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院《水文学》教学大纲
《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301005课程名称:地理水文学英文名称:Geographical Hydrolog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36课时学分:2适用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地图学地球概论气象气候学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地理水文学是地理学、水文学的分支,在地理科学中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
作为师范类地理科学来说,是一门基础课,是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采取室内理论学习与室外野外实践相结合的办法。
室内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理论;地球水圈内、各水体的性质、组成、分布、运动状态;人与水环境的关系。
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水文学的各种图表;运用公式计算水文学数据;能够进行地理水文学野外调查、测算与分析。
教学实践需要野外典型的观察点;水文站;水利工程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之以直观法和练习法手段:传统手段(四)实践环节属于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践课,共14天。
课程野外实践主要内容:在水文观测站的河流断面上进行河流水情要素的测定与计算;野外地理水文调查;水利工程的水文学原理分析。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章节主要内容讲授习题野外小计绪论水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2 2 采用传统板书形式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循环 4 4 第二章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性质、分布、运动14 14 第三章海洋水的性质、组成与运动8 8 第四章地下水的性质、类型及运动 6 6 第五章人类活动与水环境 2 2合计36 14天36课时+14天备注:若遇法定假日可作相应的调整。
(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地理水文学与气象气候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有很多的联系。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水文学》黄锡荃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主要参考书:《自然地理学》刘南威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2.《自然地理学》(第三版)伍光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二、教学内容纲要(注:以下“△”表示重点内容,“○”表示难点内容,“△○”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水文现象、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水文学体系;水文学的发展史等。
《水文学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水文学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水文学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本科生,其中《水文学原理与应用》(I)在大三的上学期开设,《水文学原理与应用》(II)在大三的下学期开设,《工程水文设计》在大四的上学期开设。
课程内容设置面向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及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从水文循环出发,对水文学原理、水文分析和水文设计进行系统讲解,突出基本理论、结合生产实践、体现水文科学的发展前沿。
新世纪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合格水利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水文学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流域水文循环的基本原理、流域水文计算和工程水文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工程水文设计和计算;掌握有关土壤水和地下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及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水资源规划和管理。
【课程主要内容】《水文学原理与应用》课程的重点是:系统介绍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原理、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及工程水文设计。
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原理、方法和应用有机结合,体现知识体系逻辑性和系统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解决办法:加强对水文循环过程中的现象和原理的讲解,提高学生对客观自然界的认知能力。
在介绍水文学基本原理时,十分注意从原理到方法的自然过渡,注重科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
《水文学原理与应用》(I)中主要从降水、蒸发、下渗、产流和汇流等过程来介绍流域中的水文现象及水文过程中的原理;从探讨流域水文过程的规律性,来讲解流域产汇流的分析及计算方法;从水文现象的随机性及其统计规律出发来讲解工程水文设计方法。
《水文学原理与应用》(II)中则着重介绍降雨下渗以后的土壤水分运动和地下水运动的现象和原理,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相联系,全面反映出流域中的水循环过程。
通过认识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中的水分运动规律,介绍农田水资源管理中的基本原理;通过认识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介绍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基本原理。
《水文学》教学大纲
《水文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水文学(Hydrology)课程编号:1706034学分:2.5学时:总学时32 讲授学时:24 讨论学时:2 实验学时:6开设学期:第3学期授课对象:农资、环境工程、渔业资源等本科学生课程级别: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水文是水利、水电及一切与水资源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前期工作的基础,是水利建设的尖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水资源水利的基石: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水体的基本水文规律,掌握降水、下渗、蒸发、径流等水循环要素的物理机制和变化规律,掌握产流、汇流等水文计算原理与方法。
二、课程简介(200字左右)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存在、数量、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运动的科学理论,以及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学生通过水文课程的学习及对水文规律的研究,从而撑握自然界中水量和水质变化及发展的趋势和动态,最终为开发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教学内容概况:水温、水色和透明度观测,水位、流速、流量测量,下渗模拟。
实验报告要求:有完整的操作步骤和正确的实验结果。
主要仪器设备:水压计,水糟,流速仪,水位尺等实验指导书名称:无实验项目一览表四、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水体的基本水文规律,掌握降水、下渗、蒸发、径流等水循环要素的物理机制和变化规律,掌握产流、汇流等水文计算原理与方法。
五、教学方法1.教学方式PPT+板书2.考核方式上课提问+考试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1.主要参考书目①《工程水文学》,魏永霞,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8月②《水文预报》,林三益,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1年③《现代洪水预报技术》,葛手西,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9年④《水文学原理》,芮孝芳,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8月2.文献阅读要求通过学校电子文献库,查阅海洋、河川水文、地下水、湖泊、水文预报、水环境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照课本内容,经消化吸收、综合归纳后,全面了解水文学的应用和发展。
