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风疹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的防治
[定义与流行病学]
(一)概述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麻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之一。
(二)病原学
麻疹病毒是删A病毒,人类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因此它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鼻、咽和气管的分泌物中)。此外,在血液、尿液和白细胞中也含有麻疹病毒,麻疹病毒排出体外后活性大为减弱,几乎不能在周围物体上生存,在室温条件下仅能存活约2—3小时,如开窗通风半小时病毒即可灭活,对常用消毒剂也敏感,阳光、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都能杀灭它。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从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传染性极强,以后传染性逐渐减弱,至恢复期病毒已不复存在。
2.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多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讲话直接传播。
3.人群易感性:凡是没有患过麻疹,未经过预防接种者都容易感染(接触后90%以上的人都可发病,称为显性感染),患病后的免疫力很持久,二次患麻疹者少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为母亲供给抗体而不容易发病。目前,成人麻疹多见。
[临床表现]
麻疹的潜伏期约为10天左右,其时间长短与感染麻疹的数量和
是否被动免疫注射有关。
(一)典型麻疹
典型的麻疹发病可以分为3期天。若无并发症,病程约10~14 l.前驱期:发病很急,除发热外,出现所谓的呼吸道卡他症状(指的是咳嗽、打喷嚏、流泪、眼睛发红、怕光、眼分泌物多等),同时可伴有厌食、恶心、呕吐与腹泻等症状。在发病的2~3天时,在90%的病人中口腔粘膜上可发现粘膜疹(是一种灰白色的小斑点,周围有红:晕,称为科氏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这一期约持续3~4天。
2.出疹期:症状逐渐加重,高热,可伴嗜睡、谵妄和抽搐。麻疹多数在发病的第4天左右出疹,出疹的顺序:先由耳后、发根、逐渐发展到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皮疹的特点是:充血性(:手压后可退色)的斑疹和丘疹,皮疹和皮疹之间的皮肤是正常的(没有皮疹),大约2—5天皮疹就出齐,如果皮疹很多,可以发生融和成片的现象。在出疹的同时,出现高热,严重的中毒症状,出疹同时可伴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部可闻干湿罗音。
3.恢复期:发热开始消退,症状减轻,按出疹的顺序皮疹也消退,并可以出现小的脱屑,皮疹的色泽变暗短期留下褐色的色素斑。
(二)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见于1岁以内婴儿,母体供给的被动免疫尚未消失,接触麻疹后被动免疫者或曾接种麻疹减毒疫苗者及第二次得麻疹者均为轻型。
2.重型麻疹:由于病毒毒力较强或机体抵抗力低,或因严重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可表现为中毒性、休克性、出血性等。
3.异型麻疹:主要发生于曾接种麻疹灭活疫苗者。多出现于接种后6个月一6年再感染野麻疹病毒或接种减毒活疫苗时。中毒症状较
重,体温高,多达40‘C以上,热程长,约半月左右。起病1—2天即出皮疹,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渐向躯干、面部蔓延。皮疹多样,呈荨麻疹、斑丘疹、疱疹或出血疹。
4.成人麻疹:成人患麻疹时,全身的症状较重,尤其胃肠道症状多见,粘膜斑持续时间长,肝脏容易受累,但并发症较少。
[并发症]
麻疹的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包括原发性肺炎、继发性肺炎):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喉炎及中耳炎;脑炎,肝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诊断要点:
(1)多有明确的麻疹密切接触史:
(2)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的卡他症状:
(3)早期在口腔粘膜发现科氏斑;
(4)发热第四天左右出疹以及皮疹的特点:
(5)实验室检查血-清抗体或分离病毒。
2.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易感者(未出过麻疹,亦未经自动免疫),在病前3~4周内有与麻疹患者接触史。
(2)临床表现:凡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充血、流泪等症状应疑为麻疹,如口腔查见麻疹粘膜斑,可基本确诊。若有典型皮疹,退疹后留有色素沉着,其它症状相应减轻,则诊断更加明确。
(3)实验室检查:检查血清抗体或分离病毒。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和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以及药物疹等鉴别。
1.风疹:多见于幼儿,中毒症状及呼吸道炎症轻,起病1—2天即出疹,为细小稀疏淡红色斑丘疹,1~2天退疹,五色素沉着及脱屑。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其显著特点。
2.幼儿急疹: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本病的特征。
3.猩红热: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斑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4.肠道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感染常发生皮疹。多见于夏秋季,出疹前有发热、咳嗽、腹泻,偶见粘膜斑,常伴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形态不一,可反复出现,疹退不脱屑,无色素沉着。
5.其它
应与败血症、斑疹伤寒、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鉴别[治疗]
(一)一般治疗及护理
1.呼吸道隔离: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患者应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延长5天。
2.保持室内温暖及空气流通,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水分要充足:保持皮肤及眼、鼻、口、耳的清洁,用温热水洗脸,生理盐水漱口;用抗生素眼膏或眼药水保护眼睛,防止继发感染。
(二)对症治疗
温度要适宜,高热可适当降温,否则可引起皮疹隐退。如皮疹出的少,可用透疹的办法,咳嗽,烦躁不安可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用小剂量退热药,但体温不宜降得过低,适量镇静剂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