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再加上长期住院的生活条件限制等

因素,心理状况及情绪都会有很大变化。因此,作为医护人员以及家属应重视患

者心理上的变化,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给予必要的心

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问题会对患者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住院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心理问题是不是也会对住

院患者造成较大危害呢?首先,在医院治疗期间,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失

眠和焦虑。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睡眠维持障碍、失

眠等。睡眠障碍导致的主要危害就是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社

会功能和劳动能力。其次,由于住院治疗期间,患者若缺乏情感支持,和家属之

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有些家属对病人的病情不理解、不关心,甚至

存在歧视和虐待病人等现象,这些不良行为对病人的康复不利。如果不能及时解

决相关问题,很容易导致疾病复发及加重。最后,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或治疗效果不好,患者容易产生自卑、绝望、厌世等不良情绪。这些不

良情绪会使患者情绪消极,甚至出现厌世情绪。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对住院患者

心理健康带来较大危害。我们应该重视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和疏导,提高其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对住院患者的作用是什么?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常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这对疾病的康复非常

不利。所以,要想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调养身心,就必须做好心理护理。那么,心

理护理对住院患者有什么作用呢?

(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疾病康复。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也要注意住院期间的饮食、运动、及睡眠等。这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2)有助于身体恢复。在住院期间,患者会在生理上、心理上发生许多变化,因此,医护人员以及家属必须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并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3)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由于患者在住院期间,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措施使患者产生一种陌生的感觉,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而言,这种感觉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因此,护士应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使其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消除他们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同时通过语言和行动消除患者心理上的压力。通过护士以及家属对患者的安慰、鼓励和支持,使患者产生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怎样进行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很多患者在住院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在护理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以便针对不同的心理给予适当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病情因素、自身因素等,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精神疾病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积极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整,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使他们尽快康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恐惧心理。恐惧是对某些事物或某种情况的一种恐怖,是人的一种情绪状态,患者常表现为恐惧、焦虑、不安、忧虑等情绪,这种恐惧心理会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会使患者产生惊恐发作,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自杀的念头。所以,针对恐惧心理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对住院期间存在恐

惧心理的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以及家属首先要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方案及

副作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其认识到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及药物

不良反应。其次,护理人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的语言进行交流,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方案及副作用,让患者明确自己的权利和

义务。最后,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关心、爱护、尊重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重

视和信任,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此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

患者不必要的顾虑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

(2)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不安、紧张

和忧虑的情绪状态。焦虑常伴随着强烈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烦恼等心理感受。

部分患者住院前就会出现焦虑情绪,可能是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或担心病情难以控制,也可能是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担心治疗效果或复发等。护理人员在入院前

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和科室的环境,对患者进行入院教育,介绍该疾病的

治疗进展和预后等。对于病情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可适当进行安慰,并

解释病情发展的过程。同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点,给予合理的治疗护

理及心理干预。对情绪不稳定者可给予安慰,进行心理疏导;对症状明显者可进

行药物治疗及护理。医护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做好家属及患者的工作。告知患者不要担心,积极配合治疗,相信医生能帮助他们战胜病魔。

(3)孤独心理。住院患者在医院里若缺乏家人照顾,时间久了便会产生孤

独心理,有的患者由于不能与社会正常接触而变得沉默寡言。针对这种情况,我

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工作。首先,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应该主动关心他们的生

活和精神状态。在与患者接触时,要注意言行举止,避免引起患者的误会和反感。我们要注意倾听患者的讲述,认真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其次,要关心他们的生

活和饮食起居。了解他们在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方面有什么困难,在生活上给

予照顾和帮助。再者,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加以引导,鼓励他们说出内心想法,使其感到被关注、被尊重、被需要。最后,要给患者创

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避免嘈杂和吵闹等不良刺激。房间要保持清洁卫生,

尽量避免患者受外界干扰而影响病情。

(4)悲观心理。在住院期间,患者易出现悲观心理,觉得自己不能恢复健康,对未来失去信心,不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此时护士应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多与患者沟通,与患者一起讨论如何积极地看待疾病,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多用鼓励的话语和行为去激励患者,让患者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患者出现悲观心理时,护士要用亲切的态度和和蔼的语言安慰、鼓励病人。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护理患者,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工作。护士要有耐心和爱心去理解患者,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去关心、爱护、体贴每一位患者,让他们感到温暖和爱,对治疗充满信心和希望。

住院病人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护理-2019年精选文档

住院病人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护理 患病后,由于角色、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士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 1 人一旦患病易于产生如下各种心理活动 1.1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它主要是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因为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所以多数病人都会产生抑郁情绪。不过,表现方式是多样的。如,有的故作姿态、极力掩饰;少言寡语,对任何事物都不感性趣;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1.2焦虑:病人患病避免不了焦虑情绪。焦虑乃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这种威胁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一是个性受到威胁。对病人生理及心理上的威胁往往是统一的,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1.3 怀疑:病人的怀疑大都是一种自我消极暗示,由于缺乏根据,常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患病后常变的异常敏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病情严重。对别人的相劝半信半疑,疑虑重重,担心误诊。有的凭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预后。害怕药物的副作用。 1.4孤独感:病人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单位,周围接触的