《水文学》实验教学大纲
《水文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英文):水文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实验学时:54/10
课程总学分/实验学分:3/
开设实验项目数:4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掌握河流水位、流速及流量的测定方法;填绘世界各大洋洋流图;
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绘制与分析。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水尺1个(或自记水位计1个),流速仪1台(或皮尺1
个、秒表1块),测深锤,经纬仪1台,水温表1个;填图用世界地图;某地区地形图等。
三、实验项目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四、成绩考核方式与评定(考试、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实地测验和实验报告
五、主要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本大纲主撰写人:许民审核人:
2007年10 月日。
《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ydrology课程编码:203207课程类型:通修课程学时:32 学分:2适用对象:工科专业木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I )、概率论、水力学、供水水文地质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水文学》屮国建工出版社,2006;《水文学习题》西安建筑科技人学印;《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东南人学出版社,2003;《水文学的概率统计基础》水利电力出版社,1981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的性质水文学是研究水文现彖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工程上应用的科学,是给水排水丄程专业的一门重耍的专业:基础课程。
2.本课程的目的设置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木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掌握水文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木概念、基木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为学习给水排水专业课程及培养在给水排水工程领域从事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专业需耍,应使学生了解水文现彖的基本特点,掌握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学会水文分析计算的方法,熟悉水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应用,以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有关基本业务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专业工作解决水文问题打卜•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内容及要求:理解并掌握水文现象及水分循环的概念、组成及分类;了解水文学的分类及与木课程的内容;了解水文学与给水排水工程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水文现象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重点:水文现彖及水分循环的概念,水文现彖的四种运动形式。
难点:水文现彖的特性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水文学一般概念与水文测验内容及要求:1.理解并掌握河流与流域的概念;了解河网、干流及支流的概念与分级;了解河床基本特征(包括各种断而的划分与特性,及了解各断面、各参数的作用);理解河流的分段及每段的河流特性;理解并掌握流域和分水线的概念、分类,并能够通过练习独立绘制流域的分水线、计算流域的面积;2.掌握河川径流的概念及表示河川径流特征表示参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理解并掌握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时期,了解影响河川径流的主要因素,了解地下径流和过程线的概念;4.掌握闭合流域概念,会区分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理解并掌握闭合流域的平衡方程式;5•了解河川水文资料的观测方法:水位观测、流罐测算、泥沙测算;6•理解并掌握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绘制和延长,了解其应用。
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05级起使用)总学时数:66(讲授48学时,实验18学时)课程学分:3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地球概论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地质学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地球组成物质、结构构造、地壳发展历史及其演化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地质现象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建立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的有机联系,并为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完成总论(地球的结构和地质年代等)、地球组成物质(矿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和矿床)、结构构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地震、大地构造学说)和地壳发展历史(地史的研究方法及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史)等内容的课堂教学以及部分地质学的实践教学。
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除课堂讲授外,还安排必要的实验和实习,课程教学中还应尽可能利用实物、模型、图表、幻灯和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加强直观性教学。
三,课程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绪言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矿物第三章火成岩第四章沉积岩第五章变质岩第六章矿床第七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第八章地震第九章大地构造学说第十章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第十一章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第十二章早古生代第十三章晚古生代第十四章中生代第十五章新生代合计1244442426322332484222818绪言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分支学科二,地质学的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三,地质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第一章总论教学要求1,熟悉地球的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和外部圈层构造。
2,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及特征。
3,掌握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的概念。
4,掌握年代地层表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概况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二,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和重力,地磁,地热。
水文学及水资源学教学大纲
《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水文与水资源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水文监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发展概况。
为专业课的学习、水土保持规划及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编制、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水资源管理等打下初步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讲课2学时)1.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水文学分类。
