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与建筑的互融设计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融合创新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融合创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建筑作为人类创造的空间载体,与自然的融合创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变得愈发重要。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创新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营造宜居环境,提升建筑的美观性与功能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与自然融合创新的具体实践,探讨其对建筑设计的意义和影响。
一、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绿色建筑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建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的融合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室效应的减少:通过高效的隔热、隔热设施,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建筑能耗,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2.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利用于灌溉、冲洗和清洁,减少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
3. 绿色景观的营造:将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参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目标的建筑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通风和采光: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朝向、开窗位置和形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对电力的依赖,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
2. 植物生态系统的应用:将建筑与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植物的自净、调节湿度和降低温度的功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升建筑的环境适应性。
3. 循环能源的利用:通过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
三、建筑材料的创新与利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融合创新还体现在对建筑材料的创新与利用上。
以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1. 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如竹木、麻绳等天然材料的使用,既满足了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又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生态友好型建筑探索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生态友好型建筑探索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生态友好型建筑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建筑业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合,打造生态友好型建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探索进行论述: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原则、自然材料的应用、建筑的能源效益以及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一、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原则生态设计是指将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生态设计中,人们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尊重自然的节奏和规律,并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生态设计的原则包括: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等。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设计师们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宜居、健康的环境。
二、自然材料的应用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自然材料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材料指的是来源于自然界且可再生的材料,例如木材、竹材、石材等。
与传统的混凝土、砖石等人造材料相比,自然材料不仅更加环保,还能够有效地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为人们创造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因此,在生态友好型建筑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应当充分考虑并积极运用自然材料。
三、建筑的能源效益能源效益是衡量建筑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中,应当将能源的有效利用放在首要位置。
建筑师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朝向设计、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引入自然通风和采光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可以选择使用节能设备,如LED照明和高效的水暖系统等,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益。
四、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绿色建筑是指以环保为核心理念,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和技术,如低碳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垂直绿化等。
这些方法旨在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益、降低水资源的消耗以及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等。
通过这些设计方法的应用,绿色建筑可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良好融合。
建筑中的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中的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景观设计的目标之一是要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空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相关的设计原则和实践案例。
1. 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建筑需要自然环境提供支持,而自然环境也需要建筑实现保护和利用。
在景观设计中,将自然环境与建筑结合起来,可以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提供愉悦的生活体验。
2. 景观设计原则在建筑中,景观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原则来促进与自然环境的融合:2.1 体现地域特色:根据建筑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融入当地的自然元素,如植被、地形等,以营造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2.2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雨水等,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实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2.3 与建筑风格相协调:景观设计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形成整体的美感。
比如,对于现代建筑,可以运用简约、流线型的设计元素,与自然环境形成和谐对比。
2.4 强调空间层次:景观设计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空间层次,增加空间的变化和层次感,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不同的自然氛围。
3. 景观设计与建筑的融合实践案例3.1 佛罗伦萨大教堂广场(Duomo Square,Florence, Italy)佛罗伦萨大教堂广场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重要景点之一。
广场周围环绕着建筑群,其中包括佛罗伦萨大教堂和圣约翰洗礼堂等。
景观设计师将广场中的自然环境与建筑物相结合,通过绿色植被和宽阔的空间营造出宏伟壮丽的氛围。
3.2 印度民主纪念碑(Gateway of India,Mumbai, India)印度民主纪念碑是印度孟买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纪念碑坐落在孟买港湾边,与周围的建筑物相辅相成。
