湖两岸的风光像成千上万幅的山水佳作一样收进扇面窗之内,这样的景色是变幻的,船行中,湖光山色、寺园宝塔、云烟竹树以及往来的樵夫牧童和醉翁游女都成了扇面窗的美景。

此外他所设计的便面窗外推板装花式、便面窗花卉式、山水图窗、尺幅窗等都体现了这种借外补内、内外统一的互借方法,体现了整体和谐的设计观和营造出了诗情画意的审美意境,真的算的上是“妙得自然”。

《考工记》中就有记载,所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后可以为良。

”9要因时因地因材的造物,李渔这种顺其性的造物规则大概是对因地制宜最好的诠释,李渔把这个原则应用在造物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园林
9闻人军著,《考工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页。

的设置布局、房舍的向背、花木的种植观赏,甚至包括窗栏、匾额的制作、书写,都是追求“顺其物性”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三、李渔造物中的新奇性
著名的心理学家对人们追求新奇的特性曾做过大致的阐述:“如果,某一个物体本身新奇,并且又与一个具有显著性的物体相类似,这样的物体会引起我们密切注意。

”10由此可以看出探求新奇的事物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对没有接触过的新奇事物,人们总是抱着好奇心。

频繁出现的东西已经让人习以为常,在意料外的事物反而让人们感到新奇。

由于对人们的心理需求有对新奇事物的注目,所以设计师在不断的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以崭新的视角看大家熟悉的事物,从而引起引人入胜的视觉冲击力。

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对事物的新奇的追求似乎成为他的本能,他利用这种本能加上对生活的热爱,创造出幸福生活的理想准则,从阅读这部著作可以完全的了解到李渔这个作者的内心,他是一个不满足于平淡生活的人,一直在追求居住环境的日新月异。

例如在《居室部·窗栏第二》中对于借景的看法中,他提到利用扇面窗营造出独特的赏景氛围,使眼中的景色时时变幻。

即使是在不能移动的房舍中,他也不希望自己每天窗外的景色都是同样的,他在墙外置板,用来承物,一切盆花笼鸟、蟠松怪石,皆可更换置之。

例如把开了花的盆兰移到窗外就是一幅扇面幽兰图,菊花开了,把它放在窗中就是一幅扇面佳菊图。

这种景物可以几天换一次,一天换一次,一天换几次。

从中可以看出李渔对新奇性亦或者说是新鲜感的追求。

在《居室部·墙壁第三》中体现其造物活动追求新奇的观点:“糊壁用纸,到处皆然,不过满房一色白而已矣。

予怪其物而不化,窃欲新之。

新之不已,又双薄蹄变为陶冶,幽斋化为窑器,虽居室内,如在湖中,又一新人观听之事也.....有如哥窑之美器。

”用纸糊墙壁,到处都这样,李渔觉得这不过是满房的白色,既呆滞又没有变化,所以就再三的革新,把原本白色的墙壁变为酱色,把豆绿色的云母笺随手撕裂成零星的小块,在每一块拼接的地方都露出一线酱色的纸,使
10高瑜,《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优秀设计作品的设计特征》《大众文艺》,2010年。

本来呆滞没有变化的墙壁变为满房的冰裂碎纹,像是精美的瓷器一样。

由此感叹道:“同一费钱,而有庸腐新奇之别,止在稍用其心。

”在追求新奇独特上,李渔认为旨在思考、稍用心思就能别出心裁。

李渔认为居家只有房屋是不可移动的,此外都应灵活变动。

同一座房屋,把那个房间的家居摆设挪到这个房间,便会觉得耳目一新,就像房屋都搬迁了。

再进那个房间时,又换了另一番景象,这样不仅是改变了一个房间,而是改变了两个房间。

他时刻的注意新奇感在生活中的运用。

李渔提出的山水园林的另一审美特质是有无相生、虚实结合,在空间上以楼阁、窗棂、匾额等实物营造出
园境、诗境、画境。

例如他设
计的虚白匾,他提到:“无事
不妙于虚,实则板矣”虚白匾
放在房舍内暗外明处,产生一
种虚室生白的妙境。

要想营造一种虚室相生的意境,就不能一览无遗,要讲究含蓄之美,正如李渔在石壁一节中所讲的:“但壁后忌作平原,令人一览而尽,须
有一物蔽之。

”11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蓄表现形式可以让人感到意犹未尽,这大概就是东方园林艺术最大的特点了,把有限的空间分成若干部分来增加景物的层次,既互相连通又互相分隔,地方虽小却韵味无穷,你以为你看到的是最精彩的部分,但移步转身之间又给你惊喜和乐趣,绕过假山、透过窗口,又是新的一番天地。

