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21修正)

合集下载

2021年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2021年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欧阳光明(2021.03.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制定、设施的建设、线路的经营、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第四条城市公共交通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积极扶持、有序竞争、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改进公共交通系统,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出租汽车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具体管理部门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秩序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第二章规划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应当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第九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并保证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第十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例和规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和优化方案。

第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规模、公共交通设施的用地范围、枢纽和场站布局、线路布局及设施配置、公共汽车和电车专用道、无障碍设施配置等。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21年)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21年)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1.18•【字号】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95号•【施行日期】2021.01.18•【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11年5月25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1年7月22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根据2016年12月22日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7年3月30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49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18年10月30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2018年11月30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0月21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65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保护区及设施保护第四章运营第五章综合开发第六章安全应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综合开发、设施保护及其管理等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单轨、磁悬浮等城市快速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安全运营、规范服务、综合开发的原则。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观山西路站管线及绿化迁改工作期间调整交通组织的通告-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观山西路站管线及绿化迁改工作期间调整交通组织的通告-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观山西路站管线及绿化迁
改工作期间调整交通组织的通告
正文:
----------------------------------------------------------------------------------------------------------------------------------------------------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观山西路站管线及绿化迁改工作期间调整交通组织的通告根据我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建设工作的安排,决定自2014年8月24日起,实施轨道交通2号线观山西路站管线及绿化迁改工作。

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周边道路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届时将对诚信南路(观山西路至梨园路段)进行封闭施工,现将相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自2014年8月24日零时起至2016年3月31日止,诚信南路(观山西路至梨园路段)中断交通,禁止机动车通行。

二、往返市青少年宫方向的车辆请从碧海南路、梨园路通行。

三、取消梨园路北侧临时占道停车点,禁止机动车辆停放。

四、根据施工进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对观山西路及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进行局部调整,请广大驾驶人注意交通标志的变化,按序行车。

管线及绿化迁改工作实施期间给您的出行带来不便,敬请广大市民给予理解和支持。

特此通告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2014年8月21日
——结束——。

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03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贵阳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引发了地价昂贵、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面对城市空间容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建设地下空间是贵阳市化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和城市集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以轨道交通建设为标志,贵阳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呈现出大规模、多层次、多类别的趋势,但由于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起步较晚,缺少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地下空间建设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效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文在分析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历程、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科学引导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一、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历程(一)人防建设阶段(改革开放以前)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贵州省人防办资料显示,早在1937年,贵阳就修建了第一条防空壕。

解放后,在大范围开展“深挖洞、广积粮”的全国性战备运动的背景下,贵阳人防工程逐步发展,先后修建了大量的防空洞。

这一阶段的防空壕、防空洞等,仅作为一种建设工程用以躲避战乱,属于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萌芽阶段。

(二)平战结合阶段(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1978年,党中央提出了人防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

为适应城市的全面发展,贵阳市的人防建设随之转入平战结合阶段,被利用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开发类型涉及地下人行通道、地下排水管道等。

这一时期的地下空间利用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人防工程的平时利用率大大提升。

(三)高效复合阶段(21世纪以来)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停车困难、用地紧张等问题日益凸显,贵阳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大。

一方面,随着现代挖掘技术的进步和建筑水平的提高,贵阳市在原有人防工程的基础上,在城市重点区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发,出现了地下综合体、地下车库、地下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随着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贵阳进入“地铁时代”,极大地带动了站点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同时也昭示着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迈入高效复合发展阶段。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法规类别】城市交通运输【发文字号】市人大字[2018]3号【批准部门】贵州省人大(含常委会)【批准日期】2018.03.30【发布部门】贵阳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8.04.18【实施日期】2018.06.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市人大字[2018]3号)《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经2017年10月31日贵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18年3月30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8年6月1日起施行。

2018年4月18日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17年10月31日贵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18年3月30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保障运营秩序和运营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及其设施的规划建设、安全管理、运营服务、综合开发和应急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等城市大运量快速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是指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常安全运营而设置的轨道、隧道、高架道路(含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通风亭、车辆、车站设施、车辆基地、控制系统、机电设备系统、供电系统和通信信号系统。