景观设计师在纪念碑周围布置了花坛和草坪,营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和观赏的场所。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建筑设计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这种融合旨在保护自然环境、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以及创造具有艺术性和美感的建筑。
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条件和环境。
这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
建筑师需要了解环境特点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
例如,在设计山区建筑时,可以利用地势差异来创造多层次的建筑形态,使建筑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
在设计海滨别墅时,可以利用宽大的窗户和露台,让居住者能够尽情享受海洋的美景。
其次,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理念也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息息相关。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注重节能和环境保护。
通过运用可再生能源、建筑隔热材料和节水设备等绿色技术,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浪费,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建筑师还可以在设计中增加绿色植被,引入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加融合并创造出健康宜居的空间。
此外,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也需要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
现代建筑应该注重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降低环境影响。
建筑师可以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如使用可再生材料、降低建筑废弃物产生等。
通过采用绿色材料和建筑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最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还可以通过景观设计来实现。
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建筑外观,还可以增加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机会。
例如,在建筑周围种植适宜的植物,打造花园、绿化带和户外休闲区等,可以创造出一个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空间,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将自然环境因素考虑在内,运用绿色环保理念,并注重建筑可持续性,才能真正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该秉持这种理念,创造出既美观又环保的建筑作品。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个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个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个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将人类创造的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与生态和谐共存的空间。
在现如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建筑与自然的融合、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探索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建筑是人类的创造物,但也需要与自然相融合,以营造一个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空间。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物的美感,还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绿化等手段,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另外,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只有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物的功能,并为居住者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二、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提升人类居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态建筑设计能够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次,生态建筑设计还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和室内植物等措施,可以净化空气,释放负离子,改善人体健康。
此外,生态建筑还能够增加居住者对自然的接触和感知,提升生活品质。
三、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实践1.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生态建筑设计应该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例如,可以使用竹木、石材等可再生材料代替传统的混凝土和钢材。
2. 自然能源的利用:生态建筑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地热能等方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 绿化景观的打造:生态建筑设计应该将绿化景观融入到建筑中,增加植物数量和面积,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自然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自然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自然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导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视日益增加。
建筑设计作为人类环境活动的重要一环,也应该关注与自然的融合。
自然元素的应用可以带给建筑更多的美感和灵性,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自然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启示设计师和公众,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
1. 绿色屋顶:连接土地和天空的桥梁绿色屋顶是近年来在建筑设计中越来越流行的自然元素应用之一。
它不仅为建筑增添了一抹绿意,还能起到防水和保温的作用。
绿色屋顶能够吸收和减少雨水径流,有效缓解城市的水源污染问题。
同时,它还为城市提供了一片可供人们休闲和交流的绿地,改善了城市环境的生态性。
2. 自然采光和通风:借助自然之力在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和通风是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窗户、天窗和通风系统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空气流通。
自然采光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也为室内环境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氛围。
自然通风则能够有效地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和调节温度,提高空气品质和住宅的居住体验。
3. 垂直绿化:城市绿色的垂直延伸垂直绿化是一种将植物种植在建筑外墙或立面上的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不仅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感,还能够提供城市居民更多的绿色空间。
垂直绿化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还能够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同时,它还为室内提供了更好的隔热效果,并且减少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4. 水景设计:灵动的自然之美水景设计是一种将水元素巧妙地融入建筑中的设计手法。
水景不仅可以为建筑增加几分灵动和雅致,还能够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
水的流动声和湿度能够带给人们一种放松和愉悦的感觉。
此外,水景还可以起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作用,提高人们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5. 自然材料运用:地球的馈赠在建筑设计中,使用自然材料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性的选择。
如木材、竹子、石头等材料既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又能够赋予建筑自然的美感和纹理。
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如何融入自然景观
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如何融入自然景观在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如何实现融合?这是当今社会中许多城市设计和建筑项目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建筑师们正以新的方式思考如何在建筑中融入自然景观,以实现环保、美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在建筑物周围创造自然景观。
