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学案-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必备知识·夯基固源]主干知识历史认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3页
一、历史背景
经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
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黑暗,吏治腐败,君主专制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文化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文化专制,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思想主张
(1)否定儒学权威,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斥责理学虚伪。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李贽以童心论为基础,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抨击君主专制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他反对男尊女卑,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赞扬改革;主张人人平等,尊重生命;肯定农民起义;批判“重农抑商”,主张理财,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2.历史评价
(1)李贽是我国反专制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异端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带有民主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2)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作反孔的先驱。
三、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1)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思想,认为君臣之间应该是协力合作关系;主张限制君权,把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认为天下之人应该是国家的主人,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
②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影响
①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近代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②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对未来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对远古时代开明君主理想化的追求中,保留着传统的印记。
2.顾炎武
(1)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亡国指某姓王朝的灭亡;亡天下指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严重破坏,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②思想上:主张经世致用。批判宋明理学,力倡务实作风;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③学术上:注重实学,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
(2)影响
①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3.王夫之
(1)思想主张
①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一个总结,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
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②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评价
(1)反传统,反教条,冲击了君主专制和儒家纲常伦理道德,有利于思想解放,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3)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在新形势下获得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4)在本质上并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有限。
【教材拓展补遗】
[知识关联]明清之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相似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是都出现了新思潮反对禁欲主义。
[易错辨析]黄宗羲思想的实质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统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思维点击]黄宗羲“工商皆本”思想
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迁移运用:上述材料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提示:工商皆本。社会现实: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政府坚持重农抑商。
[易混辨析]“亡国”与“亡天下”
“亡国”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事,而“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事。
[构图解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信息提取: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理学的僵化,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他们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史论要语]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变的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不变的是在君主专制强化、传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影响下,未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可见,任何思想文化不可能脱离特定的政治经济。
[归纳总结]儒学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信息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核心素养·重点深化]主题突破提升素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4页
主题(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2.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2)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一般很少被人谈起:一是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
【针对练】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
A.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
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