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精选五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精选五篇)
第一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课堂是完成教学目标最主要的场所,如何让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高效的导入。

导入要注重情景设计,情景的设计要巧妙、有趣、有新意、有目的性。

常见的高效导入有下面几种:
①“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

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等,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够高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化学故事”导入法。

例如:水的揭秘、二氧化碳致人死亡、酸的腐蚀性等小故事。

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结果不仅让学生获知解惑,也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节课中得以体现。

③复习—温故知新导入法。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④谜语导入法:
学生对猜谜语兴趣很浓,有些知识可以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空气》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

这个谜语说后,学生兴趣盎然,头脑中产生了问号,迫不及待要解开这个迷,从而促使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其素材要靠平时收集,要有科学性。

二、高效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思想的渗透,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

可以在预习导引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
设计初步方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行的与不可行的),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

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实验来测定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系统的探究。

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当然基本上都是从资料上找的,但我们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臵的优点和不足。

并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实验报告。

倡导探究性学习,必须深挖教材内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信息源。

教材是探究性素材的发源地。

实际上,教材中许多的演示实验和有关数据表格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很有必要对教材中那些能引起探究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

三、高效的课堂实验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化学教师要组织学生高效进行实验教学,启发学生实验假设,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

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①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体验快乐。

教师尊重学生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有个性的实验,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实验。

如S与O2反应,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有的观察到S粉先熔化再燃烧,有的观察到淡蓝色火焰,有的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等,应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反思自己不足。

②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比实验本身更重要。

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实验操作中,常常由于装臵的气密性和温度差等问题使红磷燃烧停止后需较长的时间冷却,或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情况,造成实验现象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

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并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促使实验成功,不能听之任之。

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更别谈实验的高效性了。

③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仪器。

如在完成教材上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学习后,可以创设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利用废旧干电池设计实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学生可以利用家里的现成材料(废干电池、白醋、铁丝、剪刀、砂纸等)作为实验用品来完成实验。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有利于他们提高以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特别是一些经典实验更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秀范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设计闪耀着科学家的智慧,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步发展到独立的原创实验,能高效地提高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高效的课堂提问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

然而多数教师都感觉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上课更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交流逐渐产生隔阂感,这给化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

那么,作为化学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可以帮助扭转这种状况。

①提问应具有思考性
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

在设计“微粒之间有间隔”预习导引时,针对课本水与酒精的混合,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玻璃管上空的空隙里有什么?如
果实验过程中,向玻璃管中先加酒精后加水,现象会如何?
②提问应具有艺术性
例如,在检查原子的构成预习效果时,不是问原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而是展示一幅图,通过这幅原子结构模拟示意图,请学生谈谈对原子的结构有哪些认识?③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

④提问应具有探索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教师不必要也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给出确定的答案,有的问题科学家都在研究中,但应该知道并能指导学生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虽然提问是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武器,但并非提问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同样不可取。

因为过多的提问,学生精
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也就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因此,还要把握好提问的密度,做到适度适时。

五、有效的练习
我认为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了解学生,从而设计有效习题。

①、精心选题。

所谓精心选题,就是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和学生特点的题目。

一般在教材中,每一章节后都留有“练习”。

课本“练习”中的题目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所以教师首先要重视并让学生解决好这一部分练习。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练习。

有效的课堂练习在设计时既要体现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又要引导学生学会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渗透一些重要的化学思想。

②、对课堂练习进行有效评价。

善用评语来评价学生的课堂练习,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做到:指导方法,激发兴趣,强化动机,积极引导,
拓宽思路,自主创新,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课堂练习时间要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的时间要安排充足,若时间少,练习量就小,对所学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基础层面的练习,不能深入进行拓展练习,课堂效率和效果自然受影响。

总之,有意识的提高课堂效率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努力的去研究、思考。

第二篇:初探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初探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磨桂英
【内容摘要】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

如何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
本论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首先是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老师,让学生喜欢化学,从而提高兴趣所在;其次,生成高效课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开展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分层次教学;最后,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重视反思,多写教学后记,多积累经验。

如何搞好教学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变老的话题,因为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实施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也应是常教常新,而且还应根据课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这样也使学生耳目一新,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