都是陌生人。医生只在每天查房时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少。很易产生孤独感。因此,在他们住进病室的第一天时常有度日如年之感。他们希望尽快熟悉环境,结识病友,还希望亲友的陪伴。长期住院的病人由于感到生活无聊,乏味,希望病友间多交谈,希望有适当的娱乐活动以活跃病房生活。 1.5被动依赖:病人进入角色后,大都产生一种被动依赖的心理。这是因为,一个人一旦生了病,自然就会受到家人和周围同志的关心照顾,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自己也变得不象以往那样生气勃勃,变得被动、顺从、依赖,变得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这时他们的爱和归属感到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关心,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1.6否认:在临床上还可以看到有的病人怀疑或否认自己患病。尤其是对肿瘤等预后不良的疾病更为常见。如,有的患者明知自己患有癌症,却失口否认,当她看到病历诊断时,还说医生写错了。有的医护人员对这种现象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正是某些病人应付危害情境的一种自我防卫方式。研究证明,一定程度的否认,对缓解心理应激是可取的。当难以承受的恶劣病情袭来时,自我否认可以避免过分的焦虑与恐惧。 1.7同情相怜:人都有同情心、怜悯心。有位心理学家以女大学生做被试,进行了一次实验,发现人越在危难之时,具有共同命运的人亲和力越强。这一实验结果也可以在病人身上得到验证。病人一旦住在一起,很快就能互相认识和互相理解,无话不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心理护理的定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心理护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是实施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三分护身、七分护心” •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整病人的心理适应,使之配合医护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 1.相关的心理学的理论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消失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TA的五种人格类型:控制性父母、养育型父母、成人型、顺应型儿童、自由型儿童。 2. 良好的护患关系 •体现的是尊重、平等、包容、关爱 •是各种有效沟通的基础 •是实施护理任务的有力保证 3。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说起来好像很专业、很神秘,通俗的说:人本主义疗法就是认为患者怎么说怎么做都是有他的道理的,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而不是认为患者是弱者,是低能,是可怜可悲的。认知行为疗法我们工作中也经常用,举例:护士忙碌中,患者没事却频繁找她聊天(护士:大姨,你稍微一等,我给那个人换个吊瓶就过来—-非常有礼貌、有耐性、尊重、包容,该患者就频繁找她等她;病友:中午活多人少,护士太忙了,没有时间说闲话啊--—该患者马上就理解了,先不说了,你忙你的吧) •认知行为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 •精神动力学疗法 •催眠疗法 •游戏疗法、绘画疗法、音乐疗法、雕塑疗法、家庭系统排列等等 心理护理的意义 1.帮着病人建立稳定协调的心理环境,为躯体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许多疾 病,特别是某些危重疾病的治疗,在药物、手术治疗的同时,常常需要病人的坚 强意志、耐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否则治疗就难以进行。例如:一位下肢截瘫病人 进行某种功能恢复锻炼,需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才能帮助病

