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血管疾病

急性脑血管疾病

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常见的急性病之一.以突然发生的昏迷、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血管病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中医古代文献概称为。中风”.

脑血管病是人类一个古老的疾病。在汉以前的中医著作中就有记载。如《灵枢》里的。击仆”.“偏枯”,“风痱”,分别描述了猝然昏仆.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的症状:而《素问》里的大厥”,更进一步指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的病机.还作出了。气复反则生.气不复反则死”的预后判断,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确立了“中风”的病名,并列举出半身不遂.口歪,语言困难,甚则昏不识人为中风的临床特点.显然这些记载与今天所说的脑血管意外的临床表现都是比较吻合的.自汉以降,有关脑血管意外的治疗经验日益丰富。例如早在宋代,对中风昏迷的病人.已经较普遍地使用。至宝丹”,。牛黄丸”之类的成药来救急.在对中风的病因学认识上,唐宋方书有的已经摆脱了传统的。风邪入中”说法,认为中风主要是由积年虚损而引起的。金元时期,刘河间主火,李东垣主气虚。朱丹溪主痰热在中风的病因上各树一帜。明代张介宾.缪仲淳。清代姜天叙,叶天士.王清任近人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诸家,更加旗帜鲜明地对风邪致病的观点提出非难.张介宾在。非风”篇提出的。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成.非关外来风邪”.就是有代表性的见解.建国40年来在对脑血管病的防治与研究方面有很大成绩。例如在大宗病例的报道与分析这一点上,就是前无古人的: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较之单由西医或中医治疗效都有明显提高.不仅在后遗症期中药针灸、按摩气功独擅胜场。急性期患者经中西医迩力合作.也有效地挽救了许多生命.

脑血管意外的病位在脑传统中医学认为脑属“奇恒之腑”之一为髓海即髓的汇集处其气与肾相通。清末张伯龙、张山雷等医家认为《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和。血之与气:并走于仁,则为大厥”,“上”皆指脑而言。今人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所列举的30多个中风先兆症状分析,多属脑之病变。说明前人对本病属于脑的病变:并非毫无认识。但从中医学脏腑相通的整体观及临床表现分析,其病位虽在脑,其病变则涉及肝、肾心,脾胃等多个脏腑.对脑血管意外的病因,历来都有争议。关键在于其是否由风邪入中引起。元代王履提出。真中风”、。类中风”之名。以风邪人中所致者。为真中风,以河间,东垣、丹溪所沦火.气、痰为类中风。本意是想以此结束学术上的纷争,其结果却徒滋混乱。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真中风.那么与之。相类”的类中风当然好就不存在。但王氏之论的影响,至今亦未消除、如。中经络”、。中脏腑”便赫然出现在许多论著甚至教科书上,。作为脑血管病辨证的上要内容。真中、类中之名亦沿袭至今。即从发病年龄而论,脑血管病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其中脑血栓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金代李东垣、清代姜天叙都注意到这一点了。如果真是风邪为患,为什么偏偏发生在这个年龄.而。壮岁之时无有也?”近年有资料认为30—40岁发病也不少,但仍以50岁以上为多,约占发病人数的60%以上。黄炳山氏1986年报道;600例脑血管病人中,4l岁以上竟占96.2%之多? 这充分说明在中年之后.人的体质一般都由盛转衰,加之脑血管病患者几乎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病等老年病直接关连.而这些疾病多属虚证或虚中挟实证,这与《内经》所论。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是相吻合的.故脑血管意外是内伤病,而且以虚损为其病本。

至于大气环流引起的季节变化,冷空气活动.气压变化而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则可能是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之一但这些复杂的气象变化,也不能仅仅用。风邪去解释至其发病,则有多种因素,如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如大喜,大怒等,遂致肝阳暴张,肝风内动,气血逆乱:饮酒过多.厚味肥甘,积滞胃肠腑气不降,壅而化热,亦属常

见。这就使脑血管病在病因上显得更加复杂,一方面是本虚,而另一方面,又挟有风火痰瘀。此外,家族中有脑血管病史。饮食偏咸.吸烟。饮酒等包都被证实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在脑血管意外的辨证与治疗上。过去习惯上都以。中经络”、。中脏腑”来作为的辨证和治疗的依据,所谓。中经络.。是指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甚至半身不遂,但神志清楚,无昏仆。所谓.中脏腑”,是症见嗜睡.甚至昏迷无知,半身不遂.口歪舌謇.这样的辨证分类方法源于仲景《金匮要略>>之。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腑”.。邪入于脏。。后来金元医家把在经在络合并,称为中血脉、中腑和中脏.现在无非是把中腑中脏合并起来。经络、脏腑的划分,在古代尚不失其临床意义可以执简驭繁,以确定其病之浅深轻重.问题在于中经络、中脏腑,都突出了“中”,也就是把风邪看成致病的主因了。何况这里的经络脏腑都是极为笼统的概念。实际上,今天看一个脑血管意外的病人,首先想到的是确定脑出血或脑栓塞.脑血栓这些问题。因此本篇本着现代临床实际,分列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困栓塞脑出血之治以清热通腑,平肝熄风、活血止血为主、脑血栓形成及脑梗塞则以益气化淤或养阴活血为主

在脑血管病中最为凶险的是脑出血病死率高。古人称。中风。为。内科四大病”之首,并以口开手撤为脾绝,眼合者为肝绝,昏迷不醒,鼻息鼾者为肺绝,遗尿为肾绝,舌短失语为心绝,呃逆不止者为胃气绝。说明早已认识到此病的严重性据有关单位60年代统计一脑出血患者经积极抢救者与不经任何治疗者相比.其成功率只在50%左右。也就是说经积极抢救而仍然无效者大约要占一半。而另有资料表明: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患者病死率反高于城市、这说明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仍属重要。

一;脑出血

脑出血是由于动脉壁变性或破裂而大量血液渗入脑实质的病变。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起病

突然、以昏迷肢体瘫痪,口角歪斜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脑出血多发生在清醒活动时,往往因情绪异常激动,如大怒,大喜大悲或使劲用力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而诱发

1.急性期

患者骤然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一侧肢体随意活动受限或偏瘫,意识朦胧,渐至昏迷。面色潮红,颈部僵硬,口角歪斜,头.眼、舌也歪向一边,口角流涎,呼吸深重而带鼾音,喉间痰鸣、腹满.便秘。大部分病人可有发热。血压升高.舌上多见淤斑淤点,舌下青筋怒张.舌质红或深红,舌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数大.

轻者神志时清时昧,舌体强硬,语声不清,半身不遂,肢体震颤。

重者呈深昏迷,面色苍白,肢体瘫软,周身冷湿,呼吸短促或见歇止,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二便自遗,脉虚大无根。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动脉硬化、肥胖病等病史,在起病前,可能有头颈部疼痛或肢体麻木、眩晕,鼻衄、视网膜出血等脑血管病先兆症状。

2.恢复期

昏迷数日至数周后逐渐清醒,能吞咽饮食,呼吸平稳,病情稳定并趋向好转,肢体运动功能可望逐渐恢复。

3。后遗症期

病程在半年以上,恢复缓慢,遗留程度不等的肢体瘫痪和言语障碍.肢体可见消瘦、痉挛和疼痛。智力减退或痴呆。

[诊断要点]

①年龄在中年以上,起病突然。

②有昏迷,偏瘫、口角歪斜等表现。

③有高血压病史。

④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化验呈均匀血性(如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宜腰椎穿刺)。

⑤如有条件做头颅超声波、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及颅脑CT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