这可以通过种植园艺、设计景观庭院或屋顶花园来实现。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建筑物的外观,还能为建筑带来自然的空气和美景。
例如,在城市建筑中引入垂直绿化,可将建筑物立面覆盖上绿色植被,使其更加融入自然环境,降低能耗和碳足迹。
其次,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建筑融入自然景观的关键。
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例如,使用木材来构建建筑物,既可以增加建筑的自然美感,又能有效地减少碳排放。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可回收材料,如再生钢和再生玻璃,来建造建筑物。
另外,考虑建筑的能源效率也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方面。
采用节能灯具、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等可再生能源设备,可以减少建筑物对传统能源的需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可以合理利用自然光线,降低对人工照明的需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此外,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还可以通过建立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实现。
例如,在建筑物周围创造步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园等公共空间,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与自然互动。
同时,通过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将自然景观融入建筑内部,使人们在室内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景。
最后,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提高人们对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建筑师和设计师应当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题中,并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实践,传达环保理念和价值观。
同时,政府和相关组织也应该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和指导,推动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发展。
总之,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努力和创新。
通过创造自然景观、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能源效率、营造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及加强教育宣传,我们可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为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现代建筑设计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过去,建筑常常被视为与自然环境对立的存在,但现今的设计理念已经演变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潜力,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形态的设计到能源利用的优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1. 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建筑常常使用砖、混凝土等人工材料,而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
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还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同时,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等技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能源,也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一种方式。
2. 建筑形态的设计建筑形态的设计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手段。
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立面设计,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例如,通过采用透明的玻璃幕墙,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融为一体,让自然光线充分进入室内,同时让人们能够欣赏到周围美丽的景色。
此外,创造性地运用屋顶花园、庭院景观等设计元素,也能够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 能源的优化利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还需要关注能源的优化利用。
现代建筑设计追求高效的能源利用,通过运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能量联系起来。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技术来提供建筑的热水和电力需求。
同时,通过合理的保温和隔热设计,减少能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总之,在建筑设计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设计建筑形态和充分利用能源等手段,可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未来,我们期待建筑设计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建筑设计中,融合自然环境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建筑物可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创造出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设计方法。
一、背景介绍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过去,人们更多地将建筑物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而忽视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然而,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建筑设计开始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二、自然元素的应用自然元素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引入植物、水体和光线等自然元素,可以将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例如,在设计住宅区时,可以保留现有的树木,并在建筑物周围种植草坪和花园,营造出绿意盎然的居住环境。
三、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设计办公楼时,可以采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
此外,利用自然通风和遮阳装置,可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四、景观规划在建筑设计中,景观规划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手段。
通过精心设计的景观,可以打造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
例如,在设计公园时,可以合理布局景观元素,如人工湖、小桥流水和花坛等,营造出一个宜人的休闲环境。
五、案例分析以下是两个成功融合自然环境的建筑设计案例。
1. 新加坡滨海花园滨海花园是新加坡的一处融合了建筑和自然的文化景观。
这个设计利用了现有的滨海湿地,将其与建筑物相结合,形成一个集休闲、文化和自然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在滨海花园中,人们可以欣赏到湿地植物和野生动物,同时也能够欣赏到现代化的建筑设计。
2. 丹麦瓦尔德玻璃美术馆丹麦瓦尔德玻璃美术馆是一座融合了建筑与自然的艺术空间。
设计师将美术馆建在一个湖边,利用玻璃幕墙和透明屋顶,将建筑与湖水、树木完美融合。
建筑与自然融洽共生的设计理念
建筑与自然融洽共生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建筑与自然融洽共生是一种重要的设计理念。
这种理念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运用环境友好的设计技术,建筑与自然可以实现相互促进和互利共赢的关系。
首先,建筑与自然融洽共生的设计理念要求在选择建筑材料和使用能源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材料和环保建筑材料,能够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并有效降低碳排放。
通过最大化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可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需求,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其次,建筑与自然融洽共生的设计理念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建筑物的外观和形态应当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一致,尽可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减少对景观的破坏和干扰。