住院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9311719.html, 住院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护理 作者:樊春玲鲁丽君赵忠华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2期 住院患者由于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家庭生活,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由健康人角色转变为患者角色,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而医务人员对患者在住院期间一般的要求,如尽快确诊、有效治疗、娴熟的操作技术等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是必须先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分析产生心理活动的原因,尽量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注意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以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痛苦,并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以下是对住院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的简单分析。 1需要良好的治疗与修养环境 1.1医疗环境即健康照顾的环境:医疗环境对患者应该有积极的影响,并具有治疗作 用,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护士的职责之一是为人群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以促进全民健康。医疗环境的安排、布置、工作程序都需要以服务的对象患者为中心,考虑患者的舒适与方便,尽量减轻其痛苦。因此,创造及维护一个最佳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是很重要的。[1] 1.2病室内应布置简单,整洁美观,并注意优美与悦目。室温要适宜,一般冬季为18~22℃,夏季为25℃左右。湿度以50%~60%为宜。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减少 噪音,尽可能为患者创造安静的环境。工作人员在说话、行动与工作时应特别注意: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另外,适量的阳光照射,能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使人食欲增加,舒适愉快。因此,病室内经常开启门窗,让阳光直接射入,但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患者的脸部。 2需要被悦纳和有所属 2.1人患病时通常会伴随着情绪及行为上的变化,患者往往会感到害怕、孤独、焦虑、 依赖、烦躁不安。对新患者来说,通常都有一种尽快适应新环境,从情感上被病友所接纳,并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一员的愿望。 2.2护士首先应热情接待患者,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环境,介绍规章制度,将患者送 入病房时向他介绍同病室其他患者,协助病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交流。病友间的相互帮助与照顾,有利于消除新患者的陌生感和不安情绪,增进病友间的友谊与团结。但是应该善于觉察某些消极情绪的出现,耐心解释,正确引导。护理人员是患者所处环境中的主要调节者,恰当地引导,可使各种影响产生积极因素;反过来,护理人员又可利用这种积极气氛,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再加上长期住院的生活条件限制等 因素,心理状况及情绪都会有很大变化。因此,作为医护人员以及家属应重视患 者心理上的变化,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给予必要的心 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问题会对患者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住院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心理问题是不是也会对住 院患者造成较大危害呢?首先,在医院治疗期间,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失 眠和焦虑。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睡眠维持障碍、失 眠等。睡眠障碍导致的主要危害就是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社 会功能和劳动能力。其次,由于住院治疗期间,患者若缺乏情感支持,和家属之 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有些家属对病人的病情不理解、不关心,甚至 存在歧视和虐待病人等现象,这些不良行为对病人的康复不利。如果不能及时解 决相关问题,很容易导致疾病复发及加重。最后,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或治疗效果不好,患者容易产生自卑、绝望、厌世等不良情绪。这些不 良情绪会使患者情绪消极,甚至出现厌世情绪。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对住院患者 心理健康带来较大危害。我们应该重视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和疏导,提高其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对住院患者的作用是什么?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常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这对疾病的康复非常 不利。所以,要想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调养身心,就必须做好心理护理。那么,心 理护理对住院患者有什么作用呢?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得心理护理 一、心理护理得定义 ?随着医学模式得转变与整体护理观得确立,心理护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得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就是实施整体护理不可缺少得重要组成部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三分护身、七分护心" ?心理护理就是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得理论为指导,以良好得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病人得认知、情绪、改变病人得不良心理状态与行为,解决病人得心理困扰,协调各方面得人际关系,调整病人得心理适应,使之配合医护处于接受治疗与护理得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得方法。 1、相关得心理学得理论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就是宇宙中最复杂得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心理就是大脑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与人格。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就是以过程得形式存在得,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与消失得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她人得,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得,相对稳定得影响人得外显与行为模式得心理特征得总与。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就是独立存在得,而就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得、TA得五种人格类型:控制性父母、养育型父母、成人型、顺应型儿童、自由型儿童。 2。良好得护患关系 ?体现得就是尊重、平等、包容、关爱 ?就是各种有效沟通得基础 ?就是实施护理任务得有力保证 3。心理学得方法与技术:说起来好像很专业、很神秘,通俗得说:人本主义疗法就就是认为患者怎么说怎么做都就是有她得道理得,强调人得尊严、价值、创造力与自我实现,而不就是认为患者就是弱者,就是低能,就是可怜可悲得。认知行为疗法我们工作中也经常用,举例:护士忙碌中,患者没事却频繁找她聊天(护士:大姨,您稍微一等,我给那个人换个吊瓶就过来--非常有礼貌、有耐性、尊重、包容,该患者就频繁找她等她;病友:中午活多人少,护士太忙了,没有时间说闲话啊—-—该患者马上就理解了,先不说了,您忙您得吧) ?认知行为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 ?精神动力学疗法 ?催眠疗法 ?游戏疗法、绘画疗法、音乐疗法、雕塑疗法、家庭系统排列等等 心理护理得意义 1.帮着病人建立稳定协调得心理环境,为躯体疾病得治疗创造有利得条件。许多疾 病,特别就是某些危重疾病得治疗,在药物、手术治疗得同时,常常需要病人得坚强 意志、耐心与自我控制能力,否则治疗就难以进行。例如:一位下肢截瘫病人进行 某种功能恢复锻炼,需要忍受极大得痛苦,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才能帮助病人建 立起克服困难得勇气。 2.心理护理有利于克服病人对疾病得各种消极思想,建立战胜疾病得信心。当一个 人患病后,会产生各种不同得心理反应。有得因为病重而丧失信心,少数人甚至悲 观失望,这些对病人得治疗与康复都十分不利。护士通过对病人采取有针对性得 心理护理措施,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得解决,从而使病人树立起治愈得信心、 3.心理护理就是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治疗得主要手段。在临床上,有不少疾病,其发