2.水文与水资源学与本专业的关系。
3.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4.水文与水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水文与水资源学地发展现状。
第一章、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讲课3学时)1.自然界的水分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水循环概念及模式、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周期、我国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2.水量平衡:水量平衡的概念、水量平衡的原理、水量平衡方程本章重点:水循环模式和类型、水量平衡方程的建立第二章、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讲课3学时)1.统计参数:均值、中值、众值、离差系数、偏差系数。
2.经验频率曲线:重现期、经验频率、经验频率曲线的绘制与使用。
3.理论频率曲线:皮尔逊III型曲线、克里茨基――闵凯里曲线。
4.频率的计算方法:适线法。
本章重点:重现期的计算方法,频率的计算方法――适线法第三章、降水(讲课2学时)1.降水类型及特征: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基本要素、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表示方法。
2.流域平均降水的计算: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客观运行法、降水资料的分析与插补。
3.影响降水的因素及我国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本章重点:流域平均降水的计算、降水的基本要素第四章、下渗(讲课2学时)1.下渗的物理过程: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下渗水的垂直分布特征、下渗的基本要素。
2.下渗理论和经验公式:饱和下渗理论、非饱和下渗理论、霍顿经验方程、霍尔坦经验方程、考斯加科夫经验方程。
水文学原理B教学大纲
水文学原理B教学大纲01.教学单位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02.课程代码:64100703.课程名称:水文学原理B04.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Hydro I ogy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06.课程性质:选修07.课程学时:48学时08.课程学分:309.授课对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开课学期:5学期(秋季)10.选用教材:缪纫主编:《水文学原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芮孝芳主编:《水文学原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13.大纲执笔人:14.课程中文简介:水文学原理是关于地球上水的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主要内容包括河流和流域特征、降水、植物截留与填洼、土壤水、下渗、蒸发与散发、产流机制研究、流域产流、流域汇流等内容。
15.课程英文简介:Principle of Hydrology describes the existence, distribution, migr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water in na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hydrologic cycle. It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Ground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ich enables the student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and catchment, and the processes of rainfall, plant interception, depression detention, infiltration, evaporation, runoff and confluence.16.课程包含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该课程以水量平衡为理论基础,讲述水文循环的物理过程、水文循环各要素形成的物理机制、各种水文现象及特征、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数学物理模拟方法,为水旱灾害的模拟及预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应用和研究做好知识准备。
渭南师院水文学课件14河流地质作用
释放(垂直河道、 水平方向)
表层流 底层流
凸岸: 堆积、边滩
凹岸:
侵蚀 崩塌、坍江 陡坎深槽
裁弯取直 牛轭湖
河床演变与 沿岸区域发展
• 横向摆动——影响城 市规划、产业布局 (港口、取水、防汛)
• 河势变化——一弯变、 弯弯变;
• 河流下切——谷坡变陡——重力崩塌 ——滑坡——(水)——泥石流——洪积
扇
长江三峡——巴东山体滑坡
长江三峡新滩大滑坡
泥石流:陡坡、 泥沙储备、暴雨 洪水引发
向源侵蚀
• 河源向河谷上游推进(下切作先导) • 河流袭夺——低水系兼并高水系、扩大
第十四章 河流地质作用
• 河流形成 • 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单元发育 • 地质作用与河流地貌发育 • 流域与水系 • 流域地貌结构 • 河流水利问题
河流形成
• 河流——流水的沟谷
• 形成——潺潺溪流,汇成滔滔江河
坡面 沟 谷—暂时性、经常性
——汇水特征——内流、外流
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单元发育
流域面积 • 流域扩大——水量、能量增大
控制河流侵蚀因素
下切不可能无限发展,切穿地壳 • 侵蚀基面——汇水水体水面
——全球基面——海面 ——局部基面——湖泊、水库 基面以上侵蚀,基面以下淤积 • 夹沙能力——流量、流速、含沙量、河 岸物质的抗蚀能力
河流纵剖面——均衡剖面
旁向侵蚀
• 水流的能量——势能(海拔)、动能(流速、流量)
作用方式——侵蚀、搬运、沉积
(时间、空间差异)
粘土 粉沙
砂
侵蚀
搬运
沉积
砾石
河流侵蚀
• 侵蚀方式 下切侵蚀——水流重力冲刷,垂向侵蚀 向源侵蚀——伴随下切侵蚀,河流源头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水文学(Hydrology)
课程编号:
083931003
总学时:36/18
适用对象:地理科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教学目的:《水文学》是给地理科学本科生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目的在于阐述水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水文科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教学任务: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第一,使学生掌握水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水质测量的基本技能;第二,培养具有双语教学基础的地理教师,以适应未来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水文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特征、形成、运动变化及地理分布的规律。
掌握研究与考察水文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
此外水文学还要为后续课及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工农业生产,联系城市发展及中学教学等方面的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获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用双语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原有公共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常用水文专业词汇,了解地学类文章的特定表达方式和阅读技巧,提高专业文献的英语阅读水平。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水文学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对象
第二节水文学的研究方向与分支学科
第三节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水文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水文学的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水文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任务;掌握水文学研究对象和水文现象的特点,了解水文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第一节地球上水的分布