建筑物的设计应当尊重自然的节奏和规律,如日照和影响的变化,地形和植被的分布等。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设计,可以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
此外,建筑与自然融洽共生的设计理念也强调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性。
建筑师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和使用效率,设计出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建筑。
同时,建筑物应该具备可拆卸和再利用的特性,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灰水回收等技术,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
最后,建筑与自然融洽共生的设计理念也要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建筑师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和保留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景观和生态廊道等概念,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为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空间。
总之,建筑与自然融洽共生的设计理念是建筑师应该秉持的原则之一。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追求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与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更加环保、宜居的未来。
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将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建筑与景观探讨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互动
建筑与景观探讨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互动建筑与景观探讨 -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互动建筑与自然景观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在当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它们的融合与互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互动,分析其意义、挑战和实践案例。
一、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建筑和自然景观的融合是指将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建筑与自然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这种融合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搭配,更是对自然元素的尊重和利用。
1.1 自然元素的融入建筑可以通过各种手法将自然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如利用景观绿化、水体、石材、木材等材料与结构,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
同时,建筑的外观、材质和色彩也应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使其更具亲和力。
1.2 对周围环境的响应建筑应该能够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积极的响应,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采光、通风、雨水收集系统等功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二、建筑与自然景观的互动建筑与自然景观的互动是指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共生关系。
它强调建筑与自然的互动性,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布局,使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
2.1 视觉互动建筑应该能够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形成视觉上的互动,例如,通过设置观景窗、露台、花园等元素,使居住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能够增强建筑的美感和吸引力。
2.2 功能互动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功能互动指的是建筑与自然景观共享一些功能,例如,建筑可以利用自然景观的阴凉、通风等特点,降低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三、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挑战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互动并非易事,它需要解决许多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土地利用与保护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有限性和环境的保护成为建筑与自然景观的重大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既能满足建筑的需求,又能保护和维护自然景观的完整性,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合研究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合研究在当今时代,建筑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居住和使用需求的结构体,更是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有机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不仅能够创造出美观舒适的空间,还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对生态的影响,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从生态角度来看,良好的融合有助于减少建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建筑的建设过程往往会占用土地、消耗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规划,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壤侵蚀等问题。
而当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负面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其次,从能源利用的层面考虑,融合设计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建筑的能耗。
例如,通过合理的朝向和窗户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利用自然通风,降低空调系统的使用频率,从而节省能源。
再者,从人们的身心健康角度出发,与自然亲近的建筑环境能够减轻压力、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元素,如绿色植物、水景等,能够改善人的情绪状态,增强免疫力。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实现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策略多种多样。
选址是关键的第一步。
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
比如,在山区,建筑可以顺应山势而建,减少土方工程;在水边,建筑可以利用水景打造独特的景观视野。
建筑形态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采用曲线、折线等自然形态的建筑轮廓,能够更好地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呼应。
同时,建筑的体量和高度也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避免突兀感。
材料的选择同样影响着融合的效果。
优先使用当地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不仅能够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还能使建筑更好地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
而且,这些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和美观质感。
绿化与景观设计是建筑与自然融合的重要手段。
在建筑周边和内部设置绿化空间,种植本土植物,能够吸引鸟类和昆虫,增加生物多样性。
同时,通过打造水景、庭院等景观元素,为人们提供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当我们谈论建筑设计时,我们不仅仅关注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还要关注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当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起来已成为建筑师们的重要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性、挑战以及一些融合的方法。
1. 重要性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为建筑提供更好的能耗效益。
同时,融合还可以创造一个更美好、更舒适的空间,使人们更加接近大自然。
而这种亲近自然的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2. 挑战然而,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并不容易。