怎样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怎样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程序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护士要做到这点,必须对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等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安慰、暗示、保证等手段,并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需要通过护患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要帮助患者解除躯体上的病痛,并克服各种心理上的障碍,促进其身心康复,这些职责决定了护患关系是一种有目的的治疗性关系,需要护理人员认真刻意、谨慎促成和建立。 2 注意语言的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在患者面前的语言对患者身心的影响有时是难以估量的。一句好的语言、一句体贴入微的问候,可使患者得到极大安慰,可缩小护士与患者的距离,增强亲切感,护士的语言只要能充分表达患者的善良意愿与同情,只要能以文雅和善感人的语言给患者以鼓励、信任、安慰体贴和关怀,患者就愿意沟通。要求护士主动接触患者、关心患者疾病,同时满腔热忱地面对患者,将对患者的爱心同情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语言中,如面带微笑走进病房向患者说“早上好、感觉比昨天好些了吗?睡得好吗?”等。还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社会及家庭问题,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当然语言的内容要严谨,高尚、符合伦理道德原则。我们深知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桥梁,良好的语言能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慰。笔者曾给一位德国妇女输液,由于外国人与中国人的观念不同,当时患者比划着难以交流的动作,笔者马上请翻译把中国的就医流程告诉患者使其放心看病,最后患者微笑着并跷起大拇指接受了治疗。 3 让患者自己讲出更多的真实信息 无论在病房还是在门诊都可以直接面对各种心理状态不正常的患者,所以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判断患者的心理异常程度、特点和原因,有时患者会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但讲得不彻底,就不能顺利进行治疗。护患交流必须以真实的信息传达为前提,否则不可能有疗效。这就必须临床细致观察。 4 提高护士的自身修养 护理人员自己必须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以健康、愉快、稳定的情绪,正确的态度和观点,饱满的精力和耐心去影响并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达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恢复健康的目的。要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水平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要热爱护理工作,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善于团结人,诚恳地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要正确地对待工作和学习,积极进取,要正确地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我认为以上四点是作为一名护士应该具备的。心理护理不是单纯的安慰和劝导,而是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佚名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病及住院可造成身心创伤,从而影响日后的人格发展。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儿童对疾病的认识,主要的压力来源及各年龄阶段儿童对住院的反应,这样才能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促使患儿身心早日康复。 一、儿童对疾病的认识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将生病住院与惩罚、罪恶、自责联想在一起。根据皮亚杰(Jean Piager)的发展理论,儿童到了7岁左右,对抽象事物才能慢慢地了解。因此患儿很难理解为什么来医院接受如此痛苦的治疗及限制。下面介绍皮亚杰发展理论中各期儿童对疾病的概念。 1.运筹前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此期儿童认为生病是外来的、与自己无关的具体现象。他们无法从现象中找出原因,只能看到目前的情况,而不能说出过去及未来如何。他们认为生病是从别人那里来的,但如果问他“疾病如何从别处得来?”他会回答“我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变魔术变来的。” 2.具体应筹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岁)此期儿童认为生病是外来的,可区分病因及致病原,认为道德行为与病因有关,并能注意疾病的程度。他们认为疾病是存在于体内,但无法用特别术语描述。 3·形式运筹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1岁~成人)此期)L童认为疾病与器官功能不良有关,并且每个人的疾病不同。他们认识到心理及态度可影响健康或疾病的发生,对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有一定的见解及自我控制能力。

二、住院儿童主要的压力来源 1.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2、治疗限制了日常活动及对各种治疗的恐惧住院给患儿增加了许多以往没有过的限制,例如:抽血前不能进食。因输液而不能下地自由活动等,这些问题使患儿丧失了住院前的自由。各种治疗(如抽血、打针、吸痰等)对患儿的威胁,使患儿产生恐惧。 3.对疾病的认识有限而产生情绪反应儿童因本身认识能力不足,或因身体不适而产生情绪反应,有可能将疾病与惩罚联想在一起而导致焦虑、恐惧。甚至因不当的幻想而失眠、作恶梦,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4.身体形象改变所造成的情绪影响随着疾病及治疗的进展,接履而来的是身体外观的变化,如插入体内的各种管道。药物副作用所造成的脱发、满月脸、水牛背等,甚至身体某系统功能丧失或某部位丧失知觉,均使患儿产生害怕及焦虑的情绪。 5.陌生环境及对其缺乏安全感奇怪的病床、推车及各式各样医疗器械取代了家中熟悉的环境。各种器械声、吵杂声、消毒水的异味等使患儿缺乏安全感。如此急剧的环境改变,患儿必须经过努力才能适应。 6.离开亲人及接触陌生人住院需要与亲人、朋友分开,原有的舒适及稳定被不安全感及害怕所取代。在经历分离性焦虑(详见本节有关内容)和不安的同时,还需承受陌生医护人员所施予的各种强迫性检查及治疗。 7.中断学习住院儿童被迫失去该年龄段应有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如果适应不良,将会产生退化性行为,不但无法获得新技能而且难以巩固原有的知识,可能导致学习迟缓、态度退缩、有挫折感。对自己缺乏自信等结果。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_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_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住院对于患儿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不仅与家人分离,还要面对疾 病的折磨。因此,对于住院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干预和关心是必要的,可以帮助患儿顺利度过住院期间。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儿的表情、行为和语言等来了解患儿 的心理状态。住院患儿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各种负面情绪,也 可能因为疼痛、痛苦而情绪低落。通过观察患儿的反应,医护人员可以及 时发现患儿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医护人员需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患儿建立亲近的 关系,可以增强患儿的信任感,让患儿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医护人员可以用亲切和友善的语言与患儿交流,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疾 病和治疗过程,帮助患儿理解并接受现实。 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帮助患儿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住院对于 患儿来说是一种压力,需要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和治疗方式。医护人员可以 通过情感支持和行为引导,帮助患儿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以及康复 的希望。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给予患儿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 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应对疾病的能力。 此外,家庭支持也是患儿心理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住院患儿常常 感到孤独和无助,与家人的分离使他们更加需要家庭的关心和支持。医护 人员可以积极与患儿的家人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并提供相关的 帮助和指导。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不仅能减少患儿的焦虑和恐惧,还可以促 进患儿的康复。

综上所述,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通过观察、沟通、引导和支持等方式,了解和关心患儿的心理需求,并与家人共同协作,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和支持。在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患儿的身体疾病,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患儿全面的康复。