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市政公用事业,实行企业化经营,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安全便捷、规范服务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重大事项。

市交通运输行政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投资、建设的组织实施和运营的监督检查。

市发展和改革、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财政、审计、公安、卫生、国有资产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监督、城市管理、林业绿化、环境保护、人防、消防、金融、应急等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21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21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21版)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21版)总则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应急预案适用本办法。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综合管理、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预案的综合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建设单位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建设单位负责辖区内施工单位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规范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修订等工作,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建设单位必须设置独立的应急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应急管理岗位,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及修订等工作。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18)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18)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18)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保障运营秩序和运营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及其设施的规划建设、安全管理、运营服务、综合开发和应急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等城市大运量快速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是指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常安全运营而设置的轨道、隧道、高架道路(含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通风亭、车辆、车站设施、车辆基地、控制系统、机电设备系统、供电系统和通信信号系统。

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市政公用事业,实行企业化经营,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安全便捷、规范服务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重大事项。

市交通运输行政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投资、建设的组织实施和运营的监督检查。

市发展和改革、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财政、审计、公安、卫生、国有资产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监督、城市管理、林业绿化、环境保护、人防、消防、金融、应急等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应急等相关工作。

供电、供水、通信等单位应当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正常需要。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负责实施本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综合开发。

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依照本条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和环境卫生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所需资金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相结合。

市人民政府根据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运营具体情况,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等各类公共资产和资源给予轨道交通项目一定补贴。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21年)

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21年)

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8.25•【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七十八号•【施行日期】2021.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02年5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6年6月22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0年9月17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3年11月21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根据2018年12月20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供水管理条例〉等9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20年5月14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21年8月25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管理条例〉等3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五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轨道交通管理,促进轨道交通建设,保障安全运营,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轨道交通,是指本市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本条例所称轨道交通设施,是指轨道交通的轨道、隧道、高架、车站(含出入口、通道)、车辆、机电设备、通信信号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以及为保障轨道交通运营而设置的相关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轨道交通管理工作,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 年)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 年)

附件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一、线网规划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线网由5条线组成,总长度为235公里;远景年线网由9条线路组成,总长度467公里。

预测2022年,贵阳市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量比例为4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3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2号线二期工程、3号线一期工程、S1线一期工程、S2线一期北段工程4个项目,总长度114.1公里。

2号线二期工程自油榨街至水淹坝站,线路长12.8公里,设站8座,投资84.75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2年。

3号线一期工程自东风镇至省电子工业学院站,线路长40.7公里,设站26座,投资284.27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1年。

S1线一期工程自望城坡至贵安站,线路长28.5公里,设站12座,投资154.79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S2线一期北段工程自西南商贸城至贵阳东站,线路长32.1公里,设站16座,投资204.30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1年。

到2022年,形成5条运营线路、总长176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另外,关于S2线一期南段,鉴于该项目沿线用地开发尚需时日,初、近期客流风险较大,应结合沿线发展和S1线一期工程建设运营情况,在建设和运营补贴资金落实的情况下适时启动建设。

(二)主要技术标准2号线二期工程、3号线一期工程、S1线一期工程和S2线一期北段工程均采用B型车6辆编组,其中,2号线和3号线最高运营时速80公里,S1线和S2线最高运营时速100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深化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728.11亿元,其中资本金占30%,计218.43亿元,由贵州省、贵阳市两级财政资金解决。

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主,并辅以多元化融资模式。

(四)实施保障近期建设项目由贵阳市政府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文献--全国33个一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汇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文献--全国33个一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汇总》

全国33个一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汇总百家号01-2021:04据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内地累计有34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公里。

这34个城市多以一二线城市为主,除了已经运营的线路,也有很多在建、规划的线路,当然也有局部二线城市至今未开通地铁,但建设和规划未曾落下。

整理了目前拥有轨道交通规划的33个一二线城市,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了解城市未来的线路情况。