首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往往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建筑师们需要克服这些挑战来实现融合。
此外,融合所涉及的技术与工艺也很复杂,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3. 融合方法为了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起来,建筑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建筑的定位和朝向应该优先考虑自然条件,如太阳光的照射和风的流通等。
其次,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装置等。
此外,可在建筑结构中引入绿化元素,如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墙等,以创造一个更接近自然的环境。
另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可选择环保材料,如可降解材料和再生材料等,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而在建筑的室内设计中,可以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这些方法都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效和环保性能。
4. 成功案例世界上有许多成功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案例。
例如,丹麦的比莱城堡采用了可持续建筑设计原则,结合了太阳能和地源热泵等技术,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而中国的“绿色建筑”——北京国家体育场,采用了特殊的外部网状结构,使建筑能够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减少对人工能源的需求。
5. 结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设计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设计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实用性和美观,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设计。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设计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的空间。
本文将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布局和景观规划等方面探讨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设计。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在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设计中,选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材料至关重要。
首先,建筑外墙的材料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呼应,例如在山区建造的住宅,可以选择自然石材或者木材,使建筑融入山林中,以避免过于鲜艳的颜色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其次,屋顶的设计也应当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沿用当地传统建筑的形式会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
最后,建筑内部的装饰材料也要尽量选择与自然环境相契合的材料,例如使用木地板、石材等自然材料,使室内外的界限模糊,加强与自然的连接。
二、建筑布局建筑布局是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的关键。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首先,要确保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对自然景观的过度侵占。
其次,建筑的高度和形状应当与周围的山水相适应,不破坏原有的视觉效果。
同时,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例如合理利用地势高差、建造挑空或者设置大面积的窗户,以增加室内的采光和通风,并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置景观,可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好地融为一体。
首先,要注重植被的选择和布置,尽量选择与当地自然植被相适应的植物,使其与建筑形成有机的连接。
其次,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季节变化的影响,选择具有不同季节特点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此外,水体的规划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合理规划水景可以为建筑提供更加生动的背景,增添自然之美。
总之,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设计对于创造宜居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精心的景观规划,可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共同构建美丽宜人的居住与工作空间。
建筑与自然如何融入自然环境
建筑与自然如何融入自然环境建筑与自然是两个互不相同的概念,然而,当它们合二为一的时候,却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与自然融合的概念也逐渐兴起。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自然如何融入自然环境,从建筑设计中的营造、材料的选择,以及建筑与自然的互动等方面进行论述。
1.自然环境中的建筑设计在自然环境中,建筑设计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融入自然,并且最小化对环境的干扰。
建筑师们通过考虑建筑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因素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在山区地区,建筑师会考虑建筑的高度和外观,以适应周围的山脉,并将建筑融入山脉的轮廓。
2.建筑材料的选择在考虑建筑材料时,建筑师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或者把建筑材料和自然材料相结合等。
这种选择不仅能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增加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3.建筑与自然的互动建筑与自然互动是指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建筑师们通过设计窗户、阳台、花园等,让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例如,在海边地区,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落地窗和宽敞的阳台,让居民可以欣赏到海洋的美景,并且在室内室外之间实现流畅的过渡。
4.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与自然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强调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促进,实现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采用太阳能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建筑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起来,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趋势。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可持续的材料选择,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紧密互动,我们可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建筑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能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能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是我们追求美与环保的完美结合,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方向。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设计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设计建筑和自然景观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
建筑面对的问题,景观也会遇到,对于建筑和自然景观来说都是一个管理和处理的难点。
然而建筑若可以很好地与自然景观结合,就可以为人们创造出更为舒适和宜人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设计。
一、自然元素的运用自然元素是自然景观的基本要素,建筑的功能与自然景观的环境也关系密切。
自然元素的运用,不但可以强化场地氛围,的营造一个自然、温馨、和谐的环境,而且也可以维护生态的平衡。
区域温度的调节、空气湿度的控制、降低大气颗粒物的浓度、等等都可以通过自然元素实现。
二、地形要素的塑造地形要素是国家园林建筑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其中就包括了地面部分的构筑、高差营造、路线设计,以及区域环境监测等等。
在这些地形要素中,园林效应和生态效应是极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地形要素塑造,不但可以营造出优美的环境,而且还可以调节自然环境,保持自然的平衡。
三、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环保这一主题越来越得广泛的关注。