住院病人常见的几种负面情绪及心理护理-最新资料

住院病人常见的几种负面情绪及心理护理 一般说来,急性病人往往有焦虑、紧张慢性病人伴随有怀疑、抑郁、灰心、无助;幼儿缺乏安全感、与环境陌生,害怕打针吃药,出现惊恐、不服从、不配合,女性病人通常较男性病人易受暗示。我们针对负面情绪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并分别给予相应的 心理护理措施。 1紧张、焦虑 出现这种情绪的病人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对所得疾病一无所知,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对后果无法预料,不可把握,所以紧张、担心、害怕、焦虑。另一种情况可能掌握相关知识较多,知道其结果或者可能发生的情况,担心今后的生活和工 作不便会给家人增加负担,心理难免产生一定的压力,紧张,焦虑,悲观失望的情绪逐渐增加,表现为沉默寡言,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吃不下,睡不好,忧心忡忡,有时又表现为小气,烦恼易怒,从 而影响治疗。 1.1应对第一种情况,医护人员要做的工作是多讲关疾病的知识,少用专业术语,通俗易懂,使其认识到疾病的演变、了解用药过程、看到希望,增添信心,激发内在的积极因素。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应人施教,采用谈心及交流,针对病人的病情及思想情况做心理工作。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使病人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消除陌生感,缩短护患距离,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及

时介绍病房环境和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使病人有安全感,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 1.2应对第二种情况,首先要接纳病人,与患者产生共情,对痛苦表示理解,是正常的心理反应。然后在纠正其固有认知模式,告之事物包括疾病是发展和变化的,未来的事未来再说,没有发生的事不要去想,疑难杂症只是相对当时的医疗水平而言的,过去难治病今天已经攻破的例子数不胜数,并请病情好转的病人现身说法,使病人增加治疗的信心,将危重病人与一般病人分开,以减少精神刺激,消除恐惧心理,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更何况心中的意念可以创造奇迹,创造神话,说不定就在其本人身上发生,况且无名的担忧于疾病有害而无一益。护士做治疗时,操作要熟练,不增加病人的痛苦,面对严重病情时,护士要沉着,神态自若,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以免因惊慌或不适当的词语而增加病人的惊恐心理。 2不安、无助 产生不安和无助,一般源于环境的陌生、自我认知的改变,原来的生活场所被更换了,角色一时难以改变,对待这种病人,医护人员要努力用温情的话语对待病人,要热情主动关心病人,经常与他们交谈,耐心倾听病人的谈话内容,不能随便中段或插话,并多用礼貌性、安慰性、鼓励性、理解醒语言,做好入院宣教,尽快使病人熟悉环境,适应新的环境,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安排有意义的活动,允许病人进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健康人一旦进入患病角色,往往由于入院后诸如环境陌生、人际关系改变、缺乏信息交流等因素使患者产生消极的心理。这种心理平衡的失调有时甚至会超过实质性器官对身体的损害。我认为只有对患者达到身心健康的最高水平,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的陌生、疾病的威胁、信息的缺乏、丧失自尊不被重视的多方面因素,使患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另外,患者对于自己所患疾病及预后的不了解,对手术存在有疑虑,医学术语听不懂造成护患之间不能有效的沟通。患者信息缺乏加重患者焦虑情绪,从而影响医疗活动的进行,入院后患者往往要进行自身的角色转换,无论是老师、学生、领导还是农民、甚至是护士自己,他们一旦住进医院就必须进行自我意识行为的转变从各自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脱离开来,进入患者角色,并且遵循医护人员所要求的各项诊疗活动,因此在患者心理上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疑虑。 2对策 根据临床经验,患者认为人道主义方面的护理有最强的关怀性。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情感以及心理上支持,对待患者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给予多方面的呵护帮助,有时候只要通过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能使患者消除对医护人员的恐惧从而能积极配合诊疗,以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及癌症患者,更应给予对症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了解生命存在重要性。做好基础护理,改变患者的自我形象,给予医学知识的宣教,使患者有家庭般安全感,减少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产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鼓励患者多与医护人员、病友接触,以保持心态平衡,顺利度过角色转换期。①时间适宜,避开治疗检查时间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②地点适宜,选择安静舒适谈话场所,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床旁进行沟通,双方保持眼神交流,距离保持1米,这不仅是对患者尊重,还达到了相互沟通的目的。③适当的时机,在患者情绪稳定时进行,以免产生不良的情绪。④因人制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原则,耐心给予信息,从而减少恐惧、猜测等心理因素的产生。

对新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希波克拉底: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护理学先驱南丁格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说:“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 对新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患急症或需住院的新患者的心理活动是极复杂的,影响患者发病和病程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社会环境、性格行为方式及经济收入等社会心理因素。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转变护理观念及改变护理模式,向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国家“二乙” 县级医院,于2000年开展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在自己的护理工作中,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总体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帮助患者正确适应患者角色 患者角色的承担对疾病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影响,“患者”这个角色虽然在每个人的人生舞台上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总的来说,是一个人惧怕、讨厌或是迫不得已而承担的角色,当人们从其他角色过渡到患者角色时,会在角色适应上出现许多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如角色行为的冲突、消退、强化、缺如,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对新入院患者护士和主动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对新入院患者,护士应主动迎接自我介绍,语言和蔼可亲,对少数民族患者用易懂的民族语言交谈,介绍住院环境、边安置患者边进行教育,并嘱患者“有事找我”,这样会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经常巡视病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个性、习惯,使患者产