1、北京轨道交通规划伴随着燕房线、磁浮S1线、西郊线的三线齐开,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达22条、总里程608公里、车站370座,其中换乘站56座。

2021年,北京还将有望开通三段地铁线路,具体线路为八号线三期四期局部路段〔珠市口站至瀛海站〕、六号线西延。

这三段线路重点加密北京西部和南部的轨道交通线网,届时北京地下交通网络将更加高效密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也将再增30公里,总里程到达638公里。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2021年线网由30条线组成,总长度为1177公里;远景年线网由35条线路组成,总长度1524公里。

2、上海轨道交通规划2021年12月30日开始,随着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及17号线载客试运营。

至此,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增至666公里〔其中,含磁浮29公里〕,车站数增至389座〔含磁浮车站2座〕,换乘车站增至52座,一共666公里,上海轨道交通运营世界第一。

据统计,上海在建的地铁线路有7条,分别是5号线南延伸段、8号线三期、10号线二期、13号线二期三期、14号线、15号线、18号线。

上海轨交建设指挥部消息称,上海2021-2021年轨交开展方案共计39条,总长约1050公里。

未来,上海将形成城际线、市域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根本实现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全覆盖。

3、广州轨道交通规划广州已开通运营的线路有13条:1、2、3、4、5、6、7号线一期、8号线、9号线一期、13号线一期、14号线知识城支线、A,设站83座,其中地下线公里、高架线公里,地下站68座、高架站15座。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中山路站、火车站站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中山路站、火车站站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中山路站、火车站站施工期间调整交通组织的通告【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布部门】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日期】2014.04.07【实施日期】2014.04.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中山路站、火车站站施工期间调整交通组织的通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需要,决定自2014年4月12日零时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分别在中山西路与公园路交叉口、火车站广场实施轨道交通1号线中山路站和火车站站建设工程。

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和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届时将对中山西路与公园路交叉口、火车站广场及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进行调整,现将相关事宜通告如下:一、中山路站点施工期间(一)公园南路(中山西路至市府路段)封闭施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二)中山西路与公园路交叉口由路口通行方式改为路段通行方式,从中山西路大西门方向进入路口的车辆禁止左转和右转;从公园路进入路口的车辆禁止左转和直行。

(三)将省府西路、市府路(公园南路至中华南路段)、河东路(河西路至公园路段)、河西路调整为单向通行道路;市府路(中山西路至公园南路段)单向通行方向进行换向;公园西路单向通行路段延长至中山西路。

1、省府西路:准许机动车辆从中华中路方向往公园路方向通行;2、市府路(公园南路至中华南路段):准许机动车辆从公园南路方向往中华南路方向通行;3、河东路(河西路至公园路段):准许机动车辆从河西路方向往公园路方向通行。

4、河西路:准许机动车辆从中山西路往河东路方向通行;5、市府路(中山西路至公园南路段):调整为准许机动车辆从中山西路往公园南路方向通行;6、公园西路:单向通行路段从恒丰步行街停车场入口延长至中山西路,准许机动车辆从飞山街方向往中山西路方向通行。

(四)取消市府路、公园西路占道停车点,禁止停放机动车辆。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7.11•【文号】发改基础[2016]1494号•【施行日期】2016.07.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16]1494号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报请审批<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2年)的请示》(黔发改交通〔2016〕308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为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支持和引导新区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发挥轨道交通网络效益,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同意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经济、适用、安全的原则,提高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水平,强化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

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加强设施、人员配备。

三、请你委认真吸纳有关部门和评估机构意见,统筹考虑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按照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时序,确保合理建设工期,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四、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建设规划审批(核准)项目,线路走向、车站数量、敷设方式、工程投资、建设年限、投资模式等项目基本建设方案不得随意变更。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五、项目审批(核准)工作不得进一步下放、转移审批(核准)权限,审批(核准)前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评估,建立公示和信息公开制度。