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

因此,在具体的教
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

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

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2.让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

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策略——生成高效课堂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

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
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探究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

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

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

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2.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0.03%。

但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例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那么针对上述的因素,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有什么观点呢?很多学生进行了预测: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猜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不变;有的学生说,要视具体的环境而定,风能将含量高的吹向含量低的地方;还有的学生说,晚上没有光了,光合作用不发生了,所以晚上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于白天。

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

3.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成几个等级,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后进生的发展。

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

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
的学习。

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

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反思——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

教师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血。

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归纳和总结;另外,再具体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忽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

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

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

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

第三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路径初探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路径初探
---感悟性学习
摘要: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感悟。

本文通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感悟性学习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 化学教学;感悟性学习
一、问题的产生
知识本位”与“教学相长”的距离。

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发现:在一些学校,“满堂灌”依然在唱主角。

学生坐在教室里,眼睛盯着黑
板,心思却在无边无际的遐想中遨游,完全成为了课堂的局外人;教师则以“主人”的身份掌控课堂,满腔激情地唱着“独角戏”。

这样的课堂,教师讲得自我陶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豪情满怀,学生听得索然无味。

在那些低效甚至负效的课堂上,教师把教材、教辅、教案视为宝典,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亦步亦趋、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这种课堂教学的引导之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无从谈起。

“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1 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

唯有敢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经历’‘经验’,学习的过程才会充满生命的律动,并因这样的律动而激发出师生的情感,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以知识为中心,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则是一种“生命课堂”,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往,我们总认为教师教学的时候学生就在学习,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它的结果是确定并可以量化的,“教学与学习”这一术语的含义往往是“教学及其策略”,很少关注学习本身。

而在“生命课堂”内,学习应该是一种带有反思色彩的智慧活动,这种活动使学习者能够应用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或评价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影响他在课堂内的思维活动,形成新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最具有价值的应该是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新课程标准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并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逐步形成了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感悟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这些学习方式中,感悟性学习作为一种区别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提倡和推广。

什么是感悟?现代心理学认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也就是指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一种对感情的感知方式。

所以,感悟性学习应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外部世界的交往之中,进而生成反思与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

很多人认为这种学习方式适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中使用,但实践证明,在课堂内同样可以运用“感悟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更好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得建构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以下是本人以感悟性学习提高课堂高效的初探。

1、感悟性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

” 体验意味着主体的觉醒、心灵的唤醒,需要体验者的积极参与。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本,而体验性学习恰恰体现了这种主体性。

在感悟性学习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可以将客观知识在个体的身上“活化”、“生命化”,使其成为个人经验中的有机成分,成为“我的知识”。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习。

例如高一的《环境保护》、《无机非金属材料》,高二的《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合成材料》等。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将外部的知识通过他们自己搜集资料、讲演或表演形式,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同时还能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体验学习的快乐。

例如《环境保护》这节课时,可以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搜集关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的知识,并通过小论文、小品、辩论赛、知识竞赛、海报等多种形式予以展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既增强了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使课堂多姿多彩。

另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热情的一条很好途径,如果将课堂内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由一些学生来演示,更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实验现象的感悟和体验。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例如上高三实验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展示给其他小组的成员,共同探讨得出不同类型实验方案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并挑选一些优秀设计在实验课上进行实际操作。

在这些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堂内,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很大限度地发挥,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感悟性学习更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课堂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课堂设计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设计课堂的学习活动,这些设计虽然有各种理论依据支撑着,却往往会忽略学生的现场感受。

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上《乙酸》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并要求他们说明作出选择的原因。

教师本以为学生平时喜欢做实验,会先选择学习乙酸的性质,但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先学习结构,因为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结构才是决定性质的本质原因,单纯学习乙酸性质只能了解一种物质,从结构再去学性质则可以学到一类物质。

也有学生提出,如果先学了性质,做了实验,再学习理论性的知识就枯燥没兴趣了。

从学生的陈述可以发现,以往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感受出发去设计课堂,并没有真正明白学生们的内心需求。

最后这节课采用学生所选择的学习方式,由学生派代表来做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在课堂最后请学生谈学习体验,推选本节课最佳表现同学,非常圆满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