第二节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三节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定义和机理、水量平衡的原理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研究进展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水循环的类型,掌握水循环的定义和机理、水量平衡的原理,了解水循环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水循环的基本环节
第一节蒸发与散发
第二节水汽扩散与输送
第三节降水
第四节下渗
第五节径流
教学重点:水面蒸发的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水汽扩散与输送的方式,降水的影响因素和面雨量的计算方法,下渗的物理过程,径流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面雨量的计算方法,下渗的物理过程,径流的形成过程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面蒸发的物理机制,理解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下渗的物理过程和径流的形成过程,能结合实例分析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和土壤蒸发的影响因素,能计算某个区域的面雨量。
第四章河流
第一节河流、水系和流域
第二节河流的水情要素
第三节径流形成的理论与计算
第四节水文统计方法
第五节河流水文情势
教学重点:水系类型、径流形成的理论与计算、河流水文情势
教学难点:径流形成的理论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河流、流域和水系的概念,掌握径流的形成理论和计算方法,知道河流水情要素、水文要素的表示。
第五章湖泊、沼泽与冰川
第一节湖泊
第二节沼泽
第三节冰川
教学重点:湖泊的分类和运动、沼泽的定义和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冰川的类型和成冰机制、冰川分布的影响因素,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沼泽的形成机制,成冰机制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湖泊的分类,理解沼泽的形成机制和成冰过程,掌握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地下水
第一节地下水的赋存
第二节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地下水的运动
第四节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教学重点: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岩石的水理特性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岩石的水理特性,知道地下水的赋存空间,掌握地下水的类型和水文特征。
第七章海洋
第一节海洋的分布与分类
第二节海水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海水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波浪
第五节潮汐
第六节洋流
教学重点:波浪的变形,潮汐的形成、类型,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
教学难点:潮汐的形成、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的分布与分类及理化性质,明确波浪、潮汐和洋流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潮汐的形成原因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
第八章天然水质与保护
第一节天然水质
第二节水体污染
第三节水质保护
第四节水质调查与评价
教学重点:自然水体的水质特征,水污染的概念和危害,水质保护
教学难点:水质评价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水体的水质特征,能够准确说出水污染的概念和危害,掌握水质评价的方法,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九章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
第一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
第二节城市化的水文效应
第三节水利和水保工程的水文效应
第四节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水文效应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水文效应的概念,了解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知道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树立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2、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1)实验概况:实验名称:水文学实验,课程性质:非单独设课,撰写人:
杨秀英,审核人:严春艳,实验室名称:地理实验室和陕西省多河流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2)学时:总学时54,实验学时22。
(3)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4)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掌握
相关的水文资料分析和测量方法,具有使用常见水文仪器获取数据的能力。
(5)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雨量筒4个、浊度仪2台、
硬度仪2台、有机物快速检测仪工台、烘箱1个、天平2台。
(6)实验项目内容与要求:
四、学时分配与教学方式
总学时:54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2学时)
第三章水循环的基本环节(10/3学时)
第四章河流(8/3学时)
第五章湖泊、沼泽与冰川(4/3学时)
第六章地下水(4学时)
第七章海洋(4/3学时)
第八章天然水质与保护(1/6学时)
第九章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学时)
教学方式:《水文学》是一门理论基础课,理论与实际性并重,课堂教授应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变为积极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配合形象直观的教学录像的使用,完成课堂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多地引入课堂,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同时,结合授课内容,重点教授水文学的专业词汇,力求使学生能掌握常用的词汇和科技英语的阅读技巧。
实验课部分主要采用演示法、讨论法和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提供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
考试
1.平时成绩:占20队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作业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
2.试卷成绩:占80% (试题中实验内容的比例不应低于10%;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2小时)。
3.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
2+(期终考试成绩取0.8。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水文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地质学、地貌学、气象气候学、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一样,都属于部门自然地理学;另外水文学和地质地貌学、气象气候学在内容上有较强的联系,应该作为地质地貌和气象气候学的后续课程。
七、教材与参考书
L教材
《水文学》,管华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指导》,杨士弘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参考书
《水文学原理》,芮孝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水文学方法研究》,王浩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现代水文学》,徐宗学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Fundamentals of Hydrology^ (第二版),Tim Davie 编,BHtiSh Library Cataloguing M Publication, 2.003年版。
《Advanced Geography- through diagrams地理学专业英语基础--- 图示
教程》,Garrett Nagle等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
年版。
《地理专业英语》,余中元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