项目批复文件抄送我委,并按要求及时报送项目建设进展等情况。

六、请你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置。

我委将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建设项目稽察工作。

七、请依据相关规定做好项目后评价和竣工验收等有关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坑、隧道施工坍塌防范导则》(建办质〔2021〕42号)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坑、隧道施工坍塌防范导则》(建办质〔2021〕42号)

附: 《导则》的详细条款
1.2.5 盾构法 使用圆形钢壳结构保护、开挖、推进、拼装、衬砌和注浆等作业的暗挖施工 方法。 1.2.6 坍塌 城市轨道交通基坑、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岩土体、影响范围内建 (构)筑物及工程本体失稳、倒塌现象。 1.2.7 风险预警 在潜在风险事件或其他需要防范的风险发生之前,将现场巡查、监控量测及 相关风险征兆向有关部门及单位发出警示,报告风险状况,提出风险预控建议。 1.2.8 应急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基坑、隧道工程在施工中出现易造成坍塌的质量缺陷或出现险 情时便于采取处置措施而进行的预留、预埋等设计。 1.2.9 应急响应 风险预警发布后,有关部门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而进行的风险分析、 评估和论证,并采取控制措施的过程和行为。
4 认真推进《导则》落实
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建设、施工等参建各方要深刻认识 《导则》的出台对于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坍塌事故防范水平具有重要的 意义,结合实际,推进《导则》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督促指导。指导工程建设相关各方根据工程周边环境、地质水文条 件、施工工法等特点,采取相应的基坑、隧道坍塌防范措施,并加强责任落实管 理。
附: 《导则》的详细条款
2.2完善基坑、隧道施工防范暴雨措施 2.2.5 雨期开挖基坑(槽、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应加强对边坡坡脚、 支撑等的处理,暴雨期间应停止土石方作业。 2.2.6 汛期前,应做好周边河流、管线渗漏情况摸排,对隐患部位及时进行 处理。汛期施工时,应落实值班巡查制度,加强监测,与气象、防汛等部门建立 防汛联动机制,及时掌握气象、水文等信息。根据当地防汛预警等级要求,及时 启动防汛应急预案。
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将基坑、隧道施工坍塌防范纳 入培训内容,增强基坑、隧道施工坍塌防范风险控制意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一览(附规划图)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一览(附规划图)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览(附规划图)导读史上最全轨道交通规划,全国41个城市尽情浏览,新规划的城市-绍兴,芜湖,⽼牌城市北京、上海、⼴州、深圳,接下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是什么?由于本⽂内容均整理⾃⽹络、发改委及地铁公司官⽅⽹站,如有数据纰漏,欢迎指正!华东地区1上海在新⼀轮轨道交通线⽹规划(2015—2040)中,上海将规划1000公⾥市郊铁路(包括国家⼤铁路)、1000公⾥城市轨道交通、1000公⾥中运量公交系统(包括有轨电车、BRT等),形成效率和运量并重的客运交通⾛廊。

⾄2025年上海将新增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

据了解,此次公⽰的9条线路并⾮都是地铁,还包括了连接上海两⼤机场的的城际铁路快线,以及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

据悉,到2025年为⽌,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城际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多种模式的轨交线路,共计39条,总长约1050公⾥。

2杭州2013年6⽉20⽇,《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期建设规划(2013-2019)》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根据批复,在⼀期⼯程长约84公⾥线路的基础上,2013-2019年间,杭州市将建设2号线⼆期、4号线⼀期、5号线⼀期和6号线⼀期⼯程共计106.6公⾥的地铁线路,2019年杭州将形成总长约190公⾥的轨道交通⽹络。

3宁波宁波市轨道交通线⽹规划以三江⽚为核⼼,跨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连三⽚(三江⽚、镇海⽚、北仑⽚),沿三轴(商业轴、⽔轴、公建轴)形成三主三辅6条线、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

线⽹全长247.5 km,共设换乘站20座。

线⽹规划同时还预留了向市域⽅向延伸的条件。

规划线⽹建成后,对缓解城市交通⽭盾、⽅便居民出⾏、引导城市按规划⽅向拓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城市综合竞争⼒都将发挥重要作⽤。