这大概就是新奇性在中国古代园林造园中的体现。

从李渔设计的理念和生活格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和新奇性的人。

李渔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舒适和雅致,就是凭借了自己贵“新”的理念。

11(清)李渔著,刘仁译注,《闲情偶寄》,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第153页。

四、李渔造物的节俭、实用的造物观念
关于节俭这种造物观念,在计成的《园冶》中也有体现,《园冶》提出造园应遵循“当要节用”的原则,意思是正当需要的材料也应该注意节约,尤其是那些不可回收的材料更要珍惜,做到取材有度,例如:“石非草木,采后复生。

”有些废弃的边角料也可以循环利用,能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出其不意之效,如“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璺,冰裂纷纭。

”意即废瓦片也有可用之时,当作太湖石削后铺地,宛如太湖石从汹涌的波涛中生出;破方砖也可留作大用,绕着梅花图案磨出裂纹,仿佛梅花在纷纭的冰裂缝间竞相绽放。

有效的利用建筑材料,客观上不仅节约了造林成本,而且直接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

所以在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中,节俭的造物观念在很多地方都有提出,在《闲情偶寄》中,李渔作为一个没落的文人、造园家,节俭的观念更是普遍的体现在他日常生活的造物活动中。

在《居室部》的开篇就提到了这样的设计主张:“土木之事,最忌奢靡。

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

”李渔崇尚节俭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人皆可用”的宗旨上,他承认自己财力十分的有限“凡予所言,皆属价廉工省之事,即有所贵,亦不及雕镂粉藻之百一”,在文中更是处处提到节约的观点。

李渔在文中更是处处强调器物的实用性,我认为强调器物的坚固耐用,延长了器物的使用寿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经济上的节省。

从现代的可持续的角度来讲,器物的坚固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器物延长使用寿命省去了人力和物力和财力。

李渔的造物活动都遵循着装饰不能太素也不能过于奢华,应当“浓淡得宜,物尽其用”。

《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大至房舍布局、小至洒扫的琐事,对房屋的构造、装修的布置、布景、道路通达、室内整洁、容纳合理都有详细的叙述。

可见李渔十分的追求房舍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李渔造园中的实用性的体现最令我印象深刻大概就是在对于“途径”的叙述,他强调在造园中,虽然最妙的路是一条迂回曲折的路,在沿途可以欣赏园中的景色,但是出于实用的考虑,最方便的莫过于近道,所以要另外开一道门来满足实用性的需求。

对于实用性的追求体现在其造物活动的方方面面中,李渔在关于屋檐的叙述中提到:“居宅无论精细,总以能避风雨为贵。

”还设计出简单实用的“活檐”,“活檐”就是在瓦檐下面再安一扇
板棚,在两头安上转轴,使房檐既可以撑开又可以放下。

晴天的时候就反过来撑,让正面向下,当做房檐外的顶格,下雨天就撑开正面,让正面朝上,用来盛接屋檐滴下的雨水。

简单却具有实用功能的设计是李渔的追求。

其实不单是住宅,在李渔的造物实践中,器具非但要求实用性,还要求舒适性。

在《器具部》中“橱柜”一节中,他强调橱柜制作最主要的是考虑它的容纳多少的器物,即“造橱立柜,无他智巧,总以多容纳为贵。


李渔拥有文人一般优雅的气质,所以他懂得珍惜生活,也懂得如何动手改变生活。

《器玩部》中床帐这一文中,李渔认为:“床帐乃半生相共之物,日居其半,夜居其半,万不能马虎对待。

”然后他提出了实用改造的方法:“一曰床令生花,二曰帐使有骨,三曰帐宜加锁,四曰床要着裙。

”文中更是对这四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帐使有骨”和“帐宜加锁”的目的一则防虫叮咬,二是可以扩大床上的空间,还可以在床上设置托板来放置鲜花来促进睡眠。

从中可以体现实用和新奇性相结合,发挥器物的实用功能的优势是李渔造物的特点。

从上课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适用”、“坚固”、“美观”三大原则很早就伴随着维特鲁威的建筑理论的提出延续至今,“适用”就是实用。

从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初发一共筑造人类的生存空间,使人和人、人与物、人与环境更加协调,李渔的造物思想完全的体现了这些观点。

五、对当代设计艺术和生活态度的启发
倡导娱乐是对人性的解放,是对人欲的肯定和赞扬,娱是一种方式,乐是一种追求,娱乐的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观照。

《闲情偶寄》这一书其实就体现了许多娱乐性的思想以及李渔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形容自己:“吾虽贫贱一生,播迁流离,不一其处,虽债而食,赁而居,总未尝稍污其座。

”他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坎坷以及辛酸,但是依然保存着乐观的心态。

李渔是一个有着生活雅趣的人,也有着文人所有的品味和生活情调,即使是一棵不起眼的树、一盆摆在角落的花,经过他的收拾都能具有文化和艺术气息。

这其实也体现了当时整个社会享受娱乐化生活,李渔在生活中娱乐,以新为乐,寓娱乐于造物,寓造物于生活。

设计他生活的房子,设计门窗桌椅板凳,设计饮食器具,设计山石园林,尽管落魄,但是穷俭之人有他们的生活,也有他们特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