环保材料和环保技术是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的重要环节。
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选择环保、可回收、低碳等材料,这些材料不但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而且在使用后还可以得到赋能。
同时,在建筑早期设计阶段,还需要注意环境影响评估、可持续性评估,必须保证整个建筑过程符合环境友好标准。
四、景观与功能融合凭借现代住宅的智慧,业已创造出了很多具有现代风味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但营造极佳的居住环境,而且将美感和实用性相结合,实现了在美与实用之间的最佳平衡。
景观与功能之间,也有着这相似的关系。
景观是体现自然美的设计元素,同样也应该考量如何与实际功能相结合,为用户创造出更便利、更安全、更实用的服务。
五、符合人体美学、心理学除了以上的四点,还需要将人体美学、心理学因素考虑进来。
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强烈关注人体的美学、心理学,这不但可以充分考虑人的感知、情感需求,而且强调选择的风格和方案对于人的影响。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探讨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探讨现代社会的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既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为了提供更加宜居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形态的设计、以及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传统的建筑材料往往会对自然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木材的砍伐导致森林资源短缺,砖块的生产则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选择环保的材料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建筑材料应该具备可持续性,例如使用再生材料或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
其次,建筑材料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例如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涂料、使用无铅玻璃等。
二、建筑形态的设计建筑形态的设计也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关键。
建筑应该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条件,例如借鉴当地的地形、气候以及风向等,以降低能耗并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另外,建筑的外观设计也要尽可能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融入其中,例如利用绿色屋顶、立面绿化等手法,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三、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美观度,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环境。
一方面,建筑可以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来创造宜人的视觉效果,例如将大面积的窗户朝向优美的景色方向、打造室外阳台等。
另一方面,建筑也可以融入自然景观中,例如建在山间、水边或森林中,使居民在生活中更加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
四、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人的关系也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筑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还需要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室内采光、通风等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建筑还应该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使人们可以在自然中生活、工作和娱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结: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科学设计建筑形态、将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可以创造出更加宜居、环保的建筑空间。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在当今社会,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已成为建筑师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筑设计不再仅仅追求美观和实用,而是开始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然而,要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既需要建筑师在设计中运用适当的技术手段,也需要大众的参与和支持。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并非简单的任务。
首先,建筑需要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设计建筑物时,可以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这样不仅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使用节能材料和设备,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比如,在热带地区的建筑中,设计师可以使用传统的石墙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同时创造适宜的室内温度。
其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需要注重生态平衡。
建筑师可以设计建筑物的外墙使用绿化陶瓷,使建筑物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空气净化。
此外,可以在建筑物周围种植合适的植物,以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在建筑物周围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浇灌植物和冲洗卫生设备,以减少对自来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还需要考虑人的舒适性。
在设计建筑物的同时,要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良好。
可以增加室内植物的数量,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同时,要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布局,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比如,在建筑物周围设置合适的绿化带和公园,以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空间。
此外,在城市规划中,还可以考虑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鼓励人们步行或骑行,从而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然而,要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仅靠建筑师和设计师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和支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
公众可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选择使用环保建材和设备。
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加强环境教育,培养人们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设计策略
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设计策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建筑在城市环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设计策略成为建筑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设计策略,以期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设计策略之一是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来减少能源消耗。
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会忽视自然光线和通风对建筑的重要性,导致建筑需要大量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从而浪费大量的能源。
而现代建筑设计则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通过合理的立面设计、采光天窗和通风系统等手段,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建筑师可以设计大面积的玻璃窗户,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并设置适当的遮阳措施来调节室内温度。
同时,结合地形和环境的特点,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使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对人工通风的需求。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还能够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