4温州推荐线⽹由6条线组成,线路总长361.8km,设站128座,其中换乘站14座。

推荐线⽹中市域线4条,线路长269.3km;市区线2条,线路长92.5km。

郑州市轨道交通条例(2022年9月)

郑州市轨道交通条例(2022年9月)

郑州市轨道交通条例(2022年9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11.17•【字号】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5届〕第37号•【施行日期】2022.11.17•【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郑州市轨道交通条例(2015年6月26日郑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15年9月2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根据2021年10月29日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21年11月27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的《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2年8月31日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2022年9月30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的《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运营与服务第四章安全与应急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轨道交通管理,保障轨道交通安全,维护轨道交通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轨道交通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安全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指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地铁、城市轻轨等具有城市公共交通功能的交通工具和设施。

第三条轨道交通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优先发展、配套建设、安全运营、规范服务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轨道交通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轨道交通综合协调机制,统筹解决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安全等重大事项。

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机构是市人民政府组织领导轨道交通工作的办事机构,负责全市轨道交通的统筹、协调、服务、督查工作。

贵州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

贵州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

贵州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正文:---------------------------------------------------------------------------------------------------------------------------------------------------- 贵州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2012年11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通过2012年11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保障公众出行需要,维护乘客、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城市公共交通对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公共汽车客运和出租汽车客运。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交优先的原则,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资金、用地、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建立保障体系,确立公共汽车客运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出租汽车客运与其他客运方式协调有序发展。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客运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公共交通有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公安、安监和工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做好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生产、打击非法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行为、维护城市公共交通治安秩序等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与过街通道接驳工程设计及管理措施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与过街通道接驳工程设计及管理措施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与过街通道接驳工程设计及管理措施探讨摘要:本文以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白云中路站与白云区云峰大道、白云中路人行地下过街通道接驳工程施工为例,通过专项设计、施工以及过程监管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开展轨道交通场站接口管理工作,以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轨道交通与过街通道的功能互通,同时为类似施工作业提供相关管理经验。

关键词:轨道交通接口方案设计,施工管理0.引言近二十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突飞猛进,随着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压力、土地稀缺等问题接踵而至,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不仅可以减缓交通压力,同时肩负着增大土地利用率的重任[1]。

随着贵阳市如火如荼的轨道交通建设,轨道沿线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如何引导人流、积聚人流,无疑成为关注的重点,两者间的接驳空间更成为设计研究的焦点,而如何规范开展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商业地产的联络通道接驳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1.现行政策法规为提升轨道交通沿线和场站周边物业开发价值,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带来的增值效益,实现轨道交通与周边物业客流的良性互补,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多渠道筹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资金,结合贵阳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贵阳市交通运营集团根据《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市人大字〔2018〕3号)的相关规定,制定了《贵阳市轨道交通场站接口管理办法》,从而规范开展轨道交通场站接口管理工作。

本文以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白云中路站与白云区云峰大道、白云中路人行地下过街通道接驳工程施工为例,通过专项设计、施工以及过程监管等一系列管理措施阐述轨道交通场站接口管理工作的开展流程。

2.工程概况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白云中路站与白云区云峰大道、白云中路人行地下过街通道处于相邻位置,人行地下过街通道为地下一层结构,与轨道交通2号线白云中路站以通道方式接驳,在轨道交通白云中路站南端夹层(即负一层)、2号出入口侧墙分别预留一个6.5m和3m宽的接口与人行地下过街通道05号、06号出入口连接,该地下通道与既有轨道交通车站及区间隧道结构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2021年整理)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2021年整理)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2019年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 1 -第二章前提条件........................ - 1 -第三章系统功能核验.................... - 3 -第一节土建工程 ..................... - 3 -第二节设备系统 ..................... - 7 -第三节车辆基地 .................... - 31 -第四节控制中心 .................... - 32 -第四章系统联动测试................... - 32 -第一节轮轨关系 .................... - 32 -第二节弓网关系 .................... - 36 -第三节信号防护 .................... - 40 -第四节防灾联动 .................... - 44 -第五章运营准备....................... - 49 -第一节组织架构 .................... - 49 -第二节岗位与人员 .................. - 50 -第三节运营管理 .................... - 52 -第四节应急管理 .................... - 54 -第六章附则........................... - 56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与轻轨》的通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明确地铁和轻轨工程项目初期运营前设施设备系统功能和运菅管理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发布时间:2022-01-18T08:03:14.94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4期作者:曹远均[导读]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很多,需要各方面的协调。