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加速患者角色的适应。 2 焦虑和恐惧反应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者焦虑和恐惧反应的心理状态是极其复杂的,特别是内科患者更是如此。患者突然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病房,不能自由地见到家人和朋友。同时,又中断工作和学习,加之对医院环境的规章制度缺乏了解,生活也会遇到各种不便,这种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国男性对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当他们生病住院时心理活动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可产生焦虑、愤怒、束手无策等不愉快的情感。在护理过程中除有针对性了解患者的忧虑外,还要做好家庭、子女、同事的思想工作,同时将患者的病情和困难与其家人、朋友、所在单位联系,得到他们的关心、支持,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安心养病,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 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的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等因素,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同,挫折承受能力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必须因人而异进行针对性宣传。实行生活中,大多数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发生原因、发展状况没有正确的认识,如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有的患者不注意休息、戒酒、不能按时服药、定期测血压、肝功能、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有时表现为神经过度紧张,草木皆兵,这些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作为护士要在使患者了解病情的同时,语言适度,重点反复强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通过因人施教。同时,正确地引导患者,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不同患者对所患

外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外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人们对健康及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护理人员在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逐 步将护理的重点放在人性化、个性化上,以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而要 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换句话说就是以人为本,就要针对个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掌握不同患 者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本文就外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 特征及护理展开讨论。 1 心理特征 患者因疾病住院改变了其正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周围环境的变化对患者的 内心世界是一种强烈的冲击,患者要改变原来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来适应这种变化。再加 上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体验,不仅会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病体上,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 状态,改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评价,以至人格特征。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外科患者常 出现以下心理特征。 1.1 负性情绪反应:外科患者大多有皮肤完整性受损伤和需要手术治疗为主,患者会对自己 的病情和即将做的治疗感到束手无策、焦虑、悲观。焦虑是患者对疾病造成的危害所产生的 情绪反应。患者住院,要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医院,要面对一身素白的医生、护士,焦虑 情绪往往容易加重。常见的表现有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四肢及全身震颤、出汗、语速急促、声音发颤,在病房来回走动,希望医生马上给予处理等。高度的焦虑不仅会增加生理和心理 上的痛苦,而且会对治疗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患者还会因丧失劳动力,或因疾病导致 了形象变化,变得悲观失望、独行言寡、厌恶社交,将自己孤立起来,甚至对以后的生活失 去了信心,产生自杀想法。 1.2 恐惧情绪:由于医院是各种疾患集中的地方,会使患者看到自己未曾想过的人和事,加 重对疾病的担心,因此许多患者在住院后都会产生许多的害怕。害怕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如害怕医院、害怕面对医生护士及周围的环境和病友等;害怕各种医疗设备;害怕打针,尤 其是对要做的各种检查;害怕疼痛,特别是对一些侵入性的治疗,如导尿、各种插管等;害 怕会失去身体的某一部分;害怕医生或护士对自己的忽视,如患者会很在意自己伤口的换药 次数,担心医生、护士疏忽自己。在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上,害怕体现的尤为明显,如患 者会在手术前一天晚上不能入睡,心跳加快,心情不能平静,必须依靠药物的作用才能睡眠。在进入手术室时会变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毛细血管收缩变细。对医疗费用的担心、害怕 会给家人增加负担。害怕是外科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为了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解除患 者的恐惧情绪不失为重中之重。 1.3 依赖性和退行性行为反应:依赖、退行性行为是住院患者最常出现的行为反应。患者在 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们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对象。有些患者就会变得 对事无主见,自信心不足,变得软弱无力,事事都要依赖于别人。此外,患者的行为会变得 幼稚,最常见的表现如一个成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换药时会大声喊叫或因疼痛而哭泣。 1.4 主观感觉异常,疑心加重:患者来到陌生的环境,心理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对周围的声、光、温度、湿度、疼痛等容易出现感觉过敏,如怕光、怕嘈杂、怕听到其他患者的喊叫 声等,只要周围环境发生一点点的变化都会引起患者的感觉不适。尤其是过分注意躯体的变化,对疼痛的敏感,只要发觉身体有一点变化,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就会不断地向医生护士 询问。有时患者还会根据医生护士的细微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 1.5 情绪不稳定:外科患者以外伤、急诊为多,患者从健康人到患者这一角色的转换比较快,其心理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虽然自己成为患者已是事实,但在心理上还没能完 全接受这个现实。心理与现实、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遇事易激动,甚至与医生护士发生口角冲突。这通常是人在与疾病和环境变化的抗争中,不能自拔而激起 的情绪发泄。