其次,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设计策略还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雨水利用。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建筑师可以考虑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利用阳光和风力来提供电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屋顶面积较大的建筑,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同时,雨水收集和利用也是一种重要的设计策略。
通过设计合适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并利用雨水来满足建筑的非饮用水需求,如冲洗厕所和灌溉植物等。
这样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又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减轻城市雨洪的压力。
此外,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设计策略还包括绿化覆盖和生态保护。
绿化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并增加建筑的美感和舒适度。
建筑师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化元素,如屋顶花园、立面垂直绿化和室内植物等,为城市增添绿意。
同时,在建筑周边保留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自然与建筑的互融设计
建筑与自然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一个人工环境是不可能独立于自然环境而存在的。
基于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注意建筑的使用寿命,更需要注意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度,体现建筑自然资本的同时,提高建筑整体功能与运行形象。
做好自然与建筑的互融设计研究,也是符合人与自然整体关系的重要体现,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而言,也体现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一、自然要素的功能化表达
对地球生物圈而言,人类从生存需求入手,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与利用的过程中,自然要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也就促使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完善,到现在,利用自然因素中特有的机理与特质对其进行机器设备的硬性控制,才能达到体现自然要素的功能化表达,柔化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边界,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而建筑设计方面,其屋顶与外墙起到了分隔室内室外的作用。
对建筑室内空间来说,屋顶与外墙的存在保证了建筑室内空间的安全性,也体现了建筑的使用性能。
相对于生物,建筑的屋顶与外墙就好像是生物的表皮,它保护着内部的所有职能实现,也传递着外界水、热、植物等自然要素。
在进行建筑表皮设计时,利用自然要素进行界面上的柔化,意味着把建筑表皮向着可呼吸、可变化与可更新的方向设计。
一方面,自然要素的功能化表达可以让整个城市更多地体现绿色自然。
在当下的城市中,大量的钢筋、水泥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常见面貌,大量的天然水体、绿色植被的生存空间都被压缩与剥夺了,这直接影响到了生态环境。
在此时,对城市中数量巨大的建筑屋顶与墙面进行自然要素的引入就可以体现城市与自然的互融。
另一方面,相对于城市原先建筑的冷硬来说,自然要素设计手法的纳入可以提升建筑的亲和度,拉近人与建筑的距离,提高建筑的宜居度,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的心理需求。
而建筑自然要素本身的特点也会提升建筑屋顶与墙体的热容与热阻,可以有效调节建筑内部的居住环境。
如引入植物的绿色屋顶可以降低太阳辐射造成的巨大能源消耗,而植被墙面、引入气流的双层屋顶、双层幕墙,引入水体的水幕、水墙等可以直接降低建筑的热效应,起到冬暖夏凉的调节作用。
二、建筑要素的环境融合设计
人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建筑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建筑自身环境在设计时就应全面地考虑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组成建筑的整体与其构成部分都要充分地呼应自然环境要素,在保障建筑物职能全面实现的同时,体现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因此,要对建筑自身环境进行科学的设计,提高其与周边环境的融入度,同时在进行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以达到建筑与环境间共同发展的目的。
建筑边界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分割线。
与传统意义上划定建筑用地范围的建筑红线不同,这里的建筑边界是指广义视角下建筑与自然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边界是通过蛮横而生硬的方式把建筑与自然分隔开来,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
而随着人对自然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只有与自然建立起亲密的合作关系,把建筑作为与自然交流的重要媒介,才可以体现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效应。
基于此,建筑在设计时,应立足于周围环境的情况,结合场地所处的条件,与当地的地形、文化形态进行结合,实现建筑向环境的渗透,保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响应自然规律的建筑设计
(一)柔性空间应体现有机的概念
作为建筑的根本作用,它是人类为寻得安全、舒适居所而建造的。
生活中的建筑都是体现着长、宽、高三维静止空间,而立足于自然的建筑设计,应体现出多维而动态的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建筑都是立足于个人需求所进行的设计,居住条件越完备,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越疏远。
而柔性空间是以温和态度使建筑融入自然的设计理念,在这个理念下,人与自然是相互交融的。
有机的概念正来自于充斥于建筑空间内的自然因素。
为了在柔性空间中更好地体现有机的概念,在进行设计时,可以运用空间渗透的方法进行综合。
如对于空间进行安全性与私密性的功能设计,在保证空间与自然的柔性互动的同时,保证建筑的私密性与安全性。
接下来,对于不同地区的建筑来说,建筑所处的地方其气候不同,则其柔性空间的有机概念表现也不同。
湿热地区利用自然进行通风散热,而严寒地区则利用土质资源进行保温。
(二)设计形态应体现自然
建筑空间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与社会性行为的实现,在进行建筑形态的设计时,这是最为体现建筑设计才华的重点,也是最能体现出建筑个性的地方。
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形态应顺应自然形态,通过自然力量与现代技术推进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如使用环保材料,高科技加工后的纯天然材料等,还可以进行自然空间的模拟,仿生等,进一步提升建筑与自然的互融性。
但在设计中,自然要素会成为建筑形态设计中的主要掣肘,自然光与气流对于建筑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敘。
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对自然光与气流的运行路径进行重点设计。
如设计好巨大悬挑且波浪般起伏的建筑屋顶、可旋转的风帽等都是响应自然要素运行轨迹的结果。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有效达成建筑基本功能的实现,同时还可以提高建筑对于自然的利用度,保障建筑内部的运行也是与自然共同发展的,这样的设计也就体现了自然,达到了更高的生态效益。
(三)不可忽视的建筑防灾设计
对于建筑防灾来说,灾害是指自然或者人为的危害。
它包含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个方面。
对于像火山爆发、洪水肆虐、地震等不可抗自然力带来的灾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强灾前的监测预警机制、灾时的防范应急措施以及灾后的营救重建工作。
而对于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疫病滋生、战争、犯罪等由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不适当行为和有意为之的贪婪欲望造成的人为灾难通过人类自我约束意识的增强和技术方法的改良是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其影响的。
目前而言,现代建筑通常是以增加材料硬度,提高结构强度来进行防灾设计。
这对于建筑施工来说,直接增加了其成本投入。
应以提高建筑构件与建筑结构形体的柔韧性入手,来全面提高建筑的整体性与面对灾害的缓冲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国内现行的绿色建筑相关设计施工规定来说,过于强调建筑物本身对于人类居住的要求,没有意识到建筑与自然要素间的融合与相互关联。
因此,要想做好自然与建筑的互融设计,应深入了解自然与建筑间的关系,深入进行自然要素对建筑的融合与利用,从发现自然要素的内在价值与系统价值做起,为我国绿色生态建筑提供相关的规范。
总之,对于建筑生态效益而言,自然与建筑的互融在于立足于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建筑环境自然本质的发掘,把人类的意识与活动与自然发展运行的规律统一起来,体现在建筑设计中的各项目细节中去,最终达到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少宏.与环境互动的建筑构造之探讨[D].台湾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李亚楠.自然与建筑的融合方式[J].產业与科技论坛.2011(10).。