例如,在建设过程中,城市道路的占用和公共设施的中断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提高其效率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风险控制是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阶段识别、评估、研究和控制项目风险的技术。

它能及时发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不仅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顺利进行,而且能提高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控1 轨道交通工程特点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很多,需要各方面的协调。

例如,在建设过程中,城市道路的占用和公共设施的中断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不是公益性项目。

需要有一定的利润点,所以在项目投入使用前也要保证项目有一定的正现金流。

在参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也需要从项目建设、运营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并制定详细的应急计划,以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2.1 设备方面的风险辨识因素设备及设施是城市轨道交通运作系统的基本元素,包括基础设施、车辆系统、电源系统、通讯系统和信号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等等。

因此,及早识别危险因素,对于防止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2.2 工程环境安全风险因素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受到项目环境安全的影响。

环境安全风险是指工程实践对环境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超出了环境的范围。

在环境的负面影响下,最直接的就是地面上沉陷建筑的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21修正)【发布部门】贵阳市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6.07【实施日期】2021.06.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17年10月31日贵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18年3月30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0月30日贵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2021年5月27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的《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建设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四章运营服务第五章综合开发第六章应急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保障运营秩序和运营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及其设施的规划建设、安全管理、运营服务、综合开发和应急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等城市大运量快速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是指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常安全运营而设置的轨道、隧道、高架道路(含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通风亭、车辆、车站设施、车辆基地、控制系统、机电设备系统、供电系统和通信信号系统。

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市政公用事业,实行企业化经营,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安全便捷、规范服务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重大事项。

市交通主管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投资、建设的组织实施和运营的监督检查。

市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财政、审计、公安、卫生健康、国资、市场监管、应急、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园林绿化、林业、生态环境、人防、金融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应急等相关工作。

供电、供水、通信等单位应当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正常需要。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负责实施本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综合开发。

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依照本条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和环境卫生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所需资金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相结合。

市人民政府根据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运营具体情况,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等各类公共资产和资源给予轨道交通项目一定补贴。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综合开发,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政策和资金支持。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社会公众应当遵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有权投诉、举报危害运营安全的行为。

第二章规划建设第十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当依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编制,并与城市其他专项规划相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分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线路沿线用地详细规划(含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以及相关的专项规划。

第十一条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应当征求市级相关主管部门、沿线县级人民政府等有关方面的意见,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沿线用地详细规划以及相关的专项规划,按照程序报请批准。

经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设施用地应当纳入详细规划,明确空间布局、用地指标、线路走向、站点功能与位置,以及其他配套需求。

第十三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及其配套设施用地的控制管理,优先安排用地。

城市轨道交通及其配套设施用地,未经法定程序调整,不得改变其用途。

第十四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详细规划划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用地规划红线,严格控制建设其他项目。

确需与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连接、合建的项目以及其他设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征询市交通、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主管部门意见,并出具规划条件,办理审批手续。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使用地下空间,应当根据规划审批条件,在确保其上方建(构)筑物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程序征求相邻利害关系人意见后依法使用。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已有建(构)筑物和供电、供水、排水、输油(气)、通信等设施进行调查、记录,并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

涉及的档案资料,相关部门、单位应当提供。

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在已有建(构)筑物和供电、供水、排水、输油(气)、通信等设施资料不全或者缺失的地段勘察、施工,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避免造成建(构)筑物和设施的损坏。

第十六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迁移管线、管道及其构筑物的,由所有权人组织实施,与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共同协商确定迁移方案,迁移费用由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承担;所有权人要求增加管线或者管道容量、数量,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提高标准的,增加的费用由所有权人承担。