住院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护理

住院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护理 住院患者由于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家庭生活,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由健康人角色转变为患者角色,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而医务人员对患者在住院期间一般的要求,如尽快确诊、有效治疗、娴熟的操作技术等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是必须先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分析产生心理活动的原因,尽量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注意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以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痛苦,并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以下是对住院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的简单分析。 1需要良好的治疗与修养环境 1.1医疗环境即健康照顾的环境:医疗环境对患者应该有积极的影响,并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护士的职责之一是为人群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以促进全民健康。医疗环境的安排、布置、工作程序都需要以服务的对象患者为中心,考虑患者的舒适与方便,尽量减轻其痛苦。因此,创造及维护一个最佳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是很重要的。[1] 1.2病室内应布置简单,整洁美观,并注意优美与悦目。室温要适宜,一般冬季为18~22℃,夏季为25℃左右。湿度以50%~60%为宜。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尽可能为患者创造安静的环境。工作人员在说话、行动与工作时应特别注意: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另外,适量的阳光照射,能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使人食欲增加,舒适愉快。因此,病室内经常开启门窗,让阳光直接射入,但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患者的脸部。 2需要被悦纳和有所属 2.1人患病时通常会伴随着情绪及行为上的变化,患者往往会感到害怕、孤独、焦虑、依赖、烦躁不安。对新患者来说,通常都有一种尽快适应新环境,从情感上被病友所接纳,并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一员的愿望。 2.2护士首先应热情接待患者,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环境,介绍规章制度,将患者送入病房时向他介绍同病室其他患者,协助病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交流。病友间的相互帮助与照顾,有利于消除新患者的陌生感和不安情绪,增进病友间的友谊与团结。但是应该善于觉察某些消极情绪的出现,耐心解释,正确引导。护理人员是患者所处环境中的主要调节者,恰当地引导,可使各种影响产生积极因素;反过来,护理人员又可利用这种积极气氛,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 3需要被尊重 患者患病后,自我价值感降低,缺乏自信心,因而对有伤自尊的行为特别敏感。护士在履行职责时,在具体的医疗护理活动中,在解除患者心身痛苦时,要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开展,人民生活程度的日益进步和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使老年人的疾病也逐渐减少。人类的平均寿命日见增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护理及老年慢性病护理的需求大大增加;老年医学和老年心理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让老年人延年益寿,而且使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身心安康,生活愉快,进步生活质量,安度晚年。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解剖上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老年人在生理上功能上出现许多障碍和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才能的降低,听力、视力的减弱,记忆力和意志的减退;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力降低;内环境平衡才能减弱,适应才能差,因此容易患病,患病后又容易合并感染,一旦患病,病程长,恢复慢,疗效差,易反复等。 2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缺乏,抗病才能减退,适应力下降,心理状态也随着老年人特有的变化而出现异常。 2.1惶恐遗弃感:每一位老年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历,在工作岗位上担负一定的职务,一旦分开工作岗位,会因年老失去地位而感到空虚和被遗弃。子孙不孝,家庭不和睦,生病后住院担忧花钱多,怕疼痛,怕失去生活才能,尤其是一些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显著的疾病,更易使他们产生惶恐感。 2.2孤独寂寞感:孤独寂寞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心理特征。有些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当他们分开工作岗位时,那么往往着有所失,子女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加之亲朋亡故,更加孤独寂寞,忧心忡忡。特别是生病分开家的住进医院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病人自然产生孤独寂寞。如有的病人住大病室时和别人交流一多,情绪开始稳定,一般状态较好。 2.3焦虑抑郁感:老年人爱操心,他们既关心儿孙的进步成长,对有些年青人的生活习惯又看不惯,管不了,只觉得自已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不中用了,因此焦虑

浅析住院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浅析住院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作者:陈丽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6期 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经提出:“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所得疾病的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 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 当患者离开他所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病房环境,遇见的是陌生的人,加之角色的改变,比如在工作岗位上是领导干部,现在却是患者,要听从医生护士的吩咐,感觉心里不舒服,一时很难适应,还要受疾病的折磨,甚至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因此,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恰恰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对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 用。笔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如下。 1 心理特点 1.1 患者的依赖心理增强 感觉需要别人的照顾,被动性加强,自信心减弱,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 比平时依赖性增强。如有些患者入院前泼辣能干,入院后力所能及的事儿也不做了,小病大养。 1.2 患者的自尊心增强 希望别人尊重他,注意了解他的痛苦,受到照顾。 1.3 患者的猜疑性加重 有些患者对周围事务敏感,如:好言相劝也将信将疑;低声说话也猜疑是议论他或怀疑人家看不起自己;还怀疑医生护士不可靠,吃一种药要问许多人。 1.4 主观感觉异常 患者的主观感觉出现异常,如:冷时也感觉热,心跳正常时感觉心跳快,衣服穿起来总觉得不舒服,饮食也觉得不可口,情绪容易激动不稳定,遇小事易发怒。 1.5 焦虑和恐惧心理患者的焦虑即可能来自对疾病本身的诊断与治疗,也有因家庭、经济、事业问题而加重焦虑心情。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1.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沟通 住院患者往往面临困惑和不安,因此,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至 关重要。护士和医生应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解释医疗程序和治疗计划,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2.提供情感支持 住院患者一般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可能缺乏亲密的人陪伴。护士可 以花时间和患者交谈,关心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护 士应尽力保持耐心和耐心,以使患者感到安慰和宽慰。 3.鼓励积极的思维和行为 住院患者往往会由于疾病引发负面的思维和情绪。护士可以通过鼓励 积极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来改变他们的心理状况。例如,他们可以帮助患者 认识到他们有改善的潜力,并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计划。 4.提供信息和教育 患者对有关他们疾病和治疗的信息的了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住 院期间的情绪困扰。护士可以通过提供书面材料、解释性讲话和回答问题 来提供相关信息和教育。这样做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确定性和恐惧。 5.创建愉快和舒适的环境 住院患者生活在陌生和不熟悉的环境中,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情绪状态 产生负面影响。护士可以通过创建舒适和温暖的环境来减轻患者的不适。 这可以包括提供清洁和整洁的病房、舒适的床铺和有趣的娱乐设施,如电视、书籍和游戏等。

6.提供社交支持 7.管理疼痛和不适 病痛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困扰之一,它会对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护士应该有效地管理疼痛和不适,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这可以包括定期评估疼痛水平,提供适当的药物和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疼痛,如温热敷、按摩和放松技巧。 在进行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时,护士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需求和情况来制定护理计划。这需要耐心、理解和同理心,以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全面的心理支持。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Belonging and love need〕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和平安需要都获得了满足以后,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处于这一需要阶层的人,把友爱看得非常重要,希望能够获得幸福美满的家庭,渴望得到一定的社会与团体的认同、接受,并与同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疏离感,产生极其痛苦的体验。有这种需要的人会开始追求与他人建立友情,即在自己的团体中求得一席之地。 四、尊重需要 〔Esteem need〕当上述三个方面的需求获得满足以后,尊重的需要就会产生,并支配人的生活。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敬重,比方,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和建树,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一定的名誉和成绩。 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成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 尊重需要的满足,将产生自信、有价值、有能力等等感受;反之,这一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觉。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Se lf-actualization need〕当上述所有需要都获得满足之后,人的需要就会进入到最高阶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归入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得自我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人想要变得越来越象人的本来摸样,实现人的全部潜能的欲望。 住院患者的心理需要 1.需要平安的住院环境。平安感是病人最普遍、最重要的心理需要。病人对医院的第一印 象是从对环境的评价中得出的。环境的好坏不仅反映物质条件、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也反映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平安良好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美好的语言和行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病人感情,增强病人的平安感。 2.需要被悦纳和有所属。病室内的住院病人是不断更新、流动的。对新病人来说,通常都 有一种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从情感上被病友所接纳,并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一员的愿望。 因此,护士在接诊时,要将新病人介绍给同病室的病友,并请大家相互照顾。病室内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病人较快地从陌生和孤独中解脱出来。 3.需要被了解和被尊重。任何一位意识清醒的病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病人常认为, 能够尽早地被医护人员了解,是受到了重视的象征,从而有可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和护理待遇。尊重的需要假设不能满足会使病人产生自卑、无助感,或者变得不满和愤怒。因此,护士应注意尊重病人,任何时候都不做有损病人自尊心的事情。 4.需要了解疾病知识。人一旦生病,就会感到格外需要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希望医护人 员在同情和理解的根底上多讲解疾病诊断、转归和预后,希望了解各项检查、治疗的意义及本卷须知。他们期待着医护人员能以最好的疗法、最高明的技术、最特效的药品、最快的速度,到达最理想的效果。 5.需要亲友的探望。对住院病人来说,亲友的关心、保护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病人通过 与家人和亲友的交谈,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对过去生活的回味,还能由此体会到自我价值的社会意义。尤其对新入院病人,这是一种稳定治疗信心的心理抚慰。对于无亲友探视者,护士一方面要主动关心,另一方面要尽力协助病人获得社会支持。

住院患者心理护理(全文)

住院患者心理护理(全文) [[ 国际护士会认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护士的工作责任和性质决定了其工作核心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促进患者尽可能的恢复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的平衡能力,以达到全面身心护理的目的。要做好全面的身心护理,临床护理工作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以科学、系统的心理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需要,更好地做好患者的整体护理。 1适应期的心理需要与护理 适应期是指患者进入医院的最初阶段,此时患者突然离开家庭及工作环境,带着病痛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生活上处处不适应,因而产生孤独、寂寞、恐惧与不安的心理,此时患者的心理需要应有如下几点: 1.1认识和被尊重的需要 患者进入病房后,首先需要得到医务人员的认识和尊重,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接待患者,迅速安排好床位。及时完成各种检查: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登记工作。进行这些工作时,护士要做到表情轻松自然,态度和气可亲,操作迅速准确,同时还要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或责任护士及主治医生,嘱咐患者有事或者有困难可随时提出,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被尊重和接纳的感觉。

1.2熟悉环境的需要 环境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舒适、优美、洁净的环境会使人心情愉快。患病住院后患者要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工作及生活环境,进入医院后要面对陌生的环境,使患者心理上产生压力感。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此时的心理需要,主动向患者介绍本科室的环境与设施,如办公室、洗漱间、开水间、食堂、厕所等。同时还要详细介绍入院须知、探视制度、查房及治疗时间等,让患者从心理上尽快适应新的住院生活,而不至于产生重大的情绪波动。 1.3人际交往的需要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护患关系遵循基本的人际关系规律。而人际关系本身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并以情感体验的方式表达出来。患者住进医院,接触的都是陌生人,护士必须应用人际交往及沟通的知识和技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为患者有在新环境中与周围人建立感情和友谊的需要,所以护士带患者进入病房后,应首先介绍同病室的患者,使他同病友相识,以便在今后的住院生活中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减少对新环境中的孤独感和压力感。 1.4健康问题的需要 了解患者对健康问题的感受,包括是否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是否对住院、诊断及治疗护理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感受。患者是否接受了患者角色,是否有角色适应方面的问题。护士可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