第十七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对城市交通造成影响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拟定交通疏解方案,由市公安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市交通、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主管部门审查,向社会公布后实施。

第十八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合格后,可以试运行;具备试运营条件的,可以试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建设工程档案资料。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九条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主体。

市交通主管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责任主体。

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

第二十条城市轨道交通应当设置控制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

控制保护区范围包括:(一)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米内;(二)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地面线路和高架线路结构外边线外侧30米内;(三)出入口、通风亭、车辆基地、控制中心、变电站、冷却塔等建(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外侧10米内;(四)轨道交通过河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100米内。

重点保护区范围包括:(一)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米内;(二)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地面线路和高架线路结构外边线外侧3米内;(三)出入口、通风亭、车辆基地、控制中心、变电站、冷却塔等建(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外侧5米内;(四)轨道交通过河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米内。

因地质条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控制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范围的,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市交通等相关主管部门审核确定。

第二十一条城市轨道交通重点保护区内除必需的接驳通道和市政、园林、环卫、人防等工程外,不得进行其他建设活动。

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下列施工作业活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申请行政许可的,有关部门应当书面征求市交通主管部门的意见:(一)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除建(构)筑物;(二)从事建设勘察、钻探、打井、打桩、挖掘、地下顶进、灌浆、爆破、降水、地基加固、锚杆、锚索等施工作业;(三)修建塘堰、开挖河道水渠、疏浚河道、泄洪排水、采石挖沙;(四)敷设管线或者设置跨线等架空作业;(五)穿凿通过轨道交通路基的地下坑道;(六)大面积增加或者减少载荷等可能危及轨道交通设施的活动。

前款规定的施工作业活动不需要行政许可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施工作业前书面告知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

第二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对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可以进行施工作业影响区域动态监测,进入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巡查。

发现施工作业危及轨道交通安全的,有权要求停止施工作业、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三条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采取技术保护和监测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性检查和评价,发现隐患的,应当及时排除。

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或者运营安全需要拆除控制保护区内建(构)筑物,修剪、迁移、砍伐树木等种植物的,应当依法办理手续、签订协议,给予补偿或者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一)擅自进入轨道、隧道或者其他有禁入标识的区域;(二)在车站、车厢和其他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相关的区域携带国家管制的器具,携入或者放置易燃、易爆、有毒和放射性、腐蚀性的危险品;(三)非法拦截列车运行、阻断运输;(四)强行上下列车;(五)攀爬或者翻越围墙、栏杆、闸机、电扶梯等;(六)擅自操作有警示标识的按钮、开关装置,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七)擅自移动、遮盖、污损安全消防警示标识、疏散导向标识、轨道交通指示标识、测量设施以及安全防护、监视等设备;(八)在轨行区上放置、丢弃障碍物,向列车、维修工程车以及其他设施等投掷物品;(九)损坏路基、隧道、高架道路(含桥梁)、轨道、车站、车辆及其附属设施等;(十)损坏和干扰机电设备、电缆、通信信号系统;(十一)在地面线路轨道上擅自铺设平交道口、平交人行道;(十二)在地面线路或者高架线路轨道两侧修建妨碍行车瞭望的建(构)筑物或者种植妨碍行车瞭望的树木;(十三)其他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行为。

前款第二项禁止携带的物品目录由市公安机关、交通主管部门公告,并由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在显著位置公示。

第四章运营服务第二十五条市交通主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轨道交通服务规范;(二)制定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三)制定并组织实施轨道交通沿线各站点公交线路接驳换乘方案;(四)对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向社会公布;(五)监督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履行安全运营责任;(六)受理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的投诉;(七)依法查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八)法律、法规、规章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六条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制度,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二十七条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保持出入口、通道的畅通,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安全、消防、疏散等各类标识。

在与出入口合建的周边物业范围内设置导向标识的,周边物业的所有人、使用人和管理人应当配合。

第二十八条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依据服务规范向乘客作出服务承诺,提供安全、公平和便捷的客运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